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見聞錄/卷2
阮旻錫撰
庚子,順治十七年、海上稱永歷十四年
[編輯]正月二十一日,報滿州統兵將軍達素頭站兵至福州。
二月,賜姓調回北汛諸提鎮,候撥防守。
三月,報達將軍已到泉州,催促船隻配兵。賜姓吊回南下官兵,分派屯紮。
四月初二日,改右提督馬信為提督親軍驍騎鎮。又傳令各提鎮將領官兵眷口搬住金門所,委英兵鎮陳瑞保護,同戶官鄭泰一同照管。初四日,遣中衝鎮蕭拱宸等治崇武,堵禦泉港;委輔明侯林察為水師總督,共商機宜。派援剿右鎮林順、禮武鎮林福防守海門,派右武衛周全斌、驍騎鎮馬信防治烈(原刊為裂)嶼尾。派游兵鎮胡靖、殿兵鎮陳璋為陸師,守高峙等處;援剿後鎮張志為水師,拋泊高崎應援;撥林福防守倒流寨。二十六日,泉州清船二百餘號駕到洋芝澳;陸路兵山上扎營放炮,船依山邊而行,遂進至圍頭。賜姓令林察、蕭拱宸等泊劉五店,遏止圍頭清船不得入同安港會合;行戶官鄭泰,將前派守圍頭官兵船隻一盡防守金門,拋泊城保角,以防廣海許龍等船;撥右虎衛陳鵬守五通(原刊為道)、高崎等東一帶,撥援剿前鎮戴捷守高崎寨,殿兵鎮陳璋、前衝鎮劉俊、智武鎮顏望忠守澥保寨並赤山坪,游兵鎮胡靖防守東渡寨。委戎政王秀奇總督高崎等處、協理戎政楊朝棟總督東渡等處臨期商酌調遣各鎮管理外,又令神武營康彥邦扎崎尾,兼管神武一帶地方;更撥宣毅後鎮吳豪、後衝鎮黃昭、援剿後鎮張志並陳廣、吳裕水師應援高崎、五通(原刊為道)等處,堵御邀擊。
五月初一日,賜姓駐演武台。撥忠靖伯陳輝、閩(原刊為同)安侯周瑞、援剿右鎮下楊元標銃船、前提督下方左榮等船泊海澄港,以截漳州大隊水師。初三日,賜姓親督前提督黃廷、右武衛(原刊為鎮)周全斌、援剿左鎮黃昌、右鎮林順、正戎旗鎮楊富等在海門准備迎敵。初八日,漳州港內先遣大船一百號,配以漢兵,部院李率泰同海澄公黃梧督之,出海澄港、同安港收拾小船。滿將達素同同安總鎮施琅,配以滿兵,橫渡高崎。俱下船,約初十日進兵。
初十日,賜姓令五軍陳堯策傳諭陳輝等安泊中流,不許起舵,欲待漳州船出而乘其後。倏忽間,滿船乘風順流蔽江而下,以數船攻一船;用鐵鏈釘住,炮矢齊發,梯而登。陳堯策、周瑞一船及左方榮一船皆被燒殺。陳輝一船,滿兵蜂擁而上;輝走入官艙,發火藥從下衝上,船火飛烈,滿兵在船上者俱死。其船未沉,為官兵奪回,陳輝得活。時賜姓坐熕船,繼令何義督之;而下八槳船,往來督戰。時滿兵乘潮直進,海船漸漸退走,直壓至廈門港口。將午,南風大發,海潮漸漲;黃廷、周全斌等奮力迎擊,同正、副龍熕兩船破䑸而入。龍熕受大彈子一丸(重十餘斤)、小彈子一斗;副龍熕照樣新鑄者,各以一船專載之。龍熕所及,船中之人頃刻不見形骸;遂奪滿先鋒昂邦章京紅眼二船、出橋侍衛一二等下十餘員並烏沙一船。黃廷擒梅勒耿勝一船。戶官鄭泰自金門率鳥船五十號乘勢衝入,宣毅鎮黃元從鼓浪嶼後衝出交攻;炮聲如雷,隱隱不絕,煙火迷江,咫尺不辨。共擒滿船十三號。滿先鋒三船被追至圭嶼,棄船登岸;馬信招之,皆降,夜溺殺之。惟留紅帶梅勒士心秀隨身披甲二人。
是日辰時,達將軍總督滿、漢兵船至牟尼嶼赤山坪登岸。殿兵鎮陳璋揮兵於水中逆戰,兵少,漸不及支。守高崎右虎衛陳鵬密通同安施總鎮,謀為內應。其左營陳蟒,璋之侄也;見勢急,欲出兵救援。陳鵬止不許,總督王秀奇速令陳蟒赴之。滿兵見金龍甲兵至,以為迎己也;及下水砍殺,始慌亂。而前協萬宏、領兵林雄、領協鎮劉雄繼至合擊,前衝鎮劉俊亦從東衝出,協力拒殺;俄而,吳豪趕至。滿船向前迎敵,諸水師分路衝下,擊沉數只。滿兵先登岸者被殺及溺水者不計,生擒巨馬喇及披甲三百餘人,皆斷掌放回。將軍達素率殘兵回省。數日後屍浮海岸,長發者十二三、短髮者十七八。賜姓磔陳鵬,並殺其家屬;以陳蟒為虎衛右鎮,以何義為虎衛左鎮。
六月,賜姓駐金門後浦,令思明州將領官兵眷口移駐金門;百姓搬移過海,聽其自便。撥諸提鎮分扎汛地取糧。
七月,命兵官張光啟往倭國借兵,以船載黃蘗寺僧隱元及其徒五十眾;時倭人敦請隱元,故載與俱往。賜姓書與倭國王而不及上將軍主國政者,故兵不發。
九月,詔兵民家眷俱回思明州。
十月,清吊將軍達素回京問罪,素在省吞金而死。滿兵回京,水師船隻俱入港閣岸。
監國魯王殂於金門所。
辛丑,順治十八年(是歲,順治駕崩,康熙登極)、海上稱永歷十五年
[編輯]正月,賜姓議取台灣。其地在東南海中,延亙數千里,土番雜處。天啟年間,歐羅巴紅夷占居之,於港口築城,與中國、日本、廣南貿易。海邊貧民流寓者,種蔗煮糖為業,殆數千戶。時紅夷亦恐海上動兵,故於庚子春複遣通事舍人何斌及其酋長再來議貢。何斌密進地圖,勸賜姓取之。賜姓陳兵自鎮南關至院東,依山布陣,凡十餘里,甲兵數萬;周全斌統轄戎旗兵七千,皆衣金龍甲,軍威甚盛;夷人震懾。至是,進兵。諸將雖不違阻,俱有難色;宣毅後鎮吳豪曾到其地,力言港淺大船難進,且水土多瘴癘。賜姓含之;惟戎政楊朝棟倡言可取,賜姓納之。
