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01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十六卷目錄

 順天府部彙考九

  順天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十六卷

順天府部彙考九

[编辑]

順天府公署考    府州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大興、宛平二縣附郭。

府治 在安定門大街南里許,西轉向南。按《通志》:「明洪武年間建。」

「府尹內宅 」 在正堂後。

府丞署 在正堂東

治中署 在尹宅東壁

通判署 在儀門外東南。

經歷署

照磨署

司獄司署 俱在儀門外西南。

大興縣縣治 ,在北城教忠坊。按《通志》,「明洪武年間建。」

慶豐閘閘官

宛平縣縣治 ,在北安門西積慶坊。按《通志》,「明洪武年間建。」

蘆溝橋巡檢司

齊家莊巡檢司

王平口巡檢司

石港口巡檢司

廣源閘閘官

外州縣

良鄉縣縣治 在城西南。按《通志》:「明洪武年間建。」 按《縣志》:大門三間,大堂五間,六房十二間,土地祠、獄神祠各一所。縣令宅在忠愛堂後。穿堂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後堂三間,宅門一座,住房四間,東西房各二間。縣令李下車,又增添內外房四十三間。

防守公署 因「衛治」 改建,堂三間。

養濟院 在縣治北

預備倉 縣治東南

縣丞宅 ,在忠愛堂東門一座廳三間,東西廂房四間,住房三間,東西房四間。康熙七年,水患傾圮,佐令金城陳重修。

主簿宅 在忠愛堂西,久廢。

典史宅 在儀門內迤東,久廢。

「申明亭」 、「旌善亭。」 陰陽學。醫學 ,久廢。

固安縣縣治 在學宮之右。按《縣志》,刱於明洪武二年,又九年重修。天順四年,縣令李端重修。成化年間,縣令朱善拓其基,召邑民之富者捐資而共成之。有堂、有門,有橋梁、倉庫、次舍畢具。後屢修屢傾。我

皇清康熙十八年間,縣令王尊重修「牧愛堂」三間,穿。

堂一間,二堂五間,庫房四間,在堂東側。鑾駕庫三間,在堂東向南。幕廳五間,在堂西向南;六科房東西各五間。戒石亭一座,在堂前二門三間。土地祠三間,在二門外東側。寅賓館三間,在二門外東側。久傾圮,縣令王尊重修。大門舊治上層有鐘鼓樓三間,後易樓址,淨拓大門三間,今仍之。石獅一雙。磚影門在大門外知縣宅儀門外有宅。門房東西各一間,三堂五間,大廳五間,樓三間,內外書房各五間,大小住房八間,箭廳宅後西偏。「申明亭」 在縣治大門左。「旌善亭」 在縣治大門右。

察院 在縣治東

府館 在縣治西北新街,改建於通衢,南向。陰陽學 在縣治東南。

醫學 在縣治南

僧會司 在西街三佛寺後。

道會司 在縣治東北,長真觀後。

養濟院 ,在北門外。按《縣志》,大小住房十八間。義倉 在縣堂西南。

主簿宅 在知縣宅後。正廳五間,東西廂房各二間,二門一間,大門一間,後儀門一間,二堂三間,寢室五間,後廂房東西各二間,大小住房共七間。涼亭一座在宅後東偏。今俱廢。

典史宅 在知縣宅後西北隅。正廳三間,東西房各三間,二門一間,大門一間,二堂三間,穿堂一間,寢室三間,書房二間,大小住房六間,涼亭一座宅西側。

永清縣縣治 在城之中。按《縣志》:大門三間,儀門三間,東土神祠,西寅賓館。大堂三間,西廊有六房,吏書公廨基址,西有積貯庫,東有齋宿房,二堂三間,宅門一座,耳房二間,三堂五間,東書房三間,西炕房一間,上房五間,左右耳房二間,東西廚房七間,馬神廟二間,馬棚槽道全。申明亭在大門左。

察院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署西

陰陽學 縣治北

僧會司 在縣署北精嚴寺。

道會司 在城隍廟。「預備倉。」

太僕寺 在縣署西南

恆有倉

縣獄

東安縣縣治 舊在常道城東,耿就橋行市南,因渾河水患。明洪武三年,主簿華得芳移治于常伯鄉張李店,即今治也。按《縣志》,「永樂二年,知縣李驥重修譙樓,在縣大門上,轉角二簷,重樓高廣,誠一邑壯觀。」 正德十一年,知縣武魁創建。至嘉靖四十五年,知縣王宗堯拆廢。後知縣歐陽保時稱「循牧,尤精堪輿。」 於崇禎元年照舊重建。延至八年,知縣何達海復壞。儀門四楹。角門二座。戒石亭一座,在儀門內。萬曆九年,知縣張汝蘊撤去戒石,易以木匾,而金填其字。牧愛堂四楹,知縣馮沂改「忠愛堂。」 庫房一間在堂左。藏房一間在堂右。儀仗庫在藏西。贊政廳在庫東,今廢。思政堂六楹,在牧愛堂後。東西兩廂房。知縣宅,在思政堂後,坐北向南。六房,吏、戶、禮、馬科、承發司,共五間,在堂墀東。兵、刑、工、架、閣、庫、鋪長司共五間,在堂墀西。吏、公廨東西各十間,今俱廢。鐘樓一座,在甬道東。鼓樓一座,在甬道西。申明亭、旌善亭,久廢。

