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刀劍錄
序
[编辑]夫刀劍之由出,已久矣,前王後帝,莫不鑄之。但以小事,記註者不甚詳錄,遂使精奇挺異,空成湮沒。慨然有想,遂為記云。
夏禹子帝啟,在位十年。以庚戌八年,鑄一銅劍,長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為星辰,背記山川日月。
啟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歲在辛卯,三月春,鑄一銅劍,上有八方,面長三尺二寸,頭方。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歲次甲辰,采牛首山鐵,鑄一劍,銘曰「夾」,古文篆書,長四尺一寸。
殷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歲次甲子,鑄一劍,長二尺,文曰「定光」,古文篆書。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歲次戊午,鑄一劍,長三尺,銘曰「照膽」,古文篆書。
周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歲次壬午,鑄五劍,各投五嶽,銘曰「鎮嶽尚方」,古文篆書,長五尺。
簡王夷,在位十四年。以元年歲次癸酉,鑄一劍,長三尺,銘曰「駿」,大篆書。
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歲次丙午,鑄一劍,長三尺,銘曰「誡」,大篆書。
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歲次丁巳,采北祇銅,鑄二劍,名曰「定秦」,小篆書,李斯刻。埋在阿房宮閣下,一在觀臺下。長三尺六寸。
前漢劉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於南山得一鐵劍,長三尺,銘曰「赤霄」,大篆書。及貴,常服之。此即斬蛇劍也。
文帝恒,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歲次庚午,鑄三劍,長三尺六寸,銘曰「神龜」,多刻龜形,以應大橫之兆。帝崩,命入玄武宮。
武帝徹,在位五十四年。以元光五年,歲次乙巳,鑄八劍,長三尺六寸,銘曰「八服」,小篆書。嵩、恒、霍、華、泰山五嶽皆埋之。
宣帝詢,在位二十五年。以本始四年,鑄二劍,長三尺,一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皆小篆書。
平帝衎,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歲次辛酉,掘得一劍,上有帝名,因服之,大篆書。
王莽,在偽位十七年。以建國五年,歲次庚午,造威斗及神劍,皆煉五色石為之。銘曰「神勝萬里伏」,小篆書,長三尺六寸。
更始劉聖公,在偽位二年。自造一劍,銘曰「更國」,小篆書。
後漢光武秀,在位三十三年。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一劍,文曰「秀霸」,小篆書。帝常服之。
明帝莊,在位十八年。以永平元年,歲次戊午,鑄一劍,上作龍形,沉之於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章帝炟,在位十三年。以建初八年,鑄一金劍,令投於伊水中,以厭人膝之怪。弘景按,《水經》云:「伊水有一物,如人膝頭,有爪,人浴輒沒」。不復出。
安帝祜,在位十九年。以元初六年,鑄一劍,藏峨眉山,疑「山王」也。
順帝保,在位十九年。以永建元年,鑄一劍,長三尺四寸,銘曰「安漢」,小篆書。後改年號。
靈帝宏,在位二十二年,以建寧三年,鑄四劍,文曰「中興」。一劍無故自失。並小篆書。
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十年,於幽谷得一劍,長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銘曰「孟德」。王常服之。
齊王芳,以正始六年,鑄一劍,常服之。無故自失,但有空匣如故。後有禪代之事,兆始於此,尋為司馬氏所廢。
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丑,采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太子禪,一與梁王理,一與魯王永,一與諸葛亮,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雲。並是亮書,皆作風角。處所有令,稱元造刀五萬口,皆連環及刃,口列七十二鍊,柄中通之,兼有二字。〈房子容曰:「唐人尚書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貞元季年,為東平帥李師古判官,因理第,掘得一劍,上有『章武』字。方古博物亞張茂先,亦曰:『蜀相諸葛孔明所佩劍也』,乃改名。師古為奏,請為『章武』焉。蓋蜀主八劍之一也。」〉[1]
後主禪,延熙二年,造一大劍,長一丈二尺。鎮劍口山,往往人見光輝,後人求之不獲。
吳王孫權,以黃武五年,采武昌銅鐵,作千口劍,萬口刀,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銅、越炭作之,文曰「大吳」,小篆書。又赤烏年中,有人得淮陰侯韓信劍,帝以賜周瑜。
孫亮,以建興二年,鑄一劍,文曰「流光」,小篆書。
孫皓,以建衡元年,鑄一劍,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
晉武帝司馬炎,以咸寧元年,造八千口刀,銘曰「司馬」。
懷帝熾,以永嘉元年造一劍,長五尺,銘曰「步光」,小篆書。
成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銘曰「興國」。
