读史方舆纪要/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读史方舆纪要
◀上一卷 卷三 历代州域形势三 晋 十六国 下一卷▶

[编辑]

司马晋世管魏权,倾危弱主,西灭蜀,东灭吴,遂并天下。

史略:初,司马昭谋侵吴、蜀,谕其众曰:“吴地广大而下湿,攻之用功差难,不如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虢取虞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馀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沓中,在今洮州卫西南,羌中地也。时维军败于洮阳,内畏黄皓,不敢归成都,因求种麦沓中。洮阳,即今洮州卫治。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骆谷,在今西安府盩厔县西南百二十里,旧为南入汉中之要路。详见今汉中府傥骆道。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之弱,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乃以锺会都督关中规进取。姜维闻之,表后主宜遣军分护阳安关口阳安关即阳平关也。见前蜀汉重镇。及阴平之桥头,在今巩昌府阶州文县东南白水上。详见阶州阴平道。以防未然。后主不省。既而昭遣邓艾督军自狄道趋甘松、沓中,狄道,今临洮府治。时艾为征西将军,屯狄道。甘松,在今洮州卫西南。以连缀姜维,诸葛绪督军自祁山趋武街、桥头,绝维归路,绪为雍州刺史,屯上邽。武街,今巩昌府成县治,桥头即阴平桥头。锺会统大军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趋汉中,斜谷,在凤翔府县西南三十里。骆谷见上,子午谷,在西安府西南百里,俱详见汉中府褒斜等道。以卫瓘持节监军事。时汉敕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汉城,今汉中府宁羌州沔县西南西乐城是也。乐城,今汉中府城固县东南旧城是也。初,诸围皆据险拒敌,令不得入平地。姜维易其制,欲诱敌深入,而后击之。会遂平行至汉中,分军围汉、乐二城,径趋阳安关,关口无备,遂下之,长驱而前。邓艾击维于沓中。维败走,闻诸葛绪已塞道屯桥头,乃入北道,欲出绪后。绪引却,维还从桥头过至阴平,闻关城已破,即阳平关。乃退趋白水,白水,今保宁府昭化县西百里景谷城,即故白水县。合诸军守剑阁,剑阁,在四川剑州,即剑门也。见前。以拒会。会不能前。邓艾进至阴平,上言:“敌已摧折,宜遂乘之。若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今龙安府东北有故德阳亭。趋涪,今成都府绵州治也。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出其不意,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必寡矣。”遂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谷高深,至为艰险,先登至江油,今龙安府江油县,进击诸葛瞻于涪,瞻败退住绵竹,绵竹故城,见前公孙述据成都。复击破之。汉人汹惧,后主遂降,悉定蜀地。其后十馀年,羊祜镇襄阳,请伐吴,曰:“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陆俱下,时王濬监益、梁诸军。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即祜所统也。平南、豫州直指夏口,时胡奋为平南将军,王戎为豫州刺史。徐、扬、青、兖并会秣陵,徐、扬,王浑所统,青、兖、琅邪王伷所统。秣陵,即吴都也。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动,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吴缘江为国,东西数千里,唯有水战,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保,还趋城池,去长入短,非吾敌也。”及祜卒,举杜预自代。预复请伐吴,许之。命琅邪王伷出涂中,涂、滁通,今南直滁州。胡氏曰:“即滁州,取真州之路。”真州,今扬州府仪真县。王浑出江西,浑时都督扬州。江西,自和州出横江渡之路。王戎出武昌,胡奋出夏口,杜预出江陵,王濬、唐彬下巴、蜀,时彬为巴东监军。凡六道,而使贾充将中军屯襄阳,节度诸军。王浑出横江,在今和州东南二十五里,即大江也。所向皆捷。王濬克丹阳,在荆州府归州东南七里。进克西陵、荆门,荆门,见前岑彭破荆门。夷道。即今夷陵州宜都县。杜预克乐乡,见前吴重镇。取江陵,于是沅、湘以南沅湘,见七国楚南卷沅、湘。接于交、广,望风降下。胡奋克江安,江安即公安,吴南郡治此,杜预定江南,改曰江安县。王濬复进克武昌,长驱至建业,吴人或降或溃。濬舟师过三山,在应天府西南五十七里。入石头,石头城在应天府西二里。吴主皓出降,吴地悉定。

仍都洛阳。

都邑考:晋都洛阳,湣帝都长安,南迁后都建康。即孙吴建业也。

分州十九。沈约《》:“太康元年,天下一统,凡十六州。后又分雍、梁为益,荆、扬为江,益为宁,幽为平,凡二十州。”今从《通典》。

司州治洛阳。统郡十二。晋改汉、魏之司隶为司州,永嘉以后洛阳沦没。大兴四年司州侨治合肥,寻治荥阳。咸康五年又治襄阳。永和十二年还治洛阳,后没于符秦。太元五年收复,隆安中,又没于姚秦。义熙十二年司州复治洛阳。

河南郡,汉郡也。领洛阳等县十二。洛阳,即秦、汉时旧治。
荥阳郡,本属河南郡,泰始三年分置,领荥阳等县八。荥阳见前。
弘农郡,汉郡也。领弘农等县六。弘农即汉旧治。渡江以后,侨立弘农郡于寻阳界内,今江西九江府有寻阳故城。
上洛郡,本汉之京兆及弘农郡也。泰始二年分置,领上洛等县三。上洛,今陜西商州治也。
平阳郡,魏分汉河东郡置,领平阳等县十二。平阳,即魏旧治。
河东郡,秦郡也。领安邑等县九。安邑即汉故郡治。渡江后尝侨立河东郡于孱陵县界之上明地。上明,今湖广松滋县西有故城。
汲郡,本魏之朝歌郡,后废。泰始二年改置汲郡,领汲县等县六。汲县,即魏朝歌郡治。其后石勒析置东燕郡,治燕县,今卫辉府胙城县也。
河内郡,汉郡也。领野王等县九。野王,今怀庆府治河内县是。
广平郡,魏增置郡也。领广平等县十五。广平,即魏旧治。本属冀州,晋属司州。
阳平郡,亦魏所置郡。领元城等县七。元城,魏郡治也。本属冀州。
魏郡,汉郡也。领邺县等县八。邺,汉郡治也。本属冀州。
顿丘郡,汉东郡地。泰始二年分置,领顿丘等县四。顿丘,今大名府清丰县有顿邱故城。汉、魏俱属兖州。

兖州治廪丘,今东昌府濮州范县东南有廪丘故城。统郡、国八。惠帝以后,兖州沦没。建武初兖州侨治邹山。太宁三年寄治广陵,建元二年寄治金城。永和八年侨治下邳。太和四年移治山阳,寻还广陵。太元六年以广陵为南兖州,鄄城为兖州,既而青、兖二州皆寄治淮阴。义熙七年复以兖州治广陵。八年青、兖二州皆镇京口。邹山,今兖州府邹县东南故邾城是。金城,今江宁府上元县北三十五里有故金城。山阳,今淮安府附郭县。淮阴,今淮安府西北四十里故淮阴城是也。馀并见前。

陈留国,汉郡也。领小黄等县十。小黄,今开封府陈留县东北三十里有小黄故城。其后石虎改为建昌郡,属洛州。东晋咸康四年于北谯界侨置陈留郡。
濮阳国,本汉东郡地。晋泰始初分置,领濮阳等县四。濮阳,即汉东郡治。南渡后侨治淮南。
济阳郡,汉郡,领定陶等县九。定陶,即汉济阴郡治。南渡后侨治淮南。
高平国,汉山阳郡也。晋改为高平国,领昌邑等县七。昌邑,亦汉山阳郡治。晋安帝时,侨置山阳郡,治山阳县,即今汉阳府治。
任城国,汉故郡也。领任城等县三。任城亦旧治。
东平国,汉故郡。领须昌等县七。须昌,今兖州府东平州治是。
济北国,汉郡,领卢县等县五。卢亦旧治也。
泰山郡。汉郡,领奉高等县十一。奉高,汉郡治地也。

豫州治项,今开封府陈州项城县。统郡、国十。永嘉之乱,豫州沦没。大兴中,豫州寄治谯,寻又寄治雍丘。太宁初,寄治寿春。咸和四年又寄治芜湖。咸康三年寄治邾城。邾城旋陷于石赵,复治芜湖。永和元年移屯牛渚。二年仍治芜湖,九年治历阳,十一年移镇寿春。自是进取则屯寿春,守江则屯历阳、芜湖。隆和元年移镇汝南,旋还寿春。太元初镇姑孰。九年以姑孰为南豫州,汝南为豫州,既而以豫州寄治历阳,谓之西府。义熙六年复镇姑孰。沈约曰:“永和十一年豫州屯马头,升平元年戍谯,咸安元年镇历阳,宁康元年复徙姑孰,太元十年又戍马头,十三年又徙历阳,义熙二年则复戍姑孰也。”雍丘,今河南杞县。见春秋杞国。芜湖,今南直太平府属县。姑孰,即今太平府治。马头,今南直凤阳府怀远县南二十里有故城。馀并见前。

颍川郡,秦故郡。领许昌等县九。许昌,即汉末旧都也。
汝南郡,汉郡,领新息等县十五。新息,今河南息县。见春秋息国。《晋志》:“惠帝分汝南立南顿郡,治南顿县。”今河南商水县是。亦见春秋顿国。又明帝分置汝阳郡,治汝阳县。咸康中废,寻复置。今汝宁府治是。
襄城郡,本颍川郡地,泰始二年分置,领襄城等县七。襄城,今开封府许州襄城县。南渡后元帝侨立襄城郡,治繁昌县,今南直太平府属县也。
汝阴郡,魏增置郡,后废。泰始二年复置,领汝阴等县七。汝阴,即魏故郡治。《晋志》:“惠帝时分汝阴立新蔡郡,治新蔡县。”今汝宁府属县。南渡后孝武又侨置南新蔡郡,属南豫州,在今庐州府舒城县境。
梁国,汉故郡也。领睢阳等县十二。睢阳,亦汉梁国旧都。《晋志》:“武帝省陈郡入梁国。惠帝复分梁国立陈郡,治陈县,即故郡治也。东晋孝武太元中,侨立南梁郡,在寿春南界。”
沛国,汉旧郡。领相县等县九。相,即汉沛郡治。
谯郡,魏增置郡也。领谯县等县七,谯,即魏故郡治。
鲁郡,汉郡,领鲁县等县七。鲁县,即汉鲁国旧都也。
弋阳郡,魏增置郡。领西阳等县七。西阳,今黄州府东南百三十里西阳故城是。沈约云:“晋惠帝分弋阳郡为西阳国,属豫州。宋尝改属郢州,治西阳县。”疑惠帝以后弋阳还魏旧治也。刘昫曰“吴分江夏置蕲春郡,晋改曰西阳郡,即唐之蕲州”云。
安丰郡,魏增置郡。领安风等县五。安风即魏郡治。

冀州治房子,今真定府赵州高邑县西南十五里有房子故城。魏收曰:“治信都。”统郡、国十三。胡氏曰:“晋南渡后,幽、青、冀、并四州,俱侨治于江北。孝武太元七年复取齐地,幽、冀二州皆徙治焉。”

