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三百七十七至三百八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百七十四至三百七十六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三百七十七至三百八十二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三百八十三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39.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39.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39.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39.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39.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39.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39.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37-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39.djvu/9

大清一統志

 郴州直隸州在湖南省治東南六百八十里東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東至

  江西吉安府龍泉縣界三百里西至桂陽州界四十里南至廣東韶州府乳源縣界一百里北至衡

  州府安仁縣界一百三十里東南至江西南安府治三百里西南至廣東連州治二百五十里東北

  至吉安府永寕縣界四百里西北至衡州府冶三百里本州界東西距八十五里南北距九十五里

  東至永興縣界四十里西至桂陽州界四十五里南至宜章縣界四十五里北至永興縣界五十里

  東南至桂陽縣治二百四十里西南至桂陽州臨武縣界一百四十四里東北至永興縣界八十里

  西北至永興縣界四十里自州治至 京師四千二百七十五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戰國屬楚秦爲長沙

  郡之郴縣漢高帝置桂陽郡治郴屬荊州後漢因

  之三國屬吳三國蜀志先主傳建安十二年先主南征四郡桂陽太守趙範降二十年

  孫權遣呂𫎇襲奪桂陽縣晉初因之元康初分屬江州永嘉初

  改屬湘州咸和三年還屬江州南北朝宋屬湘州

  齊因之隋平陳廢郡置郴州大業初復曰桂陽郡

  唐武德四年仍置郴州天寶初改曰桂陽郡乾九

  初復曰郴州屬江南西道五代時爲馬氏所據晉

  天福初改曰敦州漢乾祐初復曰郴州周廣順初

  屬南唐未幾屬南漢通鑑周廣順元年南漢主遣潘崇徹謝貫攻郴州唐邊鎬

  發兵救之崇徹敗唐兵於義章遂取郴州 按五代史職方考郴州漢周時俱屬南漢馬希廣希萼

  時未聞郴州已為南漢所取恐誤宋仍曰郴州桂陽郡屬荊湖南

  路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改州治郴縣曰郴陽

  十四年改郴州路總管府屬湖廣行省明洪武初

  改為郴州府九年降為州以州治郴陽縣省入屬

  湖廣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為直隸州領縣五

  永興縣在州北八十里東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七十五里東至興寕縣界三十里西至衡州

  府耒陽縣界四十里南至本州界二十五里北至衡州府安仁縣界五十里東南至興寕縣治九十

  里西南至桂陽州界八十里東北至衡州府酃治一百里西北至耒陽縣治九十里漢置便縣屬

  桂陽郡後漢及晉因之南北朝宋省陳復置隋又省唐開元十三年改置安陵縣天寶元年改曰高

   亭屬郴州宋熙寕六年改曰永興屬郴州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本朝因之宜章縣

   南九十里東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四十五里東至桂陽縣界八十里西至桂陽州臨武縣界五

   十里南至廣東韶州府乳源縣界十里北至本州界三十五里東南至韶州府樂昌縣界三十五里

   西南至廣東連州界一百里東北至興寕縣治一百七十里西北至本州界十里漢郴縣地隋大業

   末蕭銑分置義章縣唐武徳七年省八年復置長夀元年分置高平開元十三年廢高平移義章來

   治仍屬郴州宋太平興國初改曰宜章屬郴州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本朝因之興寕縣

   在州東八十里東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東至桂東縣界六十里西至本州界四十里南

   至桂陽縣界一百里北至永興縣界四十里東南至桂陽縣界八十里西南至宜章縣界六十里東

   北至衡州府酃縣界八十里西北至永興縣界四十里漢郴縣地後漢永和元年析置漢寕縣屬桂

   陽郡三國呉改曰陽安晉太康元年改曰晉寕宋齊以後因之隋初省開皇十一年改置晉興縣唐

  貞觀八年咸亨三年復置改名資興屬郴州宋太平興國後省嘉定二年復置資興縣後改曰興

  寕屬郴州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本朝因之桂陽縣在州東南一百六十五里東西距一

  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至江西南安府大庾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宜章縣界七十五

  里南至廣東韶州府樂昌縣界一百里北至南安府崇義縣界九十里東南至韶州府仁化縣界七

  十里西南至樂昌縣界六十里東北至桂東縣界六十里西北至興寕縣治一百四十里漢郴縣地

  後漢漢寕縣地東晉分置汝城縣屬桂陽郡宋齊因之陳天嘉元年改曰盧陽兼置盧陽郡隋初郡

  廢以縣屬桂陽郡唐屬郴州天寶初改曰義昌移治後唐改曰郴義宋太平興國初又改曰桂陽屬

  郴州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本朝因之桂東縣在州東二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五十里

  南北距八十里東至江西吉安府龍泉縣界六十里西至興寕縣界九十里南至江西南安府崇義

  縣界六十里北至衡州府酃縣界二十里東南至南安府上猶縣界四十里西南至桂陽縣治一百

  二十里東北至吉安府永寕縣界二百里西北至興寕縣界九十里漢郴縣地唐義昌縣地宋初桂

  陽縣地嘉定四年析置桂東縣屬郴州元屬郴州路明屬郴州 本朝因之

 ︹形勢︺地益高山益峻水清而益駛唐韓愈送廖道士序南接五

  嶺西接九疑東南距湖北距衡山州在百重山

  內宋張舜民南遷録環山而州在海嶠之北衡湘之南

  亭甫靈夀山記

 ︹風俗︺郡濱南州風俗脆薄後漢書許荊傳土著希鮮好尚紛

  異地瘠民貧

 ︹城池︺郴州城周三里有奇東西南三門舊有北門久塞有濠漢太守楊璆築厯代増修明嘉

  靖中甃石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嘉慶十六年重修永興縣城周二里有奇門五舊有城

  垣明正德間修築 本朝順治十三康熙十九年乾隆十一年屢修宜章縣城

  里有奇門四有濠明成化八年因舊址築 本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九年嘉慶十六年重葺

  寕縣城周一里有奇西南門二有濠舊屬土垣明洪武初甃磚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修増

  東門桂陽縣城周二里有奇門三有濠明宏治八年築 本朝康熙十一年

  東縣城周一里有奇門三有濠明成化初築本朝順治十年康熙二十五年重築

 ︹學校︺郴州學在州西門外宋時在州治西南張栻有記元明因之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

  州治西四十九年復遷今所乾隆二十二年四十七年嘉慶二十二年屢修入學額數二十名新童

  永興縣學在縣治西北隅明成化中因宋元舊址建 本朝順治康熙中屢修乾隆

  三十年増修入學額數十五名宜章縣學在縣城外東北舊在縣治東宋淳熙五年建陸

  九淵爲之記自宋至明遷徙無常 本朝順治康熙中又屢遷乾隆四十七年遷建今所嘉慶十九

  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新童三名興寕縣學在縣城西明洪武中因宋元舊址建 本

  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中屢葺入學額數十二名新童三名桂陽縣學在縣城內明洪

  武初建 本朝康熙七年重建後屢修嘉慶十五年増修入學額數十五名新童三名桂東

  縣學在縣治東舊在縣東門外明洪武初建 本順治十年重建康熙年間遷建今所雍正

  嘉慶中復葺入學額數八名東山書院在州城東郊唐宰相劉瞻讀書故址 本朝康

  熙五十八年建景賢書院在州治城隍廟東舊名韓昌黎祠後易名景賢祠 本朝康熙

  五十八年改建白蓮書院在州西北乾隆十八年建安陵書院在永興縣治西

  舊在縣治東乾隆十七年建四十年遷建今所玉溪書院舊在縣治西本明鄺璽玉溪精

  舍乾隆四十二年遷建縣南育才書院在宜章縣西康熙二十二年建漢安書

  院在興寕縣城西北隅舊名文昌書院雍正十一年朝陽書院在桂陽縣城內乾隆

  十四年建濂溪書院在桂東縣乾隆二十三年建又舊志載桂陽縣有濂溪書院興寕縣

  有觀瀾書院北宋曹靖建附識於此

 ︹戸口︺原額人丁三萬三百五十五今滋生男婦共九十九萬七千二十一名口計十八萬七千五百

  八十四戸

 ︹田賦︺田地塘一萬一千六百七十四頃九十一畝七分九釐有奇額徵地丁正雜銀五萬九千二百

  四十六兩一錢三分二釐有奇

 ︹山川︺東山在州東一里唐劉瞻讀書於此州志形勢雄傑可望一州之勝上有一覽亭

  在州東三十里郴陽圖經白水出其南碧崖銀瀑大似匡山香鑪峯周茂叔書堂在焉明

  統志宋秦觀嘗遊有記謂其形勝大𩔖華山之陰而沃潤過之上有柳毅祠𡻕旱於此禱雨

  葢山在州東四十里其傍為寶雲巖雷溪山在州東六十里高五里雷溪水出焉

  相山在州東南九里一名相山又名王相嶺其北為東山其南為東嶺自此至魚山共七十

  一峯名勝志其山巔上有池地多鳥方乳時人取輒迷路置之乃可去五葢山在州東南

  六十里高二十里周圍一百八十里湘中記山有五峯望之如葢鄉人每歲以雪占年諺雲五葢雪

  普米賤如土雪若不均米貴如銀文明山在州南一里明統志上有塔又有亭名第一江

  香山在州南五里有香木香泉泉味甘冽黃岑山在州南六十里接宜章縣界一

  名上嶺山一名客嶺山一名黃箱山又名騎田嶺後漢書郡國志桂陽郡上嶺山又郴有客嶺山水

  經注黃岑山騎田之嶠五嶺之第二嶺括地誌黃岑山在郴州城南郴水所出通典郴州有騎田嶺

  今謂之臘嶺寰宇記黃岑山其東為仰天湖其北郴江水出焉其同出者為桂水為寒溪水輿地紀

  勝上有浪井三日一湧一名潮井明統志為楚粵之關與諸嶺連屬橫絶南北寒燠氣候頓殊

  夀山在州西南三十里本名萬歲山周圍三十七里水經注萬歲山有石室中有鐘乳山上悉

   生靈夀木谿下即千秋水也隋書地理志桂陽郡郴有萬歲山輿地紀勝萬歲山在郴縣南天寶六

   年改曰靈夀方輿勝覽山有冷煖二泉八角山在州西南三十里與靈夀山相連山中小

   石皆八角故名坦山在州西南三十里明統志有萬華巖內有石田石倉石鐘之𩔖澗水自巖

   龍渡山在州西九十里上有泉歲旱禱雨多應名勝志其麓有泉分流郴桂之境

   梧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明統志昔真人伯慈煉丹於此丹竈尚存又興寕縣北三十里亦有鳳

   雲秋山在州北三十里一名天飛山又名仙臺山上有蓮池其水清冽四時不涸山後

   石穿如橋上下俱通往來有仙壇為蘇耽修煉處華山在州北六十里一名華石山或訛為

   話石山山有孤石聳立水經注耒水又西逕華山之陰亦曰華石山孤峯特聳枕帶雙流東則黃溪

   耒水之交㑹也馬嶺山在州東北五里一名蘇仙山一名牛皮山又名白馬嶺亦名龍頭嶺

   後漢書郡國志桂陽郡郴注縣南十數里有馬嶺山水經注黃溪東有馬嶺山高六百餘丈廣圓四

   十許里漢末有郡民蘇耽棲遊此山方輿勝覽輿地誌謂晉蘇耽入山學道其母往窺之見其乘白

   馬飄然故又謂之白馬嶺明統志上有白鹿洞仙人壇有巨石曰沉香小石曰仙桃仙桃色赤黃有

   核研飲之可以愈疾石井山在州東北八十里元和志山有風母獸既死張口向風則生

   三台山有二一在永興縣城內儒學後一名大魁山三峯連屬如珠中峯獨高聳一在桂東

   縣南一里三峯拱峙為縣朝山仙母山在永興縣東一里相傳蘇耽母居此故名金箱

   山在永興縣東一里相近有玉印山天寶山在永興縣東八十里土富山

   興縣東南三十里輿地紀勝土富山有銀井人鑿之轉深忽見三老翁授之以杖悉是銀故名三翁

   晶岡山在永興縣南五里峯尖如筆聚寶山在永興縣南二十里金魚

   山有二一在永興縣西南一里即學前之文筆峯一在桂東縣東南一里亦名木魚山天馬

   山有二一在永興縣西一里一在宜章縣南石臺山在永興縣西五里龍耳山

  在永興縣西二十里雙峯如龍耳故名其下有金華燕子二巖後有龍潭相近有天竹山甚高聳

  高亭山在永興縣西三十里九域志永興縣有高亭山元和志高亭縣以縣東高亭山為名

  白鶴山在永興縣西七十里明統志上有泉並盤山王廟歲旱禱雨多應金湖山

  在永興縣西八十里下有龍泉旱禱多應白豹山在永興縣西九十里與桂陽州接界

  鵞山在永興縣西北二十里上有九仙亭華葢山在永興縣北半里縣治之倚山也

  玉鼇山在永興縣北二里石囷山在永興縣北二十里四十八峯山

  在永興縣北九十里山有四十八峯拱峙攢簇因名桄榔山在宜章縣東一里舊產桄榔樹

  名勝志桄榔山下多怪石名羣玉林履在宜章縣東四十里雕玉山在宜章縣

  東七十里明統志遠望色如雕玉掛榜山在宜章縣南三里石壁削立為縣案山

  虎山在宜章縣南六十里莽山在宜章縣西南一百十里接廣東連州界水經注長樂水

  源出莽山明統志延袤六十里有九十九峯舊碑言山形如寒蘆在宿莽中故名漏天山

  在宜章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明統志萬山環合多雨少晴故名西山在宜章縣西南一百三十

