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瘍醫大全/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六 \ 腳氣部

[編輯]

自男婦緩風腳氣起,至揚州江甘儀婦女腳氣,治各不同,法則俱匯於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男婦緩風腳氣門主論

[編輯]

《太陰陽明論》曰∶陽受風氣,陰受濕氣。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

《通評虛實論》曰∶ 跛寒風濕之病也。

《髒氣法時論》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禁濕地濡衣。

《調經論》曰∶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營血泣,衛氣去,故曰虛。

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

《五常政大論》曰∶太陰司天,濕氣下臨。

《六元正紀大論》曰∶太陽司天之政,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萎不收。太陰司天之政,民病寒濕,腹滿身 憤 腫。太陰所致為重 腫。

《生氣通天論》曰∶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經脈篇》曰∶胃病則大腹水腫,膝臏腫痛。足陽明實則狂顛,虛則足不收脛枯。

《平人氣象論》曰∶足脛腫曰水。

張景岳曰∶腳氣之說,古所無也,自晉蘇敬始有此名。然其腫痛麻頑,即經之所謂痹也;其縱緩不收,即經之所謂痿也;其甚而上沖,即經之所謂厥逆也。逮夫後世,則有類傷寒四證,而以腳氣居其一,謂凡頭痛發熱,身痛便閉,而但見腳膝屈弱無力者,便是腳氣,此說太混,予不然之。夫腳氣本水濕下壅之病,而實非陽邪外感證也,若諸證之兼見者,則若有之。若以外感之腳軟者,便認作腳氣,則淆亂意見,大不通也。

又曰∶腳氣之證,其初甚微,飲食動作無不如故,或無他疾而急得之,或因病後而漸得之,及其病也,則自膝至足,或見麻痹,或見冷痛,或見痿弱,或見攣急,或腫或不腫,或日漸枯細,或蒸蒸惡熱,或灑灑惡寒,或如冰冷,或如火熱,或到底能食,或不能食,或有物如指,發自 腓而氣上衝心,是皆腳氣之正病也。其有為發熱頭痛,寒熱往來,或腹內作痛,或見飲食則嘔吐,或惡聞食氣,或不欲見明,或語言錯亂,精神昏憒,是皆腳氣之兼證也。大抵此證有緩急,緩者其來漸,或二三月而日甚,其來速或一二日而即起,治之若緩,恐其氣上衝心,亦能殺人。

又曰∶腳氣之因有二∶一則自外而感,一則自內而致也。自外而感者,以陰寒水濕雨霧之氣,或坐臥濕地,致令濕邪襲人皮肉筋脈,而凡清濕襲虛則病始於下,致為腿足之病,此外因也。自內而致者,以肥甘過度,酒醴無節,或多食乳酪濕熱等物,致令熱壅下焦,走注足脛,而日漸漸腫痛,或上連手節者,此內因也。然在古人謂南方卑濕,病多外因,北方嗜酒酪,病多內因,此固一說,然北方亦有寒濕,南方豈少酒濕,此固不必分南北,其或內或外,凡受邪氣,有病始於足而漸致他證者,即腳氣之謂也。必察其因而治之,則自無失矣。

又曰∶方書以腫為濕腳氣,不腫者為干腳氣,濕者宜除濕,干者宜行氣。

陳無擇曰∶腳氣不專主一氣,亦不專在一經,兼有雜生諸病,未易分別,須尋經絡之陰陽,再察脈息之虛實,以為治也。凡自汗走注者為風勝,無汗攣急制痛者為寒勝,腫滿重着為濕勝,煩渴燥熱為暑勝,若四氣兼中者,但察其多者為勝,分其表里以施治也。

張景岳曰∶腳氣之病,實三氣之所為也,然亦有虛實之異。又腳氣本為壅疾,古雲忌用補劑,然必下元不足,及陽明之氣有虧者,而後邪氣得以犯之,此其中亦有虛證。總之,凡治此者,只因證施治則萬全,但察其因於表者,以發散為主;因於里者,以疏利為主,外因者多寒濕,宜用濕熱;內因者多濕熱,宜用清涼。若元氣本虛及病久致虛者,必當培補下元,不得以忌補之說為拘也。

又曰∶腳氣初起,無非濕滯,如無他證兼見,而身體重着者,單宜治濕以分利為主。凡腳膝中濕,或腰腿酸痛,重着腫痛者,宜除濕湯,不問久近乾濕並可用。若腳膝酸軟重着,而胃氣不清,或見噫氣吞酸脹滿者,平胃散。若腳氣浮腫而兼泄瀉者,宜五苓散或胃苓湯。

又曰∶寒濕外浸致成腳氣者,十居六七,其證疼痛拘攣,惡寒清厥,脈多弦細,治宜以溫經除濕為主,是以古人治此之法,大抵熱藥多寒藥少,故每用麻黃、川烏、桂、附、乾薑之屬。《內經》曰∶濕淫於內,治以苦熱。正以烏附麻黃走而不守,故能通行經絡,乾薑、官桂辛甘大熱,故能助陽退陰,清濕既除病無不愈。凡感寒濕雨水,或四氣流注,致成腳氣腫痛不可忍者,宜雞鳴散如神。若寒濕內侵,陽虛陰盛,胃氣不強,經氣不行,頑木浮腫,或疼痛不用者,獨活湯。若寒邪入腹,喘急疼痛,或筋急上沖,悶亂危急欲絕者,茱萸丸或茱萸木瓜湯。若寒濕在經,血脈不和,腰腳筋骨酸軟無力,或拘攣疼痛,脈弱而澀者,酒浸牛膝丸。若寒濕壅腫,氣滯不行,或冷或痛者,立效散。若寒濕兼風者,如五積散、小續命湯皆宜用。

