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2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二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目錄
塔部彙考三
畿輔通志〈雙塔 法藏寺塔 天寧寺塔 真覺寺五塔 永安壽塔〉
保定府志〈稽古寺塔 白塔 中山塔 文昌塔〉
東昌府志〈彌陀廢塔 大覺寺塔〉
兗州府志〈古塔〉
濟寧州志〈鐵塔〉
山西通志〈鴈塔 永祚寺塔 天寧寺塔 圓果寺甎塔 佛舍利塔 文殊髮塔
大雲寺塔 太平興國寺後塔 永寧寺塔 佛宮寺塔〉
河南通志〈福勝寺塔〉
漢中府志〈龍骨塔〉
蘭州志〈嘉福寺塔〉
岐山縣志〈太平塔〉
江寧府志〈靈谷寺塔 金剛經塔〉
蘇州府志〈瑞光寺塔 稚兒塔 報恩講寺塔 聖壽禪院塔 靈巖寺塔 凌霄
塔 寶嚴寺塔 法華塔 廣安教寺塔〉
常熟縣志〈崇教寺塔〉
鎮江府志〈鐵寶塔 法序塔〉
揚州府志〈大明寺塔〉
溫州府志〈淨光禪寺塔 普照院塔〉
嘉興府志〈濠股塔 六萬軍塔〉
嚴州府志〈北塔 南塔〉
饒州府志〈石塔〉
泉州府志〈開元寺塔〉
寧化縣志〈慈恩塔 金山塔〉
雲南通志〈穿心塔 崇聖寺三塔 千尋塔〉
塔部藝文一
答同泰寺立剎啟 梁簡文帝
謝敕使監善覺寺起剎啟 同前
謝御幸善覺寺看剎啟 同前
謝敕賚銅供造善覺寺塔露盤啟 同前
橫山頂舍利靈塔記 隋嚴德盛
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 唐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前人
梓州郪縣靈瑞寺浮圖碑 前人
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 岑勛
杭州開元寺新塔碑 李華
故中嶽越禪師塔記 前人
西川鸚鵡舍利塔記 韋皋
牛頭山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 劉禹錫
滑州明福寺新修浮圖記 白敏中
神異典第一百二十二卷
塔部彙考三
[編輯]《畿輔通志》
[編輯]雙塔
[編輯]大興隆寺,俗名雙塔寺,在西長安街雙磚塔。若少長 而肩隨立者,其長九級而右,其少七級而左。九級者, 額曰「特贈光天普照佛日圓明海雲祐聖國師之塔。」 七級者額曰「佛日圓照大禪師可庵之靈塔。」或乃曰 地元之舊獄,夜多冤苦鬼聲,塔以鎮之。又曰地唐憫 忠寺之墳院。二師者,憫忠寺一二代祖,非矣。雙塔,地 元慶壽寺也。海雲可庵,元僧也,今僧室中有碑矣。燕 京編修官王萬慶撰略云:「今寺尚有海雲、可庵二像, 衣皆團龍魚袋。海雲像,門弟子劉秉忠贊之。」
法藏寺塔
[編輯]法藏寺有塔,高十丈,窗面面級盤盤,人蟻上而闚觀 窗,窗方望九門之堞焉。窗置一佛,佛設一燈,凡窗八, 凡級七,凡五十八燈。歲上元夜,塔遍燈,僧遍繞,奏樂, 樂聲宛然天上也。
天寧寺塔
[編輯]《景物略》曰:「釋迦舍利珠八斛四斗,其三之一住人間 也。阿育王置塔八萬四千,東震旦得塔十九,其粒不 可得計也。康僧會懇佛,七日得七,曇榮懇之,自三粒 至三百粒。隋文帝遇阿羅漢,授舍利一裹與法師曇 遷,數之,數多數少,莫能定,乃七寶函致雍岐等三十 州,州各一塔,天寧寺塔其一也。塔高十三尋,四周綴」 鐸以萬計,風定風作,音無斷際。寺僧云:「音斂則光見, 或歲一見,或數歲一見。」嘉靖庚戌三月二十八夕,婁 東王世貞宿寺中,微雨簌簌,塔鐸忽斂,他聲作於下, 耔耔然類蛩鼓翼者。視相輪表,青白光晶熒,大於五 㪷甕,上下閃欻間一射人衣,亦青白色,可炊黍時乃 定,則鐸聲發,他耔耔聲息也。塔倒影在大士殿。日方 中,闔殿中門,日入門罅,塔影倒現石上。昔人云:「影從 罅入空中物則旁礙,礙則影束,影束則倒。」段成式云: 「海水倒翻故耳。」然是舍利珠影也。珠光上聚,攝入塔 影,影入隙光,光則倒受。倒者,光中塔影,非常塔影也。
今懸鏡中像過傍鏡,其物正倒也。陽燧倒影者,日光倒入也。又光從上來層十三具,光一再傳物體則小也。佛光,日也;舍利珠光,月也。光色青白,每見以夜及 晦及雨也。佛光恆在人目體,陰避光日中,見影門隙, 今穿竹至丈,承目指空,方晝見星也。塔前一幢,隋開 皇中立,書體遒美。楊升菴云:「最似歐、褚筆法。」
真覺寺五塔
[編輯]成化九年,詔「寺準中印度式,建寶座,累石臺五丈,藏 級於壁,左右蝸旋而上。頂平為臺,列塔五,各二丈。塔 刻梵像,梵字、梵寶、梵華,中塔刻兩足跡,他跡陷下,廓 摹耳此。隆起紋螺,若相抵蹲。是由趾著跡湧步著蓮 生燈,燈燄就月,法界藏身」,斯不誣焉。
永安壽塔
[編輯]慈壽寺,在阜城門外八里,寺有永安壽塔,塔十三級 崔巍雲中,四壁金剛,振臂拳膂。「瞅」據踏如有氣,「叴 叴」如叱叱有聲,天寧寺,隋塔摹也。
《保定府志》
[編輯]稽古寺塔
[編輯]塔在完縣陳侯村。唐開元中,安國侯陳思傑因三藏 法師元奘葬母骨於此,乃建寺,名寄骨寺。後有三藏 舍利塔,明天順時修,易名「稽古寺。」
白塔
[編輯]塔在容城縣東二里,宋時建。高七丈,周六丈五尺。人 於塔下兩手相擊,則塔頂鴉聲即應。
中山塔
[編輯]塔在唐縣北中山城外,高數百尺,登之可遠眺定州。 唐垂拱三年建。
文昌塔
[編輯]塔在《深澤》縣城東,高可數仞,日月倒影,上下光華,如 搖彩筆。
《東昌府志》
[編輯]彌陀廢塔
[編輯]即資福寺塔。弘治間掘有石槨、金棺,水晶石瓶,藏舍 利七粒,刻「太平興國八年定光佛舍利記。」
大覺寺塔
[編輯]大覺寺,在高唐州治東南,唐創。宋元祐間,修寺塔甚 壯,凡十三級,高三十六丈。
《兗州府志》
[編輯]古塔
[編輯]塔在陽穀縣治東,《浮圖》十三級。元時迅雷甚雨,其上 三級遂沒。已而宣府塞外有飛來古塔三級,相傳即 此塔也。
《濟寧州志》
[編輯]鐵塔
[編輯]塔在古釋迦寺,原名「崇覺寺」,在漁山東偏。創建於北 齊。皇建中。宋崇寧間,徐永安妻常氏增建鐵塔七級, 高插霄漢。塔居學宮巽方,實文筆峰也。郡人王梓、王 鈞有記。
《山西通志》
[編輯]鴈塔
[編輯]在太原府城中東南。明萬曆間,僧元祥建磚塔一座, 勒石曰「鴈塔題名。」今塔廢,遂令宦業不振,民生窘困。
永祚寺塔
[編輯]永祚寺,在太原府城東南巽峰上,並建二塔,高入雲 霄,為晉奇觀。萬曆年間,起自堪輿家,言謂塔巽峰則 文運興盛。建後連三科兩庠中或五人,或七人,或十 人,其兆足徵也。俗為雙塔寺。
天寧寺塔
