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0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七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一百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七卷目錄

 莎部彙考

  莎圖

  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都人士

  爾雅釋草

  大戴禮記夏小正

  毛詩陸疏廣要南山有臺

  陸佃埤雅

  羅願爾雅翼臺 莎

  本草綱目莎草香附子

 莎部藝文一

  庭莎賦         唐蕭穎士

  庭莎記          宋晏殊

 莎部藝文二

  移莎          唐唐彥謙

  庭莎           僧齊己

  庭莎           宋宋白

 莎部選句

 莎部紀事

 莎部雜錄

 菉部彙考

  菉圖

  詩經衛風淇澳 小雅采綠

  爾雅釋草

  毛詩陸疏廣要綠竹猗猗

  羅願爾雅翼

  本草綱目藎草

 菉部雜錄

草木典第一百七卷

莎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编辑]

臺。詩經     《夫須》。爾雅

《薃》。爾雅     莎。爾雅

《媞》。爾雅實名   地毛。博雅

雀頭香。唐本草  香附子。

草附子。圖經   水香稜。圖經

水巴戟。圖經   《水莎》:圖經

莎結。圖經    雷公頭:俗名

《抱靈居士》,記事珠 三稜草。蘇頌

《目萃》哆。金光明經 水三稜。李時珍

水巴戟。李時珍  續根草。

地藾根:

莎草圖

莎草圖

《詩經》

[编辑]

小雅南山有臺

[编辑]

南山有臺,

《釋草》:云臺,一名夫須。陸璣《疏》云:「『舊說,夫須,莎草也,可為蓑笠。都人士云臺笠。《緇撮傳》:云臺所以禦雨』是也。」大全《本草》曰:「其實名『香附子』。」

都人士

[编辑]

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臺,夫須也。都人之士以臺皮為笠。

《爾雅》

[编辑]

釋草

[编辑]

臺,《夫須》。

《鄭箋》「《詩》云:臺可以為禦雨笠。」舍人云:「臺,一名夫須。」《詩·小雅》云:「南山有臺。」陸璣云:「舊說,夫須,莎草也,可以為蓑笠。《都人士》云:『臺笠緇撮』是也。」按箋者,傳註之別名也。以《詩》先有毛公作傳,鄭元釋其未備者。《字林》云:「箋者,表也,識也。」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箋也。都人

《士箋》云:「都人之士,以臺皮為笠。」 此引其意,非全文也。

薃侯莎,其實媞。

《夏小正》曰:「薃也者莎。」請幫助識別此字。《媞》者,其實。薃即莎,別名。侯,維也,猶語辭也,其實別名媞。註《夏小正》者,《大戴禮》之篇名。本夏后氏者,十二月之候也。漢九江太守戴德記之,謂之《大戴禮記》。其《正月》云:「媞,薃,薃也者莎。」請幫助識別此字。也。媞也者,其實也。先言媞而後言薃,何也?媞先見者也。何以謂之小?正以著名也。案《廣雅》云:《地毛莎》。請幫助識別此字。也是。請幫助識別此字。即莎也,故云「莎。」請幫助識別此字。

《大戴禮記》

[编辑]

夏小正

[编辑]

「正月,緹縞。」縞也者,莎隨也。緹也者,其實也。先言緹而 後言「縞」者,何也?緹先見者也。何以謂之?《小正》以著名 也。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

小雅

[编辑]

南山有臺,

臺,夫須舊說:夫須,莎草也,可為蓑笠。《都人士》云:「臺笠緇撮。」 或云:「臺草有皮,堅細滑緻,可為簦笠,以禦雨」 是也。南山多有。

《爾雅》云:「臺,夫須。」 郭景純曰:「鄭《箋》云:『臺,可以為禦雨笠』。」 舍人云:「臺,一名夫須。」 《詩·小雅》云:「南山有臺。都人士云:臺笠緇撮。」 《箋》云:「都人之士以臺皮為笠也。」 鄭漁仲云:「臺,即雲臺菜,舊說以為莎草。」 《埤雅》:「『臺,夫須。夫須,莎草也。可以為笠,亦可以為蓑。疏而無溫,故莎從沙』,與《內司服》所謂『同沙同意』。」 《爾雅翼》:「臺者,莎草,可為衣,以禦雨,今人謂之蓑衣。」 毛氏云:「臺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 《箋》云:「臺,夫須也。」 以臺皮為笠。毛氏知臺、笠為二物,但獨言笠禦雨未當。鄭氏則言臺皮為笠,則蓑但可為衣,不可為笠明矣。臺一名曰夫須,蓋匹夫所須。《纂文》曰:「臺,一名山莎。」 《本草》:「香附子即莎草,根生田野,二月、八月採。」 《圖經》云:「香附子,交州者大如棗,近道者如杏仁,苗、莖葉都似三稜,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今近道生者,苗葉如薤而瘦,根如箸頭大。」

《陸佃埤雅》

[编辑]

[编辑]