又曰∶濕熱內蒸,致成腳氣者,多因酒食不節,其證必煩熱多渴,脈見滑數,二便或多不利,治宜利濕清火為主。若濕熱下壅,足脛腫痛不消者,防己飲加減治之,或蒼朮黃柏丸,或二妙散,或加味二妙丸俱妙。若濕熱氣壅,上沖胸腹,煩渴悶亂,頭痛口乾者,活人犀角散。若濕熱流注經絡,肢節煩疼,脊背沉重,手足遍身疼痛熱腫者,當歸拈痛湯。若感冒暑濕,肢節疼痛,身熱口渴,小便赤澀,氣虛氣促者,清暑益氣湯。若肝腎陰虛血熱,腳脊疼痛,行止艱難,小水不利者,續斷丸。

又曰∶腳氣壅滯氣逆者,其證必喘滿氣急,上攻心腹,甚至危急可畏,治宜行滯降氣為主。凡腳氣上沖,心腹喘急不得眠臥者,紫蘇散、檳榔湯或加減檳榔湯,甚者四磨飲。若腳氣喘急,腹滿腳腫者,桑白皮散或木通散。若腳氣臍下氣升衝心煩悶者,木香散或檳榔散。若腳氣心胸壅悶,嘔逆多痰不食者,半夏散或紫蘇湯。若浮腫心腹痞悶,小水不利,大腹皮散。

又曰∶風濕合邪而為腳氣者,其證必兼外感,而或為寒熱往來,或為喘咳氣急,或流走無常,或筋骨疼痛,治宜以散風除濕,通行經絡為主。若感四時風疫風濕,或處陰濕之地,致為腳氣痿弱,筋骨疼痛,或寒熱往來者,敗毒散。若寒熱如瘧,赤腫疼痛者,加味敗毒散。若腳氣以風寒濕邪客於經絡,而骨髓酸痛不可忍,或遍身疼痛,惡寒嘔逆者,五積散。一法加全蠍三個,入酒煎服。若腳氣以風濕留滯,而陰寒外閉,表邪不解,或咳嗽喘滿寒熱者,小青龍湯。若風濕留滯,肢節煩疼,心神壅悶者,大腹子散。《千金》雲∶若腳氣脈大而緩,宜服小續命湯二劑立瘥。《活人》雲∶腳氣屬冷者,以小續命湯煎成,入生薑自然汁服之,最快。若腳氣風濕勝而兼發熱咳嗽,肢體疼痛者,芎芷香蘇散。若腳氣風濕流注,憎寒發熱,無汗惡寒者,麻黃左經湯。

又曰∶腳氣有虛證,凡脾胃肝腎之脈,皆出於足,邪之易入,多有乘虛,故肝虛則筋病,腎虛則骨病,脾虛則肌肉病,胃虛則宗筋病,或以勞欲不節,或以酒濕太過,或以病後失調,凡內有虧損,而外有腳氣者,無非虛證,此當以調補為主,而兼察四氣以治之。若肝腎陰虛,感觸四氣而癱瘓頑木,半身不隨,腳膝無力,遍體疼痛者,神應養真丹,或三因四斤丸,或虎骨酒,或八味地黃湯。若脾胃大虛,陰寒在下,陽氣不行而病腳氣者,獨活湯,附子八味湯。若精血不足,陰虛於下,氣不歸精,而腳氣上逆衝心者,地黃湯。若脾胃虛寒,兼風濕外邪而成腳氣者,用引獨活湯,或追毒湯。若腳氣以脾腎虛寒而兼咳嗽、氣逆嘔吐者,兼補,濃朴湯。

又曰∶腳氣有實邪,凡壅盛腫痛,而或為閉結,或為脹滿者,治宜以疏導通利為主。若風濕壅盛,腳氣腫痛,便結腹滿者,羌活導滯湯,或枳實大黃湯。若四氣流注,陽明風熱,腰腳腫痛,大小便秘,喘滿腹痛者,大黃左經湯。若腳氣飲食不消,心下痞悶,腿腳腫痛者,開結導飲丸。

又曰∶凡腳氣腫痛之甚者,可用敷藥以散之,或用椒艾囊以溫之,或用香散之藥煎湯以洗之,如百草煎及防風、荊芥、威靈仙、艾葉、蒼朮、蛇床子、當歸、烏藥之類皆可用,或單用紫蘇,或忍冬藤煎湯淋洗,俱妙。

觀《活人》等書雲∶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淋洗者,皆醫之所禁也,此亦一偏之說耳。蓋補有宜禁者,以邪壅氣實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濕湯氣之宜避者也。如果下部虛寒,或以病後,或以克伐太過,而腳氣不愈者,豈尚堪禁補乎!又寒邪濕熱壅結不散,而為腫為痛者,最宜以辛香疏散之藥,煎湯蒸洗,則退邪極速,豈禁洗乎!惟是濕熱逆而上衝心腹者,不可驟洗,恐助濕氣上升也。此必先降其氣,俟其毒止在腳,再行熏洗,自無不利,蓋補以補其弱也,洗以逐其滯也,夫何禁之有!

又曰∶有當禁於未發之先者,如《外台秘要》雲∶第一忌嗔,嗔則心煩,煩則腳氣發;又禁大語,大語則傷氣,氣傷病亦發;又不得露足當風入水,以冷水洗足,兩足脛尤不宜冷,雖暑月當着帛 ,至冬寒加綿,常令兩脛及腿溫暖,微汗尤佳,根據此將息,腳氣自消,而無邪氣留連之患。夏月腠理開,不宜當風取涼,涼處坐臥,須得勞動關節,令其氣暢。此拒邪之法,養生之要也。每食後宜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則腳中惡氣,隨即下散,雖有浮腫,氣亦不上也。

孫真人曰∶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此皆濕郁於內所致也。故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洗足,當風取涼,皆成腳氣。暑月久坐久立濕地,則濕熱之氣蒸人經絡,病發必熱,而四肢酸痛,煩悶, 腫寒熱,此又山野農夫多有之,以久濕傷於外也。

楊大受曰∶腳氣是壅疾,當用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壅也。如羌活導滯湯之類所宜通用。又如蒼白朮、防己、南星以去濕,羌獨活、木瓜、檳榔行氣利關節以去壅,佐木通、牛膝以引經,當歸、生地以和血,此必用之藥也。又如東垣拈痛湯之類亦甚捷。余因證之虛實寒熱而辨治之,此即通變活法也。

