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繹史/勘本/卷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南疆繹史勘本
全書始 卷一 南都紀略第一 福王 下一卷▶
霅川溫氏原本 古高陽氏勘定

目錄[编辑]

  紀略一

  福王

  右南都紀略第一。

  ○燕京自闖賊淪陷,懷生之倫莫不飲痛。然大河南北雖經蹂躪,而吳、楚、閩、粵、滇、黔疆域如故也。當時紫蓋渡江,南都擁立,以倫以序,福王為正。史閣部忠亮日月,招徠耆舊,奮揚師旅;高弘圖、姜曰廣為左右二人,張慎言、徐石麒代為冢宰,張有譽、顧錫疇並列六卿,起劉宗周為亞相,鄭注為廷尉;翰林則陳子壯、劉同春、侯峒曾、姚思孝、詹兆恆、郭維經、趙士春、劉君則,臺諫則馬嘉植、熊汝霖、章正宸、陳子龍、沈宸荃、游有倫、喬可聘、郭貞一,部曹則夏允彞、吳嘉胤、黃端伯、何剛、錢旃:群賢濟濟,布在殿陛。方將告九廟、閱六師、申和議、翦寇仇,眾庶喁喁,想望中興;即未能飆起雲蔚,略地中原,而滔滔江國,畫塹自守,猶未失為晉元、宋高也。奈何貴陽煽虐,盜竊秉鈞,外連強帥、內起狐群,斥逐貞賢、引用匪類;寵賂既彰,紀綱大壞。史閣部奔走江淮,綢繆內攘,惟日不足;久之,忠貞激發,桀驁降心,援指北旗,奠掃河洛。初不意變生杯酒,喋血倒戈,而自相屠滅。天之不祚,亦可概見也矣。迨夫朝昏日甚,飛章告密,網盡清流,而又有托名嗣胤者,以王郎故智,適符其會。於是跋扈之徒,借稱清側;晉陽之甲,羽檄四馳。乃至空淮左以遏江防,使大軍得乘其罅,飛渡長江,君臣轝櫬。嗚呼悲哉!究其始終,詎非以人為興替?「易」言「否泰」,亦惟君子小人之消長而已爾。

紀略一[编辑]

福王[编辑]

  福王,神宗第二子福恭王之長子也。諱由崧,母鄒氏。初封德昌王,進封世子。崇禎十四年辛巳春正月,李自成陷河南,恭王遇害,世子出走懷慶。癸未秋七月,嗣封福王,莊烈帝手擇宮中玉帶賜之。明年甲申春三月,京師失守。夏四月己巳,兇問至南京。時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史可法督師勤王,在浦口。諸大臣聞變,倉卒議立君,未有所屬。會王與潞王皆以避賊至淮上。潞王諱常淓,穆宗之後,有賢名。大臣意多在潞王;以福王立,恐修釁三案也。移牒可法,可法遂還南京。而鳳陽總督馬士英遺書諸臣,言福王為神宗孫,倫序當立。守備南京魏國公徐弘基、提督操江誠意伯劉孔昭等,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工部尚書程注、都察院右都御史張慎言、掌翰林院事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等,南京守備掌司禮監務太監韓贊周等,集議於朝;兵部右侍郎呂大器兼署禮、兵二部印,頓筆不肯下。吏科給事中李沾厲聲言:『今日有異議者死之!』時士英握兵於外,與靖南伯黃得功、總兵劉澤清、劉良佐、高傑等相結;諸將連營江北,勢甚張。可法乃以福王告廟。

  乙酉,弘基等迎王於江浦。丁亥,百官迎見於龍江關;王素服角帶哭。

  五月戊子朔,王乘馬自三山門外至孝陵。從臣請從東門御路入,王遜避自西門入,至享殿,祭告畢,次謁懿文太子陵;自朝陽門入東華門,步行謁奉先殿。出西華門,駐蹕內守備府。

  己丑,群臣勸進。王辭讓,遵景皇帝故事監國。

  庚寅,王行告天禮。升殿,百官行四拜禮。魏國公徐弘基奉「監國之寶」跪進之;王受訖,行四拜禮,乃退。發大行皇帝喪,告諭天下,大赦;其新加練餉及崇禎十二年以後一切雜派並各項錢糧十四年以前之實欠在民者,悉免之。以張慎言為吏部尚書。是日,我大清兵大破闖賊李自成於北京。

  壬辰,以可法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高弘圖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並入閣辦事。馬士英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總督鳳陽等處軍務。發銀一萬兩,遣職方郎中萬元吉往犒得功等軍。