赵国,汉郡,领房子等县九。房子即州治。
钜鹿国,秦郡也。领廮陶等县二。廮陶,今赵州宁晋县西南二十五里故城是。
安平国,汉故郡也。领信都等县八。信都,即汉信都国都也。
平原国,汉郡,领平原等县九。平原,即汉旧治。
乐陵国,魏增置郡。领厌次等县五。厌次,今山东武定州治也。
勃海郡,汉郡,领南皮等县十。南皮,今河间府沧州属县也。
章武国,魏置郡,后废。晋泰始初复置,领东平舒等县四。东平舒,即魏故郡治。
河间国,汉郡,领乐城等县六。乐城,即汉故国都也。
高阳国,汉郡,领博陆等县四。博陆即汉治。《晋志》云:“泰始元年置”,盖中间或废,后复置也。
博陵国,汉郡,领安平等县四。安平即汉故治。
清河国,汉郡,领清河等县六。清河,今广平府西北故甘陵城是也。
中山国,汉郡,领卢奴等县八。卢奴,即汉中山国故都。
常山郡,汉郡,领真定等县八。真定,汉真定国旧都也。

幽州治涿,见前涿郡。统郡、国七。太元中幽州寄治广固。广固故城在今青州府城西北八里。

范阳国,即汉涿郡也,魏改曰范阳,领涿县等县八。涿即州治。
燕国,汉故郡也,亦曰广阳国,魏更旧名。领蓟县等县十。蓟,即汉广阳国故都。
北平郡,秦郡,领徐无等县四。徐无,今北直蓟州玉田县东故城是也。
上谷郡,秦郡,领沮阳等县二。沮阳,即汉旧治也。
广甯郡,本上谷郡地,太康中分置,领下洛等县三。下洛,今北直保安州西百里有故城。
代郡,秦郡,领代县等县四。代县,今大同府蔚州治是。
辽西郡,秦郡,领阳乐等县三。阳乐,在今太宁废卫故柳城郡东。

平州治昌黎。今北直太宁废卫故柳城东南,有昌黎废县。统郡五。魏尝置平州,后罢。晋咸宁二年复分幽州置。永嘉以后平州属于慕容氏。

昌黎郡,魏增置。领昌黎等县二。昌黎见上。
辽东郡,秦郡,领襄平等县八。襄平,即汉旧治。
乐浪郡,汉郡,领朝鲜等县六。朝鲜,即汉旧治。
玄菟郡,汉郡,领高句丽等县三。高句丽,即汉旧治。
带方郡,本公孙度置,魏因之。领带方等县七。带方,即魏旧治。

并州治晋阳,即后汉旧治,统郡、国六。建兴以后并州沦没。义熙五年尝寄镇淮阴。十四年移镇蒲阪云。

太原国,秦郡,领晋阳等县十三。晋阳见上。
上党郡,秦郡,领潞县等县十。潞,今潞安府潞城县。
西河国,汉郡,领离石等县四。离石,今汾州府永宁州治。
乐平郡,魏增置郡也。《晋志》云:“泰始中置,领沾县等县五。”沾,即魏旧郡治。
雁门郡,秦郡也,领广武等县八。广武,今太原府代州西十五里有故城。
新兴郡,魏置。领九原等县五。九原,即魏故郡治。

雍州治京兆。统郡七。惠帝时河间王颙据长安,州治安定,又移新平。建兴以后雍州沦没。元帝时雍州侨治于酂城。孝武时于襄阳侨置雍州。太元十一年寄治洛阳,以镇卫山陵,寻还襄阳。酂城,今襄阳府光化县东有故城。

京兆郡,汉郡,领长安等县九。长安见前。太元十二年分京兆、冯翊、弘农置华山郡,领郑县等县五。郑县,今华州治,亦见前。
冯翊郡,汉郡,领临晋等县八。临晋,今西安府同州朝邑县西南二里故城是。
扶风郡,汉郡,领池阳等县六。池阳故城在今西安府三原县西北,见前。惠帝初改为秦国。
安定郡,汉郡也,领临泾等县七。临泾,今平凉府镇原县东六十里有故城。
北地郡,秦郡,领泥阳等县二。泥阳,今西安府耀州治是。
始平郡,本扶风郡地,泰始三年分置,领槐里等县五。槐里,见前周都犬丘。南渡后侨立始平郡于武当城,今襄阳府均州也。
新平郡,魏置郡。领漆县等县二。漆即魏故郡治。

凉州治武威,统郡八。永宁以后,其地为张氏所据。

金城郡,汉郡,领榆中等县五。榆中,今临洮府兰州西二百里有故城。
西平郡,魏置郡。领西都等县四。西都,即魏故郡治。
武威郡,汉郡,领姑臧等县七。姑臧,即汉郡治。
张掖郡,汉郡,领永平等县三。永平,今甘州卫治是。
西郡,魏初置郡。领日勒等县五。日勒,即故郡治。
酒泉郡,汉郡,领福禄等县九。福禄,即汉旧治。
敦煌郡。汉郡,领昌蒲等县十二。昌蒲,在今沙州废卫西。又惠帝元康五年分敦煌及酒泉地置晋昌郡,领宜禾等县八。宜禾,在今塞外故瓜州西北百三十里。

秦州初治冀城,后治上邽。统郡六。《晋志》:“魏始分陇右置刺史,领护羌校尉,中间暂废。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陇西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太康三年复并入雍州,七年复立,镇上邽,统郡六。江左以秦州寄治梁州,又于氐池立北秦州。”氐池即仇池,今陜西成县西北百里有仇池城。冀城,见后汉凉州注。上邽,见三国魏秦州治。

陇西郡,秦郡,领襄武等县四。襄武,今巩昌府城东南五里襄武故城是。惠帝分置狄道郡,领狄道等县九。狄道,今临洮府治,见前。
南安郡,汉郡,领䝠道等县三。䝠道,即后汉故郡治。
天水郡,汉郡,后汉及曹魏皆曰汉阳,晋复曰天水,领上邽等县六。上邽即州治。
略阳郡,魏广魏郡也。泰始中更名。领临渭等县四。临渭,即魏故郡治。
武都郡,汉郡,领下辨等县五。下辨,今巩昌府成县是也。
阴平郡。魏置。《晋志》云:“泰始中置。”领阴平等县二。阴平,即魏故郡治。南渡后复有南、北二阴平郡。南阴平,今四川龙安府东百里有阴平故城。

梁州治南郑。统郡八。东晋大兴初梁州寄治襄阳,咸康五年寄治魏兴。建元二年戍西城,太元二年复镇襄阳,义熙初又移魏兴,九年治苞中。西城,今汉中府兴安州治,见前。苞中即今汉中府褒城县也。

汉中郡,秦郡,领南郑等县八。南郑即州治。
梓潼郡,蜀汉置,领梓潼等县八。梓潼,今保宁府属县。《晋志》:“江左孝武时分梓潼北界立晋寿郡,领晋寿等县四。”晋寿,即蜀汉梓潼郡治汉寿县也。
广汉郡,汉郡,领广汉等县三。广汉,今潼川州射洪县东南有故城。《晋志》:“桓温平蜀,复置遂宁郡。”或曰谯氏所置。今潼川州遂宁县是也。
新都郡,本广汉郡地。泰始二年分置,领雒县等县四。雒即东汉益州治。太康三年郡罢,寻复置。
涪陵郡,蜀汉置。领汉复等县五。汉复,今涪州南九十里故城是。
巴郡,秦郡,领江州等县四。江州,即汉以来旧治。
巴西郡,蜀汉置。领阆中等县九。阆中即故郡治。《晋志》:“蜀汉割巴郡置宕渠郡,寻省入巴西。晋惠帝复分置宕渠郡,又以魏荆州所统之新城、魏兴、上庸,俱改属梁州。”东晋孝武又分巴西、梓潼,置金山郡。或曰今绵州即故金山郡。
巴东郡。蜀汉置。领鱼复等县三。鱼复,今夔州府治,亦即蜀汉故郡治也。《晋志》:“穆帝时尝改属荆州。”

益州治成都,统郡八。惠帝永安以后没于李氏,益州寄治巴郡,后又移治巴东。永和三年桓温灭蜀还治成都。咸安二年又没于苻氏。太元十年复为晋有。义熙初没于谯纵。九年益州平,仍治成都。

蜀郡,秦郡,领成都等县六。成都即州治。
犍为郡,汉郡,领武阳等县五。武阳,今眉州彭山县东十里有故城。
汶山郡,汉郡,领汶山等县八。汶山,即汉郡旧治汶江道也。
汉嘉郡蜀汉置,领汉嘉等县四。汉嘉即故郡治。
江阳郡,蜀汉置,领江阳等县三。江阳即蜀郡旧治。
朱提郡,蜀汉置。领朱提等县五。朱提,即蜀郡旧治。沈约曰:“怀帝分置南广郡,领南广等县四。”南广,今叙州府南溪县是。
越嶲郡,汉郡,领会无等县五。会无,今建昌行都司会川卫治是。
牂牁郡,汉郡,领万寿等县八。万寿,今遵义府治是。《晋志》:“永嘉五年分牂牁立平夷、夜郎二郡,改属宁州。”平夷,今云南曲靖军民府陆凉州即其治。夜郎,今遵义府桐梓县东二十里有故城。又有西河郡,领芘苏等县,今云南大理府云龙州西有芘苏城。

宁州治云南。统郡四。《晋志》:“泰始七年分益州置,太康三年复废入益州,立南夷校尉护之。永宁二年复置宁州,咸和八年没于李雄,咸康五年复入于晋。”

云南郡,蜀汉置,领云平等县九。云平,今大理府赵州云南县北有故城。永嘉三年分云南、永昌立河阳郡,治东河阳县。或曰故河阳城在今大理府东北境。亦曰东河阳郡。沈约曰:“成帝分云南置兴宁郡,领梇栋等县。”今姚安军民府治是也。
兴古郡,蜀汉置,领律高等县十一。律高即蜀汉旧治。沈约曰:“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兴古之东置西平郡,领西平等县。”在今曲靖府东境。成帝时又分兴古置梁水郡,领梁水等县。梁水,今临安府宁州东有故城。或曰梁水郡亦建兴中王逊所表置。
建宁郡,蜀汉改置。领味县等县十七。味县即蜀汉旧治。《晋志》:“惠帝分建宁以西七县别立益州郡,永嘉二年改为晋宁郡,领建伶等县。”建伶,今云南府西有故城。成帝时又分建宁置建都郡,领新安等县六。沈约曰:“郡去宁州建宁郡六十里。”
永昌郡。汉郡,领不韦等县八。不韦,即汉郡治。

青州治临菑,统郡、国六。永嘉丧乱,青州沦没。大兴二年,青州侨治淮阴。太元九年青州复归于晋,侨置幽州于广固。十五年青、兖二州俱寄治京口,其后仍镇广陵。义熙四年移镇丹徒,六年始置青州于东阳,亦谓之北青州,而侨置青州曰南青州。十年南青州仍治广陵。后省南青州,北青州直曰青州。东阳,今青州府治益都县。广固城,在今青州府城西北八里。

齐国,秦郡,领临菑等县五。临菑即州治。
济南郡,汉郡,领平寿等县五。平寿,今青州府寿光县东四十里有故城。
乐安国,汉郡,领高苑等县八。高苑,今青州府属县,见前。
城阳郡,汉郡,领莒县等县十。莒即汉城阳国治。《晋志》:“惠帝元康十年分城阳置平昌郡,领平昌等县。”本三国魏所置郡,后废,晋复置。又分城阳置高密国,领高密等县。本汉高密国,后汉废晋复置。
东莱国,汉置。领掖县等县六。掖,汉郡旧治也。
长广郡。魏置。领不其等县三。不其,魏郡旧治也。

徐州治彭城。统郡、国七。元康末改治下邳。永嘉之乱,徐州沦没者半。太宁二年寄治淮阴。咸和初寄治广陵,寻又移镇京口。永和八年复镇下邳。隆和元年移屯山阳。太和二年还治京口。宁康二年复移广陵。明年又还京口。太元九年始以京口为南徐州,彭城为徐州。义熙七年又以彭城为北徐州。