又曰∶凡腳氣初覺,即灸患處二三十壯,或用雷火針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經散邪,其要法也。若壅既成而邪盛者,必腫痛熱甚,一時藥餌難散,宜砭去惡血,以消熱腫,砭刺之後,以藥繼之。

古無腳氣,《內經》名厥,兩漢名緩風,宋齊謂腳氣。

《內經》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發於外者,屬足少陰、太陽;發於內者,屬足太陰、陽明。)

《千金》論曰∶此病初得,即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為腳氣。經曰∶緩風濕痹。深師雲∶腳弱者即此義也。得此病者多不令人即覺,或會他病一度,乃始發動,或奄然大悶,經二三日不起,方乃覺之,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腰背頭項也。始起甚微,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有此為異耳。或熱悶驚悸,心煩嘔吐,或覺臍下冷痞, 然不快,兼小便淋漓,不似生平,皆其候也。

馮魯瞻曰∶經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又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蓋脾主四肢,足居於下,而多受濕,濕郁成熱,濕熱相搏,其痛作矣。古名為壅疾,當用宣通之劑,如羌活導滯湯、當歸拈痛湯之類,使氣不壅而痛自愈矣。古無腳氣之說,《內經》名厥,兩漢間名緩風,宋齊之後謂之腳氣。凡腫者名濕腳氣者,筋脈弛長而軟,或浮腫是也,治宜利濕疏風。如不腫者名干腳氣者,干即熱也,筋脈蜷縮攣痛,枯細而不腫者是也,治宜潤血清燥,有從外感者,有從內傷者,其為濕熱則一而已。北方高燥,多飲HT 酪肉食醇酒,濕熱下流所致,南方卑下多濕,血氣虛弱之人,或遇房勞,負重遠行,沖冒雨雪,寒濕乘虛所致。大抵風寒暑濕之氣中於諸陽,則病在外,其證多在足外踝及足背,宜散之而愈。中於諸陰則病在里,其證多在足內踝及內,宜溫利之,外證自汗走注為風勝,無汗疼痛攣急為寒勝,腫滿重着為濕勝,煩渴熱頑為暑勝,如四氣兼有,但推其多者為勝。麻者為風,痛者為熱,腫者為濕,寒勝則蟲,(皮膚中如蟲行之狀。)熱勝則縱,蓋足六經皆能致病,惟手六經不與焉。寒則溫之,熱則寒之,在表則散,在里則下,若大虛氣乏,間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不可拘執。其人黑瘦者易治,胖大赤白者難愈,黑人耐風濕,赤白人不耐風寒,瘦人肉硬,肥人肉軟耳。其用藥當分虛實寒熱表里,如黃柏、蒼朮乃濕熱必用之藥也。防己、獨活治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也,木瓜取入肝走筋也,赤苓、木通滲利其濕也,肉桂、烏附散寒濕也,木香、檳榔、香附、烏藥宣行氣道之劑也,紅花、桃仁活血行凝之劑也,牛膝、杜仲、萆 、虎骨壯筋骨之劑也,參、 、白朮、歸、芍、地黃補養氣血之劑也,合宜而用,則或攻或補,皆可奏功。(《錦囊》)

又曰∶腳氣初起甚微,多不令人識也。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為異耳。南北所感,雖有內外之殊,然皆由腎虛,婦人病此者,亦由血海虛而得之,與男子腎虛同也。若入腹衝心,嘔吐不止,危在頃刻,宜八味丸溫以逐之。入腎則腰腳腫,小便不通,目額皆有黑氣,沖胸喘而呻吟,左尺脈絕者死。蓋腎虛陽衰之人多犯此,腎乘心水克火也。故腎氣腳氣,當以金匱腎氣丸預為服之也。

又曰∶南方自外而入者,止下脛腫痛,北方自內而致者,乃或致於手節也。治法初用解散,次必推蕩大便,以導其邪氣。

經曰∶臥出汗而風吹之,凝於膚者為痹,凝於脈者為泣,凝於足者為厥。

《至真要大論》雲∶太陰之勝,火氣內郁,流散於外,足脛 腫,飲發於中,腫於下。凡內傷酒食,脾胃營運之氣有虧,不能上升,乃下流乘其肝腎之位,注於足脛,加之房事不節,邪氣乘虛,乃為腳氣,久而不愈,遂成痼疾。堅硬如石謂之石疽,肉色紫赤,皮肉潰爛,名為緩疽,惟宜溫補。

又曰∶腳氣或見食嘔吐,憎聞食氣,腹痛作瀉,或二便阻塞,或精神昏憒,或妄語錯亂,或壯熱頭痛,有類傷寒,名腳氣攻心多死。

又曰∶其脈浮弦者風,濡弱者濕,洪數者熱,遲者寒,微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又曰∶婦人腳十指如熱油煎者,皆由榮衛氣虛,濕毒之氣流滯經絡,上攻心則心痛,下攻腳則腳痛,腳指如焚,如腳氣之類,經雲熱厥是也。

《醫論》曰∶腳氣之疾,皆由脾腎二經虛弱,坐臥行動之間,而為風寒暑濕之氣所干,流注而成此疾。得病之始,多不令人便覺,必感他病,乃始發動,或奄然太悶,經兩三日方覺之,先從腳起,或緩弱疼痹,行起忽倒,或脛腫滿,或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大小便秘澀,或舉體轉筋,骨節酸疼,或惡聞食氣,見食吐逆,或胸滿氣急,壯熱憎寒,傳足六經,外證與傷寒相似,但卒然腳痛為異耳。其為候不一,若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脈浮而弦者起於風,濡而弱者起於濕,洪而數者起於熱,遲而澀者起於寒,風者汗之,濕者燥之,熱者清之,寒者溫之,又當隨四時表里虛實治之,切不可用溫補及湯淋洗,此醫家之大戒也。蓋補則氣實,多致不救,淋洗則邪毒入內,亦難治矣。治之不早,使毒氣入腹衝心,攻築作痛,喘滿上氣,嘔吐異常,此則漸致傾危,其可忽耶!

