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重定向自“以夷制夷”
透底 「以夷制夷」
作者:魯迅
1933年4月7日
言論自由的界限
本作品收錄於《伪自由书

  我還記得,當去年中國有許多人,一味哭訴國聯的時候,日本的報紙上往往加以譏笑,說這是中國祖傳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粗粗一看,也仿佛有些像的,但是,其實不然。那時的中國的許多人,的确將國聯看作“青天大老爺”,心里何嘗還有一點兒“夷”字的影子。

  倒相反,“青天大老爺”們卻常常用著“以華制華”的方法的。

  例如罷,他們所深惡的反帝國主義的“犯人”,他們自己倒是不做惡人的,只是鬆鬆爽爽的送給華人,叫你自己去殺去。他們所痛恨的腹地的“共匪”,他們自己是并不明白表示意見的,只將飛機炸彈賣給華人,叫你自己去炸去。對付下等華人的有黃帝子孫的巡捕和西崽,對付智識階級的有高等華人的學者和博士。

  我們自誇了許多日子的“大刀隊”,好像是無法制伏的了,然而四月十五日的《××報》上,有一個用頭號字印《我斬敵二百》的題目。粗粗一看,是要令人覺得勝利的,但我們再來看一看本文罷——“(本報今日北平電)昨日喜峰口右翼,仍在灤陽城以東各地,演爭奪戰。敵出現大刀隊千名,系新開到者,与我大刀隊對抗。其刀特長,敵使用不靈活。我軍揮刀砍抹,敵招架不及,連刀帶臂,被我砍落者縱橫滿地,我軍傷亡亦達二百餘。……”

  那麼,這其實是“敵斬我軍二百”了,中國的文字,真是像“國步”一樣,正在一天一天的艱難起來。但我要指出來的卻并不在此。

  我要指出來的是“大刀隊”乃中國人自誇已久的特長,日本人員有擊劍,大刀卻非素習。現在可是“出現”了,這不必遲疑,就可決定是滿洲的軍隊。滿洲從明末以來,每年即大有直隸山東人遷居,數代之后,成為土著,則雖是滿洲軍隊,而大多數實為華人,也決無疑義。現在已經各用了特長的大刀,在灤東相殺起來,一面是“連刀帶臂,縱橫滿地”,一面是“傷亡亦達二百餘”,開演了極顯著的“以華制華”的一幕了。

  至於中國的所謂手段,由我看來,有是也應該說有的,但決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華”。然而“夷”又那有這麼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以華制華”給你看。

  這例子常見于中國的歷史上,后來的史官為新朝作頌,稱此輩的行為曰:“為王前驅”!

  近來的戰報是極可詫異的,如同日同報記冷口失守云:“十日以後,冷口方面之戰,非常激烈,華軍……頑強抵抗,故繼續未曾有之大激戰”,但由宮崎部隊以十餘兵士,作成人梯,前仆后繼,“卒越過長城,因此宮崎部隊犧牲二十三名之多云”。越過一個險要,而日軍只死了二十三人,但已云“之多”,又稱為“未曾有之大激戰”,也未免有些費解。所以大刀隊之戰,也許并不如我所猜測。但既經寫出,就姑且留下以備一說罷。

  四月十七日。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