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1192.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爲則知化矣。德盛者自至焉。道至扵此。萬物與我一也。故曰一則神。兩則化。窮神則知變化之道人孰不欲安其身。或困于石。而不知休。㨿于蒺

藜。而不知避。名既污辱。身既危殆。日近扵死亡。雖欲安得乎哉。妻且不得見也。况朋從乎。蔵可用之噐。待可爲之時。動先結閡。出則有獲。唯來屈信

之理。而其用利者能之。小人不耻不仁。故不畏不義。陷扵死亡。辱及其先。耻孰大焉。雖也而就利避害與人同。故見利而後勸。威之而後懲。小懲大

誡。猶爲小人之福。况眞知義乎。精扵義者。豈一日積哉。彼積不善。以滅其身者。不知小善者。大善之積也。夫身者。國家之本。存亡治亂之所繫。身雖

安矣。猶不可恃也。故安其位者危。保其存者亡。有其治者亂。君子兢兢業業。不恃其有故身安。而國家可保。國家保而德崇矣。位欲當德。謀欲量知。

任欲稱力。三者各當其實。則用利而身安。小人志在扵得而已。以人之國僥倖萬一。鮮不及禍。自古一敗。塗地殺身。不足以塞其責者。本扵不知義

而已。神。難言也。精義入神以致用。其唯知幾乎。知幾其神矣。幾者。動之𢕄吉之先見。譬如陽生而井温。雨降而雲出。衆人不識。而君子見之。其扵行

義也。不亦有餘裕乎。夫安危存亡之幾。在扵始交之際。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瀆。義之與比。旡悔吝蔵扵其中。知幾故也。是以君子見徵已去。小人

遇禍不知。見與不見。相去逺矣。進此道者。存乎介而已。確然守正。不轉如石者。乃能見之。其心定。其智明。黙識而善斷。故不俟終日也。守身如此。旡

一朝之患矣。知彰易。知𢕄難。知剛易。知柔難。君子見幾。故知𢕄。知彰。知柔。知剛。一龍。一蛇。或弛。或張。唯義是適。則萬夫望之。而取法焉。所從者

豈特其朋從之。彼勞思慮者。亦末矣。夫智周萬物者。或暗扵自知。雄入九軍者。或憚扵改過。克己爲難也。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故

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孰謂小善爲旡益。而可以弗爲。小惡爲旡傷。而可以弗去乎。復者。剛反動之卦也。善者。天地之性。而人得之性之本也。不

善。非性也。習也。不逺而復者。脩爲之功也。故曰不善。未嘗弗知。知之未嘗後行。知之者。覺也。自性也。或曰。鮒椒之惡。豈習乎。曰知脩爲之功。則獲其

本矣。由其習之不已迷而不復矣。人之生有氣之質。有性之本。剛柔不齊者。氣也。性之本。則一而已矣。故曰。天地貞觀也。日月貞明也。氣豈能變哉

天地萬物。其本一也。天地升降。其氣絪緼。萬物化矣。醇而未雜。序卦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劉牧曰。乾道自然而成男。坤道自然而成女。序卦言萬

物。則男女在其中矣。曰萬物化醇者。言其一未始離也。天地既生萬物。萬物各有陰陽。精氣相交。化生旡窮。序卦曰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劉牧曰。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