二月,賜姓駐金門,整理船隻。以兵官洪旭、前提督黃廷居守思明州,戶官鄭泰居守金門所。
二月初一日,祭江。賜姓督文武官親軍武衛周全斌、何義、陳蟒、提督馬信、鎮將楊富、蕭拱宸、黃昭、陳澤、吳豪、林瑞、張志等作首程先行,令守澎湖。游擊洪暄引港,各船俱駕到料羅灣聽令開駕。二十二日午時,自料羅灣放洋。二十四日,各船齊到澎湖,分各嶼駐扎,賜姓扎營內嶼。二十七日,開船到甘吉嶼,阻風而回。三十日晚,風雨未息,賜姓以行糧已盡,傳令一更後開駕;三更後,晴霽風順。
四月初一日天明,賜姓至台灣外沙線,各船絡繹俱至鹿耳門線外。此港甚淺,沙壇重迭,大船從無出入,故夷人不甚防備。是日水漲丈餘,賜姓下小船,由鹿耳門登岸。午後大䑸船齊進,泊水寨港,登岸扎營。令陳澤督虎衛將坐銃船扎鹿耳門,牽制紅夷甲板船,並防北線尾。守赤嵌城夷長貓雞實叮發炮擊盤營並舵馬廄粟倉;賜姓恐焚及赤嵌衛,令楊朝棟督張志官兵防禦看守。初三日,陳澤扎營北線尾。守台灣城夷長揆一見官兵來齊,遣頭目拔鬼仔率鳥銃兵數百前來衝擊。陳澤迎戰,一鼓殲之,拔鬼仔戰死,餘夷退走。初四日,赤嵌城夷長貓雞實叮以城孤救之,賜姓遣楊朝棟招諭之,遂率夷人三百餘民出降。賜姓令赤嵌夷招夷長揆一等來降,不從。時夷人尚有甲板船在港,令陳澤、陳廣等攻之,沉其一隻,焚其一隻,走回一隻。賜姓督師移紮崑身,築土臺駕炮攻臺灣城。揆一等於附城、銃城齊放大銃,頃刻土臺崩壞,官兵退回。夷人出城奪炮,馬信、劉國軒率弓箭手射之,乃退。賜姓遂令赤嵌降夷架銃擊城,崩之。派馬信等紮臺灣衛,固守不攻,俟其自降。
派各鎮分扎汛地屯墾。
五月初二日,二程黃安、劉俊、顏望忠、陳瑞、胡靖、陳璋等俱到台灣。
賜姓集文武各營,審宣毅後鎮吳豪搶掠百姓、監匿米粟,斬之;右虎衛陳蟒同罪,捆責革職。以黃安管左虎衛。
改赤嵌地方為東都(原刊為東郡),設一府、二縣。以府為承天府,以楊朝棟為府尹。一為天興縣,委(莊)文烈知縣事;一為萬年縣,委祝敬知縣事。
六月十六日,銅山守將蔡祿、郭義搶掠居民,脅忠匡伯張進投誠於清;進詐許,置酒請會,欲發火藥與之俱焚;蔡、郭知之不赴,張進遂放火自焚。初,後提督萬禮密約海澄公黃梧,欲據思明州以叛,後隨征南京,被獲而死,已祀忠臣祠矣。及事洩,賜姓出其木主。蔡、郭是其黨也,故懼而叛。清兵入銅山城,兵官洪旭會向忠勇侯陳豹統水師擊之,蔡、郭同清兵退走。報至,賜姓拔總監營翁天佑鎮守,而厚恤張進之家。
七月,紅夷會甲板船至。吊右武衛前協黃德挈守台灣衛,名其衛為安平鎮。
張志、黃招等激變大肚社土番,楊祖與戰,中梁槍死。土番圍張志營,黃安、陳瑞等攻破之。
八月,紅夷率甲板船來犯。賜姓令陳澤同戎旗左右協水師擊敗之,獲甲板船二隻、小艇三隻。自是甲板船退入台灣,不敢複出。
京中命戶部尚書蘇納海至閩,遷海邊居民之內地;離海三十里村莊田宅,悉皆焚棄。先是,達素兵至,賜姓令思明州搬空,其先人來降者(?),家眷乘隙皆渡海逃去。原任左提督慶都伯王秀奇逃回江南,埋名不出。原任漳州府知府房星曄者,為索國舅門館,遂逃入京,使其弟候補通判房星曜上言,以為海兵皆從海邊取餉,使空其土而徙其人,寸(原文為十)板不許下海,則彼無食而兵自散矣;悉從其策。升房星曜為道員,病死無嗣。至是,上自遼東、下至廣東皆遷徙,築垣牆、立界石,撥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業流離,死亡者以億萬計。
蘇納海歸,薦同安總鎮施琅為水師提督,移鎮海澄。
十月,同安侯鄭芝龍為其家人尹文器出首通海。時,康熙新即位,四輔蘇克薩與龍有隙,以初三日殛芝龍於柴市,又殺其子孫家眷凡十一人。報至,賜姓叱為妄傳,中夜悲泣,居常鬱悒。
十二月,守台灣城夷長揆一等乞以城歸賜姓,而搬其輜重貨物下船,率餘夷五百餘人駕甲板船遠去。
賜姓遂有台灣,改名東寧。時以各社土田,分給與水陸諸提鎮,而令各搬其家眷至東寧居住;令兵丁俱各屯墾。初至,水土不服,疫癘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多。加以用法嚴峻,果於誅殺:府尹楊朝棟以小斗散糧,殺其一家;又殺萬年縣知縣祝敬,家屬發配。於是人心惶懼,諸將解體。
壬寅,康熙元年、海上稱永歷十六年
[編輯]正月,賜姓嚴諭搬眷。鄭泰、洪旭、黃廷等皆不欲行,於是不發一船至台灣。而差船來吊監紀洪初闢等十人,分管番社;皆留住不往,島上信息隔絕。
三月,令周全斌調銅山、思明州兵攻南粵,欲擒陳豹。豹短小精悍,號「三尺陳」,守粵近二十年,許龍、蘇利皆畏之。豹驕傲專恣,數違藩令。兵至,倉卒率眾搬眷下船,不敢十分迎敵。揚帆入廣東投誠,封為慕化伯。未幾,病疫而死。
四月,賜姓遣兵官楊都事到思明州,奉令箭欲殺董夫人及其長子經,以與乳母生子之故。洪旭等不肯奉令箭,殺楊都事。而訛傳周全斌奉密諭欲殺諸將十餘人,於是人人自危。洪旭等使周全斌船回廈門港,即執而拘之;黃昌勸鄭泰殺之,全斌求救於董夫人。洪旭亦依回,乃得免。
