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永樂大典19422.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晝夜未曾停歇。致將驢畜瘦弱倒死。車夫消乏。又各路連年災傷。人民闕食。逃竄訖五百六十五户。參詳舊運糧提舉司。所管站車。因為差役頻繁。

驢畜死損。全藉站户供給氣力。近年多有逃亡。以致闕悮。若不作急整治。慮恐積乆。一就廢壞。失悮官事。除本部合區處與决者。就便别行外。必湏

呈禀整治。合行事理。逐一條陳議擬于后。具呈都省定奪。付下遵奉約束相應。 元僉站户一萬一百四十户。站車七百八十輛。事故逃亡户。二

千四百八十三户。 實在户七千六百五十七户。站車五百八十九輛。真定路户二千八百六十户。站車二百二十輛。 濟南路户一千八百單

七户。站車一百三十九輛。 河間路。户一千六百九十户。站車一百三十輛。 保定路。户一千三百户。站車一百輛。 成宗皇帝大德九年。八月。中

書省委官呈。舊運糧提舉司。係五品衙門。設官三員。吏目一名。司吏六名。委差四名。祗候五名。兵部内置司文明門外。安置車站提領四所。俱有廨

宇。見行使從九品印信。若將舊運糧提舉司革去。銷减俸錢。都省送兵部照擬。連呈部議。車站四所。提領頭目人等。俱係車站當車户計。擬合將舊

運糧提舉司仍舊設立。四所提領。截日革去。每車一十輛。詢衆保甲頭一名。提舉司視臨管領。添設委差六名。舊有四名。通作一十名。令有司從新

選委。都省凖擬。兵部下舊運糧提舉司。將四所提領盡行革去。追到元使印信。關發禮部收管。 仁宗皇帝延祐四年。正月。中書吏部承奉中書省

箚付。延祐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奏改舊運糧提舉司為大都陸運提舉司。新運糧提舉司。為京畿運糧提舉司。今上皇帝。至順元年七月二十九日。

兵部奉中書省判送本部員外郎劉承務呈。奉省箚。大都陸運提舉司。取勘到真定路等處。在逃車户。差委馳驛催督各路提。調正官。釐勒拘該有

司。從實取勘體問。有力者依舊當役。如委逃亡消乏。各開元僉增損。目今實有丁力議擬開呈。依上前去取勘体問到逃亡消乏等户。各各花名開

呈照詳送本部照擬得大都陸運提舉司。車户除見當役外。在逃貧難户絶五百三十五户。既省委官。與真定。保定二路提調官。一同從實體覆保

勘明白。若擬差官僉補。緣係被災之處。擬合委自各處正官一員提調。行移廉訪司體覆明白。依大德九年例。於相應户内僉補。品答丁力。就發各

各車頭應役具實僉訖村莊花名造册呈報。在逃人户。元抛事産。召人租賃。别向起解。如復業。依例給付收差外。據籍檢照不見四户。即目歇役。亦

令依上體覆是實。就便僉補。及重役周立一户。擬合照依已籍為定。應當站户相應。呈奉都堂鈞㫖。陸運提舉司。元申逃亡消乏車户。依凖部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