  里接廣東連州界為猺獞所居寶雲山在宜章縣西七里一名楊家墜上有水自懸崖流下

  將雨則白若匹練晴則閃爍如虹蜺俗名白水帶將軍山在宜章縣西十二里鳳凰

  山有三一在宜章縣北二十里為縣治祖山一在興寕縣南二十里俱形如飛鳳一在桂東縣西

  北一里為縣主山太平山在興寕縣東五里仰竈山在興寕縣東十里名勝志

  上有石巖如竈四面壁立下有深潭其氣騰上如炊故名縣志山有七井匯為一潭歲旱禱之魚躍

  於井大兩立至石牛山在興寕縣東五十里明統志有石牛特異土人望之以占一冬寒煖

  雪冒其嶺謂之雪過嶂雪不復作矣其巔有雁池冬月溫煖雁嘗食息其中八面山

  寕縣東六十里接桂東縣界四山連聳綿亙數十里徑路荒僻雲葢山在興寕縣南一里圓

   聳如覆鐘石壁嶔崎古木森䕃下臨江流名勝志常有雲氣籠葢其上因以為名奇觀山

   在興寕縣南二十里一名石角山蒼崖環抱中有大石崛起如角俯瞰江流明統志在興寕縣舊治

   旁有石拳曲如牛角狀上有石刻天下奇觀四字秋溪山在興寕縣南三十里一名金龍

   浦溪山在興寕縣南六十里一名瑤岡嶺山徑高險上有瓦石片曡成小塔勢如累棋

   風不能隕為人所散即復聚明統志頂有天鵞池龍鬚帶劉江仙祠在焉常有雲霧冒其上若雲廓

   氣清則有雨九峯山在興寕縣西五里一名道應山一名九峯嶺明統志前有奇石如香

   鑪山簇九峯鄉人創九仙亭於上黃禾山在興寕縣西十里地名長衝三瀨聯峯聳拔岡

   隴迴環延袤百餘里羅仙山在興寕縣西三十里前有香鑪峯下臨深壑奇險甲於他山

   周源山在興寕縣西三十里九鼎山在興寕縣西四十里明統志九山如列鼎下有

   松桂書堂郴侯山在興寕縣西北三十里明統志上有曹天師巖內有燕羣集歲旱禱雨燕

  自巖出即應丫髻山在興寕縣西北雄峙蟺蜿如髻上有藤竹二仙亭求嗣者住禱焉

  石蓮山在興寕縣北程鄉西北五里石體下小上大從空懸出如鶴頂狀上有古仙亭

  角山在興寕縣北六里接永興縣界山脊稍凹有石門從石門入幽溪蓊鬱平田數畝側瞰危

  石蒼翠欲滴左麓有洞石菌山在興寕縣北三十里一名青石山明統志上有亭鐵瓦石

  壁扁曰豐鳴閣迴龍山在興寕縣東北三十里紫金山在興寕縣東北八十里

  洞靈山在桂陽縣東十里明統志內有巖洞九曲池水清味甘遇旱取水祝之即雨故曰洞

  耒山在桂陽縣南十里漢書地理志桂陽郡郴耒山耒水所出孤在桂陽縣南十

  五里一名獨秀峯四圍皆田一峯獨立因名明統志漢蘇耽隱此白鵞山在桂陽縣南二

  十里上有仙人池何家尖山在桂陽縣南四十里白雲山在桂陽縣南五十里

  勢極高聳頂有石巖曰通天巖旁有九曲池四時雲氣常暗晴霽登望廣韶郴桂皆在目中

  龍白騎山在桂陽縣南五十里水經注耒水源出汝城縣東烏龍白騎山寰宇記湘中記

  雲逺望有黒石如龍白石如馬兩面羅列屋嶺山在桂陽縣西南三十里耒水之南

  稿山在桂陽縣西南四十里大官山在桂陽縣西三十里壁立挺秀其西有流富巖

  水流清碧義通山在桂陽縣西六十里一名百丈山又名百丈嶺文筆山在桂陽縣

  北十五里一名黃岡山石舍山在桂陽縣東北與桂東縣接界名勝志山有石室故名

  石門山在桂陽縣東北二十里有溪崖旱禱多應筋竹山在桂陽縣東北五十里

  德勝山在桂東縣東一里三峯山在桂東縣東南一里一名石峯山突起三峯蜿

  蜒十餘里楊梅山在桂東縣南一里山極險峻明正德間土人曽築寨保聚於此開山

  在桂東縣南六十里接桂陽縣界鵞公山在桂東縣西南三里為縣水口山紫臺

  山在桂東縣西南四十五里上有紫石崖中有石竇連珠山在桂東縣西一里與德勝

  山夾縣左右環拱治城獅子山在桂東縣西北一里岡巒起伏形如獅子又名五虎山以

  山有五峯故也小桂山在桂東縣西北五十里胸堂山在桂東縣東北二十里道

  出江西吉安府龍泉縣必經其頂屏水山在桂東縣東北三十里懸崖峭石秀麗如畫有

  瀑布懸流而下萬王城山在桂東縣東北一百里東接江西吉安府龍泉縣界西接衡州

  酃縣界即酃萬洋山之一隅也劉仙嶺在州北三里東麓為鷓鴣坪南有泉匯為北湖

  明統志上有劉仙臺故名桂門嶺在州北五里山勢崎嶇鑿石通道如門長虹嶺

  在永興縣西二十里獅嶺在永興縣西二十五里形勢高聳逺近峯巒皆拱揖於下斗嶺

  在永興縣西三十里下有靈泉龍珠嶺在永興縣西三十里五峯嶺在永興縣西北

  二十鹽沙嶺在永興縣西北五十里三澄嶺在永興縣北七十里界牌

  嶺在宜章縣東七十五里接桂陽縣界鳳頭嶺在宜章縣西南九十里接廣東連州界

   摺嶺在宜章縣北三十五里即黃岑山東麓兩峯對峙盤折而上嘉靖時知縣胡勃鑿山開道

   行者便之輿地紀勝其路盤旋摺疊故名桃花嶺在宜章縣東北八十里題詩嶺

   在興寕縣東十五里明統志舊有仙人題詩於上皆蝌蚪字不可辨雷公嶺在興寕縣南五

   十里明統志嶺下小溪內有石遇旱竪石禱之即雨山岡嶺在興寕縣東北七十里

   仙嶺在桂陽縣東一里以蘇耽得名君子嶺在桂陽縣東二十里高三百餘丈上有仙

   東嶺在桂陽縣東八十里接江西南安府崇義縣界桂枝嶺在桂陽縣西明李東

   陽桂枝嶺塔記嶺在縣西南境上有塔其東南有嶺曰馬坎峙為三峯日西塔影正墜其上如筆架

   狀蓋奇觀也雙魚嶺在桂陽縣西北十五里明統志其形𩔖雙魚因名相傳昔人朱何二

   姓累世顯宦有佩金魚者或以為此山之應石磨嶺在桂東縣南四十五里有十八峯駢

   列如人形漚江徑此高下十餘丈澎湃衝決舟楫不通騾岡在州西南五里一名武丁岡又

  名白虎岡輿地紀勝桂陽先賢傳雲後漢成武丁葬此其友人見武丁乘白騾去今石壁上有騾跡

  久留岡在州東北二十里相傳漢太守衛颯罷郡還京父老攀留於此因名辰岡

  寕縣西四十里形如覆鐘每科年山石作聲邑士多得解王朝岡在桂東縣東南三十里

  雞公巖在永興縣東半里臨江山石狀如雞金紫巖在永興縣東四十里高數十丈

  上産金紫藤有異香彈子巖在永興縣東南五里上有石小孔無數圓如彈窩故名

  音巖在永興縣西五里壁立瞰江巖下有石如象江心有石如獅邑之奇𮗚也𫎇巖

  章縣東一里石白如玉下有交泉味甘洌艮巖在宜章縣南二里有水自巖湧出其深不測鑄

  大士渡海像於中爲一邑勝境野石巖在宜章縣北十五里官道旁兜率巖

  寕縣南三十里一名靈巖輿地紀勝中有洞方廣如堂可容百人泉水湧出纍纍如楊梅然亦名楊

  梅堂方輿勝覽巖在資興寨旁有石像如僧十八明統志巖內空闊有石觀音羅漢像又有石幢石

  鐘石鼓擊之有聲縣志其中迂𮞉空洞秉燭可入巖前為金箭灘婆婆巖在興寕縣北十

  里巖腹宏坦如堂盛夏不暑連珠巖在桂陽縣東十三里舊名洞靈山歲旱禱雨輒應有

  石鐘石鼔扣之聲如金革外沙巖在桂陽縣西十里一名太平巖中有平陂可容百餘人石

  壁出泉取用不竭龍珠巖在桂陽縣北三十里三巖並峙一名龍珠一名龍囘一名龍潮

  鹿角巖在桂陽縣東北十五里有九石井鷹窠嶂在桂東縣南十里高出衆山有

  石如鷹窠七里谷在桂陽縣西四十里窊樽石在州東郴江畔宋張舜民有銘刻

  屏風石在永興縣西五里觀音巖鵬飛石在興寕縣西狀如監旗有石龜埠

  傘石在興寕縣北五里孤揭圓頂下覆如傘故名又縣西北結魚鄉有金雞石石形如印孤

  中流相近有望王獅石高懸十丈蹲踞如獅牙吻屈曲迎吼江濤龜鶴石在桂陽縣東壽

  江上以形似名劉洞在州西北二十三里元和志劉洞出鼴鼠如牛將為災乃出𤱶畝散落其

  尾悉為小鼠問仙洞在永興縣東九折洞在永興縣東四十里路逕逶迤凡十

  西石洞在桂陽縣西十五里其石逺望如雪洞中流水潺湲廣可二丈深數里有泉自

  洞中黑風洞在桂東縣西北十五里嘗有黒風晝晦金雞洞在桂東縣東北

  十五里一名龍巖石一石仙人掌明統志洞中石壁上隱然有仙人掌跡下有金雞石相傳昔有金

  雞見於石上迷穴在州西五里騾岡西騾溪之水出焉旁有迷橋龍虎坳在桂陽縣

  東十五里兩山並峙如龍虎龍頂坳在桂陽縣東二十里山頂有泉分流為三一為夀水

  二為清泉水貞女峽在桂陽縣有韓昌黎詩侍郎窾在永興縣東三十里世傳

  韓愈謫陽山令時曾泊舟於此龜松埠在興寕縣東南三里其埠儼若龜形故名白石

  崖在興寕縣北程鄉內空廣可居有諸仙佛像馬坎岑在桂陽縣有宋葉通判修馬坎

  岑路青廣坑在桂陽縣東四十里益將鎮北中洞天在桂東縣東北有水環山

  中皆石洞耒江源出桂陽縣南耒山西北流入興寕縣界又西北入本州界又北入永興縣界

  又北入衡州府耒陽縣界一名耒水水經耒水出桂陽郴縣南山又北過其縣之西又北過便縣之

  西注耒水源出汝城縣東烏龍白騎山西北流逕其縣北西流三十里中有十四瀨各數百步濬流

  奔急竹莭相次又西北逕晉寕縣北又西左合清溪水口又西黃水注之又西逕華山之陰州志耒

  水發源耒山西北流㑹夀江又西北㑹屋嶺水又西北流至豐溪合瀘渡水過滁口名東江又西北

  㑹資興水又西北至程江口合程水又西北至郴江口合郴水又名便江又北流合長安白豹油塘

  諸水過森口謂之森水又北流謂之耒河郴江在州東發源黃岑山北流入耒水一名黃水一

  名郴水水經注黃水出郴縣西黃岑山山則騎田之嶠五嶺之第二嶺也庾仲初雲嶠水南入始興

  溱水注海即黃岑水入武溪者也北水入桂陽湘水注於大江即是水也右則千秋水注之又東北

  逕其縣東右合除泉水又北流注於耒水謂之郴口元和志郴水流逕州東一里輿地紀勝郴水源

  出黃岑山至郴口合耒水灌田二百四十頃韓愈所謂其水清瀉汨沙倚石者是也方輿勝覽郴水

  過郡城一里始勝舟又北行四十五里至鯉園步江口合東江始為大郴江入耒水方有水程州志

  郴江自黃岑山㑹沙江水流四十里至州城南少西而東北逕萬歲橋過蘇仙山下兩岸山勢如峽

  又西北會北湖水至州城東北六十里入耒水靈江在永興縣西二里南流入耒水油塘

  江在永興縣西二十里東南流入耒水縣志源出桂陽界小舟泝流可至州境鐵鑪頭

  大江在永興縣西六十里居民引水灌田縣志右人砌有四門水從門出里人劉永泰開渠引

  水溉田千畝大步江在永興縣東北七十里源出興寕縣界山岡嶺西北流入縣界又西

  北合潦溪清溪二水入衡州府安仁縣界名永樂江漚江源出桂東縣界西南流入桂陽縣界

  又西北至興寕縣界入耒水一名北水一名澄江州志發源桂東縣一出胸堂山一出屏水山俱西

  南流至縣東北十里兩水口合流名漚江徑縣南而西合雙溪水又西南合桂水瀘渡水而為淇江

  入桂陽縣界至縣北三十里唐延里合河橋水中有三瀧十二灘亦名三瀧水又西北流四十里入

  興寕縣界之豐樂名瀘渡江又二十里至沿津又六十里至高活水勢險惡其旁鑿山通道行者必

  舍舟從陸以避險又五里至結魚又六里至瀘渡又十五里至耒江口凡四十八瀧巨石層曡不能

  方舟又十五里至東津渡入耒江囦江在興寕縣西源出縣北仰竈龍潭匯諸泉流厯城西

  鞏橋又厯蓮花楊公觀音鎻龍雲葢諸橋至縣前登雲橋入耒水程江在興寕縣北源出縣

  東北四十里醽醁泉西流入耒水一名緑水一名祿水水經注郴縣有綠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

