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谿集/卷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東谿集
卷七
作者:趙龜命
卷八

雜著[编辑]

權察訪聖揆家畵鶴障子歌甲午[编辑]

權君聖揆有唐畵。睡鶴障子。東岡先生取古人詩。書于其顚。其孫龜命。爲之歌。歌曰。

長松衝霧而偃蹇兮。翠竹含風以蕭颯。一輪明月透玲瓏兮。爰有睡鶴縮頸偏拳。踏松而立。松有爽氣。竹有淸節而月寒光兮。紛此衆境皆宜鶴。諒畵意之幽眇兮。髣髴着幼輿於一丘一壑。

病解二[编辑]

趙子與病俱生。與病俱長。盖嘗默而識之。上自頭頂下至支末。無非病也。凡心之所嗜樂。事之所經營。率皆以病而不能諧。而世間之良辰吉月。非呻吟之日。卽畏約之時。平居鬱鬱。無以自慰。其知心之友林子告之曰。子無甚憂。子之有病。天相子也。吾嘗熟子矣。於天下之事。必欲極其至者。子之志也。嗜色而好文者。子之性也。使子而無病也。則其不幾求天下之色而窮天下之欲歟。吾不得而知之也。不然。其將竭一生之精力。而取必於遷,固眉髮之間也。夫由彼者。不髓渴死。則爲天下蕩子。由此者。不發狂疾。必爲愚人。子其殆矣。今子惟病之愼。疎於色而倦於文。則使子不死不狂。惟病免爲蕩子愚人。惟病且於天下之事。必欲極其至。而不於色快。不於文得。則將驅其性而有所歸矣。天之相子也。亦弘矣。嗟夫。所謂病者。只足以侵子之軀殼而已。子之所以爲子者。固自如也。子何憂之甚。趙子聞是說也。而犂然有會於心。記之以爲病解一。

余有病而自寬者三。夫天地一元之數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此可謂久矣。而達者猶以瞬息視之。人生於其間。號爲壽者。不過八九十。其爲瞬息。亦甚矣。縱使有疾痛憂苦。亦幾何忍哉。此其自寬者一也。八珍之味。惟貧者食之。知其爲異味也。而富厚之子弟。習於口。未嘗以爲異。異味而不以爲異。則是實不知天下之味者也。彼强健者。亦然。惟終身而無所痛苦。故彼反恬於强健。不謂其眞可喜也。今夫癃疾之人。一歲而或得一日健。一日而或得一時蘇。方其蘇而健也。百骸調適。手足宴安。忽若忘身。其幸無比。如此佳境。豈强健者之所能知乎。於是。無風之夕。不雨之朝。二三友朋。杖屨逍遙。東陌賞花。西園翫月。回較疇昔艱苦之狀。白日昇天。未足喩快。如此好趣。豈强健者之所能覺乎。雖有人之所無有之苦。而亦有人之所無有之樂。此其自寬者二也。天下之悅生而惡死也久矣。余惟有此身。故有此病。身之不存。病將焉附。故生固可樂。而死亦爲安。心未嘗有累於生死之間也。夫人之患乎病者。爲其死人也。死之不惡。而乃以病爲患。豈非惑歟。此其自寬者三也。記之。以爲病解二。

讀錢牧齋集戊戌[编辑]

牧齋謂史項羽紀。自彭越渡河。至相守數月一段爲綱。其下至盡走險阻數段爲目。不以先後爲序。錯綜有法。此按高祖紀。知其相舛而云也。盖漢之自宛,葉復入成臯。以楚之初擊彭越。俱爲漢三年事。而羽紀則先書。入成臯於漢四年。楚拔成臯。下書擊越事。漢之殺海春圍鍾離。在楚軍廣武射中漢王之前。而羽紀則軍廣武射中漢王事在前。史之錯綜處多。而自有條理脉絡。未有如是之顚倒難曉者。此必年代不遠。而傳記各異。故兩紀互見。以疑傳疑而已。牧齋特張皇回護耳。牧齋以彭越擊楚東阿。項王乃自東擊。爲初擊。以彭越燒楚積聚。項王東擊破之。爲再擊以應漢紀。而考其文勢。其間但書漢王止壁河內事。而無項王往返事。如拔滎陽拔成臯。俱編之於上。分明滚作一串。去於下海春侯事。乃書越復反。以此爲再擊也。然初擊越之時。漢再入成臯。其後無復失成臯事。而再擊越之時。乃謂海春侯謹守成臯。楚何自而得之耶。雖其傳記之各異。太史亦難免疎漏不察之譏。牧齋則非唯不譏。又從而讚歎之。惑之甚矣。若曰。年代不遠。傳記之異。不應至此。則太祖實錄辨證。何其多耶。

毛穎之命[编辑]

韓子傳毛穎。言秦皇帝封諸管城。拜中書令。而無制詔。余倣書。作毛穎之命。

皇帝若曰。惟伏羲氏製文字。代結繩。自是厥後。相承二帝三王。罔不是重。而必擇所司。所司惟其任。王言爲絲綸。爲日星。所司匪其任。模畫舛戾。文理不章。天下受其黮闇。惟天丕啓文運。今我秦受命。六王崩厥角。天下將同文。予其東封于岱宗玉檢。南登于會稽銘石。禮樂典章。予其臨定。政敎號令。予其親出。玆皇天篤生異人。爲予獲。其代予言。簡厥秀髦。封之管城。官以中書。置諸左右。女欽哉。予惟敬。爾有攸使。予揖以手。我國家法宥密。罔敢持兵。爾則挾鋒鋩。予弗疑。予去爾上服。惟爾便予。聽爾偃卧。惟爾休予。錫爾烏須之方。惟爾無耗荒。女其從予所欲。大小精粗。惟予之所使。無有挫一毫而爲屈曲。無惟貪墨而招點汙。惟精惟一。克盡厥衷。用潤色天子之文德。嗚呼戒之哉。惟用舍不于常。毫釐之差。謬以千里。罔弗有初。鮮克有終。曁乃類搏心。世世毋替爾所。不稱予意。邦有常刑。削厥封。屛諸荒裔。

讀史己亥[编辑]