  癸巳,為大行皇帝舉喪哭臨。

  甲午,以姜曰廣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前禮部尚書王鐸為東閣大學士,並入閣辦事。曰廣辭,改禮部左侍郎入直。以工部右侍郎周堪賡為戶部尚書、以呂大器為吏部左侍郎,召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劉宗周復官。

  乙未,遣河南道御史祁彪佳安撫江南,止江督袁繼咸入援。楚撫何騰蛟奏恢復隨州。可法請裁去南京內外守備參贊各銜,依北都舊制設京營府衛等官,罷錦衣衛南北兩鎮撫。又請江北分為四鎮,以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高傑四人分統之。傑駐徐州,經理河北、河南開、歸等處招討事;良佐駐壽州,經理河南陳、許等處招討事;澤清駐淮安,經理山東等處招討事;得功駐廬州,經理各路援剿事。各以分地統轄軍民,節制有司,修葺營衛,整頓行伍;墾荒蕪、採山澤、招商稅,以供軍資。每鎮額兵三萬人,歲供本色米二十萬石、折色銀四十萬兩。設督師於揚州,節制諸鎮。罷鳳陽總兵官,改置副將。設九江、京口兩鎮,以操江總督協理之:詔並舉行。

  丙申,馬士英率兵入朝。

  戊戌,群臣勸進;箋三上,王許之。禮部請祀地祇,命俟祭天一並舉行。命瑞王居重慶。

  己亥,修奉先殿。大學士史可法自請督師江北;詔以便宜行事,各鎮並聽節制。

  命御史陳丹衷宣諭江北。撫寧侯朱國弼請裁漕鎮,從之。

  庚子,召兵部尚書張國維以原官回部協理京營戎政、原任刑部尚書徐石麒為都察院右都御史。以總兵鄭鴻逵鎮九江、黃蜚鎮京口。

  辛丑,兵部主事凌駉起兵東昌討賊。闖賊陷雞澤,殷淵死之。

  壬寅,王即位。大赦,稱號弘光;以明年為元年。賜文武官一級,存問在籍大臣;起廢滯,宥罪過。其北地文武官員義不從賊在南者,一體試用。明年,稅銀免十分之一,江北、湖廣、四川倍免焉。以太監韓贊周管司禮監事,盧九德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京營。

  癸卯,馬士英入閣辦事,仍掌兵部尚書事。顧錫疇為禮部尚書。分應天、蘇松為二巡撫。左懋第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安徽等處。

  甲辰,忻城伯趙之龍總督京營戎政。命戶部速挽漕粟以濟軍糈。田仰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淮揚,提督軍務,兼理海防。進封黃得功靖南侯、左良玉寧南侯,各蔭子錦衣衛正千戶。封高傑興平伯、劉澤清東平伯、劉良佐廣昌伯。馬士英加太子太師,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僉事。

  乙巳,禁北來逃官入京。祁彪佳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蘇松,提督軍務。祭告先福王太妃於行宮。

  丙午,史可法陛辭出京,督師揚州;給銀二十萬兩。請以總兵劉肇基、李棲鳳、于永綏、卜從善、金聲桓隨征;從之。諭參將王之綱迎太妃於河南郭家寨。遣徐弘基祭孝陵,告即位。李自成遣偽將董學禮等至宿遷。

  丁未,張慎言薦舊輔吳甡、原任吏部尚書鄭三俊,命甡陛見。詔封疆失事各官不許起用。以萬元吉為太僕寺少卿,監理江北軍務。

  己酉,總督漕運鳳陽巡撫路振飛擊敗董學禮兵,擒其偽副使呂弼周,射殺之;縛偽防禦使武愫,獻於朝。命潞王暫居杭州。

  庚戌,劉孔昭訐奏慎言薦甡誤國,且定策時有二心。慎言乞罷,王兩解之。弘圖、曰廣各上疏乞退,不許。命御史周一敬護送潞王之浙。設勇衛營,以御馬監太監李國輔監督。詔史可法遣官訪大行皇帝梓宮並太子、二王。

  壬子,晉魏國公徐弘基左柱國。其餘侯伯各加一級,歲加祿米五十石,予蔭。賜韓贊周、盧九德各蔭弟侄一人錦衣衛指揮僉事,各賜蟒衣及銀。詔恤北都殉難諸臣。

  癸丑,遣史可法祭告鳳陵、泗陵,左良玉祭告顯陵。大清兵取河北、山東。

  乙卯,封平西伯吳三桂薊國公,世襲;命發銀五萬兩、漕米十萬石犒之:聞其敗賊也。起陳子壯為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命江淮賑恤南歸難民。太常少卿李沾劾呂大器定策時有二心,命不必深究。