臺夫須。夫須,莎草也。可以為笠,又可以為蓑。疏而無 溫,故莎從沙,與《內司服》所謂沙同意。《詩》曰:「臺笠緇撮。」 又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南山有桑,北山有楊,南山 有杞,北山有李,南山有栲,北山有杻山。」君象也。南以 象明,北以象暗。君蓋太平之君子,至誠樂與賢者共 之,是為與賢之道,而己未有以得之也。未有以得之, 則道合則服從,不合則去矣。惟其子孫雖有昏亂,而 先君之舊臣不忍去之,以自獻於先王者,此得賢之 道也。故此言南山,又言北山,萊可食,桑可衣,臺可覆, 楊可載,賢者之類也。臺,萊草也,其生也在物下,其成 也在物先,有基之象。故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養草 以致木,養小以致大。至有鬱彼之楊,「沃若之桑,以賁 乎山」,則有光之象。故曰:「樂只君子,邦家之光。」基所以 安也,光所以榮也。《孟子》曰:「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 不得禹、皋陶為己憂」,此言其大者也。小不遺臺萊,大 不棄桑楊,若杞李者,猶在所收,此言其悉者也。桑楊 之於山,雖大而不能高,雖堅而不能久,得賢之盛,若 栲杻枸楰,高大以不朽,成乎山則至矣。故於南山曰 「有杞有栲」,北山曰「有李有杻」也。李可果,杞可茹,有養 之道,故曰「民之父母。」杻可為弓榦,栲可為車輻,有久 之道,故曰「遐不眉壽。」且臺可覆,桑可衣,以象庇下之 臣;杞可茹,以象養下之臣。栲可以為車輻,以象任重 之臣。故言之於南山,此明君所賴以治者也。萊可食, 舟可載,以象濟難之臣。李可果,以象治賓客之臣。杻 可為弓榦,以象治軍旅之臣。故言之於北山,此暗君 所賴以存者也。孔子曰:「衛靈公之無道,仲叔圉治賓 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奚其喪?」此《北山》有萊 有楊有李之意也。「德音不已」,言有繼也。「德音是茂」,言 有承也。「保艾爾後」,又言燕及子孫,稱其壽之如其上, 猶以為未足也,更以言其德。稱其今之如其上,猶以 為未足也,更以言其後。夫壽考之福,算至於無期,境 至於無疆者,又非特頌願之而已。蓋古者有道之賢, 省事以清君之心,備物以適君之體。心清則生淨,體 適則生樂,此君之所以壽也。故初曰「萬壽無期」,次曰 「萬壽無疆。」君之遇其臣也,何獨不然?言聽諫從,膏澤 下於民,使其優為之,不迫於禍患者,此近壽之道也。 故始曰「遐不眉壽」,終曰「遐不黃耇。」

《羅願爾雅翼》

[编辑]

[编辑]

臺者,沙草可為衣以禦雨,今人謂之蓑衣。《詩》《雅》言得 賢為邦家立太平之基。凡言八物,以臺為首。蓋禦雨 之具雖至微,然非平日預知其所在,蓄以待乏,則一 旦欲用,索之而不得,故特宜先備,亦猶賢者之不可不預蓄也。越王句踐棲於會稽之上,求謀士退吳者。 大夫種進對曰:「臣聞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 資車,水則資舟,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 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 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 乃後乎!」是古者蓄蓑笠以備患,比之賢者之待難矣。 臺蓋賤者所服,都人士述衣服之制,蓋此詩所述皆 儉。狐裘黃黃,黃狐不足貴。臺笠緇撮,臺笠,止雨。緇撮 通貴賤。始冠之服,充耳琇實,琇雖美而石,垂帶而厲, 帶長而已,傷今人之不遵。《郊特牲》曰:「黃衣黃冠而祭, 息田夫也。」野夫黃冠,黃冠,草服也。狐裘,黃衣以裼之 黃。黃謂此。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 草笠而至尊,野服也。臺笠謂此蜡禮,自伊耆氏始,蓋 已久矣,然猶存其衣服之制,謹而不敢變,可謂衣服 不貳,從容有常矣。此所以傷不復見古之人也。毛氏 云:「臺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箋》云:「臺,夫須也。以臺皮 為笠。」毛氏知臺、笠為二物,但獨言笠禦雨,未當,鄭氏 則言臺皮為笠。夫臺但可以為衣,不可為笠,古稱臺 笠、蓑笠,自謂臺與笠爾,不必以臺笠緇撮之語,必欲 合為一物也。《越語》所謂蓑笠,已見上文。又《齊語》曰:「今 夫農時,雨既至,脫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韋昭 曰:「茅蒲,簦笠也。茅或作萌。萌,竹萌之皮,所以為笠。」則 笠不用臺為可知。又曰:「襏襫,蓑薜衣也。」則襏襫以莎 草為之。今人作笠,亦多編筍皮及箬葉為之。其臺為 衣,編之若甲,毿毿而垂,故雨順注而下。然或藉而臥, 則不能隔雨。《山海經》曰:三危之山有獸,其豪如被蓑。 郭氏云:「蓑被雨草,衣則莎;但可為衣,不可為笠明矣。」 臺一名曰夫須,蓋匹夫所須。

[编辑]

莎莖葉都似三稜,根若附子,周而多毛,大者如棗,近 道者如杏仁,俗謂之香附子,一名雀頭香,合和香用 之。《招隱》云:「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說文》以為青薠似 莎者,然則薠與莎相似,但以大小為異爾。陶隱居以 為古人詩多用之而無識者。河中府有綠莎廳,晏元 獻公《庭莎記》曰:「是草耐水旱,樂延蔓,雖拔心隕葉,弗」 之絕也。

《本草綱目》

[编辑]

莎草香附子

[编辑]

李時珍曰:《別錄》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後世皆用 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草可為笠及 雨衣,疏而不沾,故字從草從沙,亦作「蓑」字。因其為衣 垂緌,如孝子衰衣之狀,故又從衰也。《爾雅》云:「薃侯莎, 其實媞。」是也。又云:「臺,夫須也。」臺乃笠名,賤夫所須也。 其根相附,連續而生,可以合香,或謂之香附子,上古 謂之雀頭香。按《江表傳》云:魏文帝遣使於吳求雀頭 香。即此。其葉似三稜及巴戟,而生下濕地,故有「水三 稜」、水巴戟之名。俗人呼為雷公頭。《金光明經》謂之目 萃哆。《記事珠》謂之抱靈居士。

集解

《別錄》曰:「莎草,生田野。二月、八月采。」

陶弘景曰:「方藥不復用,古人為詩多用之,而無識者。 乃有《鼠莎》,療體異此。」

蘇恭曰:「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頭香,所在有之,莖 葉都似三稜,合和香用之』。」