異代事。有巧相作對者。如漢文歎不得頗,牧爲將。而不能赦魏尙之罪。則馮唐主臣。晉武恨不得諸葛爲臣。而不能直鄧艾之寃。則樊建稽首。穆生不飮。則楚王常設醴酒。後乃忘設。韋昭不飮。則孫皓獨以茶代。後更見强。楚公子至關。從者鞭之曰。隷也不力。瑯琊王至津。宋典鞭拂曰。汝亦被拘。石虎欲以灰。自滌其腸云。何爲專生惡子。宋后命取刀來。剖我腹云。那得生寧馨兒。少微隕精。處士求死。熒惑入斗。梁主懷慙。范亞父擧玦。楚王不應。娥永樂叩刀。齊帝不睨。衛懿公之鶴。乘軒食祿。齊後主之鷹。儀同郡君。晉簡文美風儀善談論。而畏桓溫詠庾闡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魏孝靜多力。善射好文學。而畏高澄詠靈運詩。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耻。宋順帝臨死。彈指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隋恭帝臨死。禮佛願自今以往。勿復生帝王家。漢廷之欲殺甘湯。爲郅支報讐。建成之欲殺秦王。爲世充報讐。桓溫對袁虎。說景升牛。武后對吉頊。說師子𩣭。禇遂良愛州表。陳私恩。韓文公潮州表。衒文藝。符堅軍聞風聲鶴唳。以爲追至。李師道聞風動鳥飛。皆疑有變。霍光驂乘。漢宣芒刺在背。德裕奉冊。唐宣毛髮灑淅。漢獻時。李傕質天子。郭多質公卿。唐昭時。京師無天子。行在無宰相。曹叡之臣。言在口而身首已分。鳳翔之民。卧未死而肌肉已咼。納周興於炙甕。剔路巖之結喉。陳敬瑄以擊毬。賭節度。李存賢以手搏。賭節度。殷受斫視涉水脛。閩曦剖視飮酒腸。楚莊。寧病而呑芹蛆。宋仁。寧飢不索燒羊。漢成。不易朱雲折之檻。宋徽。不易陳禾碎之衣。楚太子之在咸陽。一布衣耳。宋太后之在上國。一老人耳。元世祖征虜。遇角端。稱汝主速還。明文皇征虜。夢神人。告上帝好生。宋太宗。恨不爲學士之職。明宣宗。自稱當會元及第。關羽沉香軀。楊愔御金眼。李固胡粉。歐公紫衣。楊太飛來之讖。劉基燕入之應。是也。又有相反而可爲對者。宋殷孝祖建麾自標。卒死於敵。周王思政。破衣弊甲。敵不得傷。謝安聞姪捷而屐折。湘東聞弟死而屧破。漢東平在國。所樂爲善。齊南陽在州。所樂聚蠍。錢若水四十餘。急流勇退。唐休璟八十餘。進取彌銳。漢之無鬚者。錯被誅戮。唐之無鬚者。謬膺恭敬。趙括母稱其子與父異。不可使。有如不稱。請毋隨坐。柴克宏母稱其子有父風。可爲將。苟不勝任。分甘孥戮。晉陽蒿墻。爲襄子之矢。汴京艮岳。爲金人之砲。

晉博士秦秀。諡何曾曰繆醜。賈充曰荒。千古直筆人。○石勒臣張賓。常自比子房。而其從勒時。語似酈生。勒初未之奇。又似淮陰。○劉聰后劉娥。救陳元達疏。可與徐賢妃疏。並耀。○劉弘謂陶侃曰。吾昔爲羊公參軍。謂吾後當居其處。今觀卿。必繼老夫矣。而三人俱終於荊南。誠異事也。○漢臣李閎。使趙還。盛稱石虎宮殿壯麗。以刑殺御下。遂移李壽寬儉之性。甚類本朝世宗時。金漸之言。而上之昏明異耳。○齊太子長懋之惡西昌侯。而不解其故。猶韋執誼之諱嶺南州縣。後執誼竄死嶺南。太子子孫。爲鸞所滅。○魏孝文。明主也。而馮后廢而夫婦之倫壞。太子死而父子之綱崩。○秦繆公其君是惡。其民何罪。隋文帝懼而能改。吾復何求。兩語俱有人君之度。○蘇倬治周。重賦稅。常恨未及弛之。子威聞之。以爲己任。及爲度支。奏减之。可謂肯堂。○蘇威浮沉大業間。晩節已猖狂矣。朝賀化及廷前暮舞。李密陣中所謂名德不昌。乃復有期頤之壽也。○千古可慙。語卿是士人。何亦乃爾。○盧藏用譏祝欽明。作八風舞曰。五經掃地盡矣。而渠之效道士。上章獨非。高尙掃地耶。○常衮辭堂封。時人譏衮。以朝廷厚祿。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司馬公曰。衮之辭祿。廉耻存焉。與夫固位貪祿者。不猶愈乎。溫公此言。所以爲溫公而止者也。○古人有經濟大略。而不能儉約者。劉穆之,杜黃裳是也。顧上不可苛責耳。○僖宗謂優人石野猪曰。朕若應擊毬進士擧。須爲狀元。對曰。若遇堯舜作禮部侍郞。不免駁放野猪。此諫不慙東方生。○武氏之有攸緖。朱家之有全昱。可謂淤泥中白蓮也。○溫鞱發唐諸陵。惟乾陵。風雨不可發。高宗厭厭。豈能作風雨。亦籍則天之神耳。○梁震唐末進士。高季昌得之。白衣侍尊俎。不受辟署。終身止稱前進士。至從誨時退居土洲。披鶴氅。自稱荊臺隱士。詣府跨黃牛至聽事。從誨。亦時過其家。盖張子房,李長源之流耳。○龔壯非李壽臣,張承業。非沙陀臣。梁震非高氏臣。○徐知誥受禪。尊吳主爲讓皇。上表稱臣。終始無替禮事。不受尊號。不任外戚䆠者。非惟當時所不及。正足跨越歷代。○吳越胡進思。廢弘倧立俶。丞相元德昭。立簾外。不拜曰。俟見新君褰簾乃拜。呂端想用此例。○宋孝以前。人君行三年喪者。唯周高祖,金世宗。夫子固稱二連也。○宋高時。太常少卿季陵。奉太廟主以避金兵。而亡太祖主。何代無忠臣。○栗谷之不知仁弘汝立。猶游定夫之稱秦檜爲荀文若。○王倫不受虜官冠帶。南向再拜。慟哭稱先文正而就縊。於是。地震雨雹三日。卽胡銓疏中人爾。○張公藝對高宗以百忍字。先儒譏之謂高宗自己善忍於武氏耳。明祖問鄭濂。爾家何能雍穆。對曰。惟不聽婦人之言耳。恨不遇高宗也。○賢䆠呂强,張承業之後。明有金英。太子生日之對。與魏徵獻陵同。又以薛瑄不餞己。稱南京好官。惟薛卿。遂被召命。憲宗時。懷恩亦賢。

讀山海經辛丑[编辑]

是書固多舛謬。而海內東經尤甚。愚意欲自國在流沙中以下三章。移附西經流沙出鍾山章下。北經蓋國在鉅燕南以下九章。移附本經鉅燕在東北陬章下。則文旣從類。而方位自合矣。盖蓋國諸章。在北經末。下接東經。其錯無怪。而流沙章下。有脫簡。僅餘數句。而有近於燕滅之之語。其與東經互換也明甚。大澤高柳二章。亦當移入東經中耳。東經大江出岷山以下二十二章。但記水道出入。與它經不倫。而東西南北遍擧焉。當別爲一篇。目以海內水經。姑錄之。以俟知者。

花王本紀[编辑]