  丙辰,命議黃希憲、邱祖德、郭景昌私逃罪。

  六月戊午朔,敬上大行皇帝尊謚曰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大行皇后謚曰孝節貞肅、淵恭莊毅、奉天靖聖烈皇后。大學士高弘圖自請江干督漕,許之。命補記注侍班官。

  庚申,頒河北、山東詔。

  壬戌,馬士英薦「逆案」原任光祿寺卿阮大鋮知兵,命予冠帶來京陛見。給事中羅萬象、御史王孫蕃、陳良弼、大理寺丞詹兆恆、應天府丞郭維經、懷遠侯常延齡交章劾大鋮不宜召,弘圖請下九卿議,與士英忤;曰廣以中旨用人爭之:俱不得。各疏求去,不許。呂大器劾士英賣官鬻爵罪,不聽。劉良佐攻臨淮,不克;移駐壽州。湖廣巡按御史黃澍入賀,面糾馬士英罪可斬,承天守備太監何志孔助澍言;司禮監太監韓贊周執志孔待命,王密令士英姑避位。士英因內侍乞留,乃止。

  甲子,工部尚書程注致仕。士英劾從逆諸臣光時亨、項煜、周鐘等,命逮治。議上殉難諸臣功。

  乙丑,命惠王移居肇慶。先是,吉王歿於淮安舟中,命於安吉、孝豐擇地卜葬。

  丙寅,起戍籍錢謙益為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事。吏部尚書張慎言罷。禮部請立中宮;詔以列聖、先帝之讎未報,不許。

  己巳,吳志葵鎮守吳淞。劉澤清來朝,疏糾呂大器、雷演祚薦張捷、鄒之麟、張孫振、劉光斗等,大器遂引疾。

  癸酉,詹兆恆進欽定「逆案」。

  丁丑,左懋第疏請北行。流賊張獻忠陷重慶,瑞王並原任巡撫陳士奇等遇害。

  戊寅,封福府千戶常應俊襄城伯。

  己卯,趙之龍糾高弘圖議思宗廟號之失,請改正;詔仍舊。

  庚辰,以徐石麒為吏部尚書、何應瑞為工部尚書。

  辛巳,詔迎母后鄒氏。

  壬午,巡按淮安御史王爕奏皇太子、定王、永王俱遇害;即以爕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是日,鎮江兵燹,焚民房數百家。

  甲申,以邱磊為山東總兵官。以黃斌卿防禦京口,調鄭芝龍兵六千入衛。

  乙酉,命魯王暫駐處州、崇王駐台州。詔薦舉人材,授西北殘破州縣。停止勸餉事例。吏部左侍郎呂大器罷。

  「勘本」曰:是月朔,命禮部鑄國璽,以金代。壬午,顧宗伯錫疇請追謚文震孟等,削溫體仁謚;並從之。

  秋七月丙戌朔,祀高皇帝以下於奉先殿,以大行皇帝后祔祭。加張慎言、程注太子太保,予蔭。添設兵部侍郎二員。

  戊子,追尊皇考福恭王曰貞純肅哲、聖敬仁懿恭皇帝,皇妣姚氏曰孝誠端惠、慈順貞穆皇太后,皇祖妣貴妃鄭氏曰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遙上嫡母太妃鄒氏尊號曰恪貞仁壽皇太后。追謚先妃黃氏曰孝哲懿莊、溫貞仁靖皇后,繼妃李氏曰孝義端仁、肅明貞潔皇后。追復懿文太子廟謚曰興宗孝康皇帝,妃常氏曰孝康皇后。上建文帝謚曰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覲文揚武、克純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后馬氏曰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追尊恭仁康定景皇帝謚曰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貞惠安和景皇后汪氏曰孝淵肅懿、貞惠安和、輔天恭聖景皇后。

  庚寅,以左懋第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經理河北、聯絡關東軍務;馬紹愉為太僕寺少卿兼兵部職方司郎中,加總兵官陳洪範太子太保:齎白金十萬兩、金千兩、緞絹萬匹,偕使大清。金聲桓駐防淮揚。

