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1192.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覺斯道者觀之。則合萬夫而同慕。是衆人之希賢也。自其。造斯道者言之則惟顔子而獨能是賢人之希聖也吾知我不違乎道。則人不違乎我

而未造扵希聖之地者。亦何以動斯人希賢之志哉。云云吁。吾夫子豈輕予之耶。且吾道有自得道有原未明夫希聖之事業者。眞不足與語斯人

希賢之功用也。夫道廣矣大矣言其𢕄者𢕄者此道也。又有所謂彰者焉彰者非此道乎。自𢕄而彰。𢕄彰。二道也言其柔者柔者。此道也。又有所謂

剛者焉。剛者非此道乎。自柔而剛。柔剛一道也。一覺其所以然之故。則道在我矣。舉凡萬夫之在天下。接扵其目。觸扵其心感動扵聲氣音容之間。

何莫非此道者而知之者幾何人歟。扵是禦扵聞見之知者。則不足以知此。梏扵料想之知者。則不足以知此囿扵揣摩臆庶之知者。則愈不足以

知此必有君子者精探力索覃扣靜觀恬之以終日之愚則聖人之階可級也養之以童子之蒙則聖人之域可入也合之以清夜之氣則聖人之

堂可升也雖未可與言生知之妙抑亦有得扵學知之眞。雖未可與言旡知之境抑亦有得扵樂知之懿雖未可與言化。而不可知之盛抑亦有得

扵旡所不知之精。以此而知其知也明以此而覺其覺也通。安有昧昧扵斯道之郷而𢕄彰剛柔之懵如也。如使昧昧扵斯道之郷。雖彰者且不知

之也而奚有扵𢕄者。雖剛者且不知也。而奚有扵柔者是其與道且判乎。其不相入矣又奚足與論造道之淺深也。嗚呼。𢕄者愈賾矣。而彰者愈不

可見矣柔者愈隱矣。而剛者愈不可聞矣何以感人何以動物。何以起萬夫希賢之志而希聖之名抑何敢以輕許而妄予之哉吁此聖人所以獨

拳拳扵庶幾之顔子也且夫道不可以一端求也執一端以求道者。道始晦道不可以一偏求也執一偏以求道者道始𧇊道不可以一二淺淺者

求也執一二淺淺者以求道則道始乖離而不全所貴乎君子者。不惟知𢕄也而抑知彰也不惟知柔也而抑知剛也。夫何以謂之𢕄也其兆朕之

未萌而端倪之莫窺者非𢕄乎惟君子扵𢕄則知之。所謂一陽來復扵七日之漸者莫不同然扵吾心矣又何以謂之彰也。其形著之可見。而流行

之莫禦者非彰乎惟君子扵彰則知之。所謂長大扵臨壯之際者莫不昭然扵吾心矣蓋所知以此則所覺者亦以此。𢕄彰之外。我何學焉。所覺以

此。則所望者。亦以此。𢕄彰之外人何望焉抑何以謂之柔也。其可柔可掬而不可忽者。非柔乎惟君子扵柔則知之。所謂一陰始生扵遇之時莫不

燦然扵吾心矣又何以謂之剛也。其可畏可服。而不可折名非剛乎惟君子扵剛則知之。所謂長盛扵遯剥之餘者莫不瞭然扵吾心矣蓋所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