察院 在縣治東

僧會司 在縣治西廣巖寺。

養濟院 「在縣治大南街西衚衕。」

演武場 在東門外

預備倉 在縣治北街

縣丞宅 在正東,今廢。

主簿宅 二所,一催糧,一管馬,今俱廢。

典史宅 在縣丞宅南,坐東向西,今在縣堂西,坐北向南。

衙神祠 在大門內甬道東。

寅賓館 在鐘樓北。知縣張汝蘊創建,今廢。順天行府 在縣治西南隅,久廢。萬曆六年,知縣韓景閔改為「馬神祠」 ,今又廢。

稅課司 在縣治西。洪武八年,知縣侯文秀創建,裁革。

河泊所 ,在縣治西,久革。

陰陽學 在縣治東。洪武初,知縣秦士弘創建,今廢。

醫學 在縣治東,今廢。

香河縣縣治 在西街南。按《縣志》,「縣治在城內西街,大門三間,上建譙樓,舊制臨街,明萬曆六年,知縣馮叔奇改入五丈有奇,萬曆七年,知縣王道定鑄鐘其上。」 寅賓館舊建二門外西空地,萬曆三十五年,典史顏震以學宮隙地為館三間,今圮。申明亭在縣前。吏、戶、禮、承發房各二間,東列大堂側庫房二間,兵、刑、工、馬、科各二間。西列架閣庫、鋪長司各一間,久廢。統承發房內察院 在縣治東。按《通志》,僅存遺址。

養濟院 在縣西北

預備倉 萬曆七年,知縣王道定建。預備倉一所,在縣治後。房九間。又常平倉厫六間,又預備倉一座,俱存遺址。又義倉一所,在大察院對門,厫六間,大門一座,民住。縣丞宅 在縣堂西,今廢。

典史宅 在縣堂東

土地祠 三間,在儀門內東。

戒石坊 在儀門內

《丈地碑 》在儀門外東。

《譙樓碑記 》「在儀門外西。」

監 在儀門外。獄神廟在監內。

俸給倉 「在監南」 ,今圮。

大戶房 在大門內西,今圮。

都察院 在縣治東。大門三間,二門三間,東、西角門各一間。正廳三間,監院御史黃溥立「肅清」 扁一面,東、西皂隸房各三間,後廳三間,東西房各三間,中廁二所各一間,穿堂涼亭一座。萬曆三十一年,知縣李垂術創建,歷多年不復修葺,已廢。

官廳 在都察院街南,萬曆二十四年,知縣魏鰲建。

西府廳 ,在縣治西。大門三間,二門一間,正廳三間,東西皂隸房各三間,後廳三間,東西房各三間,中廁一間。今廢址民居。

僧會司 在城內隆安寺。

陰陽學醫學 :在府廳東,久廢。

府廳 ,在西街,縣治西,民住。

通州州治 在城北門內以西。按《州志》,在元以前莫可考。明洪武三年始建於北門迤西。正堂三間,後堂三間,後為知州宅。堂左為東庫,右為西庫,兩廡為六曹吏書廊房,中設戒石。儀門三間,東西有角門,土地祠三間,寅賓館三間,曰詢牧堂,在儀門東。禁房十間,獄神廟一所。東旌善亭,西申明亭,各三間。譙樓門一座,大門外榜亭十間,凡此皆舊制也。明末以來,日就傾圮。

皇清康熙十八年,地震,盡傾大堂三,堂以蓆代瓦三。

十至三十四年,知州程俊重修三堂,王光謨重修大堂、穿堂,并東西書吏房。旌善亭州門東,申明亭,州門西。通濟庫在州堂西。按《州志》:「舊在大運中倉內,明隆慶時改設于此,貯輕齎扣省二項銀兩,屬坐糧廳。」

東察院 在州治東南

戶部分司 今入在「倉場」 衙門內。

工部分司 今在州治西。

倉場總督衙門 在新城南門內。

提督學政察院 工部分司東。

整飾通永道署 在察院南。按《州志》:「在戶部穵運署右」 ,舊為兵備道署。

坐糧廳署 在西察院東。按《州志》,即舊忠瑞館。副總署 在新城西門內,即舊西察院。

監督主事署 在坐糧廳後。按《州志》,即舊忠敬館。

府館 在察院東

僧正司 在嘉靖寺

「道正司 」 ,在悟仙觀。

張家灣巡檢司 在土橋西。

弘仁橋巡檢司 在州城南三十里。按《州志》,康熙五年裁。

養濟院 在南門內

抽分竹木局 ,在州城南門外,今為「馬廠。」 黃船廠 ,在州城北門外。

北關竹木局 在北門外。

預備倉 在儒學對門

大運西倉 在舊城西門外。

大運中倉 在舊城南門裡。

大運南倉 在新城南門裡。

教場 在舊城東關

同知衙 在正堂西

判官衙 在正堂西。康熙十八年,地震傾圮,州判陸謙修。三十六年,州判李桂芳重建二堂。吏目衙 ,在正堂西南。

戶部穵運分司 官,裁舊時稅務歸併通永道都水分司在州治前稍西。

守備署 :在州治西南。舊為分守署,今通協右營守備居之。

大官廳 ,在石壩。舊名「督儲館。」

石壩磚廠 ,在北門外稍東,今存牆垣。

宣課司 在道衙前,止存牌坊。

中南倉:監督署 在南門內。

漕院公署 在東察院東。今廢為民宅。

漕儲道司 在漕院東,今為民宅。

摰斛廳 二所,一在《土壩》,一在《石壩》。

陰陽學 舊在儒學東,久廢。

醫學 原在舊城東門內,有「惠民藥局」 ,久廢。新城公署。

通潞捕盜分府署 康熙二十六年,撫院于成龍題請添設,在草廠南。

張家灣守備營 在張家灣。

左司把總署 在太子府。

右司把總署 在皇木廠;廠在灣北。

提舉司 在廣利閘,今廢。

料甎廠 在灣內,本屬工部修倉主事監收甎料居之。今久虛。

附:漷縣廢署 舊在城南隅。元陞為州,遷河西務。至正間,復移舊地。明洪武五年,改于東北隅,南向,即今治也。漷州同知楊思賢建,後復為縣。正堂三間,扁曰「忠愛」 ;大門、儀門各三間,兩廊為書吏房各七間、皂隸房東西各二間,後堂及東書房、外廚房各三間。後為知縣宅,宅後園有明農樓一座。其土地祠、寅賓館、禁房申明「旌善」 《二》

