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獻通考 (四庫全書本)/卷2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百六 文獻通考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欽定四庫全書
  文獻通考卷二百七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經籍考三十四
  史譜牒 目録
  姓源韻譜一卷
  陳氏曰唐張九齡撰依春秋正典栁氏萬姓録世本圖捃摭諸書纂爲此譜分四聲以便尋閲古者賜姓別之黃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是也後世賜姓合之漢髙帝命婁敬項伯爲劉氏是也惟其別之也則離析故古者論姓氏推其本同惟其合之也則亂故後世論姓氏識其本異自劉石亂華百宗蕩析夷夏之裔與夫冠冕輿臺之子孫混爲一區不可遽知此周齊以來譜牒之學所以貴於世也歟
  元和姓纂十一卷
  鼂氏曰唐林寳撰元和中封閻某於諸家姓氏爲太原其人乃言非本郡憲宗令宰相命寳纂諸家姓氏李氏時各依四聲𩔖集毎韻之內則以大姓爲首
  陳氏曰元和中朔方別帥天水閻某者封邑太原以爲言上謂宰相李吉甫曰有司之誤不可再也宜使儒生條其源系考其郡望子孫職任並總緝之毎加爵邑則令閲視吉甫以命寳二十旬而成此書絶無善本頃在莆田以數本參校僅得七八後又得蜀本校之互有得失然粗完正矣
  李氏皇室維城録一卷
  陳氏曰屯田郎中李衢沔王長史林贊修止於僖宗蓋昭宗時所録也
  李氏房從譜一卷
  陳氏曰唐洛陽主簿李匡文撰時爲圖譜官
  聖唐偕日譜一卷
  陳氏曰前賀州刺史李匡文撰序言前守職圖籍日撰天潢源派譜統務在省略直取相承一葉旁附首分諸房今特從聖唐以來列聖下諸王公主逐帝書出號曰偕日與日齊行之義也匡文字濟翁又有資暇集見於録
  唐宰相甲族一卷
  陳氏曰唐韋述蕭穎士等撰自王方慶而下十有四家
  唐相門甲族諸郡氏譜共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甲族八十六家氏譜自京兆八姓而下凡三百五十姓
  唐杜氏家譜一卷
  陳氏曰唐太子賔客杜信撰
  唐鮮于氏卓絶譜一卷
  鼂氏曰唐喬琳撰藝文志有其目
  天下郡望氏族譜一卷
  陳氏曰唐李林甫等天寳八載所纂並附五音於後
  姓苑二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古有何承天姓苑今此以李爲卷首當是唐人所爲
  姓解三卷
  陳氏曰鴈門邵思撰以偏旁字類爲一百七十門二千五百六十八氏景祐二年
  千姓編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末雲嘉祐八年采眞子記以姓苑姓源等書撮取千姓以四字爲句毎字爲一姓題曰千姓編三字亦三姓也逐句文義亦頗相屬殆千字文之比雲
  陳郡袁氏譜一卷
  陳氏曰袁陟世弼録
  陶氏譜一卷
  陳氏曰懐州教授陶直夫録侃之後也
  帝王系譜一卷
  陳氏曰武夷吳逹公路撰政和壬辰也自漢迄周顯徳毎代略具數語其論曹操廹脇君後無復臣禮逆節已顯㑹其病死故簒竊之惡漏在身後昔人謂其不敢危漢者亦不覈其情耳此論與愚意脗合
  羣史姓纂韻譜六卷
  陳氏曰永福黃邦先宋顯撰凢史傳所有姓氏皆有韻聚而著其所出建炎元年其兄邦俊宋英爲之序
  古今姓氏書辯證四十卷
  陳氏曰校書郎史館校勘臨川鄧名世元亞撰其子椿年續成之
  皇朝百族譜四卷
  陳氏曰長沙丁維臯撰周益公爲之序時紹興末也僅得百二十有三家其闕遺尚多未有能續裒集者