蘇頌曰:「今處處有之。苗葉似薤而瘦,根如著頭大。」謹 按唐元宗《天寶單方圖》載水香稜功狀與此相類云: 「水香稜,原生博平郡池澤中。苗名香稜,根名莎結,亦 名草附子。河南及淮南下濕地即有,名水莎。隴西謂 之地藾根。蜀郡名續根草,亦名水巴戟。今涪都最饒, 名三稜草。用莖作鞋履,所在皆有。采苗及花與根療」 病。

寇宗奭曰:「香附子,今人多用。雖生於莎草根,然根上 或有或無。有薄皸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則色 白。若便以根為之,則誤矣。」

李時珍曰:「莎葉如老韭葉而硬,光澤有劍脊稜。五、六 月中抽一莖,三稜中空,莖端復出數葉,開青花,成穗 如黍,中有細子,其根有鬚,鬚下結子一、二枚,轉相延 生。子上有細黑毛,大者如羊棗而兩頭尖。采得,燎去 毛,暴乾貨之。」此乃近時日用要藥,而陶氏不識,諸註 亦略。乃知古今藥物,興廢不同如此,則《本草》諸藥,亦 不可以今之不識。便廢棄不收。安知異時不為要藥。 如香附者乎。

根修治

《雷斆》曰:「凡采得,陰乾,於石臼中搗之,切忌鐵器。」 李時珍曰:「凡采得連本暴乾,以火燎去毛及苗,用時 以水洗淨,石上磨去皮,用童子小便浸透,洗曬搗用。 或生或炒,或以酒醋鹽水浸。諸法各從本方」,詳見於 下文。稻草煮之,味不苦。

氣味

甘微寒,無毒。

寇宗奭曰:苦蘇頌曰:「《天寶單方》云:辛,微寒,無毒,性濇。」

張元素曰:「甘、苦,微寒,氣厚於味,陽中之陰,血中之氣 藥也。」

李時珍曰:「辛、微苦、甘,平。足厥陰、手少陽藥也。能兼行 十二經、八脈氣分。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蒼朮良。」

主治

《別錄》曰:「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氣,長鬚眉。」 蘇頌曰:「治心腹中客熱,膀胱閒連脅下氣妨,常日憂 愁不樂,心忪少氣。」

《李杲》曰:「治一切氣,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氣。」 李時珍曰:「散時氣寒疫,利三焦,解六鬱,消飲食積聚, 痰飲痞滿,胕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 痛,癰疽瘡瘍,吐血下血,尿血,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 調,胎前產後百病。」

苗及花主治

《天寶單方圖》曰:「丈夫心肺中虛,風及客熱,膀胱連脅 下時有氣妨,皮膚瘙癢癮𤺋,飲食不多,日漸瘦損,常 有憂愁,心忪、少氣等證。並收苗花二十餘斤,剉細,以 水二石五斗,煮一石五斗,斛中浸浴,令汗出五、六度, 其瘙癢即止。四時常用,癮疹風永除。」

李時珍曰:「煎飲散氣鬱,利胸膈,降痰熱。」

發明

王好古曰:「香附,治膀胱兩脅氣妨,心忪少氣,是能益 氣,乃血中之氣藥也。《本草》不言治崩漏,而方中用治 崩漏,是能益氣而止血也。又能逐去瘀血,是推陳也。 正如巴豆治大便不通,而又止泄瀉同意。」又云:「香附, 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凡氣鬱血氣必用之。炒黑能 止血治崩漏,此婦人之仙藥也。多服亦能走氣。」 朱震亨曰:「香附須用童子小便浸過,能總解諸鬱。凡 血氣必用之藥。引至氣分而生血。」此正陰生陽長之 義。《本草》不言補,而方家言於老人有益。意有存焉。蓋 於行中有補理。天之所以為天者,健而有常也。健運 不息,所以生生無窮,即此理耳。今印香中亦用之。 李時珍曰: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 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足厥陰肝、手少陽三焦 氣分主藥,而兼通十二經氣分。生則上行胸膈,外達 皮膚;熱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則止血;得童溲 浸炒則入血分而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 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 聚;薑汁炒則化痰飲;得參朮則補氣,得歸、苓則補血, 得木香則流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 升降諸氣,得芎藭、蒼朮則總解諸鬱,得巵子、黃連則 能降火熱,得伏神則交濟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 氣歸元,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蔥白則解 散邪氣,得三稜、莪茂則消磨積塊,得艾葉則治血氣, 暖子宮,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也。」飛霞子、韓𢘅 云:「香附能推陳致新,故諸書皆云益氣。而俗有耗氣 之說,宜於女人,不宜於男子者,非矣。」蓋婦人以血用 事,氣行則無疾。老人精枯血閉,惟氣是資,小兒氣日 充,則形乃日固。大凡病則氣滯而餒,故香附於氣分 為君藥,世所罕知。臣以參、耆,佐以甘草,治虛怯甚速 也。《𢘅游方》外時懸壺輕齎,治百病。黃鶴丹,治婦人。青 囊丸隨宜用引,輒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當思法外 意可也。黃鶴丹,乃銖衣翁在黃鶴樓所授之方,故名。 其方用香附一斤,黃連半斤,洗曬為末,水糊丸梧子 大。假如外感,蔥薑湯下;內傷,米飲下;氣病香湯下;血 病酒下;痰病薑湯下;火病白湯下,餘可類推。「青囊丸」, 乃邵應節真人禱母病感方士所授者,方用香附略 炒一斤、烏藥略炮五兩三錢為末,水醋煮麪糊為丸, 隨證用引。如頭痛茶下;痰氣薑湯下,多用酒下為妙。