五月初八日,國姓招討大將軍殂於東寧,年三十有九。提督馬信及諸鎮將黃昭等議以其弟鄭世襲護理大將軍印。未幾,馬信、黃安皆病故。世襲以黃昭、肅拱宸為腹心,拔劉國軒管鎮事,謀自立。報至思明州、鄭泰、洪旭、黃廷、工官馮澄世、參軍蔡鳴雷等立長子經為嗣,稱世子,發喪即位。
時靖南耿繼茂移鎮福建,與總督李率泰遣旗中軍王明、賞功李有功至思明州。鄭泰等議照朝鮮國例複耿、李,使疏請,而泰遣中軍官楊來嘉同入京待命。後不報,釋來嘉回。
八月,京中遣戶部郎中賁(原文為貢)岱、兵部郎中金世德入閩安城招撫。凡海上文武官員投誠者,依例照品級升降補用。
十月,洪旭、鄭泰以兵千餘人配船,送世藩(名經)入台灣。世藩以周全斌為五軍、馮錫範(澄世之子)為侍衛、陳永華為咨議參軍。至澎湖,其將李思忠船飄至台灣,知諸將有謀,逃回;世藩隨即防備,因乘風入鹿耳門登岸,全斌令連夜伐木為柵九(?)營。次早,黃昭會諸將出兵,值大霧,晝暝,跬步不可視,諸將多迷誤失期。惟黃昭兵先至,攻其前;劉國軒兵繼至,攻其後,破營而入。世藩兵卻擠(?)而前,黃昭攀木梯而登,為流矢所中,墜下。全斌令斬其首,大呼示眾,軍士皆迎降。大霧忽晴,日已晌午;鍾宇等至,皆反戈而迎。世藩入安平鎮,請世襲至,待之如初。襲委罪於其僕蔡雲,雲自縊;收殺蕭拱宸、李應清、曾從龍等,餘皆不問。諸將營兵,撥守汛地如故。
十一月,世藩率周全斌等同其叔世襲回思明州。後世襲入京歸命,授精奇呢哈番;顏夫人、鄭芝豹自戍所發回,准在京同住。
癸卯,康熙二年、海上稱永歷十七年
[編輯]正月,世藩駐思明州,時洪旭守思明、鄭泰守金門、黃廷守銅山。世藩得鄭泰與黃昭往來書,欲襲取之;泰不自安,稱病不見。
三月,命周全斌督船入海澄港取糧,欲襲金門;見其有備,乃止。
四月,參軍陳永華謀以世藩將回東寧,詐征鄭泰為居守戶官,統轄諸鎮,資其餉給兵。鑄「居守戶官」印,遣吳慎齎至金門。泰使弟鳴駿入謝,世藩慰諭之;見陳永華,情款甚篤。鳴駿回,力勸兄行;泰遂於六月初六日帶兵船並餉銀十萬至思明。是晚入城赴席,世藩以通書黃昭事面質之;遂交與洪旭監留。周全斌率兵並其船,獨蔡璋一船走脫。天未明,至金門,鳴駿倉卒與泰之子纘緒率將士八千餘人向總督李率泰投誠,全斌追之不及。鳴駿等至京,俱受封。泰聞之,自縊。
七月,以黃而輝(廷之子)為思明知州。
八月,自鄭鳴駿降後,人心解散,鎮營多叛;武職楊富等、文官陳彭等皆先後投降。
九月,紅夷糾集甲板船十六隻、夷人數千,會靖南王、李總督約同攻兩島;候事定之日,求浯嶼築城貿易,如廣東香山□(澳)例。後准納貢互市。
十月,李總督定議,調陸路提督馬得功督鄭鳴駿等出泉州港,水師提督施琅同海澄公黃梧出海澄港,靖南王耿繼茂同荷蘭國紅夷扎營於同安之劉五店,刻期渡海。守高崎正兵鎮陳升先約降。
十一月,世藩率周全斌等會兵船於金門。紅夷船高而大,一船有大小熕銃千餘號,橫絕中流。是日炮聲如雷,自辰至酉,相繼不絕。世藩見勢不敵,乘潮退出浯(原刊為梧)嶼。周全斌等十三號船在後,迫於潮長不得出,遂繞夷船之後,衝大䑸而入;夷船發熕齊擊,無一中者。馬得功坐鳴駿中軍船,全斌以為鳴駿也,直前攻之。值黃廷中軍將吳朝宰、世藩之親軍蕭乘龍前後夾攻,揮兵過船,得功親隨鐵甲精兵三百人,皆被殺下水,得功頓足投水死。再攻楊富船,焚之,富亦投水,遇救得免。所遇之船,多被攻沒,遂揚帆直出。日暮收兵;而海上不知馬得功之死,竟棄兩島,退守銅山。清兵入島,島中民尚數十萬,多遭白刃;投誠兵複肆殺掠,其地遂空。
甲辰,康熙三年、海上稱永歷十八年
[編輯]正月,世藩駐銅山,諸軍乏糧。周全斌率眾投誠,入京封伯。洪旭以杜輝守南澳,輝亦掠其輜重投誠。
三月,世藩率眾回東寧。工官馮澄世一船為家丁所迫,赴海死。洪旭以二十舟候黃廷同行,而廷部下將士多不願行,遂率眾投誠。
八月,清議取台灣,遣施琅掛「靖海將軍」印,即以周全斌副之。整舟師,候風開洋。
乙巳,康熙四年、海上稱永歷十九年
[編輯]四月,清官軍船出洋,颶風大作,各船飄散,不能相顧,皆引還。未幾,召施琅入京,其降將多敘用。
丁未,康熙六年、海上稱永歷二十一年
[編輯]部議分撥海上投誠官兵移駐外省,召周全斌入京歸旗。其標下官兵及別鎮兵各給行糧,分駐各省屯墾荒田;給以牛種,免其六年租稅。其將領或督墾、或撥各衙門效用;文官赴部候補。
己酉,康熙八年、海上稱永歷二十三年
[編輯]世藩在東寧,以陳永華理政、馮錫範管侍衛、劉國軒等管兵。忠振伯洪旭病故,其子磊及永華之侄繩武等俱任用。
改天興、萬年二縣為州,置鳳山、諸羅二縣。課耕種,安撫土番,貿易外國,通魚鹽。向之憚行者,今皆為樂土焉。
清遣官渡海招撫。世藩請照朝鮮國例,不剃頭、不登岸;議竟不成。
癸丑,康熙十二年、海上稱永歷二十七年