林氏曰∶或問足跗腫痛,明系濕熱,如何謂之腳氣?既以氣稱,亦不失為濕熱,如何又有外感內因之別,乾濕寒熱之異,甚至衝心嘔逆,譫語神昏,以致於死也?答曰∶此一氣字,自與平常濕熱不同,蓋非一朝一夕所致,此證雖由濕熱微邪,然而沉伏於足三陰經既久,不能發泄,鬱蒸為熱,瘀而紅腫,腫而後痛,且足三陰之脈從足之內踝而上,至於大小腹,更由腹而上溢手包絡咽嗌之間,故腫痛必然牽引經絡,而鬱蒸之氣又自下而上逆於心胸,遂至寒熱似瘧,噁心嘔逆,所以有類傷寒之別名。況病發之初,未有不由外感內因,或暴怒房勞所觸發,於是內外兼證夾雜,倉卒難辨,初學臨證,茫然昧於用藥,倘使表里虛實之不別,補瀉寒熱之妄投,未有不至於衝心危殆者也。(《活人編》)

又曰∶或問雖曰腳氣,亦不過濕熱久郁而成,有何利害以至於死?若果可以致人於死,則其證更凶於傷寒,何以又謂之類傷寒耶?況曰類者,亦正與傷寒相近,故亦有七日而愈,七日而死,十四日而愈,十四日而死,據此豈不可謂之腳氣傷寒乎?答曰∶腳氣與傷寒原屬二證,難以溷淆,只有寒熱嘔逆,及三陰三陽傳變深淺,與傷寒相似,故曰類也。若論致死之因,凡風寒暑濕之邪,無有不由於經絡而傳於六腑,以至五臟,自輕至重,自重至危,何獨腳氣為然,而必與傷寒並論哉。

又曰∶脈與形證,此證濕熱為本,客邪觸發為標。發時還從足 紅腫微痛而起,腫甚則痛愈甚,而鬱蒸之氣由經絡入於足三陽之腑,故有寒熱交作,畏寒煩躁,噁心嘔逆,煩渴引飲,喘急譫語,惡食而復能食,二便秘結不通,其脈浮洪弦數有力者,謂之干腳氣,乃三陽經受病也。若二便通利,汗多不渴,噁心嘔逆,湯飲不受,肢厥戴陽,神昏譫語,六脈沉伏細軟無力者,謂之濕腳氣,乃三陰經受病也。

又曰∶腳氣治法,干腳氣初則疏散,中則和解,末則潤下。濕腳氣初亦疏散,中亦和解,末則宜乎清補。

男婦腳氣門主方

[編輯]

腳氣流火。

黃 生地黃 杜仲 五加皮 木瓜 當歸 牛膝 漢防己 秦艽

酒煎服,取汗。

腳氣痛不可忍者。

木瓜(去子忌見鐵) 白茯苓(蒸) 當歸(酒蒸,各三兩) 川萆 (鹽水拌炒) 牛膝(酒蒸,各二兩)

薏苡仁(炒,四兩)

為末,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白湯送下三錢,永不再發。

又方

真威靈仙(洗淨,陰乾,搗,四兩) 牛膝(酒浸,視臟腑虛實而增減)

研末蜜丸,或酒調服。忌茶,以槐角湯代茶。(威靈仙有五驗∶一味極苦,二色深翠,三折之脆而不紉,四折之有微空如胡連狀,五斷處有白暈謂之鴝鵒眼。)

一切腳氣神奇(《濟世方》)。穿山甲前二足,燒存性研細,入麝少許,多少隨人斟酌。要服此藥,須去他事,晚間忌進飲食,至夜深腹空時調服,坐臥隨意,及雞鳴再一服痛立止,過一二日便能走履如常。

松葉酒(《千金方》)治腳氣十二風痹不能行。松葉六十斤銼細,以水四擔煮取四斗九升,以釀米五斗,如常造酒法,另煮松葉汁以漬米,並 飯共釀,封七日後,澄飲之取醉,得此酒力者甚眾。

治腳氣,屢試神效絕勝諸方

白僵蠶(炒,二兩)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各五錢) 丁香(一錢) 麻黃(三兩,去根留節,炒黃)

各研為末和勻。每服一兩,好酒調下取醉,汗出至腳為度,俟汗干即愈,後用桃、柳、梅、槐、桑五樣嫩枝煎湯,先飲好酒三杯,洗腳止痛為妙。

風腳氣痛不可忍 用回陽玉龍膏加乳香、沒藥末,酒調敷最妙。

洗方 白蘿蔔煎湯洗。

又方 收秋天白蘿蔔莖陰乾。凡有腳氣之人,每年逢冬至數九日煎洗九個九,每交九即煎洗,共洗九次,保一年不發,下年又如法洗之,自不再發矣。

又方

孔叟叟 草 蒼耳草(各等分)

煎湯熏洗。

又方

孔叟叟 品條花葉(即槿槿條)

搗爛,煎湯洗。

又方 地骨皮、劉寄奴,煎湯熏洗。

又方(《錦囊》)

香紫蘇(八兩) 忍冬花(四兩) 木饅頭(七個) 蘇木(二兩)

為粗末,以水煎數沸,桶盛分三度添用,只一次洗完,永除病根。

手腳氣腐爛。

冰片 海螵蛸 黃柏 輕粉 兒茶(各等分) 研細干摻。

三陽腳氣主方(《活人編》)

防風(三錢) 干葛 羌活(各一錢五分) 蒼朮 枳殼(各一錢) 木通 檳榔(各五分)

