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2399.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平巴蜀。東下并潞。北窺幽薊。當時所用兵財將吏。其數幾何惟善用之。故不覺其少。豈如今日承平百年。祖宗之業。盡有天下之富强。人衆物盛。十

倍國初。故臣敢曰。有兵。有將。有財用。有禦戎之策。有可任之臣。然陛下皆不得而用者。何哉。由朝廷有三大弊故也。何謂三大弊。一曰不謹號令。二

曰不明賞罰。三曰不責功實。此弊因循於上。則萬事弛慢廢壞於下。臣聞號令者。天子之威也。賞罰者。天子之權也。若號令煩。而不信。賞罰行。而不

當。則天下不服。故又須責臣下以功實。然後號令不虛出。而賞罰不濫行。是謹號令。明賞罰。責功實。此三者。帝王之竒術也。自古人君。英雄如漢武

帝。聦明如唐太宗。皆能知此三術。而自執威權之柄故所求無不得。所欲皆如意。漢武帝好用兵。則誅滅四夷。立功萬里。以快其心。欲求將。則有衛

霍之材。供其指使。欲得賢士。則有公孫董汲之徒。以稱其意。唐太宗好用兵。則誅突厥。破遼東。威加四海。以逞其志。欲求將。則有李勣之儔。入其駕

馭。欲得賢士。則有王魏房杜之輩。奉其左右。此二帝凡有所爲。後世莫及。可謂所求無不得。所欲皆如意。無他術也。唯能自執威權之柄爾。伏惟陛

下以聖明之資。超越二帝。又盡有唐漢之天下。然而欲禦邊。則常患無兵。欲破賊。則常患無將。欲贍軍富國。則常患無財。欲威服四夷。則常患無策。

欲任使賢材。則常患無人。是所求皆不得。其所欲皆不如意。其故無它。由不用威權之術也。自古帝王。或爲强臣所制。或爲小人所惑。權不得出於己。

方今外無强臣之患。又無小人獨任之惑。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愛陛下如父。傾耳延首。願聽陛下之所爲。何憚而乆不爲哉。若一旦赫然。執威權

以臨之。可使萬事皆辦。何患五者之無。柰何爲三弊之因循。而一事之不集。臣請言三弊。夫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難從。今出令之初。不加詳讅。

行之未乆。尋又更張。以不信之言。行難從之令。故每有處置之事。州縣知朝廷未是一定之命。則官吏咸相謂曰。且未要行。不乆必須更改。或曰備

禮行下。略與應破指揮。旦夕之間。果然又變。至於將吏更易。道路疲於迎送。文牒縱横。上下莫得遵禀官吏軍民。或聞而嘆息。或聞而竊笑。號令如

此欲感天下其可得乎。此不謹號令之弊也。古今用人之法。不過賞罰而已。然賞如及無功。則恩不足勸。罰失有罪則威無所懼。雖有人不可用矣。

臣嘗聞太祖時。王全斌等破蜀而歸。功不細矣。犯法一貶。十年不問。盖是時方伐江南。故黜全斌。與諸將立法。及江南已下。乃復其官。太祖神武英

斷。所以能平天下者。賞罰分明。皆如此也。自關西用兵四五年矣。賞罰之際。是非莫分。大將以無功而依舊居官。軍中見無功者不妨居好官則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