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1192.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安也。則動。而不失其節矣。心得其易也。則語而得其當也。辨而得其交則應而供其求也。君子修此三者。故能全也。故危以動。則民莫與。懼以語。

則民不應。先交而求。則民不與。莫與之。則傷者之至矣。是以莫益之。或撃之。立心勿恒。凶。心旡主矣。扵物不辨矣。何以爲恒哉。脩是而可以周矣。韓

康伯註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止立心勿恒凶。夫虛已存誠。則衆之所不迕也。躁以有求。則物之所不與也。易。以豉反。迕。五路反。字亦作忤。重言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常。㓙。出益卦。陸德明音義先前韓康伯註孔頴逹正義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止則傷之者至矣。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

動者此明致一之道。致一者。在身之謂。若己之爲得。則萬事得。若己之爲失。則萬事失也。欲行扵天下。先在其身之一。故先須安靜其身而後動。和

易其心而後語。先以心選定其交而後求若其不然。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此益之上九爻辭。在旡位高亢。獨唱旡和。

是莫益之也。衆怒難犯。是或擊之也。勿。旡也。由己建立。其心旡能故凶危也。易之此言。若虛己存誠。則衆之所與。躁以有求。則物之所不與也。

子曰。乾坤其易至失得之報。此第五章也。前章明安身崇德之道。在扵知幾得一也。此明易之體用。辭理逺大。可以濟民之行。以明失得之報也。

鼎祚集解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虞翻曰。謂反損成益。君子益初坤爲安身。震爲後動。崔憬曰。君子將動有所爲。必自揣安危之理在扵

己身。然後動也。易其心而後語。虞翻曰。乾爲易。益初體復心。震爲語。崔憬曰。君子恕己及物。若扵事心難不可出語。必和易其心而後言。

定其交而後求。虞翻曰。震專爲定。爲後交。謂剛柔始交。艮爲求也。崔憬曰。先定其交。知其才行。若好施與吝。然後可以事求之。君子脩此三

者。故全也。虞翻曰。謂否上之初。損上益下。其道大光。自上下下。民說旡疆。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虞翻曰。謂否上九。高而旡位。故危。坤

民否閉。故弗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虞翻曰。否上窮災故懼。來下之初成益。故民不應。坤爲民。震爲應也。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虞翻曰

上來之初。故交。坤民否閉。故不與震爲交。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虞翻曰。上不之初。否消滅乾。則體剥傷。臣弑君。子弑父。故傷之至矣。易曰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侯果曰。益上九爻辭也。此明先安身易心。則群善自應。若危動懼。語。則物所不與。故凶也。張横渠說子曰。君子安其身

而後動。止立心勿恒。凶。此又終以昧扵致用之戒。司馬温公說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衆附身安。乃能旡人。易其心而後語彼不我疑言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