生薑二片,水煎,早晚空心服。(上方疏泄表里之風寒暑濕,兼利痰氣之要藥。初起宜加蘇葉一錢,麻黃五分,去檳榔、木通,使濕熱之邪從汗解散也,服疏解和中丸。中則加半夏一錢五分,橘紅、大腹皮各一錢,去防風、檳榔末。若二便不通則加大黃三錢,黃連一錢,去防風、羌活、蒼朮,服潤下丸。如煩渴發躁,或無汗或有汗而惡熱昏倦,脈雖浮洪弦數而無力者,此暑邪所感也,加香茹一錢五分,干葛、黃連、木瓜各一錢,防己五分,去防風、羌活、蒼朮、檳榔,服正氣丸。濕痰甚者,加陳皮、半夏各一錢五分,澤瀉一錢,服橘半枳術丸。)

三陰腳氣主方

薏苡仁(三錢) 茯苓皮 防風(各一錢五分) 羌活 澤瀉(各一錢) 防己 大腹皮(各五分)

生薑一片,水煎,早晚空心服。(邪在三陰,誤用重濁之藥,則傷元氣,上方輕清利導,化濕清熱之平劑也。初起加干葛二錢,去腹皮,中則加木瓜一錢五分,去羌活,末則加車前、木瓜各一錢,去羌活、腹皮。血虛內熱者,加木瓜一錢五分,牛膝一錢,丹皮五分,去薏仁、羌活、腹皮。氣虛者,加人參、白朮各一錢五分,去羌活、腹皮,服千里水。真陰不足,命門之火不歸者,常服金匱腎氣丸。陽虛者,加人參一錢,白朮一錢五分,附子、肉桂各五分,去茯苓皮、腹皮、羌活、防風、防己,服和中益氣丸。)

寒濕氣腿疼不可忍者(王侍柏)。先於街上覓穿壞草鞋不拘只數,放尿桶內浸透曬乾,又浸又曬,如此三次,將曬乾草鞋置小盆內,將火引着,放淨圓桶內,將腿足置桶上熏之,再以棉被蓋住腿足,俟熏出粘汁,自覺輕爽,一二次愈。

又方 象糞曬乾。燒煙熏之,除根。

輕腳氣治腳氣。

當歸 川萆 (鹽水煮干) 川芎 石楠葉 檳榔 薏苡仁 蒼朮(米泔浸,鹽炒) 川續斷 獨活 五加皮 杜仲(薑汁炒) 北細辛 枳殼 宣木瓜 羌活 川牛膝(各一兩)麻黃(去節) 威靈仙 廣木香 五靈脂 海桐皮(各七錢五分)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五錢)

上為末,酒浸雪糕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木瓜湯下。

桑寄生丸治腳氣。

羌活 桑寄生 防風 白朮(各三兩) 杜仲 川續斷 赤芍藥 薏苡仁 當歸 獨活 白茯苓(各二兩) 蒼朮(四兩) 紅花(五錢) 川芎(八錢) 宣木瓜(三兩六錢)

上為細末,水疊為丸。每服三錢,白湯送下。

洗方

威靈仙 防風 地骨皮 荊芥 當歸尾 升麻 赤芍藥(各等分) 煎湯洗又方

金銀花 防風 豬蹄殼 荊芥 車前草 桃枝 透骨草 柳枝 煎湯洗。

又方

杉木 橘葉 煎湯洗。

腳氣衝心 礬石煎湯浸腳。

添加江蘇揚州府江、甘、儀三邑婦女腳氣門主論

[編輯]

