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五代史/卷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新五代史卷二
梁本紀第二
卷三 

開平元年

[编辑]

  開平元年春正月壬寅,天子使御史大夫薛貽矩來勞軍。宰相張文蔚率百官來勸進。

  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自即位以後,大事則書,變古則書,非常則書,意有所示則書,後有所因則書。非此五者,則否。戊辰,大赦,赦文皆曰大赦天下,此書大,見其志之欲遠及也,不曰天下,實有所不及也。改元,國號梁。封唐主為濟陰王。謂天子為唐主,錄其本語如此。升汴州為開封府,建為東都,以唐東都為西都。廢京兆府為雍州。州縣廢置,見職方考,惟京都則書。賜東都酺一日。契丹阿保機使袍笏梅老來。夷狄來,不言朝,不責其禮;不言貢,不貴其物。故書曰來。五代亂世,著其屢來,以見夷狄之來不來,不因治亂。而亂世屢來,不足貴也。

  五月丁丑朔,以唐相張文蔚楊涉為門下侍郎、御史大夫薛貽矩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戊寅,渤海、契丹遣使者來。夷狄君臣姓名、官爵,或書或否,不必備,或因其舊史之詳略,但書其來以示意爾。乙酉,兄全昱為廣王,子友文博王,友文非子而書子,語在家人傳。友珪郢王,友璋福王,友貞均王,友徽建王,姪友諒衡王,友能惠王,友誨邵王。甲午,改樞密院為崇政院,太府卿敬翔為使。是月,潞州行營都指揮使李思安及晉人戰,敗績。我敗曰敗績,彼敗曰敗之,文理宜然。已見行營,故戰不言地。

  六月甲寅,平盧軍節度使韓建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秋七月己亥,追尊祖考為皇帝,妣為皇后;皇高祖黯謚曰宣元,廟號肅祖,祖妣范氏謚曰宣僖;曾祖茂琳謚曰光獻,廟號敬祖,祖妣楊氏謚曰光孝;祖信謚曰昭武,廟號憲祖,祖妣劉氏謚曰昭懿;考誠謚曰文穆,廟號烈祖,妣王氏謚曰文惠。

  八月丁卯,同州虸蚄蟲生。隰州黃河清。於此書,見不為瑞也。

  九月,括馬。

  冬十月己未,講武于繁臺。

  十一月壬寅,赦亡命背軍、髠黥刑徒。於好殺之世,小赦必書,見其亦有愛人之意也。

開平二年

[编辑]

  二年春正月丁酉,渤海遣使者來。己亥,卜郊于西都。弒濟陰王。弒,臣子之大惡也,書濟陰王,從其實,書弒,正梁罪名。

  二月辛未,契丹阿保機遣使者來。

  三月壬申朔,如西都。幸,已至也。如,往而未至之辭。書如,則在道。有事,可以書。丙子,如懷州。五代亂世,兵無虛日,不可悉書。故用兵無勝敗,攻城無得失,皆不書。其命大將與天子有所如,自著大事爾。此如懷、澤者,以兵方攻潞州也。丁丑,如澤州。戊寅,封鴻臚卿李崧萊國公,為二王後。梁嘗更「戊」曰「武」,而舊史悉復為「戊」。[1]壬午,匡國軍節度使劉知俊為潞州行營招討使。癸巳,改卜郊。張文蔚薨。

  夏四月癸卯,楊涉罷。吏部侍郎于兢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承旨禮部侍郎張策為刑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壬子,至澤州。

  五月己丑,潞州行營都虞候康懷英及晉人戰于夾城,敗績。築城圍潞,戰于城中,故書地。戊戌,立唐三廟。契丹遣使者來。

  六月壬寅,忠武軍節度使劉知俊為西路行營招討使,以伐岐。用兵之名有四:兩相攻曰攻,以大加小曰伐,加有罪曰討,天子自往曰征。隨事為文,不得不異,非有褒貶也。己酉,殺右金吾衞上將軍王師範,滅其族。當殺曰伏誅,不當殺者,以兩相殺為文。丙辰,劉知俊及岐人戰于漠谷,敗之。