曰若稽古花王。曰牧丹。以火德王。厥色用赤。厥德光華。望如雲。就如日。用夏之時。惟四月景辰卽阼。土階三等。風調雨順。無爲而化敷。王惟至人無夢。蝴蝶不來。聘于羅浮梅氏。冊爲元妃。王若曰。咨爾王妃梅氏。予悅爾素色。懋爾貞操。先天而天弗違。誕惟爾先姑梅妃。嬪于唐。有芳譽。女惟司陰功。毋隳茂哉。乃命四桂月桂。欽若昊天。敬授人時朔。王曰。咨芍藥。惟女予同。女遂相予。若劑五味。酸醎異宜。用女調和。王曰。咨桂。惟女上應天象。人之窮亨。女實司之。女作朕天官。王曰。咨稻。天下阻飢。旣富方穀。粒我烝民。莫非爾極。女其作朕地官。稻俯首揖讓于黍,稷,菽,麥,粱。王曰。兪。惟黍,稷,菽,麥,粱。克秀克實。予嘉厥土功。將女是副。女茂哉。毋之民食。王曰。咨桃曁李。女雖弗言。下自成蹊。女作朕春官。桃李曰。都。羣英林立。矧予以顔色媚于世。毁譽滋多。王其廣厥搜。王曰。有華有實。惟女偕。王曰。咨榴。惟女介于石。赫如渥赭。女作朕夏官。王曰。咨菊。欽爾幽德。賞爾芳節。正色特立。風霜不能摧。女惟禀肅殺之氣。女惟秋士。其作朕秋官。菊避于楊子江之南柴桑之村。王不克致。環其土而封之。王曰。咨冬栢。女惟朕歲暮之臣。作朕冬官。栢讓于梅氏之族曰。予弗如。王曰。吁。椒房之親。天下其謂予有私。王曰。咨女五官十有一種。茂哉。惟時亮天工。王曰。棣曁荊。予嘉乃友睦。培埴之。王曰。萱予嘉乃克俾人忘憂。予佩服女。王曰。蘭。女有同心之臭。予庸嘉之。其賜之九畹以采。王曰。葵。惟女忠則傾陽。智乃衛足。予多之。其封諸蜀。王曰。葵,杜鵑。厥惟女舊君。予憫其荒廢仳離。惟女是依。王曰。惟虞美人,楊貴妃。咸故帝王嬪嬙。其與之田土。俾霑雨露。王曰。予嘉舜有聖人之容。王曰。咨諸支羣種。搜芳揚側陋。予其師。僉曰。於菖蒲。厥節九。不恒有於天下。人見則福。服則僊。昔出蘭陵。蕭王蹶。厥生以帝。有江左。王曰。吁。異種可乎。僉曰。然哉。曼陀羅可。昔釋迦于祗樹。講法華華嚴。維時曼陀羅。自天而降。五體投地。發深妙義。俾諸菩薩頓悟。大迦葉傳厥燈心。花開果結。式至于黃梅。惟王念功。王曰。吁。咈哉。王曰。咨諸支羣種。材必有種。以時發榮。女其又之。師錫王曰。有英在泥塗。曰蓮。茂叔稱之曰君子。王曰。兪。予聞。馨香如何。曰厥心通。厥儀直。亭亭獨立。英華外發。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尙已。王曰。都。乃以芝盖蒲輪。逆于草澤。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蓮見王。王立於沼上。命之曰。啓乃心。薰朕心。罔俾莘野,諸葛。專芳于古。茂哉。蓮拜舞稽首。有淚如珠。王曰。咨蓮。雜種猾華。大道榛蕪。惟菖蒲曁曼陀羅。爲厥渠魁。予將折厥萌。鋤厥根。其先風告天下。蓮曰。都。薇掌草麻。王以命薇。薇拜舞稽首。對揚曰。王若曰。嗟予同種。低爾頭。鞠爾躬。其聽朕披心。惟菖蒲。掇拾李莊緖餘。譸張服食之說。匿迹秘影。閃倐怳惚。俾一世。欣慕左道。流涎匪望。惟曼陀羅。厥性不根。助薝蔔邪化若雕人糞。爲旃檀形。如惡叉果。一枝三子。曁優曇鉢。私立名字。妄稱瑞物。薙人毛髮。灼人支體。俾人父母妻子不相保。玆皆草昧之姦萌。聖道之匈蘖。先民有言曰。蔓草難圖。予其爲天下芟夷。若顚木幷除㕀蘖。無俾易種。王曰。咨蓮。惟玆世人。眼目不眞。空花用幻。術眩天下。疇克滅玆。蓮曰。都。决明允明四目。王拂拭之。王曰。我其試哉。王曰。咨蓮。惟綵花。假借我形貌。僭竊我名號。乃楊氏文餙。玆栽成玆。誑耀詐僞。寔繁樹黨。朕甚痛之。其親伐。蓮曰。粤若重華。舞于階。苗頑格。劉秀不違。舂莽首傳。王毋憂。當有金華僊子。曁我同類者。發於隴西。披楊氏而綵花自散。其自今天下華盛。我其益封。而禮絶諸方哉。後李氏。果代楊尊寵。花王甚封于雒。置邸于長安。禮視杞,宋天下艶之而綵花望風而降王。乃放空花于廣莫。投曼陀羅于有昊。沈菖蒲于水。磔綵花于市。四罪而天下之化乃正。王曰。予當陽。甲子再周。衰悴理至。比者。天作淫雨。風乃鳴條。花蘤光晦。予其殆而。旦日。王洮頮水。朱衣綠裳。馮文石几而出顧命。王若曰。咨諸支羣種。四時之序。成功者去。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予何悲爲。藐玆諸子稚弱。年弗可待。惟女蓮邁種德。時哉時哉。禪朕位。蓮俯伏揖遜。激昂颺聲曰。都。嗣子冲哉。仁克肖王。實心法是傳。萌芽則見王。念玆在玆。予安陸沈燥濕異厥性。其敢辱高位。王曰。咨妃梅氏。爾惟予配。思齊芳聞。期于歲晏。朕今先朝露。嗚呼。家有主母。豪奴悍婢。不敢與弱子抗。茂哉。妃曰。王百歲後。疇可代蓮者。王曰。菊可。寔類夏黃。逃朕哉。其必左右嗣子。問其次。曰。冬栢可。栢重厚哉。非民望。難獨庇。惟爾族大如古。栢根多貞節士。予弗欲用違厥時。留以護嗣子。嗚呼。天數難逭。否極則泰回。積陰反諸陽。必在爾族。又問其次。曰。玆後。亦匪乃攸知。王徂落。是日。疾風雷雨。自殉以下。從者不記其數。僵橫道塗。人不忍踐。葬王于兩階之間。弗封弗樹。蓮乃居上流。遙奉嗣子。以待其壯。季年天降白衣神。人名雪花。橫行作亂。天下蕭然。花王之族幾滅。羣種戢伏。莫敢發。惟妃曁諸梅。精白厥心。敦本施化。不出戶闈。不變色而默消其勢。乃冬栢與有勳。卒鞏花王之故基。樹屛旣密。本支繁增。維新受命。子子相承。重煕累洽。於千萬葉。

好士甲辰[编辑]