[編輯]十一月,吳三桂反,陷雲南、貴州、四川、河南、岳州諸郡縣,偽稱大周元年。初,平南王疏請歸老遼東,留子之信襲職鎮守;許之,並令舉家歸旗。時平西、靖南相繼疏請,俱報可。至是,平西反;乃命二王仍留鎮。時耿繼茂死,精忠嗣王。三王交通逆命,反謀決矣。
甲寅,康熙十三年、海上稱永歷二十八年
[編輯]三月十五日,耿王傳諭各官入府議事。總督範承謨、巡撫劉秉政至,伏甲士執之;知府王之儀、同知喻三畏走出,被殺。拘承謨於獄;以秉政為統制使、鄉官蕭震為布政使,自偽稱總統兵馬上將軍。移檄各府縣,俱望風而降。
十九日,檄至泉州,提督王進功縱兵焚劫,傳檄所屬皆降。興化鎮馬惟興、守備郭惟藩乘機劫掠。獨同安城守張學堯、晉江水師李尚文所部無犯。
初,耿王將拒命,遣王鏞往見世藩,請以舟師由海道出江南,而己統兵出浙江。鏞回言海上船不滿百、兵不滿萬,耿始輕之。
駐防漳海道陳啟太(泰?)合家殉節。漳浦鎮劉(原刊為陳)炎、海澄鎮趙得勝俱降耿。福寧鎮吳萬福貪克失將士心,謀拒耿,眾不從;耿遣曾養性督兵至,誘殺萬福。乘勝長驅,溫、處二府俱下。
四月,潮州總兵劉進忠降耿;耿召王進功至,留之,而徵其兵。調張學堯鎮泉州、化尚蘭守同安。
世藩遣柯平至閩,耿謾詞以應,由是遂隙。世藩侍衛馮錫範同劉國軒率舟師至廈門。
耿王征各路兵出關,黃芳度遣黃翌引千人應命;趙得勝陰約降於世藩,不受耿令。世藩兵至同安,尚蘭迎降;質張學堯家眷,學堯亦降。
五月,世藩至思明州,以趙得勝為左提督、張學堯為左先鋒、化尚蘭為仁武鎮。
耿王聞同安之失,遣王進引千人入守泉州,而提標五營兵將不肯應調。王進至,與城守賴玉相結納,用提標守備戴國用為爪牙;勒王進功家口入省,耿王遣兵接應。兵將至,而進功之子錫璠與其屬楊青等議誘賴玉、戴國用、李尚文等執之,率兵攻王進。進走登塗門樓,意氣自若。提標兵無統帥,相持竟日。進恐海船至,更深整隊出城而去。
六月初三日。錫璠等殺賴玉,分其屍,絞殺戴國用,釋李尚文,迎世藩入城。以錫璠為指揮使,暫理提督軍務。黃芳度殺漳州城守劉豹豹,耿所署也。芳度遂降世藩,而差人間道齎密疏入京。
七月,平南王遣兵圍劉進忠於潮州;耿王不能援,進忠求救於海上。世藩遣金漢臣率舟師援之,以進忠為右提督。
九月,耿王複遣王進率兵三萬攻泉州。至惠安,肆行焚掠。世藩命劉國軒督諸鎮及五營兵拒之。對壘逾旬,進退屯楓亭,列營二十餘里。
十月,國軒兵至塗嶺,嚴陣會戰。王進見前陣皆新募之兵,直前擊之,兵皆懼怯死闘。國軒令許耀分兵攻其後,焚其營盤,進兵大敗。
十一月,吳三桂遣周文驥來和解。
劉炎在漳浦,不肯從世藩,密請救於耿。耿遣兵往援,世藩檄黃芳度擊走之。耿複遣親軍都尉徐鴻弼走間道入漳浦;世藩以馮錫範、趙得勝督諸軍攻之。炎、鴻弼會雲霄鎮劉成龍,合兵戰於羅山;右虎衛何佑擊之,炎等大敗,走回城。馮錫範(原刊為璠)以紅夷衝天炮攻城,炎等大懼,同鴻弼、成龍出降。
十二月,趙得勝督軍援潮州,大破平南兵於黃岡;潮圍始解。
世藩分設六官,以陳永華為總制留守,兼管勇衛;馮錫範為侍衛;二衛皆親軍。薛進思(原文為忠)為左武衛、劉國軒為右武衛,何佑為右虎衛,以施福為五軍;其左右先鋒及諸鎮營皆聽五提督調遣。凡文武事宜,皆贊畫參軍陳繩武、侍衛馮錫範主之。
初,世藩之來思明也,兵餉取給於東寧。洪磊承其父旭遺命,助餉銀十萬兩。至是,兵多餉少,乃以六官督比紳士富民以充之。以鄭省英為宣慰使,總理各府縣錢糧。百姓年十六以上、六十以下,每人月納銀五分,名曰「毛丁」;船計丈尺納稅,名曰「梁頭」;及設各府鹽引,分管鹽場,以給兵食。
乙卯,康熙十四年、海上稱永歷二十九年
[編輯]正月,耿王遣使賀正議和,送船五隻。世藩遣使報聘,約以楓亭為界。自是,二家交好。
二月,永春寨民呂華不服征派;薛進思(原刊為忠)圍之,三月不下。知縣鄭時英諭之出降,釘殺之,家族發淡水充軍。
續順公(原刊為伯)沈瑞駐饒平,劉進忠攻之不下。廣兵來援,何佑遇之於百子橋,擊走之,瑞出降。
傳流洪經略之侄士昌、天倫、天恩及眷口於東寧之狼嶠。流前進士楊明琅及眷口於狼嶠;以其過懷宗梓宮不下馬、其父修南安縣志以海上為海寇故也。後皆死於戍所。
五月,劉進忠請大師南下,從之。初六日,世藩入海澄。遣鄭斌入漳,慰諭黃芳度:「或束(原刊為東)兵(身?)入見、或率兵隨征」;芳度不受命,密調回黃翌之兵。耿王召之,亦以疾辭。
劉國軒率諸鎮兵至潮,與進忠規取屬邑之未下者。安達公尚之信悉力守御,相持日久,糧乏兵病。之信調十餘萬眾盡銳來攻,國軒自新墟一日一夜退至鱟母山;以解糧露載車上,宣慰使洪磊懸金以待有功,軍心稍定。進忠與國軒議曰:『之信大軍必從小路而來,出我不意,須得勁將扼之。惟何佑可任;然不可明言其故,恐其心怯。子可嚴陣以待,而予將兵馬背城以為應』。國軒從之。是夜大路上敵營中火光點點,進忠放大炮擊之,見火光不動,進忠曰:『是空營也,吾兵可安寢以待』。次日,之信率兵從小路而來。何佑見大隊突至,欲退不可,冒死奮勇以闘,無不以一當百。之信大敗退走,國軒等日夜追之,殺死者不計其數。是役也,以飢卒數千破數萬之眾。由是,何佑之名振於粵東。佑,綽號何錐子。