亭,皆備土地。祠東有鐘樓一座。

廢「主簿衙 」 ,在正堂西。

廢典史衙 在正堂西南。以上皆舊制也,今俱廢。

察院 在縣治東

公館 在縣治西南

《城外》公館 在城東三里長陵營。

迎送上司公館 在縣東南曹家莊。

戶部分司 「在河西務。」

通州判官分司 漷縣。既併,官師盡裁。康熙三十四年,添設判官,駐劄漷城

楊村巡檢司 在馬頭店,久革。

楊村逓運所 久革。僧會司 在西門外佑國寺。

道會司 在城隍廟

陰陽學 ,在縣治西,久廢。

醫學 在縣治西,久廢。

養濟院 舊在縣治西南隅,後移縣治南。以上唯存添設州判衙門,其餘盡裁。

三河縣縣治 ,明洪武初建,正統間重修。按《縣志》,「正統間重修。」 中牧愛堂,堂東典史廳,西財賦庫,堂後後堂、知縣宅,東縣丞宅。縣丞裁,主簿居之。主簿裁,典史居之。東北吏廨。典史廳。南東吏戶禮、承發司,架閣庫、儀仗等房、財賦庫。南西兵刑、工、馬、科鋪、長司等房。牧愛堂,前儀門。門東平賦堂、收糧局、神器庫。門西禁獄。舊止土牆一層,前知縣王自謹加牆二層。內牆磚砌,外牆棘苫。監房原止四間,今加添房十間。前大門上有譙樓。知縣崔嶼重修,今知縣、典史宅僅蔽風雨,餘皆傾壞。申明亭在縣門東。旌善亭在縣門西。東察院 在縣治東。

西察院 在縣治西

府館 在縣治西,按《縣志》,址存。

僧會司 在圓覺寺

預備倉 在縣治西

軍儲倉

草廠 俱在縣治東北隅。

戶部分司 一所,今圮。

三河驛 在縣南關,有門有堂,有室,有序。正德初,併公樂、夏店二驛,刱之者後傾壞。嘉靖二十九年,知縣張仁重修。今廢。

遞運所 在驛西,今廢。

泥窪鋪巡檢司 ,後改移夏店,今廢。

五槐館 「在縣西夏店」 ,今廢。

武清縣縣治 在城中,近北,南向。按《縣志》:大門三間,正廳三間,儀門三間,東庫房一間,西典史廳一間,儀仗庫一間,在庫房東。後堂五間,知縣宋蘭重建。書房三間,在後堂西。知縣宋蘭重建。知縣衙一所,在後堂後。戒石亭一間,後圮,改牌房。東三房七間,西三房七間,架閣庫三間。今圮。獄神廟一間,獄房三間,俱在儀門西。「申明亭」 在大門外東。「旌善亭」 在大門外西。

縣丞衙一所 ,在正堂左。

典史衙一所 ,在正堂右。

預備倉 在西廟後,今廢。存址:正倉房三間,東倉房三間,今圮;西倉房三間,今圮;南倉房五間,今圮。

會計:「明允亭 」 一間,今廢,存址。

察院 在前察院東

僧會司 在隆興寺後

管河通判廳 駐劄楊村,專管河道、巡鹽捕盜。管河主簿廳 在河西務城內。

河西務巡檢司 與驛同城。

小直沽巡檢司 在縣治東南一百二十里。養濟院 在縣治北。

預備倉 在縣治西廊後。《縣志》「西廟後」 、《府志》「治西廊後」 ,並存備考。土地祠 在儀門外東。

戶部分司 在河西務城內,康熙六年,移住天廨、《漸圮》。

韓家樹河泊所 今廢

陰陽學 未立

醫學 未立

道會司 未設

寶坻縣縣治 自金大定間創設,在渠水之南,大覺招提之西,明洪武元年遷於城之西南隅。按《縣志》:「縣,金大定間建設,除令、丞簿以主分縣事,時未有公廨縣令。」請幫助識別此字。等乃相地於大覺寺之西十為縣治,寺東為丞、簿署,縣北廓為巡捕廳,元季兵變俱廢。明洪武元年,縣治遷於城之西南隅,以丞、簿廳合為一所。地方有司合力捐俸,仍前修葺。前有大堂三間,大堂後有後樂堂三

間,其額乃袁了凡所題,即「二堂」 也。二堂左右兩側房各三間,大堂東壁幕廳一間,西壁庫房一間,大堂前牌坊一座,堂左右書吏房各七間,儀門三間,外大門三間,獄在儀門之右。儀門東西隅寅賓館三間。寅賓館之東土地祠三間,縣治之大凡也。縣衙在二堂後。申明亭在縣治東。縣丞衙 在縣衙東。今廢。

主簿衙 在縣衙西

典史衙 在縣衙東南

察院 在縣治東

府館 在縣治東。按《縣志》,今廢。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東

僧會司 在廣濟寺

蘆臺巡檢司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寶坻營 在北塘口

養濟院 在縣治西北隅。

預備倉 在縣治西南

倣古社倉 在縣西門內。

演武場 在縣西門外

昌平州州治 在西巷街北。按《州志》:「大門三間,門內東有土地祠三間,西有監房一所,禁內有獄神祠一間,抱廈一間,監房若干間。儀門三間,門內牌樓一座。」 州大堂五間,三明兩暗兩暗,為錢糧庫。抱廈三間,東廊房五間,為吏戶禮。西廊房五間,為兵刑工。後堂五間,三明兩暗。州官宅在州內東夾道。頭門三間,二門三間門之東有馬房數間,神祠一間,驛馬喂養於此。井一眼。宅內正房三間,兩廂房各三間,正室七間,三明四暗。西廂房三間,東有書房三間。旌善亭在州大門右。「申明亭」 在州大門左。