江南揚州府江都、甘泉、儀徵三縣婦女腳氣,始自康熙五十年間,從前並無此證。此乃得於陰陽錯謬之 氣,非上古男婦濕熱壅腫五痹之腳氣也。其感受也,皆由於富貴之家,性情驕傲,稍不如意,恚怒易生,安享太過,飲食無節,傷飢失飽,喜飧生冷。亦有女子婚姻愆期,經事驟閉,或配非其偶,抑鬱不舒,肝氣凝結,脾氣鬱滯,是以肝脾兩傷,肝血日虧,肝氣日增,肝氣日增,肝無血養,筋脈拘攣,脾氣日困,胃陽不振,脾失健運,濕熱漸生,肚口不寬,加之飲食非時,七情自戕。初見證也,月事不調,肚口作痛,嘔吐酸水,綠水痰涎,身體大腿作酸,小腿漸痛,臍下或左或右,必有或長或圓氣塊作梗,拍拍跳動,由上而下,覺肚口稍寬,則疼痛至足脛,趺口熱如火烙;再則痛至足指,指甲縫中痛如針刺,日夜喊叫,欲生不可,欲死不能,忽而足痛稍定,則肚口依然脹悶,甚則面色呈青,目睛倒視,胸前非重手按捺,男子腳跟 住,則昏厥不省人事,兩足非婦女替換揉搓,不能少定痛楚,更有四肢搐搦,頭項動搖,昏厥僵仆,有一二時而蘇,或半日而蘇者,無論體之強弱,但能清餓七日,其痛漸定,亦有十四朝,二十一朝,始能漸定者,此又在醫之用藥善與不善,及病家妄與粥湯,吊住邪氣之所致也。考腳氣之論,古時有干腳氣、濕腳氣之稱。干腳氣,其痛也足脛趺指乾瘦,疼痛無汗;濕腳氣,其痛也足脛趺指紅腫,疼痛有汗,足指縫中流水。今揚地俗呼亦有公母之稱,公腳氣其痛也腫而色白,治之縱愈,不能望其生育,因其血氣大虧,經必過期而至,慳澀無多;母腳氣其痛也腫而色紅,其熱如烙,經多先期而至,治之如法,尚可望其生育。大勢皆由肝脾素虧,邪由虛召,施治之法,因風寒而發者,但散風寒,因暑濕而發者,但清暑濕,因飲食生冷而發者,但溫中化滯,因氣惱恚怒而發者,但平肝散郁,如法治之,先分其勢,其發必輕,但病者當平時無病須作有病想,服丸藥,每早以養血調經、寧神散郁為主。如調經養血丸、河車大造丸、益母八珍丸、香附女金丹、益氣養榮丸之類。蓋陰藥多滯,每早服之,取其陽中之陽,易於消化,每晚以健脾和胃為主,如加味六君子丸、加味異功散、水疊資生丸、和胃健脾丸之類,擇而用之,俱宜水法疊作小丸,蓋水疊細丸,入胃即化,夜乃陰中之陰,即胃脘新進飲食,亦可藉以消化,三年之內勿令間斷,其患自可永除。仍須病人改換性情,節戒口味,慎之又慎,此治腳氣之大法也。惜乎揚城婦女,腳氣相延四五十年,病家極受痛楚,呼天搶地,醫家惟知檢查歷朝各家五痹腳氣諸方施治,無非防己、木瓜、秦艽、萆 、威靈仙、桂枝、桑枝、蒼朮、濃朴、烏藥、檳榔、黃柏、千年健、鑽地風、 草、五加皮、海桐皮、降香節、肉桂、附子、乳香、沒藥、虎骨、青皮等味,一派損脾伐肝,破氣傷陰之品,舍此之外,技已窮矣。所以然者,醫家認定濕熱,先橫一腳氣上沖,厥逆無救之害於胸中,惟以趕其下趨為第一策,罔顧病患之正氣。殊不知其病始於肝脾兩虛,厥氣上犯胸膈脹悶,驟用攻伐峻利之藥,逐其下行,豈知正氣與邪氣俱陷,譬夫盜賊入門,自應開門逐賊,今將盜賊趕入呆巷,無門可遁,其勢不得鑽牆挖壁,奪徑而逃。其如婦女十指甲中,無縫可逃,是以兩足十指脹痛有如針挖,更有過投以上諸藥,正氣大傷,倉廩空虛,正不敵邪,邪氣得以肆橫,下既無門可遁,直衝而上,鮮有不一衝而喪其生者。至於體實者,七日漸安,體虛者,十四日始寧,更有極虛者,二十一日始安,其故何也?斯證即如傷寒,六日傳遍,邪氣已衰,七日天地之氣來復,凝結之氣隨天地之氣來復而解自愈,原非醫者追趕藥力,能令七日自愈耳,此又無怪乎醫者之誤。當初此證初行之時,醫家原無頭緒,亦不知此為陰陽錯謬之 ,亦不知婦女感受之由,考諸方書五痹腳氣門中,要不過以上諸藥投之,不效,只嫌病大藥輕,惟有多加分兩,別無他法,執而不移,任其痛楚,七日自愈,在病家延請群醫而用藥立方,大概不過如此,亦遂信而不疑,竟至無救,亦不過委之腳氣上沖,本無可救之術。揚城婦女四五十年,罹此夭折死而不悟,良可悲也。是以有斯證,服斯藥者,初起尚輕,再發即重,三發愈危,竟有數發而死者多矣。豈知秦漢以來,歷朝所着方書,有曰緩風,有曰弱腳,有曰腳氣,所立之方,皆治普天下男婦風寒濕熱五痹腳氣之方,並非治揚郡江、甘、儀三邑婦女感受陰陽錯謬之診氣,而成腳痛之方也。況古時男女樸實者多,地土本濃,今揚郡水土本薄,知識易開,稟受本弱,兼之嬌養性成,安逸太過,情性乖張,喜餐生冷,非暴躁恚怒,即沉默內郁,肝脾氣鬱,經事不調,犯此弊端,方成此病。況古人雖有先見之明,洞窺臟腑,恐未能數千年前,即逆料我朝揚郡江、甘、儀三邑婦女,將來數千年後必有感此錯謬異氣而成此腳氣,遂留諸方治之耶!即使果有先見之神明,何不標明某方治男婦五痹腳氣,某方留治揚郡江、甘、儀三邑婦女腳氣耶!且江、甘、儀三邑婦女腳氣現證情形,不特蘇松、常鎮、江淮各郡並無此證,即揚屬高郵、寶應、興化、泰州,鄰邑婦女,亦未聞有此異證也。至謂揚郡地處卑濕,其濕熱郁於肌表者,瘡疥極多,濕熱壅於腸胃者,腫滿頗眾,兼亦有男婦濕熱下注腿膝,紅腫光亮,破流脂水,至晚下淋,脛趺脹痛者,然其初起,決不由肚口作痛,其紅腫脹痛,亦不似此等熱如火烙,痛如刀絞之慘,若執古方施治,何異抱薪救焚。施治之法,亦有用防己、木瓜、秦艽、五加皮、海桐皮、海風藤、川萆 、蒼朮、黃柏、濃朴等味而愈者,此男婦脾土高阜,膏粱曲 ,蘊結有餘之濕熱,用之偶有效耳。

若以之治男婦脾土卑監,飲食不運,化為不足之濕熱,用之則非徒無益,而反有增劇之害也。澄每嘆揚郡男婦,飲食不調,喜餐生冷,脾胃潮濕,精神如舊而胸膈不寬,舌有潮胎,不思飲食,不飲茶湯。竟有三四十日不進粥湯,大便不行,腹內腸鳴,時或泄氣,仍可應酬嬉戲者,投以蒼、朴、香、砂、姜、桂、萸、附等劑,其病漸愈,湯藥服之已多,但能進食,即止煎劑。數月之後,其病又作,形證既同,醫家照前蒼朴混投,而病家因前功既建,視蒼、朴如參、苓,亦堅信而不疑,殊不知脾為萬物之母,胃為水谷之海,初病脾土壅遏,非蒼、朴不足以平胃土,胃土既平,則萬物發生,此至理也。醫者病者未悉治農之理,高者平之,窪者培之,土地既平之後,必如農夫墾田,調其灌溉,滋之培之,然後能發生五穀,萬物資生。今醫者病者,第以平胃為治濕之金丹,日事蒼朴平胃,是將可耕之田,平而又平,漸平成一聚水之深塘,但有水液痰涎,未有不歸之脾胃虛虛之禍,可無戒哉!澄意治斯證者,高阜自應平胃,卑監惟宜健脾,輕者消補兼施,重者補火生土,非姜附理中湯,即桂附六君子,病癒之後,六君子丸、加味異功丸、金匱腎氣丸、七味地黃丸、歸芍六君子丸、水疊資生丸,按證施用,自可永除脾胃濕熱之患矣。澄因僑居揚郡,診視既久,婦女腳氣及男婦濕熱之證極多,每見婦女腳氣,悲痛號呼,披頭散髮,抽掣切牙,殊令人驚心慘目,是以悉心審察病情,探本尋源,另開生面,投之藥劑,無不旋愈。始知前醫未識病由,妄投攻下,以致病家戕其生者,不可勝數。今澄既已獲效於前,不敢秘其法而不傳,爰特增此門,質諸高明君子,凡我同道診視此等證候,務循此法,不至仍前錯誤,則不但病者受福,即司醫者亦可種德於無窮矣。謹論。