  壬辰,定守護鳳陵戍兵五千人。劉之勃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

  甲午,定從逆諸臣以六等罪。以六科員缺,令將中行、評博、推知等官俱減俸行取。

  乙未,依舊制為五軍、神樞、神機三大營,以團練總兵官杜弘等六人分統之。

  癸卯,命禮部尚書顧錫疇祀海。

  甲辰,追封開國功臣故潁國公傅友德麗江王,謚曰「武靖」;宋國公馮勝寧陵王,謚曰「武壯」。蔭福府內臣屈尚忠等弟侄各錦衣衛指揮使世襲。顧錫疇糾從逆詞臣周鐘、項煜等。

  己酉,中旨以吏部右侍郎張有譽為戶部尚書;弘圖封還詔書爭之,不聽。

  辛亥,釋高墻罪宗前唐王聿鍵等三百餘人,計七十五案。

  時群臣分黨,紛爭日甚。壬子,諭曰:「朕遭百六之運,軍書間阻;方資群策,旋軫故都。乃文武之交爭,致異同之日甚。先帝神資獨斷,匯納眾流;天不降康,咎豈在上。爾諸臣當鑒於前車,精白乃心,匡復王室。若水火不化、戈矛轉興,天下事不堪再壞,且視朕為如何主。祖宗成憲,勿尚姑息。各宜欽承,朕言不再。」改正閣銜:尚書兼大學士,舉經筵。高弘圖等請建中宮;諭俟母后回鑾日行。

  乙卯,弘圖乞休,不允;請召還史可法,亦不報。

  是月,萬元吉奏大清兵南征。

  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丁巳,親祀孔子。以楊鶚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川、湖、雲、貴、廣西軍務。劉澤清等疏劾劉宗周。命惠王居廣信。馬士英與姜曰廣同詆王前。宗室朱統𨰥糾曰廣黨從逆諸人;又不肯迎立,堅持異議。禮科袁彭年特糾統𨰥,報聞。

  庚申,加可法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弘圖太子少師、文淵閣大學士,曰廣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士英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鐸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予蔭有差。

  壬戌,賀世壽為戶部尚書,總督倉場。復東廠;袁彭年疏爭,外調。

  癸亥,敕左良玉兼提督官,開藩武昌。起丁魁楚為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督河南、湖廣軍務。

  甲子,張獻忠陷成都府;蜀王遇害,撫臣龍文光、劉之勃,道臣劉士鬥及知縣等官皆死之。

  乙丑,王曰:「川陜道遠,職官多缺。吏部選擇賢才堪任監司、府縣者,與巡按御史米壽圖前去,隨才署用。以後凡殘破險遠地方,准此。」

  丁卯,逮光時亨等。

  戊辰,皇太后自儀鳳門入宮,遣靈璧侯湯國祚告於南郊。

  壬申,起樊一蘅為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督川、陜軍務。起越其杰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兼轄潁、亳二州軍務。

  癸酉,命修西宮之西園第一所為皇太后宮。

  乙亥,命吏部察廢籍及舉貢監生才品堪用、願效力危疆者,考選二、三千名咨發督輔軍前,以補地方缺官。

  丙子,下項煜於獄,逮周鑣、陳以謙等。

  丁丑,封皇太后弟千戶鄒存義為大興伯。贈吳三桂父故總兵官吳勷遼國公、母祖氏遼國公夫人。

  戊寅,王永吉載罪督山東軍務。

  庚辰,命選淑女及內員;廷臣交章諫,不聽。

  辛巳,賜北京殉節諸臣大學士范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華等二十二人贈謚、祭葬有差;建祠雞鳴山,賜額「旌忠」。