州判宅 在州內西夾道,宅門一座,門內堂廳、書舍、寢室、書辦、門皂房皆備。

吏目宅 在州內東南隅。宅門一座,門內堂廳、書舍、寢室、書辦、門皂房皆備。

新都察院 在新城大街西,今為霸昌道署。「東察院 」 在州治大街東。

守備署 州治南

鞏華城守備署 在鞏華城。

僧正司

道正司 二司各隨所處為署。

養濟院 「在州治西南。」

預備倉 在州西街南

居庸倉 在州城東門內。

昌平草場 在州治北

《居庸草場 》在關城南門外。

教場 在州城南門外

陰陽學 廳舍三間,大門一間,在州治前,今廢。醫學 廳舍三間,大門一間,在州治前,今廢。「參將府 ,即太監下廠,係查飭軍門察院。」 「守備府 ,即左車營遊擊府。」

太監廠 二,一在紅門內東,謂之「上廠」 ,今廢;一在州治後巷瑞光寺西壁,謂之「下廠」 ,今改為參將府。

總兵府 在譙樓北,今廢。

右車營 在州治南,今廢。

左騎營 在州治南,今廢。

右騎營 在州治南,今廢。

良涿遊擊府 在南大衙西巷內。

昌平道 舊衙門有二:一在州新城大街東第一巷;一在州譙僂北,係新城衙門,遷移在此,俱廢。

通判公署 在譙樓東大街北,今廢。

昌平督儲戶部公署 在州治西南,今廢。左車營 在州治南。今改為守備府。

坐營 在東城下,今廢。

居庸路參將府 ,在本關城內,今改都司。龍嶺口守備府 ,在本口城內,今改把總。八達嶺守備府 ,在本嶺城內,今改把總。慕田峪守備府 ,在本峪城內,今改把總。順義縣縣治 ,在北門內。按《縣志》:舊為州治,今改為縣。前劉瑜建大廳五間,段廷珪作後廨三間。嘉靖辛酉三月,東魯王令重修大廳匾曰「琴堂」 ,外豎影壁。萬曆二十九年,歷城劉俟修理大門二間。今仍舊。

東察院 在北街東

西察院 在北街西

道會司 在《聚真觀》。

養濟院 龍興寺西

預備倉 在北街西

典史衙 建于二門內東廂。

禁房 在西墀之南,有獄神廟一間。

寅賓館 在二門外,今廢。

新建倉 舊在縣東內迤北百步許,今廢。密雲縣縣治 舊城鼓樓西。按《縣志》:「原治湫隘傾圮。萬曆二年,知縣邢玠、張世則闢地重建。」 申明亭、旌善亭俱在縣前。鼓樓縣治東,鐘樓、鼓樓後。

工部分司 縣東南

守備公署 舊城鼓樓北。

僧會司 在縣北隆興寺。

道會司 在縣北真武廟內。

鄉約所 夾城內

石匣營 石匣城

石塘嶺營 石塘嶺城

古北口《營 》古北口。

曹家寨營 曹家寨城

「牆子嶺營 」 牆子嶺城。

養濟院 縣西北

龍慶倉 在舊城縣南

石匣倉 在石匣城

古北口倉 在古北口城內。

廣濟倉 大水谷

廣有倉 曹家寨

廣盈倉 石頭嶺

廣豐倉 白馬關

廣儲倉 牆子嶺

草場 舊城西南

匣塘古曹牆各路教場 俱在各路門外。裕邊場 舊城南門外一里。

總督府 ,原在舊城東南隅,萬曆五年,改建新城正北,今廢。

都察院行臺 舊城鼓樓東,原係「密雲中衛」 ,改建,今廢。

兵備道 「舊城」 ,永樂三年建,嘉靖年修署於東南。

協守副總兵營公署 隆慶元年建縣西南,今塌壞過半。

振武營公署 「天順六年,建縣東南。崇禎三年,改為監視公署。」 今廢。

東營公署 「嘉靖三十八年建縣南」 ,今廢。西營公署 ,「嘉靖四十三年建縣西南,今廢。」 輜重營公署 ,萬曆九年建,今廢。

永勝營公署 隆慶六年建,今廢。

《石匣西路》南兵營公署 石匣城,今廢。

管糧通判公署 舊城縣南。嘉靖二十九年建,今廢。

密雲中衛 舊城,「洪武五年建。萬曆四年,指揮汪大德改建兵備道東,又改建鐘樓西,今廢。」 密雲後衛 「古北口城,洪武十一年為守禦千戶所,三十三年改建。」

教場 新城北。天順六年建。

戶部銀庫 「舊城縣東。嘉靖年建,今廢。」

陰陽醫學 「舊城縣西,洪武十七年建,今廢。施藥局 縣東,萬曆四年,知縣張世則建,今廢。」 稅課局 ,「縣南關,永樂二年建,弘治十八年裁革。」

惠民局 縣南。洪武十七年建,今廢。

鄉約所 新舊夾城內,萬曆五年建,今廢。獲野館 舊城西門外五里,萬曆二年戶部郎中申嘉瑞、通判衛重鑑為郊勞使賓建,今水衝。懷柔縣縣治 在西門內大街。按《縣志》:「正廳三間,東西二庫,東曰貯庫,西寄庫。廳之南甬路上戒亭一座。廳東幕廳三間。廳西庫,吏房三間,書辦房二間。廳前東西六房各五間,儀門三間」 ,大門三間。「申明」 亭在縣治大門前。「彰善」 亭在縣治大門東。「癉惡」 亭在縣治大門西。

察院 在縣治東大街

守備衙 在縣治北

僧會司 在縣西能仁寺。

養濟院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大門內

教場 在南門外

涿州州治 在城東南。按《州志》:正廳三間,吏目廳三間,在正廳左。架閣庫三間,在正廳右。六房,東為吏、戶、禮,西為兵、刑、工,共十二間。承發科次禮房之下,馬科次工房之下。鑾駕庫在西南,為貯龍亭儀仗之所,今移駐智度寺。土地祠在東南,與鑾架庫對。戒石亭在甬道中,今更為坊石,移於廳內。大門三間,儀門三間,讌堂三間,在正廳後;知州廨,在讌堂後;同知廨,在東夾道;州判廨,在西夾道;吏目廨,在同知廨南。馬神祠,在州