附方

服食法蘇頌曰:「唐元宗《天寶單方圖》云:『水香稜,根名 莎結,亦名草附子,說已見前。其味辛,微寒,無毒。凡丈 夫心中客熱,膀胱閒連脅下氣妨,常日憂愁不樂,心 忪少氣者,取根二大升,搗熬令香,以生絹袋盛貯,於 三大斗無灰清酒中浸之。三月後浸一日,即堪服。十 月後浸七日,近暖處乃佳。每空腹溫飲一盞,日夜三』」、 四次,常令酒氣相續,以知為度。若不飲酒,即取根十 兩,加桂心五兩,蕪荑三兩,和搗為散,以蜜和為丸,搗 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酒及薑蜜湯飲汁等下 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三十丸,以瘥為度。

交感丸,凡人中年精耗神衰,蓋由心血少,火不下降, 腎氣憊,水不上升,致心腎隔絕,營衛不和,上則多驚, 中則塞痞,飲食不下,下則虛冷遺精。愚醫徒知峻補 下田,非惟不能生水滋陰,而反見衰悴。但服此方半 年,屏去一切暖藥,絕嗜欲,然後習祕固泝流之術,其 效不可殫述。俞通奉年五十一,遇鐵甕城申先生授 此服之,老猶如少年,至八十五而終也。因普示群生, 同登壽域。香附子一斤,新水浸一宿,石上擦去毛,炒 黃,伏神去皮木四兩,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

侵早細嚼,以降氣湯下。降氣湯:用香附子如上法半
考證
兩,伏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為末,點沸湯服前藥。瑞竹

堂經驗方

《一品》丸治氣熱上攻,頭目昏眩,及治偏正頭風。大香 附子去皮,水煮一時,搗曬焙碾為末,煉蜜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盞,煎八分服。女人醋湯煎之。奇效良方 升降諸氣,治一切氣病,痞脹喘噦,噫酸煩悶,虛痛走 注。常服開胃消痰,散壅思食。《蚤行》「《山行》,尤宜服之,去 邪辟瘴。」「香附子炒,四百兩、沉香十八兩、縮砂仁四十 八兩、炙甘草一百二十兩,為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 白湯點服。和劑局方

一切氣疾,心腹脹滿,噎塞,噫氣吞酸,痰逆嘔惡,及宿 酒不解。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甘草炙四兩,為末, 每白湯入鹽點服,為麤末,煎服,亦可名「快氣湯。」和劑局方 調中快氣,心腹刺痛,小烏沉湯:「香附子擦去毛焙二 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隨 時點服。」和劑局方

心脾氣痛:白飛霞《方外奇方》云:「凡人胸膛軟處一點 痛者,多因氣及寒起,或致終身。或子母相傳,俗名心 氣痛,非也,乃胃脘有滯耳。惟此獨步散治之甚妙。香 附米醋浸略炒為末,高良薑酒洗七次,略炒為末,俱 各封收。因寒者薑二錢,附一錢;因氣者附二錢,薑一 錢;因氣與寒者各等分,和勻,以熱米湯入薑汁一匙」, 鹽一捻,調下立止,不過七、八次除根。王璆《百一方》 云:內翰吳幵夫人,心痛欲死,服此即愈。《類編》云:梁 混心脾痛,數年不愈。供事穢跡佛夢傳此方,一服而 愈,因名神授一匕散。

心腹諸痛:艾附丸「治男女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氣 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兩,蘄艾葉半兩,以醋湯同煮 熟,去艾炒為末,米醋糊丸梧子大,每白湯服五十丸。 集簡方

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莢水浸半夏 各一兩,白礬末半兩,薑汁麪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 十丸,薑湯隨時下。仁存方

元臟腹冷及開胃香附子炒為末。每用二錢。薑鹽同 煎服。普濟方

酒腫、虛腫:香附子去毛,米醋煮乾,焙研為末,米醋糊 丸服。久之,敗水從小便出,神效。經驗方

氣虛浮腫:香附子一斤,童子小便浸三日,焙為末,糊 丸,每米飲下四五十丸,日二。丹溪心法

老小痃癖,往來疼痛:香附、南星等分為末,薑汁糊丸 梧子大,每薑湯下二三十丸。聖惠方

㿗疝脹痛及小腸氣:香附末二錢,以海藻一錢煎酒, 空心調下,并食海藻。集簡方

腰痛揩牙:「香附子五兩,生薑二兩,取自然汁浸一宿, 炒黃為末,入青鹽二錢,擦牙數次,其痛即止。」乾坤生意 血氣刺痛:「香附子炒一兩,荔枝核燒存性五錢,為末」, 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婦人良方

女人諸病:《瑞竹堂方》:四製香附丸:治婦人、女子經候 不調兼諸病。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分,四兩 醇酒浸四兩,醇醋浸四兩,鹽水浸四兩,童子小便浸, 春三秋五、夏一冬七日,淘洗淨,曬乾,搗爛微焙為末, 醋煮麪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七十丸。瘦人加澤蘭、赤 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法 生堂方》:「煮附濟陰丸:治婦人月經不調,久成癥積,一 切風氣。用香附子一斤,分作四分,以童溲、鹽水、酒、醋 各浸三日,艾葉一斤,將水浸過,醋糊和作餅,曬乾;晚 蠶砂半斤炒,莪茂四兩酒浸,當歸四兩酒浸,各焙為 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日二。」醋附 丸:治婦人、室女一切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 心怔乏力,面色痿黃,頭運惡心,崩漏帶下,便血,癥瘕 積聚,及婦人數墮胎,由氣不升降,服此尤妙。香附子, 米醋浸半日,砂鍋煮乾,搗焙,石臼為末,醋糊為丸,醋 湯下。《澹寮方》艾附丸治同上。香附子一斤,熟艾四 兩,醋煮當歸,酒浸二兩,為末,如上丸服。

