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6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單襄公聘楚,假道於陳,候不在境,單子知其必亡,是又不知先王設候人意。

《秋官》

野廬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王昭禹曰:「野,道之小室謂之廬,所以待行旅也。《公劉》之詩,始曰『于時廬旅』,終曰『于豳斯館』,則館大而廬小。先王設官以比國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之類,故名官以野廬氏 。」 黃氏曰:「野廬氏掌通達道路,其下蜡氏至庶氏,皆道途事類,次第相從。」

掌達國道路,至于四畿。

鄭康成曰:「達謂巡行通之,使不陷絕也。去王城五百里曰畿 。」 王昭禹曰:「『達國道路,至于四畿』。則《遂人》所謂『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 是也,謂之四畿,自王城五百里四面皆達之也。《遂人》既治野之道路,而野廬氏必掌達其道路,凡以輔成遂人之事而已。而司險又掌達其道路,則非特王畿之道路而已,凡九州山林川澤之阻者也。

《比》國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樹。

鄭康成曰:「比猶校也。宿息廬之屬,賓所宿及晝止者也 。」 鄭鍔曰:「《遺人》: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欲夫行者至,有所止也。合方氏所達者,四方之途也。遂人所治者,田間之道路也,欲其無所陷絕。自國之郊及郊外之野,所通行之路,皆有宿息、井、樹,夜可以寢,晝可以憩。有井以備飲食,有樹以為藩蔽。野廬氏專」 掌之,則行者之至如歸矣。孰不願出于王之途乎 ?《易氏》曰:「晉文公之為盟主也,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諸侯賓至,隸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此晉之所以霸。若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于陳以聘于楚,道茀不可行,候不在疆,司空不視塗,道無列樹,國無寄寓,野無施舍」 ,此所以知陳之將亡。則野廬氏達國之道路,比及野之道路宿息者,所以為先王之制 。項氏曰:「校實數,不闕 。」 劉執中曰:「案比而肅其守衛 。」 王氏曰:「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所謂宿也。十里有廬,廬有飲食,所謂息也。」

若有賓客,則令守涂地之人聚𣝔之。

王昭禹曰:「先王之時,涂地皆有人以為之守,有賓客則令其人聚而擊柝,所以待暴客也。」

有相翔者則誅之。

王昭禹曰:「語翔而後集」 ,彼翔而觀伺,有欲習為寇盜之意,故誅之,所以禦奸也 。《鄭鍔》曰:「如是,安有凡伯見伐之禍?」

凡道路之舟車《轚互》者,敘而行之。

鄭鍔曰:「轚者相值而礙也,互者交互而不行也。推車於陸,行舟於水,阻隘之地,偶相值而有轚互之阻,人有爭先之心,必無相遜之理,因其先後至之敘以次而行之 。」 鄭康成曰:「車有轘轅、抵閣,舟有砥柱之屬 。」 劉執中曰:「掌其先後、貴賤、老幼、往來,以為其行之敘而通之,故有爵者、有節者得以辟之而不滯也。」

凡有節者及有爵者至,則為之辟。

鄭鍔曰:「執節而來者,奉王命之使,有爵之人皆王朝之臣,至於其地則為之辟,既以尊王臣之來,又以見貴貴之理 。」 王昭禹曰:「有節者至則欲達之而無留難,有爵者至則在所承而無敢慢,故皆為之辟行人使避焉。然則野廬氏其徒百有二十人,則使其徒為之辟也。」

「凡國之大事,比修除道路」者。

賈氏曰:「大事謂若征伐巡狩、田獵,郊祀天地,王親行所經,並須修除道路及修廬,校比民夫,使有功效 。」 王昭禹曰:「治其壞謂之修,去其穢謂之除。有修除道路者,《野廬氏》則比較其人之數,所以防患也 。」 鄭鍔曰:「道路圮壞則車馬不通,固有修除之人,此則校而比之,使無圮茀之虞。」

掌凡道禁。

鄭鍔曰:「道必有禁,此則掌其犯禁者,則王國大事肅然而無譁矣 。」 王昭禹曰:「若《修閭氏》所謂以兵革趨行者與馳騁于國中者是也。然野廬氏所禁者在野之道,修閭氏所禁者在國之道。」

邦之有大師,則令埽道路,且以幾禁行作不時者、不 物者。

王氏曰:「言國之大事,在國中而已;邦之大事,則通國野焉 。」 王昭禹曰:「令埽道路,所以致潔 。」 鄭鍔曰:「國大用師,道路之行,欲無荒穢不祥之事。苟于是時,不當行而行,不當作而作,失早晚之時,非所當衣而衣之,非所當操而操之,非其物而有異常之狀,皆姦人之為寇盜者也。微伺而幾察之,以防變也。周之制,于田野」 之道,十里之遠,設官以治其廬舍,禁止姦盜如此之嚴,則道不拾遺,豈不宜哉?後世十里有亭,亭必有長,其法亦出於此,惜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