判廨後,州守鄭公玉移建。陰陽學三間,醫學三間,申明亭三間,旌善亭三間,俱在大門兩旁。寅賓館在大門內。

參將府 在州治西北

中軍守備廳 :在州治西北。

涿鹿衛 在州治西北

涿鹿左衛 今為守備署,在州治西。

涿鹿中衛 在州治後

僧正司 湖,梁延壽寺。

「道正司 」 北郭東獄廟。

養濟院 「在州治西北。」

常盈倉 在州治西南

預備倉 在智度寺巷

有備倉 在州前

陸樊倉 ,在州西三百五十里。

演武場 在州東

草場 在常盈倉東

南察院 在州治南。正廳三間,後廳五間,東西廂房六間,儀門三間,外門三間,外有官舍兩楹,東為州官聽候之所,西為衛官聽候之所。北察院 在州治南。正廳三間,後廳三間,東西廂房六間,儀門三間,外門三間;外東西亦有官舍各兩楹,「為各官聽候之所。」

行太僕寺 :在州治南。正廳三間,後廳三間,廂房六間,儀門一間,外門一間。

府館 在南察院東

行臺 在州治南,今廢。

戶部分司 在行臺東,今廢。

稅課司 在丁字街,今廢。

遞運所 在州治南,今廢。

房山縣治 在西大街,創於金元間。明洪武四年主簿胡用賓拓而大之。按《縣志》:「大廳三間,贊政廳三間,在大廳東,六房,左為吏、戶、禮,右為兵、刑、工。知縣馬永亨重修。」 庫室在正廳西。架閣庫在東吏房上。承發司在東禮房下。馬科在西兵房上。鑾駕庫在縣西南,貯龍亭儀仗之所。公廨一所,在鑾駕庫東。知縣陳庭訓建。馬房五間。知縣陳庭訓建寄養走逓驛馬於此。正門一座,上即鼓樓。儀門三間,東西角門一座,知縣陳庭訓重修,有《碑記》。知縣公廨一所,在正廳後,左有書房。典史公廨一所,在儀門內東北。戒石亭在儀門內甬道中。寅賓館在儀門外。正房三間。囹圄一所,在儀門外。申明亭、旌善亭在大門外左右。管支亭一所,在縣門外東。

大察院 在縣治東大街,知縣陳庭訓重修。北察院 在縣治西北。近大察院,規模差狹。陰陽學 ,縣大門東。

醫學 縣大門西

《僧會司 寄福勝寺》。

磁家務巡檢司

養濟院 在縣治東

預備倉 在縣治內

漏澤園 在縣北二里

霸州州治 在城西。按《州志》,明洪武庚戌建。大門三楹,儀門三楹,東西角門各一楹,戒石亭一座,今改為坊。東西吏房各六楹,東西皂隸房各一楹,大堂三楹,扁曰「保赤堂。」 幕廳三楹,在大堂之東,今圮。中堂三楹,扁曰「冰蘗堂。」 公帑樓一,今圮;庫房三楹,廂房二楹,西軒三楹,扁曰「樂民」 ,老庫二楹,後軒一楹,扁曰「盟心」 ,今圮。土地祠三楹,在儀門之東;寅賓館三楹,在大門內迤東;預備倉在儀門之西,今圯。常豐倉在儀門之東。獄一所,獄神廟一楹,在儀門內迤西;省愆所在儀門外迤西;申明亭三楹,在大門之東,今圮。旌善亭三楹,在大門之西,今圮。譙樓亦名鐘鼓樓,下基高二丈,上樓二層,高一丈五尺三寸,方廣二十五丈五尺。扁二:一曰《京南守郡》,一曰「聲教四達。」 內衙在盟心軒之後。中堂三楹,東、西廂房各二楹,後堂三楹,東廂房二楹,西廚房二楹,後房二楹。

東察院 兵備道東

府館 在州治西

駐防公署 署有三所,為屋共三十二楹。署、防營舍計一百間,俱以兵備道西「舊察院」 故址為之。

皇清康熙癸丑,州守朱廷梅領帑金創建。

僧正司 ,在州東門外普濟寺。

巡檢司 在苑家口

養濟院 州北門內

漏澤園 在城北

演武場 在北門外柳巷街東。

同知衙 在大堂東,官久革衙圮。

察院 在兵備道西。自明末兵燹之後,蕩然無遺。今以其址建駐防官舍。

中察院 ,在大察院之東,兵備道西。與大察院同經兵燹。今其址亦為駐防官舍。

東察院 在兵備道東,今廢。

兵備道 明正德辛未建。大門三楹,東西吹打樓各一。儀門三楹,東西角門各一楹。土地祠三楹。門之東寅賓館三楹。門之西,東西皂隸房各三楹,東書辦房十二楹,今廢。大堂五楹,扁曰「澄清堂。」 茶廳二楹。堂之東賢否房,堂之西,中堂五楹,東西廂房各二楹。後正房五楹,今圮。東西廂房各二楹,今圮。

行太僕寺 在城西北隅,今廢。

順天行府 在州治西,今廢。

州判衙 在大堂之西。廳三楹,扁曰「足國堂」 ,東西書房各二楹,東西廂房各二楹,正房三楹。吏目衙 ,在土地祠東。廳三楹,扁曰「贊政堂。」 廳東房三楹。今圮。廳西房三楹,西書房三楹,正房三楹,東西廂房各一楹。