[編輯]天寧寺,在下城南宮寺內。雙塔對峙,高十餘丈。有知 平定州軍事高權《雙塔記》。
圓果寺磚塔
[編輯]塔在代州東北隅圓果寺內,高一百二十尺。宋楊延 昭嘗射三矢其上,今不存。
佛舍利塔 文殊髮塔
[編輯]塔院寺在五臺縣顯通之南。五峰之中,有阿育王所 置佛舍利塔及文殊髮塔,因為名。明永樂五年,敕太 監楊昇重修大塔,始建寺。
大雲寺塔
[編輯]塔在平陽府安道坊大雲寺內,有大鐵佛頭。上建浮 圖,突兀雲漢。推官張銓有《詩》。
太平興國寺後塔
[編輯]太平興國寺在安邑縣治東北,寺後塔十三級,高三 百六十尺,上有黃白寶瓶,世傳「出魯班手。」嘉靖乙卯, 地震,塔崩裂尺餘。後又震復合,亦神物也。
永寧寺塔
[編輯]永寧寺,在大同府治東南,有九級浮圖,高九十餘丈。 上剎復高十丈,鈴鐸聲聞十里。
佛宮寺塔
[編輯]佛宮寺在應州治西南隅,五代晉天福間建。寺內有 木塔五層,額書「釋迦。塔」高三十六丈,周圍如之。
《河南通志》
[編輯]===福勝寺塔===福勝寺,在鄧州治西南,宋天聖間建。寺東北隅有塔 十三層,高百餘丈,中一井,呼為「海眼」,因為塔以鎮之。
《漢中府志》
[編輯]龍骨塔
[編輯]福嚴禪寺西南九十里,即金華寺,中有龍骨塔。昔老 僧嚴公居此,後有洞,獲龍牙角各雙,大骨若干,類頷 齦者十數枚。其夕,夢巨人縞衣告曰:「此山神龍所依, 樵牧穢觸,龍且去矣。今德人蒞吾境,山復清潔,龍當 復來此,其蛻也,瘞之吉祥。」嚴公異之,乃即洞傍大磬 石上累甓為浮圖,盡取其牙角等骨藏焉。
《蘭州志》
[編輯]嘉福寺塔
[編輯]嘉福寺在州西北隅,唐高昌王建。有浮圖一十三級, 高十餘丈,皆八面玲瓏,登之可以眺遠。又名「木塔寺。」
《岐山縣志》
[編輯]太平塔
[編輯]太平寺在縣治北正街,有浮圖百尺,名「太平塔。」宋元 祐年建。先期習賀朝儀於此,並僧會司隸焉。
《江寧府志》
[編輯]靈谷寺塔
[編輯]璽谷寺,在鍾山東南。後有浮圖,即梁寶誌幻身改葬 於此。塔前有石泉回曲,僧曇隱所得八功德水也。
金剛經塔
[編輯]塔在天界寺禪堂,以經名為塔門之額,接以全經,演 為七級,委折迴旋,盤曲而上。每層欄楯上皆巧刻佛 字,景陵鍾伯敬惺所書也。人爭搨之,惺自記碑末云: 「萬曆庚申,惺病,自七月至十有一月,幾殆。夢若有人 教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天啟辛酉六月,自書塔經, 刻石於天界寺禪堂供養。夢登金塔,光明遍照,足之 所,至,塔隨身長。」
《蘇州府志》
[編輯]瑞光寺塔
[編輯]瑞光寺在盤門內開元寺南。吳赤烏四年,孫權為報 母建舍利塔十三級,僧性康居之,名普濟禪院。唐天 福二年,僧智明、琮遠重修寶塔。宋元豐二年,神宗命 漕使李復圭延圓炤、宗本禪僧說法。時有白龜聽講, 法鼓自鳴,翠竹合歡,寶塔放光,故堂名「四瑞。」崇寧四 年,奉敕修塔,塔放五色光,賜名「天寧萬年寶塔。」宣和 間,朱勔捐資,併建寶塔七級。天啟三年,僧圓淨創七 佛閣於四瑞堂舊址,甫立柱,天眼放光。巡按御史王 珙題「天眼閣,自後塔光屢見。」舍利塔凡燃燈之夜,太 湖漁人網捕無所獲。湖與塔相去三十里。
稚兒塔
[編輯]壽聖教寺在九都綵雲里。半塘中,有稚兒塔。晉道生 誦《法華經》,童子死,葬此。義熙十一年,商人謝本夜聞 誦經聲,旦見墳生青蓮花。事聞,詔建塔名「法華院。」宋 治平間,賜今額。
報恩講寺塔
[編輯]報恩講寺「在府城北郵。梁僧正慧造浮圖於寺中,凡 十一成,尋墮劫灰。宋元豐間重建,蘇文忠軾舍銅龜, 藏舍利以成。建炎四年,罹兵燹,寺塔俱燼。紹興間,行 者金大圓再刱,止九成。弘治十二年,知縣鄺璠命僧 德昊修塔。隆慶間,寺塔又燼,僧性月募修。萬曆十年, 遊僧如金來任其事。凡九年塔成。」
聖壽禪院塔
[編輯]聖壽禪院在吳江縣西北隅延壽坊內。隆慶元年建 藏經閣。閣前有鐵塔七級,高五丈,有鐵角,端為香爐。 萬曆四年重修。崇禎初,僧悟林、明法相繼修建。今為 祝釐之所。
靈巖寺塔
[編輯]塔在靈巖山靈巖寺。梁天監二年創,感智積菩薩之 異,稱智積道場。宋太平興國二年,藩臣孫承祐為姊 錢王妃資冥,建甎塔九成。明萬曆庚子五月,雷雨大 作,火起塔中,凡木皆燬,而甎甓巋然獨存。僧智含於 燼中得一木篋,中有佛牙,長三寸。今供寺中。
凌霄塔
[編輯]華藏寺在馬鞍山頂,後有凌霄塔。梁天監中,僧慧向 刱建。明嘉靖末,僧曙嚴、行人方圓靜相繼募修。舊止 五級,至是增級為六。萬曆三十二年,僧淨心重修,益 增級而七,後漸圮。
寶嚴寺塔
[編輯]寶嚴寺在虞山西麓,梁天監間建。內有浮圖七級,極 莊嚴。相傳「泗州僧伽塔第一」,此為第二。
法華塔
[編輯]法華塔院在嘉定縣城登龍橋南,宋開禧中建。元至 大元年,僧道堅重修。形家以此塔為縣之文筆,學之 元武,俗名「金沙塔。」明萬曆三十六年,知縣陳某重建。
廣安教寺塔
[編輯]廣安教寺在太倉州北鄉二十九都直塘市。宋紹興 六年,僧了悟建塔,鑿地得甎,有「長安三年瞿像寶塔」 字,乃知唐武后時嘗建塔於此。明永樂四年僧拱辰重建。
《常熟縣志》
[編輯]崇教寺塔
[編輯]崇教興福寺在縣治東北。宋建炎四年,有僧文用謂 邑客山高,主位低,請立浮圖以鎮之。縣令李闓之然 其說,遂令建塔。功未半而僧卒。咸淳間,僧法潤撤遺 構重建,高九級。江東浮圖規制,此最峻整。明洪武八 年,僧淨慧重修。永樂十五年,僧文皎裝塑佛像,宣德 間重修。後塔每敝輒修。跡多靈異,其影或現於川流, 或現於屋壁。邑東數里外有塔潭,塔影為縱為橫、為 倒,並列尤奇。嘉靖癸亥,第九級傾,明年知縣王叔杲 修。萬曆間,陳莊靖、蕭應宮兩次倡修。天啟三年地震, 塔頂斜欹,顧大韶倡眾新之。
《鎮江府志》
[編輯]鐵寶塔
[編輯]塔係唐李德裕造,在天王殿東北,乾符中燬,宋元豐 中,裴璩復建。明萬曆癸未童謠:「風吹鐵寶塔,水渰京 口閘。」是年塔頹海嘯,沒人甚多。僧性成、功琪重建。
法序塔
[編輯]塔在甘露寺接引殿後。宋丹徒令王紀築縣垣,土中 得石函,上刻「梁大同五年道人法序瘞真身舍利於 此。」函中銅龕,龕中銀盒,盒內二銀瓶,有舍利七粒。龕 後刊唐貞元十一年再加營奉,役人張遇獲之。遇後 投慈雲寺為僧,易名閏真。端拱元年遷瘞於此。
《揚州府志》
[編輯]大明寺塔
[編輯]寺枕蜀岡,舊有塔。《大觀圖經》云:「隋文帝仁壽元年,以 誕辰詔海內清淨處立塔二十所」,此其一也。後以燬 廢,明天順間復建。
《溫州府志》
[編輯]淨光禪寺塔
[編輯]寺有宿覺禪師真身塔,常有五色雲覆其巔,僖宗賜 額名「淨光」,宋太宗時賜扁曰「宿覺名山。」洪武乙卯重 建,立成塔院。塔在松臺峰頂鎮三溪之水為一城表。 弘治間,郡守文林毀去上塔寺,續毀。