彭城国,汉郡,领彭城等县七。彭城,即汉郡治。渡江后亦曰沛郡。
下邳国,汉郡,领下邳等县七。下邳,即东汉下邳国治。
东海郡,汉郡,领郯县等县十二。郯即汉郡治。《晋志》:“元康初,分东海置兰陵郡,领兰陵等县。”今兖州府东六十里有兰陵城。
琅邪国,秦郡,领开阳等县九。开阳,今兖州府沂州东南有故城。元康七年分置东安郡,领东安等县,即曹魏东安郡旧治也。江左侨置琅邪郡于江乘县境,又改治临沂。江乘、临沂,并在今江宁府东北七十里。
东筦郡,魏置,后废。太康中复置,领东筦县等县八。东筦,故魏郡治。
广陵郡,汉郡,领淮阴等县八。淮阴,故魏郡治。义熙中,分广陵置海陵、山阳二郡。海陵,今扬州府泰州治。山阳见前。
临淮郡。汉郡,后汉改置下邳国。太康初复析置,领盱眙等县十。盱眙,今凤阳府泗州属县。《晋志》:“元康七年分临淮置淮陵郡。”今盱眙西北九十里有淮陵故城。后又分临淮、淮陵,置棠邑郡,今江宁府六合县故棠邑也。义熙中改曰秦郡,又于盱眙改立盱眙郡。

荆州初治襄阳,后治江陵。统郡、国二十二。《晋志》:“惠帝元康初,分桂阳、武昌、安成三郡及扬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七郡为江州。怀帝永嘉初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共九郡置湘州,咸和四年复并入荆州。义熙八年复置。十三年仍并入荆州,而江州如故。”《通释》:“咸和四年陶侃尝移荆州镇巴陵,建始初仍镇江陵,太元二年移镇上明,后仍还江陵,其江州初治豫章,后移武昌。建元中寄治半洲。咸安末移镇寻阳。”上明,今荆州府松滋县西一里有故城。半洲,在今九江府西九十里。

江夏郡,汉郡,领安陆等县七。安陆,今德安府治。《晋志》:“惠帝分江夏立竟陵郡,治竟陵县。”今承天府沔阳州景陵县西有竟陵故城。初属江州,后还荆州。
南郡,汉郡,领江陵等县十二。江陵,即州治也。《晋志》:“惠帝时蜀乱,分南郡侨立成都国,领华容等县四。”华容,今荆州府监利县东五里有故城。建兴中复并入南郡。又安帝时析置武宁郡,领乐乡等县,今承天府荆门州北八十里乐乡城是。又析置长宁郡,领长宁等县,今荆门州西南有长宁废县。刘宋改曰永宁。
襄阳郡,魏置。领宜城等县八。宜城,今襄阳府属县。又咸和初,分置义成郡,领义成等县。义成,今襄阳府谷城县也。
南阳国,秦郡,领宛县等县十四。宛即秦以来郡治。《晋志》:“惠帝分南阳立新野郡,领新野等县。”新野,今南阳府邓州属县。
顺阳郡,本魏所置南乡郡,晋太康中改曰顺阳,领酂县等县八。酂,今襄阳府光化县东有故酂城。
义阳郡,本魏置,后废。太康中复置,领新野等县十二。新野见上。惠帝时,义阳郡移治义阳县,今信阳州南义阳故城是也。又分置随郡,领随县等县,今德安府随州也。
新城郡,魏置,领房陵等县四。房陵即魏郡治。
魏兴郡,魏置,领晋兴等县六。晋兴,今兴安州东有晋兴故城。
上庸郡,亦魏置,领上庸等县六。上庸,即魏旧治也。晋惠帝时,分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属梁州。又南渡后谓魏兴、新城、上庸、襄阳、义成、竟陵、江夏为沔中七郡云。
建平郡,本吴置,治秭归。晋灭蜀,亦置郡,治巫县。太康初以吴置郡并入,领巫县等县八。巫,即今夔州府巫山县,见前。
宜都郡,吴置,领夷陵等县三。夷陵即吴郡治。
南平郡,本吴所置南郡,吴得江陵,移南郡治公安。晋平吴,南郡复治江陵,而改故南郡为南平郡,领作唐等县三。作唐,今岳州府澧州安乡县东北有故城。元康以后,南平仍治江安,即公安也。
武陵郡,汉郡,领临沅等县十五。临沅,今常德府治武陵县是。
天门郡,吴置,领零阳等县五。零阳,即吴郡治。
长沙郡,汉郡,领临湘等县十。临湘,即汉长沙国都也。沈约曰:“元康九年分长沙置建昌郡,领巴陵等县四。宋元嘉十六年为巴陵郡。”巴陵,今岳州府附郭县。
衡阳郡,吴置,领湘乡等县九。湘乡,即吴旧治。
湘东郡,吴置,领酃县等县七。酃即吴旧治。
零陵郡,汉郡,领泉陵等县十一。泉陵,今永州府治零陵县是。《晋志》:“穆帝时分零陵立营阳郡,领营道等县。”营阳亦孙吴旧郡也。
邵陵郡,吴置,领邵陵等县六。邵陵,亦孙吴旧郡治。
桂阳郡,汉郡,领郴县等县六。郴,即汉郡治。
武昌郡,吴置,领武昌等县七。武昌,即吴故都也。
安成郡。吴置,领平都等县七。平都,亦吴故郡治。《晋志》:“吴属扬州,晋改属荆州。”

扬州初治寿春。太康二年移治秣陵,即吴建业也。统郡十八。惠帝末复治寿春。东晋时治建康。兴宁二年桓温自江陵移镇赭圻,遥领扬州。三年移镇姑孰,寻复故。赭圻,今太平府繁昌县西南十里有故城。

丹阳郡,汉郡,领建邺等县十一。建邺即州治。建兴中改曰建康。元帝建都扬州,改丹阳太守为尹。
宣城郡,本丹阳郡地。太康二年分置,领宛陵等县十一。宛陵,即汉丹阳郡治。
淮南郡,秦汉旧郡也。领寿春等县十六。寿春即扬州旧治。惠帝永兴初分淮南置历阳郡,领历阳等县。历阳,今和州治也。成帝时又分置钟离郡,领钟离等县,属南徐州,今凤阳府东二十里钟离故城是也。
庐江郡,汉郡,领阳泉等县十。阳泉即曹魏庐江郡治。义熙中分置晋熙郡,领怀宁等县。怀宁,今安庆府治。
毗陵郡,《晋志》:“吴分吴郡无锡以西为屯田,置兴农校尉。太康三年省校尉为毘陵郡,领丹徒等七县。”丹徒,今镇江府附郭县,见前。惠帝永兴中以郡封东海王世子毗,因改为晋陵郡。
吴郡,汉郡,领吴县等县十一。吴,即汉郡治。
吴兴郡,吴置,领乌程等县十一。乌程,即吴旧治。《晋志》:“永兴中割吴兴及丹阳郡置义兴郡,领阳羡等县。”阳羡,今常州府宜兴县是。
会稽郡,秦郡,领山阴等县十。山阴,即汉郡治。
东阳郡,吴置,领长山等县九。长山,即吴旧治。
新安郡,吴所置新都郡也,晋改曰新安,领始新等县六。始新,即吴郡旧治。
临海郡,吴置,领章安等县八。章安亦吴郡旧治。《晋志》:“明帝太宁初分临海立永嘉郡,领永宁等县。”永宁,今温州府附郭永嘉县也。
建安郡,吴置,领建安等县七。建安,即吴旧郡治。
晋安郡,本建安郡地,太康二年分置,领原丰等县八。原丰,即今福州府治闽县是也。
豫章郡,汉郡也,领南昌等县十六。南昌即汉郡治。《晋志》:“永兴初分庐江、武昌郡地置寻阳郡,永嘉初又以豫章之彭泽县属焉,领柴桑等县。”柴桑,今九江府南九十里有故城,盖即孙吴所置彭泽郡,太康初废,至是改置,
临川郡,吴置,领临汝等县十。临汝,即吴旧郡治。
鄱阳郡,吴置,领广晋等县八。广晋,今饶州府北百五十里有故城。
庐陵郡,吴置,领西昌等县十。西昌,今吉安府泰和县西三里有故城。
南康郡。本吴所置庐陵南部都尉,太康三年改置郡,领赣县等县五。赣,今赣州府附郭县。

交州治龙编。统郡七。龙编即吴交州治。

合浦郡,汉置,领合浦等县六。合浦,今廉州府治。《晋志》:“太康初省珠崖入合浦郡。”
交趾郡,汉置,领龙编等县十四。龙编即州治。
新昌郡,吴置,领麋泠等县六。麋泠即吴郡治也。
武平郡,吴郡,领武宁等县七。武宁即吴旧治。
九真郡,汉郡,领胥浦等县七。胥浦即汉旧治。
九德郡,吴置,领九德等县八。九德即吴旧治。
日南郡。秦象郡也,汉曰日南。领象林等县五。象林,在今占城国境内。

广州治番禺,统郡十。《晋志》:“太康初吴平,以荆州之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怀帝永嘉初又以三郡属湘州。成帝时,又以三郡还属荆州。”

南海郡,秦郡,领番禺等县六。番禺即州治。成帝时分南海立东官郡,领宝安等县。宝安,今广州府东筦县也。安帝又分东官立义安郡,领海阳等县。海阳,今潮州府附郭县。恭帝时又分南海立新会郡,领盆允等县。盆允,在今广州府新会县境。
临贺郡,吴置,领临贺等县六。临贺,即吴郡治。
始安郡,吴置,领始安等县七。始安,即吴旧治。
始兴郡,吴置,领曲江等县七。曲江,即吴旧治。
苍梧郡,汉郡,领广信等县十。广信,即汉郡治。《晋志》:“穆帝分苍梧立晋康郡,领端溪等县。”端溪,今肇庆府德庆州治。又立新宁郡,领新兴等县。新兴,今肇庆府新兴县。又立永平郡,领安沂等县。安沂,今梧州府藤县南有故城。
郁林郡,汉郡,领布山等县九。布山即汉郡治。又元帝大兴初分置晋兴郡,领晋兴等县。晋兴,在今柳州府象州境。
桂林郡,吴置,领潭中等县八。潭中,即吴郡治。
高凉郡,汉置,领安宁等县三。安宁,在今肇庆府阳江县境。
高兴郡,吴置,领广化等县五。广化即吴旧治。《晋志》:“武帝后省入高凉。”
宁浦郡。吴合浦北部也。晋改置郡,领宁浦等县五。宁浦,即吴都尉治。

郡国一百七十有三,晋太康初,因后汉及三国之旧,其改易及增置者一十五郡而已。《晋志》云“增置二十有三”,悮也。县一千一百有九,几于秦、汉之境矣。

史略:汉、魏以来,羌、胡、鲜卑降者,多处之塞内。魏嘉平中,邓艾尝言于司马师,宜分并州境内匈奴左部为二国,魏公操初分匈奴之众为五部,时左部最强。部帅左贤王豹单于于扶罗之子也。徙居雁门。其羌胡与民同处者,亦以渐出之,使居民表议,未及行,至是郭钦上言:“戎狄彊犷,历古为患。魏初民少,西北诸部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弘农,往往有之。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朔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战场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渐徙内郡,杂部于边鄙,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此万世长策也。”不听。元康末关中氐齐万年等叛,事平,江统复作《徙戎论》警朝廷,朝廷不能用。统议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开、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其并州之地,本为匈奴部落,散居六郡。今五部之众户至数万,皆可发遣,还其本域,庶华夏无纤介之忧云。先零、罕开、析支之地,自湟中西至赐支河首是也,在今陜西西宁卫境内。
王氏曰:“晋承三分之季,复一统之规,分州列郡,依然秦、汉之疆矣。乃创守失经,用荒厥绪。永嘉以后,中原州郡,星离豆剖,莫可究极,先王之阪章不复见者垂数百年。岂非古今升降之大变也哉。”