六月,世藩自海澄移檄萬松關;黃芳度令其下俱剃發據守,令其兄芳泰入粵請援。世藩進攻不利,其將萬宏登梯中炮死,乃築長垣圍之。調何佑攻平和縣,守將賴升降。諸屬縣皆下之。
十月,海澄公標將吳淑以漳州降。初,淑投誠,屬公標下,黃梧待之厚;將死,囑之曰:『吾子年少,君可保全之』。及被圍日久,謂其弟潛曰:『吾本海上舊將,公雖待吾厚,吾負罪於先藩實深。今世藩待吾眷屬,恩尤有加,吾不可以負之』;遂以初六日開城。兵入,芳度投井死,擒其將黃翌、朱貴等殺之;沒其家,剖黃梧棺,戮屍斬首,及芳度首揭竿以徇眾。世藩以吳淑為右提督。
十一月,令人往日本取回鄭泰所寄之銀。凡七十一萬,止得二十六萬而還。
丙辰,康熙十五年、海上稱永歷三十年
[編輯]正月,世藩以右虎衛許耀、前衝鎮洪羽等率舟師會在潮諸軍攻取廣東州郡。
二月,平南王尚可喜昏病日甚,會偽周師克肇慶、韶州等處,廣州人人自危。駐潮諸軍聞報,燒營遁回。劉國軒、何佑、劉進忠等分南北兩路而進。碣石苗之秀軍程鄉,其妻在汛,遣人迎降;之秀納降款,世藩令其回鎮碣石。圍惠州、攻博羅不下,旋下長樂、龍門諸縣。之信窮蹙,因乞降於偽周;周封為輔德公,令其讓惠州於海上。之信檄提督等撤守兵回廣,遣使饋弓馬、幣帛通好。乃以國軒鎮惠州。東莞守將張國勛亦降,以為後勁鎮。自是,與周分界而守。
五月,耿王調汀州鎮守劉應麟兵出關,麟不從,密來通款。乃遣吳淑提兵馳書與耿王,言欲假道於汀州。耿王遣兵防城,麟懼其圖己,率所部出掠瑞金、石城等處。吳淑兵至,麟與謀攻城,下之;以應麟為□(前)提督。
耿王檄曾養性等自溫州航海入閩,朱天貴以舟師來降,其餘逃入福州。奇兵鎮黃應選(邀?)擊之,獲巨船數千號。
七月,調劉進忠出師,進忠稱疾不行。進忠自潮州定後來見,世藩待之禮意疏略;見左右用事者皆碌碌,知不與有為。及攻(原刊為改)汀州,悔失計;至興寧,與諸將不協,流言日起,遂稱病回潮,陰為自守之計。
九月,耿王師出浙江者為總督李之芳所扼,多被摧敗,京中遣和碩康親王提兵乘機入閩;兵出江右者為總督蔡毓榮及滿州兵移駐防兵拒之,失廣信,棄建昌。大勢已去;又聞汀州不守,益憂內顧。諸將遂密謀,詐作耿王投誠獻關。耿王聞變,收王進、範承謨、蕭震絞殺之;欲乘船奔海,為都尉徐文耀所脅,不得出。遣王進功回泉取救兵,密囑曰:『吾忍死以待也』。延津已失,不得已於十九日剃頭迎康親王入城。耿王至京,國軒等日夜追之,殺死者不計其數。是役也,以飢卒數千破數萬之眾。由是,何佑之名振於粵東。佑,綽號何錐子。
六月,世藩自海澄移檄萬松關;黃芳度令其下俱剃發據守,令其兄芳泰入粵請援。世藩進攻不利,其將萬宏登梯中炮死,乃築長垣圍之。調何佑攻平和縣,守將賴升降。諸屬縣皆下之。
十月,海澄公標將吳淑以漳州降。初,淑投誠,屬公標下,黃梧待之厚;將死,囑之曰:『吾子年少,君可保全之』。及被圍日久,謂其弟潛曰:『吾本海上舊將,公雖待吾厚,吾負罪於先藩實深。今世藩待吾眷屬,恩尤有加,吾不可以負之』;遂以初六日開城。兵入,芳度投井死,擒其將黃翌、朱貴等殺之;沒其家,剖黃梧棺,戮屍斬首,及芳度首揭竿以徇眾。世藩以吳淑為右提督。
十一月,令人往日本取回鄭泰所寄之銀。凡七十一萬,止得二十六萬而還。
丙辰,康熙十五年、海上稱永歷三十年
[編輯]正月,世藩以右虎衛許耀、前衝鎮洪羽等率舟師會在潮諸軍攻取廣東州郡。
二月,平南王尚可喜昏病日甚,會偽周師克肇慶、韶州等處,廣州人人自危。駐潮諸軍聞報,燒營遁回。劉國軒、何佑、劉進忠等分南北兩路而進。碣石苗之秀軍程鄉,其妻在汛,遣人迎降;之秀納降款,世藩令其回鎮碣石。圍惠州、攻博羅不下,旋下長樂、龍門諸縣。之信窮蹙,因乞降於偽周;周封為輔德公,令其讓惠州於海上。之信檄提督等撤守兵回廣,遣使饋弓馬、幣帛通好。乃以國軒鎮惠州。東莞守將張國勛亦降,以為後勁鎮。自是,與周分界而守。
五月,耿王調汀州鎮守劉應麟兵出關,麟不從,密來通款。乃遣吳淑提兵馳書與耿王,言欲假道於汀州。耿王遣兵防城,麟懼其圖己,率所部出掠瑞金、石城等處。吳淑兵至,麟與謀攻城,下之;以應麟為□(前)提督。
耿王檄曾養性等自溫州航海入閩,朱天貴以舟師來降,其餘逃入福州。奇兵鎮黃應選(邀?)擊之,獲巨船數千號。
七月,調劉進忠出師,進忠稱疾不行。進忠自潮州定後來見,世藩待之禮意疏略;見左右用事者皆碌碌,知不與有為。及攻(原刊為改)汀州,悔失計;至興寧,與諸將不協,流言日起,遂稱病回潮,陰為自守之計。
九月,耿王師出浙江者為總督李之芳所扼,多被摧敗,京中遣和碩康親王提兵乘機入閩;兵出江右者為總督蔡毓榮及滿州兵移駐防兵拒之,失廣信,棄建昌。大勢已去;又聞汀州不守,益憂內顧。諸將遂密謀,詐作耿王投誠獻關。耿王聞變,收王進、範承謨、蕭震絞殺之;欲乘船奔海,為都尉徐文耀所脅,不得出。遣王進功回泉取救兵,密囑曰:『吾忍死以待也』。延津已失,不得已於十九日剃頭迎康親王入城。耿王至京,與徐文耀及諸將領皆伏誅。
