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塘遺稿/年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世系 林塘遺稿
林塘鄭相國年譜
作者:鄭惟吉
1638年

武宗正德十年恭僖大王十年乙亥十一月壬子。公生。

十一年丙子公年二歲

十二年丁丑公年三歲

十三年戊寅公年四歲

十四年己卯公年五歲

十五年庚辰公年六歲

十六年辛巳公年七歲

世宗嘉靖元年恭僖大王十七年壬午。公年八歲。公少養于外曾祖長豐令家。未就學。至是。大父文翼公。置諸膝下。敎訓甚嚴。常語夫人曰。此兒。後必至吾位也。

二年癸未公年九歲

三年甲申公年十歲

四年乙酉公年十一

五年丙戌公年十二

六年丁亥。公年十三。聰明絶人。讀書。數行俱下。學業日就。聲華藹蔚。一時輩流。莫敢望焉。

七年戊子。公年十四娶夫人元氏。觀察使繼蔡之女。

八年己丑公年十五

九年庚寅。公年十六。擧發解生員試。

十年辛卯。公年十七。中司馬第六名。諸考官皆欲置公第一。金二相克成。謂此子異日國器。宜少抑。母令暴得顯名也。

十一年壬辰。公年十八。益喜爲文章。讀書。恒至丙夜不倦。諷詠之時。聽者鼓舞不翅若絲竹焉。

十二年癸巳。公年十九長女生。後歸郡守尹善元。生一女。

十三年甲午公年二十

十四年乙未公年二十一

十五年丙申公年二十二

十六年丁酉。公年二十三隨文翼公。往金海謫所。

○謁始祖墓于東萊。文翼公爲金安老所搆。竄配金海。故公隨行。

十七年戊戌。公年二十四擢謁聖文科壯元及第。拜成均館典籍。先是。安老嫉文翼公已甚。禁錮其子孫。勿許赴擧。及安老誅。復起文翼公。是年三月。儒生課試砥柱賦。公居首。未幾。上謁文廟。以禮曹請撰東國名臣言行錄箋試士。公又爲第一。上遣中使諭文翼公曰。予幸學取士。得卿孫爲壯元。予喜得人矣。仍賜酒饌。以寵榮之。搢紳聳傳。以爲古所罕聞。○是科也。汲古李公洪男爲亞元。公與李公同在甥館。李公才敏邁倫。眼空一世。至與公角藝詞場。未能或之先焉。

改工曹佐郞。又改司諫院正言。

十八年己亥。公年二十五二月。拜典籍。秋。改禮曹佐郞。

十九年庚子。公年二十六拜吏曹佐郞。時方有大小尹之說。朝著危疑。公中立不倚。扶植淸議。劑士類。改中樞府都事。以銓官有相避故也。

二十年辛丑公年二十七。○冬。訪宋圭菴終南寓舍。有唱和詩。圭菴先賦玉人乘月訪幽居。公和章有朝陽已覺鳴祥鳳之句。一時名士屬和者甚多。人爭傳誦。次女生。後歸判尹柳自新。生六男四女。

二十一年壬寅。公年二十八第三女生。後歸都正金克孝。生五男。其長右議政尙容。

二十二年癸卯。公年二十九自庚子以後。歷拜工禮兵三曹郞世子侍講院文學。公乞暇省病親。時仁廟在東宮。下令親病少愈。毋滯遄返。以副勤望。賜束脯曰。用備行饌。其眷遇如此。賜暇讀書東湖書堂。與李退溪滉,金河西麟厚。同時被選。爲宣慰使時倭使因事發怒。欲徑還。朝議極選宣慰使。公膺是命。

二十三年甲辰。公年三十拜吏曹正郞。○八月。丁母夫人憂。夫人。參奉李公壽永之女。

二十四年榮靖大王元年乙巳公年三十一

二十五年恭憲大王元年丙午。公年三十二服闋。拜內資寺僉正。改議政府檢詳。

二十六年丁未。公年三十三拜議政府舍人。改司憲府執義。又改弘文館校理。陞本館應敎。公在法府。有一犯路人。辭甚不遜。都憲安公瑋聞之盛怒。欲累加栲訊。公徐解之。安公眼其度量。差棘城賜祭官。仍省覲于遂安郡。○第四女生。後歸都事韓浣。生三男四女。

二十七年戊申公年三十四

二十八年己酉。公年三十五拜弘文館直提學。乞暇省覲于江華府。在途。有回首三峯猶在眼。不堪瞻望五雲間。及留江華。寄海西監司周世鵬詩。極知由主聖。莫道際時艱之句。

二十九年庚戌。公年三十六陞通政大夫。拜承政院同副承旨。銀臺賜酒時。有報答聖恩無効。鳳池虛養一窮鱗之句。仍命賜暇■悉讀書。自祖宗朝。賜暇讀書者。陞堂上則輙去。至公特命仍之。蓋曠世異數也。

