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活水翁遺稿/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活水翁遺稿
卷一

尹堉序[编辑]

昔我先祖文肅公。當麗朝昌運。拓六鎭喙鞨夷。立石定界。功垂百代。雖在枕戈袵革之際。常以五經自隨。咀嚼理義。使夫弓馬之鄕。知有詩書之說者。未必非自吾祖倡也。厥後北人士。妥靈於鏡城。顔曰靖北。俎豆而享之。且三百年于玆矣。遺裔之後先入北者。不一二家。意其中必有攀慕先徽。禔躬砥行之士。而地旣踔遠。余又僻處。不能廣詢而博聞。心恨之。一日。宗人鳳柱。抱一袠書。踵門曰。此吾先子活水翁遺稿。請以弁卷累子。且曰吾家世居鏡城。吾父早有揚顯之志。肆力於功令諸體。各臻妙境。大小解額凡十二。而三居魁。竟不利南宮。遂棄擧業。從龜巖李公之門。講劘理氣之原。探頤道器之分。以爲晩年依歸之地。末乃由薦剡進。又佗傺屯邅而止。獨其殘編短牘。裒輯成卷。卽遺澤之所寄。而吾父本末行藏之大畧。可以得之於斯。子盍留神焉。余受而讀之。詩文摠若干𢎥。體裁醇厚。不䂓䂓乎繩尺。而蘊中彪外。闇然日章。有德者必有言。烏可誣也。旣讀余作而曰。古今著述者何限。而或傳或不傳何哉。文以載道。有道之言。如水有源。必達于海。言之不本於道。如鳥語虫吟之適來而適去者矣。名生於文。文湮名亦湮。文依於人。人之賢愚而文之顯晦判焉。未有其人賢而其文不傳者也。今公集中。中庸義,讀書答問,人心道心圖若說。皆公自得於心而著之文者也。闡發前言。牖詔後學。俾有以得其門而立其脚。則豈喋喋於字句間。粉餙雕繪者。所能彷髴而襲取也哉。始公屈首鉛槧。藏器待時。及其與時相違。怡然自樂。專意思辨。殆不知老之將至。易曰。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又曰。不成乎名。遯世无悶。公庶幾焉。公歾未幾年。士林已有腏享之議。行將依近靖北。松杉相接。尋墜緖而趾厥美。靈芝醴泉。果有本源歟。嗚呼懿矣。余忝在同宗之列。竊喜載名其上。謹序其語以歸之。

上之六年己巳三月下澣。嘉善大夫刑曹參判兼同知經筵春秋舘事五衛都摠府副摠管宗人堉謹序。

金尙鉉序[编辑]

夫學者。不可以疆域之遐邇限之也。國之北。爲肅愼渤海之舊界。可謂荒且夐矣。其山川䧺強拔特。其人多尙勇好武。而往往有淸淑文明之氣。凝結乎陬澨。戫戫熊熊然也。其中有士之爲經術者焉。惟鏡城。最稱淸淑文明。故松巖李章簡公載亨出。昔農巖金文簡先生之爲兵馬評事也。松巖往學而得其傳。又傳之於龜巖李公元培。龜巖之門。有活水尹翁大淳。亦傑然者也。翁早治擧子業。名噪于北。晩由薦剡。爲智陵參奉。曰非干祿也。是吾效一分臣職耳。灑掃寢殿。護養松栢。壹出誠赤而靡懈。盖其朴實用工如此。後因北士籲。朝廷贈小宰以寵之。今翁之胤鳳柱。以遺稿若干沓。問序於余。其中庸解,心性諸圖。固儒家茶飯。而有志於學。可知也已。嗚呼。文簡先生之學一派。落于荒且夐之地。翁亦百年淵源中一人也。前哲敎人之化。若是其遠矣哉。高山景行。余竊有感。遂書以告北方學者。

上之十九年壬午三月。資憲大夫前任吏曹判書兼弘文舘大提學藝文舘大提學知成均舘事光山金尙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