十六国[编辑]

迨贾氏煽乱,八王构兵,八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也。群翟起而乘之,于是中原板荡,不可复问。南渡封域,广狭无常,然上明、见晋荆州注。江陵、夏口、武昌、合肥、建初二年,合肥陷于后赵,永和六年复取之。寿阳、即寿春,咸和二年陷于后赵,永和二年复归于晋。太和四年袁真以寿阳叛降燕,又降秦,六年克之。太元八年苻坚大举入寇,寿阳为所陷,旋复取之。淮阴,见上兖州注。往往为边圉重镇,而汉中、建武初梁州陷于李雄,桓温平蜀,遂复梁州,北守汉中。宁康初为苻坚所陷。太元九年复取之。义熙初谯纵作乱,汉中为仇池杨盛所窃据,旋属于姚秦,三年复为盛所据,羁属于晋,纵平汉中亦来归。襄阳、太兴初梁州寄治襄阳,咸和五年陷于后赵,七年复取之。永和五年以后司、豫诸州多附于晋。十年桓温伐秦,出自襄阳,不克而还。十二年复引兵北出,收洛阳。兴宁五年洛阳陷于慕容燕,太元四年襄阳为苻坚所陷。九年复取襄阳,又北出宛、洛,置戍洛阳,司、豫多为晋境。隆安三年,洛阳陷于姚秦,司、豫之间,多见侵没,以襄阳为重镇。彭城,太宁中,彭城陷于后赵。永和五年以后,后赵衰乱,徐、兖诸州渐归于晋。太和四年桓温伐燕,直至枋头,不克而还。太元三年彭城为苻坚所陷,九年复归于晋,于是进取青、兖诸州,河南郡县皆来归附。十年刘牢之军于枋头,寻入邺城,既而慕容垂取邺,河、济以南为所侵陷,于是以彭城为重镇。枋头,在今大名府濬县西南八十五里。亦间为藩翰。

殷仲堪曰:“剑阁之隘,蜀之关键。巴西、梓潼、宕渠三郡,去汉中辽远,在剑阁之内,而统属梁州。盖定鼎中华,虑在后伏。自南迁守在岷、邛,衿带之形,事异曩日。是以李势初平,割三郡隶益州,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也。”○李延寿曰:“寿春形胜,南郑要险,乃建业之肩髀,成都之喉嗌。”
胡氏曰:“六朝增重上游,庾亮欲经略中原,则先分戍汉沔;刘裕欲伐魏,则先广襄阳资力;晋何充有言:‘荆楚,国之西门。’”

于斯时也,刘渊据离石今山西汾州府永宁州。称汉,刘曜据长安,改汉曰赵。

史略:初,魏人居南匈奴五部于并州诸郡,《汉魏春秋》:“魏武于建安二十一年居匈奴左部于兹氏,右部于祁县,南部于蒲子,北部于新兴,中部于大陵。”兹氏,今汾州府南十五里有故城。祁县,今太原府属县。蒲子,今平阳府隰州。新兴见前。大陵,今太原府文水县东北十二里有故城。左部帅刘豹最强。豹子渊袭位,惠帝初拜五部大都督。及晋乱,其党推渊为大单于,都离石。既而还都左国城,渊本居左国城,在今永宁州东北二十里。建国号曰汉,略取太原、上党、西河境内数邑。永兴二年离石饥,徙屯黎亭。今潞安府黎城县。永嘉二年寇陷平阳及河东郡,于是徙都蒲子,遣王弥、石勒等寇掠冀州诸郡及兖、豫以东。明年徙都平阳,寇陷上党郡邑,南犯洛阳。四年渊子聪篡立。五年寇陷洛阳,王弥、石勒等复分道东略。会蒲阪叛降汉,蒲阪,见舜都。遣刘曜等引兵陷长安,旋复失之。明年袭陷晋阳,寻亦不守。建兴四年刘曜复陷长安,使曜督陜西诸军事,封秦王。聪死,靳准作乱,尽诛刘氏。曜因讨准,至赤壁,遂自立,赤壁,在今蒲州河津县北,曜僭号于此,与石勒共讨准等,平之。还都长安,改国号曰赵。大兴三年曜取陇右诸郡,既又南降仇池,仇池,在今巩昌府成县西北,见前秦州注。杨氏世据此,详见后。西胁凉州。太宁元年刘曜自陇上西击凉州,军于河上,张茂惧,遣使称藩于曜。咸和三年曜攻后赵将石生于金墉,洛阳城西北隅曰金墉。先是大兴三年赵洛阳守将尹安等叛降后赵,后赵将石生引兵赴之,安等复降司州刺史李矩于荥阳,矩亦遣兵入洛,河南民相率归矩,洛阳遂空。既而为石生所据守,太宁三年曜遣将攻之不克,至是复攻之。石勒驰救,为勒所获。曜子熙及允弃长安走上邽,寻复引兵趣长安,为石虎所败。虎乘胜取上邽。秦、陇悉入于后赵,赵亡。○二刘盛时,其地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王弥、石勒以及曹嶷等,虽寇略纵横,东至青、齐,南抵江、汉,然皆不置戍守,或各私其地,名为附汉而已。西不逾陇坻,刘聪时,未有陇右,刘曜始取之。北不出汾、晋。时刘琨以并州拒守,石勒始有其地。刘渊尝置雍州于平阳、幽州于离石。刘聪又置荆州于洛阳。其时又置殷、卫、东梁、西河阳、北兖五州,而未详所治。刘曜以秦、凉二州并置于上邽,又置朔方于高平,今平凉府镇原县。并州于蒲阪,改置幽州于北地,又尝置益州于仇池。至郡县分合,类不能详也。

李雄据蜀称成,李寿寻改称汉。亦谓之后蜀。

史略:汉末,賨人李氏自巴西、宕渠徙汉中,賨,赋名也。蜀人谓赋为賨,盖蛮户之赋。宕渠,见前蜀汉梁州置。依张鲁,及魏武克汉中,复迁略阳,谓之巴氐。元康中,关中乱,岁饥,李特等帅流民就谷汉川,寻入剑阁,见前三国蜀胡氏论剑门。会益州刺史赵𫷷据州叛,特等依之。既而𫷷杀特弟庠,特等怨𫷷,引兵屯绵竹,故城在今汉州德阳县北,见前。还攻成都,𫷷走死。朝议以梁州刺史罗尚为益州刺史,特等共迎尚入成都。尚复与特等隙,又敦迫流民还秦、雍。特等因之作乱,复屯聚绵竹,攻辛冉于广汉,冉,广汉太守也。尚信其谋,故特攻之。冉败走,遂据其城;攻罗尚于成都,屡败晋兵,略取梓潼、巴西。寻入少城,在成都城西。成都旧有太城及少城。罗尚自太城袭特,斩之。特弟流等复还据绵竹,寻徙据郫城。今成都府郫城。流旋卒,众推特子雄为益州牧,治郫城。进攻罗尚,尚遁走。雄入成都,即成都王位,寻称帝,国号大成。建兴二年汉中乱,郡人张成等以地归成。于是北取汉中,东略涪陵、巴郡,西收汉嘉、越嶲,涪陵、汉嘉,俱见蜀汉梁州。久之,复取巴东及建平二郡,宁州亦尽入于成。雄卒,子期篡立。咸康四年李寿废期自立寿,特弟骧之子,封汉王,屯涪,引兵入成都,废期而代之。改国号曰汉。寿卒,子势立,永和二年桓温讨灭之。○李成盛时,东守三峡,三峡,在巴东、建平二郡之境,咸康中二郡复属于晋。南兼僰、爨,南中蛮也。西尽岷、邛,北据南郑。李雄置益州于成都,梁州于涪,宁州于建宁,又分梁州置荆州于巴郡,分宁州置交州于兴古。领兴古、永昌、牂牁、越嶲、夜郎等五郡。《晋志》:“咸康四年李寿又分牂牁、夜郎、朱提、越嶲四郡置安州,既又以兴古、永昌、云南、越嶲、朱提、河阳六郡为汉州。八年以安州并入宁州,既又以越嶲还属益州,省永昌郡。”《晋纪》云:“咸康二年夜郎、兴古入于晋,五年宁州皆为晋所得。寿或于境内遥领宁州诸郡也。”及雄卒而成业遂衰。李寿时寖以削弱,子势继之,亡不旋踵矣。

石勒据襄国,今北直顺德府,见前。称赵,史曰后赵。冉闵据邺改赵曰魏。

史略:初,匈奴别种曰羯,入居上党。《匈奴传》:“北狄入居塞内者十有九种,羯其一也。”石勒生长于武乡,武乡,今山西沁州属县。后为群盗,寇掠冀、兖二州,为晋兖州刺史茍晞所败,乃降刘渊,统兵寇掠,所向有功,东越豫、兖,南极江、汉,悉被残破。永嘉五年与刘曜等攻陷洛阳,复引而东,屯于葛陂,今在汝宁府新蔡县西北。寻北据襄国,山东郡县多为所陷。建兴二年袭入幽州,时幽州治蓟。勒执王濬杀之。大掠而还。州旋入于段匹䃅。大兴二年匹䃅为段末杯等所败,南奔乐陵,蓟始入于石勒。四年取并州,时并州治阳曲。刘琨失并州,走归段匹䃅。北至代郡。勒将孔苌追杀故代将箕澹于代郡。代郡,《载记》作“桑干”。胡氏曰:“此后魏之代郡。”非也。汉代郡南境有桑干川。大兴初靳准作乱,弑刘粲,勒与刘曜讨灭之。勒入平阳,置戍而还。曜封勒为赵公,既而贰于曜,称赵王。勒自以河内等二十四郡为赵国,改太守皆为内史,仿古冀州之制,南至孟津,西至龙门,东至河,北至塞垣,皆为冀州,兼领冀州牧云。四年攻取厌次,即乐陵郡治。于是幽、冀、并三州,皆没于勒。太宁初又克广固,时曹嶷据广固,专制青、齐。广固,见前青州注。并有青州。又略兖、豫之境,取许昌,与刘曜争洛阳。时洛阳亦附于勒,勒遣石生戍守。咸和三年,寿春叛附于勒。四年曜攻金墉,勒驰救,与曜战,获之。长安亦来降,进并秦、陇,凉州称藩。于是淮、汉以北,悉为赵境。勒自称赵天王,旋称帝,营邺宫,以洛阳为南都,置行台。勒死,石虎篡立,复称天王,寻迁于邺,东取令支,今永平府东北有令支故城。时为辽西鲜卑段辽所据,虎与慕容皝共攻灭之。久之复称帝。虎死,养子闵与其子遵举兵李城,今怀庆府温县治即故李城。入邺,遂篡立。闵寻杀遵而立鉴,闵悉诛诸羯,又更赵曰卫,易鉴姓曰李。既又杀之而自立,号大魏,复姓曰冉。闵本内黄冉氏子也。虎之子祗复称帝于襄国,闵攻围之,祗改称赵王,旋为其将刘显所杀,降于闵。未几,显复称帝于襄国。永和八年闵攻杀之,因游食常山、中山诸郡。燕将慕容恪击闵,战于廉台,在今真定府无极县西。获闵。慕容评等复攻邺,克之。○石赵盛时,其地南逾淮、汉,晋咸和三年石赵取寿春。五年取襄阳。七年襄阳复入于晋,而合肥、邾城,皆为所陷,其地遂南及于江。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石勒置冀州于信都,因晋旧治。并州于上党,朔州于代北,晋志》:“勒并朔方置朔州。”兖州于鄄城,后汉东兖州治也。徐州于廪丘,廪丘,晋兖州治。幽州于蓟,因王濬旧治。青州于广固,广固,见前青州治。雍州于长安,秦州于上邽,扬州于寿春,豫州于许昌。皆因魏、晋旧治也。荆州初置于襄阳,后徙鲁阳。今汝州鲁山县是。司州仍置于洛阳。石虎改置司州于邺,而分置洛州于洛阳,又增置营州于令支,凉州于金城。及虎之殒,国随以丧矣。