三十年辛亥公年三十七

三十一年壬子公年三十八四月。丁江華府君憂。○子昌衍生官至左議政。生二男五女。

三十二年癸丑公年三十九

三十三年甲寅。公年四十服闋。拜弘文館副提學。○廷試文臣。公居首。陞嘉善大夫。公久在館閣。每當應製。隨事立意。以寓規諷。如夢得良弼。才生一代寧須借。夢斷千秋最可傷。屈沈汨羅。仁恩短處應須擴。聽納偏時更可箴。如此類。不可盡記。○思子臺詩。輕將外言割天倫。聖帝明王那忍此。時有鳳城君事。其感諷深矣。○公行書遒媚。自成一家法。世爭慕效。謂之林塘體。

三十四年乙卯。公年四十一拜承政院都承旨。入侍經筵。請召李滉置于都下。以備顧問。上卽允。

三十五年丙辰。公年四十二拜禮曹參判。改吏曹參判。

三十六年丁巳。公年四十三拜司憲府大司憲。

三十七年戊午。公年四十四季女生。後歸士人李成麟。生一女。

三十八年己未。公年四十五○尹元衡聞公有外孫女。爲其僞妻之子。請婚。公峻却之。元衡怒謂人曰。是必惡我乙巳之事也。蓄謀中傷。然終不能以有加也。

三十九年庚申。公年四十六特命陞資憲大夫禮曹判書。○拜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義禁府成均館事同知經筵事。時忍齋洪公暹。辭遞文衡。上敎有曰。文衡重任。不可輕遞。而今欲移勞於新禮判乎。乃以公代之。○一日內宴。公與焉。上命中使持素縑軸子。授公作序文。公辭不敢當。上下敎。卿才可優。爲毋讓。公卽席製進。其篇末有云。一已恩讐。圖爲必報之計。國家休戚。置之相忘之域。則非今日同宴之意也。不知者。歎其才藻。知之者。服其心事。○公嘗夢入一亭子。有白髮翁勸之題詩。公卽賦云。帝𧶘此身歸老地。興隨魚鳥入江天。後買亭于東湖。悉如夢境。遂扁其亭曰夢𧶘。堂曰退憂。以寓晩節休退之意。

四十年辛酉公年四十七

四十一年壬戌。公年四十八拜吏曹判書。入侍禁苑。賜酒以三見靑鍾爲題。公應製。有弱量豈堪當大器。異恩終是逮微躬之句。遷靖陵。差都監提調。在陵下題僧軸。有白首喬山重墮淚之句。

四十二年癸亥。公年四十九拜知中樞府事。

四十三年甲子。公年五十哭弟惟慶。挽詩有謂汝收我骸。我反埋汝尸之句。

四十四年乙丑。公年五十一。○公小築在南郊。有園林花竹之勝。自數年來。卽閑于此。闔門耽靜。逍遙自適。時時往來東湖。其春帖。有白髮先朝老判書。閑忙隨分且安居。又老臣無與安危事。惟向楓宸祝萬春之句。人謂善處興廢。月汀尹公根壽祭文。獨孤之鏡。益瑩拂拭云者。蓋指此際也。

四十五年丙寅公年五十二

穆宗隆慶元年恭憲大王二十二年丁卯。公年五十三如京師賀登極。八月。復命。上使權右相轍。公爲副。到遼野。所乘轎。陷泥淖中。譯官偏裨皆後。遇㺚虜驟至。若圍住狀。公儼然不動。羣㺚相顧侏雖。遂擔轎出于平陸而去。

二年昭敬大王元年戊辰公年五十四四月。帝遣太監張朝,行人歐希稷。賜祭諡及賻。公差義州迎慰使。及其歸也。又伴送于義州。與朴思菴淳有龍灣聯句。七月。拜慶尙道觀察使。

三年己巳公年五十五二月。以病辭遞還朝。時道內有冤獄。公意在平反。而處士之負名者實主張之。言路和附。公辭疾解歸。代公者復毋撓。獄果伸。

四年庚午公年五十六十月。拜京畿觀察使。時歲荒賑救。有贈僧詩。飢氓滿眼牒盈前之句。奉審諸陵。臨津有寄李正郞叔獻詩。便道乘潮到厚陵及一棹未能相訪去之句。○是年。又有挽退溪詩。僚中奬誘偏及山頹更安仰之句。