陰陽學 在州治前,今廢。

醫學 在「陰陽學」 東,今廢。

稅課司 在州治,今革。

河泊所 在城東二十五里,今革。

文安縣治 ,漢縣令趙夔創建。按《縣志》:「元皇慶元年知縣李佑重修。明洪武初年,縣丞鄧士龍重修。」 正堂三楹,扁曰「忠愛堂。」 公帑四楹,鑾駕庫一楹,在堂之左右。戒石亭一楹,在堂前六房吏書房十四楹,在堂東西側。後堂三楹,扁曰「退思堂。」 儀門三楹,土地祠一楹,在二門東。獄神堂一楹,在二門西。獄房六楹,在二門西。預備倉糧廳三楹,厫房二十楹,東倉房五間,直宿倉吏斗級房一楹,收錢糧房四楹,在大門內。寅賓館在大門內。譙樓三楹,在大門前。知縣宅在退思堂後。正廳三楹,正書房三楹,正寢室三楹,申明亭縣門左。旌善亭縣門右。

察院 有二處,俱明嘉靖十四年建。

陰陽學 在縣前

醫學 在縣前東

養濟院 在北門裡

演武場 在北門外

典史宅 在縣宅東南。正廳三楹,正寢室三楹。察院 大堂三間,後堂三間,東、西皂隸房四間。新察院 大堂三間,後堂三間。

察院 西公署一所,今改為《火藥局》。

大城縣治 在城中。按《縣志》,前代建立無考,明洪武元年,主簿周自銘創置。成化三年知縣唐鏞重建。正德九年知縣石恩重修。嘉靖四十年知縣余尚貢葺修。隆慶三年知縣趙德光撤舊為新。萬曆十一年知縣狄同煃修。正廳三楹,扁曰「懸鏡堂。」 公帑四間,在堂後。左右幕廳三楹,在堂西。扁曰「贊治」 ,久廢。時辰樓一座,在露臺西。吏、戶、禮三房并架閣。庫房七間,在堂東;兵、刑、工三房并馬科、承發鋪長司房九間,在堂西。戒石亭在甬道中。《銘》云:「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蒼難欺。」 此始于蜀孟昶頒箴諸屬,宋太宗摘其要者頒之郡縣,明因之。儀門三間,中為門,東豎《修城碑》,西豎《清丈田糧碑》。東西角門二座,東西守門役房二間,獄神廟一間,獄房七間,在西角門內西隅。土地祠一間,在寅賓館東。寅賓館三間,在土地祠西。大門三楹,原有譙樓,扁曰「京兆首邑。」 萬曆年間,縣令梁綱改造大門,將鐘移懸北城樓上。榜棚二廈,在大門外。東西燕室三間,久廢。知縣宅門在退思堂北。儀門房三楹,扁曰「瘦槐齋。」 正廳三間,書房三間,在正廳東,扁曰「循絃堂。」 廂房四間,在正廳西。正寢室五間,東西廂房各二間,穿廳一間,在寢室後。知縣李知春建。正室三間,今止一間。愛蓮亭在寢室東。申明亭在大門東。旌善亭在鼓樓西。

《陰陽學 》今改作《營房》。

《醫學 》今改作《營房》。

僧會司 在縣西北觀音寺。

養濟院 縣南

預備倉 在觀音寺右

漏澤園 在邑厲壇北

主簿衙 由縣治西馬道入儀門一座,扁曰「督糧公署。」 正廳三間,扁曰「履正奉公。」 東西廂房各二間,小房一間,在正廳後。東書房一間,在正廳後。西寢室三間,後房三間,萬曆十一年知縣狄同煃重修至

皇清順治年,裁汰主簿

典史衙 由縣治東馬道入儀門一座。正廳四間,今止三間;西廂房一間,後堂三間,左右廂房各一間。萬曆九年,知縣李知春創建。寢室三間,左右廂房各三間。萬曆十一年,知縣狄同煃建。今止二間。

察院 在縣治東。正廳三間。舊左右有翼室。廳規模狹淺,不足以容使節。萬曆十年,知縣狄同煃乃撤去左右翼室,就中三楹,擴而廣之,扁曰《振揚風紀》。東西廂房各三間,穿廳二間,在正廳後。知縣李知春建。寢室三間,退室一間,在寢室後。知縣狄同煃建。書吏房三間,在穿廳東;廚房三間,在穿堂西。儀門一座,東、西角門二座:「大門一間,外有官廳」 三間,在大門東;「儀門一座,西廂房一間。」

分司 在縣治南,年久傾圮。順治八年,因添設營,苦無公署;縣令馬騰陞乃改作營署。正廳三間;廂房東二間,西三間;退廳一間,在正廳西。寢室三間,在正廳西;廚房二間,在寢室西。儀門一座,東、西角門二座;大門一座;外門西,中軍廳一間。

保定縣治 在城中街。按《縣志》:「洪武十四年知縣徐仲謙創建。弘治四年張泰重修。弘治十六年王大輅重修。」 鼓樓三楹,嘉靖三十八年,知縣王用欲併縣,拆毀之。大門三楹,典史黨世雄署印。修儀門三楹,東西角門各一楹。忠愛堂三楹,戒石亭一楹,東吏、戶、禮、承發、司馬科房五楹,西兵、刑、工、鋪長、司架閣庫房五楹。幕廳一楹,在堂東;庫房一楹,在堂西;鑾駕庫一楹,在幕廳東;子惠堂一楹,在忠愛堂後;門子房一楹,在子惠堂西。知縣宅在子惠堂後。退思堂三楹,東書房二楹,在子惠堂東。西書房三楹,在退思堂前。知縣晉江蘇宇庶捐俸修葺。外廚房二楹,在東書房後;中房三楹,在退思堂後。東廂房三楹,西廂房三楹,樓一座,今廢。「申明亭」 在鼓樓東,「《旌善》亭」 在鼓樓西。

察院 在縣治東。明洪武十四年,知縣徐仲謙創建。大門三楹,儀門三楹,東角門、西角門各一楹,執法堂三楹,東西皂隸房各二楹,後堂三楹,廚房三楹,穿堂一座,東西書吏房各一楹。萬曆十年,知縣孔承倜增修。