孟嘗君中立爲諸侯。大城薛。治宮室。發使告諸國之大夫公子。願與共落之。諸國之大夫公子。恐懼不敢不往。旣至而觴。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爲上賓。孟嘗君於是欲以好士雄天下。士之垂玉珮趿珠履。立於堂上者三千人。其蓬頭突鬢瞋目撫劒於下者。又六萬有餘。孟嘗君中酒。顧三君者而言曰。以文之陋。士之不棄而辱文之門下者。至於此多。三公子好士名天下。其所致必有以傾文者矣。諸公子辭謝有慙色。信陵君避席再拜曰。無忌聞鷹隼之飛也。以六翮。其背上之羽領下之毛。去一匊不爲損。傅一匊不爲益。損益在乎六翮而已。騏驥之騁也。以四蹄。其頸膺之間。脅肋之際。加尺膚不以疾。减尺膚不以遲。遲疾繫乎四蹄而已。故士不必殷。惟其賢。客不必衆。惟其用。今君之士多矣。孰爲六翮而翼君之飛。孰爲四蹄而助君之騁也。無忌願竊聞焉。孟嘗君奮然而作。啞然而笑曰。公子誠欲聞之邪。文之客有馮先生者。文之廢於齊也。馮先生一結靷馳齊秦之路。而文之位復安於齊。文之客。有公孫戌者。諫文不受楚象牀之獻。而全其廉於天下。文之客。有田瞀者。車軼之所能。至掩文之短。而誦文之長。千乘之君。萬乘之相。過而欲有。文也如使而不及。文之客。有勝臀者。以文之府庫財物。收天下之士。能爲文决疑。應卒無所乏也。此其尤較著赫然者耳。文嘗自秦過趙。趙人出觀。有少不遜之語於文者。客數十人。皆奮袂下車。屠一縣以去。其視文有毫髮之耻。必欲斷脰决腹而爲之償。凡食於文者。皆是心也。信陵君曰。君自多之。天下孰不以爲多。君自賢之。天下孰不以爲賢。雖然。無忌之見有異焉。諺曰。養士百年。用士一日。夫君於士。非有骨肉之親。君臣之分。而平居竭百年之養者。爲臨難一日之用也。士於君。非有骨肉之親。君臣之分。而臨難效一日之用者。顧平居百年之養也。夫君之於齊。以其親則骨肉也。以其分則君臣也。父子相齊。歲受祿萬鍾。而封於薛膏腴之地。世世南面。比小國諸侯。其爲百年之養。大矣。曩者。燕寇入齊。封疆盡失。社稷虗戾。湣王鳥鼠奔竄。僅免在莒。淖齒因而間之。擢王筋懸之廟梁。當是時。雖有智者。亦不料齊之復興而先王之神。再血食于齊也。君乃戴齊之天履齊之地。擁齊之人民。其視齊之亡而先王之不血食也。猶越人之視秦瘠。不惟是也。親爲讐敵之爪牙。助之自抉其腹心。是君之爲宗國用。不如君之士之爲君用也。然而君之士。無有一人正言。開君之惑而止君之失。夫路傍之叢。至微也。以其托於神。過之者禱焉。慢之者禍焉。去其神。則彼固一枯叢耳。人不踐踏之。則且折而爲薪而已矣。齊譬則君之神也。君譬則齊之叢也。天下諸侯所以致禮降心於君者。徒以君之托於齊也。無齊則君固一亡國公子。諸侯將披君之封境。蕩君之府庫。以爲其薪而不恤矣。君之士不知而不言。是不智也。知而不肯言。是不忠也。魏國小矣。無忌不肖。其致客誠無足言者。然而臣之客。有毛公,薛公者。方無忌救趙而獲罪於魏也。恐懼不敢歸十年。秦兵圍大梁。國之不亡一髮耳。魏使冠盖相屬以請。無忌愚迷自匿。終不知反。毛公,薛公。捨其博醬。慷慨立談。遂使無忌。得留面目。以自立於天下。無忌以爲是二客者。賢於君六萬三千客遠矣。孟嘗君以面掩地。汗出氣喘而不能語者三日。其後孟嘗君卒。諸子爭立。諸侯素害孟嘗君。與齊共伐滅之。分其地。

咸陽郡諸面下帖代作[编辑]

守宰之職。專在於明其勸懲。以化一方之俗。士民之學。莫先於敦其孝弟。以立百行之源。訪乎諸生而獲聞。信夫十室之必有。本郡士人朴聖翼。生事有以禮之美。稅服盡追慕之誠。三年守廬。血染王裒之墓栢。兩時謁廟。迹斷杜郞之門籬。至若推前。妣之遺財。與異母而均析。當此利慾之汨世。尤合揭示以礪人。士人河晉龍,李㢸。俱有至行。或病而斮指血以進之。喪焉。築土室以廬也。或鵂鶹入宇符。野雀之投。貛貉來田。彰氷鯉之感。誠之所致。理固有然。郡守出位有嫌。縱未仰請於恩典。秉彝之好。猶欲私伸於褒嘉。朴聖翼段。戶奴所納補民廳移上租及氷丁,柴炭,雉雞等物。從其卜數。特令權减。河晉龍,李㢸段。亦甄煙戶雜役。以爲風化一助。嗚呼。均爲吾民。豈不欲於一視。可封比屋。竊有望於羣黎。

書花陣綺言袁中郞序後丙午[编辑]

明末文士。視行檢如弁髦。以淫慾爲茶飯。便一咤枳羅世界矣。夫艶情之書。例匿纂編者名。猶見羞惡之天。而宏道何人。奮筆大書于序末。且曰。勝三墳五典。何啻萬萬。是殆具包天膽渾鐵面皮矣。所引王平甫語。曷不舌頭生疔。

耽羅異聞己酉[编辑]

朴老以文博雅士也。嘗爲濟州之旌義縣。余得其異聞四。

漢挐山絶頂。有白鹿潭。世神之。不知是州之山。其頂大抵陷。陷則水聚焉。其大者白鹿。南方於卦屬離。離中畫缺。爲陽中陰象之然乎。余謂耽羅離於鮮而已。天下視之爲震巽。此可疑也。

旌爲漢挐南麓。縣齋南望。大星浮海數尺高。從數小星。問之土人。自古傳稱。某島啓明以直其島。而天明乃沒也。後登漢挐。見老人星。乃其星也。從星則子孫。縣齋平望。漢挐俯。昧者二之。以爲山頂始見云。老人星東西轉裁尋丈。去南極不遠矣。

縣設老人宴。上坐者得七百有三十八甲子。飮大觥起舞。不人扶。是歲甲午。

漢挐南支。斗入海。是爲山房。樵者入焉。有見石窪。腐水積中。有物凝如涕唾。明日往。凝益厚。水自外涸。久而水母也蠐螬也。四體分也。頭足形而蠢也。耳目漸開而似人也。坤道成女也。取而歸而乳焉。呱呱焉兒啼也。長而壻。生二子。年已九十餘。先儒云。環數百里地。絶人煙數百年。必有氣化以生者。特言其理。而今親睹之云。三乙那。非詭也。

左準十篇○庚戌[编辑]