婦人氣盛血衰,變生諸證,頭運腹滿,皆宜「抑氣散」主 之:香附子四兩炒茯苓甘草炙各一兩橘紅二兩為 末,每服二錢,沸湯下。濟生方

《下血血崩》:血如山崩,或五色漏帶,並宜常服,滋血調 氣,乃婦人之仙藥也。香附子去毛,炒焦為末,極熱酒 服二錢,立愈。昏迷甚者,三錢米飲下。亦可加㯶灰。許學 士本事方

赤白帶下,及血崩不止:香附子、赤芍藥等分為末,鹽 一捻,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溫服。聖惠方

安胎順氣「鐵罩散」香附子炒為末,濃煎,紫蘇湯服一 二錢。一加砂仁。中藏經

妊娠惡阻,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 飲食不進,二香散:用香附子一兩,藿香葉、甘草各二 錢為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調下。聖惠方

臨產順胎:九月十月服此,永無驚恐,福胎飲:用香附 子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為末。每服二錢, 米飲下。朱氏集驗方產後狂言血運,煩渴不止:生薑、附子去毛為末,每服 二錢,薑、棗水煎服。同上

氣鬱吐血:丹溪用童子小便,調香附末二錢服。《澹 寮方》:「治吐血不止。」莎草根一兩,白茯苓半兩,為末。每 服二錢,陳粟米飲下。

肺破喀血:香附末一錢,米飲下,日二服。百一選方 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湯,先服香附湯 三五呷後服地榆湯至盡。未效再服。指迷方

小便血淋,痛不可忍:香附子、陳皮、赤茯苓等分,水煎 服。十便良方

諸般下血:香附,童子小便浸一日,搗碎,米醋拌焙為 末。每服二錢,米飲下。《直指方》:用香附,以醋、酒各半, 煮熟焙碾為末,黃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 飲下,日二服。戴原禮云:「只以香附子末二錢,入百 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效尤速也。」

老小脫肛: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服一匙,水一 大盌,煎十數沸,淋洗。三因方 偏正頭風:「香附子炒一斤,烏頭炒一兩,甘草二兩,為 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蔥茶嚼下。」本事方 氣鬱頭痛:《澹寮方》:用香附子炒四兩,川芎藭二兩,為 末。每服二錢,臘茶清調下,常服除根明目。《華陀中 藏經》加甘草一兩、石膏二錢半。

頭風睛痛,方同「妊娠惡阻。」

女人頭痛:香附子末,茶服三錢,日三五服。經驗良方 肝虛睛痛,冷淚羞明,補肝散: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 半兩,為末。每服一錢,茶清下。簡易方

耳卒聾閉:「香附子瓦炒研末,蘿蔔子煎湯,早夜各服 二錢。」忌鐵器。衛生易簡方

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綿杖送入。蔡邦度知府常用有 效。經驗良方

諸般牙痛,香附、艾葉煎湯漱之,仍以香附末擦之去 涎。普濟方

牢牙,去風,益氣烏髭,治牙疼牙宣,乃鐵甕先生妙方 也。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薑各半兩,為末,日擦。 濟生方

消渴累年不愈:莎草根一兩,白茯苓半兩,為末,每陳 粟米飲服三錢,日二。

癰疽瘡瘍,曾孚先云:「凡癰疽瘡瘍,皆因氣滯血凝而 致,宜服諸香藥,引氣通血。」常器之云:「凡氣血聞香即 行,聞臭即逆。瘡瘍皆由氣濇而血聚,最忌臭穢不潔, 觸之毒必引蔓。」陳正節公云:「大凡疽疾,多因怒氣而 得,但服香附子藥,進食寬氣,大有效也。」獨勝散:用香 附子去毛,以生薑汁淹一宿,焙乾,碾為末,無時以白 湯服二錢。如瘡初作。以此代茶。瘡潰後亦宜服之。或 只以《局方》小烏沉湯。少用甘草。愈後服至半年尤妙。 陳自明外科精要

蜈蚣咬傷:嚼香附塗之,立效。袖珍方

莎部藝文一

[编辑]

《庭莎賦》
并序     唐蕭穎士

[编辑]

天寶十載,予以史臣推擇,待詔闕下,僻直多忤,連歲不偶,未選敘,求參河南府軍事。府尹裴公以予浮名,枉顧遇焉。而尹之外姻,或綰紀綱之局,怙勢矜權,求府僚降禮於己。予清慎自守,不能附會,爰逝我陳,嫌怨遂搆。又同官多貴遊右戚,酒食之會,絲竹之娛,無閒旬朔。予人質鄙野,雅不之好,常願鷗鳥為儔,江海自處。往歲久遊剡中,將遂終焉。朝旨迫召,故不獲展,著《白鷴賦》以寄斯意。至是鬱悒,彌用增想。廳階之下,蹊有莎草,故參軍宋之問徙於伊川而植焉。結根五紀,綿羃庭際,廣累萬步,高樹十餘,閒以雜果陰蔽其上。俗吏往來,必陵踐之。歎其稟山野之姿,而託非其所,以就窘迫。因而賦曰:

「厭公門之窘束,玩纖草於茲亭,奚卑弱之斯極」,豈雨 露之愆靈,尚含和以順時,隨春夏之凄清。軒房洞啟, 廣階修直。槐楊蔽虧,桃李對植。橫層陰之冥密,綴繁 英之翕赩。既高低以異姿,亦濃淡而殊色。胥徒牒訴, 雜沓乎其側。遊塵浮煙,蒙翳而不息。雖蕭颯以自得, 亦喧卑而見逼。宜夫坐莽浪之野,帶江湖之涘;託根 「山阿,搖穎綠水。芊綿靃靡,連亙乎十數里。何推遷而 遭會,繆產蒔於庭隅。憂好尚之傾奪,見芟夷於難除。 既無心於寵辱,又奚議於親疏。承滴瀝之甘潤,蔽衣 衿之曳婁。雖為幸於斯日,諒稟性之云殊。聞哲王之 布澤,迨蕭葦而霑鋪。苟一類而失所,猶納隍之在予。