  而南屈注於耒謂之程鄉溪郡置酒官醖於山下名曰程酒隋書地理志盧陽有淥水元和志淥水

  自郴侯山注耒州志程江有四源一出𮞉龍山一出鳯梧山一出九峯山一出周源山合流於興寕

  縣西北四十里潭州江口又西流入於耒水夀江在桂陽縣東二十里源出龍頂坳分三派

  一為夀江西南流入耒水其二流俱名清泉水一東流合𤍠水泉流入江西南安府崇義縣界一南

  流入廣東韶州府仁化縣界雷溪水在州東源出雷溪山北流入郴江灌田甚溥

  江水在州東四十里源出五葢山北流徑州城東灌田八十頃又西北流入郴江白水

  在州東南源出黃相山頂徑菱角池至洪下灘入郴江一名瀑布泉潮泉水在州南二十里

  一日三湧三退若潮候然千秋水在州西南三十里水經注千秋水出萬歲山山上悉生靈

  夀木谿下即千秋水也水側民居號萬歲村其水下合黃水三川水在州西源出坦山龍

  泉至勇坡堰分三派一支名瀋河亦名崇德河過清淑橋為下川一支在燕泉上環舊儒學前名秀

  水遶城南東北流至四浦莊灌田為上川一支由城隍廟流至中洲南旋繞闤闠為中川下流俱入

  桂水有二一在州西四十里源出州南黃岑山西北流入永興縣界至森口入耒江漢書

  地理志桂陽注桂水所出東北入湘唐杜甫詩飄飄桂水遊即此水側舊有長安館故一名長安水

  一在桂東縣西北五十里源出小桂山至縣西南入漚江下湄水在州西北五里其上流名

  寒溪水源出坦山西北流合瀘溪水而東始名下湄水出下湄橋徑同心嶺鄭家峒入郴水

  鳳水在州北五十里源出桂陽州甘陂流徑州西吉陽鄉招旅渡過棲鳳渡合白豹高亭諸水

  至永興縣森口入耒江瀑水在永興縣東十里四十二渡水在永興縣東十

  五里一名注江源出乾溪灌田八十頃有奇至博笏村勝五石船西流入耒江名注口白豹

  水在永興縣西南源出白豹山東流合𠉯鳳水入耒江潮水在永興縣西八十里輿地紀勝

  舊經雲清冷瑩徹日夜兩潮八石水在永興縣西源出獅嶺可通小舟清溪水

  有一一在永興縣北七十里發源三澄嶺東北流合潦溪一在興寕縣東一名資興水一名乙陂江

  水經注清溪水出晉寕縣東黃皮山西南流厯縣南又西北注於耒水州志源出鈷鉧泉至水口合

  平石杭溪二水過舊縣前橫流十里㑹盧渡江合耒水容水在宜章縣南九十里輿地紀勝

  在黃沙砦之側凡四旁小水皆匯入於穴深不可測州志舊名窮水以其有源而無流也宋時邑令

  趙興綸改今名廖家水在宜章縣西南十里高崖疊翠有水自上分派飛下日光映射望之

  如長溱水在宜章縣西南其上流合武溪水亦稱武溪水經注武溪東南流左㑹黃岑溪

  水又南入重山縣志自桂陽州臨武縣東流入徑縣西南四十里又東南流至七姑灘合玉溪水入

  廣東韶州府樂昌縣界遼水在宜章縣西南一名長樂水源出莽山東北流逕縣之長寕鄉

  與溱水合清白水在宜章縣西源出桂陽州東流至縣界入溱水平和水在宜章縣

  北四十里水分二派伏流地中一至曹田出灌田三十餘畝一至縣東景星觀下為𫎇泉即枕流泉

  章水在宜章縣北源出黃岑山有大小二章水一名漳水通典義章縣北臨漳水元和志章水

  在縣北六十五里輿地紀勝大章小章二水俱出黃岑山東流至縣北二十五里合流至靈石合清

  白水又至三沌合遼水武水縣志章水二源俱出黃岑山北曰大章水南曰小章水東流逕縣北白

  石渡又東南合流而南少東入廣東韶州府樂昌縣界孤山水在桂陽縣東十七里輿地

  紀勝屈曲流徑益將鎮至江西南安府上猶縣入大江𤍠水在桂陽縣東七十里源有二泉

  一出石穴一出沙中其沸如湯不可跣涉下流入江西南安府崇義縣淥水在桂陽縣南十

  五里自白雲山北流合耒水屋嶺水在桂陽縣南六十里源出屋嶺山下流合廣東韶州

  府仁化縣大江又一支西北流入耒水蓬塘水在桂陽縣北三十里唐延里西北流四十

  里入興寕縣豐樂鄉一百二十里至資興江口入四十八瀧內有三瀧險極行五十里至東津即東

  江又厯七十里合郴江漣水在桂陽縣水經注漣水源出桂陽縣西北石塘村瀘渡

  水在桂東縣西源出萬王城山西流逕縣北接衡州府酃縣界復遶流而西南徑縣西又南㑹漚

  仰天湖在州南六十里黃岑山之東宜章縣諸水所出北湖在州西五里韓愈祭

  郴州李使君文航北湖之空明方輿勝覽在縣西北隅城門外灌田頃餘州志源出劉仙嶺南之龍

  窟東流入郴江名勝志湖西有昌黎祠屋曰北樓橋曰玉雪退之有北湖觀叉魚詩寒溪

  南六十里源出黃岑山流入郴水春夏間尤冷故名騾溪在州西五里源出武昌山西迷穴西

  入寒溪輿地紀勝有石狀如騾因名潦溪在永興縣東北五十里發源黃沙泉北流合清溪水

  入大步江玉溪在宜章縣南古名黃冷溪水一名岑水一名谷溪水又名五溪亦名龍河水經

  注黃岑溪水出郴縣黃岑山西南流右合武溪縣志五溪源出黃岑嶺亦名岑水至縣西兩江口合

  梧水東逕縣城南又東南過小瀧徑平石村亦名谷溪水至七姑灘入溱水入廣東韶州府樂昌縣

  界亦名龍河嚴溪在桂東縣南十里流入漚江名勒石口縣志嚴溪在縣南増口兩岸高山

  中有兩石如棋枰水從石罅懸流而下澎湃衝激舟楫不通八尺洪在永興縣西觀音巖

  下未水所徑也亂石嵯岈雷浪喧豗中有一洪適可容舟碧潭在永興縣西潭上常有雲霧不

  仰竈龍潭在興寕縣東十里幽溪深箐澄潭千尺旁有天然石橋高百餘丈又永興

  縣亦有龍潭禱雨輒應金牛潭在桂陽縣南郭譚中有石𩔖金牛故名名勝志金牛潭上

  有津江合周塘蓬塘二水曲折流至陂頭入江蛟潭在桂東縣北二十里旁有龍穴常起雲霧

  俞泉在州城內惠泉坊一名愈泉輿地紀勝泉水清涼甘美舊名甘泉飲可愈疾唐天寶中改

  曰俞泉明統志俞泉東流入郴江香泉在州南五里一名香花水井圓泉在州南十

  五里一名除泉水經注除泉水出郴縣南湘陂村村有圓水廣圓可二百步一邊暖一邊冷冷處極

  清緑淺則見石深則無底暖處水白且濁兀素既殊涼暖亦異厥名除泉其猶江乗之半湯泉也水

  盛則瀉黃溪水耗則津徑輟流燕泉在州西南輿地紀勝燕來時泉生去時泉涸極清冷州志

  旁有流杯池盤曲紆折其水流入通陂堰浮休泉在州西南舊儒學西亦名圓泉宋張舜民

  愛其清涼而甘因以已號名之方輿勝覽張浮休永慶寺記雲世傳陸羽著茶經定水品張又新益

  水品為一十而圓泉第十八永慶寺今易為州學或以為即㑹勝寺𫎇泉劒泉在州西方輿勝

  覽石罅間泉躍而出世傳項羽將英布卓劒處因成泉明統志宋張舜民嘗刻銘於上溫泉

  有三一在州西北水經注溫泉水在便縣之西北左右有田數十畝資之以溉常以十二月下種明

  年三月穀熟溫水所溉年可三登其餘波散流入於耒水也元和志溫水在高亭縣北常溉田輿地

  紀勝平地湧出如湯沐浴可以已瘍東流合郴水一在永興縣西六十里一在興寕縣西十五里

  銅坑泉在州北二十里兩旁巖壁如束迅流曲折合於溫泉相傳巖旁産銅因名靈泉

  在宜章縣南九十里明統志泉常乾涸歲旱禱之則水出鈷鉧泉在興寕縣東源出八面山

  李家洞為資興水之源輿地紀勝山下有一泉方廣十餘里四旁石壁峭立其泉深𮟏清澄

  泉在興寕縣西四十里渟瀜如鏡雙井泉在桂陽縣東永豐鄉發源採藻里仙泉

  在桂陽縣西半里泉出石罅中白芒溫泉在桂陽縣北三十里浴可己風元洞泉

  在桂東縣治東德勝山麓味甘洌桃花湯有二一在永興縣西六十里金陵鄉一在宜章

  縣西六十里其水赤冬夏常暖中洲在州南㭊水中金魚洲在宜章縣西門外形如遊

   平政橋洲在桂陽縣南平政橋東每試年洲湧若峯則多發解西洲在桂陽縣

   西淇金箭灘在興寕縣南明統志在兜率巖下相傳巖上有李廣所射之箭每遇風雨

   晦明舟行見之陷池在州北二十里一名陷浦方輿勝覽相傳昔有方氏居此一旦雷雨全家

   俱陷故以為名仙鶴池在永興縣東一里一名灌泉邑人常禱雨於此橘井在州東半

   里輿地紀勝在蘇仙故宅傳曰仙君將去世謂母潘曰明年郡有災民大疫母取橘葉井水飲之如

   期疫果作郡人憶前言競詣飲下咽即愈紫井在永興縣北水香色紫明統志其泉紫色重於

   他水銅壺漏取此水以定時刻








                        前總纂官李光涵恭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李孚忠恭 校

                        校對官章詒燕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郴州直隸州

︹古蹟︺郴縣故城今州治漢置縣五代晉改為敦化漢復舊元改為郴陽明省縣入州漢書

  地理志桂陽郡郴項羽所立義帝都此水經注郴桂陽郡治漢高帝二年分長沙置王莽曰宣風地

  理志曰桂水所出因以名也舊唐書地理志郴州隋桂陽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郴州漢郡理所也

  後漢郡理耒陽尋還郴宋齊封子弟為桂陽王皆治於此隋平陳改為郴州煬帝為桂陽郡武德四

  年改郴州皆以郴為理寰宇記晉天福初避廟諱改郴州為敦州郴縣為敦化漢初州縣名悉復舊

  元史地理志郴陽舊為敦化縣至元十三年改今名便縣故城今永興縣治漢置縣屬桂

  陽郡南北朝宋省陳復置隋又省宋熙寕中置永興縣舊志今縣城即漢便縣址也唐析郴縣置安

  陵縣尋曰高亭宋熙寕中太守李士夑以古便縣基據郴江上游舟楫往來貿易相近可建邑居而

  設場市乃更徙治焉名曰永興安陵故城在永興縣西五十里唐置縣宋熙寕中徙廢舊

  唐書地理志開元十三年宇文融析郴縣界北四鄉置安陵縣天寶元年改曰高亭義章故

  城有二一在宜章縣北四十里隋末置縣唐開元中徙舊唐書地理志義章大業末蕭銑分郴置

  武德七年省八年復置長夀元年分南界置高平開元二十三年廢高平仍移義章治高平廢縣

  一即今宜章縣治唐開元二十三年所徙元和志義章縣開元二十三年自縣北移於今理卻據層

  嶺前臨通江宋史地理志郴州宜章唐義章縣太平興國初改資興故城在興寕縣南元

  和志資興縣郴縣地後漢於此置漢寕縣呉改陽安晉改晉寕至隋省開皇十一年又置改為晉興

  貞觀廢咸亨三年又置改為資興南俯耒江北帶長嶺輿地紀勝資興縣太平興國後廢寕宗開禧

  嘉定間湖南溪峒李元礪平復置因舊縣名宋史地理志郴州興寕嘉定二年析郴縣資興程水二

  鄉置資興縣復改今名州志宋置資興縣其治即今鳳凰山前之梵安寺至紹定初移管子濠改曰

  興寕而故城遂廢管子濠即今縣治汝城故城在桂陽縣西南晉置縣陳省改置盧陽郡

  隋廢宋書州郡志桂陽太守領縣汝城江左立水經注汝城縣在郡東三百餘里陳書世祖紀天嘉

  元年改桂陽之汝南縣為盧陽郡隋書地理志桂陽郡盧陽陳置盧陽郡平陳郡廢州志汝城故城

  在縣西五里地名城廓義昌故城在桂陽縣南五里舊唐書地理志晉分郴縣置汝城

  縣陳立盧陽郡領盧陽縣天寶元年改曰義昌宋史地理志郴州桂陽唐義昌縣後唐改郴義太平

  興國時又改萬王城在桂東縣東北一百里萬王城山上陳仁錫潛確𩔖書萬王未詳世

  傳王曾寓此階砌尚存旁有修竹數竿日夕自仆掃其地而復立內多桃李實時採食之味甚甘但

  不可取去或摘而私藏必迷歸路桂陽監在州治城中唐置元和志郴州桂陽監在城內

  每年鑄銅錢五萬貫貢士莊在興寕縣北資興程水二鄉之間宋淳祐十年玉泉

  館在興寕縣西明洪武十二年覽秀閣在州治左宋建方輿勝覽覽秀閣在倅㕔

  居臺在州東北五里蘇仙山後禱雨臺在宜章縣南二里明統志在艮巖前𡻕旱禱雨

  來鶴樓在州治東即城東門樓州志蘇耽曽化鶴棲於此北樓在州西北湖上

  唐柳宗元有詩望江樓在永興縣治前覽翠樓在宜章縣學明正統十二年

  意堂在州治明統志宋建當時建於州治者曰中和曰仰賢曰思政曰清淑凡五堂焉

  書堂在州治東東山興化寺唐相劉瞻嘗讀書於此周茂叔書堂在州東三十里

  光風堂在桂陽縣治東宋邑令周思試建以祀濓溪周子流憩亭

  治左明統志在舊通判㕔宋建引春亭在州西南燕泉上明統志宋折彥質居郴時翦茅為

  亭扁曰燕泉今重修更名引春亭義魚亭在州西北湖上明統志唐韓愈赴潮州經北湖

  賦詩有義魚春岸濶之句後人因以名亭後改為景韓今改韓公亭仁化亭在宜章縣治東

  予樂亭在桂陽縣治愛蓮池上又相近為味清亭醒溪亭岳樞密行府

  在州西南嶽武穆嘗兩駐郴州削平寇亂因建行府今為報恩寺蘇仙宅在州東元和志

  蘇耽舊宅在城東半里俯臨城隍餘跡猶存方輿勝覽即今開利寺折彥質宅在州西南

  燕泉旁今泉上有石甃引水流觴即折彥質宅遺址潘家園在永興縣東蘇仙觀府志即蘇

  耽母仙母元君之母家也舊有仙韭銀坑有三二在州境宋史地理志郴州有新塘浦溪二銀

  坑一在桂陽縣南宋史地理志桂陽有延夀銀坑夀字碑在桂東縣東里許雷壇下宋縣

  令徐經孫摹刋漢元豐間夀字山徑紆迴石壁峻峭兩山相映俯瞰便江石鼓在桂東縣北三

  十里大社洞田中有石擊之如鼓𫎇巖露布在宜章縣東一里𫎇巖縣志宋紹定六年

  猺苗鄧李二酋作亂侍郎余爃𠞰平之刋露布文於𫎇巖

 ︹關隘︺石頭城關在州東二里香山坳關在州南五里武昌關

  西五乾坑關在興寕縣南八十里接宜章延溪等猺洞羊腸鳥道下臨深坑最為險要

   新溝隘在興寕縣東南八十里明正德中猺獞為害官軍屯此扼其險遂殱之延夀

   隘在桂陽縣南三十里煙塘隘在桂東縣東接江西吉安府龍泉縣界良田巡

   司在州南三十里達宜章縣界乾隆三十二年高亭巡司在永興縣西五十里即安

   陵故城也赤石巡司在宜章縣東六十里白沙巡司在宜章縣南三十里

   口巡司在興寕縣東南七十里有關路通桂陽縣延夀等苗巢益將巡司

   陽縣東南四十里東接江西南安府崇義縣界南接廣東韶州府仁化縣界以銀嶺為汛地

   安巡司在桂陽縣南七十里南接廣東韶州府樂昌縣界西北接宜章興寕二縣界

   陂鎮在州西南八十里一名兩路口山徑險阻接桂陽州臨武縣界明設巡司 本朝因之乾

   隆三十二年移駐良田鋪安福鎮在永興縣北四十里舊有巡司令裁州門鎮

   寕縣東三十里有間道可由衡州酃縣出江西界舊設巡司今裁山口鎮在桂陽縣南四

   十里東接江西南安府崇義縣界南接廣東韶州府仁化縣界一名長樂山口以老虎峒為汛地舊

   設巡司今裁濠村鎮在桂陽縣東北二十里歧路四通舊設巡司今裁高分鎮

   在桂東縣南六十里東接江西吉安府龍泉縣之燕塘長河西接桂陽縣界舊有巡司令裁

   石界在桂陽縣東北二十里有方石如斧鑿分兩片自縣至益將鎮此為界容家峒

   在宜章縣東南又牛頭峒在縣南莽山峒西山峒在縣西南皆猺峒也州志宜章諸猺其婦人橫板

   於首披髪板上為豔飾故名頂板猺西山壤接連州莽山界連英乳而楠木橫水諸猺出必經焉

   魚黃峒在桂陽縣東南一百里接江西南安府大庾縣界一名魚王峒又龍虎峒在縣南四

   十里接廣東韶州府仁化縣界城溪峒在縣南八十里延夀峒在縣西南六十里接韶州府樂昌縣

   界姜陽峒在縣西南八十里接樂昌縣九峯等猺界猿坑峒在縣西東坑峒在縣東北以上諸峒皆

   高峯巨壑盤據廣SKchar2獞雜居其中糍粑營在宜章縣西南一百里逾嶺即莽山峒為要害

  曹王寨在州北三十里郴江口山勢壁立其巔有石如鼎在大石罅中𡻕久石合兩耳

  出石外有栢樹偃生貫石耳中飛鵞寨在永興縣南耒水南元末為保聚之所銀岡

  寨在永興縣西六十里紫雲寨在宜章縣西北朱廣寨在桂陽縣東南一百里接

  江西南安府大庾縣界近魚黃峒以地孤高險峻馬山寨在桂陽縣東南百餘里萬山中

  正德十二年討烏春山賊賊首龔福全遁保馬山禾倉石寨官軍進克之白石寨

  陽縣東北十里一名白石巖中有水泉險峻可守栗源堡在宜章縣南五十里笆籬

  堡在宜章縣南八十里當黃沙栗源二堡之中三堡屯田此為最要黃沙堡在宜章縣

  西南九十里瑪瑙堡在興寕縣東八面山上明隆慶二年平猺宼因置堡其旁有永安堡

  塞口堡在桂東縣東接江西吉安府龍泉縣界新坑堡在桂東縣東接江西南安

  府上猶縣界煙竹堡在桂東縣東北五十里東接吉安府龍泉縣界北接衡州府酃縣界

  程江口在永興縣東南三十里接興寕縣界三江口在桂陽縣東南七十里接廣東

  韶州府仁化縣之城口板梁市在永興縣西南五十五里金龜市在永興縣北三

  東江市在興寕縣西程江市在興寕縣西北廖江市在興寕縣西北

 ︹津梁︺蘇仙橋在州城東門外郴江上又州南有萬𡻕橋寒溪橋在州西十里

  仙橋在永興縣東四十里青雲橋在永興縣東化龍橋在永興縣東門外明

  統志龍耳山下有潭元至正間水湧龍出後人建橋於上因名高亭橋在永興縣西五十里

  通濟橋在永興縣西六十里一名通井橋崇賢橋在永興縣西三星橋

  在宜章縣西南玉溪上明正統中建兩崖甃石中橫木為梁覆以亭十四楹嘉靖四十年知縣陳侍

  堯重建改名三合橋四板橋在宜章縣北二十里舊建木橋屢為水圮 本朝康熙二十三

  年改建石橋大章橋在宜章縣北三十里大章水上其南有小章橋登瀛橋

  寕縣九仙橋在興寕縣城西囦江上路出本州永康橋在桂陽縣東七十里

  𤍠水上明嘉靖初建長湖橋在桂陽縣西南四十里長湖陂上當耒水下流舊有橋後圯

  本朝康熙十三年重建平政橋在桂陽縣西半里明正統中建後圯嘉靖二十九年重建

  廣十丈高二丈下濛橋在桂陽縣北舊有橋明宣德中燬成化中重建構屋其上後又燬

  本朝康熙九年復建九塘橋在桂陽縣東北九塘之水春夏漲溢元末建橋長一丈五尺闊

  普渡橋在桂東縣東門外為往來要道高橋在桂東縣南二里一名高車橋

  女橋在桂東縣南七十里清石洞上長百餘丈名勝志或清夜聞橋上奏樂聲下渡

  東路出興寕縣招旅渡在州南路出桂陽州 本朝嘉慶二十年改建文星橋棲鳳

  渡在州西北路出永興縣湘陰渡在永興縣西三十里章家渡在永興縣北三

  赤石渡在宜章縣東六十里平和水上路出桂陽縣山溪渡在宜章縣南十

  里武水上可通笆籬黃沙堡梅田渡在宜章縣南三十里溱水上路出桂陽州臨武縣

  白石渡在宜章縣東北十五里章水上乙陂渡在興寕縣南二十里東江渡

  在興寕縣西南三十里山店渡在桂陽縣西三十里山店鋪側青雲渡在桂東縣

  