腳氣之患,多患於富貴之家,而經紀小戶從無腳氣可見。富貴之家奉養太過,安逸過甚,以日繼夜,以夜繼日,貪頑則當食不餐,愛者則啖之無厭,稍有怫鬱則恚怒頻生,語言微犯則含蓄不釋,是以肝脾受傷,易於感召也。至於經紀小戶,婦女非勤於針工,即勞於操作,便得菜飯充腸,一衫蔽體,既無分外之求,更無奢靡之想,筋骨雖勞,氣血反暢,藜藿充飢,脾無壅滯,縱有濕熱相干,輕則生瘡患疥,甚則腿腳紅腫而已,腳氣之邪未能幹犯也。且婦女腳氣一染,先從胸膈脹悶,肚口作痛,嘔吐痰涎綠水,胸前有埂,按之搏手,漸則腰腿酸痛,由上而下,痛至足脛趺指,則胸膈漸寬,倏然腿腳疼痛稍減,胸膈漸加脹悶,或則上攻,或則下注,其患儼如竹夫人肚中球子,滾上滾下,胸膈稍寬腳下必痛,腳下稍定胸膈必脹,甚則混投粥飯油湯,邪氣上沖,一衝即厥,屢厥必死。所以腳氣上攻,胸前要人重手緊按,竟有要男子雙腳 踏胸前乳側,方免昏厥。腳氣下注兩足,必要二人揉搓摸撫,晝夜不停,更有遍身酸痛,要人揉搓,儼如和面,加之煎湯調藥需人,豈知晝夜燈燭炭火,延醫拯救,一人有病,十人服侍,刻無寧晷,且恐病患生氣,多方先意承志,要一奉十,猶以為未足,若非富貴之家,焉得有如許之人服侍,如許之錢措辦,假使貧窮小戶,一夫一婦,翁姑年老,子女幼小之家,患此不特服侍無人,日食尚且不敷,憑何措此靡費,再加昏厥,翁姑夫婿何以堪此。澄所謂陰陽錯謬之異氣者,未嘗不因人而召之也。所謂江、甘、儀三邑婦女腳氣,乃陰陽錯謬之 氣者,凡患腳氣,親戚婦女探視,偶坐病患床沿,即可傳染而成,腳氣之異所以為異耳。每見婆有腳氣,其媳亦然;母有腳氣,其女亦然;姊有腳氣,其妹亦然;妯有腳氣,其娌亦然。傳染者固多,不傳染者亦復有之。

婦女腳氣,有一種滴酒不可飲者,有一種平時戒飲,惟舉發時非酒不能稍定其痛,竟有飲燒酒者,想來酒能亂性昏神,不過一醉神昏,即不知錐痛矣。

凡患腳氣痛止,忌人問其仍痛與否,但遇有問之者,痛必復作。

凡患腳氣,最忌人談說他人腳氣,但聞此語,其病必發,此乃肝虛膽怯所致耳。

凡患腳氣婦女,清餓以痛止胸寬為率,痛止只宜吃水煮飯湯,漸漸吃湯飯,不可先進粥湯糕湯,庶免胸膈脹悶,纏綿時日。

凡患腳氣平時當忌食物∶

鰣魚 黃魚 魚 蝦子 蝦油 螃蟹 鯉魚 豬首 公雞 鵝 鴨蛋 鮮菌 香蕈 磨菇 黃瓜 番瓜 麵筋 蒲菜 芫荽 茄子 香瓜 薺菜 菜 茨菰 蠶豆 黃豆 糟菜 腐乳 醬瓜 韭菜 苣蒿 鮮筍 火酒 雜酒 粘食 麵食 變蛋 蝦米 苔干 黃鯧 豌豆頭 豌豆 芋子 菱角 御米 蘿蔔 石耳木耳 鮮蟶 河歪 蛤蜊 滴醋 雞蛋 湯圓 羊肉 驢肉 芹菜 菠菜 團圓餅 西瓜

凡婦女腳氣,舉發時忌聞香氣,凡安息、芸香、蒼朮均不可焚燒。

凡婦女腳氣,原不必限定七日始定,但發於月經後者為日必多,發於月經前者,只要經水一通,其邪隨經自解,其痛易定,可見是肝脾遏郁,氣凝血滯。

凡婦女腳氣,發後宜靜養調理,須戒房事一月。

凡婦女有腳氣者,將臨月事之前,忌食生蘿蔔、西瓜、桃子、杏子、李子、生藕、荸薺、柿子、柿餅等物。

凡婦女腳氣,嘔吐痰涎綠水,不得食核桃、叭嗒杏、落花生、松子,此四物有油,皆嘔家所忌。

凡婦女腳氣,平時宜戒暴怒鬱悶,必須自惜身命,改換性情,無病時作有病想,方能不發。

雙鈎藤鈎祛風舒筋,腳氣定痛聖藥,宜多用。

添加江蘇揚州府江、甘、儀三邑

[編輯]

婦女腳氣門主方

獨活湯治婦女腳氣,感風寒而發者,遍身腰腿酸痛。

獨活 防風 荊芥 赤芍 陳皮 半夏 濃朴 蘇葉

白水煎。(或加鈎藤鈎。)