普照院塔
[編輯]院有「鐵塔高丈許,沉香塔高數尺,吳越王夫人吳氏 建。」後寺遷苕溪,鐵塔隨流而至。元至正間廢。
《嘉興府志》
[編輯]濠股塔
[編輯]塔在嘉興縣東南隍池中,水曲如股,有塔七級,屹然 於煙波之中。
六萬軍塔
[編輯]塔在長水塘二十里,鄉俗訛傳曹操追斬叛軍六萬, 瘞盔甲於此,里人驚懼,立塔鎮之。
《嚴州府志》
[編輯]北塔
[編輯]塔在府東五里卯峰巔。古有浮圖七級。相傳讖云:「卯 巽二峰重建塔,狀元從此冠群英。」後圮。嘉靖丙午,方 伯俞夔請於巡鹽鄢懋卿、參議譚棨、知府張標重建, 鄢懋卿記。
南塔
[編輯]塔在府治南五里巽峰。古有浮圖七級,與卯峰對峙, 歲久傾圮。嘉靖丙辰,知府宿應麟重建,知府韓叔陽 踵成之,有記。
《饒州府志》
[編輯]石塔
[編輯]梁鄱陽王蕭恢,捨宅為永福寺。天聖二年,有二異僧 至,建石塔,高三十丈。元至正二十二年,斸基得玻璃 瓶,中貯甘露,貢於朝。遂詔以「甘露」名其門。
《泉州府志》
[編輯]開元寺塔
[編輯]開元寺在肅清門外,唐之城西門外也。寺有東西二 塔。東塔號「鎮國」,唐咸通六年,文偁禪師作木塔九層, 宋天禧中,改十三層。紹興中,改木為磚,高七層。嘉熙 二年,本供禪師易磚為石,僅一層止。法權繼之,造四 層。天錫成之,作第五層,至淳祐十年完。其上合尖有 鐵香爐、銅寶蓋、鍍金銅葫蘆塔,八角,以鐵索鉤之。每 層中為塔心,環轉空洞。外為八窗,各有龕,龕內安石 像一,龕外兩壁翼以神像各二。又外遶以簷廊,護以 石欄,廣圍圓一十七丈二尺,高凡一十九丈三尺五 寸。西塔號「仁壽」,五代梁貞明二年建。初閩王審知於 都督府造木塔七層,塔成而沉地湧出泉,審知夢應 在泉州,遂以木植浮海至泉建塔,號「無量壽塔。」宋紹 興中火,改造磚塔。寶慶中始為石塔,比東塔工巧相 似,第圍少五尺,高少一丈五尺五寸,海內以為壯觀。 萬曆丁酉年,唐黃守恭裔孫、參政黃文炳,修正殿、法 堂及兩廊。萬曆三十二年地震,東塔頂蓋石角折,邑 人侍郎詹公仰庀鳩財自修之。萬曆三十四年大風, 西塔葫蘆壞,大學士李公廷機鳩財,命修之。
==慈恩塔
[編輯]塔之建始年代無攷,當在宣和間。成化九年秋,塔災。 萬曆十六年,漳南道李得陽准呈修整,用費巨千,功 已垂成。至二十一年癸巳八月初九日,塔圮傾,其首 一級墜磚有鐫字曰「水南。」塔則慈恩,或後名也。
金山塔
[編輯]塔在城東南二里。陰維標《記略》:「金山據兩水之衝,為 全邑砥柱,形家謂宜建塔鎮其上。萬曆己酉,邑令盛 躋崖力持其議,未幾遷去。甲寅,邑令聶久吾是始興 役,時孟冬六日也。乙卯春,聶去,熊蘅皋來視寧篆,捐 俸首倡,鼓舞百方。然費浩力艱,丙辰冬甫就基址,丁 巳纔一級。戊午,熊復來,漸至三級。己未,萬襄明來視」 篆,加意作興,馴至四級。庚申姜念北毅然以身任之, 遂完七級。天啟辛酉季冬,因合尖而落成焉。閱時八 載,費金錢二千五百兩有奇。
《雲南通志》
[編輯]穿心塔
[編輯]雲南府穿心塔,在官渡。俗傳昔有螺精為患,建此鎮 之。其處有山,周一里許,皆螺殼積成。居人於平地掘 井,深二丈餘,亦皆螺殼,並無雜土。
崇聖寺三塔
[編輯]崇聖寺,在太和縣城西北。寺凡三塔,其一高十餘丈, 十六級;其二差小,各錯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 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
千尋塔
[編輯]大理府千尋塔,在崇聖寺,上有鐵鑄字識云:「貞觀間 尉遲敬德監造。」正統九年,地震塔裂,旬日復合。
塔部藝文一
[編輯]《答同泰寺立剎啟》梁·簡文帝
[編輯]竊以寶塔天飛,神龕地涌,豈惟昔代,復見茲辰,嘉彼 百靈,欣斯十善。雖復紫煙旦聚,比此未儔,朱光夜上, 方今知陋。
《謝敕使監善覺寺起剎啟》同前
[編輯]臣綱啟,「伏見敕旨,使監作舍人王曇明、材官將軍沈 微、御仗吳景等監看善覺寺起剎事。」爰奉聖恩,曲降 神力,命斯執事,修茲長表。寶塔雲構,無待喜園;水精 特進,非差龍海。大龜持泥,未足為盛;鶖鷺引繩,方斯 取埒。仰瞻慈渥,喜戴不勝,俯循宿願,私增涕噎。不仕 銘荷,謹奉啟謝聞。
《謝御幸善覺寺看剎啟》同前
[編輯]臣綱言:「即日輿駕幸善覺寺,威神所被,金表建立,概 泰清而特起,接庫樓而上征,既等湛然,長均淨土,方 為佛事,永利天人,頂荷之誠,臣百恆品不任下情,謹 奉啟事謝聞。」
《謝敕賚銅供造善覺寺塔露盤啟》同前
[編輯]臣綱啟。「主書陳僧聰奉宣敕旨。垂賚銅一萬三千斤。 供造善覺寺塔。」《靈盤》是稱。陽之珍,實亦昆吾之寶。 燥濕無變,九布見奇;寒暑得宜,六律成用。況復神龍 負子,光斯妙塔,金鳥御帶,飾茲高表,函谷恥其詠歌, 臨淄恧其祥應。陽燧含景,還譬日輪,甘露入盤,足稱 天酒。《辭林》本闕,心辯又慚,徒戴重恩,終難陳謝。不任 銘荷之誠,謹奉啟聞。
《橫山頂舍利靈塔記》隋·嚴德盛
[編輯]竊以至理無言,非言無以寄理;元蹤無體,非體無以 明蹤。然則八十種好,呈應身之妙;三十二相,表化質 之妍。至如獻土童兒,聚沙稚子,尚獲無窮之報,猶成 莫盡之因,況撒身命重財,崇諸聖隆業者乎?夫樹因 之最,無過起塔;崇福之重,詎甚建幢。而銀青光祿大 夫吳郡太守李顯者,乃華陽杞梓,江漢芳蘭,夙布素 「誠,少匡王國。吐納風雷之際,出處朱紫之庭。峻爵縻 於其身,隆基茂於往葉,溫良洽於郡國,孝友睦於閨 門。建節贊治,張振風化。門惟望族,世載公卿。安仁樂 智之心,無違終食,謙明惠厚之德,造次必存,仍共獎 勸。郡部官人,奉為皇帝皇后。六宮眷屬,各捨七珍,同 崇八福。」在郡城之西頂上,營起七層「之寶塔,以九舍 利置其中,金瓶外重,石槨周護。留諸弗朽,遇劫火而 不燒;守諸不移,漂劫水而不易。」時有龍華道場比丘 法首者,歲居齠齔,即起踰城之心;年將志學,仍持航 海之操。自離親捨族,三十許年,洞識苦空,明開法要, 誠心內發,真夢外酬。時聞此山是古之佛殿,乃共於 此成斯勝業。願寶鐸「嘗搖,法輪恆轉,含生負性,迴向 歸心,上窮有頂之天,傍及無邊之地,同離生死之苦, 俱成涅槃之樂。」其辭曰:「相焉自滅,法矣非生,蓋纏虛 萃,渴愛徒盈,不無不有,何體何名,業風既息,法水嘗 清,以茲勝地,令德來持,功施合矩,化動成規,如雲出 岫,狀月臨池,清流不倦,貽銘無疲,虔心局體,同歸共 慕,施彼七珍,崇斯六度,下被群生,上資天祚。萬福莊 嚴,千靈輔護。少宣令問,特秀苗藂。輪轉三有,馳流六 通。獨善非德,兼濟為功。俱成法雨,用息塵籠。隋大業 四年歲次戊辰九月辛未朔之八日戊寅,吳郡司戶