  壬午,改前大學士王應熊為兵部尚書,總督川、廣、雲、貴等處專辦蜀寇,賜尚方劍便宜行事;仍給銀三萬兩。

  癸未,封鄭芝龍為南安伯。命停文武官薦舉。禁非言官而上疏者。革楚撫王楊基任,聽勘。

  乙酉,中旨以阮大鋮為兵部右侍郎巡閱江防;劉宗周劾奏,不聽。我大清於是月遣將楊萬興下濟寧。

  「勘本」曰:是月太妃至,諭工部三日內搜括萬金以充賞賜。顧宗伯錫疇議並奪溫體仁蔭爵。

  九月丙戊朔,黃得功趨揚州,高傑以兵襲儀徵。

  戊子,復前薊督趙光抃官。

  己丑,纂修「玉牒」。贈恤湖廣殉難諸臣。以都督僉事張成福充山東總兵官。

  庚寅,裁各省布政司右布政使。

  辛卯,命撰起居注。

  癸巳,大學士姜曰廣罷。逮御史黃澍,不至。命修「思宗實錄」。

  甲午,左都御史劉宗周罷。三法司奏定從逆六等條例。其大逆凌遲處死者五條:凡從賊攻陷京師及為賊毀宗社、易門榜者,凡倡率勸進及為賊草偽詔者,凡部院詹事、翰林三品以上大臣從賊受偽命而親信用事者,凡文武封疆大吏如督撫、總兵降賊者,凡京堂、科道部屬等官為賊畫策規取地方者;以上如本犯不歸、歸而又逃,悉收繫其妻子,籍沒其資產。其斬決不待時者三條:凡四品京堂及翰林、科道受賊偽命居要地比原職加崇者,凡方面分巡、分守、知府等官降賊者,凡文武封疆大吏聞變先逃者。其絞者六條:凡獻玉帛、獻子女以媚賊求免者,凡內外衙門官僅受偽命者,凡在巡方及布按三司、分巡、分守、知府等官遇變而逃者,凡被賊拷掠不能自決仍受偽命者,凡受偽命而為賊疏遠者,凡各衙門奉差如管屯、管河、榷關、督餉等官雖無封疆之守而棄職潛逃者。其流者二條:凡內閣重臣及部院等三品以上、詹事翰林五品以上即不從敵而偷生潛逃者,凡既受偽命復自疏遠見賊未敗而脫身南還者:以上斬、絞、流共十一則,如各犯認罪自投,擬減本罪一等;如遁歸匿形、蓄謀叵測,照本罪加一等,仍收繫其親屬。其徒者二條:凡候考、候選,即無官守、即未受偽命而浮沉賊中,賊奔乃還者;凡遇賊變,為賊脅留而未受偽官者。其杖者一條:凡為賊所拘未受偽官而乘間先歸者。王曰:「北都淪喪,帝后升遐,巷戰死節者遂無一人;且反面事仇、甘心降賊,為之指斥先帝、規并海宇。人心已喪,法紀何存!所奏既已會議,允當並先奪職。其絞罪以上,法司行撫按官逮解來京候訊;流罪以下,撫按官依律訊處具奏。其有身雖陷賊,能改圖歸正、擒殺賊首及以兵馬、城池來歸或為內應克立大功、或為內間效忠本朝者,仍從優升賞,不用此例。」

  丙申,以王之綱充總兵官,掛蕩寇將軍印,鎮守河南;御史凌駉聯絡河南、北直。

  丁酉,敘江北文武多年戰功。黃斌卿移屯大江、黃蜚屯蕪湖采石、鄭鴻逵屯鎮江。加士英少傅,仍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蔭一子錦衣衛指揮僉事世襲。

  戊戌,謚前大學士孫承宗「文忠」、太常寺少卿鹿繼善「忠節」,賜祀「忠烈」。以王瀠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贊理軍務。牟文綬充總兵官,鎮守荊州。黃得功移駐廬州,以防桐皖。劉良佐進復黃、汝。高傑移駐徐州,進復開歸。追補建文死節諸臣方孝孺等贈謚,立祠祀之。

  甲辰,追贈開國名臣、及正德諫臣、天啟慘死諸臣各有差。左良玉子夢庚掛平賊將軍印。士英請令童生輸銀,免府、縣考二試。

  乙巳,給河南巡撫越其杰銀十五萬兩,令募兵屯田。

  丙午,丁魁楚另用,以何騰蛟並撫湖北。命鄉官與監生齊民較田多寡一體當差,不得擅立官戶。

  丁未,稱皇考福恭王陵曰熙陵。

  庚戌,命奪浙江巡撫黃鳴駿官。革侍郎呂大器職。逮問前巡按御史左光先,不至。開佐工事例。

  辛亥,停宗室換授。

  壬子,再命刑部逮問黃澍,亦不至。以李成棟鎮守徐州。戶科給事中陸朗、御史黃耳鼎例授外職,特旨留之;二人疏攻徐石麒。

  甲寅,吏部尚書徐石麒罷。

  是月,高傑率兵赴鎮。

  《勘本》曰:南都初建,有刑部主事前知寧國府事錢敬忠於六月朔日具疏千餘言,極陳恢剿事理;得旨:「錢某有何異謀可足兵食,以便恢剿?著再奏。」既而連上三疏,匭臣謂其累瀆費辭,且多斥犯,久扼不上;敬忠乃移疾歸。兵部右侍郎徐人龍具疏極言「祖宗湯沐重地,不宜遽予擁兵自衛之人。夫帶礪之盟,俟有成績。乃兵未即動而遽刳內地畀之,江南尺寸土可勝刳哉!」人龍與士英同堂決事,每正色危坐,語輒刺及。士英惡之甚,諷臺臣何綸劾其衰髦失儀,勒令致仕;然則人龍實未衰髦而失儀也。寧河王孫鄧文昌者,有勇敢言,以世爵官後軍都督。後以左兵內犯,議撤防河軍,力爭之;為士英所訶,遂棄官去。

  右錢、徐、鄧名,正史皆闕、溫氏亦失之;今傳入《摭遺》補稿。

全書始 下一卷▶
南疆繹史/勘本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