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8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魏志王凌傳》:「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為兗州刺史。」按 註:《魏書》曰:「愚本名浚,黃初中為」和戎護軍烏丸校尉 田豫討胡有功小違節度愚以法繩之帝怒械繫愚 免官治罪詔曰:「浚何愚」遂以名之。

《高堂隆傳》:隆少為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為督郵,郡 督軍與悌爭論名悌而呵之,隆按劍叱督軍曰:「昔魯 定見侮,仲尼歷階,趙彈秦箏,相如進缶。臨臣名君,義 之所討也。」督軍失色。

《王昶傳》: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 故兄子默字處靜,沈字處道;其子渾字元沖,深字道 沖。遂書戒之曰:「夫人為子之道,莫大於寶身。汝曹立 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元默沖虛為 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高貴鄉公紀》:甘露五年,高貴鄉公卒。太后使使迎常 道鄉公璜嗣明帝後。太后詔曰:「古者人君之為名字, 難犯而易諱。今常道鄉公諱字甚難避,其朝臣博議 改易列奏。」

《蜀志杜瓊傳》:「譙周問瓊曰:『昔周徵君以為當塗高者 魏也,其義何也』?瓊答曰:『魏,闕名也。當塗而高,聖人取 類而言耳』。又問周曰:『寧復有所怪耶』?周曰:『未達也』。瓊 又曰:『古者名官職不言曹始自漢已來,名官盡言曹, 吏言屬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周緣瓊言,乃觸類 而長之曰:「《春秋傳》著晉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 《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今君 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其後果 如服言。及漢靈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為帝,後 皆免為諸侯,與《師》《服》言相似也。先主諱備,其訓具也; 後主諱禪,其訓授也;如言劉已具矣,當授與人也。意 者甚於穆侯靈帝之名子。後宦人黃皓弄權於內。景 耀五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周深憂之,無所與言,乃 書柱曰:「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言曹者眾也, 魏者大也,眾而大,天下其當會也。具而授,如何復有 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為驗。

《吳志張昭傳》註:時汝南主簿應劭議宜為舊君諱,論 者皆互有異同,事在《風俗通》。昭著論曰:「客有見大國 之議,士君子之論,云起元建武已來,舊君名諱五十 六人,以為後生,不得協也。取乎經論,譬諸行事,義高 辭麗,甚可嘉羨。愚意褊淺,竊有疑焉。蓋乾坤剖分,萬 物定形,肇有父子君臣之經,故聖人順天之性,制禮 尚敬。在三之義,君實食之,在喪之哀,君親臨之,厚莫 重焉,恩莫大焉。」誠臣子所尊仰,萬夫所天恃,焉得而 同之哉!然親親有衰,尊尊有殺,故禮服上不盡高祖, 下不盡元孫。又《傳記》「四世而緦麻,服之窮也;五世袒 免,降殺同姓也。六世而親屬竭矣。」又《曲禮》有不逮事 之義則不諱,不諱者,蓋名之謂,屬絕「之義,不拘於《協》, 況乃古君五十六哉?邾子會盟,季友來歸,不稱其名, 咸書字者,是時魯人嘉之也。何解臣子為君父諱乎? 周穆王諱滿,至定王時,有王孫滿者,其為大夫,是臣 協君也。又厲王諱胡,及莊王之子名胡,其比眾多。夫 類事建議,《經》有明據,《傳》有徵案,然後進攻退守,萬無 奔北,垂示百世,永無」咎失。今應劭雖上尊舊君之名, 而下無所斷,齊猶歸之。疑云《曲禮》之篇,疑事無質。觀 省上下,闕義自證,文辭可為,倡而不法,將來何觀?言 聲一放,猶拾瀋也。過辭在前,悔其何追!

《孫休傳》:「永安五年八月,立子𩅦為皇太子。」按註《吳錄》 載休詔曰:「人之有名,以相紀別,長為作字,憚其名耳。 禮名子欲令難犯易避。五十稱伯仲,古或一字,今人 競作好名好字又令相配,所行不副。此瞽字伯明者 也。孤常哂之。或師友父兄所作,或自己為師友尚可, 父兄猶非,自為最不謙。孤今為四男作名字,太子名」 𩅦,𩅦,音如湖水灣澳之「灣」字《酋酋》,音如迄今之迄。次 子名。音如「兕觥」之「觥」字。音如「元礥首」之「礥」, 次子名柜,柜音如草莽之「莽」,字《昷》。《昷》音如舉物之舉, 次子名音如褒。衣下寬大之「褒」字。音,如有 所擁持之「擁。」此都不與世所用者同,故鈔舊文會合 作之。夫書八體損益,因事而生,今造此名字,既不相 配,又字但一,庶易棄避。其普告天下,使咸聞知。 《孫皓傳》:「元興元年,立皇后滕氏,封后父滕牧為高密 侯。」按《注吳歷》曰:「牧本名密,避丁密改名牧,丁密避牧, 改名為固。」

鳳凰元年,何定奸穢發聞,伏誅。皓以其惡似張布,追 改定名為「布。」

《韋曜傳》:孫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以七 升為限,酒後使侍臣難折公卿以嘲弄侵克,發摘私 短以為歡。時有誤犯皓諱,輒見收縛,至於誅戮。 《世說》:「諸葛靚在吳,於朝堂大會,孫皓問曰:『卿字仲思, 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 而已』。」

《晉書賈充傳》:「充字公閭,平陽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 刺史、陽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後當有充閭之慶,故 以為名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