嚴德盛撰《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唐·王勃
[編輯]若夫「仙樓白玉,窈冥崑閬之墟;神闕黃金,寂寞蓬瀛 之浦。斯則岡巒髣髴,稽鳳冊而空存;島嶼憑陵,艤龍 舟而罕迨。至若按皇軒於夏籙,考璿構於殷圖,周王 北洛之宮,秦帝南山之閣。西京故事,不聽雷霆;東國 餘基,俛臨風雨:莫不陵遷谷變,共榛灌而丘墟;火絕 煙沉,與雲雨而坱芥。其有據坤靈之寶位,借神道之」 宜扶。占象緯而圖基,揆川原而宅址。蜂蠆映月,還臨 舍衛之城;鴈塔尋雲,即對嗜闍之嶺。成而不毀者,將 斯之謂與?兜率者,隋開皇中之所建也。爾其林泉糾 合之勢,山川表裡之制。抽紫巖而四絕,疊丹峰而萬 變。連溪拒壑,所以控引太虛;蒸雲駕雨,所以盪洩元 氣。涪江千仞,波潮將旭日爭光;都城百雉,甍棟與晴 霞共色。信造化之奇模,盡登臨之妙境。元房霧轉,抗 金樞於桂岊之前。紺殿星開,棲玉剎於〈闕二字〉之上。巖 花落沼,近拂天衣;澗葉低陰,斜籠寶座。宵汀鶴警,乘 鼓吹而齊鳴;曉峽猿清,挾霜鐘而赴節。若乃巡碧磴, 歷元階,鎖窗絢綵,瓊鋪洞照。神姿滿月,疑臨石鏡之 峰;眾馥揚煙,似對香爐之岳。信可下清人境,上配天 都,為勝地之先鳴,執名山之右契者也。爰有信弟子 某乙等,夙祛塵網,早植慈根。悲梵室之未弘,悼禪居 之猶福。以為上棟下宇,《河圖》避風雨之災;廣榭崇臺, 時令著高明之宅。是以菩提長者,競潔雲煙之壇;天 帝人王,爭闢仙宮之塔。則知威容下麗,群生鮮瞻仰 之因;材樸重琱,黎人有子來之地。乃於寺內建浮圖 一所。某年月日,鄉望等,兆基弘願,繼發淨因,陵轢中 天,規模大壯。高列砌架迴浮,「輊軒直上千尋,周迴百 步。占氣候景,神祇葉幽贊之功;揆墨端行,班倕逞絕 群之思。收岱宗之杞梓,聚崑山之玉石。土兼五色,金 逾百鍊,龍蟠萬栱,策屏翳而高驤;鶴矯千楣,冠扶搖 而獨運。重簷藹藹,雲將反覆於櫺軒;洞宇寥寥,風伯 棲遑於戶牖。仙娥去月,旅方鏡而忘歸;寶婺辭星,攀 圓璫而未返。」元甍湛䨴,若鵬飛之戾九天;丹楹聯騫, 如鳳翔之據千仞。每至韶光照野,爽靄晴遙,列郊墟 於四野,開雲氣於千里。風恬雨霽,煙霧藻天地之容; 野曠川明,風景挾江山之助。則有琱簾繡軸,排淨域 而停輪;寶騎銀鞍,指珍臺而聳轡。於是披岫幌,抵巖 扄,攀翠「而三休,步元梁而十憩。廊軒外敞,淑氣長 延;幽室中開,鮮颷自激。俯環瀛而極野,瑤池非遠;出 雲漢而高踐,靈槎可記。真福地之殊觀,香城之巨麗 者乎?」寺主等沉研二諦,振耀三明,抵蒼璧於邪山,攬 元珠於定水。挹其流者,曲成般若之緣;承其風者,濬 發菩提之願。長史河東裴某,風神朗潤,藻履貞勤,蕭 條江海之心,磊砢冰霜之節。下岷關而叱馭,寄切全 都;臨蜀野而宣條,功深半刺。縣令衛某〈闕四字〉「河東望 族,榮高銅墨,任屈絃歌,浹辰而風化大行,踰月而姦 豪屏氣。陶潛彭澤,自得高人;王吉臨卭,仍延重客。縣 丞胡敬仁,三河舊族,一代良材,提鏌鎁而願割,跼驊 騮而待步。江湖秋至,方懷縱壑之圖;海浪風高,未接 垂天之翼。」鄉望等並中和受氣,孝友承家,才稱江漢 之靈,地實岷峨之秀。或以時良入選,擢跡鄉鄰。或以 人望來儀,升名郡縣。並沐康衢之化,俱承比屋之封。 瞻彼岸而同歸,登春臺而共樂。咸以垣墉遽「覆,猶傳 路寢之歌;銀鼎俄窮,尚勒靈臺之頌。況乎崇基奕奕, 與天地而爭光;層構峨峨,配山川而永固。豈可使宏 規在我,空存蔽月之基;雄筆同時,不借凌雲之氣。謹 聞命矣。」乃作銘云:「二象成紀,三才定位。開剖太虛,導 引元氣。紛紛化跡,颷颷聖致行傑趣約,歸同業異。法 王西眷,教跡東遊。功超道茂,義冠儒流。丹青既備,棟 宇旋周。梵宮霞積,香閣星浮。緬想蓬瀛,金臺迥起。曠 瞻崑閬,瑤房峻峙。壯矣名都,神居攸止。大哉英服,茲 峰誕紀。金繩對嶺,玉牓分岑。松扃委鬱,桂幌深沉。雲 龕冥晦,煙洞花深。重巒霧結,複磵泉吟。肅肅禪眾,遙 遙淨境。鹿野經文,龍宮拂影。梵臻金室,光來石井。峽 曉猿清,池曛鶴警。岷峨舊族,江漢英姿。爭開法願,重 峻崇基。占雲接廡,揆景分墀。天人合應,幽顯呈期。靈 思孤出,神模獨湧。霧積千楹,霞張萬栱。玉牖星羅,璿 璫月擁。複榭龍蟠,重甍鳳聳。峨峨峻岊,奕奕崇標。」琱 簾切漢,寶綴陵霄。深窗閟景,洞戶流飈。銀缸夕映,珠 鐸晨搖。我辭秦隴,來遊巴蜀。勝地歸心,名都憩足。甫 建鄉縣,頻移灰燭,聿從良時,高尋妙躅。曠望原陸,周 流江氾。桃李春風,芙蓉秋水。煙霞四面,關山千里。他 鄉寓目,茲焉復幾。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前人
[編輯]「昔者萬人疾疫,神農鞭草而救之;四維凋瘵,夏禹刊 木以除之。」豈非物外其性,則道功出;事𠍴其和,則任 跡著。旁稽素篆,仰扣元扉,即時義而規大覺,因彝倫 而佇真諦。向使三災克殄,八正咸修,人握戒珠,家藏 寶印,則三十二相,不可得而視也;八萬四千法,不可 得而聞也。然則聖人以運否而生,神機以身喪而顯。 況迦維授手,摩竭推心,高張妙用之功,自極橫流之弊。蓋不獲已,豈徒然哉!故能業擁大千,化形真一,由 樂推而起七覺,因來蘇而坐三昧。發揮五演,以寂滅 為身常;提挈四流,用慈悲為化跡。黑風宵遁,波旬忘 反噬之心;綠洺晨開,天常識問津之所。括夷塗於九 相,蹇步其安;納惠略於重昏,迷方自曉。大矣哉!應物 而起,興運而終,至自於崑冥,復歸於無物。雖金沙晏 駕,雙林無可作之期;而玉諜遺文,六塵有經行之俗。 象法不可以無主,微言不可以遂喪。六千羅漢,競結 香緣;五百仙人,分開講肆。星龕月殿,俄盈震旦之墟; 鳳剎蠅旌,坐遍閻浮之域。屈伸闔闢,其道大哉!夫《寶 莊嚴舍利塔》者,梁大同三年內道場沙門曇俗法師 之所立也。其琅邪貴族,則漢庭峻節,祖德猶傳;梁甫 高吟,嘉聲未遠。法師夙登真地,深入慧門,照果業於 三明,拂塵勞於八解。羊車綺歲,懸欣半月之詞;鳳閤 觿年,已振彌天之響。道惟堅固,行乃頭陀。百結斯安, 斥羅綃而罷御;十珍雖貴,對藜藿而甘心。於時以德 應天「人,大弘緇侶。法師至誠幽感,獨步元宗,豈直王 公欽振錫之風,固亦天子降同輿之禮。寶瓶宵注,則 雨露隨軒;玉柄朝撝,則風霜滿席。既而素懷有在,潛 興擯俗之圖;爰定我居,首托棲霞之寺。爾乃巖開石 霤,邑跨金陵,魚峰多讚唄之讙,虎磎有送迎之限。紫 羅山徑,居藏勝記;青松磵戶,坐諧幽致。枕石漱流者 久之。原夫見化有緣,應身欲謝。昊天罔極,追懷自遠。 故有諸天會聚,共位神光。列國交兵。」〈闕四字〉譯,求其致, 豈不深哉。然則麟鳳下靈,猶稱瑞貺;玉石微翫,尚勝 精彩。