慕容氏据辽东,称燕。

史略:三国魏景初中,鲜卑莫护跋自塞外入居辽西棘城之北,棘城,在今废大宁卫故柳城东南百七十里。号慕容部,再传至涉归,迁辽东之北,数从中国征讨有功,拜大单于。晋太康二年,涉归始寇昌黎,昌黎故城,亦在柳城东。晋时为平州治。又再传至廆。廆即涉归子也。涉归死,弟删篡立,寻为其下所杀,部众乃复奉廆。岁犯辽东西境,击破夫馀,夫馀国,在朝鲜北境。大为边患。十年,廆请降,拜鲜卑都督,以辽东僻远,徙居徒河之青山,徒河故城,在柳城东百九十里,青山在焉。寻复徙居大棘城,永嘉初自称大单于。建兴初侵辽西段氏地,西至阳乐。鲜卑段氏国于辽西令支,与慕容氏接境。阳乐故城,在徒河西南。令支见前。大兴二年平州刺史崔毖时平州与辽东郡同治襄平,今辽东都司城北七十里故城是也。构高句丽、高句丽时国于乐浪之丸都,今朝鲜王京东北有丸都故城。段氏、宇文氏鲜卑宇文氏国于辽西紫蒙川,在今柳城西境。共攻廆。廆以计先却高句丽、段氏之兵,乃击宇文氏,大破之,遂引兵击毖于辽东,毖遁去,廆使其子仁镇辽东。既而晋拜廆平州牧、辽东公。廆又以其子翰镇辽东,仁镇平郭。平郭,在今辽东盖州卫南。廆卒,子皝嗣。其弟仁以平郭叛,尽有辽东之境,皝寻击平之。自称燕王,西摧段氏,败石虎,咸康四年皝与石虎约攻段氏,皝攻掠令支以北诸城,大获而还,既而赵入令支灭段氏,以皝不会赵兵,自专其利,移兵击皝,败去。迁都龙城;即柳城也,皝更营之,号曰龙城。东破高丽,咸康四年击高句丽,入丸都,毁其城而还。北灭宇文,建元二年皝击灭宇文部。又兼夫馀,永和二年,时夫馀西徙近燕,皝使世子隽等袭之,拔夫馀,虏其王而还。日以强炽。子隽继之,因赵之衰,席卷幽州,迁都于蓟永和六年隽伐赵,拔蓟,幽州郡县相继降下,于是徙都蓟,以龙城为留都,进略冀州,击灭冉闵,遂取邺城,永和八年隽遣慕容恪等略定冀州郡县,与闵战,获闵,进攻邺,取之。隽遂称帝。既又南并三齐,永和十二年时段龛据广固,雄于东方,隽使慕容恪攻之,悉平其地。渐规河南,乃迁于邺,升平元年隽自蓟迁都于邺。于是西取并州,二年燕慕舆根等攻拔上党,进收晋阳。既而平阳亦归燕,寻入于秦。南略豫、兖。三年,许昌、颍川、谯、沛诸郡皆为燕有,既而许昌复入于晋。隽殁,慕容恪辅政,复兼陈、汝,兴宁二年燕将李洪等复攻取许昌及汝南、陈郡。取洛阳,三年慕容恪取洛阳,略地至崤、渑,秦人屯陜城以备之。东至泗上,南至宛城,皆为燕境。太和元年燕取鲁、高平诸郡,又宛城亦叛降燕,明年晋复攻拔宛。及恪卒,桓温北伐,直抵枋头,枋头见前。不克而还。是年秦取洛阳。明年秦拔壶关,今潞安府治,即故壶关县。克晋阳,破慕容评于潞水,即漳水也,在今潞安府潞城县东。长驱围邺,邺城下,追执燕主𬀩于高阳,即高阳郡。悉定燕地。○慕容燕盛时,南至汝、颍,东尽青、齐,西抵崤、黾,北守云中。燕自慕容隽以后常戍云中备代。初,平州仍置于襄平;幽州置于龙城,后徙于蓟;冀州初置于常山,后还治信都;常山亦谓之北冀州。青州初置于乐陵,后还治广固;兖州置于阳平,见前司州属郡。或云后还廪丘。中州置于邺,慕容隽改司州为中州。洛州置于金墉,并州置于晋阳;荆州初置于梁国之蠡台,在归德府城南。后置于鲁阳;即石赵荆州治,燕末与洛州并治洛阳。豫州初置于陈留,后置于许昌。迨其亡也,秦所得郡凡百五十有七焉。

张氏据河西,称凉。

史略:张轨仕晋为散骑常侍,永康二年轨以时方多难,隐有保据河西之志,乃求为凉州,从之。轨至姑臧,即凉州治。芟夷盗贼,讨破鲜卑,威著西土。再传至茂,轨卒,子寔嗣。寔为其下所弑,弟茂代为凉州刺史。规取陇西、南安地,与刘曜相持。张骏时为曜所败骏,寔之子也。}}金城、枹罕诸郡皆没于曜,曜亡,乃复收河南地,即金城、枹罕诸郡也。至于狄道。晋惠帝所置郡。时又遣将伐龟兹、鄯善、西域诸国,焉耆、于阗之属,皆诣姑臧朝贡,诸国皆在今甘肃塞外。子重华始称凉王。《通释》云:“重华据敦煌。”考凉九世皆居姑臧,未始徙敦煌也。于时金城以东皆属后赵,晋永和二年后赵伐凉取金城,进攻枹罕诸郡,不克。后赵亡,复略有陇西诸郡。再传至玄靓,重华传子曜灵,庶兄祚废杀之,而篡其位。祚寻为其下所杀,乃共立曜灵弟玄靓为王。复称凉州牧。既而重华弟天锡杀玄靓自立。晋太和二年,枹罕诸郡皆没于苻秦,先是永和十一年,凉河州刺史张瓘起兵枹罕讨张祚,州郡皆附瓘。陇西人李俨,独据郡不受命,略有武始、大夏、枹罕诸郡。天锡讨之,俨求救于秦,秦败凉兵于枹罕东,天锡引还,枹罕诸郡遂入于秦。武始在今临洮府北,大夏在今河州东北,皆张氏所增置。太元初为秦所并。○张氏盛时,尝南逾河、湟,张骏因前赵之衰,南略至洮阳,置武街、石门、侯和、漒川、甘松五屯护军,是越河、湟而南也。洮阳,今洮州卫治。武街,在今岷州卫境。侯和、漒川、甘松,俱在洮州卫境。东至秦、陇,西包葱岭,葱岭,在今甘肃塞外于阗西南。北暨居延。居延,即晋西海郡。张轨时分置武兴、晋兴诸郡,武兴,今凉州卫西北有故城。晋兴,在今兰州西南。张寔复分置广武郡。广武,今兰州西二百二十里有故城。其后增置益多,张茂尝置秦州,永嘉初茂取陇西、南安地置秦州。又置定州;晋志》:“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安故,今临洮府西南有故城。张骏更以武威等郡为凉州,统十一郡:曰武威、西平、张掖、酒泉、西郡,皆故郡也;曰武兴、建康、湟河、晋兴、须武、安故,皆张氏所置。建康,今甘州卫西北二百里有故城。湟河,今西宁卫。南二百八十里废廓州是。须武亦在西宁卫境。兴晋等郡为河州,统八郡:曰兴晋,在今兰州西,张氏所置,据西秦,乞伏干归以翟温为兴晋太守,镇枹罕,则兴晋即今河州也;曰金城、南安,皆故郡也;曰武始、永晋、大夏、武成、汉中,皆张氏所置。永晋,在今河州东。武成、汉中,亦在河州境。敦煌等郡为沙州;统三郡、三营:曰敦煌、晋昌,皆故郡也;曰高昌,今甘肃西侥外州卫是,张氏所置郡,此三郡也。曰西城都护,曰西城校卫,曰玉门护军,此三营也。玉门,今废沙州卫西北有故玉门关。张祚又增置商州。《晋志》“祚以敦煌郡为商州,其后张玄靓又增置祁连郡,张天锡又置临松郡”云。祁连,今甘州卫西北有故城。临松,亦在甘州卫东南。凉张瓘尝言:“吾保据三州,西包葱岭,东距大河。”盖凉以凉、河、沙三州为封域云。

苻健据长安,称秦。

史略:晋永嘉四年,略阳临渭氐蒲洪自称护氐校尉、秦州牧、略阳公,临渭即晋略阳郡治。大兴二年降于刘曜。曜亡,降于后赵,既又附于张骏。咸和八年复降于石虎。虎徙秦、雍民及氐十馀万户于关东,以洪为流民都督,居枋头。及虎卒,邺中乱,秦、雍流民相率西归,路由枋头,推洪为主。石鉴以洪为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牧,领秦州刺史。洪仍屯枋头。寻自称三秦王,改姓苻氏,未几为降将麻秋所鸩死。子健统其众,且请命于晋,称雍州刺史,西入关,据长安,略秦、雍二州地。永和七年自称天王,国号秦,寻称帝。时并州亦附于秦,又并有陇西地。健卒,子生嗣。升平元年苻坚举兵,废生自立。是时,平阳、弘农以东皆为燕境。太和四年取燕洛阳,明年分军攻上党,略晋阳,长驱入邺,遂灭燕,尽得其地。咸安元年取仇池。仇池,见前。宁康元年陷晋汉中,取成都,梁、益二州皆没,邛筰、夜郎悉附于秦。邛筰、夜郎,即《汉志》所称西南诸夷也。太元初取晋南乡郡。又攻凉,克姑臧,尽取河西地,至于高昌。既又击定代地,分代为东西二部。四年陷晋襄阳及顺阳郡,又东取彭城、下邳。时又拔淮阴、盱眙,略淮南地,为晋所败,淮阴、盱眙复入于晋。八年,大举入寇,克寿阳及郧城,郧城,今湖广德安府治。既而败于肥水,在寿州城东。奔还。于是慕容垂称兵于河北,慕容泓、姚苌等作乱于关中,晋亦乘间收河南及梁、益、徐诸州地,北戍黎阳、枋头。黎阳在北直濬县,与枋头俱见前。十年,坚为慕容冲所逼,长安危困,乃留其太子宏守长安,出奔五将山,五将山,在今西安府醴泉县西北二十里。为姚苌所执。宏亦弃长安奔下辨,今巩昌府成县治。又自武都奔晋。坚世子丕守邺,困于慕容垂,西奔晋阳称帝,既而南屯平阳,为慕容永所败,走死。其族子登,前为狄道长,狄道,见前。枹罕诸氐共推为雍、河二州牧,帅众下陇,拔南安,丕因封为南安王。及丕死,登称帝,都雍,与姚苌战于新平、安定、长安间。太元十九年姚苌卒,登自雍悉众而东,败于废桥,在今西安府兴平县西北。众溃,奔平凉马毛山,马毛山,在今平凉府固原州西。姚兴追战,杀登。登子崇奔湟中,今兰州湟水之西。称帝,为乞伏干归所逐,奔杨定于秦州。定保据仇池,时兼有上邽,称陇西王。定与崇共讨干归,皆败死,秦亡。○苻坚盛时,南至邛、僰,东抵淮、泗,西极西域,苻坚末,车师、鄯善皆来朝贡,又遣吕光将兵逾流沙击西域之未服者。《十六国春秋》:“时东夷、西域凡六十二国入朝于秦。”北尽大碛。置司隶于长安,秦州于上邽,南秦州于仇池,雍州于安定,后并入司隶。太和六年复置于蒲阪。安定,今平凉府泾州也。凉州于姑臧,太和二年置于枹罕,四年移金城,太元初始移镇姑臧。并州于晋阳,初治蒲阪,后徙晋阳。冀州于邺,升平初冀州治上党,又徙晋阳,旋入于燕,灭燕后始治邺。太元九年冀州移治信都,或谓之东冀州。豫州于洛阳,初置于许昌,旋移于弘农,又徙陜城,最后移治洛阳。又置东豫州于许昌。荆州于襄阳,初置于丰阳川,今陜西商州镇安县东南有丰阳废县。寻徙于鲁阳,太元三年始徙襄阳。,洛州于丰阳,初治宜阳,寻改治陜,太和五年移洛阳。太元四年复徙丰阳。梁州于汉中,初置于陈仓。河州于枹罕,太和六年置于武始,旋徙于枹罕。晋州于晋兴,或云置于平阳。益州于成都,初置于扶风界。宁州于垫江,即巴西郡治也。宁康初置于此。兖州于仓垣,今开封府陈留县西有仓垣故城。太元中置于湖陆,今南直沛县北五十里胡陵故城是。亦曰南兖州。苻登时兖州寄治新平。徐州于彭城,太元三年置。扬州于下邳,亦太元三年置。幽州于蓟,初置于和龙,太元四年移治蓟。平州于和龙,太元四年分幽州置。和龙即龙城也。青州于广固。十六国中,为最盛焉。