矧皇穹之播氣,陶庶彙於靈樞。曷茲」卉之攸託,慘終
考證
年而莫舒。吾將徵宰物之至理,聿歸問於《元虛》者焉。

《庭莎記》
宋·晏殊

[编辑]

介清思堂中讌亭之閒隙地,其縱十八步,其橫南八 步,北十步,以人跡之罕踐,有莎生焉。守護之卒皆疲 癃者,芟薙之役,勞於夏畦。蓋是草耐水旱,樂延蔓,雖 拔心隕葉,弗之絕也。予既悅草之蕃蕪,而又憫卒之 勤瘁,思唐人賦詠閒多有種莎之說。且茲地宛在崇 堞,車馬不至,弦匏不設,柔木佳卉,難於豐茂,非是草 「也,無所宜焉。」於是傍西墉,畫修徑,布武之外,悉為莎 場。分命騶人,散取增殖,凡三日乃備。楥之以丹楯,溉 之以甘井,光風四泛,纖塵不驚。嗟夫!萬彙之多,萬情 之廣,大含元氣,細入無閒。罔不稟和,罔不期適。因乘 而晦用,其次區別而顯仁。措置有規,生成有術。失之 則斁,獲之則康。茲一物也,從可知矣。乃今遂二性之 域,去兩傷之患,偃藉吟諷,無施不諧。然而人所好尚, 世多同異。平津客館,尋為馬廐;東漢學舍,閒充園蔬。 彼經濟所先,而汙隆匪一。矧茲近玩,庸冀永年。是用 刊辭琬珉,庶通賢君子知所留意。儻與我同好,庶幾 不翦也。

莎部藝文二

[编辑]

《移莎》
唐·彥謙

[编辑]

「移從杜城曲,置在小齋東。正是高秋裡,仍兼細雨中。 結根方迸竹,疏蔭說高桐。苒苒齊芳草,飄飄笑斷蓬。 片時留靜者,一夜響鳴蛩。」野露通宵滴,溪煙盡日蒙。 「試才卑庾菘,求味笑周菘。只此霜栽好,他時贈伯翁。」

《庭莎》
僧齊己

[编辑]

病起見庭莎,緣階傍竹多。遶行猶未得,靜聽復如何。 蟋蟀幽中響,蟪蛄深處歌。不緣田地窄,剩種任婆娑。

《庭莎》
宋·白

[编辑]

「何事牽憂思,空庭對野莎。」青青衝野步,落日拄筇過。 色與莓苔近,陰藏蟋蟀多。閒思舊山下,蕭颯遍煙蘿。

莎部選句

[编辑]

漢司馬相如《上林賦》,「薛莎青蘋。」

馬融《廣成頌》:「樹以蒲柳,被以綠莎。」

梁陸倕賦「雜青莎之靃靡。」

梁簡文帝詩:「迴塘繞碧莎。」

唐孟浩然詩:「炎炎暑退予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李白詩:「青莎白石長江邊。」

李賀詩:「老莎如短鏃。」

《張籍詩》:「新雨徑莎肥。」閉門秋雨濕牆莎。

《白居易詩》:「岸莎青靡靡。」青莎臺上起書樓。

李咸用詩:「莎城綠當山。」

《姚合詩》:「閉門常不出,惟覺長庭莎。」「砌莎留宿露。」 《許渾詩》:「城帶晚莎綠。」自剪青莎織雨衣,

《杜荀鶴》詩:「門徑綠莎細接溪。」

皮日休詩:「破砌頑莎綠。」

《薛能》詩:「地濕莎青雨後天。」

《韋莊詩》:「庭莎綠不芟。」

《秦敏》詩:「老樹雨陰渾脫葉,綠莎霜後半摧尖。」

宋林逋詩:「石莎無雨瘦。」

張商英詩:「細細煙莎遍燒痕。」

莎部紀事

[编辑]

《江表傳》:「魏文帝遣使於吳,求雀頭香。」

《周書豆盧寧傳》:「寧少驍果,有志氣,身長八尺,美容儀, 善騎射。嘗與梁企定遇於平涼川,相與肄射,乃於百 步懸莎草以射之,七發五中。定服其能,贈遺甚厚。」 《宋史莎衣道人傳》,「道人姓何氏,淮陽軍胊山人。祖執 禮,仕至朝議大夫。道人避亂渡江,嘗舉進士不中。紹 興末,來平江。一日自外歸,倏若狂者,身衣白襴,晝丐 食」於市,夜止天慶觀,久之,衣益敝,以莎緝之。嘗遊妙嚴寺,臨池見影,豁然大悟,無貴賤,問休咎,無不奇中。 會有瘵者乞醫,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眾翕然傳莎 草可以愈疾,求而不得者,或遂不起。由是遠近異之。

莎部雜錄

[编辑]

《清異錄》:「香附子,湖湘人謂之回頭青」,言就地划去,轉 首已青也。

《春明退朝錄》:「河中府有『綠莎廳』。」

《楚辭芳草譜》:「莎莖、葉都似三稜,和香用之。」《招隱》云:「青 莎雜樹兮蘋草靃靡。」

菉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编辑]

綠:詩經     《菉》。爾雅

王芻。爾雅    䲭腳莎。爾雅注 《鹿蓐》。爾雅注   藎草:

黃草。吳普    《菉竹》:唐本草

《菉,蓐》。唐本草   䓞草:綱目 盭草:北音

菉圖

菉圖

《詩經》

[编辑]

衛風淇澳

[编辑]