亦有《楚鐸》淪照,擢紫靄以衝星;《周鼎》沉華,吐黃 雲而噴景。《成浩》〈疑〉作者之述,足稱希代之貴。況乎釋 迦妙相,如來真骨。雖八萬四千之寶塔,散在群方;而 九十二道之靈虹,終聞間出。立成斯應,瞻庭廡而時 逢;非德不鄰,歷山川而罕致。是以優填頓顙,思存電 下之光;波惹投身,願奉巖間之影。粵在梁武,精求不 暇。以為秦登碣石,而事止尋仙;漢索瀛洲,而心非好 善。於是齋筵鳳設,上祈忉利之宮;講帳星垂,下請龍 王之藏。輕齎棹海,重賞梯山,庶玉匣之全移,幸金棺 之半啟。以法師智遺人我,識洞幽明,思假妙因,冀通 靈感。爰承綸紼,載踐滄溟,過石門而右指,歷銅標而 左顧。乘桴月沂,戒楫星沼,相彼遐陬,實惟荒裔。一音 演說,本承聽受之鄉;五日繼明,素隔照臨之域。珍奇 乃萃,聖德攸傳。則知有感必臻,信覃幽冥,不行而至, 豈隔殊方。法師既達國城,式敷朝命,授銑筐而頂禮, 撫瑤緘而跪發,盡收其寶,重載而歸。亦猶珠匿敝衣, 須馬鳴而後用;金藏陋宇,待龍樹而方開。梁氏之都, 妙箕而仰神光,家之由也。〈十四字疑有脫誤〉「炎涼可質,往反 九十旬,楫橈不輟,風潮八千里,以大周三歲,屆於茲 邑。法師性豐幽澹,質固虛羸,綿歷是淹,疲痾屢積。維 摩見病,蓋伸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廷之事。願 居此剎。」有詔許焉。仍分舍利,俾弘真福。國惟甌駱,郡 實番禺。爾其封疆跨躡之雄,海陸會同之壯。上當星 紀,下裂坤維,階百越而鄰三吳,軹雕題而陬交趾。神 化氣色,汀洲建不死之鄉;舜禹精靈,原隰現行宮之 地。閭閻霧撲,士女雲流,謳歌有霸道之餘,毗俗得華 風之雅。蜃樓高峙,猶埋夕帳;螺臺峻積,尚識朝基。信 夷夏之奧區,而仙靈之窟宅也。此寺乃曩在宋朝,早 筵題目,法師聿提神足,願啟規模,爰於殿前,更須彌 之塔。因緣盛力,人以子來,徵日官而正墨,集風師而 舉草;育王奔令,掃地戶而獻神兵;梵事馳心,感天宮 而下靈匠。崇階遽積,寶樹俄周,不殊仙造,還如湧出。 故其粉畫之妙,丹青之要,璿基岌其六時,琱關紛其 四照。仙楹架雨,若披雲翳之宮;綵檻臨風,直遏扶搖 之路。散華璫於月徑,璧合非遙;撥罾網於星潯,珠連 可驗。玉虯承霤,傃雲竇而將騫。金爵提甍,拂煙衢而 待翥。瑤窗「戶,洞達交輝;方井圜泉,參差倒景。」雕鐫 備勒,飛禽走獸之奇;藻繪爭開,複地重天之奕。懸梁 九息,良馬駿走而未窮;疊磴三休,韓盧騁健而知倦。 是棲銀槨,用府瓊函,採舍衛之遺模,得浮圖之故事。 爰自梁末,以迄皇初,城邑屢新,軒墀若舊。雖復百魔 蜩沸,聽鼓鐸而懷音;六賊蜂屯,仰椽欒而革面。多迴 淨施,罕犯仁宮。則知惠吹遐被,斯同偃草;慈雲所潤, 豈直流根。故能比蜀守之祠堂,長為典制;均魯王之 祕殿,若有明徵。而其作鎮一隅,俯炎荒而獨秀;盤基 有地,冠終古而長存者乎?國家業擁太初,事用皇極。 高祖以膺符撥亂,伏紫氣以豋三;太宗以端拱繼明, 自黃離而用九。皇上纘乾坤之令業,振文武之英「風。 泰階平而百度理,中國定而兆人樂。時和歲阜,邑頌 塗歌。以五刑不用,六械徒設。舟車四達,誰論貢賦之 差;襟帶八荒,非復華夷之隔。天寶降,地符昇,木石甄 祉,飛沉效慶。雖葉和丕變,實類文思之功;而持盈守 成,亦資連帥之助。」大中大夫使持節廣韶等州都督 李某,早登清貫,夙踐崇軒。嘉猷迥發於天朝,善政果 行於期月。越谿仙鍔,吐光芒而駭人;岱嶺寒松,排風
颷以成性。美哉!稱由功著,鶻響徹於雲霄;方為時須熊軾疲於道路。廣陵單轂,如送張綱;渤海亂繩,復思龔遂。王尊皁蓋,欣臨折坂之前;吳隱朱軿,更集貪泉 之右。高名夙著,佛化橫飛,群盜屏跡而歸農,姦吏聞 風而去職。京坻坐積,圄犴潛迴。汲黯之臥淮陽,直聞 清淨;王堂之居汝郡,但舉賢良。用能使檻穽不施,猛 獸巡江而遠竄;市廛無擾,商旅倍道而相歡。颶風寢 毒,炎埃罷厲,人稱有道,家實無為。加以援翰寫心,自 契真廉之旨;高談見意,不踰元默之津。學究儒林,真 窮什部。知通人事,且詠《禪宗》。「道可以知歸虛,物必由 其顯會。」是歲也,忽於此塔,重睹神光,玉林照灼,金山 具足。倏來忽往,類奔電之含雲;吐燄流精,若繁星之 轉月。傾都共仰,溢郭周窺,士女幾乎數里,光景動乎 七重,實孟冬之日也。觀夫至道不私,瑞生必由乎樂 國;慶基有會,福至必依於善人。自非化足動微,教非 飾跡,何以發真如之盛契,壯實相之輝華。在昔鳳集 潁川,宣後歸功於良守;龍游湘浦,章帝布德於賢臣。 歷選前猷,茲為故實。然後上和下睦,主聖臣良。滅火 返風,雖有辭於進讓;母修子應,亦何愧於當仁。至於 百越衣纓,三闕耆老,或代傳篁竹,氣推丹桂之城;家 擅芝蘭,名動蒼梧之野。出平原而祛甲,擁崇闥以鳴 鐘,並為蕃部之恩,親睹招提之瑞。同祈介福,共潔齋 壇。罄龍象於南州,盡衣缽於西竺。會吞方丈,供備盂 蘭。法鼓振而沙界肅,洪鐘鏘而鐵圍靜。妙財爰捨,法 施爭流。華轂牣於香城,文駟填於寶廐。鏹藏巨億,更 入僧田;價直百千,還登佛座。豈徒照車十乘,列隋氏 之明珠;盈篚萬金,積《大顛》之寶具而已。朝散大夫、守 長史某,地乘華緒,價揠名流。豫章擢而成幹,騏驥生 而躡影。山濤天骨,無情吏隱之間;王衍風神,自出塵 埃之表。自忝榮嶺墜,作式瀛幽。略其小術,包其大體。 振溫良之逸步,得毗贊之宏綱。布道移風,善寵邦政。 歸休置驛,獨守家聲。然則《野老》行歌,雖致功於露冕; 藩君坐嘯,固籍美於題輿。化成異壤,抑由同「德。故能 道揚法教,揮斥蓋纏,家懷方廣之恩,人慕韋陀之學。 傳燈繼廣,曳組成陰,下逮府僚,㫄及縣寀,並事薰修, 同希福惠,豈可謂爾之教矣,何日忘之者乎?」時有明 威將軍行禺府折衝都尉李公,天子之舊屬,朝廷之 夙將也。靈根自遠,聖族多奇,受睇盻於甘泉,奉衣纓 於平業。青龍帶劍,光超殿閣之榮;白虎御珠,早陟齋 壇之寵。自招皇誕,作鎮邊城。湟水樓船,遂勞都尉;灞 陵車馬,尚識將軍。魂驚斷鴈之峰,恩盡沉鳶之浦。濡 鱗涸轍,處定水而彌勤;撫翼香林,在窮途而更切。頻 光法會,薦委珠珍,護持攸仰,招提是屬,其兆基也如 此!經綸黼藻,其大矣哉!爰自上座實輪等,並妙根宿 植,勝果將圓,「翰飛般若之林,高步檀那之舍。慈衿密 洞,散明月於談筵;智鍔相輝,化繁霜於寶刃。思琱琬 琰,式播徽猷。弟子家嗣太丘,忝斗糈之薄宦;地連脽 渙,竊藻繪之餘工。爰託下才,用旌高躅。豈知仲宣旅 泊,方御深井之悲;長卿罷歸,空負凌雲之氣。我之懷 矣,乃作銘云:『大息頹運,嗟呼!失道德,弊為仁物壯則 老縶猿情暗,求鴞計早。赤水沉珠,元丘墜寶。皇矣妙 覺,蒸然應期。宗深微妙,業奧慈悲。燃燈匡俗,捨栰濟 時。涅槃不住,般若無思。