慕容垂据中山,为后燕。

史略:初垂自燕奔秦,垂,慕容皝之子,以嫌忌奔秦。为苻坚所宠任。晋太元八年坚入寇,败还,垂军独全,以兵授坚,西行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请安集北鄙,坚许之。垂渡河至邺,冀州牧苻丕馆垂于邺西。会丁零翟斌起兵于新安,丁零,世居康居,后徙中国。晋咸和五年翟斌归于石赵,赵封斌为句町王,赵亡,归燕。永和七年慕容隽复封翟鼠为归义王,居中山。秦灭燕,徙其族居新安、渑池间,斌因起兵叛秦。新安,今河南府属县。康居,在今西域哈烈境内。句町,今云南临安府是其地,石赵取其名以授斌耳。谋攻洛阳,坚驿书使垂讨之。垂因聚兵至河内,济河焚桥,欲袭洛阳,豫州牧苻晖闭门固守,翟斌遂率其众归垂。垂以洛阳四面受敌,欲取邺据之。乃引兵而东,取荥阳,自称燕王,自石门济河,石门,在郑州河阴县西二十里。长驱向邺,遂攻之。而分兵略故地,冀州郡县,次第皆归于燕。又北取蓟城及和龙。时邺中饥困,苻丕弃邺奔晋阳,垂取邺,又徇下勃海、青河诸郡,都中山,寻称帝。十二年,垂遣军南取历城,今济南府附郭县。青、兖、徐诸州郡县壁垒亦多附燕。会丁零翟辽据黎阳寇略河、济间,初翟斌叛燕,慕容垂杀之。其党翟真等相继为乱于中山、常山间,为燕所败灭。翟辽奔晋黎阳太守滕恬之,恬之爱信之。辽乘间作乱,遂据黎阳。寻称魏天王,徙屯滑台。滑台,今北直滑县,见前。辽卒,子钊继之。十七年垂击钊,尽取其地。《晋纪》:“钊据有黎阳等七郡。”十九年复并西燕,又遣慕容农等济河南略东平、高平、泰山、琅邪诸郡,进军临海,转入临淄而还。时临淄以东为辟闾浑所据。二十一年垂卒,子宝嗣位。魏拓跋珪侵夺并州,东围中山,尽取常山以东郡县,惟中山、邺、信都为燕城守。隆安元年魏拔信都,中山围急,宝遂东保龙城,中山人推慕容详为主以拒魏,慕容麟复袭入中山,斩详称帝。详,皝曾孙。麟,宝庶弟。既而魏克中山,取邺,大河以北,悉为魏地。龙城复乱,宝为其臣兰汗所弑。宝子盛寻杀汗,复有辽西东地。又击高句丽,拔其新城、南苏二城。新城,在今辽东金州卫西。南苏,即今金州卫治。《十六国春秋》:“盛伐高句丽,开境七百里,徙五千馀户而还。”隆安五年盛为其臣段玑所弑,慕容熙代立。熙,垂之庶子。义熙五年冯跋等作乱,推高云为主。燕亡。○后燕盛时,南至琅邪,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冀州仍治信都,初屯广阿,后复旧。广阿故城,在今真定府赵州隆平县东十里。幽州治龙城,初治蓟。平州治平郭,初治龙城。兖州治滑台,初治东阿,太元十七年以兖、豫二州皆治滑台。青州治历城,徐州治黎阳,初置徐州于黄巾固,在今济南府章丘县北。后徙黎阳,太元二十一年又徙治鄄城。并州治晋阳,雍州治长子。及东保龙城,州郡类多侨置,幽州置于令支,隆安二年慕容盛置幽州于肥如。元兴初慕容熙复移置于令支。肥如,在今永平府西北。令支,在今永平府东北。俱见前。平州置于宿军,宿军,在故龙城东北,义熙初慕容熙改置营州于此,其后冯跋复改为平州。青州置于新城,新城,在柳城之东,慕容熙始置青州。并州置于凡城,凡城,在柳城西南。冀州置于肥如。慕容盛时幽州治也。视前燕版图,抑又末矣。

慕容永据长子,为西燕。

史略:晋太元八年,苻坚入寇,败还。九年,慕容垂起兵攻邺,北地长史慕容泓闻之,泓,𬀩之弟。亡奔关东,收集鲜卑,还屯华阴。平阳太守慕容冲亦起兵平阳,进攻蒲阪,战败奔泓。泓进向长安,为谋臣高盖所杀,立冲为皇太弟。冲屡败秦兵,进据阿房,阿房城,在西安府西三十四里。称帝,与秦兵相持。秦兵数败,且饥困,旋弃长安,冲入据之。十一年冲为其将韩延所杀,推段随为燕王。未几,慕容恒、慕容永共杀随,立慕容𫖮为燕王,去长安而东至临晋。在同州朝邑县西南二里。恒弟韬诱杀𫖮,恒复立冲之子瑶为帝。永与韬等相攻,众皆去瑶奔永。永执瑶杀之,又立泓之子忠为帝。至闻喜,今平阳府解州属县。刁云等共杀忠,推永为河东王,称藩于燕。既而秦主丕自晋阳移屯平阳以拒永,永求假道东归,弗许,战于襄陵,今平阳府属县。丕大败,走死。永东据长子称帝,有上党、太原、平阳、河东、乐平、新兴、西河、武乡武乡,石勒所置郡也,今沁州武乡县。见前。八郡地。十九年,为垂所灭。

姚苌据长安,亦称秦。史谓之后秦。

史略:初,姚弋仲为南安赤亭羌酋,赤亭,在今巩昌府东五里。永嘉六年东徙隃眉,今凤翔府陇州汧阳县东三十里有隃麋故城。戎、夏繈负随之者数万,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太宁初降于刘曜。曜亡,降于后赵。咸和八年石虎以弋仲为西羌大都督,帅众数万,徙居清河之滠头。今真定府冀州枣强县东北有滠头戌。永和八年弋仲卒,子襄降晋,寻复叛,侵扰淮、泗,出没许、洛间。升平初襄自河东图关中,秦苻生遣苻黄眉等击之。襄败,死于三原,今西安府属县。弟苌帅众降秦。太元八年苻坚入寇,以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诸军事。坚败还,慕容垂起兵关东,慕容泓等应之,军于华阴。坚使苻叡讨之,以苌为司马。叡败死。苌惧罪奔渭北马牧,马牧即牧苑也。羌豪共推苌为盟主。苌自称秦王,进屯北地,攻新平,寻克之,复取安定。会坚自长安出奔五将山,注见前。苌遣将吴忠袭执坚,幽于新平,既而杀之。十一年苌以慕容𫖮去长安,乃自安定引兵而南,遂入据之称帝。既而与秦王苻登相持于新平、安定间。时新平为登所取。十六年新平复降于苌。十八年,苌卒,子兴嗣,寻败苻登于废桥,见前。登走死,西取上邽,东收蒲阪。时平阳亦属于姚秦。隆安初,略取弘农、上洛诸郡。三年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降于秦。四年伐西秦,取枹罕,西秦王干归降。明年伐后凉,吕隆亦降。于是秃发傉檀、沮渠蒙逊、李暠皆奉朝贡,为藩臣。元兴二年征吕隆入朝,使王尚镇姑臧。义熙元年割南阳诸郡归于晋。《晋纪》:时刘裕请和于秦,且求南乡诸郡,兴割南阳、顺阳、新野、舞阴十二郡归于晋。二年以姑臧畀傉檀。三年,赫连勃勃叛,岭北郡县,多被侵陷。六年干归复攻略陇西诸郡,秦日以弱。十二年,兴卒,子泓嗣。明年为刘裕所灭。○姚秦盛时,其地南至汉川,东逾汝、颍,西控西河,北守上郡。置司隶于长安,秦州于上邽,雍州于安定亦曰北雍州,并州于蒲阪又冀州亦置于蒲阪,河州于枹罕,凉州于姑臧,元兴二年以王尚为凉州刺史。时又有梁、益诸州,未详所置。或曰梁州治下辨,亦称南梁州。下辨见前。豫州于洛阳,兖州于仓垣,即苻秦兖州治。徐州于项城,见晋豫州治。荆州于上洛。较之苻秦,盖及半而止矣。