 ︹隄堰︺九山堰在永興縣西康熙二十一年知縣王典築溉田千畝寺前堰在宜章縣

  南八十里相近有朱家堰山口堰在桂東縣一都又有雙坑堰曲潭堰溪山堰坡下堰全溪

  鯉魚陂在州東十里州南又有東陂蕪陂百家陂

 ︹陵墓︺楚義帝陵在州西南水經注郴縣南有義帝塜內有石虎因呼為白虎郡元和志義

  帝墓在郴縣西一里州志陵在舊儒學後塜大而圓高可二丈餘︹唐︺劉瞻墓在州南三

  十里良田鋪側︹宋︺黃觀象墓在興寕縣南二十里鳳凰山朱輅墓在桂陽縣

  西耒水西︹明︺何孟春墓在州西水寕鄉仙岡嶺崔巖墓在州北下湄鋪石馬

  孝婦墓在永興縣西北一里縣志孝婦葵氏歐端妻舅姑殯未舉鄰家失火蔡抱柩號

  泣風囘火息乃得免鄧庠墓在宜章縣東一里鄺埜墓在宜章縣西一里

  英墓在桂陽縣西謝陂

 ︹祠廟︺韓昌黎祠在州城內舊學中後遷北湖上明又徙於城隍廟東易名景賢祠祀唐韓

  忠愛祠在州治東祀宋知州王橚明副使程秀民參議宋廷標義帝祠

  南元和志義帝祠在縣南一里明統志舊名義陵周濓溪祠有二一在州南一在桂陽

  縣學內明洪武十六年建俱祀宋儒周子劉平章祠在州西南祀唐劉瞻宋大觀初建

  張浮休祠在州西耒江濱宋張舜民謫監郴州酒稅後人立祠祀之鄺忠肅祠

  在州西舊學前祀明殉節兵部尚書鄺埜三侯祠在永興縣西森江口祀漢王陵周勃樊噲

  縣志漢高遣三侯來郴為義帝發䘮鄉人立祠祀之孝婦祠在永興縣北祀歐端妻蔡氏

  鄧參議祠在宜章縣治東祀明鄧雲霄楊公祠在宜章縣東五里祀明縣令楊

  惠武侯祠在宜章縣南石虎山一名石虎廟祀唐死節都統黃師浩雷呉祠

  在宜章縣西祀宋縣令雷潨呉鑑鄧指揮祠在興寕縣南八十里祀明殉節鄧文

  恭簡祠在桂陽縣東左祀明總憲朱英女郎廟在州南明統志在中洲唐韓昌黎有

  郴州祈雨女郎廟詩周府君廟在州西南明統志祀後漢桂陽太守周憬 按元豐題跋

  歐陽永叔按歆州圖經雲後漢桂陽太守周府君廟在縣西一百十八里武溪上昔馬援南征周府

  君開武溪合真水桂陽人為立廟刻石今碑文磨滅雲府君字君光而名以譌缺不辨圖經亦不著

  其名後漢書又無傳遂不知為何人按曲江縣圖經周府君名昕字君光則永叔所云有未詳也今

  州舊志循吏但載周憬有開武溪之事而不載周昕故仍作周憬而以圖經所載附識於此

  廣廟在興寕縣北程水鄉舊志廣曾以事使南越道出於郴今金箭灘其遺跡也後人為之立

  馬伏波廟在興寕縣瀧頭祀馬援雷萬春廟在興寕縣滁口關舊志天

  寶間萬春以討猺寇至興寕立廟祀焉

 ︹寺觀︺會勝寺在州南十五里圓泉旁開元寺在州西佑國寺在永興縣

  東南鳳凰山舊為真武廟 本朝康熙十七年逆犯縣神顯靈異旌旗壁壘布滿山谷賊望風潰

  遁二十二年   命官祭告 御製碑文   賜名佑國寺 太    平寺在永興縣

  西普化寺在宜章縣南一里宋嘉定中建梵安寺在興寕縣南二十里鳳凰山下

  唐宋資興縣治舊址也棲禪寺在桂陽縣治東百餘步永寕寺在桂陽縣東二

  十里唐寶應時建香明寺在桂陽縣西南二十里興福寺在佳東縣東 本朝

  順冶中重建橘井觀在州治東蘇仙觀在永興縣東仙母山下又州東亦有蘇仙

  觀舊名開利寺景星觀在宜章縣東一里後有石巖下有清泉玉泉菴在州東五

  十里泉水香洌四時不涸梧桐仙院在州西三十里有雷公壇仙人奕盤遺跡

 ︹名宦︺︹漢︺許荊陽羨人和帝時桂陽太守郡俗不識學義荊為設䘮紀婚姻制度使知禮禁嘗

  行春至耒陽縣有蔣均者兄弟爭財互訟荊嘆曰我荷國重任而敎化不行乃顧使吏上陳狀乞詣

  廷尉均兄弟感悔求各受罪郴人謝宏等不養父母兄弟分析至是皆還歸養者千餘人在事十二

  年父老稱歌以病自上徵拜諫議大夫卒於官桂陽人為立廟樹碑欒巴魏郡內黃人順帝時

  桂陽太守以郡處南垂不嫻訓典為吏人定婚姻䘮紀之禮興立學校以奬進之雖幹吏卑末皆課

  令習讀程試殿最隨能升授政事明察視亊七年以病乞骸骨荊州刺史李固薦巴治跡徵拜議郎

  周憬下邳人桂陽太守郡與南海接壤自瀑亭至曲江臺水極險惡商旅患之憬開陸瀧合溱

  水水勢殺緩往來便之人為立祠建碑︹南北朝︺︹齊︺王珍國沛郡相人永明初桂

  陽內史討捕盜賊境內肅清罷任還都路經江州刺史柳世隆臨渚餞別見珍國還裝輕素嘆曰此

  真良二千石也︹唐︺李吉甫趙人德宗時由忠州刺史改郴州誅破姦盜窟穴吏民稱聞

  ︹宋︺李初平知郴州時周惇頤為桂陽令初平賢之語之曰吾欲讀書何如惇頤曰公老無

  及矣請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周惇頤道州營道人為桂陽令治績尤著熙寕初知郴州

  唐恪錢塘人徽宗時調郴縣尉民有被害而屍不𫉬吏執其鄰人抑使自誣令以為信恪爭之

  令曰否則將為君累恪曰吾為尉而盜不能捕更俾無故死乎躬出訪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屍遂

  𫉬薛徽言溫州人紹興二年以監察御史宣諭湖廣時郴道桂陽旱饑徽言請於朝不待

  報即諭漕臣發衡永米以賑而以經制銀市米償之趙不羣太宗六世孫高宗在越時判郴

  州時羣盜出沒湖湘問不羣嚴備禦盜不能犯曹成犯郴不羣拒郤之薛彥博乾道四年

  知郴州事州故有學迫於城隅彥博擇得廢寺高明爽塏徙而新之郡士咸鼓舞向學張栻為之記

   呉鎰臨川人淳熙十二年知宜章縣解除煩苛同民好惡為條敎以諭民又建學宮築城垣陸

   九淵為之記紹興中擢知郴州丁濓清江人紹定間知永興縣持身亷慎創縣治建絜矩復初

   二堂後人祠祀之王橚景定中知郴州時朝廷議開銀場於州之葛藤坪姦民射利者羣聚

   煽亂橚上疏力陳利害議遂寢︹元︺王都中福寕人武宗時為郴州路總管郴居楚上流谿

   峒猺獠往來民間憚其強猾都中煦之以恩懾之以威乃皆悅服郴民染蠻俗喜鬬爭都中乃大治

   學舍作禮樂器延宿儒敎學其中以義理開曉之俗為之變鄰州茶陵富民譚乙死無子惟一妾及

   其贅壻妾誣壻拜屍成婚藏隱玉杯夜明珠株連八百餘人宣撫委都中窮治悉得其情而正其罪

   州長吏而下計贓至一萬五千餘緡人以為神︹明︺社堅洪武初知興寕縣時當草創城亦榛

   蕪堅至撫輯離叛削除草萊官𪠘以次建立數年百廢具舉民安物阜戴用洪武中知興寕

   縣政尚體要𡻕大旱率僚屬禱於仰竈龍潭石燕飛集冠上俄而大雨境內霑洽年榖遂登

   志盛永樂中知興寕縣境多虎害志盛誠心告神虎遂遁去呂棠濟寕人宣德中知郴

   州政聲著聞凌樂化州人宣德中知桂陽縣善於造士諸生讀書至夜分嘗微行訪之見篤

   志者輙加奬勸或攜茗粥供之學宮基狹割俸買地擴而廣之林廷贊象山人天順中知永

   興縣練達吏事剛正不憚權勢以詢訪物害爲急曰除害所以安民也程瓊永豐人正德中

   知興寕縣時猺寇大作瓊悉心捍禦七晝夜寇遁去瓊改作舊城高厚各倍之又慮城中無水不可

   守開渠引水入城民甚賴焉鄧文靖州人爲郴桂守備有勇名後家居正徳間賊寇桂陽巡

   撫檄文討賊時賊衆甚盛文力戰於雙魚嶺至太平援兵不至見執不屈罵賊死周珮

   人正德中知永興縣創築城垣身任勞瘁顧斌華亭人正德中知興寕縣專務德化不事𫾣撲

   趙恂馬平人嘉靖間知郴爲政寛平二年乞休民拜泣車下者以萬計幾不得行徐兆

   先番禺人嘉靖間知桂陽縣嘗開三龍水道以殺其險辨鑛砂之妄禁止採冶劉應魁

  曲江人隆慶間知興寕縣時峒猺弗率議欲𠞰之應魁建議招撫活千餘人李敎吉水人萬

  厯中知宜章縣蒞任七載清慎如一發倉賑饑修學課士創三星橋亭治龍邨山路之險者具棺瘞

  遺殍去任四十餘年士民追思其德興後令朝邑薛蓁沐陽鄭希程南海梁必登太原劉珍銅仁楊

  𤒄東莞羅宏諭並祀號七賢祠周朝重富順人萬厯中知興寕縣政尚嚴明豪猾斂跡調任

  零陵民祠祀之崔世召福建人天啟中知桂東縣培養士氣體察民情文學政事藉藉人口

  謝承任崇禎四年以指揮守桂陽縣粵賊鍾霖陷城知縣傅大聲逃去承任拒賊被執抗不

  屈膝賊剜其膝支解之楊本厚䳽慶人崇禎中知宜章縣臨藍礦賊作亂四省㑹𠞰之師

  雲集宜章本厚供資糧飭守禦賊三犯宜章擊卻之 按坑寇紀略作楊守厚劉熙祚

  人崇禎中知興寕縣姦民啖斷腸草脅人財物熙祚令民以是草贖罪因草致死者勿問草以漸少

  弊遂止課最爲御史復巡按湖南死難諡忠毅閻廷諭甘肅人崇禎中知興寕縣修繕城垣

  撫卹猺獞民立祠祀之稱閻侯祠馬士達和州人崇禎中知興寕縣張獻忠陷城士達治

  叛黨數十人復之母崇正四川人崇禎中知桂東縣十六年張獻忠陷衡郴遣賊狥桂東

  衆皆竄走崇正曰吾為朝廷守土敢愛死乎賊至執之不屈死焉

 ︹本朝︺汪震元歙縣人順治初知桂東縣時新被苗寇居民無百家震元捐資葺茅屋招徠逃

  戶貧不能耕者給牛種躬攜酒肉履畝餉勞之由是流移漸集荒畝盡墾民得蘇息范廷謀

  鄞人康熙中知郴州修學校建濓溪祠置義冢城南火禱之反風而滅苗民傳頌之楊蒧

  人康熙中知宜章縣有善政邑人建祠清水灣與明楊本厚合祠號二楊祠耿念劬𣏌

  康熙中知興寕縣招逋逃給牛種屏去陋規請豁荒糧六百石與民休息謝乃實福山人康

  熙中知興寕縣重修學宮建二業書院力行保甲法以弭盜李欽遼東人康熙中知桂東縣

  當呉逆平後百計招徠流亡給以牛種民喜復業軍事已息一切供億不急者悉請罷之值大旱患

  疫欽為施糜及藥全活無算卒於任無以為殮民爭輸粟殮之縞素泣送境外數百里何矞

  雲錢塘人康熙中知桂東縣築問雨莊以勸農敎民廣植麻芋以備旱建義學貯經史月課生童

  修城浚隍百廢具舉胡星高密人雍正中知宜章縣以廉恥勵士行士或涉爭訟皆感愧相戒

  擢知郴州政蹟愈著沈維基海寕人乾隆中知永興縣以勤吏治得民尤喜造就著課士錄

  攝州事亦有善政人歌思之徐祖昌路南州人乾隆中知桂東縣嚴明善斷課士克勤捐

  俸購田為諸生膏火調任永明卒於官至無以殮李允性翼城人乾隆中知興寕縣改建

  學宮創立書院聽訟明決訟牘一空𡻕旱步禱雨立應衞詠猗氏人乾隆中知桂東縣設里

  保投匭法𫉬盜若神江右逆匪不敢入境胡純慤黃陂人乾隆中知桂陽縣修學校試院政

  尚慈惠及去任即濓溪祠祔祀之羅紳蒼梧人乾隆中知桂東縣值𡻕大祲開倉以賑不足

  則捐俸為之倡率富民平糶義榖民賴全活為建坊表其德劉爾芊昌樂人乾隆中知瀏

  陽縣以敎飬得民著聞擢知郴州首清積案勤課農桑捐置東山書院膏火州多荒山作歌辭勸民

  種植不數年成沃土奉檄撫辰永難民以積勞卒士民悼之袁珥寕都人乾隆中知永興縣

  土俗輕生圖⿱宀𠮷 -- 𡧱人以為利珥為窮治屍屬不輕驗俗遂變捐置安陵書院膏火田在任八年亷儉如

  一民至今思之叢之鍾如皋人乾隆中知桂東縣劇賊郭鳳臺兇而狡徒黨甚衆胥役多為

  之耳目𫉬輒逸去之鍾至有愬者陽不理嗣出其不意捕之置於法合邑稱快凡訟涉倫紀必反復

  譬喻聽者悅服後調知零陵長沙以勞勩卒縣人不遠千里賻之熊德慎新建人嘉慶九

  年知桂陽縣倡修山店江橋改拓義學禁礦冶開采以勞瘁卒貧不能歸士民爭賻之祔祀濓溪祠

 ︹人物︺︹晉︺谷儉桂陽人少有志行寒苦自立博涉經史湘州刺史甘卓備禮舉為秀才儉辭不

  𫉬命州厚禮遣之諸州秀才聞當考試皆憚不行惟儉一人到臺遂不復䇿試儉恥其州少士乃表

  求試以高第除中郎於時南土凋荒經籍道息儉不能遠求師友惟在家研精雖所得實深未有名

   譽又恥衒耀取達遂歸終身不仕︹南北朝︺︹梁︺廖沖桂陽人以儒術知名仕爲主簿

   西曹祭酒時武帝好儒學嘗命賦詩稱上意嘉賞之湘東王就國請沖爲常侍沖以根本撥天下不

   能久治掛冠歸田裡︹唐︺孟琯郴州人元和五年試洪鐘待撞賦舉進士第爲韓愈所器重嘗

   送以序稱其年甚少禮甚䖍於文無所不能琯所著有嶺南異物志劉瞻其先出彭城後徙桂

   陽舉進士博學宏詞皆中徐商辟署鹽鐵府累遷太常博士咸通十一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同昌公主薨懿宗捕太醫韓宗紹等送詔獄逮繫宗族數百人瞻上疏固爭罷爲荊南節度