穆帝聃,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五口劍,銘曰「五方單符」,隸書。
孝武帝昌明,以大元元年,於華山頂埋一劍,銘曰「神劍」,隸書。
宋武帝劉裕,以永初元年,鑄一刀,銘其背曰「定國」,小篆書,長四尺。後入於梁。
少帝義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銘曰「五色」,小篆書。
後廢帝昱,以元徽二年,於蔣山頂造一劍,銘曰「永昌」,篆書。
順帝準,以升明元年,掘得一刀,銘曰「上血」,其刀照一室。帝奇之,至二年七月,帝使楊玉候織女。玉候女不得,懼死,用以弒帝,果如銘。故知吉凶其徵先見矣。
齊高帝蕭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銘曰「定業」,長五尺,篆書,自制之。
明帝鸞,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銘曰「朝儀」,長四尺,小篆書。
梁武帝蕭衍,以天監二年即位。至普通中,歲在庚子,命弘景造神劍十三口,用金、銀、銅、鐵、錫五色合為之,長短各依劍術法,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並小篆書。
諸小國刀劍總在此
[编辑]前趙劉淵,以元熙二年,造一刀,長三尺九寸,文曰「滅賊」,隸書。
後趙石勒,以建平二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萬人,頭尖三尺六寸,銘曰「建平」,隸書。勒未貴時,耕地得一刀,銘曰「石氏昌」,篆書。
石季龍,以建武十四年,造一刀,長五尺,銘曰「皇帝石氏」,隸書。
後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騰馬」,隸書。
前涼張實,造刀百口,無故刀盡失,文曰「霸」。
後魏昭成帝拓跋犍,以建國元年,於赤治城鑄刺刀十口,金鏤「赤治」字。
道武帝珪,以登國元年,於嵩阿鑄一劍,銘曰「鎮山」,隸書。
明元帝嗣,以泰常元年,造一劍,長四尺,銘背曰「太常」。至真君元年,有道士繼天師白,為帝造劍,長三尺六寸,隸書。因改元真君。
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於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隸書。
前秦符堅,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工,銘曰「神術」,隸書。
前燕慕容儁,以元璽元年,造二十八口刀,銘曰「二十八將」,隸書。
後燕慕容垂,以建興元年,造二刀,長七尺,一雄一雌,隸書。若別處之,則鳴。
後秦姚萇,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銘曰「中山」,長三尺七寸,隸書。
西秦乞伏國仁,以建義三年,造一刀,銘曰「建義」,隸書。
後涼呂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銘背曰「麟嘉」,長三尺六寸。
南涼禿髮烏孤,以太初三年,造一刀,狹小,長二尺五寸,青色。匠人曰:「當作之時,夢見一人被朱服,云:『吾是太乙神,來看汝作』云!」此刀有獻必鳴,後落突厥可汗所有也。
南燕慕容玄明,以建平元年,作刀四口,文曰「建平」,隸書。
西京李皓,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銘曰「百勝」,隸書。
北涼沮渠蒙遜,以永安三年,造刀百口,銘曰「永安」,隸書。
夏州赫連勃勃,以龍升二年,造五口刀,背刃有龍雀環,兼金鏤作一龍形,長三尺九寸,銘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懷遠,可以柔邇,如風靡草,威服九區」。宋王劉裕破長安,得此刀,後入於梁。
吳將刀
[编辑]周瑜,作南郡太守,造一刀,背上有「蕩寇將軍」字,八分書。
蔣欽,拜列郡司馬,造一刀,文曰「司馬」,隸書。
周幼平,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銘背曰「幼平」。
董元成,少果勇,自打鐵作一刀。後討黃祖於蒙衝河,元成引刀斷衝頭為二流,拜大司馬,號「斷蒙刀」。
潘文,拜偏將軍,為擒關羽,拜固陵太守,因造一刀,銘曰「固陵」。
朱理君,少受征討,黃武中,累功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
蜀將刀
[编辑]關羽,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及羽敗,羽惜刀,投之水中。
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朱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後被范強殺,將此刀入於吳。
諸葛亮,定黔中,從青石祠過,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測。
黃忠,漢先主定南郡得一刀,赤如血,於漢中擊夏侯軍,一日之中,手刃百數。
魏將刀
[编辑]鍾會,克蜀,於成都土中得一刀,文曰「太一」。會死,入帳下王伯升,伯升後渡江,刀遂飛入水。
鄧艾,年十二,曾讀陳太丘碑,碑下掘得一刀,黑如漆,長三尺余。刀上常有氣淒淒然,時人以為神物。
董卓,少時耕野,得一刀,無文字,四面隱起作山雲文,斸玉如泥。及卓貴,示五官郎將蔡邕,邕曰「此項羽之刀也」。
袁紹,在黎陽夢有一神授一寶刀,及覺,果在臥所,銘曰「思召」。紹解之曰:「思召,紹字也」。
郭淮,於太原得一刀,文曰「宜為將」。後遂為將軍,及與蜀將戰,敗失此刀。
王雙,曾於市中買得一刀,賣人曰:「得之者貴。」因不見。雙後佩之,為魏將,後與曹真一刀換也。
註
[编辑]- ↑ 此段「房子容曰」為唐以後之人所寫,故不宜入正文,當改為評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