乞伏干归据苑川,苑川城,在今靖虏卫西南。亦称秦。史谓之西秦。

史略:初,陇西鲜卑乞伏述延居于苑川,乞伏,鲜卑部落名也,后以为姓。归刘曜。曜亡,述延惧,迁于麦田,在今靖虏卫北。再传至司繁。晋咸安元年苻坚将王统攻司繁于度坚山,在靖虏卫西。司繁降,秦以为南单于,留之长安,而以司繁从叔吐雷为勇士护军,勇士城,在靖虏卫西南二百里。抚其部众。宁康元年还镇勇士川,寻卒,子国仁嗣。太元八年坚入寇,以国仁为前将军,领先锋骑。会国仁叔父步颓叛,坚命国仁还讨之,步颓迎降。及坚败,国仁遂迫胁诸部拒秦。十年国仁自称秦、河二州牧,《载纪》:“时国仁分其地置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历阳、漒川、甘松、匡朋、白马、苑川十二郡。”其地皆在今巩昌、临洮及洮、岷诸卫境内。筑勇士城而都之。十二年,苻登封国仁为苑川王,寻卒,众推其弟干归为河南王,时乞伏氏跨有凉州、河南地也。迁都金城。十四年苻登以干归为金城王。后又改为河南王,又进封梁王。十九年苻登为姚兴所败,死,其子崇称帝于湟中。干归逐之,崇奔陇西王杨定,定时据上邽及仇池之地。与定共击干归,皆败死。干归于是取陇西郡,称秦王。二十年干归迁于西城。苑川西城也。二十一年略阳为后秦所取。先是略阳为休官夷权千成所据,是年姚兴遣将姚硕德攻苻秦故将姜乳于上邽,降之,遂进取略阳。隆安四年,干归迁都苑川。是年姚兴伐西秦,干归兵败,其部众悉降于秦。兴进军枹罕,干归自金城奔允吾,在今兰州西北。乞降于武威王利鹿孤,寻又南奔枹罕降于姚秦。秦以干归为河州刺史,居长安。五年姚兴使干归还镇苑川,尽以其故部众配之。义熙二年干归朝秦,复留之,而以其子炽磐监其部众。既而秦河州刺史彭奚念叛降南凉,秦以炽磐行河州刺史。四年炽磐招结诸部筑城于嵻㟍山而据之。嵻㟍山在兰州南百七十里。五年炽磐克枹罕,时干归从秦主兴于平凉,闻之,逃归苑川,令炽磐镇枹罕,干归徙都度坚山,见上。既而复称秦王。六年攻拔秦金城,仍徙苑川。复攻秦略阳、南安、陇西诸郡,皆克之。七年复降秦,仍封为河南王。会西羌彭利发袭据枹罕,干归击平之,又徙都谭郊,谭郊城,在今河州西北。攻南凉取三河郡,今西宁卫南白土城,即故三河郡治。寻为乞伏公府所弑。公府,国仁子。炽磐遣兵讨诛之,迁于枹罕,命其弟昙达等分镇谭郊、苑川。自称河南王。九年秦陇西郡降于炽磐。十年袭南凉,入乐都,在今西宁卫西。遂并其地,复称秦王。十一年广武为北凉所拔,广武城,在今兰州西二百二十里。傉檀亦袭克其湟河郡。见张氏所置郡。十三年刘裕灭秦,炽磐因取秦上邽。元熙元年取漒川。漒川时为西羌彭利和所据,今洮州卫南有漒川城。永初元年,夏取上邽。元嘉三年炽磐与傉檀相攻,夏主昌遣兵攻苑川,拔南安,又败秦兵于嵻㟍山,进攻枹罕及湟河、西平,大略而还。五年炽磐卒,子暮末立。六年北凉拔西平。七年暮末为蒙逊所逼,求迎于魏,如上邽,为夏人所拒,乃保南安。其故地皆入于吐谷浑。自苑川至西平、枹罕是也。既而略阳复降于夏。八年夏主定遣将攻南安,暮末穷蹙出降,旋为夏所杀。○乞伏盛时,其地西逾浩亹,今西宁卫东有浩亹城。东极陇坻,北距河,南略吐谷浑。置秦州于西安,初曰东秦州。河州于枹罕,又尝置定州于此,义熙十年改置凉州,寻复为河州。凉州于乐都,义熙十四年置沙州于此,寻改置凉州。梁州于赤水,赤水,今巩昌府东五里赤亭水是也。元嘉四年炽磐置梁州于此,旋为仇池所破,移置南漒。未几,又为羌所破,梁州遂罢。南漒即漒川也。益州于漒川,元熙初置。商州于浇河,浇河城,在今西宁卫西百二十里。初张祚置商州于敦煌,炽磐又侨置于此。沙州于湟河。元嘉四年炽磐尝改置沙州于西平,五年暮末又改置凉州于此。又干归初置秦、梁等州及北河州,皆未详所治。盖乞伏于西北诸国,差为盛强,历年亦最久云。

杨茂搜据仇池,仇池,见前刘曜取仇池。亦称秦。

史略:汉建安中,天水氐杨腾者世居陇右,子驹徙居仇池,孙千万附魏,魏封为百顷王。仇池山有平田百顷,因名。千万孙飞龙复居略阳,飞龙以其甥令狐茂搜为子。晋元康六年关中齐万年作乱,茂搜率部落还保仇池,自是益强。茂搜自称辅国将军、右贤王。建武初子难敌自称左贤王,屯下辨;其弟坚头自称右贤王,屯河池。河池,今巩昌府徽州也。永昌元年刘曜击之,难敌请降。太宁初难敌奔汉中,降成,仇池归于刘曜。未几难敌袭据武都,武都,今成县西北废武都县是。叛成自守。三年复袭据仇池,寻称藩于晋。咸和九年,子毅称下辨公。以坚头之子盘为河池公。既而其族互相争杀,国乱。咸安初苻秦遣兵攻之,仇池亡。太元十一年秦苻丕以杨定为雍州牧,定亦陇右氐,仕苻坚为卫将军,与慕容冲战,为所获,亡奔陇右,收集旧众,丕因而命之。定自上邽徙治历城,今成县西建安故城是也。置储蓄于百顷,仍称仇池公,称藩于晋。又略取天水、略阳地,称秦州刺史、陇西王。十九年与秦主登之子崇攻乞伏干归,败死,陇西之地皆入于干归。其从弟盛先守仇池,复称秦州刺史、仇池公。亦称藩于晋。义熙元年,谯纵乱蜀时汉中空虚,盛遣其兄子抚据之。是年后秦伐仇池,攻汉中,拔成固,今汉中府城固县。杨盛请降于秦。三年,盛复使其党苻宣入汉中。仍通于晋,盛因以宣行梁州刺史。八年,后秦攻仇池,败还。九年,汉中复归于晋。宋永初三年封盛为武都王,元嘉二年子玄嗣。四年魏主焘拜玄为梁州刺史、南秦王。六年玄卒,其弟难当废玄子保宗而代之。九年以兄子保宗镇宕昌,今岷州卫南百二十里故宕州是。以其子顺为秦州刺史,守上邽。是年赫连定西迁,难当因袭取上邽。十年魏拜难当为南秦王,难当旋畔宋,取汉中地,以其党赵温为梁、秦二州刺史。明年宋复取梁州。十三年,难当自称大秦王。既而魏主焘以难当擅有上邽,遣拓跋丕等伐之。难当惧,摄上邽守兵还仇池,以其子顺为雍州刺史镇下辨,又以其子虎为益州刺史守阴平。十七年复称武都王。十八年入寇益州,宋遣裴方明等讨之,克其武兴、下辨、白水诸城,武兴即今汉中府宁羌州略阳县。白水在今宁羌州西南。遂平其地。二十年仇池为魏所取,分其地为武都、天水、汉阳、武阶、仇池五郡。武阶,今巩昌府阶州东七十里废福津县是。既而杨玄子文德复据白崖,在今宁羌州沔县西北。徙屯葭芦,在今阶州东北。其后转徙于葭芦、白水、武兴之间。至梁天监四年魏取汉中,杨集起等惧,率群氐叛魏,复立其兄子杨绍先为帝。魏人击败之,克武兴,执绍先,遂灭之。其后绍先乘魏乱,自洛阳逃还武兴,复称王。西魏大统十七年达奚武入汉中,兼取武兴,杨氏始亡。

吕光据姑臧,亦称凉。史谓之后凉。

史略:吕光仕苻秦,为骁骑将军。晋太元七年车师前部及鄯善王朝秦,车师,在今甘肃塞外。鄯善,见前。请为乡导,以讨西域之不服者,坚使光将兵伐西域。八年光行,越流沙三百馀里,流沙在今废沙州卫西。焉耆等国皆降。焉耆,见前。九年光以龟兹不下,龟兹亦见前。攻之,狯胡王及温宿、尉头诸国,合兵救龟兹,狯胡诸国皆在龟兹西。为光所败,王侯降者三十馀国,遂入龟兹,抚定西域。寻引还,至高昌,高昌迎降。高昌,见前凉沙州注。入玉门,敦煌、晋昌皆降。败凉州兵于安弥,今肃州西境有废绥弥城。武威太守彭济杀凉州刺史梁熙以降,光遂有凉州,自领州刺史,寻称酒泉公、三河王。十七年击南羌彭奚念,取枹罕。二十一年自称天王。隆安三年,立子绍为天王,自称太上皇帝。旋卒,绍庶兄纂弑绍而代之。五年吕超杀纂而立其兄隆。隆,光弟宝之子。既而秦主兴使姚硕德伐凉,自金城济河,直趋广武,广武本属后凉,时为秃发利鹿孤所取,秦师至,利鹿孤摄守军以避之。军至姑臧,凉兵大败,隆寻请降。元兴二年秦征隆入朝,以王尚代为凉州刺史。○吕光初据姑臧,前凉旧壤,宛然如昨也。乃未几而纷纭割裂。迨凉之亡,姑臧而外,惟馀仓松、番禾二郡而已。仓松,在今庄浪卫西。番禾,在今永昌卫西。

秃发乌孤据廉川,廉川城,在今西宁卫西南百二十里。为南凉。

史略:初,鲜卑秃发树机能雄长河西,其从弟曰务丸。务丸三传至乌孤。晋太元十九年吕光遣使拜为河西鲜卑大都统。二十年破乙弗、折掘部,二部在秃发部之西。筑廉川堡而都之。隆安初自称西平王,治兵广武,广武,在兰州西,见前。克凉金城。二年取凉岭南五郡,岭,洪池岭,在凉州卫南。五郡,广武、西平、乐都、湟河、浇河也。乐都、湟河、浇河三郡,俱在今西宁卫境,见前。改称武威王。三年徙治乐都,寻置凉州于西平,以其弟利鹿孤镇之。明年利鹿孤嗣立,遂徙治西平。五年更称河西王。元兴元年克凉显美及魏安,显美,在今凉州卫西北。魏安,在今庄浪卫西。徙其民于乐都。利鹿孤卒,弟傉檀袭位,更称凉王,迁于乐都。义熙二年傉檀献羊马于秦,秦主兴使为凉州刺史,代王尚镇姑臧,傉檀遂入姑臧,使其弟文支镇之而还。继又迁于姑臧。三年与沮渠蒙逊相攻,蒙逊取西郡。又赫连勃勃来伐,入枝阳,今靖虏卫西南有故城。傉檀追之,大败于阳武下峡。在今靖虏卫东北。四年秦遣兵袭姑臧,败去,傉檀复称凉王。既而屡为蒙逊所败,六年复还乐都,姑臧遂入于蒙逊。九年蒙逊进围乐都,湟河降于蒙逊。十年傉檀西袭乙弗等部,留其子虎台居守。西秦王炽磐乘虚袭乐都,乐都寻溃。傉檀还,降于炽磐,既而为炽磐所杀。南凉之亡,有乐都、西平、广武、浩亹四郡。○南凉盛时,东自金城,西至西海,南有河、湟,北据广武。至拱手而得姑臧,为计得矣,乃卒不能守,并乐都而失之,然则广地固不可恃哉!