興化守將馬成龍以城降,令許耀率兵守之。
十月,許耀進兵福州,駐師烏龍江;驕縱飲酒,諸將不服。清兵渡江,或請於半渡擊之,不從;既登岸,倉皇出戰,敗走。
十一月,邵武守將獻款於吳淑。淑赴之,移兵據守。
十二月,清兵至邵武,吳淑御之。時大雪嚴寒,諸軍涉溪拒戰,凍壞不能走;退扎汀州。清兵至建寧,薛進思守汀,聞之,警懼失措;劉應麟願傾貲餉兵固守,進思猜疑不從,棄城而走。麟奔潮州依劉進忠,發病而死。
平南王尚可喜於九月病故,之信遣使報訃,並請其妹奔喪。妹,沈瑞之叔母也;許之,並遣使吊喪。
偽周封之信為輔德親王。
丁巳,康熙十六年、海上稱永歷三十一年
[編輯]正月,清兵至興化。時諸將銳氣已喪,何佑又與得勝不睦。得勝出戰,何佑坐視不救,致得勝力戰而死。何佑奔回泉州。
二月初九日,清兵至泉州。守將林定無備,城破;標將林孟、參宿營謝貴死之。林定素與民相安,逃於民間,剃發走免。諸軍潰散。
十九日,清兵至漳。世藩倉皇登舟;至海澄,棄而不守;至廈門,欲回東寧,百姓號泣攀留。角宿營吳桂整兵防守,眾賴以安。祭趙得勝,斬薛進思;許耀捆責,數日而死。何佑、吳淑戴罪自效。命諸將眷口搬回東寧。王進功、沈瑞、張學堯陸續起行。劉炎投誠;至京,流寧古塔。
三月,諸將聚集思明;餉不給,乃分汛屯紮,措餉召募。
漳浦巫者朱寅詭稱三太子,聚海上殘兵二百餘人夜襲泉州,攀堞而入,鳴鼓揚旗。守兵以為海兵複至,發一大炮。寅乃抽回兵,出城而去。人以為神,附者日眾。屢屢取勝,蔓延於漳、泉之間。首裹白布,時人謂之「白頭賊」。
六月,劉進忠獻款於偽周;後投誠,殛死。
劉國軒守惠州,尚之信已投誠,孤城難守,乃率所部航海而歸。
清封黃芳世為海澄公。
偽周將韓大任守吉安,清兵圍之經年,無援,乘夜潰圍走入閩界。既以糧盡投誠;後從征噶爾旦,衝陣而死。
康親王遣漳、泉二府知府,照朝鮮例,從海上招撫;海上不從。
十二月,清兵圍吳淑於天成寨;朱寅率眾來援,吳淑突圍而出。
戊午,康熙十七年、海上稱永歷三十二年
[編輯]正月,泉州提標兵巡界,與海上將陳升遇,擊破之。
二月,以劉國軒為中提督總督諸軍,後提督吳淑副之。初十日,國軒督軍攻玉洲(原刊為川),守將劉宗降;三叉(原刊為日)河、福滸皆下。十八日,進取江東橋。清守將王重祿、呂韜等潰,遂燒斷橋梁以絕援兵。漳州援兵至,國軒分兵擊敗之。三戰三捷,軍聲大振。二十三夜,取石碼,獲清守將劉□(茂)、楊朝宗,遂軍於祖山頭。清副都統孟安等自潮來援,國軒退屯石碼,築垣拒守,仍分屯漳州郭外。清提督段應舉自泉州來,寧海將軍喇哈達自福州來,平南將軍賴哈(塔?)自潮州來,先後應援。國軒倏水倏陸,滿、漢疲於奔命。
三月初一日,國軒列陣郡城之東赤嶺,清兵背城逆戰。前虎衛林升一軍當其鋒,殺傷相當。朱寅率兵按天寶山,以牽漳州之勢,黃芳世擊敗之;寅遁入長泰。國軒樹柵雙橋一帶,離漳數里。滿、漢諸將會議,以一股同黃芳世扎水頭小灣腰樹、一股扎鎮門安炮,以斷其往來水路。國軒偵知之,十一日黎明焚營撤兵。漳州意其遁也,少頃,舉帆直抵水頭登岸,陟嶺進戰。芳世素不知兵,又與漢將不協;吳淑攻之,戰敗墜馬,遇救得免;走入漳州,病月餘死。自水頭之敗,海澄餉道阻絕,段應舉會綠旗兵及滿州將軍兵數萬,列營祖山頭。十八日下午,國軒兵至,應舉以兵迎敵,為何佑殺退。江勝、吳淑等繞出祖山之背,國軒督勁卒登山,衝滿洲兵。滿兵敗走,其眾大潰。國軒又以勁兵截漳州大路。滿、漢兵棄輜重,自相踐踏,奔入海澄。國軒夜令軍士鑿塹,每人一丈;引江水環城繞之,外又鑿溝數里。沿堤兩岸,安銃守之。由是,內外阻絕。
是月初三日,吳三桂僭偽號於衡州,以周為國號,改元昭武。
四月,朝命總督郎廷佐(相?)入京,以布政使姚啟聖代之。勒巡撫楊熙致仕,以按察使吳興祚代之。調江南提督楊捷代段應舉。援兵四集,屯筆架山以救海澄。
五月,劉國軒以筆架山南小寨縣崖,狀如掛燈,俗呼「燈火寨」,下臨大溪,順流可通海澄,問誰可抗(扼?)守?吳淑請往。乘夜率兵進寨,天明,寨柵完備。初十日,滿營發炮攻擊,連夜不絕;淑令軍士穴地藏身,無死傷者。馳報國軒,以為乘夜炮,意不在寨,當別防之。信至,滿、漢兵齊至祖山嶽嶺,破林彪、張鳳二營,鳳戰死。進攻林升營,國軒援兵至。姚啟聖之子姚義統領韓大任降兵,以牛載土囊滇溝,至第三重,國軒發大炮齊擊之,死者無數。滿、漢兵多填於塹,遂退。時,京中傳上諭有能救海澄者及城中兵將有拔圍而出者,皆重賞。奈國軒鑿塹通潮,圍至數重,不可複救矣。
六月初十日,國軒攻入海澄城,段應舉、穆伯希佛自縊,黃藍不知所終;獲孟安、馬虎等滿、漢官三十餘員,皆釋之,授官給俸。滿兵千餘,遷之東寧。時城中滿州披甲二千、馬八千餘匹、綠旗兵與城守兵計二萬餘;圍八十三日,糧盡,殺馬而食;馬盡,屑馬骨而食之。死亡及泅水而出過半。閩省震恐,諸援兵退守漳州。
朱寅下海,封為蕩寇將軍,改名蔡元義;歲餘病死。