瞻彼淇澳,綠竹猗猗。

綠,王芻也。竹,萹竹也。《釋草》云:「菉,王芻。」舍人曰:「菉,一名王芻。」某氏曰:「菉,鹿蓐也。」又曰:「竹萹蓄。」李巡曰:「一物二名。」郭璞曰:「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傍,可食。」此作「竹萹、竹」,字異音同。故孫炎、某氏皆引此詩,明其同也。陸璣云:「菉竹,一草名,其莖、葉似竹,青綠色,高數尺。今淇澳傍生此。人謂此為菉竹。」此說亦非也。《詩》有「終朝采綠」,則綠與竹別草,故《傳》依《爾雅》以為王芻,與萹竹異也。朱注綠色也。「淇上多竹」,漢世猶然。

小雅采綠

[编辑]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朱注綠,王芻也。大全《爾雅注》:「菉,蓐也。」今呼䲭腳莎。

《爾雅》

[编辑]

釋草

[编辑]

《菉王》芻。

菉,蓐也。今呼䲭腳莎。舍人云:「菉,一名王芻。」某氏云:「『菉,鹿蓐也』。郭云:『蓐也。今呼䲭腳莎』。」《詩·衛風》云:「『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是也。」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

衛風

[编辑]

綠竹猗猗,

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側人謂之「綠竹」 也。綠竹,一草名,其莖葉似竹,青綠色,高數尺。今淇澳傍生此,人謂此為「綠竹。」 淇澳,二水名。

菉《爾雅》云:「菉,王芻。」 郭云:「菉,蓐也。今呼䲭腳莎。」 某氏云:「鹿蓐也。」 鄭云:「藎草,亦名菉蓐。」 《本草》唐注云:「藎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生平澤溪澗之側,荊襄人鬻以染黃,色極鮮好,洗瘡有效。《爾雅》所謂王芻。」 《爾雅翼》云:「《說文》曰:『菉,王芻也』。引《詩》曰:『綠竹猗猗』。則綠與菉同。《本草》名藎草,俗亦呼淡竹葉,所謂『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者,《上林賦》稱香草云:「掩以綠蕙,被以江蘺。」 張揖亦以「綠」 為「王芻」 ,《衛風》引以為首,蓋必嘉草也。而《離騷》云:「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以三者皆惡草,與《衛風》相反。《詩》《騷》所取,各有義耳。

竹:《爾雅》云:「竹,萹蓄。」 郭註:「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傍,可食,又殺蟲。」 李巡曰:「一物二名也。」 孫炎某氏引《詩·衛風》云:「綠竹猗猗。」 案陶隱居《本草註》云:「處處有,布地而生,節閒白華,葉細綠,人謂之萹竹。鬻汁與小兒飲,療蚘蟲。」 鄭注:「即萹竹也。」 《韓詩》:「綠𦺇猗猗。」 𦺇萹筑也。陸德明曰:「𦺇,萹竹也。」 《石經》同。萹竹亦作「扁竹。」 《蜀本草》云:「葉如竹,莖有節,細如釵股。生下《濕地圖》。」

經云:「春中布地生道旁。苗似瞿麥,葉細綠如竹,赤莖如釵股,節閒花出,甚細微,青黃色,根如蒿根。」《爾雅翼》云:「《九章》曰:『攬大薄之芳𦶜兮,搴長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之上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解萹蓄與雜菜兮,備以為交佩』。」王逸曰:「言已解析萹蓄雜以香菜,合而佩之,修飾彌盛也。」然萹蓄、雜菜,皆非芳草,逸義非是,蓋「言解去萹蓄與雜菜,而佩芳𦶜宿莽為交佩爾。然則竹又惡物,與《衛風》相反耶?」又云:「萹蓄既似竹,則宜謂之竹爾。」按璣所說,則又合綠與竹為一草,未知其審。然古今說者,皆言淇水旁自生竹箭,故古人言「伐竹淇衛」,又曰「淇衛之箭,如此多矣。」蓋淇水宜竹箭,自古已然。然《說文》引《詩》作「綠竹」,《韓詩》作「綠𦺇。」菉既非色,而𦺇又非竹,不可合為綠色之竹箭。故柝而解之云:「菉,王芻。𦺇,萹筑也。」然則《淇澳》自出竹箭,不妨兼有綠、竹二草耶?綠竹,《朱傳》云「綠色也。」淇上多竹,漢世猶然,所謂淇園之竹是也。《竹譜》云:「淇園,衛地,殷紂竹箭園也。」《淮南子》曰:「烏號之弓,貫淇衛之箭。」《毛詩》云:「綠竹猗猗」是也。又云:「植物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或茂沙水,或挺巖陸。」又云:「竹之別類,六十有一。」又云:「竹六十年一易根,輒結實而枯死,其實落地復生,六年遂成畽。」《埤雅》云:「竹,物之有筋節者也。」故蒼史制字,筋節皆從竹。《爾雅》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今竹性亦喜東南引生,故古之種法云:劚取東南引根於園角,西北種之,久之自當滿園。《語》曰:「西家種竹,東家治地。」言其滋引而生來也。《易》曰:「方以類聚,竹引東南。」則以卦推之,巽為竹矣。震,東方也,故震為蒼筤竹而已。蒼筤,幼竹也。《傳》曰:「淇衛箘簬。」又曰:「淇衛之箭。」又曰:「下淇園之竹以為楗,伐淇園之竹以為矢。」蓋淇之產竹,土地所宜,故風人以此美武公之德也。《詩》云:「瞻彼淇澳,綠竹猗猗。」瞻彼淇澳,綠竹青青。竹之初生,其色綠長則綠轉而青矣。卒章又曰:「如簀言盛也。」則又明其為竹矣。《說文》:「竹,冬生草也。圓質虛中,深根勁節。其種大小不一字。從倒草,竹草也,而冬不死,故從倒草。」按綠一作菉,王芻也。竹一作𦺇,萹蓄也。毛、韓說皆同,而《竹譜》《朱傳》皆以為即《漢書》淇園之竹。酈道元云:「淇川無竹,惟王芻萹草不異。」毛興、劉執中云:「淇水之旁,至今多美竹。」豈淇園之竹在後魏無復遺種,而至宋更滋茂乎?然據兩《漢書》淇澳有竹,據《水經注》有王芻萹草,毛、韓、朱三家各自可通。陸璣又以綠竹為一草名,古今並無從其說者。今木賊草,醫方通用,木工以治器,但無華葉。寸寸有節。與陸說有葉者稍殊。未知即一物否也。《爾雅釋簜》。請幫助識別此字。等在草中,然實非草類。王元美所云:「竹於草木如魚於鳥獸」是也。其類至多。《山海經》「帝俊竹、共谷竹、鉤端竹尋竹」、禮斗威儀請幫助識別此字。竹:《吳越春秋》「晉竹」、《述異記》:斑竹、孤竹、孝竹。《呂覽》:「嶰谷竹。」《南都賦》:「籦籠䈽篾,篠簳箛箠。」《吳都賦》:「篔簹林箊,桂箭射筒,柚梧篻簩。」竹譜單名者。請幫助識別此字。篁、棘單、苦甘、弓筋、筇䈏、𥲊𥴡、蓋狗、蘆篃之屬。雙名者,蘇麻、般腸、百葉雞脛篲篠之屬,《廣志》有雲母䙰𥯨、漢利之屬,《酉陽雜俎》有䈄𥳔之屬。《筍譜》至八十五種,竹筍及諸方志有疏節、人面、綿貓、叢澀、碧王、電斑之屬,難以具載,然多出交廣荒外,非詩人所盡見也。竹田曰篁,竹胎曰筍,竹膚曰笢,竹皮曰筠,竹裡曰笨,竹枚曰「箇。」《竹約》曰「節。」「剖」竹未去節曰請幫助識別此字。「竹死曰䈙。竹有雌雄,雄者多筍,五月十三日謂之竹醉日,栽竹多茂盛,其性惡寒好溫,故曰九河鮮育,五嶺實繁。然處處有之,不似萹蓄,但盛於淇川也。」上文皆馮嗣宗辨證,可謂詳明博雅矣。但遍搜陸《疏》刻本,並未載木賊,惟馮本「多其草,澀礪,可以洗攪笏及盤枕,利於刀錯,俗呼為木賊」數語,因《多木賊草》一辨。然木賊產於秦隴閒,不聞產於淇衛,未知昔人何以云然?