府館 在縣東察院右

養濟院 在城南

陰陽學 縣治西

醫學 陰陽學東

順天行府 在察院右。弘治十一年,本府通判舒珦、知縣趙徵創建,如察院制,今廢。行太僕寺 在縣治西北,今廢。

典史宅 在縣治儀門外。東儀門一座,廳三楹,皂隸房一楹,馬房一楹,中房三楹,東西房各一楹,書房一楹。典史萬建善增修。

寅賓館 三楹,在縣治儀門外東。知縣閻國魁增修。萬曆四十七年,知縣陳廷策重建,增茶房二楹。

預備倉 在縣治儀門外東南厫三間,東厫三間。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外東。

獄 在縣治儀門內西

演武場 在南門外,廳三楹,將臺一座。

薊州州治 在城東北隅。按《州志》:東至察院,今廢,改驛馬圈;西至拱星街。南為東西通衢,北至官道。自遼迄金,址仍其舊。元至正間,達魯花赤擴舊址而更新之。明初重建。景泰三年,芝產後堂,知州姚恭因扁為「靈芝堂。」 成化間,知州汪溥重修。至崇禎壬午,城陷焚燬,盡為瓦礫。

皇清順治年間,知州王皞存留節省銀兩,申請修葺。

未果去任。知州文煥創修大堂五間,知州于際清繼修後堂三間,大堂扁曰「秉公」 ,堂曰「執事惟平」 ;堂左為承發司,丹墀左為吏房、戶房、糧房、禮房,右為兵房、刑房、工房、招房,最後為知州宅。迤東同知宅,今廢入知州宅內。又東吏目宅,儀門外古槐一株,老幹參雲。迤西判官宅,今廢為知州宅。內堂前為官箴,坊前為儀門,門外左為倉禁土神祠、寅賓館,今廢,基址尚存。門右為郡犴,又西附吏舍。又前為大門,門東旌善亭,門西申明亭,今俱廢。東柵曰安民坊,僅有遺址。西柵曰「漁陽古郡」 扁額無存。柵外西、南譙樓一座,壬午燒燬,知州黃家棟重修,額曰「紫氣復凝。」

戶部分司 在州治西南。今改為「察院。」

公館 六處,分署各鎮店,僅存遺址。按《州志》,一在馬伸橋城東三十五里;一在別山店城東南三十里;一在蕭各莊城南十里;一在上倉店城

南三十里。一在邦均店城西三十里;一在公樂店城西四十里。以上俱廢,遺址現存。

府館 在州南

城守都司署 在軍門署內。

陰陽學

醫學 俱在鼓樓前

僧正司 ,在獨樂寺後。

道正司 在州治北

養濟院 在西門外

預備倉 州治東北

演武場 在城西南

守備衙 在州治東南文化街。中為正堂三間,東書房九間,西花廳三間,又西茶房五間,堂後守備住宅。堂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門外東為中軍廳。壬午焚燬,衙署俱廢。今改設城守。都司公署在軍門公署「千斯倉」 舊址。

薊州衛署 舊衛即兵備道,後徙於州治西南。鎮朔衛署 在州治西北,城隍廟西。

營州右屯衛 在州治西南。以上三衛公署俱經焚燬,遺基僅存。近年奉文查勘,「官地有老人、書手、丈量、弓步冊,存州」 在案。

考院 在州治東北隅。大堂五間,考棚七十七間,左右皂隸房各三間,後川堂,為後堂五間,左廚房三間,右吏書房三間,又後為寢室五間,東為廁房,後花亭一區。考棚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三間。外東西鼓樓二座,旗臺二座。東柵曰「紀綱法度」 ,西柵曰《禮樂文章》。大門西監司廳一所,又西有司廳一所。壬午焚燬。

皇清順治年間,改作「鼓鑄錢局」,今錢局已革廢為空。

察院 舊行臺四,一在州治東北考院西壁,今僅有遺址;一在州治東南文化街,後改為本道公署,焚燬,今署廢址存。一在州治南向府東壁;一在州治東壁,今改為驛馬圈。

漁陽驛 舊名薊州驛,原在城南門外三里許。天啟二年,兵道邵可立因驛傳繁難,移徙鎮朔衛,後驛丞因寄居於內。今焚燬,僅存基址。南關逓運所 ,今廢。庫官公廨所 治南。

倉官公廨所 治北

戶部倉 :正廳三間,後迎曛閣三間,「天字等號」 厫四十間。廳前為儀門三間,又前為大門三間,左右房各三間。迤東倉庫土地神廟:在本倉內東南隅。壬午焚燼,遺址猶存。

「勸義房 」 大門一間,正廳三間,東西耳房各三間,大門外樂器樓一座,壬午焚燬,遺址現存。「撫院新倉 」 大門一間,正廳三間,厫房三間,壬午焚燬,遺址現存。

玉田縣縣治 在城西北。按《縣志》,正堂三間扁曰「節愛。」 前為軒,後為穿堂,後為宅門。門內燕堂五間,廚房三間,在燕堂東。書房三間,在燕堂西北。邑令周建鼎扁曰「三槐道上。」 燕堂後為內宅門,寢室五間,東西廂房六間,樓一座,在寢室東。神堂一間,在寢室後。贊政廳三間,在大堂左。架閣庫一座,在贊政廳後,今廢。錢帛庫三間,在大堂右。除留、存留二倉共房二十間,在庫右,今廢。六房,在大堂前,東西共十二間。承發科招房共三間,在贊政廳左廂。皂隸房四間,在大堂前墀下,東西分列。值宿房三間,在穿堂右。門子房一間,在穿堂左。戒石坊在儀門內。儀門三間。土地祠三間,在儀門左。寅賓館三間,在土地祠前。大門三間。犴獄在儀門內。西倉在大門內。西譙樓在北城上。旌善亭在縣門東。申明亭在縣門西。僧會司 在縣治東。