庚戌夏。余在淸州。汝範自林川來相從。汝範方看左傳。余爲曉其綴文法。相與就傳中辭令之宜有而見闕者。補之十篇而止。目之曰左準。準者。倣也。倣者。所以求益也。非如王元美之托古竹簡。爲誣且僭也。

齊衛鄭來戰于郞。我有辭也。[编辑]

公使告于齊侯曰。聞君爲鄭之故。步師於弊邑。寡人敬知罪矣。日君之有事于戎也。諸侯共奔走焉。班而饋餼。寡人實司之。不能逆君之命。罪一也。有公焉。有侯焉。鄭伯也。遵周之舊而班。鄭於後。以嬰其怒。罪二也。且君而不許魯。雖欲卑鄭。得乎。旣許之。又從而討之曰。女何不棄周之典。而順鄭志也。寡人不佞。不知所適從。且棄周典而惟鄭之喜怒是視。是鄭將爲政於天下乎。寡人是惑。將若之何。齊侯謂衛侯曰。我實不典。魯辭直。庸可討乎。請於鄭而還師。

鄭伯之命[编辑]

王若曰。皇天降大割于周。羣不弔。懷懟積釁。朋比慆禍。求逞于寡躬。謂冲幼無知。內則挾介弟頹以爲奇貨。謂諸侯可欺。外則連衛燕。以藉聲勢。謂天地日月可仇。敢從事于干戈。以奸王位。不糓不德。不能睦于兄弟。輯于羣臣。用底顚覆。大懼宣露醜聞。爲天下羞。玆震盪播越。蒙塵于櫟。惟祖宗之命是聽。惟伯父伯舅之圖是俟。惟爾突奮乃忠毅。敵天子之愾。爰曁虢叔。協同謀猷。剔除我蟊賊。光復我社稷。彰義聲于天下。惟先王有典。有功必酬。賜爾先君履西至于虎牢。爾其涖爾故疆。嗣爾建績。式屛式翰。永世嘉休用茂對有周之祜。

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编辑]

寡君有命於處父矣。天禍兩國。非以玉帛相聘而矢刃遺焉。殽之役。寡君之所不得已。天地鬼神。實鑑臨之。以吾子之勞於師旅。淹於舘次。庭禮之不擧。而餼牽之不豐。有司之失。寡君是忸。今吾子有意圖兩國之懽。跋履草莽。光旋于國。寡君幸焉。而車敝馬頓。行事不具。大懼懔然顚躓。以重寡君罪。無以解說于舅氏。玆有不腆之馬。使處父奉之。吾子庶幾備驂服之闕乎。

三命命先且居將中軍[编辑]

來且居。乃父軫。有勞于先君文公城濮之役。實尸其功。逮至于寡躬。君違是匡。義形於色。而何咎之有。乃以爲自討不胄而雄。入軍捐身以倡勇。庸集大勳於狄。於戱烈哉。玆命爾上卿。爲中軍帥。所以丕彰乃父之忠。克紹先烈。懋哉。

伐沈誓[编辑]

昔先王制法。蠻夷雜種。虫蜒以處。罔敢與于中國之政。蠢玆荊楚。不靖厥心。僭逆稱亂。越自乃祖膠舟之禍。神人共憤。沈爲不道。是黨是助。是以爲爪牙。謂王室何尊之有。予惟利是視。惎間中國。干紀犯常。軍志有之。攻瑕則堅者瑕。去其枝葉。本根乃蹶。玆寡君有命。諸侯幷力。三軍之鍾鼓。是備是鳴。以討從叛逆者。尊天子。威蠻夷。定覇業。在此擧也。勖哉夫子。

綘縣人辭仕之使助爲政[编辑]

予野人也。能老而已。予奚政之知。小人朝夕饔飧。以自謀一身之不暇。而况能與謀國乎。吾子光輔晉國。政不失紀。使老幼鰥寡獲所。小人受賜矣。人各有分。踰分乃亂。仕于朝。非予之分。且以赫赫晉國之伯。而擧人於口舌之間。役野人之知。而從君子之事。策衰耄之年。以任筋力之用。非所以訓諸侯也。吾子失擧。小人踰分。一物而招兩愆。其何取焉。宵雅曰。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愼擧也。衛詩曰。瓠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度分也。

子皮授子産政[编辑]

天禍鄭國。彊域而日駭矣。玉帛而南北馳矣。鞏邦基。禦外侮。是在良執政。伯有酒殞。子西札瘥。政之所歸。舍子而誰。天其有以紓鄭乎。虎不敏。惟先人之宗祀是共。以庇吾身。猶懼其不給。何國之能爲。國之榮懷惟子。其剝亂傾覆惟子。虎聽于子而已。子勉之。

陳桓子請許晏子毁室反宅人[编辑]

無宇聞之。貴不失素。臣之節也。寵不違願。君之義也。嬰也相齊十年。受祿萬鍾。不家諸爽塏。惟市是鄰。惡失素也。君間嬰之不在。更是室也。不乃寵嬰。而違嬰之願也。臣渝節謂之辱身。君渝義謂之衡命。君之寵嬰。爲其賢也。辱身之不忌。而衡命之不匡。而謂嬰賢也。且夫拜賜。禮之共也。毁宅。儉之貞也。反里人。仁之惠也。稱卜鄰。辭之遜也。禮以事君。儉以表俗。惠以靖民。遜以裕身。具是四德。是以賢也。逆賢不祥。夏書曰。惠廸吉。從逆凶。君其許之。

晉侯許伍擧請昏[编辑]

君惠徼福於唐叔。文公辱貺弊邑。重之以婚媾。豈惟寡君榮之。我諸姬實與有光焉。寡君有不腆之適。不習於敎誨。惟不能承君之宮事。以爲寡君羞是懼。抑君不棄。使備箕帚之簉。兩姓之好。其自今伊始。敢不唯命。

荀躒對景王[编辑]

籍談不能對。荀躒進曰。陪臣失辭。夫密須之鼓。與其大路。闕鞏之甲。唐叔受之。以懿親也。襄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大勳也。親故敦之。敦則有分以撫之。勳故嘉之。嘉則有賜以褒之。先王之分器。所以撫親。褒勳非寶獻。是爲彝器之獻。諸侯奉天子命。以討不庭。功伐茂著。乃作彝器。獻于天子。所以昭榮命。旌殊績也。上下之擧。實守常典。僭典違禮。是謂無藝。無藝之獻。戮也。今大君之詔。苟責常典。晉未有功伐矣。舍典而僭。恐無辭于天子之吏。以爲大戮。不然。晉國雖僻陋。珠玉寶器。所以籍手于天子之庭者。尙不乏也。其何煩王命。

讀老子[编辑]

世之學者。常並稱曰老,莊。不知其道本源之不相混。莊子。儒而激者也。老子則別於儒矣。老子特明於盈虗乘除之分。知盈之樂。而常就其虗。知乘之榮。而常處其除。夫天地之理。無盈而不虗。無乘而不除。己先違其盈。則天地之所不能虗。己先避其乘。則天地之所不能除。如是則天地之權失於我矣。其範圍將不得以收我。其運數將不得以約我。斯其爲修煉者竊之。而有長生久視飛昇幻化之術歟。莊子妙於論心。老子深於觀物。老子之學。幾而已。