   使路巖韋保衡從爲譖言貶驩州司戸叅軍天下謂瞻鯁正特爲讒擠舉以爲寃僖宗立復以中書

   侍郎同平章事瞻爲人亷約所得俸以餘濟親舊之窶貧者家不留儲無第舍四方獻饋不及門行

   已終始完潔弟助性仁孝姿穎悟㓜時與諸兄游至飲食取最下者及長能文辭喜黃老言年二十

   ︹宋︺曹靖郴縣人內行孝友當官所至有政績嘉祐中爲益陽令邑多虎所在設機穽靖

  至命盡去之引為已罪踰月虎遂遁去先時仕家與吏攬納為姦民輸粟者多倍征靖令民以數自

  納有舊令客死其子貧甚為人傭書靖與資令納婦後病死又殮之民間有家產而無子者瀕死以

  二女屬其弟令撫嫁之後弟悉背其言靖聞之杖其弟而壻其二女朱輅桂陽人紹聖進士授

  湘陰尉詔開監鼓鑄使者欲改嶽麓書院為之輅抗言鄉校不可毀使者困之輅不為懼遷長垣宰

  羣盜屏跡未幾判邵州統制長倩殺江華叛蠻降者百餘人以首級分賣將士又舉人唐貢引叛蠻

  至戮錦田一千三百餘家民因蠻叛羣起為盜兩獄株連千人潭帥橔輅往推治鞫留三十八人餘

  悉保釋擢知郴州有甘露降於州𪠘松下踰月地猶潤人以為善政所感改知邵州有私酤家率同

  惡人擊尉傷足鞫勘獄具而遇赦輅曰承平日久頑民強橫不可長復收繫以聞詔令刺配河北既

  得代以母老不仕母勸勉之出不得已乞近家便養授桂陽監使之任十月即致仕歸何先

  覺桂陽人建炎二年進士判橫州軍弭盜除姦勸農訓士著有耕桑治要備二卷過洪崖嶺途遇

  巨石馬蹄齧不前令人掘起乃呉道子所畫夫子立顔子從二石像舁至橫州學為之記陞連州太

  守治行尤著士民愛戴如父母黃觀象興寕人居父喪未嘗見齒⿱穴之 -- 窆封樹皆親為之墓側

  有芝草生人以為孝感所致服闋猶廬墓郡守上其事賜粟帛蠲徭役以旌之雷應春

  人嘉定進士分敎岳陽除監行在都進奏院輪對稱㫖擢監察御史疏忤時相罷歸築亭北湖上曰

  鷗盟隱居九年除知臨江軍至郡以臨江不可築城欲城新淦緩急可以當吉袁之衝當道難之後

  臨江卒為敵破人服其先見有詩集傳於世︹元︺彭若舟永興人至正間賊四起攻縣官

  吏棄印遁歸都帥以若舟攝縣事若舟度縣南山險曰飛鵞砦四面甃石築室其中令民避冦者入

  居之又於金陵鄉王相山下築石堰障水灌田萬餘頃號相公堰至今利之︹明︺鄺子輔

  宜章人以薦舉為本學及長泰訓導清慎有學諳知政體薦擢安福知縣不就改句容敎諭子埜為

  聗西副使嘗𭔃子輔紅罽一子輔貽書責曰汝司刑當洗𡨚澤物以無忝厥職何從得此罽乃以汚

   黃茂性桂東人剛直有治才洪武中為應天府尹疏剔沈滯應接如流時稱神明

   必永桂陽人由𡻕貢官吏部主事永樂間告歸適寇陷桂陽罵賊不屈死鄺埜子輔子永

   樂進士授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鈔法為豪民沮壞遣埜亷視衆謂將起大獄埜執一二市豪

   歸奏事遂已營造北京投夫鉅萬多病疫埜稽省存恤全活甚衆時有言秦民聚衆謀不軌者擢埜

   陜西按察副使勅以便宜調兵𠞰捕埜白其誣詔誅妄言者正統中累遷兵部尚書額森入寇王振

   主親征埜力諫不聽車駕次宣府埜請急驅入關嚴兵為殿不報師覆於土木埜死之詔贈少保成

   化初謚忠肅 額森舊作也先今改正王庭桂郴州人景泰中任江西贑州府同知時流

   賊掠境庭桂率民禦戰死贈布政司右叅議朱英桂陽人正統進士授御史景泰間議易儲

   英泣陳不可弗聽總督兩廣兼巡撫英首薦陳獻章膺辟召時將臣多張賊勢以邀功黷武英加意

   撫綏購首惡誅之全活者萬計招撫諸山猺獞歸化復業増戶口二十餘萬加右都御史再平田州

  黃明之叛戢安交阯令修職貢還朝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少保卒官贈太子太保正德中追謚恭簡

  李端興寕人天順進士知固安縣築甄家口除水患流亡復業者七百餘戶擢知灤州政治益

  進民為謡曰大戶怕小戶喜再過一二年家家有餘米累遷知杭州府所至有異績曽鑑

  人天順進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餘輩坐刼盜鑑辨以誣宏治初累遷工部尚書內府供奉請改

  造龍毯素毯一百有奇針工局乞收㓜匠千人鑑皆力諌又請罷上元煙火以水旱乞停龍虎山上

  清宮諸營繕並從之正德初請罷蘇杭諸府織造與吏部尚書韓文疏請誅劉瑾時有詔拓皇親夏

  儒第賜鎮守鳳陽中官黃準旗牌鑑皆引義力爭卒官贈太子太保鄧庠宜章人成化進士授

  行人屢使諸藩餽遺一無所受擢御史巡按陜西錄囚多所平反貴州苗賊為患命庠往勘庠至亷

  得苗人爭地讐殺狀單騎詣賊巢諭以禍福降之巡撫河南疏糾鎮守太監廖堂兄弟不法事上即

  逮捕朝野快焉仕終南京戶部尚書曾䡵永興人成化進士授刑部主事平陽府有訟田者久

   不決薊州衞有被誣坐殺人罪者繫獄十年命䡵往訊皆得其情擢知紹興府政尚寛簡邦

   憲端子弱冠領鄉薦第一上春官不第歎曰科第可以榮身不可以治心遂棄舉子業專意性命

   之學奉母以孝聞待異母弟無間言著五行日補奚囊雜韻諸書崔巖郴州人成化進士性

   鯁介由戸部主事累遷江西河南左右布政練達勤慎卓有清操巡撫大同奬率士卒奏捷者再晉

   工部侍郎正德中羣璫用事奢泰不經巖抗疏力爭卒以此忤權倖兩繫詔獄劉瑾敗乃得釋

   全䡵子成化進士授戶部主事時彗星爲變全抗疏陳時政四事且言都御史屠滽不法遂以他

   事繫獄被放居家二十餘年著有尋樂槁高應先宜章人成化進士授行人奉伙朝鮮餽遺

   一無所受擢御史巡按大同多所建白會劉瑾擅柄以病告歸瑾敗累詔起復官至四川參政

   江郴州人官百戶正德間峒寇爲亂江營宜章之章橋遇賊死之何孟春郴州人少頴異

   稱奇童宏治進士厯官兵部郎中嘗使山西清馬政還上五事並劾撫臣不職朝廷韙之累擢太僕

   少卿究極馬政利害兵部著爲例武宗朝嘗欲取馬價他用孟春立言不可竟止巡撫雲南諸蠻據

   險爲叛有妖蟒能爲霧孟春爲文祭之蟒遂飛去因進兵克捷奏設永昌府嘉靖初爲禮部侍郎世

   宗用張璁言更議大禮尊興獻王爲皇考孟春前後三上疏力爭又偕百官伏闕號泣上怒奪俸調

   南京工部遂引疾歸孟春博究經史臨事敢言隆慶初贈禮部尚書謚文簡歐陽春

   人㓜孤事母孝母病躬湯藥達旦弗寐以𡻕貢任全州訓導薦轉魯府伴讀春性忠厚不彰人過嘗

   有盜竊其家春見之卻立不進亦終不發其事范輅桂陽人正德進士授行人擢御史清理江

   西軍伍因言宸濠並鎮守太監畢真過惡被逮下詔獄謫龍州宣撫司經厯宸濠敗起厯福建按察

   布政二使並有惠政范永鑾桂陽人正德進士督福建學政又改山西兵備副使厯四川右

   布政使所至有聲致仕歸念桂陽僻邑書籍罕至購春秋諸書兩漢書朱子大全大事記等書二十

   種貯學以備諸生觀覽崔士英巖子以父廕讓季弟士亷後以𡻕貢任龍泉敎諭陶鑄多

  士貧者多捐俸濟之李顯桂郴州人嘉靖四十二年賊入其家執父及繼母去顯桂率弟追

  賊擒一人斬二人餘驚散父母得還而顯桂竟遇害有司旌其門曰孝勇李之經永興人由

  貢生為應城敎諭崇禎末值張獻忠亂衆議避去之經曰吾職在師儒義不可去率民固守城破死

  焉子應泰以身殉父忠孝萃一門雲袁從諤郴州人崇禎舉人官中書舍人明亡自焚死妻

  陳氏亦守節終身

 ︹本朝︺胡懋敬宜章人篤行好學康熙中以貢生知鎮原縣操守亷介干請不行卒於官士民

  德之為留葬焉李璞永興人康熙進士因母老不仕家居授徒以正心誠意為敎一時宗之

  鄧存忠郴州人父患足疾存忠年方十二遠往粵東求醫治之得愈又母病痢誠禱北斗求

  以身代夜母夣子負而歸疾遂瘥母目失明存忠又日禱蘇仙觀觀前枯橘忽發枝葉取葉並汲橘

  井水煎洗三日復明人以為孝感雍正十一年 旌何瑞彥桂東人父某為紅寇所掠瑞彥

  延頸請代賊義而釋之由𡻕貢任保康訓導致仕歸闢鍾山草堂潛心著述卒年九十朱世

  新桂陽人遭時䘮亂負母避山谷奉養維謹而自采野䔩充饑兩弟早卒撫其子女若已出雍正

  九年 旌李名甌永興諸生七𡻕䘮母哀毀如成人十九䘮父益無違禮嘗奉繼母避亂巖

  洞洞有蛇名甌爲文禱之蛇遽徙去雍正十二年 旌謝尚儒永興人七𡻕見父病危即

  知禱神覓醫後父母相繼歿廬墓號泣五載不飲酒食肉乾隆九年 旌黃鼎玉桂東人康

  熙戊午滇寇陷縣父母俱被掠鼎玉詣賊請代賊義而釋之當亂離中與親采蕨易米奉養備至乾

  隆十一年 旌呉德漢宜章人乾隆鄉舉任善化敎諭敦奬節義倡明文敎皆知所先務祀

  

 ︹流寓︺︹宋︺秦觀揚州高郵人紹聖中爲羣小所嫉以謁告寫佛書爲罪削秩徙郴州陳瓘

  南劒州沙縣人徽宗時以直言竄郴州陳師錫建州建陽人徽宗時坐黨論削官置郴州

  張根饒州徳興人徽宗時權倖言根詆常平法以搖紹述之政貶濠州團練副使安置郴州

  曹輔南劒州人政和中徽宗數微行輔以祕書省正字上書切諫編管郴州處郴六年王黼當

  國不得移輔怡然不介意折彥質雲中人紹興中累官僉書樞密院事初趙鼎爲相屢薦彥

  質後秦檜專政以彥質爲鼎所引謫郴州安置彥質居郴自號葆真居士

 ︹列女︺︹明︺李淳妻王氏郴州人時遭流賊突入其居欲汚之不從遂遇害黃爵

  妻戴氏郴州人爵卒戴年二十二守志不二有求婚者引刀自刺其面苦節敎子皆有文譽

  年八十餘終高天霖妻谷氏郴州人年十八夫死嘗置利刃於榻莫敢有奪其志

  黃烈女宜章人成化間大羅山㓂發女年十七被執女齧舌出血罵賊不從賊怒刃於

  年塘石上石𪵶出泉至今水色尚赤後人立祠祀焉歐端妻蔡氏宜章人遷居永興舅

  姑歿時夫己死蔡哀痛盡禮殯未舉鄰家失火蔡抱柩號慟誓與俱燬俄而反風滅火咸謂孝感所

  黃灝妻李氏宜章人李易之女灝卒投井以殉何沖孚妻李氏

  興寕人嘉靖間猺賊迫之罵賊遇害王文宰女興寕人念父母無子終身不嫁以侍養年

  七十卒鄉人呼冢為孝女墳朱守良妻鄧氏桂陽人宏治間賊邱子高等陷縣城

  罵賊不屈死袁文萃妻𫎇氏桂陽人正德間猺賊陳賓作亂侵晨猝至欲犯之罵

  曰吾豈為汝獠辱耶遂見殺袁文璽妻𫎇氏桂陽人文璽繼室年二十而寡撫前

  妻子如己子守節終身朱永湯妻宋氏桂陽人年二十永湯卒母命改嫁不從姑

  嘗病目宋䑛之復明何應舜妻朱氏桂陽人崇禎中賊鍾林秀陷城被執躍入浙波

  

 ︹本朝︺鄧志熙妻劉氏宜章人夫亡守節康熙年間 旌樊文詩妻黃

  氏興寕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李⿰糹⿱𢆶匹 -- 繼周妻段氏樊文化妻何氏均康熙年間 旌周士偀

  妻楊氏郴州人夫亡守節同州節婦周爝妻曾氏賀子羨妻李氏何萬鍾妻李氏鄧治冀繼

  妻張氏陳學禮妻谷氏黃良藩妻楊氏譚朝仕妻曹氏均雍正年間 旌楊復燦妻陳

  氏宜章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李錡妻楊氏藍性孝妻呉氏李遠珠妻鄭氏藍可行妻歐氏彭必

  椘妻藍氏蔡宗第妻黃氏陳才任妻黃氏均雍正年間 旌何明旭妻袁氏

  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蔣玉妻段氏黎世璜妻何氏何香節妻宋氏黃如組妻唐氏曹世佳妻李氏

  曹逢祚妻焦氏朱俊侶妻袁氏曹繼興妻李氏均雍正年間 旌唐仲蘭妻范氏

  桂陽人順治八年㓂亂夫婦被虜賊殺仲蘭范奪刀自刎棄屍社溪四月餘顏如生同縣節婦周德

  琛妻何氏朱良佐妻周氏陳雲石妻鄧氏歐陽永皓妻宋氏袁宗琦妻黃氏陳守悠妻何氏陳士雲

  妻何氏胡茂楚妻何氏何美科妻曹氏何高捷妻朱氏何勝岱妻胡氏子婦曹氏宋氏胡煌錫妻歐

  陽氏均雍正年間 旌曾天位妻李氏郴州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曹子游妻朱

  氏子婦某氏鄧啟魁妻武氏陳學藩妻黃氏曹德權妻李氏謝為相妻曹氏陳洪玫妻楊氏廖郴安

  妻陳氏於超凡妻蕭氏何德熾妻劉氏何道元妻李氏貞女李福申聘妻曹氏均乾隆年間 旌

  彭國佐妻鄧氏永興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楚光華妻謝氏廖榮文妻曹氏凃永清

  妻周氏張從籍妻王氏李良瑞妻曹氏楚明爵妻曹氏曹克復妻李氏貞女曹正鴻聘妻何氏均乾

  隆年間 旌李德球妻宋氏宜章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羅應乾妻李氏李象庶

  妻高氏吳家亨妻羅氏廖級邦妻劉氏彭文科妻黃氏李汝一妻黃氏黃宗瓊妻廖氏蔡湘妻黃氏

  貞女丁良弼妻陳氏周昭麟聘妻李氏均乾隆年間 旌蕭良士妻李氏興寕人夫

  亡守節同縣節婦唐君瑞妻何氏李士貴妻林氏黃純乾妻謝氏胡朝紀妻李氏宗明組妻黃氏宗

  俊坦妻何氏李世鼎妻李氏樊雅士妻李氏王順蘭妻何氏樊佐妻曹氏李恂貴妻樊氏胡家學妻

  歐氏謝節文妻袁氏黃如瀚妻胡氏陳隆璞妻郭氏陳起哲妻胡氏均乾隆年間 旌周朝

  取妻朱氏桂陽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李秀升妻何氏宋巨源妻鄧氏朱仲遠妻宋氏朱

  世欽妻彭氏范孟仁妻朱氏朱謨妻李氏朱儀則妻何氏陳冬妻陸氏朱德常妻鄧氏何遠宰妻范

  氏袁為憲妻朱氏黃章理妻朱氏朱汝作妻范氏朱經猷妻周氏何志經妻朱氏胡文亮妻李氏鍾

  若柳妻何氏歐茂仁妻范氏歐炯妻朱氏郭正庵妻伍氏鄧仲山妻歐陽氏朱世重妻胡氏朱一善

  妻鄧氏鄧玉明妻宋氏朱修來妻陳氏何學安妻朱氏何育尊妻盧氏何英頴妻曽氏歐陽慧妻何

  氏袁則明妻朱氏歐陽峒妻朱氏朱榮舉妻范氏朱中溥妻李氏朱鳯音妻何氏呉慎永妻何氏范

  廷元妻葉氏朱良檉妻何氏周兆蘭妻葉氏范行立妻周氏烈婦何先佑妻孫氏胡仁昌妻賴氏張

  麟祥妻李氏劉大崇僕婦胡氏烈女劉氏女廖氏女貞女范仲昌聘妻朱氏均乾隆年間 旌

  德合妻郭氏桂東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黃立臧妻李氏妾高氏劉映庵妻郭氏何翔

  鳳妻黃氏黃廷瓚妻李 氏黃純性妻鄧氏胡源洙妻王氏均乾隆年閒 旌黃世綸妻溫

  氏郴州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黃德仕妻廖氏曹傳仕妻陳氏段萬章妻李氏龍四海妻潘氏均

  嘉慶年間 旌蕭通檉妻張氏宜章人市民偪脅之拒罵受刃死同縣貞女李淑珣

  聘妻曾氏均嘉慶年間 旌何明珠妻范氏桂陽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朱敬瞻

  妻何氏曹世盛妻何氏盧時光妻何氏何英鈺妻黃氏歐陽鐸妻朱氏何靜軒妻陳氏葉平舒妻何

  氏均嘉慶年間 旌李承培妻黃氏桂東人夫亡守節同縣節婦黃湘桃妻鍾氏黃

  瑩性繼妻李氏黃緒昌妻郭氏均嘉慶年間 旌

 ︹仙釋︺︹漢︺蘇耽郴縣人少孤養母至孝言語虛無時人謂之癡嘗與衆兒共牧牛更直為帥錄

  牛無散每至耽為帥牛輒徘徊左右不逐自還衆兒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耽曰非汝曹所知後辭