俯跡見生,和光不滅。色音雖 昧,規模尚切。猗歟上人,穆彼惟新。智傾八藏,心超六 塵。淒涼燬宅,解脫迷津。鴻宜佇想,龍蟄存身。青蓋遺 邦,黃旗故服。原隰形勢,江山重複。磵戶秋明,巖盤夜 燭。鼓鐘於宮,聲聞於外。聿求紫闥,言尋丹瀨。絕域棲 遲,驚濤顛沛。至誠宜感,神珍顯會。甄陶設險,翼軫疏 源。尉陀餘國,盧尋舊邊。邑居雄盛,人物殷全。是惟樂 土,實曰龍川。護持寶剎,莊嚴寶塔。基構鼎新,亭欒櫨 嶪。奔日宵排,歸雲曉納。架壁三休,連甍四合。分惟星 紀,境控天池。棟宇綿邈,衡津推移。神機丕應,瑞景潛 儀。光合玉廡,彩動金枝。凡我寮庶,同嗟權實。周顗情 勤,王濛思逸。咫尺幽鍵,往來靈室,共蔭法堂,俱歸惠 日。四維信受,三明弘益。貝葉紛綸,龍華舄奕。講肆宏 敞,齊筵巨翼。供引純陀,飯迴香積。天人合契,幽顯同 心。傾家奉賄,破產移琛。軒裳敻騖,纓珮交臨。蘭薰習 遠,檀那意深。偉哉連率,沖乎德化。職重繡裳,秩遵熊 駕』。」酌貪貽則,還淳息許,道濟,香城禎凝。寶舍,琳琅什 種杞梓,緇徒調輕僧會,辨折文殊。奔螭易失,令鼠難 拘,願刊貞琰,永冠康衢。伊我窮途,欣茲勝謁。文休泛 海,中翔遊越。尚想知音,有懷明發。謬惟雅顧,叨陪天 骨。爰抽弱翰,式敘高蹤,孤音易竭,獨賞難逢。思起王 粲,悲生《蔡邕》。豈無《章甫》,誰適為容。
《梓州郪縣靈瑞寺浮圖碑》前人
[編輯]「若夫神州括地,寰中分五嶽之圖;巨壑浮天,海上擢 三山之秀。造化之所樞紐,靈仙之所窟宅。故得蘊蓄 霞光,發揮雲氣。牛頭山者,即廣漢之名峰也。圓裔幾 乎數里,直上逾乎百仞。若乃巖泉銑石之什,風煙草 木之狀,傾九圍而得雋,環四時而競爽。蒼岑隱嶙,旁 分玉砌之階;碧洞逶迤,下瞰金陵之苑。實群聖之所」 託也。隋開皇中,王秀作牧益州,來窺勝地,首旌嘉號仍疏淨域。因危列戶,就嶺磴之成規;跨險分榮,借岡 巒之迥勢。工窮雕鏤,妙出丹青,飛棟神行,迴甍靈構。 又於山頂別建浮圖。隋開皇啟運,明皇首出,軒疏琱 昧,基砒堙蕪,奄興宣榭之災,施及柏梁之燼。鄉望等 馳心妙律,夙契禪居,悲梵宇之摧梁,「痛珍臺之絕構。 思弘法願,重緝奇功」;黨集且千,家惟巨萬。以為玉樓 星峙,稽閬苑之全模;金闕霞飛,得瀛洲之故事。指香 城而聳魄,臨火宅而危魂,參妙範於神明,騁良工於 宇宙。飛廉按轡,定樞梟於風衢;羲和頓第,撥鉤繩於 日路。雕簷畫栱,龍迴紫漢之間;複霤重欒,鳳舉丹霄 之外。瓊扉暮敞,推日「月於金鋪;繡桷晨開,落繁星於 玉砌。每至兩江春返,四野初晴,山川霽而風景涼,林 甸清而雲霧絕。沙汀送暖,落花與新燕爭飛;城邑迎 寒,涼葉共初鴻競起。則有都人襲賞,憑紫檻而延衿; 野客含情,俯丹櫺而極睇。窮百年之後樂,寫千里之 長懷,信可以澡雪神襟,清疏視聽,息機心於紛擾,置 懷抱於真寂者矣。勃旅遊岷徼,漂舉涪鄉,年晷一窮, 時灰七變。王陽西上,方驚斂轡之心;王粲南征,實動 登樓之思。我之懷矣。」乃作頌曰:「大塊甄篔,名山作紀, 發地龍盤,干霄鳳峙,風雪萬邑,岡巒千里。絕域天成, 珍臺地起。揆剎元嶺,圖基丹嶠,層棟崢嶸,重簷䆗窱, 有隋紊曆,重明改照,事與時遷,跡從原燎。義均除舊, 事切為新。如或繼者,代有其人。聲飛隴蜀,望動州鄰。 爭開福施,競植靈因。控險裁標,循危列構。巖煙接廡, 風雲對霤。鐸運星衢,璫懸月竇。紫軒霧合,丹梁雲透。 暮春疏節,新秋戒序。照滿暄郊,氣消寒渚。樹濃鶯亂, 川長鴈舉。流涕寫懷,魂馳意與。偉哉靈宇,壯矣全摹。 窮高極麗,遠覽長圖。賞因」時合筆為神驅。有情君子, 誰為捨乎。
《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岑勛
[編輯]粵若妙法蓮華,諸佛之祕藏也;多寶佛塔,證經之踴 現也。發明資乎十力,弘建在於四衣。有禪師法號楚 金,姓程,廣平人也。祖父並信著釋門,慶歸法嗣。母高 氏,久而無妊。夜夢諸佛,覺而有娠。是生龍象之徵,無 取熊羆之兆。誕彌厥月,炳然殊相,岐嶷絕於葷茹,齠 齔不為童遊。道樹萌芽,聳豫章之楨幹;禪池畎澮,涵 巨海之波濤。年甫七歲,居然厭俗,自誓出家,禮藏探 經,法華在手。宿會潛悟,如識金環;揔持不匱,若注瓶 水。九歲落髮,住西京龍興寺,從僧籙也。受具之年,昇 座講法,頓收珍藏。異窮子之疾走,直詣寶山,無化城 而可息。爾後因靜夜持誦,至《多寶塔品》,身心泊然,如 入禪定。忽見寶塔宛在目前,釋迦分身,遍滿空界。勤 行聖現,業淨感深,悲生悟中,淚下如雨。遂布衣一食, 不出戶庭。期滿六年,誓建茲塔。既而許王瓘及居士 趙崇信、女普意等來稽首,咸捨珍財,禪師以為緝莊 嚴之因,資爽「之地,利見千福,默議於心。時千福有 懷忍禪師,忽於中夜,見有一水發源,龍興流注,千福, 清澄泛灔,中有方舟,又見寶塔自空而下,久之乃滅, 即今建塔處也。寺內淨人名法相,先於其地,復見燈 光,遠望則明,近尋則滅。竊以水流開於法性,舟泛表 於慈航,塔現兆於有成,燈明示於無盡,非至德精感, 其孰能與於此?」及禪師建言,雜然歡愜。負畚荷鍤,於 橐於囊,登登憑憑,是板是築,灑以香水,隱以金鎚,我 能竭誠,功乃用壯。禪師每夜於築階所,懇志誦經,勵 精行道。眾聞天樂,咸嗅異香,喜歎之音,聖凡相半。至 天寶元年,創構材木,肇安相輪,禪師理會佛心,感通 帝夢。七月十三日,敕內侍趙思偘求諸寶坊,驗以所 「夢,入寺見塔禮問,聖夢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賜錢五 十萬,絹千疋,助建修也。」則知精一之行,雖先天而不 違;純如之心,當從佛之授記。昔漢明永平之日,大化 初流;我皇天寶之年,寶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干時,道俗景附,檀施山積,庀徒度財,功百其倍矣。至 二載,敕中使楊順景宣旨,命禪師於花萼樓下迎多 寶塔額,遂揔僧事,備法儀,宸睠俯臨,額書下降。又賜 絹百疋。聖札飛毫,動雲龍之氣象;天書掛塔,駐日月 之光輝。至四載,塔事將就,表請慶齋,歸功帝力。時僧 道四部,會逾萬人,有五色雲團轉塔頂,眾盡瞻仰,莫 不歡悅:大哉觀佛之光,利用賓於法王。禪師謂同學 曰:「鵬運滄溟,非雲羅之可頓;心遊寂滅,豈愛網之能 加?」精進法門,菩薩以自強不息;本期同行,復遂宿心。 鑿井見泥,去水不遠;鑽木未熱,得火何階?凡我七僧, 聿懷一志。晝夜塔下,誦持《法華》。香煙不斷,經聲遞續, 因以為常,沒身不替。自三載,每春秋二時,集同行大 德四十九人行《法華三昧》,尋奉恩旨,許為恆式。前後 道場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載,欲葬舍利,豫 嚴道場。又降一百八粒,畫《普賢變》於筆鋒上聯得一 十九粒,莫不圓體自動,浮光瑩然。禪師無我觀身,了 空求法。先刺血寫《法華經》一部,《菩薩戒》一卷,《觀普賢 行經》一卷,乃取捨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 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遷夜壑,無