沮渠蒙逊据张掖,为北凉。

史略:蒙逊本匈奴左沮渠王之后世为张掖、临松、卢水诸部帅。临松城,在今甘州卫东南,见前。晋隆安初,蒙逊诸父沮渠罗仇等仕于吕光,为光所杀。蒙逊因与诸部结盟,起兵攻拔临松郡,屯据金山。金山,在永昌卫北二里。旋为吕光子纂所败,逃入山中。其从兄男成,闻蒙逊起兵,亦聚众屯乐涫,在今肃州卫东北五十里。攻拔酒泉,进攻建康,建康城,在甘州卫西北。见前。因推建业太守段业为凉州牧。蒙逊亦帅众归业,业拜为镇西将军。二年业使蒙逊攻凉西郡,拔之,晋昌、敦煌皆降于业。又取张掖,因徙治焉。既又取西安郡。在今甘州卫东。三年业称凉王,寻迁蒙逊为张掖太守,又出为西安太守。五年蒙逊自西安袭击业,杀之,其党共推蒙逊为凉州牧、张掖公。义熙三年蒙逊攻南凉,取西郡,又屡败南凉兵。傉檀惧,引还乐都,姑臧降于蒙逊。七年蒙逊置秦州,镇姑臧。八年蒙逊迁于姑臧,称河西王。九年败南凉兵,围其乐都,取湟河郡。十年南凉为西秦所灭。十一年蒙逊攻西秦,拔其广武郡。十三年败西凉兵,城建康而戍之。宋永初元年,蒙逊灭西凉,并其地。元嘉五年,攻西秦乐都郡。六年取西平郡。八年魏拜蒙逊为凉州牧、凉王。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金城、西平七郡。时金城仍为吐谷浑所据。九年卒,子牧犍嗣,魏复拜为凉州刺史、河西王。十六年魏主围姑臧,姑臧溃,牧犍出降。十七年牧犍弟无讳起兵敦煌,初牧犍灭,无讳奔于敦煌。拔魏酒泉;及攻张掖,不克,退保临松。寻请降于魏,归酒泉郡,魏因以为凉州牧、酒泉王。既而其弟唐儿以敦煌叛,无讳击杀之。魏复攻拔其酒泉,无讳乃遣其弟安周西击鄯善,克其东城。在鄯善国都之东,因名。十九年无讳弃敦煌奔鄯善,鄯善王比龙惧,将其众奔且末,且末国,在甘肃西徼曲先卫西。无讳遂据鄯善,旋袭取高昌而据之,高昌,今甘肃塞外火州也。见前。奉表降宋,宋封为河西王。二十一年无讳卒,弟安周代立。二十七年袭车师前部,车师前部,今甘肃塞外吐鲁番是其地。拔其城。大明四年,柔然攻灭之。○蒙逊盛时,西控西域,东尽河、湟。尝置沙州于酒泉,牧犍以弟元津为沙州刺史,督建康以西诸军事,兼领酒泉太守。秦州于张掖,牧犍以弟宜得为秦州刺史,督丹岭以西诸军事,领张掖太守。丹岭,删丹岭也。而凉州仍治姑臧,前凉旧壤几奄有之矣。较于诸凉,又其后亡者也。

李暠据敦煌,为西凉。

史略:初,陇西李暠仕段业为效谷令。今废沙州卫东北有效谷废县。隆安四年,敦煌护军郭谦等共推暠为敦煌太守。既而晋昌太守唐瑶以郡叛,业移檄六郡,六郡,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也。凉兴,在今废瓜州西北七十里,段业所置郡。祈连,在今甘州卫西北。见前。推暠为沙州刺史、凉公。暠遣兵东取凉兴,西取玉门以西诸城。玉门,在今废沙州卫西北,见前。五年,蒙逊所部酒泉、凉宁二郡来降。凉宁,在今肃州卫东北,后凉所置郡。义熙元年暠自称秦、凉二州牧,迁治酒泉。胡氏曰:“暠迁酒泉,置瓜州于敦煌。”十二年卒,子歆嗣。宋永初元年为蒙逊所灭。○西凉有郡凡七,最为弱小,其亡亦忽焉。七郡,曰敦煌、曰酒泉、曰晋兴、曰建康、曰凉兴,皆故郡也;又有会稽郡在今肃州卫西境,广夏郡即今废沙州卫之广至城,皆李暠所置。凉亡时又有新城郡,或曰李歆所置,亦在今沙州废卫境。

慕容德据滑台,滑台,今北直滑县,见前。为南燕。

史略:晋太元二十一年,后燕慕容宝嗣位,以范阳王德为冀州牧,镇邺。德,垂之弟。既而魏拓跋珪取并州,自井陉进攻中山,井陉,在今真定府获鹿县西十里,详北直重险。分军攻邺,德拒却之。隆安元年燕主宝东走龙城,中山寻为魏所陷,将并军攻邺。会慕容麟自中山奔邺,说德曰:“邺城大难固,不如南趋滑台,阻河以伺衅。”德从之,弃邺南徙,自称燕王。三年德西讨叛将苻广,广,秦主登之弟。滑台叛降于魏。陈、颍之民,亦多附魏,德无所归,乃引师而南,兖州北鄙郡县皆降。寻据琅邪取莒城,莒城,今山东莒州,见前。进克广固,广固城,在今青州府城西北。见前。遂都之。四年,德称帝。义熙元年卒,其兄讷之子超嗣位。六年,刘裕讨灭之。○南燕之地,东至海,南滨泗上,西带钜野,北薄于河。置司隶于广固,慕容德初置青州于广固,荆州于东莱。慕容超改荆州为青州,而以青州为司隶也。兖州于梁父,今泰安州南六十里有梁父城。青州于东莱,并州于平阴,今兖州府东平州属县。幽州于发干,发干故城,在今东昌府堂邑县西南五十里。徐州于莒城,慕容超自谓“据九州之地”者也。

谯纵亦据蜀,称成都王。

史略:晋义熙元年,益州刺史毛璩以桓振陷江陵,振,桓玄族子也。将讨之,使其弟瑾等出外水,即蜀江也。参军谯纵出涪水。涪水源出松潘卫小分水岭,至合州东南入嘉陵江,所谓内水也。见四川大川涪江。纵等至五城水口,在今潼川州中江县东。其党作乱,袭杀毛瑾于涪城,今成都府绵州治是。推纵为凉、秦二州刺史。璩行至略城,晋书》:“略城去成都四百里。”闻变还成都,遣军讨之,大败。益州营户李腾开城纳纵兵,杀璩,纵自称成都王。二年,刘裕遣毛修之讨纵,至宕渠,宕渠故城,在今四川渠县。见前。军中作乱,还屯白帝。白帝故城,在今夔州府城东五里。三年,使刘敬宣讨之,不克。六年,纵使谯道福陷巴东。九年,豫复遣朱龄石讨灭之。○谯纵之地,北不得汉中,南不逾邛、僰。初置益州于成都,巴州于白帝,又常侨置秦、梁二州,或曰:梁州置于涪城,秦州置于晋寿。规模亦浅狭矣。

赫连勃勃据统万,今榆林卫西北二百里故夏州城即统万城。称夏。

史略:初,匈奴刘务桓世为铁弗部落大人,务桓,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再传至刘卫辰,降于苻秦,又叛附于代,寻复叛代。兴宁三年秦将邓羌讨擒之于木根山,在今榆林卫西北。既而复使统所部。宁康二年,为代王什翼犍所败。太元元年卫辰患代之逼,求救于秦。秦王坚遣兵击定代地,分代民为二部,自河以西,皆属卫辰。寻复叛秦,刘库仁击破之,是时秦分代民,自河以东属库仁。追至阴山西北千馀里。阴山,在今榆林塞外。久之,坚以卫辰为西单于,屯代来城,在今榆林卫北。士马渐盛,雄于朔方。十六年,魏主珪击灭之。少子勃勃奔薛干部,薛干部送之于没奕干薛干。没奕干,俱鲜卑别部帅也。薛干在五原,今宁夏后卫境。没奕干在高平,今平凉府镇原县境。元兴初,魏遣军击高平,没奕干弃部众,与勃勃奔秦州。既而姚兴以勃勃为安北将军,使助没奕干镇高平。寻又以勃勃为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郡鲜卑三交城,在榆林卫故夏州西。及杂虏二万馀落镇朔方。会秦复与魏通,勃勃怒,遂谋叛秦,袭杀没奕干于高平而并其众。义熙三年自称大夏天王。既而破鲜卑薛干等部,进攻秦三城以北诸戍,三城,在今延安府东南。侵略岭北诸城,九嵕诸山以北曰岭北。九嵕山,在今陜西醴泉县西北六十里。秦人为之困弊。又西击秃发傉檀于枝阳,枝阳,在靖虏卫西南,见前。大获而还。七年攻秦平凉,拔定阳,定阳城,在今延安府鄜州洛川县北。又寇陇右诸城镇。九年,筑统万城而居之。十二年袭破秦上邽,毁其城,进陷阴密,今泾州灵台县西五十里有阴密城。又陷安定及雍,雍,今凤翔府治。见前。复弃不守。十三年刘裕灭秦,勃勃乃进据安定,岭北郡县镇戍皆降。十四年入长安,称帝。东略至陜,又取蒲阪。宋元嘉二年,勃勃卒,子昌嗣。三年,魏主焘袭破统万,分兵取弘农、蒲阪,遂入三辅,取长安。四年魏复袭统万,克之,昌奔上邽。既而安定亦降于魏。五年为魏将尉眷所攻,自上邽退屯平凉。寻攻安定,为魏将安颉所擒。其弟定奔还平凉称帝,魏安颉追击之,败没,定因复取安定及长安。七年,定复为魏所败,走保上邽。魏取安定,围平凉,既而陇西降魏,平凉亦下,于是长安、临晋、武功诸城镇临晋故城,在今同州朝邑县西南。武功,今乾州属县。俱见前。皆入于魏。八年定攻南安,灭西秦。寻畏魏人之逼,自治城济河,治城,今河州西北有故城。欲击沮渠蒙逊而夺其地,吐谷浑王慕璝遣兵邀击,擒之,夏灭。○勃勃盛时,南阻秦岭,东戍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置幽州于大城,在今榆林卫东北。朔州于三城,见上。雍州于长安,义熙七年置雍州于阴密,旋罢。元熙初于长安置南台,并置雍州镇焉。并州于蒲阪,秦州于上邽,初置于杏城,后移上邽。杏城,在陜西中部县东南。梁州于安定,北秦州于武功,豫州于李闰,李闰,在同州东北。荆州于陜。其地不逮于姚秦,而雄悍则过之矣。

冯跋据和龙,亦曰龙城,见前燕慕容皝都龙城。为北燕。

史略:初,慕容皝破高句丽,徙其支属于青山,青山,在今太宁废卫故营州东。见前。高云仕燕主宝为侍御郎。隆安元年宝迁龙城,其子会作乱,云以功为建威将军,封夕阳公,为宝养子,与中卫将军长乐冯跋相友善。跋父和事慕容永为将,永败徙和龙。及慕容熙即位,无道,跋得罪,亡命山泽。义熙三年因间入龙城,与其徒作乱,推云为主,杀熙,云复姓高氏,于是幽州刺史慕容懿以令支降魏。令支,在今北直永平府东北。见前。跋为云所宠任,其弟弘等皆柄用。五年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所杀,众推跋为主,跋遂即天王位。宋元嘉七年跋卒,弟弘篡立。九年魏人围和龙,肥如诸城皆降魏。肥如亦在永平县西北。见前。明年魏复攻弘,取凡城。凡城在故营州西南。见前。十二年魏兵复围和龙,大略而还。燕日危蹙,因请迎于高句丽。十三年魏将娥清等复伐燕,高丽来迎,弘遂焚和龙而东,旋为高丽所杀。○冯氏袭燕旧壤。司隶治和龙,以并、青二州镇白狼,白狼城亦在故营州西南。幽、冀二州镇肥如,其馀悉仍燕旧。

何氏曰:“曹魏承丧乱之馀,西北诸郡,地荒民少,戎夷僭居。晋之兴,刘渊,匈奴也,而居晋阳;石勒,羯也,居上党;姚氏,羌也,居扶风;苻氏,氐也,居临渭;临渭即魏、晋略阳郡治。慕容,鲜卑也,居昌黎。及刘渊一倡,并、雍之间乘机四起,始于永兴之初,讫于元嘉之季,为战国者一百三十有六年。”○王氏曰:“志所称十六国者,二赵、五凉、四燕、三秦、一蜀、一夏也。附刘渊于前赵,附冉闵于后赵,附西燕于后燕,附谯纵于李蜀,故不曰二十国云。”又仇池尝臣附于南北间,故不称国。

 上一卷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