  母雲受性應仙當違供養言畢涕泗又曰年將大疫死者畧半穿二井飲水得無恙後人見耽乘白

  馬還馬嶺山中百姓為立壇祠智儼不知何許人雲遊至桂陽縣䄂一古銅佛約重五十餘觔

  於開山舖西北二里建石峯寺後入巖坐化

 ︹土產︺銅錫本州及宜章縣出本州及宜章永興桂陽縣出絹 葛永興縣出

  茶  茜草宜章縣出








                    前總纂官李光涵恭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伍 恂恭 校

                    校對官章詒燕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乾州直隸廳在湖南省治西南九百六十五里東西距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九十里東至辰

  州府瀘溪縣界四十五里西至水綏廳界八十里南至鳯凰廳界四十里北至永順府保靖縣界五

  十里東南至辰州府瀘溪縣界九十里西南至鳯凰廳界十五里東北至瀘溪縣界九十里西北至

  永綏廳界六十里由廳治至 京師三千九百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漢武陵郡五溪蠻地隋沅陵郡地唐辰州

  地宋嘉祐三年置池蓬砦熙寕三年置鎮溪砦

  八年置黔安砦俱屬辰州元為盧溪縣地明洪

  武初置鎮溪軍民千戶所屬辰州府盧溪縣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改為乾州移沅州遊擊駐其地四十七年

