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3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兵部八十二 太平御覽
卷三百五十二.兵部八十三
兵部八十四 

戟上[編輯]

《釋名》曰:戟,格也。旁有枝格也。戈,勾矛戟也。戈,過也。所刺則決過,所勾引制之不得過也。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稱常也。手戟,手所持レ之戟也。

《說文》曰:戈,平頭戟也。從弋,一橫之象形也。戟,有枝兵也。戟讀若棘。鏌耶,大戟也。

《方言》曰:戟,楚謂之孑。郭璞曰:取名於鈎孑也。凡戟而無刃,秦晉之間謂之孑,或謂之釒寅。音寅。吳揚之間謂之戈。東齊秦晉之間謂其大者曰鏝莫幹切。胡,其曲者謂之句孑鏝胡。即今鶏鳴句孑戟也。南楚宛郢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秘,或謂之殳。音殊。

《廣雅》曰:匽,謂之雄戟。

《太公兵法》曰:戟之神名大將。

《趙氏兵書》曰:戟,參星主之。

《周禮》曰:掌舍爲壇,音遺。宮棘門。鄭司農云:棘門,以戟爲門也。

《左傳》曰:鄭伯將伐許,授兵於太宮。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考叔挾輈以走,輈,車轅也。子都拔棘以逐之。棘,戟也。及大逵,不及,子都怒。都,閼字也。

又曰:莊公四年,楚武王荊屍授師孑焉,以伐隨。屍,陳也。孑者戟,然則楚始於此參用戟爲陳也。

又曰:鄭公子歸生受命於楚,伐宋。宋華元禦之。戰於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狂狡輅鄭人,鄭人入於井。狂校,宋大夫。輅,迎也。倒戟而出之,獲狂狡。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爲擒也。」

又曰: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遂跣以下,公族夫獒犬焉。靈輒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問何故。曰:「翳桑之餓人也。」

又曰:諸侯伐Τ陽,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蒙之以甲爲櫓,左執之,右拔戟成一隊。

又曰:欒氏乘公門,范宣子謂鞅曰:「矢及君屋,死之!」鞅用劍以帥卒,用劍,短兵接,欲致死也。欒氏退。攝軍從之,遇欒樂,樂,盈之族。曰:「樂射之不中,又注,注,屬矢於弦。則乘槐本而覆。或以戟鈎之,斷肘而死。

《周書》曰:年饑,上用輿,曲輈不漆,矛戟縷纏,羽旄不擇烏。

史記》曰:平原君與楚合縱,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毛遂按劍而前曰:「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

又曰:蘇秦說韓王曰:「韓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

漢書》曰:項羽令壯士挑戰。漢有善騎射曰樓煩,應劭曰:樓煩,今樓煩縣是也。楚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羽大怒,自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羽瞋目叱之,樓煩目不能視,手不能發,走還入壁,不復敢出。

又曰:田肯賀上曰:「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懸隔千里,持戟百萬。懸隔,千里之外,秦得百二焉。齊地方二千里,持戟百方,齊得十二焉,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者也。」

又曰:奉天子法駕,迎皇帝代邸,皇帝入未央宮,有謁者十人持戟衛端門。曰:「天子在,足下何爲者?」不得入。

又曰:漢七年,長樂宮成,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戟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駕。

又曰:息夫躬云:「諸曹以下,僕音速。不足數。卒有強弩圍城,長戟指闕,陛下誰與備之。」

又曰:晁錯上言曰:「兩陣相近,平地淺草,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也。劍盾三不當一。」

又曰:灌夫字仲儒,父孟死吳軍。夫奮曰:「願取吳王若將軍之頭,以報父仇。」於是夫披甲持戟,募軍中壯士所善願從數十人。及出壁門,莫敢前,獨兩人及從奴十餘騎馳入吳軍,至戲音麾。下,所殺傷數十人。

又曰:揚雄位不過執戟。

又曰:八月,飲酎行祠孝昭廟。是時,霍氏外孫代郡太守任宣坐謀反誅。宣子章爲公車丞,亡在渭城界中,夜,ㄚ服入廟,執戟立廟門,待上至,欲爲逆,發覺,伏誅。

《後漢書》曰:光武署銚期爲賊曹掾。上略地向北,期從徇薊。時王郎檄書到,薊中起兵應郎。光武趨駕出,百姓聚觀,喧呼滿道,遮路不得行。期騎馬奮戟,嗔目大呼,左右曰䟆,《周禮》:隸僕掌䟆宮中之事。鄭衆曰:止行清道也,若今警蹕。《說文》:䟆與蹕同。衆皆披靡。

《東觀漢記》曰:吳漢與蘇茂、周建戰。漢躬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曰:「聞鼓聲大呼,俱進,後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破。