加味二陳湯治婦女腳氣,因飲食而發者,胸膈脹悶,噁心嘔吐,痰涎綠水,足膝酸痛。

廣皮 半夏 白茯苓 濃朴 炒山楂 香附 砂仁 澤瀉 蘇梗 獨活

白水煎。(胸膈不寬加枳殼,痛加鈎藤鈎,發熱加防風、荊芥、赤芍。)

解郁湯治婦女腳氣,因氣惱恚怒而發者,兩脅作脹,腿腳酸痛。

蘇葉 廣陳皮 半夏 當歸 鬱金 香附 白芍 遠志肉 白茯苓 青皮(醋炒) 鈎藤鈎

白水煎。(氣澀加煨木香。)

鎮風湯治婦女腳氣,肝風內鼓,搐搦拘攣,心中跳動,腿腳錐痛,面青厥逆。

橘紅 半夏 白茯神 鈎藤鈎 明天麻 白芍 當歸 秦艽 棗仁 川續斷

白水煎。(或加癩葡萄藤一錢,或加赤金為引。)

清暑湯治婦女腳氣因暑邪而發者。

葛根 防風 赤芍 濃朴 赤茯苓 澤瀉 麥門冬 青蒿 秦艽 白水煎。

健脾異功丸治婦女脾胃失調,飲食不運,面目痿黃,肌膚消瘦,每晚服之。

人參(去蘆,一兩) 於白朮(東壁土炒,三兩) 白茯苓(飯上蒸,二兩) 粉甘草(蜜炙,五錢) 廣陳皮(飯上蒸,二兩) 制半夏(薑汁炒,二兩) 六神曲(炒,一兩五錢) 薏苡仁(炒,二兩) 陳枳殼(麩炒,一兩五錢) 澤瀉(鹽水炒,一兩) 五穀蟲(新瓦焙,二兩)懷山藥(炒黃,二兩) 谷芽(炒香,一兩) 菟絲餅(命火衰微始用) 雞肫皮(新瓦焙,二兩)

上制畢,磨為細末,水法疊丸如綠豆大。每晚白湯送下二錢。

加味養榮丸治婦女腳氣,心虛血少,怔忡心悸,肝脾不足,調經養血,非此不效。

當歸身(酒洗焙,三兩) 白茯神(人乳蒸,二兩) 肥玉竹(焙,二兩) 杭白芍(酒炒,二兩) 酸棗仁(炒熟二兩) 丹參(酒炒,二兩) 遠志肉(甘草湯焙,二兩) 柏子仁(二兩) 川續斷(酒炒,二兩) 橘紅(飯上蒸,一兩) 杜仲(鹽水炒,二兩) 秦艽(酒炒,一兩五錢) 女貞實(蜜拌蒸,二兩) 鈎藤鈎(四兩,同石斛熬) 鬱金(二兩)

上制畢,磨細末。用金釵石斛一斤,同鈎藤鈎四兩熬膏,和丸如豌豆大。每早白湯送下三錢。

醒脾和榮湯治婦女腳氣,疼痛漸定者,宜服。

橘紅 茯神 半曲 當歸 女貞子 石斛 丹參 白芍 棗仁 澤瀉 谷芽 薏苡仁 神曲 麥芽 香附 山藥 秦艽 川續斷 杜仲 柏子仁 蓮子肉 熟地 玉竹 人參 菟絲餅(火微加) 益母草(臨經加) 元胡索(腹痛加)桑枝 益智仁(涎唾加) 紅花(經少加) 鬱金(氣鬱加) 金橘葉 白豆蔻(胃不和加) 砂仁(胃寒加) 煨木香(氣痛加) 佛手 半夏(痰多加) 陳皮 枳殼(大便閉加) 香櫞 車前子(小便閉加) 北沙參 鈎藤鈎 麥冬

以上諸藥,按證摘用,神而明之,貴乎當也。惟當忌之藥,臚列於下,司醫者萬勿輕投,以免虛虛之禍,不可大意。

防己 檳榔 木瓜 桂枝 穿山甲 杉木節 乾薑 川萆 五加皮 海桐皮 海風藤 蘇子 乳香 沒藥 威靈仙 草 千年健 鑽地風 蒼朮 烏藥 黃柏 虎骨 菖蒲(引邪入心) 虎骨膠 降真香 沉香 川牛膝 懷牛膝

以上諸品,均為大禁。凡誤作有餘,風寒濕痹,輕投上藥,必致輕變重,而重變亡,縱不即喪其生,必罹愈發愈凶之患。不可不慎。

腳氣奇方 鮮癩葡萄連穣子,放陰陽瓦焙乾存性研末,每服一錢,白湯或木瓜酒調服,立可止痛。

又方 癩葡萄藤切片浸酒,每飲一小杯,其味雖苦,久久飲之,可除此患。(此藤陰乾,每用一二錢,能定小兒驚風,大小男婦暑驚,又能治孕婦嘔吐不止,兼治遍身筋痛。)

又方 翻白草洗淨浸酒,每飲一杯,立可止痛。

又方 鮮鳳尾草朝北者洗淨,煎湯服之止痛。

又方 牛皮膠切片,同麩炒成珠。研細末,每用酒調服一二錢,止痛。

又方

穿山甲(二兩) 白芷 三奈 甘遂 皂角刺 羌活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甘松 僵蠶(各一兩)

共研細末,摻腳帶上,纏腳不發。

椒艾囊

艾葉(半斤揉) 川椒(一斤) 草烏(二兩,研粗末)

三味和勻,用興紅布做褥,如綿褥狀包足底,春夏時不用火烘,秋冬宜微火烘,使椒艾氣得行於足,自然寒濕風毒,諸氣皆能消散,立可止痛。平日仍要夜夜包好睡。

又方 雞蛋清隔湯略燉溫掃上,熱痛自止。

又方 田中黃土曬燥研細,代礬搽腳,其根自除。

洗腳氣

宣木瓜 秦艽(各二兩) 生薑 連須蔥(各八兩)

上熬湯待溫,先熏後洗,外用生薑汁調乾麵敷。

又方 干桑葉五錢,平時三五日煎湯洗腳除根。白芥子研細末,酒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