道會司 在西關

養濟院 在縣北街東

預備倉 在縣治內

演武場 在西關外。今改為「防守營房。」

縣丞宅 今裁廢為「養馬所。」

典史宅 廳三間,文卷房二間,書房二間,寢室三間,廂房三間,儀門一間,大門一間,丞衙東寓,尉衙西寓,路會於正堂之下。

上察院 ,在縣治東。正堂三間,扁曰「振綱飭紀。」 穿堂三間,後堂五間,書吏房四間,廚房二間,皂隸房東西各三間,儀門一間,大門三間,官廳三間,在大門西。鼓吹樓東西各一間,在大門外。下察院 在舊衛東,今廢。

西察院 在大覺寺後,今廢,止存正房三間。《興州左屯衛 》,在上察院南,今廢。

陰陽學 舊在縣治南,今廢。

醫學 舊在縣治南,今廢。

「防守尉 」 廳房共十二間。

「防禦宅 」 :兩處,共房二十間。

營房 一百間以上在舊「演武場」 內,康熙十二年添設。

平谷縣縣治 在東街。按《縣志》:洪武初建。成化三年,知縣郭銘重修。正廳三間,東西耳房各一間,庫房三間,在正廳之後。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東西各五間。大門三間,儀門三間,戒石坊一座,在儀門內。知縣劉愛建。後堂三間,知縣馮思忠建。倉獄神廟一間,預備倉東南北各三間,俱在儀門外東。監房三間,在儀門外西。知縣公廨在後堂後。吏舍在縣丞廨後。申明亭三間,在縣門東。旌善亭三間,在縣門西。俱知縣劉愛建。縣丞公廨 在東三房東。

典史廳三間 :在縣廳西。典史公廨,在典史廳西。

陰陽學 在縣治西北,今廢。

醫學 在縣治西,今廢。

積留倉 在縣治西北,裁革,今廢。

僧會司 在縣治西覺雄寺。

道會司 在縣東南朝陽觀。

察院 在縣治東。洪武九年建。嘉靖二年,知縣王謙重修。正廳三間,後堂五間;知縣劉愛添修。穿堂一間,知縣劉愛建。大門三間,儀門三間,前後東西廂房共十二間。

後察院 「在縣治北。成化年間建。嘉靖二十五年,知縣王椿重修。」 正廳三間,後堂五間;知縣劉愛「添修。」 大門三間,儀門一間,前後東西廂房各二間。

營州中屯衛 在察院東。永樂二年,自口外大寧地方,移建於此。成化四年,都御史閻本為重修。正廳三間,抱廈三間,左右耳房各一間,後堂三間,六房東西各三間,大門三間,儀門一間,經歷司廳三間,鎮撫司廳三間,左、右、中、前後所各二間,軍器局三間,軍需庫三間,以上俱廢。監房三間,經歷盧寧建;經歷公廨六間,經歷盧寧建;演武廳三間,東西廂房各二間,將臺一座,俱在縣西門外,知縣樊秬建。

沙嶺館 舊無,知縣劉愛買地一區建。

遵化州州治 在城東北。按《州志》:明洪武初,頒天下公廨式,主簿徐成建。正德元年,知縣郭儀重修。萬曆四年,知縣宋仕擴之。中為正堂七楹,堂之左右皆幕庭,各三楹。堂左下為承發司、吏、戶、禮房,為糧科;右下為兵、刑、工房,為馬科,為兵、南、兵、北科。堂之後為省政堂,為幕所。堂兩翼為庫,前為官箴亭。知縣辛志登始以木楔為儀門,門之左為大戶房、寅賓館、土神祠,門之右為獄神祠。又前為正門,最後為知縣宅。吏舍、公廨十五間在典史宅後。架閣庫一間在堂之東序。申明亭、旌善亭並列縣門,兩旁,有御製板榜。今吏戶房、吏舍、公廨併架閣庫、申明亭、旌善亭,明季俱廢。

縣丞宅 在東近廢

典史宅 在西南。餘如舊制。

察院 州東北

府館 州治東

總鎮府行署 在州治東。今改為城守營遊擊署。

左營公署 今改為「城守營」 ,中軍守備公署。僧正司 在東覺寺。

「道正司 」 ,在元帝廟。

養濟院 在城東北

預備倉 「在州堂東。」

演武場 在州治北二里。

豐潤縣縣治 在城東北隅。按《縣志》:東北抵城,西南抵民舍。金大定二十七年建。元至元七年,縣令孫慶瑜修。明洪武初重建。永樂二年縣令甯智修葺正堂,縣令王某扁曰「豈弟」 ,并後堂各三楹。嘉靖十九年縣令喬遷重修。戒石亭在甬路中。弘治年縣令張表立。幕廳三楹,儀門、譙樓各三楹,庫房二楹,在堂東西。鑾駕庫二楹,在堂西,今改為庫司。典吏東西序各五楹。嘉靖二十年,縣令劉佐重建。隆慶三年,縣令王納言復各添建四楹。知縣宅在後堂東。共治堂原為縣丞宅,在前堂東。後因裁革,改為書舍。隆慶三年,縣令王納言復建正屋三楹,以便士大夫之交接,扁曰「共治。」 堂南為門,迤西復為一門,以總出入。吏廨,三十間。嘉靖十四年,縣令喬遷建。二十八年,縣令時鳳重修,舊盡廢。隆慶三年,縣令王納言重建。土地祠在儀門外,重監并獄神廟。女監在儀門外西。輕監,在儀門外東。

主簿宅 在前堂西

典史宅 在堂東南隅

察院 在縣治西

府館 在縣治西

申明亭 縣門外西

僧會司 在弘法寺內

養濟院 在城隍廟西

漏澤園二所 一在城東,一在城西。

豐盈倉 在縣治西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