  周平園序曰君子之著書也有心於勸戒而無意於好惡然後可以施當今而傳來裔昔者世系之學蓋嘗盛矣姓有苑官有譜氏族有志朝廷以是定流品士大夫以是通昏姻然行之一時其弊有不勝言者何也好惡害之也是故進新門則退舊望右膏粱則左寒畯進而右者以爲榮榮則誇誇則必侈退而左者以爲辱辱則怒怒則必怨以侈臨怨則生乎其時者悉力以逞憾出乎其後者貪名以自欺此正倫所以鑿杜固義府所以陷不辜而無知如崇韜者所以流涕於尚父之墓而不恥也長沙丁公維臯宿學耆儒慨然以譜牒爲任未有聞而不求求而不得得而不録也日裒月聚殆且百家而又推其源流條其派別自微以至著由遠以及近疏戚窮逹可指諸掌如嘗從其父兄而友其子弟也如與之同鄉黨而接姻㜕也不亦博而知要也哉維臯不鄙謂予使序其首予曰書不待序也然維臯之意不可以不眀蓋世臣巨室則必書讀者可以知先烈之有貽而思保其閥閲也方興未艾則必書讀者可以知將相之無種而思大其門閭也至於四姓小侯重茵疊袞則知無兩漢敗亡之禍勲臣勞舊傳龜襲紫則知無三世道家之忌上以彰國朝人物之盛下以爲子孫昭穆之辯向所謂有心於勸戒而無意於好惡者不在茲乎他日其得益多其編益詳上之太史傳之薦紳予亦將乞其副而寓目焉對千客而不犯一人之諱或可勉也
  容齋洪氏隨筆曰姓氏之書大抵多謬誤如唐貞觀氏族志今已忘其本元和姓纂誕妄最多國朝所修姓源韻譜又爲可笑姑以洪氏一項考之雲五代時有洪昌洪杲皆爲參知政事予按此二人乃五代南漢僭主劉龑之子及晟嗣位用爲知政事其兄弟本連𢎞字以本朝國諱故五代史追改之元非姓洪氏也此與洪慶善序丹陽𢎞氏雲有𢎞憲者元和四年嘗跋輞川圖不知𢎞憲乃李吉甫之字耳其誤正同
  闕里世系一卷
  鼂氏曰皇朝孔宗翰修孔子家譜也唐藝文志有孔子系葉傳今亡其家所藏譜雖曰古本止敘承襲者一人故多疎略宗翰元豐末知洪州刋於牘紹興中端朝者續之止於四十九代洪興祖又以史記並孔光孔僖傳及太子賢注與宰相世系諸家校正且作年譜列於卷首
  史氏譜一卷
  陳氏曰奉直大夫米憲録蓋國初勲臣米信之後信五世爲芾元章又三世爲憲
  右譜牒
  唐藝文志四卷
  陳氏曰新唐書中録出別行監中有印本
  吳氏西齋書目一卷
  鼂氏曰唐吳兢録其家藏書凢一萬三千四百六十八卷兢自撰書附於正史之末又有續抄書列於後
  文選著作人名三卷
  鼂氏曰唐常寳鼎撰纂文選所集文章著作人姓氏爵里行事及其著作之意
  十三代史目三卷
  鼂氏曰唐殷仲茂撰輯史記兩漢三國晉宋齊梁陳後魏北齊周隋史籍篇次名氏國朝杜鎬以唐五代書目纘之
  崇文總目六十四卷
  鼂氏曰皇朝王堯臣等撰書刋正訛謬條次之凢四十六類計三萬六百六十九卷康定三年景祐中詔張觀李若谷宋庠取昭文史館集賢祕閣書成堯臣及提舉官聶冠卿郭稹加階邑編修官呂公綽王洙刁約歐陽修楊儀陳經各進秩有差國史謂書録自劉向至毋焸所著皆不存由是古書難考故此書多所謬誤
  陳氏曰時撰定諸儒皆有論議歐公文集頗見數條今此惟六十六卷之目耳題雲紹興改定夾漈鄭氏曰崇文總目衆手爲之其間有兩𩔖極有條理古人不及後來無以復加也道書一𩔖有九節九節相屬而無雜揉又雜史一𩔖雖不標別然分上下二卷即爲二家不勝冗濫及覩崇文九節正所謂大熱而濯以清風也雜史一家隋唐二志皆不成條理今觀崇文之作賢於二志遠矣此二𩔖徃徃是一手所編惜乎當時不盡以其書屬之也
  又曰崇文總目出新意毎書之下必著説焉據標𩔖自見何用更爲之説且爲之説也已自繁矣何用一一説焉至於無説者或後書與前書不殊者則強爲之説使人意怠且太平廣記者乃太平御覽別出廣記一書專記異事奈何崇文之目所説不及此意但以謂愽采羣書以類分門凢是𩔖書皆可博採羣書以𩔖分門不知御覽之與廣記又何異崇文所釋大槩如此舉此一條可見其他
  大宋史館書目一卷
  鼂氏曰皇朝史館書總計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二卷
  邯鄲圖書志十卷
  鼂氏曰皇朝李淑獻臣撰淑若谷之子也載其家所藏圖書五十七𩔖經史子集通計一千八百三十六部二萬三千一百八十六卷其外又有藝術志道書志書志畫志通爲八目
  陳氏曰號圖書十志皇祐己丑自作序以示子孫曰朋圭芻者其子夀朋復圭徳芻也
  成都刻石總目三帙
  鼂氏曰皇朝劉涇撰元祐中蔡京帥成都以意授涇纂府縣碑板幢柱自東漢初平迄僞蜀廣政凢二百六十八
  田氏書目六卷
  鼂氏曰皇朝田鎬撰田偉居荊南家藏書三萬卷鎬偉之子也因成此目元祐中袁黙爲之序
  羣書備檢十卷
  鼂氏曰未詳撰人輯易書詩左氏公羊榖梁二禮論語孟子荀子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文中子史記兩漢晉宋齊梁陳後周北齊隋新舊唐五代史書以備檢閲