劉國軒議乘虛攻泉州。令吳淑分兵下長泰縣。國軒兵至同安,都統大雅裡走泉州,擒鄉兵總黃朝斬之。與何佑、江欽(勝?)、楊欽十數騎離隊伍至泉州城,循清源山,於東嶽廟相視營地,城中兵不敢出。久之,隊伍始至,扎營於城外;城中兵終不敢出。
七月,國軒水陸並進。江欽(勝?)攻南安,殺守將。諸縣守兵相繼棄城而走,遂取南門銳(銃?)城。載龍熕及大銃數十號攻南門城,城崩壞數十丈,盡為本地;城內再築短牆以守。清城守馬勝等以釘釘船板鋪於地上,兵入城無踔足處,傷損甚多。會天大雨,城竟不拔。圍泉兩月,援兵四至。將軍喇哈達從漳平間道出安溪,巡撫吳興(原刊為國)祚同浙右提督由白鴿嶺出永春,江南提督楊捷由廣橋進河市,皆未敢向前。清提督調水師林賢、黃皓等出閩安鎮,遙為聲援。
八月,水師提督蕭琛守定海。林賢等舟師至,琛戰船不先期整頓,議以舟寡且小,欲據上流牽制之;水師五鎮章元勛(原刊為振)欲先發制人,率所部十舟進戰。林賢等共擊之,眾寡不敵,阻風逆流,一軍盡沒,被擒入福省殺之。蕭琛不設備,遇敵大潰,退舶海山,遂妄報福水師大至;世藩遂令國軒退兵守思明州。國軒於二十四日退兵下船,隔三日,城中兵始敢出。世藩召回蕭琛斬之,以援剿左鎮陳諒、後鎮陳啟明督朱天貴等水軍防禦北船。
偽周主吳三桂病死衡州,孫世璠立。其侄應奇守岳州,驕而且貪;清兵攻之,棄城而走。於是湖、廣、雲、貴皆不守,遂亡。
九月,劉國軒入江東橋,至長泰;滿、漢兵遇之皆披靡,乘勝長驅。至耿精忠營,衝之,馬中炮,掀國軒墜地;有滿州披甲前蒙國軒放免,至是乃以騎授之,得脫;滿將知而殺之。國軒守汊河(?),列營觀音山。
十月,時漳、泉屬縣盡棄,惟姚啟聖等欲得海澄,乃令人往議和。海上不從。
己未,康熙十八年、海上稱永歷三十三年
[編輯]正月,劉國軒請停文武俸,自出糧餉兵三月;從之。
三月,姚啟聖以果堂寨逼盡江東橋,欲發兵據守。國軒偵知,令吳淑據其寨。漳兵至,敗之。
自定海失守,以朱天貴守海壇,陳諒為水師總督。於二十九日早,各船乘南風迅發,進泊定海。福州集船百餘號,由五虎門出。陳啟明、朱天貴率熕船直衝而入,連破十餘船,獲大船一隻。值大風暴起,福船收入五虎(原刊為號),海船收舶海壇。
四月,陳永華請克𡒉監國,號「監國世孫」。
六月,鄭時英駐東石督餉,欲掘沿海鹽埕,則利盡歸於我。乃令楊忠率兵往潯尾,舍舟登岸,連掘兩晝夜。俄而大隊兵至,四面合攻。忠力戰而死,餘眾死亡過半。
七月,國軒築潯尾寨,一夜而成。同安兵至,擊走之。由是,同安船不敢出。
初,右武衛林升汛守東石,取給軍餉。及楊忠敗死,林升調兵隨征,僅以散卒三百人委施廷、陳申守之。有叛兵入泉報知,城中發兵四面環攻,施廷被創、陳申戰死。寨破,兵民赴海死者過半。清兵仍築三寨以守。
十月,國軒離漳城五里而軍。時援漳滿、漢兵十餘萬,國軒亦有萬餘;營壘咫尺相望,指揮自如,諸軍畏之如虎。國軒以果堂扼要,初八日率兵就果堂後版尾地方再築一寨。初九日,滿、漢將軍提督以兵數萬齊至,銳不可當;國軒與吳淑、何佑、林升、江欽(勝?)引千餘勁卒奮勇死闘。自午至申,敵皆退。斬章巴、石兒(?)等,死者無算。自是,不複出。
十一月,吳淑守版尾寨。清兵築壘環攻,炮聲不絕,淑處之自如。身被重傷,複染病,不以為意。時值陰雨,淑踞床而臥,牆傾壓死。世藩痛哭,以淑次子天駟為建威左鎮,統其兵。
十二月,姚啟聖、吳興祚大集舟師攻廈門,題請浙、粵水師剋期協攻。世藩調各洋船私船配兵北上,以右武衛林升為總督,左虎衛江勝、樓船右鎮朱天貴為左右副總督,率諸軍御之。
庚申,康熙十九年、海上稱永歷三十四年
[編輯]正月,水師提督萬正色提師出閩安鎮,撫院吳興祚率兵沿海援之。林升分船三十號守海壇,自統六十號泊泉州臭塗灣。
二月,萬提督至海壇,海船俱至泉州迎敵。萬提督至圍頭,朱天貴以七船衝其䑸,所向無前。俄而海風大作,萬提督乘風收入泉州港,沿海岸上安炮,整師防守。海上各船無所取水,乃退至金門。世藩所親幸施福密通姚啟聖,欲為內應。使授降兵數百人,挈眷來歸,欲乘機舉事。國軒諜知之,啟世藩收施福殺之。世藩議欲撥國軒兵三千,配小船直入泉州港,攻萬提督。使人持令箭抽兵;時兵久已無糧,盡皆退潰,國軒禁不能止。海澄守將陳昌以城投誠。國軒至廈門,知勢不可為,收拾餘眾下船,百姓遮道攀留。二十六日,兵變擄掠。世藩焚演武亭行營,盡率諸軍登舟。協理五軍吳桂收敗卒據廈門,以待清兵。二十八日,萬提督入思明州。二十九日,世藩至澎湖。朱天貴守泊銅山,姚總督招之,遂投誠。
二月十二日,世藩至東寧。
五月,東寧有聲如驢鳴。半路店雨雹,大如雞子。
六月,總制陳永華晝坐,見衣冠甚偉者曰:『我行災使者,欲借公署三月』;永華設席張樂宴之。未幾,永華死。
承天府豬生子,四耳三目,前二足向上。
令每田一甲,出壯丁一名。
十月,劉國軒營中豬生子,豬身人面。
十一月,白氣長數丈見於西方。
辛酉,康熙二十年、海上稱永歷三十五年
