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談整理國故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再談談整理國故
作者:胡適
1924年1月
發表於1924年2月25日
本文為胡適1924年1月在東南大學國學研究班的演講,由葉維筆錄。

鄙人前年曾在貴校的暑期學校講演過一次整理國故,故今天的題名曰再談談整理國故。那時我重在破壞方面提倡疑古,今天要談的卻偏於建設方面了。我對人說:我國各種科學莫有一種比得上西洋各國,現在要辦到比倫於歐美,實在不容易,但國故是我們自己的東西,總應該辦來比世界各國好,這種責任,是放在貴校與北大的國學系,與有志整理國故者的肩上,盼望諸君努力!

「國故」二字爲章太炎先生創出來的,比國粹、國華,……等名詞要好得多,因爲牠沒有含得有褒貶的意義。現在一般老先生們看見新文化的流行,讀古書的人日少,總是嘆息說:「西風東漸,國粹將淪亡矣!」但是把古書試翻開一看,錯誤舛僞,佶屈聱牙,所在皆是,欲責一般青年皆能讀之,實屬不可能,即使「國粹淪亡」,亦非青年之過,乃老先生們不整理之過。故欲免「國粹淪亡」之禍,非整理國故,使一般青年能讀不可!據我個人意見,整理之方式有四種:

1.最低限度之整理——讀本式的整理

2.索引式的整理

3.結帳式的整理

4.專史式的整理

1.讀本式的整理

這種方式,即是整理所有最著名的古書,使成爲普通讀本,使一般人能讀能解。現在一般青年不愛讀古書,確是事實,但試思何以青年不愛讀古書呢?因爲科學發達的原故嗎?西洋文化輸入的原故嗎?學校裏課程繁重的原故嗎?我敢說都不是重要的原因,實因莫有人整理,不容易讀懂的原故;我已於上文說過了,試舉個例來證明;Shakespeare的莎氏樂府與Milton的《失樂園》及現在的聖經Bible的原本不是很難懂的嗎?何以現在英美人個個都能讀呢?並不是英美人愛讀古書,我國青年不愛讀古書,實在因莎氏樂府、《失樂園》、聖經有很通俗最易解的譯本罷了!但這種整理,要具有下列五種方法:

(1)校讎 古書中有許多本來是很易懂,往往因傳寫或印刻的錯誤,以致佶屈的,如《論語》中:「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一句中的「而」字,很不易解,但依別本「而」字爲「之」字,則明暢易懂了,故依據古本或古書引用的原文來校對,是整理國故中的最重要的方法。

(2)訓詁 訓詁即下註解,因從古至今,語言文字,經過許多變遷,故有些句子初學不易看懂,故註解亦是必需的;但註解不宜濫用,須有下列二條件,才下註解:(甲)必不可少——因爲有許多書很明白,加了註解,反使讀者不瞭然。(乙)要有根據——註解不能隨個人主觀的見解妄下,須根據古字典或古注,或由上下文比較,始能得確鑿的意義。

(3)標點 有許多書加上標點,牠的意義、氣態就完全明白了,不必加註解了!故標點亦是很重要的!

(4)分段 我國文章,多係一氣寫成,以致思想、意義,初學者不易看出,若一經分段,則於作者的思想、意義,極易看出,節省讀者的精力不少。

(5)介紹 我們要澈底了解一部書,對於作者之歷史、環境、地位,……不能不知道,故宜於每部古書之前,作以上所說種種之簡單介紹,與批評,於初學者補助不小。

有以上五種方法來整理古書,則讀本式的整理即成功了,恐怕青年人也愛讀古書了!

2.索引式的整理

索引怎樣解呢?如以繩索錢,使能提綱絜領也。西洋書籍,差不多每本都有索引(Index),檢查非常便利,而我國的書沒有一本有的,如問一個稍不著名的人爲何時人,則非檢查許多書不能覽得,有時竟查不出,這是何等痛苦啊!後來汪輝祖著《姓氏韻編》,看起來很平常,然而後學者卻受惠不少了!但很不完備,現在非有人出來作這工作不可,這種工作並不難,中等人材都可以幹的。我很希望大家起來合作!

3.結帳式的整理

怎麽叫結帳式的整理呢?譬如說:以前有許多學者說《尚書》中有許多篇爲東晉梅頤所上的僞書;有些人又說不是;又古今文之爭,至今亦未決,又如有人說《詩經》的小序是子夏作的,有人又反對,我們應當把自古迄今各家的聚訟結合起來,作一評斷,好像商家在年底結帳一樣,所以叫做結帳式。有這種整理,初學者就不至陷入迷途了!

4.專史式的整理

有以上三種方式之整理了,然後就各種性質類似的古書,纂集起來作爲一種專史,如詩賦史,詞曲史……等類是也,這種整理,能使初學者不耗幾多腦力,即能知國學中各門之源流及其梗概了!

以上把各種方式及方法說完了,再來談談實際的整理:我既主張用以上幾種方式整理國故,所以我就選了《詩經》來做第一種方式的整理——即讀本式的整理——及至我把《詩經》看一遍後,才知數千年來許多大經師都沒有把《詩經》弄明白;我並不是說我弄明白了,但我敢大膽說,至少要比古人多明白一點;譬如《詩經·大雅·公劉》章云:「於『胥』斯原」的「胥」字,以前註《詩經》者都當作「相」字解,但實在講不通,試問「於相斯原」又怎樣講呢?但我們用比較法觀之,則一望而知「胥」爲一地名,因其餘兩章有「於京斯依」「於豳斯館」同文法的句子,註雲「京」與「豳」皆地名,則胥爲地名無疑了!又《召南·采蘋》章云:「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一章,不知註解說些什麽!但我們若將原文加上標點,成爲「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則爲很明白的一問一答的句子了,意即一問:那裡去采蘋呢?一答:到南澗之濱去采;又問:那裡去采藻呢?一答:於彼行潦去采。由上二例,可見古人實在沒有把《詩經》弄明白了!這種工作,在清代已經很發達了,如王念孫父子之《經傳釋詞》,俞樾之《古書疑義舉例》……等書,都是用這種方法做成的,不過他們的方法還未十分精密,不能使人滿意,如譯某字爲某詞,——如譯「焉」爲語助詞——究竟某詞又如何解呢?他們就答不出來了!

以上所講幾種整理國故的方式,都是很容易辦到的,只要中材的人,有了國學常識,都可以做,希望諸君起來合作,把難讀難解的古書,一部一部的整理出來,使人人能讀,雖屬平庸,但實嘉惠後學不少了!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62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6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包括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