  設乾州同知巡司千總各一嘉慶元年改為直隸廳歸辰

  永沅靖道覈轉改巡司為經厯二年改乾州營為協設副將都司駐守

 ︹形勢︺連接十洞為辰州牆壁障䕶宋史西南諸蠻傳

 ︹風俗︺多山少田民性淳樸

 ︹城池︺乾州廳城在武溪之陽門三明正統間築 本康熙五十三年重修五十九年因

  城湫隘復環城東西北衞以土垣嘉慶元年州為直隸廳更擴之周六百四丈高丈二尺

 ︹學校︺乾州廳學在廳城東舊在城東門外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設鎮溪所學雍正十二

  年建乾州學乾隆二十年重修嘉慶元年昇州為直隸廳廣建廳城舊學基環於城內重為修建入

  學舊額八名乾隆五十二年裁二名餘改設新童今額四名新童二名立誠書院

  城外嘉慶 二年建

 ︹戶口︺人丁男婦共三萬五千六百四名口計七千二百七十八戶

 ︹田賦︺田地十三頃十四畝八分四釐額徵銀百四十四兩一錢六分又筸子坪徵銀五兩八錢三釐

  雜糧五十二石八斗二升又苗疆屯田土九十三頃二十畝

 ︹山川︺迴龍山在廳東三十五里陡壁懸岩為喜鵲營諸寨水口華葢山在廳東五

  十里上坪寨東峯巒層秀頂如華葢醜陀山在廳東五十里極高峻金龍山

  東南七里屹然聳峙橫塞水口為州之文峯鎮溪山在廳東南二十五里鎮溪出此

  家山在廳東南三十里上有蠻砦筆架山在廳南十里以形似名下有硯池井冬夏

  思麻山在廳南六十里兩山夾立思麻溪出焉寅龍山在廳西四十里

  爐山在廳西四十里四面如削可容數十家苗人於此避兵崇山在廳西六十里蜿蜒

  高峻山頂有瀑布聲聞若雷或謂即舜放驩兠處元置崇山衞於山下明廢筍溪山

  西北三十里叢桂山在廳西北三十里山高千仞上有叢桂開時香聞十里天門

  山在廳西北三十五里山高十丈望若天門危磴﨑嶇名上天梯往永綏必由之路仙鎮

  山在廳北三里無雲則晴有雲則雨蹲獅山在廳北十里石壁高三十餘丈(⿱艹石)狻猊獨

  鸞橋山在廳北二十五里山𫝑𨺗峻浮舟山在廳東北山形橫互如舟下有

  岩洞水流成溪太虛洞在廳東三里深里許洞口如螺中有八仙臺可數席地上懸石乳下

  有溪流可以垂釣溫涼洞在廳南十里石室穹嶐乳花凝結夏涼冬溫九十九

  洞在廳西十五里洞有九十九穴五雲洞在廳北三十里青泉出焉桃花洞

  西北十五里有石室洞口桃花甚盛小龍洞在廳西北六十里水從洞口出如匹練掛於青

  小河源出鎮溪所李洞山苗洞西南流合武溪樟木溪在廳東三十里藕茶

  溪在廳東六十里鎮溪在廳東南三十里源出鎮溪山入武溪紅水溪在廳南五

  麥地溪在廳西十里雅溪在廳西北十五里源出崇山流入武溪谷望

  溪在廳北三十三里磨勾灘在廳東三里水勢湧急舟行最險壩口灘

  東二十三里石峻水溜又東二十七里為小逼溜又東二十二里為貓兒漕又東二十二里為戰灘

  又東七里為於工壩又東十六里為亂岩洞又東九里為大逼溜又東二十三里為上紅岩灘又東

  十五里為三溪灘又東四里為丑坨灘又東六里為大靈灘又東十五里為雙梁灘皆湍駛峭石舟

  行最紙方灘在廳東北二十二里相近有貓兒洞岩盤灘水皆險急又廳北三十里有

  和尚灘西北有亂岩灘三腳岩灘小新灘排楚灘鬼沖灘皆峻流險惡舟行畏之

 ︹古蹟︺夜郎廢郡在乾州廳境隋書地理志沅陵郡辰溪平陳廢故夜𭅺郡置靜人縣㝷廢

 ︹關隘︺乾州巡司在廳西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設嘉慶元年改乾州為直隸廳巡司為廳

  河溪巡司在廳東三十里嘉慶五年兼設都司駐此喜鵲營在廳北與永順

  府保靖縣接界有把總駐守嘉慶二年移乾州城汛守備駐此鎮溪營在廳東北十五里為

  水陸要隘舊稱鎮溪所有守備駐防嘉慶二年鎮溪所汎為營移鎮筸左營遊擊駐此隸乾州協

  陰隆江堡在廳西南七里爆竹堡在廳西南四十里洞口堡在廳西南

  五十都溶堡在廳西南六十里牛隘堡在廳西南七十里南陽堡

  在廳西南七十五里大凹堡在廳西南八十五里砦陽堡在廳西四十里筸子

  哨在廳南明置有二域一在山巔門二一在山麓強虎哨在廳西南三十里明置有土城

  門三設千總駐防 本朝嘉慶二年移乾州協左營守備駐此

 ︹津梁︺小溪橋在廳東一里岑龍橋在廳南六里鵶溪橋在廳北五里

  東門渡在廳城東張排寨渡在廳東二十五里河溪渡在廳東三十里

  平郎渡在廳西二十里鎮溪渡在廳北十五里

 ︹隄堰︺雙塘在廳大壩在廳

 ︹祠廟︺伏波將軍廟在廳鎮溪上祀漢馬援三侯廟在廳北五里鴉溪

  王廟在廳北五里鴉溪祀夜𭅺神

 ︹寺觀︺雙江寺在廳西北五里獅子菴在廳西北十五里

 ︹名宦︺

 ︹本朝︺王瑋太平人雍正中任乾州廳同知置學田設義塾教苗民子弟人漸知禮義乾隆四年

  茟衝排楚諸寨苗出抄刼瑋㑹營將擊卻之官兵進討瑋練鄉勇守要害為之聲援遂平其亂益以

  恩威濟之邊境大治宋如椿漢軍人乾隆五十九年以寶慶通判權乾州廳同知明年黔楚

  苗石柳鄧石三保等叛廳苗響應居民逃竄如椿諭以死守咸許諾會賊大至衆潰如椿仗劍出禦

  傷左足歸北向再拜自刎從人張忠在側遣之弗去亦被創死入祀昭忠祠江瑤乾隆中任

  乾州廳巡檢黔楚苗石柳鄧等之亂同知宋如椿飭佩廳印赴辰州求援瑤出城遽遇賊死之其子

   朝棟以印送大營歸覓父屍全家被害入祀昭忠祠閻廣居陽曲人嘉慶三年任乾州廳同

  知經苗變後居民轉徙田蕪不治廣居首招徠之廳向不産二麥予之種教之種法𡻕因屢豐馭苗

  寛猛兼濟苗或與民訟一聽以至公無稍偏袒咸警服捐建各鄉石堡碉樓給民器械令協官兵扼

  守險要民得安堵無恐各壇廟經苗燬者捐亷修復暇日延見耆庻諸生呈藝子為釐正決獄尢明

   允卒於任經廣居讞定獄囚至有焚香流沸者其感人如此入祀名宦祠

 ︹人物︺

 ︹本朝︺杭富任廣東督標都司乾隆五十一年調征臺灣力戰死王一魁任山東高塘營

   遊擊致仕歸值苗變偕妻呉氏率家丁登陴戰死又同廳人永綏協外委孟國興鎮筸鎮外委聶紳

   外妻楊昌林子盛豐姪禮盛禮魁鎮溪所百戶李光煓並死難饒德豐任荊門州學正致仕

   值苗變具衣冠危坐罵賊賊怒焚其居子諸生自厚自超孫校同殉其難又同廳人貢生楊璘子諸

   生楊昌岱諸生戴文仲宋永亨尚法典龔希漢廖世略張渭印庚明庚明父璘並死其難張魁

   元武生值苗變與其兄天鵬負母避辰州而自隨古州總兵𡊮敏進𠞰由瀘溪至河溪殺賊甚衆

   最後張排寨負重創死之徐燦本廳諸生值苗變隨逰擊陳綸堵禦兩坌溪糧盡出家廩以繼

   綸軍㝷潰死之又同廳人周逺孝宋宗富潭必清張元才張昌遙並充鄉勇禦苗死焉徐一

   枝本廳廩生值苗叛攻城一枝協衆堵禦城䧟死之又同廳諸生饒自強印榮廷楊光景印維沈

   賜麟閔世貴張璣監生尚法訓武生呉世徳黃宗武黃宗洛徐一梅印連魁印連捷沈鳯儀尚法祖

   尚法灝尚法顔羅國生高相與呉世位孫大恩鄧之耀秦順順弟二並紏衆禦賊死孫徳生

   值苗變時德生年八十有五猶手刃二賊俄苗麇至被磔死又同廳人周廷崑亦罵賊被害

  效舜值苗變效舜偕弟效成侍其父宗清母楊出避宗清與楊俱老不能行麾之去效舜等泣

  曰父母存與俱存亡與俱亡忍捨去耶俄苗至遂俱遇害同殉父母死者諸生金開榜秧秀位石德

  新黃宗朝呉馮光張配山呉學仁熊四舒可憲呉國詔向星祿饒升秦仕端秦仕虎黃仕泰羅正武

  楊宏禮楊盛德楊宗璜李之華張爾鳯張爾麟瞿開堯諸生金印楊瑞劉瑛武生宋永昇石得志李

  純一聶學詩饒機宋應清宋應亮秦自長秧明堯秦志禮羅正玉羅正貴吳永貴羅允武方正義李

  朝李福彭顯乾向文泰楊學孫廷國蕭允興田宗德楊秀元楊秀祿張光富張光貴馮大緒向星祥

  向星輝張天瑾楊大成羅正德徐啓璋徐啓堯侯再綱侯再玉張興發張三吳國考呉國重鄧士標

  高見敬石祖富諸生周言謨周言謹周配鏞周配鎬諸生楊𦬊聶繼美張朝芳楊喜孫楊昌舜鄒元

  仁並殉親死林允貴值苗變母柩在堂苗焚其室允貴殉柩死徐長豐本廳諸生

  值苗變長豐時年六十負父文信避難遇害其姪啓壁哭守不去亦餓死屍側

 ︹列女︺

 ︹本朝︺張應熙妻熊氏乾州廳人年十六適張二十一而寡奉翁姑撫㓜子苦志矢守

  又同廳孫子朝妻葛氏金先煌妻羅氏尚琳妻張氏金世炎妻饒氏聶澤長妻饒氏饒德巖妻張氏

  饒自佑妻秦氏張辰煒妻曾氏李文煥妻金氏周國棟妻蕭氏烈婦熊啟祥妻周氏俱乾隆年間

  旌又因苗匪滋事被害殉節之廣東遊擊王一魁妻吳氏湖北荊門州學正饒德豐妻舒氏媳唐氏

  羅氏孫女照妹紳士金邙母楊氏妻吳氏弟媳聶氏金開榜母饒氏楊麟妻饒氏媳羅氏女瑞妹孫

  女秋桂印明庚祖母張氏聶學詩母羅氏妻胡氏周言謨祖母楊氏妻熊氏楊𦬊母向氏饒璣母秦

  氏徐一枝母黃氏聶繼美母饒氏沈賜麟妻李氏楊瑞母秧氏龔希漢祖母楊氏李純一母金氏印

  滎廷妻劉氏紳士張海妻楊氏劉瑛母孫氏妻蔡氏宋應清繼母張氏妻吳氏姪媳武氏石得志母

  楊氏民人秦世賢媳周氏秦志長母廖氏秧秀位母張氏秦志禮母秧氏伯母吳氏姚天離妻羅氏

    張朝芳母周 氏黃 士泰妻 田氏羅正玉母秧氏楊喜孫母王氏 呉允 貴繼母 蕭氏妻宋氏羅正德母

    廖氏羅允武母田 氏方正義母向氏李朝母 向氏李福母符氏彭順 乾母顔氏向啟鴻子婦曾 氏孫

    女適舒氏楊學母 向氏妻孫氏女喬妹林 永貴母孫氏孫香國母周 氏蕭永興母高氏鄒元 仁祖母

    楊氏田宗德母滕 氏楊秀元母張 氏張啟聖妻李氏石德新母張氏 張光富母吳氏 妻葛氏嫂查氏

    鄧基妻楊氏媳楊 氏楊昌舜母羅氏馮光 湖母楊氏馮大緒祖母宋 氏白星祥母林氏向星 輝母周

    氏張天瑾母田氏楊大成母周氏妻張氏文效舜母楊氏妻胡氏弟婦楊氏鄧氏妹二人呉世位妻

    黃氏龔正禮妻田氏張配山母田氏印世宏女大妹張志煦母田氏萬通義妻譚氏侯有宏妻田氏

    胡啟龍妻饒氏傅官訓母黃氏徐啟璋母田氏侯再綱祖母呉氏母張氏侯再希祖母秧氏妻孫氏

    吳大鸚 妻聶氏舒守身妻羅 氏劉廷興母向氏妻石氏女 發李光泰母龔氏丁 國基妻蔡氏羅允富

    母 蕭氏妻 楊氏呉永和嫂羅氏石奎璧妻梁氏龔安 鄭妻舒 氏張廷國妻蕭氏工人羅侯氏民婦葛

    李氏徐 啟琳妻 楊 氏呉廷 梁妻 向氏周 大福 妻 孫氏孫廷 道妻石 氏 孫忠聰 妻龍 氏李文 貴母 張 氏

    妻高氏呉 廷 相 母 陳氏妻 李氏 熊 飛廷母 彭 氏閔世謙妻田 氏 周 國 鼎母丁 氏妻 吳 氏孫正 吉 母梁

    氏 妻 蕭氏 女 二妹 婦 梁氏向 宗憲妻 王氏婦楊氏孫 彩 吉妻 羅 氏女 滿 妹閔世 貴妻周 氏鄧之林妻

    尹 氏 婦黃 氏孫 女四 人 鄧之 孝 妻田 氏婦 楊氏 段氏 田 宗泰 母王 氏女 翆 姑李 才 媳覃 氏女 二人 聶

    職母 宋 氏 尚 法 祖母 蔡氏張 渭妻 王氏妾田氏向文泰 母 張 氏 孫 達吉 妻呉氏 女三 妹孫才元妻田

    氏孫大元妻 楊氏 女 蘭英楊如海妻 曹氏 婦 高氏呉氏向氏孫 婦鄧 氏 呉氏孫大遂母 羅氏 妻 黃氏

    女 大妹 孫 惠先 妻向 氏婦楊氏 吳氏 孫女 大 妹楊昌 殿妻 蕭 氏弟 婦洪 氏舒志逺 母張 氏妻 孫 氏時

    運 明孫女引弟 貴英 紫英 楊昌 盛母 王 氏羅世鳳女 東妹婦某氏 羅世 才妻 楊氏 女耀 弟 弟必亨妻

    姚 氏 女 梅英熊 老 四 母林 氏 李芝 華妻 蕭氏 呉學仁 母 石 氏石祖 富 母 田氏 叔 母向 氏羅 元亨 母曽

    氏 妻 余氏女二人 劉南亭妻 吳氏 羅正 徳 妻 譚氏女 二 人向賢母鄧 氏妻楊氏 女鳳 英宋 永 暹 母田

    氏妻舒氏向峯母楊氏孫廷岱妻萬氏李溢妻張氏楊澤妻王氏孫世華妻楊氏周言訓妻邙氏符

    正逺母宋氏張興發母符氏張老三母田氏吳國考母廖氏吳國詔母張氏尚志儼妻張氏鄧之耀

    妻田氏秦志品妻楊氏尚法灝母蔡氏庠生魯道成妻傅氏胡某妻饒氏鄧朝俊妻周氏女貴姑向

    宗聖妻饒氏婦秧氏王氏滕氏葛氏陳興本 妻李氏女大妹楊龍女辛兒四妹張禮妻侯氏及 女田

    宗顯祖母張氏鄧士標母田 氏宋某妻田氏葛某妻鄒氏葛芳毅母張氏黃宗 朝母吳氏向里祿母

    楊氏冋星志妻謝 氏田興茂妻張 氏張忠 母李氏吳梅妻楊氏婦張 氏呉志用母張 氏妻胡 氏劉玠

    女新鳳滿妹劉得貴妻丁氏女引弟馮大 經妻盧氏女重姑石山泰妻楊氏婦龔氏孫婦尹 氏高成

    都妻石氏婦田氏張天錫妻某氏女適章氏秦士璠妻侯氏婦田氏秧氏黃氏田宗陞妻秦氏婦王

    氏石山玉母李氏女大妹張永順女金秀蘭影文慶喜姊雙蘭女春蘭菊蘭鄧陞母田氏妻楊氏高

    天順嫂龍氏弟婦楊氏 婦楊氏孫女高妹宋名魁妻聶氏女二妹向鴻妻 楊氏女接貴楊太生母李

   氏女成秀劉太妻楊氏女劉妹王世德妻楊氏女天賜唐長安妻高氏婦張氏孫女春蘭葵英石朝

   相妻楊氏女石妹周之吉妻向氏女柴英鄒啟發妻楊氏婦楊氏孫女大妹二妹鄒啟鶴妻楊氏婦

   楊氏包氏孫女梅英春英澗英小妹高國寶妻饒氏婦石氏高應賢妻王氏婦彭氏田宗饒母滕氏

   妻呉氏楊世榜母梁氏妻梁氏楊紹文母龍氏妻龍氏女楊妹楊時盛妻何氏婦陳氏向氏孫女楊

   妹鄒昌鼇母楊氏姪女鄒妹龔安富妻張氏女龔妹張永式妻馮氏張克復母向氏張永吉女二妹

   三妹高騰妻田氏婦劉氏舒可順妻張氏 張鎧妻吳氏婦黃氏向老三母楊氏孫藎臣妻向 氏妹滿

   妹庠生廖世畧妻舒氏張鎧妻楊氏鄒登貴母饒氏向宗傑妻楊氏孫廷照母羅氏孫定元妻胡氏

   孫上元母楊氏熊正爵妹二妹滿妹孫忠文妻劉氏羅秀吉女大妹四妹孫銈元妻張氏葛正信妻

   鄒氏馮大遂祖母宋氏高應惠妻葛氏田如相妻吳氏熊洪相妻陳氏張堯孫女雙弟羅運廣妹徐

   妹楊端母向氏楊福年妻龔氏楊正泰妻葛氏羅秀安妻田氏文成行子婦某氏玉一珍妻高氏劉

   之淳妻鄒氏石達妻楊氏馮光廷母方氏馮學文妻楊氏石金妻沈氏馮光善母楊氏石有瑹妻向

   氏石徳勝叔母李氏石得志妻周氏石徳富妻楊氏石德松弟婦周氏秦宏妻吳氏向鳳妻劉氏向

   宗仁妻侯氏宋先科妻符氏李官妻張氏詹雅詩子婦呉氏楊士唐母鄭氏龍文王女三妹胡景發

   妻舒氏龍世友妻楊氏陳國鳳妻張氏孫俊吉妻蔣氏孫廷華妻馮氏孫運吉妻馮氏楊龍妻宋氏

   舒相妻孫氏張文妻呉氏孫佑吉妻熊氏孫銀元妻楊氏孫世煦母張氏向宗益妻龔氏張永良女

   大妹張克望母龔氏張仁妻羅氏張糈妻鄧氏廖世清妻田氏陳宗孝妻楊氏楊應榜妻蕭氏楊應

   珍妻胡氏楊正廷妻周氏石運招女巖英曹大德妻吳氏曹第女二妹曹禮女大妹黃志魁妻林氏

   楊通彩母張氏楊通周母周氏孫廷迪妻田氏向廷泰妻周氏楊正禮妻瞿氏楊正林妻張氏高明

   辨妻張氏田宏陞妻高氏宋如舉母呉氏葛芳齊母張氏鄧如均伯母向氏楊明學母張氏李鳯山

   妻梁氏丁國柱妻張氏張獻妻高氏時運陞妻雪氏時運來妻向氏李天祿母陳氏楊紹德妻向氏

   文衡妻朱氏羅秀倫妻溫氏羅秀妻張氏羅永珍妻溫氏羅明貴妻龍氏向承妻石氏羅明富妻田

   氏羅應文妻唐氏李天孝妻張氏文芝燿母張氏瞿守爵妻王氏朱有明妻林氏張冨妻聶氏滕子

   忠妻胡氏梁浩生妻胡氏田仁周母石氏滕成元妻楊氏田祖黃妻吳氏羅宏貴妹四妹石有貴姪

   婦田氏石有遂妻高氏石有瑛妻羅氏尹金母周氏石靠天母劉氏張效唐妻蕭氏羅宏開妻謝氏

   孫世烈母張氏尹某妻張氏尹天福妻張氏尹天位妻高氏楊松妻羅氏田祖清母魯氏田仁正妻

   石氏梁見棟妻秦氏梁見明妻張氏李國柱妻鄧氏羅宏榮母秧氏向豫母高氏周之明妻孫氏龔

   安才妻張氏楊宗禮妻文氏向龍母羅氏鄧賢妻吳氏傅某妻印氏尹氏女大妹謝某妻張氏楊某

   妻侯氏熊某妻孫氏聶某妻羅氏滕某妻高氏鄧之祐妻孫氏謝華妻秦氏楊宗儒妻龍氏陳明仁

   妻舒氏羅正甲母某氏廖正道妻某氏蔡發聖妻楊氏俱嘉慶四年 旌又烈婦楊羅氏捐軀明志

   嘉慶六年 旌

  ︹土產︺與辰州府晷同












                        前總纂官李光涵恭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鄧遇辰恭  校

                        校對官章詒燕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鳳凰直隸廳在湖南省治西南一千五十里東西距百八十四里南北距百二十里東至辰

  州府辰谿縣界百里西至貴州銅仁縣界八十四里南至沅州府麻陽縣界四十里北至永綏廳界

  八十里東南至麻陽縣界二十里西南至銅仁縣界八十四里東北至乾州廳界八十里西北至貴

  州松桃廳界七十里由廳治至 京師三千九百三十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漢武陵郡五溪蠻地隋沅陵郡地唐五寨

  土官地田氏世守之宋太平興國七年置招諭縣

  屬沅州熙寕七年併入麻陽仍為五寨地元因之

  明洪武七年置五寨長官司永樂三年置筸子坪

  長官司俱屬保靖宣慰使司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改沅州總兵官為鎮筸總兵官

  移駐於此四十三年苗人嚮化裁去土司移辰沅

  靖道僉事駐此𣸸設通判吏目各一員雍正四年

  裁吏目改設鳳凰營五寨司巡司嘉慶元年改為

  直隸廳改通判為同知巡司為經厯增設知事

 ︹形𫝑︺鄰逼黔地楚之極邊侯加地防邊議

 ︹風俗︺矜重名教敦尚典型寰宇

 ︹城池︺鳳凰廳城在烏巢江南鎮筸鎮明五寨司城遺址門四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修乾

  隆五十一年増修嘉慶元年升廳為直隸廳更展修之

 ︹學校︺鳳凰廳學在廳城西北舊爲五寨司學明萬厯間建崇禎末燬於兵 本朝康熙四

  十二年改五寨司爲鳳凰營剏建營學於今所乾隆十三年二十二年増修五十二年改營爲廳學

  爲廳學入 學舊額八名乾隆五十二年裁二 名今額六名新童二名敬 修書院在廳城內

  乾隆十二年建嘉慶十二年重建

 ︹戶口︺人丁男婦共七萬四千七百五十五名口計一萬四千九百五十九戸

 ︹田賦︺田地四百二十頃二十四畝一分七釐額徵銀百六十二兩二錢四分六釐雜糧百五十七石

   七斗又苗疆屯田土百九十一頃七畝一分

 ︹山川︺奇峯山在廳東一里由山麓達奇峯寺夾道茂林升觀亭山在廳東二里上

   有亭名升觀晨興望之新犁可挹青雲山在廳東二十五里産蘭竹砦山

   東山高多竹苗人結砦其上白楊山在廳南二里自貴州銅仁府迤邐而來周迴數十里

  一名白楊嶺南華山在廳南五里上有南華寺朝夕雲煙瀰漫蠟洞山在廳南三

  十里巖有石如蠟炬西樓山在廳南三十一里其對峙者為南樓山明季設兵駐之立二望

  樓故官禁山在廳南為文峯聯接南華官禁樵採牛欄山在廳南中生一石如

  牛故黃山在廳南一名觀音巖巖有一石像觀音故名都督山在廳西南唐時

  都督鎮撫溪苗駐兵於此鳳凰山在廳西南六十里即鳳凰營初設通判治此大天

  星寨山在廳北四十里高四十餘丈周迴八百餘步紫雲山在廳東北三十里

  東山在廳東北六十里華石洞在廳南一里洞口一石其光如銀三日必雨一名靈

  黃蠟洞在廳南七里洞高三丈深四里許內有溪流可垂釣釣若不語可得魚皆黑色

  否則一魚不𫉬響水洞在廳南十里水出洞口聲如鳴金騎梁洞在廳北十里有

  水流入相傳自長安哨石洞流來沱江廳城北河也發源貴州銅仁至鳳凰營入界東南流

  至麻衝烏巢河水西南流注之又東流至隄溪白巖江在廳南五里黃巖江

  東北二十五里萬溶江在廳東北三十五里發源大天星寨東北流至老皤潭西門江水北

  流注之又東北至殺苗坪筸子坪溪水東南流注之又東北至灣溪灣溪水東南流注之又北至乾

  州廳界入武水烏巢河在廳北六十里灘險𫝑猛水發時行舟多阻萬根溪

  東五十里水田溪在廳南二十五里又南五里有冷水溪米巖溪又南十里有洞下溪

  濠溪在廳西南四十五里發源貴州南折入廳境東流至米崖邨米崖溪水西流注之又東北

  至雙江口水田溪水北流注之又東至石羊哨入沅州府麻陽縣界石排溪在廳西南四十

  五里又二十五里有新地溪司門前溪在廳東北六十五里筸子坪溪

  又北七十里

 ︹古蹟︺渭陽廢縣在廳西南唐置五代以後為蠻地元和志渭陽縣垂拱三年析麻陽縣置

  在坡山西址山甚高險百姓食坡山溪水

 ︹關隘︺亭子關在廳西南接貴州銅仁府銅仁縣界太平關在廳北一里三岔

  隘在廳西南十二里鳳凰營在廳西三十五里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設通判巡檢駐

  此四十八年通判移駐廳城巡檢如故增設守備防守今裁守備巡檢改駐都司五寨司

  在廳城內西南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設吏目於雍正五年裁改設巡司嘉慶元年改鳳凰廳為

  直隸廳駐五寨改巡司為廳經厯有鎮筸總兵官及辰沅永靖兵備道駐守於此龍鄂營

  在廳西南向為苗寨有把總駐防與隘口汛為犄角威逺營在廳西南為黔楚接壤要隘有

  千總駐防王㑹營在廳西南六十里接貴州銅仁府界池河營在廳西本朝雍正

  八年置西接貴州銅仁府銅仁縣界北接六里新撫紅苗蠟爾糯塘諸寨最關緊要移遊擊一員𣸸

  設把總一員領兵駐防栗林營在㕔西 本朝雍正八年置設千總一員領兵駐防

  口營在廳西 本朝雍正八年置係各寨要隘移曬金塘守備一員把總二員領兵駐防

  良坡營在廳西北接六里苗寨 本朝雍正八年置設千總一員領兵駐防司門前

  營在廳北有千總駐防又老皤潭駱駝沖各設把總一員龍蛟洞設外委一員領兵防守

  金塘營在廳東北有千總駐防 本朝乾隆四十六年𣸸置遊擊駐此龍滾營

  東北有把總駐防得勝營在廳東北有遊擊駐防三腳巖營在廳東北有把

  總駐防乾隆六十年移涼水井汛守備駐此又木營隆朋營俱設外委領兵駐防新砦

  一在廳西南有守備千總把總各一員領兵駐防一在廳西北有千總駐防又南有老犵砦與麻沖

  俱設把總駐防押寶砦在廳西北設守備把總各一員領兵分防陽孟砦在廳西北

  接永綏廳排彼砦設守備把總各一員領兵分防石羊哨在廳南二十里明置東至沅州

  府麻陽縣巖門巡司二十里通辰州大路運河經焉有城門二永安哨在廳西二十里明置

  有土城門四清溪哨在廳西明置有城門二有守備駐防洞口哨在廳西明置有

  土城門三長沖哨在廳北十里明置有土城門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廳西南有把總駐防

  長坪在廳北設遊擊一員把總一員領兵駐防火略坪在廳北有把總駐防舊司

  坪在廳東北有把總駐防蘆荻㘭在廳南東至沅州府麻陽縣界山險坡高有兵防守

 ︹津梁︺大橋在廳東門外廖家橋在廳南二十里烏巢河橋在廳西四十里

  雙江口渡在廳南二十里

 ︹隄堰︺油草塘在廳白泥塘在廳西南牛練塘在廳西北清水塘

  在廳東北

 ︹祠廟︺武侯祠在廳東一里祀漢諸葛亮三侯廟有二一在廳東門外一在廳北三十

  里靖疆營

 ︹寺觀︺江心寺在廳東一里元真觀在廳南二十五里

 ︹名宦︺

 ︹本朝︺孫調鼎漢軍人康熙中分巡辰沅道駐鳳凰廳捐建學宮𡻕歉民饑借藩庫銀三千買

  榖萬石平糶始設榖倉民大稱便同時助建廳學者鎮筸總兵張谷貞附著之黃澍大興人康

  熙中任鳳凰廳通判時有清文之令澍躬行阡陌度其肥磽援前明萬厯間科則每畝糧一升賦四

  釐一毫氏以為便白豐漢軍人雍正中任鳳凰廳通判沈毅果敢攝永順丞平土民之變擢

  知辰州府潘曙烏程人乾隆中任鳳凰營通判亷慎而勤於吏治訟至立剖姦猾斂跡剙建敬

  修書院𡻕捐俸延師時詣講學擢乾州廳同知猶與繼任通判楊盛纂修營志

 ︹人物︺

 ︹本朝︺朱自植任鎮筸鎮把總雍正十三年貴州苗亂自植奉調隨征遇伏橫塘手刃數十賊

  力竭死之又同廳人外委方亨亦遇伏中數十創死田仁漋恬淡不慕榮利授徒里中廳舊

  無志仁漋草剏爲之由𡻕貢授醴陵訓導以母老辭不就熊世傑本廳諸生事親以孝稱父

  母相⿰糹⿱𢆶匹 -- 繼歿日夜號泣水漿不入口絶而復蘇既窆悲慕成疾遂卒楊國卿本廳貧民嘗於

  塗中拾遺金一觔坐其地候之薄暮有人踉蹌來則遺金者也詰其數合還之其人取一金以酬國

  郷不顧而去汪宏官鎮標把總乾隆六十年隨征黔楚逆苗擊賊於廟㘭力戰陣亡同廳人

  千總姜上清符士奇王廷玉把總熊世龍王宏禮唐紹華外委田雲富李廷梅唐宏詔馬仁貴武生

  田慶年生員王廷槐均以奮勇擊賊受傷歿於陣事   聞議卹俱廕雲騎尉丁有成

  由行伍洊陞副將嘉慶元年隨提督慶成𠞰捕川省邪匪奮勇有功   恩予廷勇巴圖魯名號

  二年賊出猴子坡有成擊斃甚多以受傷歿於陣事   聞議卹廕雲騎尉

 ︹列女︺︹明︺田鳴岐妻楊氏鳳凰廳人明末爲賊所執踴身投崖死時同邑田孺登妻

  熊氏與妾吳氏俱遇賊死難

 ︹本朝︺田仁洋妻楊氏鳳凰廳人苦志矢節撫子成立雍正四年 旌陳祖聰

  妻包氏鳳凰廳人年十七𡻕夫故矢節孝事舅姑逆苗滋事氏出貲募兵斃匪甚衆事

   聞 旌表建坊同里被害殉節之遊擊葛士鳳妻張氏外委何四海妻陳氏弟媳王氏姪媳張氏

  女二姪女二人使女喜姑陣亡守備張棟妻盧氏千總黃士雄妻周氏女大妹把總曾士雄母許氏

  妻李氏把總楊秀富妻劉氏女二人把總劉開甲妻唐氏女喜姑姪媳丁氏姪孫女引兒把總丁天

  榮妻徐氏女射妹媳段氏把總李廷梅妻劉氏把總唐紹華妻周氏把總楊昌富妻鄒氏女二妺姪

  女喜鳳外委王鳳翔母田氏妻危氏外委劉成業妻田氏女關鳳三妹千總蔣善治妻柯氏女二姐

  嘉慶四年 旌毎家合建一坊又節婦向正富妻侯氏胡兆裔妻吳氏烈婦王羅氏因汚言自忿

  縊死均嘉慶年間 旌

 ︹土産︺丹砂水銀明統志五寨司出 櫻 桃色白者味甚佳戴鵀廳人擬其聲曰

   㸃鐙捉虼蚤又 土名七 里魚䰲 沅陵呼黃顙 魚鳳凰廳呼䰲










                     前總纂官李光涵恭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張之綱㳟 校

                     校對官章詒燕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永綏直隸廳在湖南省治西南一千一百五十九里東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五里

