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7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曜布,度物施生,精者為三光,號者為五行,行生情,情 生汁中,汁中生神明,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故《乾 鑿度》曰:「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兆之始也;太素 者,質之始也。陽唱陰和,男行女隨也。」天道所以左旋, 地道右周。何以為天地?動而不別,行而不離。所以左 旋右周者,猶君臣陰陽相對之義。男女總名為人。天 地所以無總名何?曰:天圓地方不相類,故無總名也。 君舒臣疾,卑者宜勞,天所以反常行。何以為陽不動, 無以行其教,陰不靜無以成其化。雖終日乾乾,亦不 離其處也。故《易》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張河間《集靈憲》太素之前,幽清元靜,寂寞冥默,不可 為象,厥中惟靈,厥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謂溟滓 葢,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無生有,太素始萌,萌而 未兆,并氣同色,渾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渾成, 先天地生」,其氣體固未可得而形,其遲速固未可得 而紀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謂龐鴻葢,乃道之幹也。 道幹既育,有物成體,於是元氣剖判,剛柔始分,清濁 異位,天成於外,地定於內,天體於陽,故圓以動,地體 於陰,故平以靜。動以行施,靜以合化,堙鬱構精,時育 庶類,斯謂「太元」,蓋乃道之實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 有形可度,情性萬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紀。 於是人之精者作聖,實始紀綱而經緯之。八極之維, 徑二億三萬二千三百里,南北則短減千里,東西則 廣增千里。自地至天,半於八極,則地之深亦如之。通 而度之,則是渾已將覆,其數用重勾股,懸天之景,薄 地之義,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過此而往者,未之 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 端無窮。天有兩儀以儛道中其可睹,樞星是也。謂之 北極。在南者不著,故聖人弗之名焉。陽道左迥,故 天運左行,有驗於物,則人氣左羸,形左繚也。天以陽 迥,地以陰淳,是故天致其動,稟氣舒光;地致其靜,承 施候明。天以順動,不失其中,則四序順至,寒暑不減, 致生有節,故「品物用生。」地以靈靜作合,承天清化,致 養四時而後育,故「品物用成。」

《陰符經》中篇:「天地萬物之盜。」

《廣雅釋天》:「太初,氣之始也,生於酉仲,清濁未分也。太 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清者為精,濁者為形也。太素, 質之始也,生於亥仲,已有素朴而未散也。三氣相接, 至於子仲,剖判分離,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 中和者為萬物。」

天圍闢南北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東西 短減四步。周六億十萬七百里二十五步。從地至天 一億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七里。下度地之厚,與天高 等。

《翼莊》:「天地者,萬物之總名也。」

無能子《聖過篇》:「天地未分,混沌一氣。一氣充溢,分為 二儀,有清濁焉,有輕重焉。輕清者上為陽為天,重濁 者下為陰為地矣。天則剛健而動,地則柔順而靜,炁 之自然也。天地既位,陰陽炁交,於是裸蟲、鱗蟲、毛蟲、 羽蟲、甲蟲生焉。」天與地,陰陽氣中之巨物爾。裸鱗 羽毛甲五靈,因巨物合和之炁。又物於巨物之內,亦 猶江海之含魚鱉,山陵之包草木爾。

《紀見篇》。「且萬物之名,亦豈自然著哉?清而上者曰天 黃而下者曰地燭,晝者曰日燭夜者曰月,以至風雲 雨露煙霧霜雪」,皆妄作者強名之也。人久習之,不見 其強名之初,故沿之而不敢移焉。昔妄作者或謂「清 上者曰地黃,下者曰天,燭晝者月,燭夜者日」,今亦沿 之矣。

《續博物志》《爾雅》既曰釋天,不得不略言其趣,凡有六 等。一曰葢天,文見周髀,如蓋在上。二曰渾天,形如彈 丸,地在其中,天包其外,猶如雞卵,白之繞黃,揚雄、桓 譚、張衡、蔡邕、陸績、王肅、鄭元之徒,並所依用。三曰宣 夜,舊說云殷代之制。四曰昕天,昕讀為軒,言天北高 南下,若車之軒,吳時姚信所說。五曰穹天,云穹窿在 上。虞氏所說,六曰安天,晉時虞喜所論。鄭注《考靈耀》 云:「天者純陽,清明無形,聖人則之,制璿璣玉衡,以度 其象。」如鄭此言,則天是太虛,本無形體,但指諸星運 轉以為天耳。

天周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按《考靈耀》云:「一 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 四十八。」周天百七萬一千里者,是天圓周之里數也。 以圍三徑一言之,則直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此為二 十八宿周迴直徑之數也。然二十八宿之外,上下東 西各有萬五千里,是為四遊之極,謂之四表。四表之 內并星宿內。總有三十八萬七千里。然則天之中央 上下正半之處。則一十九萬三千五百里。地在於中。 是地去天之數也。

《譚子天地篇》:「天地盜,太虛生;人蟲盜,天地生。」虰盜 人蟲生。虰者,腸中之蟲也。「我精氣鑠我魂魄盜 我滋味而有其生。有以見我之必死,所以知天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