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17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約德莊曰:「今夜欲與君語令閤,必盡室出觀燈,當清 淨身心相候。」德莊雅敬其為人,危坐三鼓矣。家人輩 未還,野夫亦竟不至。俄火自門而燒,德莊窘,持誥牒 犯烈焰而出,頃刻數百舍為瓦礫之場,明目野夫來 弔且欣曰:「令閤已不出,是吾憂,幸出可賀也。」德莊心 異野夫,然不欲詰之也。

《東京夢華錄》:「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 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御 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 十餘里,擊丸蹴踘,踏索上竿。趙野人倒喫冷淘。張九 哥吞鐵劍,李外寧藥法傀儡。小健兒吐五色水,旋燒 泥丸子,大時落灰藥。榾柮兒雜劇。溫大頭,小曹,嵇琴, 党千簫管,孫四燒煉藥方,王十二作劇術,鄒遇田地 廣雜扮,蘇十、孟宣築毬,尹常賣《五代史》,劉百禽蟲蟻, 楊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戲,魚跳刀門,使喚蜂蝶,追 呼螻蟻。其餘賣藥賣卦,沙書地謎」,奇巧百端,日新耳 目。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辭出門,燈山上綵,金碧相射, 錦繡交輝。面北悉以綵結,山呇上皆畫神仙故事,或 坊巿賣藥賣卦之人,橫列三門,各有綵結金書大牌, 中曰都門道,左右曰左右禁衛之門,上有大牌曰「宣 和與民同樂。」綵山左右以綵結文殊、普賢,跨獅子白 象,各於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搖動,用轆轤絞水上燈。 山尖高處用木櫃貯之,逐時放下,如瀑布狀。又於左 右門上,各以草把縛成戲龍之狀,用青幕遮籠,草上 密置燈燭數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自燈山至 宣德門,樓橫大街約百餘丈,用棘刺圍遶,謂之「棘盆。」 內設兩長竿,高數十丈,以繒綵結束,紙糊百戲人物, 懸於竿上,風動宛若飛仙。內設樂棚,差衙前樂人作 樂雜戲,並左右軍百戲在其中,駕坐一時呈拽。宣德 樓上皆垂黃緣簾中一位乃御座,用黃羅,設一綵棚, 御龍直執黃蓋掌扇,列於簾外。兩朵樓各掛燈毬一 枚,約方圓丈餘,內燃椽燭,簾內亦作樂,宮嬪嬉笑之 聲,下聞於外。樓下用枋木疊成露臺一所,綵結欄檻, 兩邊皆禁衛排立,錦袍愨頭,簪賜花,執骨朵子面。此 樂棚教坊鈞容直露臺子弟,更互雜劇。近門亦有內 等子班直排立。萬姓皆在露臺下觀看。樂人時引萬 姓山呼。

正月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迎祥池,有《對御》賜群臣宴至 晚還內。圍子親從官皆頂毬頭大帽,簪花紅錦團褡 戲獅子衫,金鍍天王腰帶數重骨朵。天武官皆頂雙 卷腳愨頭,紫上大搭天鵝結帶,寬衫,殿前班頂,兩腳 屈曲向後,花裝愨頭,著緋青紫三色撚金線結帶,望 仙花袍,跨弓劎,乘馬一扎鞍轡,纓紼前導御龍直一 腳指天,一腳圈曲,愨頭,著紅方勝錦襖子,看帶束帶, 執御從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果壘、掌扇。紼之類。 御椅子皆黃羅珠蹙背,座則親從官執之,諸班直皆 愨頭錦襖束帶。每常駕出,有紅紗貼金燈籠二百對, 元宵加以琉璃玉柱,掌扇燈快行家各執紅紗珠絡 燈籠。駕將至,則圍子數重,外有一人捧月樣兀子錦 覆於馬上,天武官十餘人,簇擁扶策,喝曰:「看駕頭。」次 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執珠絡毬杖,乘馬聽喚 近侍,餘官皆服紫緋綠公服。三衙太尉、知閤玉帶,羅 列前導,兩邊皆內等子。選諸軍膂力者,著錦襖頂帽, 握拳顧望,有高聲者捶之流血。教坊、鈞容直樂部前 引,駕後諸班直馬隊作樂。駕後圍子外,左則宰執、侍 從,右則親王、宗室、南班官,駕近則列橫門十餘人擊 鞭。駕後有曲柄小紅繡傘,亦殿侍執之於馬上。駕入 燈山,御輦院人員輦前喝:「隨竿媚來。」御輦團轉一遭, 倒行觀燈山,謂之「鵓鴿旋」,又謂之「踏五花兒」,則輦官 有喝賜矣。駕登宣德樓,遊人奔赴露臺下。

十五日,詣上清宮,亦有對御,至晚回內。

十六日,車駕不出。自進早膳訖,登門,樂作卷簾,御座 臨軒,宣「萬姓先到門下者,猶得瞻見天表。」小帽紅袍, 獨卓子,左右近侍,簾外傘扇執事之人。須臾下簾,則 樂作,縱萬姓遊賞。兩朵樓相對,左樓相對,鄆王以次 綵棚幕次;右樓相對,蔡太師以次執政戚里幕次。時 復自樓上有金鳳,飛下諸幕次,宣賜不輟。諸幕次中 家妓競奏新聲,與山棚露臺上下,樂聲鼎沸。西朵樓 下,開封尹彈壓幕次,羅列罪人滿前,時復決遣,以警 愚民。樓上時傳口敕,特令放罪。於是華燈寶炬,月色 花光,霏霧融融,動燭遠近。至三鼓,樓上以小紅紗燈 毬,緣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車駕還內矣。須臾,聞樓 外擊鞭之聲,則山樓上下燈燭數十萬盞,一時滅矣。 於是貴家車馬,自內前鱗切悉南去,遊相國寺。寺之 大殿前設樂棚,諸軍作樂。兩廊有詩牌燈云:「天碧銀 河欲下來,月華如水照樓臺」,並「火樹銀花合,星橋鐵 鎖開」之詩。其燈以木牌為之,雕鏤成字,以紗絹羃之 於內,密燃其燈,相次排定,亦可愛賞。資聖閣前安頓 佛牙,設以水燈,皆係宰執、戚里、貴近占設,看位最耍 鬧。九子母殿及東西塔院,惠林、智海、寶梵競陳燈燭, 光彩爭華,直至達旦。其餘宮觀寺院,皆放萬姓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