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07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夏為昊天。

言氣皓旰。

《秋》為《旻天》。

「旻」,猶愍也。愍萬物凋落。

《冬》為「上天」,

言時無事,在上而臨下而已。按《詩傳》云:蒼天以體言之,尊而君之,則稱皇天;元氣廣大,則稱昊天;仁覆閔下,則稱旻天;自上降監,則稱上天;據遠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毛公此傳當有成文,不知出何書。李巡云:「古時人質,仰視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蒼蒼,故曰穹蒼。」是蒼天以體言之也。皇,君也,故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昊,大貌,故言其混元之氣昊昊廣大,則稱昊天;旻,閔也;言其以仁慈之恩覆閔在下,則稱旻天;從上而下視萬物,則稱上天;據人遠而視之,其色蒼蒼然,則稱蒼天。又李巡注此云:「春萬物始生,其色蒼蒼,故曰蒼天;夏萬物盛壯,其氣昊昊,故曰昊天;秋萬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冬陰氣在上,萬物伏藏,故曰上天。」今《尚書》歐陽說,春曰昊天,夏曰蒼天,秋曰旻天,冬曰上天。謹按《尚書堯典》,「羲和以昊天,總敕以四時。」故知昊天不獨春也。《左傳》夏四月,孔丘卒,稱曰「旻天不弔」,非秋也。《爾雅》者,孔子門人所作,以釋六藝之言,葢不誤也。春氣博施,故以廣大言之;夏氣高明,故以遠大言之;秋氣或生或殺,故以閔下言之;冬氣閉藏而清察,故以監下言之。皇天者,至尊之號也。《六藝》之中,諸稱天者,以情所求言耳,非必於其時稱之。「浩浩昊天」,求天之博施;「悠悠蒼天」,求天之高明;「旻天不弔」,求天之生殺,當得其宜。上天同雲,求天之所為,當順其時也。此之求天,猶人之說事,各從其主耳。

《易緯》

《稽覽圖》

「《天》有十二分」,以日月之所躔也;

《春秋緯》

《元命苞》

「天不足西北」,陽極於九,故「周天九九八十一萬里。」

《孝經緯》

《援神契》

「周天七衡六間」者,相去萬九千里八百三十三里三 分里之一,合十萬九十里。從內衡以至中衡,中衡 以至外衡,各五萬九千五里。

《河洛緯》

《甄耀度》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夫一度為千九百 三十二里,則天地相去六十七萬八千五百里。

《呂子》

《有始覽》

凡四極之內,東西五億有九萬七千里,南北亦五億 有九萬七千里。極星與天俱遊,而天樞不動。

《淮南子》

《天文訓》

天墜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道始於虛 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漢垠。清陽者薄靡而 為天,重濁者疑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 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 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陽之熱氣生 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 「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 水潦塵埃。」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 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 主幽,圓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 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景》。吐氣者施,「含氣者化,是故 陽施陰化。天之吐氣,怒者為風,地之含氣,和者為雨。 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霆,亂而為霧。陽氣勝則 散而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毛羽者,飛行之類 也,故屬於陽。介鱗者,蟄伏之類也,故屬於陰。日者,陽 之主也,是故春夏則群獸除,日至而麋鹿解。月者,陰 之宗也,是以月虛而魚腦減,月死而蠃《蛖膲》火上。」 「水下流。故鳥飛而高,魚動而下。」物類相動,本標相應。 故陽燧見日則然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虎 嘯而谷風至,龍舉而景雲屬,麒麟𩰚而日月食,鯨魚 死而彗星出,蠶珥絲而商弦絕,賁星墜而勃海決。人 主之情,上通於天,故誅暴則多飄風,枉法則多蟲螟, 殺不辜則國赤地,令不收則多淫雨。四時者,天之吏 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虹蜺、彗星者, 天之忌也。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億 萬里。五星、八風,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宮、太微、軒轅、 咸池,四宮。天阿。何謂九野?「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 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其星箕、斗、牽 牛;北方曰元天,其星須女、虛、危、營室;西北方曰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