  東至永順府保靖縣界二十五里西至貴州松桃廳界六十五里南至鳳凰廳界百二十里北至保

  靖縣界三十五里東南至乾州廳界七十五里西南至松桃廳界七十里東北至保靖縣界二里西

  北至四川秀山縣界五十里由廳治至 京師三千九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漢武陵郡五溪蠻地隋沅陵郡地唐溪州

  地宋熙寕間置豐溪砦明洪武二十八年置崇山

  衞

本朝雍正八年招徠生苗四千七百餘戶建吉多營

  設永綏協副將以下曁同知經厯各一員乾隆六

  十年改設綏靖鎮置總兵駐守嘉慶元年改同知

  爲直隸廳歸辰永沅靖道核轉増置知事一員

 ︹形勢︺接壤黔省爲辰沅藩籬

 ︹風俗︺少鬭訟寡盜賊風土

 ︹城池︺永綏廳城舊在吉多坪雍正十一年開闢苗疆於永綏恊右營花園汎修築城堡嘉

  慶元年升永綏爲直隸廳改汛爲綏靖鎮建築石城周三里有奇高一丈三尺長五百七十三丈六

  尺門五七年移廳治於此

 ︹學校︺永綏廳學在廳城西隅舊在吉多坪廳城東北雍正十一年乾隆二十一年遷建

  廳西嘉慶七年遷廳治於花園改建今所入學舊額八名乾隆五十二年裁二名餘改設新童今額

  四名新童二名綏陽書院在新廳城內舊在吉多坪嘉慶年間移治改建

 ︹戶口︺人丁男婦共二萬五千三百九十六名口計四千三百九十九戶

 ︹田賦︺額徵雜糧七十二石八斗四升又苗𭛌屯田土五百四十二頃三十六畝九分

 ︹山川︺玉屏山在廳東二里他山多峻峭此獨平衍尖巖山在廳南四十里頂有石室

  大排吾山在廳南五十里高巖山在廳南八十九里高五百餘丈三台山

  在廳西南八十餘里峯巒秀異為舊城之面山大蠟爾山在廳西南九十五里東接乾州

  廳界西接貴州酉陽土司界南接鳳凰廳界北接永順府保靖縣界諸苗所居小溪出此或以為即

  古磨匿山元和志磨匿山在常豐縣東五十里芭茅山在廳西三十五里長三十餘里周廻

  二十西山在㕔西七十一里排列如屏晨起望之山色光明其日必晴否則雨仙人

  巖在廳東五里巖上數石如人立仙橋巖在廳西七十里石橋天成高四丈訐長六丈廣

  八尺下有小溪巖洞在廳南七十里虎洞在廳西五十八里花園河在廳東發

  源貴州松桃廳流徑茶洞繞廳城入永順府保靖縣界厯五十五灘蠟爾堡河在廳東其

  源有三一出小排吾一出龍洞一出土地坪高巖河在廳南九十五里自廳境犀牛潭發

  㵎水在城南一里水極清澈夯都溪在廳南二十五里流六十七里入蠟爾堡

  老寨溪在廳南七十里入高巖汀潮水溪在廳西七十里或一日數潮或數日

  一潮將潮則澎湃作聲良久乃巳流入高巖大帽溪源出大帽山流九十三里入蠟爾堡

  隆團溪源出龍潭井流七十八里入蠟爾堡河小排吾溪源出大酌山流

  七十六里入花園河小溪在廳界源出蠟爾山流入永順府保靖縣界犀牛潭

  南三里歲旱以濁物投之水輒騰沸俄而大雨老虎灘在廳東北久晴將雨灘聲夜作響徹

  

 ︹古蹟︺崇山衞城在舊廳城東三里明洪武二十八年置今裁 按舊永綏廳在吉多坪嘉

  慶七年徙治花園

 ︹關隘︺平郎營在廳西北有把總駐守望高嶺砦在廳東有把總領兵分防

  彼砦在廳東有兵分防排補砦在廳東 本朝雍正八年兼置巡司設守備把總各

  一員領兵駐防嘉慶二年巡司裁巖落砦在廳東設千總一員領兵分防鴨由砦

  在廳東南設把總一員領兵分防排料砦在廳東南有把總領兵分防補抽砦

  在廳南設把總一員領兵分防葫蘆砦在廳南設把總一員領兵分防夯尚砦

  南有把總領兵分防隆團砦在廳西 本朝雍正八年兼置巡司乾隆年閒移駐花園嘉慶

  二年復置巡司七年裁又舊設守備一員亦移駐花園今設把總一員領兵分防米糯砦

  在廳西北接四川重慶府酉陽土司界設千總一員領兵分防老王砦在廳西北接四川重

  慶府酉陽土司界有把總領兵分防花園砦在廳西北接永順府保靖縣界 本朝乾隆十

  年移隆團砦巡司於此設千總一員乾隆八年隆團守備於此領兵分防乾隆六十年以花園爲

  永綏咽喉重地改設綏靖鎮添置總兵官駐守於嘉慶七年移永綏廳同知駐此改巡司爲知事

  駐劄茶祠鴨保砦在廳北設把總一員領兵分防尖巖砦在廳北設千總一員領兵

  長潭砦在廳北設把總一員領兵分防谷坡砦在廳北有千總領兵分防

  螄汛堡在廳西南百里嘉慶八年設守備一員駐防茶洞城石堡

  東北雍正八年設吉多坪營置副將嘉慶七年改移駐此

 ︹津梁︺西安橋在廳城東門外架木爲之長十三丈一名浮橋獅子橋在廳東二十五

  永安橋在廳西 里下寨渡在廳南十里夯都渡在廳南二十里

  茶洞渡在廳西六十里蟆腦渡在廳西七十里花園渡在廳北門外

  溶渡在廳北三十五里

 ︹隄堰︺濫塘在廳南十一里周𮞉二十餘丈又南里許有氿塘皆可灌田數十頃鴨矮壩

  在舊廳城南又南有下壩

 ︹祠廟︺三侯廟在廳東門外俗稱天王廟乾隆六十年逆苗圍故廳城急以神力𫉬解

  勅封綏遠靖遠鎮遠三侯專廟致祀

 ︹寺觀︺興隆寺在舊廳城東雍正九年

 ︹名宦︺

 ︹本朝︺段汝霖漢陽人乾隆中任永綏廳同知居官亷潔勤於政治撫民苗以誠信手輯楚南

  苗志凡苗中俗尚及厯代治亂叛服攷核周詳於三廳事尢備治苗者奉為圭臬焉李烜

  廳訓導乾隆六年逆苗滋事永綏被圍烜倡舉義旗指授保䕶方畧守城八十餘日以勞瘵卒事

    聞照知縣例   賜卹彭 鳳堯連山人乾隆五十七年永綏廳同知六十年黔苗

  石柳鄧叛廳苗石三保應之鳳堯與副將伊薩納督兵徃捕鎮筸鎮總兵明安圖亦督兵來援為賊

  所紿鳳堯及伊薩納明安圖俱死之祀昭忠祠李方穀成都人嘉慶十二年任永綏廳同知

  政尚寛恕聽訟雖得情猶婉言導使改過不輕予杖值𡻕旱率屬捐俸救荒全活無算十五年卒於

  任廳人德之建祠東門外以祀

 ︹人物︺

 ︹本朝︺宋儀麟乾隆五年鵲泥寨苗龍老狼叛儀麟隨營進剿負重創死之劉世雲

  乾隆六十年苗變不屈死同時遇害者有廩(「㐭」換為「面」)生胡啟第居民王國佐王國輔胡維聯劉禹鼎劉正倫

  劉正忠石必得石必魁劉虎胡維椿石文舉滕永鳳李梅胡維煥張志鵬俱祀忠義孝弟祠

  通倫本廳監生與同里監生彭宗聖皆饒於財乾隆六十年苗叛出貲募鄉勇並招集難民數

  百人日夜堵禦力絀俱遇害又同廳諸生楊宗璋手刃數賊力竭死之楊勝文亦罵賊死游連

  貴乾隆六十年苗變連貴於鴨保寨力䕶提督劉君輔出重圍遂負重創死之李海

  六十年遭苗變負母潛匿苗平負擔力作求甘㫖以奉母色養承歡動出天性廳人皆稱其孝

  昌富任把總乾隆六十年隨征黔楚苗匪陣亡同廳把總楊昌仁楊開科王之會外委蕭世貴

  黃正貴丁起鳳張登元均遇害事   聞議䘏俱廕雲騎尉

 ︹列女︺

 ︹本朝︺守備朱慶錦妻孫氏乾隆六十年逆苗滋事慶錦時協守永綏陣亡氏與

  妾江氏女四人被害死難同時殉節之外委楊昌仁妻胡氏生員趙英粹妻鄧氏民人葛芳郁妻蕭

  氏廩生馮廷松母張氏妻胡氏嫂安氏妹羅馮氏廩生胡啟第母田氏妻蕭氏生員胡啟官母唐氏

  嫂張氏民人黃大富母楊氏妻田氏弟媳劉氏並妹女田慶富母吳氏妻張氏並一女一媳劉禹鼎

  妻陳氏媳姚氏景氏吳氏石必德母向氏弟婦符氏陳世才媳廖氏孫媳高氏李氏劉琥母鄧氏妻

  閻氏賈應道妻龍氏龔啟文母楊氏伯母張氏呉通元婦劉世雲妻楊氏並長媳鄒定靜妻張氏胡

  維椿母鄧氏並媳石文舉妻張氏胡啟相母丁氏妻談氏滕成鳳母向氏並妻媳民婦饒楊氏媳鄭

  氏孫女二人鄭興泰妻何氏弟婦楊氏吳氏姪媳某氏姪女三人向文賢妻胡氏媳楊氏姪媳陳氏

  秦士貴妻王氏媳田氏胡維煥妻李氏孀媳李氏楊添才妻林氏張超羣母唐氏胡啟榮母唐氏叔

  祖母鄧氏伯母丁氏叔母楊氏弟婦滿氏姊向胡氏陣亡外委蕭世貴母萬氏妻劉氏並長女守備

  林子元妻張氏女一妺紫英弟媳饒氏向氏姪女三人妺周林氏甥女周蠟姑外委孫登元妻彭氏

  女一把總孟國興妻段氏女運姑把總楊運泰妻馬氏女大姐俱嘉慶四年七年 旌奉准武職每

  家合建一坊紳士及民人男婦一廳總建一坊

 ︹土產︺磬石小排吾出土人隨其體而為之形擊之其聲清越可聽錐眼失當則喑水晶

  石 白稜石每枚六稜瑩淨如玉化石鴨保寨出友杉葫蘆寨岀紅白

  菜莖葉皆紅萬壽菊廳境











                       前總纂官李光涵恭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㳟覆輯

                       校對官潘 斌恭  校

                       校對官章詒燕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晃州直隸廳在湖南省治西南一千二百四十五里東西距五十二里南北距百四十五里

  東至沅州府芷江縣界二十七里西至貴州玉屏縣界二十五里南至貴州青溪縣界百一十里北

  至玉屏縣界三十五里東南至芷江縣界二十八里西南至青溪縣界九十里東北至貴州黃道土

  司界三十三里西北至玉屏縣界二十五里由廳治至 京師四千四百九十八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漢武陵郡地隋沅陵郡地唐為羈縻晃州

  屬黔州都督府田氏蠻居之又分置奬州龍溪郡峩山縣渭溪

  縣尋廢宋熙寕七年併入盧陽縣屬沅州明晃州

  巡司地屬沅州

 本朝為芷江縣地乾隆元年沅州升府設芷江縣巡

  司隸之嘉慶二十二年移府屬涼繖通判駐晃州

  為直隸廳以晃州巡檢隸之改岳州府司獄為巡

  司移駐涼繖歸廳統轄歸辰永沅靖道覈轉

 ︹形勢︺前臨大河後倚田山逼近黔苗為全楚咽喉要

  道

 ︹風俗︺地界山谿刀耕火種

 ︹城池︺晃州廳城五代酋田氏築城宋熙寕間收復明屬沅州衞築堡設兵 本朝順治初

  設汛乾隆三年甃堡以石嘉慶二十二年移涼繖通判駐此升直隸廳

 ︹學校︺晃州廳學嘉慶二十二年升直隸廳移麻陽訓導駐此入學額數八名

 ︹戸口︺人丁男婦共五萬七千一百六十五名口計九千五百五十二戸

 ︹田賦︺由沅州府芷江縣分撥民屯田地塘四百四頃四十二畝七釐額徴地丁正雜銀一千六百六

  兩五錢八分八釐

 ︹山川︺米公山在廳東界域黔楚體勢磅礴天雷山在廳東二十里自麓至頂凡十

  里連岡峙岫青覆遠近禱雨輙應白巖山在廳東三十里崚嶒奇特𩔖狻猊昻首竦顧

  晃山在廳東三十里九域志盧陽縣有晃山壘石山在廳西八十里方輿紀要作曡

  石山山峯皆石層疊而上如畫家皴法下有壘石灘赤巖在廳西憑江矗立如削下瞰澄潭

  涼繖巖在廳西脈自貴州鎮遠府諸山綿屬至此迤南分嶠為三西溪在廳西十里有

  二源一自壩坪哨東流至扶羅一自甘昧至涼繖巖合扶羅一支入無水龍溪在廳西十里源

  岀貴州黃道司界流入無水渭溪在廳西十里元和志渭溪縣渭溪水自錦州渭陽縣流入

  峩溪在廳西一百里流入無水

 ︹古蹟︺峩山廢縣在廳西唐置夜郎縣後改曰峩山五代時為蠻地宋為奬州鋪屬盧陽縣

  通典龍標郡業州今理峩山縣元和志奬州本漢無陽縣地貞觀八年置夜郎縣屬巫州長安四年

  於此置舞州開元十三年改為鶴州二十年又改為業州大厯五年又改曰奬州龍溪郡峩山縣本

  夜郎縣天寶元年改為峩山其理本在渭溪之南長夀初移溪北九域志盧陽縣有奬州鋪明統志

  奬州寨在沅州城西一百里本唐舞州復改曰奬州宋廢為寨渭溪廢縣在廳西唐置縣

  初屬沅州尋屬業州後屬奬州五代時為蠻地縣廢元和志渭溪縣聖厯元年析峩山縣於渭溪東

  置因以為名舊唐書地理志業州渭溪天授二年分夜郎置屬沅州長安四年改屬業州 按改屬

  時尚當稱為舞州

 ︹關隘︺蜈蚣關在廳晃州巡司乾隆三年設隸芷江縣駐晃州堡嘉慶二十二

  年升為為直隸廳以巡司改歸廳轄涼繖巡司在廳東南百二十里舊為涼山鎮乾隆二

  年以沅州府通判駐此嘉慶二十二年移通判駐晃州升為直隸廳以岳州府司獄改巡司遷駐涼

  繖歸廳統轄鮎魚堡在廳西十里南安哨堡在廳西二十里晃州堡

  即宋初蠻所置晃州也明洪武中置巡司今裁晃州汛有守備駐守甘昧汛西

  溪僻晃州驛與晃州堡隔河明洪武中置驛本朝乾隆三年設汛有守備駐守

  州砦在廳

 ︹津梁︺晃州渡在廳西晃州驛前

 ︹隄堰︺韭菜塘在廳西

 ︹寺觀︺紫巖宮在廳西石塢溪明里人黃永捨宅建為西溪壯觀










                        前總纂官李光涵恭纂輯

                        提調官張日章恭覆輯

                        校對官呉思權恭 校

                        校對官章詒燕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