  秋九月丁丑,如陝州,以晉人攻晉、絳故也。博王友文留守東都。

  冬十月丁未,至自陝州。

  十一月癸巳,張策罷,左僕射楊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二月己亥,以介國公為三恪,酅國公、萊國公為二王後。

開平三年

[编辑]

  三年春正月甲戌,如西都。復然燈以祈福。然燈,風俗相傳,自天子至于庶人,舉天下同其奢樂,而風俗敝之大者,故錄其詔意,則其失可知。庚寅,享于太廟。辛卯,有事于南郊,祀天于南郊,書曰有書,錄當時語。大赦。丙申,羣臣上尊號曰睿文聖武廣孝皇帝。

  二月壬戌,講武于西杏園。甲子,延州高萬興叛于岐來降。唐末之亂,彊弱相并,或去彼來此,不可為常,難於遽責。至此乃書曰叛,始正其定分也。

  三月辛未,渤海國王大諲譔遣使者來。甲戌,如河中。以高萬興降,劉知俊兵攻鄜、延故也。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為潞州四面行營招討使。劉知俊取丹州。夏四月丙午,知俊克延、鄜、坊三州。易得曰取,難得曰克,文理宜然爾。

  五月己卯,至自河中,殺佑國軍節度使王重師。

  六月庚戌,劉知俊執佑國軍節度使劉捍,叛附于岐。以身歸曰降,以地歸曰附,亦文理宜然爾。知俊為忠武軍節度使,以同州附岐,今直書知俊叛,而不言地,蓋忠武已見上文。辛亥,如陝州。以劉知俊叛故也。乙卯,冀王朱友謙為同州東面行營招討使。劉知俊奔于岐。丹州軍亂,逐其刺史宋知誨。

  秋七月,商州軍亂,逐其刺史李稠,稠奔于岐。乙丑,克丹州,執其首惡王行思。初不知首惡之人,故直曰軍亂,既克而推得之也。克丹州,無主將姓名,行思無官爵,又不見伏誅日,皆舊史失亡。乙亥,至自陝州。甲申,襄州軍亂,殺其留後王班。智不足以衞身,才不足以治眾而見殺,不書死之,而以被殺為文,見死得其死者,士之大節,不妄以予人。房州刺史楊虔叛附于蜀。

  八月辛亥,降死罪囚。辛酉,均州刺史張敬方克房州,執楊虔。

  閏月癸酉,契丹遣使者來。己卯,閱稼于西苑。

  九月壬寅,行營招討使左衞上將軍陳暉克襄州,執其首惡李洪。命暉討亂,舊史失不書,至此始見。既克而推得其首惡,故初亦且書軍亂。丁未,保義軍節度使王檀為潞州東面行營招討使。辛亥,韓建、楊涉罷。太常卿趙光逢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工部侍郎杜曉為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酉,李洪、楊虔伏誅。

  冬十一月甲午,日南至,告謝于南郊。南至不必書,因其以至日告謝而書。告謝主用至日,故書之。不曰有事于南郊,亦從其本語。蓋比南郊禮差簡。己酉,搜訪賢良。鎮國軍節度使康懷英伐岐。

  十二月,懷英克寧、慶、衍三州。及劉知俊戰于昇平,敗績。

開平四年

[编辑]

  四年春正月壬辰朔,始用樂。自唐末之亂,禮樂亡,至此始用樂,故書。丁未,講武于榆林。

  二月己丑,閱稼于穀水。

  秋八月丙寅,如陝州。以岐人、晉人攻夏州故也。河南尹張宗奭留守西都。辛未,護國軍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以伐岐。