淸州三忠祠上梁文辛亥[编辑]

忠臣著立慬之義。天綱賴扶。民彝賴明。祀典重死事之酬。廟貌以妥。牲血以薦。後有千秋萬世。今奉一體三人。嗟乎向時逆亂之凶。實維前古載籍所罕。滋蔓殆遍乎圻嶺。而以黨城。思爲其根巢猘鋒。將指乎京師。而以節鎭。先嘗其機括。智士不及謀。勇夫不及角。倉卒風潮之驅。天地爲之震。神鬼爲之嘷。慘惔暮夜之變。人方爲駭竄雉兎。孰能决取舍熊魚。惟時節度使李公。以忠武公之遺昆。罷大將軍而出鎭。受國恩厚。伏波之𮖐革雅期。値時運淸。峴山之輕裘自暇。俄聞樹鵲之昏噪。詎料叢狐之夜鳴。事同李僕射之登城。義不苟免。忠效宋司馬之握節。死而有辭。討捕使南公。白首下僚。丹忱內炳。李飛將之平日。天下或視爲鄙人。顔眞卿之當年。君上不識其何狀。天欲彰公亘萬古之烈。賊以讐國。弄一時之兵。戟攢刀剜。而不能摧其奮舌罵賊之口。威䝱利啗。而不能奪其殺身成仁之心。至若禆將洪君。名不登公朝。身不霑君祿。設令奉性命而避。寧有傷毫髮之誅。千金一毛。絶裾而起。十指皆血。撤壁以呼。思欲代孟陽之牀。遂得奮秀實之笏。形貌弱而辭氣之厲。足以寒賊膽而裂逆腸。地位微而節義之高。庶乎昭日月而崒泰華。惟變亂無於何代。而晦盲極乎今時。世家大族之結連。方伯列邑之觀望。宗元將也。而翻城而應賊。德溥禆也。而開門而納兵。向微數公樹立之軒天。幾致一國倫常之墜地。小人好議。復踵廵遠之異評。聖朝隆褒。不遺雲春之偉節。盛儀未遑於腏食。闕典久鬱於輿情。想精靈不隨而亡。尙能乘風駕霧。驅雷揚電。若軀命所殉之處。奚但如水在地。鑿井得泉。逮伯氏來涖玆州。謂先務在作新廟。保障足以備緩急。而尤以是爲消折姦萌之圖。政刑足以服强頑。而尤以是爲觀感民心之要。鳩材而郡縣爭助之力。馳狀而朝廷亦稱其宜。城闉中基址自開。若有待者。風敎上關係不少。詎可緩乎。繩斧日攻。已審翼翼之制。木石雲委。不輟許許之聲。載颺巴謳。庸相郢匠。

兒郞偉拋梁東。數仞墻高是校宮。樹得綱常浮海地。不須軍旅愧尼翁。

兒郞偉拋梁南。忠武遺祠隔海嵐。家世相傳殉國義。莫將成敗猥評參。

兒郞偉拋梁西。睢陽雙廟望中迷。尻輪神馬相來往。靈雨東風曉色凄。

兒郞偉拋梁北。魂隨列宿拱宸極。護鞏社稷千年基。誰是鯨鯢與螟賊。

兒郞偉拋梁上。氛翳廓消天宇曠。怒氣騰成萬丈虹。熊熊不與香軀葬。

兒郞偉拋梁下。妖腰亂領紛驚怕。不煩爲厲除凶徒。廵撫南征捷報夜。

伏願上梁之後。堂廡儼闢。籩豆整陳。搢紳之東西行過。相率致敬。村翁之伏臘奔走。世以爲常。時移事往。而迹愈新。地老天荒而名不沬。是所以陰壽國脉。豈直爲永樹風聲。

書贈汝範壬子[编辑]

今年春寒。西原官齋前杜鵑數十本。澀不放花。每夕食。俟吏退庭空。與汝範散步往候焉。一日。新雨霽。東階一樹兩枝先開。相顧甚喜。聯句以志之。仍各次其韻。余詩曰。日共來探花發枝。花容頓盛雨過時。卽看春意頭頭活。坐驗天機物物奇。百種繁華向後事。數株疎淡此宵姿。齊催羯鼓還無味。正好觀開有等差。汝範諷賞以爲有濂洛諸詩遺意。余素不能詩。不知格調之近於何作。而平日觀物意思自如此。故偶發之矣。汝範苦有志氣。鬢鬚如雪。而磊落不肯平。此詩正欲與汝範知之。今見賞廼爾。抑有以相感者歟。或曰。汝範年且六十。所謂等差開。向後繁華。惡可冀乎。余謂呂尙。八十鷹揚。范長生。百歲爲蜀相。羅結。百七歲爲魏侍中。管三十六曹事。老汝範者。太早計耳。然旣曰。等差則早晩等差也。開不開。亦等差也。等差愈大而愈可觀。造化之工。余欲傍觀拍手而已。

春帖[编辑]

郭生過處整掃。荀令坐來留香。粧點庭墀小景。且娛逆旅春光。

靜觀物理。拍手啞啞。四時皆春。誰送誰迓。

進誡贈宗弟箕訪[编辑]

高女志。志不高則趨向陋。沉女思。思不沉則見識麁。弘女量。量不弘則物不爲女容。堅女操。操不堅則學不爲女成。高如升天。沉如入泉。弘如河海。堅如金石。

趙聖言詩集叙癸丑[编辑]

士生斯世。得一人。爲之知己。亦足矣。此韓文公所以三致意於孔顔之相依。謂其自得於艱難。不憂而樂。爲易也。而蘇子瞻遂以周公之富貴。爲不及孔子之貧賤。楊子雲之獨抱太玄。俟後世之子雲。彼誠良苦已矣。使當時復有一子雲。知之豈特覆醬瓿而可也。卽裂而去之無恨。作者不解。解者不作。終古之歎。寧有已乎。李恭甫,趙聖言。今之名於詩者也。年相比也。才相若也。而俱居黃驪之鄕大江之上。波濤浩淼。雲煙變化。鷗鷺帆檣之上下出沒。相與唱酬傲睨。無不以爲囊篋之有。旣又相爲子雲。爾評我藁。我批爾集。篇出而朱黃爛然。曰唐也。則人亦信之爲唐。曰陳黃也。則人亦信之爲陳黃。其詩與評。日與大江之流西注于京師。豈非其爲子雲者審。而所謂得一人爲之知己亦足者乎。其亦無所病於貧賤。而無所慕於富貴者乎。聖言縻斗升之祿。捨恭甫。旅游京師二年矣。鬱鬱如有所不樂。一朝贄其詩於余。求一言爲評。余顧文而不詩。非聖言之子雲也。且一恭甫多矣。何事於余。若余則無子雲於世者也。無已則自覽而以吾目爲一子雲。自諷而以吾耳爲一子雲。自舞自蹈。而以吾手足。各爲一子雲。其於覽聖言之詩。而閱恭甫之評也。旣爲之歆艶。而又以爲不必歆艶也。