又曰:建武四年,隗囂遣馬援奏課京師,因曰:「臣與公孫述同縣,少小相善。臣前往蜀,述陛戟乃見臣;今臣遠從異方來,陛下何以知臣非刺客奸人,而簡易若是?」上大笑。

又曰:田邑字伯玉,爲上黨太守,時更始遣鮑永、馮衍屯太原。永、衍恐其先降,說之曰:「晏嬰臨盟,擬以曲戟,不易其辭。」

又曰:楊政字子行,師事博士范升。建武中,範升爲太常丞,爲去妻所誣告,坐事繫獄,當伏重罪。政以車駕出時,伏道邊,抱升子持車叩頭。武騎虎賁恐驚馬,引弓射之,不去,旄頭以戟叉政傷胸前,政遂涕泣求哀,上即尺一出升。

又曰:孫程與王康等斬江京等迎立濟陰王,是爲順帝。閻顯弟景爲衛尉,從省中還外府,收兵至盛德門。尚書郭鎮率直宿羽林出,逢景。景因斫鎮,不中,鎮劍擊景墮車。左右以戟叉其胸,禽之,送廷尉。

謝承《後漢書》曰:彭循字子陽。太守秘君聞循義勇多謀,請循以守吳令。民歌之曰:「時歲倉卒,盜賊縱橫。大戟強弩不可當,賴遇賢令彭子陽。」

司馬彪《續漢書》曰:楊仁字文義,巴郡人。顯字特詔補北宮衛士。及帝崩,時諸馬貴盛,各爭欲入宮。仁被甲持戟,嚴勒門衛,莫敢輕進者。肅宗旣立,諸馬共諧仁。上知其忠,愈善之。

張瀅《漢南記》曰:陳蕃等欲除諸黃門,謀泄。閽寺之黨於宮中詐稱驚,雲外有反者。蕃奔入宮,小黃門朱寓逆以戟刺蕃。

《魏志》曰:董卓恐人謀已,常以呂布自衛。嘗失意拔手戟レ布,布拳捷之。由是,陰怨卓。《英雄記》又載:呂布詣董卓,卓嘗拔戟擲之,言布亂其私室。

又曰:袁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攻劉備。備求救於呂布,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布謂靈等曰:「布性不憙合鬥,但憙解鬥耳。」布令門侯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軍觀布射戟小枝,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枝。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歡會,然後各罷。

又曰:張綉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典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輒十餘釒矛音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戟擊殺之,餘賊不敢前。

又曰:典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軍中爲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持一雙戟八十斤。」

王沈《魏書》曰:太祖討呂布於濮陽。布有別屯在濮西相持。太祖募陷陳,典韋先占,但持長矛撩戰。時西面又急,韋左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

魚豢《魏略》曰:徐庶字元直。少好任俠,爲人報仇,白堊烏各切。突面,披而走。爲吏所得,乃感激棄其刀戟,更絹巾單衣,折節學問。

《吳志》曰:孫權拜諸葛恪丹陽太守,授戟武騎,作鼓吹,導引歸家。

又曰:孫權乘馬射虎,攄陵切。亭,馬爲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遂卻。

又曰:太史慈、劉繇使循騎,卒遇孫策。慈便前鬥,正與策對。刺慈馬,以攬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又曰:孫綝遣中書郎李崇奪孫亮璽綬,征立琅琊王休。奉書於休曰:「以薄才,見授大任,不能輔導陛下。頃月以來,多所造立,親近劉承,悅於美色,敗壞藏中矛戟五千餘枚,以爲戲具。」

韋召《吳書》曰:淩統怨甘寧殺其父操。嘗於呂蒙舍會,酒酣,統乃以刀舞。寧起曰:「能雙戟舞。」蒙曰:「寧雖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

張勃《吳錄》曰:嚴白虎使弟輿諧長沙桓王請和,許之。輿請與王獨會面約。旣會,王引白削斫席,輿體動。王知其無能,以手戟投之,立死。

《蜀志》曰:兩鑲音攘是謂閉木戶,持雙戟是謂坐鐵室也。

常璩《華陽國志》曰:荊邯記公孫述曰:「昔漢祖敗而復征,故能禽秦亡楚,以弱爲強,況今地方數千,杖戟百萬。」

《晉書》曰:賈後字南風。初爲太子妃,性酷虐,嘗手殺數人。或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帝聞之大怒,欲廢之。