  祕書省四庫闕書目一卷
  陳氏曰亦紹興改定其闕者注闕字於逐書之下
  集古録跋尾十卷
  陳氏曰歐陽修撰編述之意序文詳之世所共知不復著
  集古目録二十卷
  陳氏曰公子禮部郎官棐叔弼撰公既爲跋尾二百九十六篇命棐撮其大要別爲目録棐之序雲爾今攷集中凢三百五十餘跋
  歐公親書集古録跋六卷
  廬陵所刻凢二百五十篇視集中闕七之二
  太宗御製御書目一卷
  陳氏曰玉宸殿所藏兼有眞宗御製序十四篇又本稍多而無序文
  眞宗御製碑頌石本目録一卷
  陳氏曰凢九十名件乾興所刋板
  龍圖閣瑞物寳目六閣書籍圖畫目共一卷玉宸殿書數附陳氏曰已上平江虎邱寺御書閣有元頒降印本傳寫得之
  京兆金石録六卷
  陳氏曰北平田槩纂元豐五年王欽臣爲序自爲後序皆記京兆府縣古碑所在覽之使人慨然
  金石録三十卷
  陳氏曰東武趙明誠徳甫撰其所藏二千卷蓋倣歐陽集古而數則倍之本朝諸家蓄古器物欵識其考訂詳洽如劉原父呂與叔黃長睿多矣大抵好附㑹古人名字如丁字即以爲祖丁舉字即以爲伍舉方鼎即以爲子産仲吉匜即以爲偪姞之𩔖䆳古以來人之生世夥矣而僅見於簡冊者㡬何器物之用於人亦夥矣而僅存於今世者㡬何廼以其姓字名物之偶同而實焉余嘗竊笑之惟其傅㑹之過併與其詳洽者皆不足取信矣惟此書䟦尾獨不然好古之通人也明誠宰相挺之之子其妻易安居士李氏爲之作後序文亦頗有可觀
  廣川藏書志二十六卷 書䟦十卷 畫䟦五卷陳氏曰徽猷閣待制東平董逌彥遠撰以其家藏書考其本末而爲之論説及於諸子而止蓋其本意專爲經設也
  寳墨待訪録二卷
  陳氏曰禮部侍郎襄陽米芾元章撰記承平時故家所藏晉唐遺跡
  羣書㑹記三十六卷
  陳氏曰鄭樵撰大畧世間所有之書非必其家皆有之也
  夾漈書目一卷 圖書志一卷
  陳氏曰鄭樵記其平生所自著之書志者蓋述其著作之意也
  集古系時録十卷 系地録十一卷
  陳氏曰鄭樵撰大抵因集古之舊詳考其時與地而系之二書相爲表裏
  秦氏書目一卷
  陳氏曰濡湏秦氏元祐二年有爲金部員外郎者聞於朝請以宅舍及文籍不許子孫分割
  藏六堂書目一卷
  陳氏曰莆田李氏雲唐江王之後有家藏誥命其藏書自承平時今浸以散逸矣
  吳氏書目一卷
  陳氏曰奉議郎漳浦吳與可權家藏閩中不經兵火故家文籍多完具然地濕苦蠧損
  鼂氏讀書志二十卷
  陳氏曰昭徳鼂公武子止撰其序言得南陽公書五十篋合其家舊藏得二萬四千五百卷其守榮州日夕讎校毎終篇輙論其大指時紹興二十一年也其所發明有足觀者南陽公未知何人或雲開度憲孟也未詳
  遂初堂書目一卷
  陳氏曰錫山尤氏尚書袤延之淳熙名臣藏書至多法書尤富嘗燼於火今其存亡㡬矣
  誠齋序畧曰延之於書靡不觀觀書靡不記毎公退則閉戸謝客日記手抄若干古書其子弟及諸女亦抄書一日謂予曰吾所抄書今若干卷將彚而目之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乃屬予序其書目余記序之將借而傳焉
  中興館閣書目三十卷
  陳氏曰祕書監臨海陳騤叔進等撰淳熙五年上之中興以來庶事草創網羅遺逸中祕所藏視前世獨無歉焉殆且過之大凢著録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蓋亦盛矣其間考究疏謬亦不免
  館閣續書目三十卷
  陳氏曰祕書丞吳郡張攀從龍等撰嘉定十三年上以淳熙後所得書纂續前録草率尤甚凢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
  鄭氏書目七卷
  陳氏曰莆田鄭寅子敬以所藏書爲七録曰經曰史曰子曰藝曰方技曰文曰𩔖寅知樞密院僑之子愽聞強記多識典故端平初召爲都司執法守正出爲漳州以沒
  寳刻叢編二十卷
  陳氏曰臨安書肆陳思者以諸家集古書録用九域志京府州縣繫其名物而昔人辯正審定之語具著其下其不詳所在附卷末
  右目録





  文獻通考卷二百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