侯公說項王辭乙卯[编辑]

蘇子瞻補侯公說項王辭。曼衍齟齬。不足以動敵國之聽。夫奪人俎上之肉。全而歸之。而使德之者反疑。其所居傾國。是必有巧智詭辯險絶驚人者。試逆其意而爲之說。

侯公至楚軍門。稱漢王使。求上謁。項王按劒瞋目以待之。侯公徐趨而入再拜曰。漢王使臣某。請於大王迎太公歸。願大王命之。項王仰天笑曰。爾不聞陸賈之口呿走乎。爾智如子贛。辯如蘇秦。太公則不歸而已。侯公曰。臣固知太公之不歸也。大王以漢王爲何如人。項王曰。堅忍譎詐人也。侯公曰。大王仁惠。浹於下卒。而神武震於四海。漢王是二者。皆不如大王。而與大王爭天下四年。天下折而入於漢者十七。大王知其所以然乎。項王嘿然曰。不知也。侯公曰。彼仁惠不如大王。威武不如大王。而所以網羅天下之人心而屬之己者。徒以名義之假借也。夫德內也。名外也。蓄之內者。喩於人也遲。暴之外者。欺於俗也速。漢王之於義帝也。非有父兄世事之恩。而委質不二心之願。使漢得天下。義帝固爲其弁髦矣。彼見九江王之戕義帝。而天下寃之也。則謂此可以爲號於天下。遂負大王以弑君之名。而自處以討逆之義。攘臂抗顔。愚天下之耳目。不然。彼奚嚴於罪大王。而寬於待九江王。收之以爲爪牙。惟恐其失之哉。甚矣。天下人之易愚於名也。今其請太公歸也。亦名耳。彼其於父母妻子。睅然無不忍之心。分羹之對。大王實臨之。使是語之。反而挑大王之怒。而汙大王之鼎鑊也。則彼固將縞素而哭於軍。曰項王無道。殺其君之不足。而又殺諸侯之父。是非盡天下之君父以快其心。不止也。吾非報吾私讐。爲天下之君父報讐也。又以此爲號而激天下之怒。此其計不惟愚天下。實以愚大王。天誘大王之衷而幸不聽之也。今爲大王畫者。不如收天下之名。反之於楚。以陰奪天下之機而已。屬羣臣而告之曰。夫執人之父而市其子。非義也。吾豈利天下而棄吾義哉。禮太公。載以安車。謹衛而歸之漢。彼漢雖不仁。畏天下之議。而識天下之勢。不得不屈首而聽命。束甲而歸國矣。不然。彼固中大王之計。處大王於義。而自處於不義。失其所以爲名者。天下將誰與。暴之外者旣移。而蓄之內者固不如矣。一戰而爲大王禽矣。善棊者一着而以敗局爲勝局。此大王以敗爲勝之着也。然而大王方當局而迷。臣固知太公之不歸也。項王大悅曰。微公吾幾失天下矣。引侯公爲上客。召太公。置酒高會三日而歸之。太公呂后旣至。漢王軍皆呼萬歲。封侯公平國君曰。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故號平國君。

書載遇乙卯志慶帖[编辑]

祖考孝憲公。十八。中司馬。而不肖亦幸以十九。中司馬。祖考甚喜曰。是類我。已而曰。恨不遂取魁元。使聖主。知老臣居家猶能敎其子孫勤也。盖其時。塲外士論。或許余以魁選故耳。今族子載遇。中司馬。而與先叔父。同乙卯榜。其名乃在第三。去魁元爭毫髮。不止塲外士望之重而已。叔父而在世者。其喜而恨之也。當復過於祖考矣。一鑑之亭。默溪之榭。每拜謁從容。輒見遇垂髫可念。挾書咿唔於側者。僅如昨日事。今頭角嶄然。儼爲老成進士。而永峽之丘木。久已拱矣。人事變遷。俯仰愴懷。遇與諸兄之感。可知也。記丁酉季秋。吾家行回榜宴。不肖獻詩曰。小子何能先業恢。早科差比大闈來。應須晩節終無忝。看取黃花九月開。余則敢乎顧擧以勉遇焉爾。

書鏡匣[编辑]

鏡不留形。故照衆形而不昧。心不著物。故應萬物而不礙。

火之明。宣於外。故卽物而燭之。金水之明。藏於內。故物來而取照。火象日。金水象月。火藉物之形而明。魂也。金水假物之光而明。魄也。斯其爲陰陽之分歟。

鏡能照形。而不能照不照之形。日月亦然。以形照也。心者以神照也。故過去而千歲可致。未來而百世可知。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

書水原墓表後[编辑]

始不肖龜命述先君子行狀。其於序次遺事。亦稍備矣。年少識淺。顧不能揣量階級。名其全德。不惟文辭荒陋。無以傳信於後而已。此墓表之所爲作也。而世之知德者希。又其幽光潛用。誠有非子弟之朝夕于側。未易窺測者。故文出而人或疑其言之夸。疑之者。固不妄也。使夫孔孟程朱者。稱道其親如此。孰敢以疑之。不能爲孔孟程朱。是不肖之罪也。雖然。以己之不能爲孔孟程朱。以致人之不疑也。而掩蔽先人懿媺。使就於泯沒無稱。不惟得罪于人。將得罪于天。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惟蔽賢者當之。蔽他人賢。猶爲不祥。况蔽親之賢乎。人情疾病困殆。則神氣弛而肢體倦。卽力所可及。多以病爲解。人子爲親之心。非謂有所退託。而細參分數。亦容有不盡於限者。不盡於限。是忘親也。逾於限。是忘身也。忘親非孝也。忘身亦非孝也。不肖自有知以來。見先君子之事親也。以沉篤之疾。呻楚之氣。酌其劇歇。上下其服勤之節度。盖無一毫可議於不盡限者。聖人之敬。吾不得以知之。世之治身以敬者。亦多矣。拱手而立。斂膝而坐。未有不望之肅然。若夫偃卧取便。容色彌莊。衣衾之附於身者。靡不襜整有則。而亦未見其拘拘而爲勞。非其身之與敬爲一。能如是乎。表之辭。固曰褒親之美。而過其實。謂之誣親。後之君子。以不肖學非躬行。見識有差。則不肖誠不敢自解。若其無誣親之心。上帝實臨之矣。嗚呼。不論成就與否。而敎子之方。未有如先君子者。不論深知淺知。而心悅誠服於其父。殆亦未有如不肖者。平日一身。不自以爲有。而惟夫子之爲聽。旣罹酷罰。冥忍苟活。警欬日遠。過惡日滋。而區區補綴不足信之辭。以揚先人隱而未顯之德。其心誠哀。而其計左矣。然亦以盡吾心而已。

記話丙辰[编辑]