《羅願爾雅翼》

[编辑]

[编辑]

《毛詩》「菉竹」作綠竹。先儒皆以綠為王芻,竹為萹竹。《說 文》亦曰:「菉,王芻也。」引《詩》曰:「菉竹猗猗。」則綠與菉同。《本 草》名藎草,俗亦呼淡竹葉,所謂「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者。《上林賦》稱香草云:「揜以綠蕙,被以江離。」張揖亦以 綠為此王芻,《衛風》引以為首。蓋必其義有可取者,不 以物薄也。說者以為菉之與竹,所以美盛者,由得淇 水浸潤之,以況武公道學自修之效,則菉與竹,嘉草 也。而《離騷》云:「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以菉 及蒺藜枲耳。三者皆惡草,喻讒佞盈滿於側。又《九章》 曰:「攬大薄之芳茝兮,搴長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之 上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解萹薄與雜菜兮,備以為交 佩。」王逸曰:「言已解折萹蓄,雜以香菜」,合而佩之,修飾 彌盛也。然「萹蓄」「雜菜」皆非芳草,逸義非是,蓋言解去 萹蓄與雜菜,而備芳茝宿莽為交佩爾。然則菉與「竹」, 又皆惡物,與《衛風》相反。《詩》《騷》所取,各有義耳

《本草綱目》

[编辑]

藎草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此草綠色,可染黃,故曰黃、曰綠也。䓞、盭乃 北人呼為綠字音轉也。古者貢草入染人,故謂之王 芻,而進忠者謂之藎臣也。《詩》云:「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許慎《說文》云:「䓞草可以染黃。」《漢書》云:「諸侯盭綬。」晉灼 注云:「盭草出瑯琊,似艾可染,因以名綬。」皆謂此草也。 掌禹錫曰:「《爾雅》:『菉,王芻』。」孫炎注云:「即菉蓐草也,今呼」 為䲭腳莎。《詩》云「綠竹猗猗」是也。

集解

《別錄》曰:「藎草,生青衣川谷。九月、十月采。可以染作金 色。」

《吳普》曰:「生泰山山谷。」

蘇恭曰:「青衣」,縣名,在益州西,今處處平澤溪澗側皆 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 鮮好,俗名「菉蓐草。」

氣味

苦平無毒。

甄權曰:「神農雷公苦。」

徐之才曰:「畏鼠負。」

主治

《本經》曰:「久欬,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 皮膚小蟲。」

《吳普》曰:「治身熱邪氣,小兒身熱。」

《大明》曰:「洗一切惡瘡,有效。」

菉部雜錄

[编辑]

《資暇錄》:《詩·衛風·淇澳篇》云:「綠竹猗猗。」按陸璣《草木疏》 稱:郭璞云:「綠竹,王芻也,今呼為䲭腳莎,一云即鹿蓐 草。」又云:「『萹竹似小藜,赤莖節』。《韓詩》作𦺇,亦云𦺇萹竹。」 則明知非筍竹矣。今為辭賦,皆引「漪漪」入竹事,大誤 也。當時謝莊《竹贊》云:「瞻彼中唐,綠竹漪漪。」便襲其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