[編輯]正月二十八日,世藩殂於承天府行台。三十日,馮錫範、劉國軒調兵駐承天府,會六官議立嗣。董太妃與諸公子收監國印,克𡒉不肯與,擁兵自衛。公議以克𡒉乃乳母所生,奸生子也,非正嫡所出,乃縊殺之;妻陳氏亦自殺。
二月初一日,董太妃率世子克塽襲位;時年十二,錫範之婿。百官朝賀畢,太妃起,出位,諭以誅監國故;以世子付託馮、劉等佐,竭力匡扶。涕淚沾襟,眾心大慰。封馮錫範為忠誠伯、劉國軒為武平侯。大赦國中。以二公子聰為輔政公,領護衛。
三月,以五公子智為右武驤將軍,募兵。
四月,以三公子明為左武驤將軍,募兵。
五月,總督姚、巡撫吳、陸提諸、水提萬題為報明事:『本年四月,臣等密探得偽藩病故,幼主嗣襲,文武解體;此天亡之時,不可失也。會同具題,請旨密示臣等遵奉施行』。
六月十六日,董太妃薨。時協理刑官柯平已病故,陳繩武閒住,國事錫範主之、兵事國軒主之。
八月二十八日,中軍營火。
九月初三日,塗輕(墼?)庭火。
十月,賓客司傅為霖通清事發,逃亡;二十八日,獲之。
十一月,誅傅為霖及高壽、陳國威等,盡殺其子弟。令沈瑞自經,家屬發配。
總督姚上疏請攻台灣,力薦內大臣施琅可任水師提督;萬提督言台灣難攻,且不必攻。朝命召見施琅,仍以靖海將軍充水師提督,改萬正色為陸師提督代諸遇。
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海上稱永歷三十六年
[編輯]正月,施將軍出京至閩,於廈門各處調兵整船。劉國軒以銃船十九號、戰船六十餘號、兵六千人,撥諸將守澎湖;親身往來督視。
施將軍請命專征,奉旨相機進取。
十二月,承天府災,沿燒一千六百數十餘家。米價騰貴,民不堪命。
癸亥,康熙二十二年、海上稱永歷三十七年
[編輯]六月,諸將進攻澎湖。國軒禦之;列大炮,架巨艦數十以待。諸將皆望風而逡巡,惟提標藍理、曾成、張勝、正黃旗侍衛吳啟爵及游擊趙邦試、許英、阮欽冒險深入鏖戰。海船齊出,已合圍;施將軍恐有失,急以坐駕衝入。內外合攻,敵小卻,將軍遂同七船隨流而出。時天色將晚,遂在西嶼頭洋中拋泊。
十八日早,舟次於八罩,以收諸軍。國軒聞而喜曰:『誰謂施琅能軍』!蓋以澎湖數起大風,無三日晴朗;遇大風,舟立壞故也。然停泊數日,浪靜無風,亦天意也。
二十日早,穩至虎井。施將軍取小舟於內外塹峙間密覘形勢。於是再申軍令,嚴明賞罰。令總兵陳蟒領船五十號,從東畔峙內直入四角山;又令總兵董義領船五十號,從西畔內塹直入(牛)心灣,以為疑兵,示若欲登岸者。將軍自率諸將士,部署大鳥船五十號,居中分為八股排入;餘舟以次而進,以為後援。指畫既定,俟風而發。
二十三日巳刻,南風大發,波濤洶湧,諸船揚帆而進。風利舟快,瞬息飛騰,據其上流,乘勢奮擊,以一當十。又令火器船乘風縱發,煙焰張天,海船相沿燒殆盡。國軒見勢敗,遂乘小舟逸去。清前鋒林賢、朱天貴亦戰死。
國軒既敗,群情洶洶,施將軍又厚撫降卒以誘之;於是莫不解體。世子與錫範、國軒相對泣曰:『民心既散,誰與死守?惟有求撫之計耳』。於是乞撫;不許。世子又令人求撫云:『惟命是聽』。明寧靖王術桂投繯而死。施將軍令侍衛吳啟爵等宣布德意,於是俱剃頭歸順。侍衛還報,將軍喜曰:『不勞王師而傾國效順,朝廷之福也』;即令侍衛馳驛入奏,並繳歸誠冊印。
九月初六日,侍衛至京,朝廷召見,特加慰勞。因問澎湖克捷事情,侍衛披圖指畫,備言將士用命血戰之苦;上為之揮淚。因口諭部臣:『閩師遠涉海島,比滇、黔陸路不同,論功再加一等』。上又問歸降事,對曰:『偽主年幼未諳國事,盡委馮、劉;馮懦而無斷、國軒傾心歸命,可保無他虞』。上又問台灣形勢,條對甚悉。上問:『提督重兵入險,有慮否』?對曰:『海上既敗之餘,無與共亂者。但恐總督遲至,議論不一,或至中變耳。若總督與提督能一心共濟,事可萬全。今提臣系督臣保舉,必無異心,指日可定;如謂奔敗之餘,再奮螳臂,敢拒巨轍,必無之理』。上悅;自解所御龍袍並賦詩以賜提督,加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以示酬庸焉。
八月十五日,施將軍統率大師至台灣,百姓壺漿相繼於路;海兵皆預制清朝旗號,以迎王師。十月十七日,侍衛自京回至軍前,銜命申告,軍民莫不以手加額。
部議以台灣番民雜處、山海要津,設總兵一員、副將二員統水陸官兵一萬鎮守之。設道官一員、一府、三縣,以統治百姓及番眾。府曰台灣府,附郭為台灣縣,南路為鳳山縣,北路為諸羅縣。建置既定,經畫事竣。
十月,世子與馮、劉、何並眷口登舟。十一月初六日,至泉州。初七日,從省進京。
十二月,總督姚啟聖病故。克塽至京,封為漢軍公;弟克舉准開牛彔,叔鄭聰等俱食三品、五品官俸,隨旗。馮、劉俱封伯。國軒隨補天津衛總兵;其子准開牛彔。
自丁亥永歷元年起至癸亥永歷三十七年止,海上始末俱載於此,以備採擇焉。取台灣一節,行文多以敘事,而又多載諸人口中語,與本錄是兩樣筆;今兩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