五年辛未。公年五十七京畿觀察使。有舟中示幕僚李忠元元夫詩。兩年原隰全無興。一日滄浪始解顔之句。

六年壬申。公年五十八拜禮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秋。改工曹判書。○帝遣翰林院編修韓世能,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頒登極詔。公以遠接使。迎于義州。唱和詩。有皇華集二卷。○兩詔使一見公。卽加敬待。凡所作詩。密招譯官。先示草稿。裁定於公。然後乃出。至於回程之日。行色甚遽。而每到所館。必受宴曰。吾慕遠接使風度。常欲接晤。故不辭云。○習齋權公擘,文峯鄭公惟一,西厓柳公成龍。辟爲從事。東槎集二卷。行于世。有翰墨交酬人似玉。關山同越馬如鴻之句。○初。蘇齋盧公守愼。爲遠接使。公爲館伴。適譯官自中國回者。購得韓太史詩篇。傳誦籍籍。人皆以爲未易當也。盧公自以才思贍敏不如公懇辭。上命與公替換。○韓太史到新安。賦雪詩。公次韻。羸驂踏雪度山原。玉樹人家盡掩門。恰似江南煙雨後。梅花斜映水邊村。韓公擊節稱賞。後昭敬大王嘗於宮中書此詩。宸翰流傳。奎壁昭回。詞苑間。至今稱爲盛事。

神宗萬曆元年昭敬大王六年癸酉公年五十九夏。特陞崇政大夫議政府右贊成。言路泥之特拜判義禁府事。○拜刑曹判書。○拜右贊成。

二年甲戌。公年六十拜吏曹判書。玉堂上箚論之。御批有云。予觀鄭某爲人。其心純實固非輕薄豎儒之比也。省今所論。殊可驚駭。大抵近年以來。朝著之間。不思協心輔國。唯其不附於已者。輙斥是事。不知將欲何爲。○時朝議漸乖。將有朋黨之禍。公深憂國事。有世路心如梗。郊扉跡近禪之句。

三年乙亥。公年六十一拜禮曹判書。○作環甲會。契軸題詩。有庚兄庚弟雁行風。甲子環時摠作翁之句。

四年丙子。公年六十二拜判敦寧府事。

五年丁丑。公年六十三拜兵曹判書。

六年戊寅。公年六十四拜禮曹判書。公風度邁世。每國家大禮。贊導以行。周旋進退。有儀可象。在庭者咸屬目望之。燁如神人云。

七年己卯。公年六十五拜贊成。

八年庚辰。公年六十六拜兵曹判書。

九年辛巳。公年六十六拜吏曹判書。○拜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右議政兼領經筵事監春秋館事。諫院論啓。上久不允。御批略曰。右相之爲人。予見而知之。知之故愛之。愛之故用之不疑。惜乎。以宏厚之器。和毅之度。凌雲之才。每困於書生之說。豈非命也。夫以孔子之聖。猶且不容於世。右相之見擯。夫何恨乎。夫相臣。非但以下人之屬望而已。必也人君之素所注意者。然後敬信而聽納。尊重而倚任。不然。國事將日非矣。○竟以大臣體面。難於耐彈行公。許遞。

十年壬午。公年六十八秋。拜吏曹判書。○冬。帝遣翰林院編修黃洪憲土科右給事中王敬民。頒皇嗣誕生詔。公爲館伴。兩詔使素聞公名。待之有加。韓太史世能寄書相問。公別王給事詩。有來傳韓老靑雲信。最慰藩朝白髮臣之句。

十一年癸未。公年六十九春。拜判敦寧府事兼判義禁府事五衛都摠府都摠管。○奉敎製進皇華集序文。○拜兵曹判書。○奉敎製進陶靖節集跋文。○復拜右議政。

十二年甲申。公年七十公引年乞致任。上優答不允。賜几杖。公上箋陳謝。箋文。有意絶立黨。誰信大防之孤忠。計熟歸田。欲全歐陽之晩節之句。○鄭汝立譎詭盜名。推挽者甚衆。引置經幄。嘗於筵中。極詆首相朴思菴淳。恣肆無忌。左右不敢異。上卒問左右相。公進啓。豈可以一夫之言。進退大臣。右之者譁然。以公目爲一夫爲非。後汝立謀逆伏誅。人始歎服。○先是。姓族諸人。欲設同宗會。仍邀汝立。以顯示親嚮之意。公終不許。及逆獄起。株累頗多。宗人競稱先見之明。

十三年乙酉公年七十一

十四年丙戌公年七十二

十五年丁亥。公年七十三宗系辨誣使臣兪泓還朝。以山海關主事馬維銘所贈詩上徹。

上親製詩。次其韻。命諸臣竝次韻以進。公詩有列聖膺新慶。諸神感至誠之句。

十六年戊子。公年七十四秋。有綱常罪人。命三省會鞫。公爲委官。勞疾遽乘。數請告。

上遣御醫視疾。珍劑絡繹。又遣承旨李純仁。問所欲言。公病谻不能對。至九月二十八日。告終于正寢。計聞。上輟朝。再遣都承旨趙仁後,左承旨黃暹。致吊。賜祭賻葬。皆如禮。明年二月。窆于果川縣冠岳山下。終始哀榮之典。可謂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