丙辰九月。宿痾作憒。悶伏枕。兪君弼相訪言。今夏遊楓嶽。入普德窟。萬瀑爭流。躑躅漫山。就菴壁。書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下註今日始識東坡老子深悟禪理。時微雨。與諸僧荷笠。各據洞中磐石。蔭躑躅花。酌瀑水澆飯食之。四月望日。宿海山亭。海雲蔽月。命歌妓於東欄。奏數曲。歌聲漸厲。而風起雲開。月輪湧上。望七星峰。爛如銀佛。明日。乘月遊三日浦。天無點翳。載歌琴別船。使沿洄師子峰下。自艤小艇丹書巖。望之隱隱如湘靈。鼓瑟可聆而不可親。此皆意會時爾。余聞之。不覺幽憂豁開。躍然而起。君弼曰。凡遊山。寓興爲上。賞景次之。又曰。朋遊。不如孤往。孤往則雖歇惺樓。興盡則起。興不盡。卽無名水石。留連忘返爾。此言甚得遊趣。如此而後。方不爲山水役矣。甲午。記。

記夢[编辑]

丙辰九月十一日夢。有問余者曰。龜處泥塗。而爲介虫之長。與四靈之列。何也。余曰。子覩今之龜。而未覩古之龜也。古者。以龜卜以决天下之疑。故聖人神之。龜之長尺二。命之曰守寶。王者藏于廟而禮焉。余嘗以爲老子其猶龍乎。聖人已言之矣。佛猶麟而僊猶鳳。麟性慈而鳳遐擧。俱非世用也。若龜則有似乎吾夫子。生困乎泥塗。而死爲天下有開物成務之功。盖天地之數。固有相應者也。今也。龜卜廢。龜失其所以爲靈矣。然而脫於屠割之苦。而無鑽灼之煩。自放於江湖之上。而天下猶不奪其四靈之號。此殆其幸之命於天者然也。問者唯唯而覺。

讀黃憲外史[编辑]

此僞書也。其文盖倣戰國策。而其體氣卑陋。雖東漢文章。不至此。殆唐,宋人所儗作乎。田弘不知何如人。私自贊之。以爲非劉向,楊雄所及。豈弘自爲而自贊以欺世乎。憲雖言論文采。無所表見。而荀淑稱之以顔子。郭泰譬之以汪汪千頃波。陳蕃,周擧。皆謂時月不見而鄙吝萌。意其淵凝純潔。深藏若虗。如麒麟鳳凰瑞世之物。可聞而不可見。可見而不可狎。向使憲。囂囂然歷說諸侯。攘臂於濁亂之世。而踵戰國策士之餘轍。是麒麟蹩躄於泥塗。而鳳凰與鵂鶹爭鳴。人且厭其不祥矣。爲是書者。餙其策略。騁其談辯。盖將以增重憲於後世。而不知其適所以累之。中央之帝。爲渾沌。儵與忽謀曰。人皆有七竅。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而渾沌死。是書之爲憲計。毋亦類於儵,忽之謀渾沌歟。漢末。宗室王。僅存名號。其力勢非可責以桓,文之事者。齊,楚,秦,晉。又皆無實。其他舛繆可笑。不足辨也。

司馬法補註辛亥[编辑]

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民也。

兼愛民。謂兼愛吾與敵之民。盖冬夏興師。彼此俱病故也。

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

此下六是以字。與它稍別。他處。是故意也。此則是所以意也。

乃作五刑。

先王之制。名目度數。多止於五。盖象五行也。註中協于中之說甚迂。

敵若傷之。醫藥歸之。

冢宰布令之語止此。

士庶之義。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

必下疑缺一字。比觀上節。可見。

國中之聽。必得其情。軍旅之聽。必得其宜。

承上文言。不伐者無欲。無欲則明。明故聽於內外。必得其情宜也。註中必要云者。勉之之辭。似欠發明此意。

從命。爲士上賞。犯命。爲士上戮。

從命犯命當句。言從命。爲士之上賞。犯命。爲士之上戮。

旣勝之後。其敎可復。是以君子貴之也。

此猶信近於義。言可復也之意。言其計慮周而仁禮備。非如後世僥倖之兵。一勝而不可復用其法也。

長兵以衛。短兵以守。

長謂弓矢。短謂殳矛戈戟。下篇所謂弓矢禦殳矛守。是也。禦。所以衛也。故五兵不擧刀劒。而曰長以衛短。短以救長。若如註說。以戈戟爲長。則又將以何爲短耶。

太長則難犯。

太長難犯。謂射務及遠。則不能傷人。

軍容入國。則民德廢。國容入軍。則民德弱。

詳上下文義。用民字。與人同。此分軍民。恐誤。若然則當云國容入軍。則軍德弱矣。

服正成耻。

成耻。謂成其耻心。耻心之萌。宜養而成之。俾遠耻也。

小罪乃殺。小罪勝。大罪因。

言凡行師。威克厥愛。故雖小罪可殺。勝猶勝殘之勝。小罪旣勝而除之。則大罪亦因而懲也。

右兵弓矢禦。殳矛守。戈戟助。

古人以右爲上。故右之義爲尙。左傳所稱。亦此意也。訓以助而謂長短相助者。恐牽强。

時中服。厥次治。

時中服。言謀畫以時。巧中。可服人心也。註說不成文理。

進退無疑。見敵無謀。聽誅。無誑其名。無變其旗。

聽誅上下。疑有闕文。無誑其名。言毋令名實。誑亂也。無誑名。恐惑三軍之心。無變旗。恐眩三軍之視。

滅厲之道。一曰義。被之以信。臨之以强。

若如註說。義字上當有闕文。但考下段。似以義與權爲綱。而各列其目於下也。未知是否。

遠者視之則不畏。邇勿視則不散。

瞭望遠則使軍心不畏。寇逼而不動。則使軍心不散。如李廣平日遠斥候。而及猝遇虜騎。下馬解鞍。用堅其意。是也。

服膚輕服美重

服美重。如宋太祖爲將臨陣。必繁纓餙馬。是也。

上同無獲。上專多死。上生多疑。上死不勝。

同專。與生死。俱爲對擧之言。專者。專擅而自用也。同者。廣聽而無所擇也。自用故多致喪師。無所擇故卒無成功。註說恐誤。

讓以和人自洽。自予以不循。爭賢以爲人。說其心効其力。

爭賢以爲人。當作一句。爲。猶與也。言事不循理。則反責於己。爭其賢能。則讓與於人。

凡戰之道。用寡固。用衆治。寡利煩。衆利正。

武侯八陣。固而煩者也。管仲軍政。治而正者也。

衆以合寡。則遠𮖐而闕之。

此下用己之衆寡而待敵之道也。

若分而迭擊。寡以待衆。若衆疑之。則自用之。

言分寡迭擊。衆必疑其危。雖疑之。必自用而不撓。盖信其必然之畫也。註云。衆疑懼則自用權。以制勝。若使衆不疑懼。則將廢權而不用歟。且但曰。用則安。知其所用者。權也。

敵若衆。則相衆而受𮖐

此下視敵之衆寡。而自處之道也。

加其卒。致其屈。襲其規。

乘其倉卒而加之。俟其力屈而致之。探其規畫而襲之。致猶致師之致。註欠分曉。

凡戰先則弊。後則懾。息則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其懾。

戰。氣也。休息久則氣怠而反於懾也。左傳所謂再衰三竭。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