變度門,劫筭墨塵,永垂貞範。又奉為主上及蒼生寫《妙法華經》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鎮寶塔。又寫一千部,散施受持。靈應既多,具如本傳。其載敕內侍吳 懷寶賜金銅香爐,高一丈五尺,奉表陳謝。手詔批云: 「師弘濟之願,感達人天;莊嚴之心,義成因果。則法施 財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靈符,受如來之法 印。非禪師大慧起悟,無以感於宸衷;非主上至聖文 明,無以鑒於誠願。倬彼寶塔,為彰梵宮。經始之功,真 僧是葺克成之業,聖主斯崇耳。其為狀也,則嶽聳蓮 披,雲垂蓋偃。下欻崛以踴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 其靜深,旁赫赫以弘敞。礝磩承陛,琅玕綷檻。玉瑱居 楹,銀黃拂戶。重簷疊於畫栱,反宇環其璧璫。坤靈贔 屭以負砌,天祇儼雅而翔戶。或復肩架鷙鳥,肘擐修 蛇;冠盤巨龍,帽抱猛獸。勃如戰色,有奭其容。窮繪事 之筆精,選朝英之偈贊。若乃開扃鐍,窺祕奧。二尊分 座,如對鷲山;千佛發題,若觀龍藏。金碧晃曜,環珮葳 蕤。至於列三乘,分八部,聖徒翕習佛事,森羅方寸,千 名盈尺,萬象大身,現小廣座能崇,須彌之容,欻入芥 子;寶蓋之狀,頓覆三千。昔衡嶽思大禪師,以《法華》三 昧傳悟天台智者,爾乃寂寥,罕契真要,浩法不可以 久廢。生我禪師,克嗣其業,繼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 法華之教也,開元關於一念,照圓鏡於十方,指陰界 為妙門,驅塵勞為法侶,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聖 流,三乘教門,㹅而歸一;八萬法藏,我為最雄。譬猶滿 月麗天,瑩光列宿;山王映海,蟻蛭群峰。」嗟乎!三界之 沉寐久矣!佛以《法華》為木鐸,惟我禪師超然深悟。其 貌也,嶽瀆之秀,冰雪之姿,果脣貝齒,蓮目月面,望之 厲,即之溫,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過半矣。同行禪 師,抱玉飛錫,襲衡台之祕躅,傳止觀之精義。或名高 帝選,或行密眾師,共弘開示之宗,盡契圓常之理。門 人苾芻如喦、靈悟、淨真、真空、法濟等,以定慧為文質, 以戒忍為剛柔,含璞玉之光輝,等栴檀之圍繞。夫發 行者因,因圓則福海廣;超因者相,相遺則慧力深。求 無為於有為,通解脫於文字,舉事徵理,含毫強名。偈 曰:「佛有妙法,比像蓮花。圓頓深入,真靜無瑕。慧通法 界,福利恆沙。直至寶所,俱乘大車。」〈其一〉於戲上士,發行 正勤。緬想寶塔,想弘勝因。圓階已就,層覆初陳。乃昭 帝夢,福應天人。〈其二〉輪奐斯崇,為章淨域。真僧草創,聖 主增飭。中座耽耽,飛簷翼翼。薦臻靈感,歸於帝力。〈其三〉 念彼後學,心滯迷封。昏衢未曉,中道難逢。常驚夜枕, 還懼真龍。不有禪伯,誰明大宗。〈其四〉「大海吞流。崇山納 壤。」教門稱頓。慈力能廣。功起聚沙。德成。合掌。開佛如 見。法為無上。〈其五〉情塵雖雜。性海無漏。定養聖胎,染生 迷鷇。斷常起縛,空色同謬。薝蔔現前,餘香何嗅。〈其六〉彤 彤法宇,繄我四依。事該理暢,玉粹金輝。惠鏡無垢,慈 燈照微。空王可託,本願同歸。〈其七〉
《杭州開元寺新塔碑》李華
[編輯]漢永平中,佛教初至,洛陽始置寺度騰、蘭三德。古者 官之庭府稱寺,蓋崇而尊之,比於曹署,此其源也。杭 州開元寺,梁天監四年,豫州刺史譙郡戴朔捨宅為 寺,寺號「方興」,名僧惠圜營建之後,處士戴元、范賓恭 增飾之。至開元二十六年,改為開元寺。庭基坦方,雙 塔樹起,日月逝矣,材朽將傾。廣德三年三月,西塔壞, 凶荒之後,人願莫展。太常卿兼杭州刺史張公伯儀, 忠簡帝心,威靜吳越,駐車跪禮,徘徊感嘆。乃捨清白 之俸,為君為親,修而復之。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范 公倫,人之珪璋,國之俊彥。法師什曇獻、上座什雲卿、 寺主《什崇遠》、都維那《什惠達、什法祥》、長樂寺《什曇景》 等,戒香扶其永誓,道力護其成功。於是劍南荊揚之 巨材,諸郡倕輸之懿匠,竭耗神明,三年畢事《乙栗》,結 仡穿貫,顥氣晃爚,景象烘若鎔金。距畢躋高,凡為七 級。級有佛事,環迴眴轉,幢網通映,如梵什宮,踐乎上 府,俯視萬井,有若棋布。仰瞻天宇,雲在身下,傍眺江 山,列在掌端。傾峰動崖,岌嶪其側。既鏤以丹素,飾以 青紫,掀腸閃目,百變百移,如有靈物,累跪稜層,雷嵬 攢欒,標江壓湖,孤島突天,不可名也。霞照丹戶,如開 日宮;風搖和鈴,若下天樂。聲徹有頂,輪蔭空界,影入 清江,形鎮大地,所濟者廣。巍巍度門,先大德、什、懷亮; 住持之固,如山不動。先法師、什道貞;華嚴祕宗,香象 至底,先法師、什藏暉。三藏扄鑰,吾方啟之。過去人緣, 在世「慈願,不有偈頌,其如佛恩華嘗官是邦,感深霜 露,忝太常一面,與兵部為寮,敬申其美,以佐法門之 宏觀。」其文曰:「亭亭揭堅,迥出江甸。秋天泬寥,百里獨 見。如海浮來,如地踴現。以壯州邑,以調群心。餌藥解 病,依舟濟深。卿曹郎署,共布黃金。」
《故中嶽越禪師塔記》前人