  九月己丑,至自陝州。辛亥,搜訪賢良。

  冬十一月己丑,寧國軍節度使王景仁為北面行營招討使以伐趙。趙王王鎔、北平王王處直叛附于晉,晉人救趙。

  十二月癸酉,頒律令格式。

乾化元年

[编辑]

  乾化元年春正月丁亥,王景仁及晉人戰于柏鄉,敗績。庚寅,赦流罪以下囚,求危言正諫。癸巳,天雄軍節度使楊師厚為北面行營招討使。

  夏四月壬申,契丹阿保機遣使者來。

  五月甲申朔,大赦,改元。癸巳,幸張宗奭第。

  秋八月戊辰,閱稼于榆林。渤海遣使者來。戊寅,大閱于興安鞠場。

  九月辛巳朔,御文明殿,入閤。御殿而云入閤,錄其本語。書之以見禮失。事在李琪列傳。此禮,其後屢行,皆不書,一書以見其失足矣。庚子,如魏州。以晉人攻魏故也。張宗奭留守西都。

  冬十月丙子,大閱于魏東郊。

  十一月,高萬興取鹽州。壬辰,至自魏州。乙未,回鶻、吐蕃遣使者來。

乾化二年

[编辑]

  二年春二月丁巳,光祿卿盧玭使于蜀。甲子,如魏州,亦以晉人及鎮、定攻相、魏也。張宗奭留守西都。次白馬,殺左散騎常侍孫騭、右諫議大夫張衍、兵部郎中張儁。戊寅,如貝州。

  三月丙戌,屠棗彊。書「屠」,著其酷之甚者。丁未,復如魏州。

  夏四月己巳,至自魏州。下書「如西都」,則此至東都可知。戊寅,如西都。

  五月丁亥,德音降死罪已下囚。「德音」,赦之小者。從其本名,以著其實。罷役徒,禁屠及捕生。渤海遣使者來。是月,薛貽矩薨。

  六月,疾革,郢王友珪反。叛者,背此而附彼,猶臣於人也。反,自下謀上,惡逆之大者也。日月之書不書,雖無義例,而事亦有不得而日,反非一朝一夕,不能得其日,故反者皆不日。戊寅,皇帝崩。年六十一。不書崩處,以異於得其終者。乾化二年十一月,友珪葬之河南伊闕縣,號宣陵。以不得其死,故不書葬。

  嗚呼,天下之惡梁久矣!自後唐以來,皆以為偽也。至予論次五代,獨不偽梁,而議者或譏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謂:「梁負大惡,當加誅絕,而反進之,是奬篡也,非春秋之志也。」予應之曰:「是春秋之志爾。魯桓公弒隱公而自立者,宣公弒子赤而自立者,鄭厲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衞公孫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聖人於春秋,皆不絕其為君。此予所以不偽梁者,用春秋之法也。」「然則春秋亦奬篡乎?」曰:「惟不絕四者之為君,於此見春秋之意也。聖人之於春秋,用意深,故能勸戒切,為言信,然後善惡明。夫欲著其罪於後世,在乎不沒其實。其實嘗為君矣,書其為君。其實篡也,書其篡。各傳其實,而使後世信之,則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爾。使為君者不得掩其惡,然後人知惡名不可逃,則為惡者庶乎其息矣。是謂用意深而勸戒切,為言信而善惡明也。桀、紂,不待貶其王,而萬世所共惡者也。春秋於大惡之君不誅絕之者,不害其褒善貶惡之旨也,惟不沒其實以著其罪,而信乎後世,與其為君而不得掩其惡,以息人之為惡。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後知予不偽梁之旨也。」


 卷一 ↑返回頂部 卷三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封鴻臚卿李崧萊國公為二王後「崧」,薛史卷四梁太祖紀及五代會要卷五作「嵸」。按本史卷五七及薛史卷一0八有李崧傳,其人未受梁封。五代史纂誤補(下簡稱篡誤補)卷一謂作「崧」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