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01192.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相感之性。是生絪緼。相盪勝負屈伸之始。其來也。幾𢕄易簡。其究也。廣大堅固。起知扵易者乾乎。效法扵簡者坤乎。散殊而可象爲氣。清通而不可

象爲神。不如野馬絪緼。不足謂之大和。語道者知此。謂之知道。學易者見此。謂之見易不如是。雖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稱也已。正蒙蒹山郭氏曰。

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夫然後知天地之所以位。萬物之所以育。凡以此也。

中庸解所引横渠先生曰。始陳上下交以下。及白雲郭氏曰。見前張横渠說。郭雍解李衡義海撮要精義則足以致一。若損之六三是也。龔損

之時。損下以益扵君。若三四二。以三陰上進。其志不一。必損上九之陽。若六三獨徃。則得正。應之道。得其友也。龔所引孔頴逹正義見前吕祖謙

精義程氏遺書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自然理如此。又易傳曰。損者。損所餘也。益者。益不足也。三人。謂下三陽。上三陰。三陽同行。則損九三以益

上。三陰同行。則損上六以爲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也。上以柔易剛而謂之損。但言其减一爾。上與三。雖本相應。由二爻升降。而一卦皆成。兩相與也

初二二陽。四五二陰同德相比。三與上應皆兩相與。則其志專。皆爲得其友也。三雖與四相比。然異體而應上。非同行者也。三人則損一人。一人則

得其友。盖天下旡不二者。一與二相對待。生生之本也。三則餘而當損矣。此損益之大義也。張氏曰。虛則受。盈則虛。三陽之義也。故陰得陽則爲益。

以其虛也。陽得陰則爲損。以其盈也。艮三索而得男。乾道之所以成也。故三之與上。有天地絪緼。男女構精之義比也。又曰。陰虛而陽實。故陽施

而陰受。受則益。施則損。蓋天地之義也。艮三索而得男。兊三索而得女。乾坤交索。而男女成焉。故三之與上。所以有絪緼構精之義。夫天地之絪緼

男女之構精。其致一至矣。是理也。可以意攷而言之。所以不能喻也。以乾之三而索扵坤。則是三人行。而損一人也。索之而男女成焉。是得其女也。

乾坤合。而損益之義著。非致一其孰能與扵此。尹氏曰。先生一日舉横渠書中論旡旡即氣。今正蒙第十七章中。謂旡氣者是也。在釋氏一章前。先

生曰。謂之旡旡便不是。只是氣感。而有如天地絪緼。遇二氣交感。萬彙生焉。皆是陰陽氣爾只說旡氣即得。謂旡旡即非。所引始陳上下交以下見

前張横渠說楊萬里傳此損六三之爻辭也。天下之事。一則精。二則粗。天地人物皆然。而况扵萬事乎。故舜曰。惟精惟一。而仲尼亦曰言致一也。致

者。力至之之謂也。羿致力而一扵射。故精扵射。王良致力而一扵御。故精扵御。使羿而欲爲良。良而欲爲羿。則兩其國強矣。堯舜禹湯文武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