又曰:楊駿字文長,爲賈後所誅。初,溫縣有人如狂,造書曰:「光光文長,大戟爲墻。毒藥雖行,戟還自傷。」及駿居內府,以戟爲衛。至兵入駿府,逃於馬廄,以戟殺之。

又曰:裴楷有知人之鑒,謂鍾會如觀武庫,森森見矛戟在前。

王隱《晉書》曰:上聞賈妃酷妒,戟レ諸孕子者皆墮。已治室金墉城,尋當廢之。趙粲救於內,荀勖救於外,故不濟焉。

又曰:祖逖軍大饑,進據食犬丘城。樊雅遣六十餘人入逖營,拔戟盾大呼向逖,逖軍人夜不知何賊多少,皆欲散走。

崔鴻《前趙錄》曰:杜育字子光,濮陽人。少爲賊,其母每怒。育曰:「天下將亂,且以習膽。如意望封侯,不如意但不使他人斫頭。」曾爲賊圍,衣甲三重,持戟蓬轉而出。

又曰:劉聰獵上林,以湣帝行車騎將軍,戎服執戟前導。觀者指曰:「此故長安天子。」

崔鴻《後趙錄》曰: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鈎戟,斬鮮卑三百餘級。

《齊書》曰:宋昇平三年,尤里封人於官高湖際得瑞ヒ蘇合切。戟三杖,旁有古字。

《隋書》曰:柳爲屯田侍郎,固讓,弗許。時制三品以上門皆列戟,左僕射高熲子弘德封應國公,申牒請戟。判曰:「僕射之子,更不異居。父之戟槊已列門外,尊有厭卑之義,子有避父之禮,豈容外門旣設,內閣又施。」事竟不行,聞而嘆伏。

《家語》曰:孔子北游,登於農山之上。子路、子貢、顔回侍側日孔子曰:「二三子各言其志,吾將擇焉。」顔回曰:「回願得明王聖主而相之,敷其五教,導之禮樂,使城郭不修,溝池不越。鑄劍戟爲農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載無戰鬥之患。」夫子懍然曰:「美哉!德也。」

陸賈《楚漢春秋》曰:沛公脫身鴻門,從問道至軍。張良、韓信乃謁項王軍門曰:「沛公使臣奉白璧一隻獻大王足下,玉鬥一隻獻大將軍足下。」亞父受玉鬥,置地,戟撞破之。

樂資《春秋後傳》曰:聶政拔劍至韓,韓相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侍者甚衆。聶政直入上陛,刺殺俠累。

《戰國策》曰:蘇秦說惠王曰:「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雖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賢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勢不能,故以戰續之。寬則兩軍相守,迫則杖戟相撞。」

又曰:齊王建入朝於秦,雍門司馬橫戟當馬前曰:「所爲立王者爲社稷,何以去社稷而入秦?」王不聽,遂入秦。

《英雄記》曰:呂布白陳登,使詣曹操求徐州牧不得,登還,布怒拔戟斫機曰:「不惟吾所求無獲,但爲卿父子所賣耳。」登不爲動容,徐對曰:「登見曹公,言養將軍譬如養虎,當飽其肉,不飽則將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養鷹,饑則爲用,飽則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

王隆《漢官解詁》曰:衛尉宮闕周廬殿掖,屯陳夾道,當兵交戟。胡伯始曰:謂者門郎閣陳屯,士夾首道旁,當兵以示威武,交戟以遮妄出入者。

應劭《漢官儀》曰:舊制太子食湯沐十縣,家令領主自有宮置。周衛交戟,五日一朝,因坐東廂,省視膳食。

《東方朔傳》曰:武帝坐未央前殿,天雨新止。朔執戟在殿陛遙指獨語。上見,呼問之。朔對曰:「殿後柏樹上有鵲立枯枝上,東向鳴。」上遣侍中視之,如朔言。問何以知之。朔曰:「風從東來,鵲尾旁風則傾,背風則蹶,必當順風而立,故知東向鳴也。新雨生枝滑,故枝澀,故立枯枝上。」上大笑,賜帛十匹。

又曰:孝武元封三年,作柏梁台。召群臣有能爲七言者,乃得上坐。衛尉「周衛交戟禁不時。」

陳壽《益部耆舊傳》曰:張霸遷會稽太守。是後盜賊衰少,野無遺寇,童謠曰:「棄若戟,棄若矛,盜賊盡,吏皆休。」

蕭廣濟《孝子傳》曰:魏陽不知何處人,獨與父居。父有刀戟,市南少年求之,陽曰:「老父所服,不敢相許。」少年怒,道逢陽父,打陽,叩頭請罪。父沒,陽斷少年頭以謝父冢前。

師覺授《孝子傳》曰:仲子崔者仲由之子也。子路仕衛,赴蒯聵之亂,魏人於遂殺之。子崔旣長,欲報父仇,知之曰:「夫君子不掩人之不備,須後日於城西決戰。」其日持蒲弓木戟,與崔戰而死。

張敞《晉東宮舊事》曰:東列崇福門,門各羌楯十幡,鶏鳴戟十張。

 兵部八十二 ↑返回頂部 兵部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