[編輯]「智之深者反照,仁之大者無思。反照而萬物同明,無 思而一切咸寂。真如住乎無住,妙有生乎不生,惟禪 師至其極也。」禪師法號常超,發定光於大照大師,垂 惠用於聖善和尚,證無得於敬受。闍梨司徒郭公舉 為東京大德,御史中丞鄭公表敷教於三吳,乃沿漢 至黃鶴磯。州長候途,四輩瞻繞,請主大雲寺。浩浩群「醉,願霑醒藥。」於是以梵網勝地,還其本源,楞伽法門 照彼真性。荊越之俗,五都僑人,有度者矣。寶應二年 暮春季旬之二日,證滅於禪居。衰杖百千,江哀山悴。 凡入諸佛正位二十九夏,存父母遺體五十九年。門 人寶藏、熙怡等號捧香㲲,建塔東岡,遵像法也。禪師 滄州人,姚姓,靈和應於海碣,弱歲齒於儒者。既而捨 孔氏之經,為釋門之裔。聞西河攝護第一,乃往從師。 次諸嵩潁,服勤上法。理妙詞簡,神凝道深。蓋六度之 龜麟,人天之海嶽也。嗟夫!雨寶之珠,伏於泥下;燎原 之火,隱在木中。開示有期,繼生宗範。摩訶達摩以智 月開瞽,法雷破聾。七葉至大照大師,門人承囑累者 曰:「聖善和尚,環注源流,含靈福備,乃灌其頂,龍像如 林。乃狂虜逆天,兩京淪翳,諸長老奉持心印,散在群 方大怖之中,人獲依怙,則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廣矣 大矣!覺之正之,默茲元照,不為深乎!弟子司封員外 郎趙郡李華,泣舉《雙林》,敬表仁旨。時廣德二年正月 六日。」
《西川鸚鵡舍利塔記》韋皋
[編輯]元精,以五氣授萬類,雖鱗介羽毛,必有感清英淳粹 者矣。或炳燿離火,或稟奇蒼精,皆應乎人文,以奉若 時政,則有革彼禽類,習乎能言,了空相於不念,留真 骨於已斃。莫非元聖示現,感於人心,同夫異緣,用一 真化。前歲有獻鸚鵡者曰:「此鳥聲容可觀音。」中華夏 有河東裴氏者,志樂金仙之道,聞西方有珍禽,群嬉 和鳴,演唱法音。以此鳥名載《梵經》,智殊常類。意佛身 所化,常狎而敬之。始告以六齋之禁,比及辰後,非時 之食,終夕不視。因可以矯激流俗,端嚴梵倫。或教以 持佛名號者,當由有念以至無念,則仰首奮翼,若承 若聽。其後或俾之念佛,則默然而不答。或謂之不念, 即唱言「阿彌陀佛。」歷試如一,曾無爽異。余謂其以有 念為緣生,以無念為真際,緣生不答,為緣起也;真際 難言,為本空也。每虛室或曙,發和雅音穆如,笙竽靜 鼓,天風下上,其音念念相續,聞之者莫不洗然而嘉 善矣。於戲!生有辰乎?緣有盡乎?以今年七月,悴而不 懌,已日而甚馴,養者知其將盡,乃鳴磬。生曰:「將西歸 乎?為爾擊磬,爾其存念,每一擊磬,一稱彌陀佛。洎十 擊磬而十念成。歛羽委足,不震不仆,奄然而絕。」按《釋 典》,十念成,往住西方。又云:「得佛惠者,歿有舍利。」知其 說者,固不隔於殊類。或遂命火,以闍維之法焚之。餘 燼之末,果舍利十餘粒,炯爾耀目,瑩然在掌。識者驚 視,聞者駭聽,咸曰:「苟可以誘迷利世,安往而非菩薩 之化」歟?時有高僧慧觀,常詣三學山巡禮聖跡,聞說 此鳥,涕淚悲泣,請以舍利於靈山,用陶甓建塔,旌其 異也。余謂此禽,存而由道,沒有明徵。古之所以通聖 賢、階至化者:女媧蛇軀以嗣帝,中衍鳥身而建侯,紀 乎策書,其誰曰語怪?而況此鳥有弘於道流,聖證昭 昭,胡可默已?是用不愧,直書於辭。貞元十「九年八月 十四日,檢校司徒兼中書令成都尹南康郡王韋皋 記。」
《牛頭山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劉禹錫
[編輯]初,摩阿迦葉受物心印,得其人而傳之,至師子比丘, 凡二十五葉而達摩得焉。東來中華,華人奉之為第 一祖。又三傳至雙峰信公,雙峰廣其道而岐之:「一為 東山宗,能、秀、寂其後也;一為牛頭宗,嚴、持、威、鶴林、徑 山其後也。」分慈民之一支,其如來之別子,咸有祖稱 粲然。貫珠大師號法融,姓韋氏,延陵人。少為儒,博極 群書。既而嘆曰:「此仁誼言耳,吾志求出世間法。」遂入 句曲,依僧炅,改逢掖而緇之。徙居是山,宴坐石室。以 慧力感通,故旱麓泉湧;以神功示現,故皓雪蓮生。巨 蛇摧伏,群鹿聽法。貞觀中,雙峰過江,望牛頭頓錫曰: 「此山有道氣,宜有得之者。」乃東,果與大師相遇,性合 神契,至於無言,同躋智地。密付真印,揭立江左,名聞 九圍,學徒百千,如水歸海,由其門而為天人師者,皆 脈分焉。顯慶二年,報身示滅,道在後覺,神依故山,戒 香不絕,龕座未飾,夫豈不思乎?蓋神期真數,必有所 待。大和三年,潤州牧浙江西道觀察使檢校禮部尚 書趙郡李公,在鎮三閏,百為大備,尚禮信古,儒元交 修。始下令,禁桑門販儒佛以眩人者,而於真寶相深 達焉。嘗謂大師像設,宜從本教,言自我啟,因自我成。 乃召主吏籍我月入,得緡錢二十萬,俾秣陵令如符 經營之。三月甲子,新塔成,事嚴而工人盡藝,誠達而 山神來護。願力既從,眾心知歸,撞鐘告曰:「龍象大會, 諸天聲香之蘊,如見如聞,即生相敬,明幽同感。」尚書 欲傳信於後遠,命愚志之。「夫上士解空而離相,中士 著空而嫉有。不因相何以示覺?不由有何以悟無?彼 達真諦而得中道者,當知為而不有,賢乎!以不修為 無也。」
《滑州明福寺新修浮圖記》白敏中
[編輯]唐乙巳歲,帝命司空隴西公作藩於滑。公既至,問甲 士以安,問文吏以理,問黎人之疾苦。翼月之後,既安 且理,而無疾苦。明年夏五月暇日,公與監軍軍倅賓介遊於佛寺,寺號明福,因詢明福之義,有僧定俊曰: 「《冥報記》云:隋開皇年中,滑人杜明福妻齊氏,嘗讀《法 華經》,沒後為崔氏男子,名彥武。至仁壽四年,崔年三」 十,為滑守。一日,瞭然通前生事,顧謂從者曰:「吾昔為 此郡人婦,今知家處。」因乘馬抵城關,入修巷,指門而 呼:「杜氏明福老矣!疾出拜迎。」崔入門,先升堂,指東壁 圬墁之隆處,謂明福曰:「吾昔所持眾經金釵藏於此 七卷末紙火爇字滅。今每念至此,常不終卷。」因壞垣, 果得經並釵,其末爇處,咸如說。復指庭前樹曰:「吾常 斷髮,寘諸穴中,取之又得明福,殆不勝情。雲皆亡室 之所遺記也。比計物故之日,及生之年,略無差焉。噫 靈驗應,兆既如彼,存沒契會又如此。」感嘆久之,遂請 施宅為寺。崔即日為之上言,請置寺,因號明福。由是 起殿中虛屋,周廊四迴,前三其門,庭二其臺。架危樓 以聲鐘,植修莖以飛旛,界宇峻嚴,宛如鷲山,於茲三 百有餘年矣。公異其事,惜無銘記,遂勒石以載。既而 出家財修浮圖,賈彼餘力,因其隙時,人樂就役,物無 枉耗。越七月,浮圖成。峻層孤危,高無有倫,壓地貫天, 泉縮日低,鐵輪週迴,風鐸四鳴,軍城用為壯觀。公命 敏中援筆以記,敏中蹶然而起曰:「釋氏之教,其來久 矣。漢」、魏以降,復煽而熾,其教以禪定、慈忍、報應、齋戒 為事,亦以是誘掖人心,輔助王化。何者?先王恭默無 為之道,乃禪定乎?忠恕惻憫之訓,乃慈忍乎?懲惡勸 善之法,乃報應乎?防慾閑邪之禮,乃齋戒乎?分其教 則殊歸於理,何異子不語「怪力亂神」,惡其人之惑也? 今崔氏之應,足彰福善之理,焉可同怪神「乎?故得直 而書之無愧詞。於戲!公不至寺,誰表其異?寺不值公, 誰為之記?時也皇帝之代,寶曆三祀,白露之秋,八月 癸未。因其異而致其施,施乎施而增其圯。後之人兮, 知我公修浮圖之義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