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十九 太平寰宇記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
  宋 樂史 撰
  江南西道十八
  涪州
  涪州涪陵郡今理涪陵縣禹貢梁州之域周省梁又為雍州之域春秋時屬巴國秦為巴郡地漢為涪陵縣漢末為赤甲兵所聚此地有赤甲戌存焉後漢亦然至蜀先主以地控涪江之源故于此立涪陵郡領漢平漢葭二縣按蜀志劉威石為涪陵太守即此地也又四夷縣道志云故城在蜀江之南涪陵之西其涪江南自黔中来由城之西蜀江十五里有鷄鳴峡上有枳城即漢枳縣也李雄據蜀後荒廢東晉桓元子定蜀别立枳縣于今郡東北一十里隣溪口又置故枳城郡尋廢周武保定四年涪陵首領田思鶴歸化於故枳城又立涪陵鎮開皇三年移漢平縣於鎮城仍改漢平縣因鎮為名以𨽻渝州大業三年又罷渝州為巴陵郡以涪陵之地又為鎮焉唐武徳元年鎮復為涪州天寳初為涪陵郡乾元元年又為州元和三年七月勅涪州可𨽻黔中道以涪州疆理與黔州接近故也至大中初又𨽻荆州南道地里遙逺甚不便尋𨽻黔中按華陽國志云涪巴之南鄙従枳縣入泝涪水秦將司馬錯由之取楚黔中地漢興恒為都尉理山險水灘人多蠻蛋唯出丹漆枳縣即今涪州所理是漢獻帝建安中涪陵謝本以涪陵廣大白州牧劉璋分理丹興漢尉二縣以為郡璋乃分涪陵立永寧州兼丹興漢蔚合田縣置屬都尉理涪陵蜀主改為涪陵郡改永寧曰萬寧又增立漢復縣後主又立漢平縣晉太康地理記省丹興縣郡移理漢復領漢葭涪陵漢平萬寧等五縣又言萬寧在郡南水道九百里其萬寧葢今費州是蜀後主延熙中涪陵大姓徐巨叛使將軍鄧芝討平之漢涪陵葢在今涪州東南三百三十里黔州是其故里又言漢葭在郡東百里澧源出縣界葢在今州東九十里故黔州城是其省在丹興縣葢在今黔州東二百里黔江縣是孟陽云丹興漢葭二縣並出丹砂今按漢平縣葢在今涪州東北二十里羅浮山之北岷江之南白水入江處側近又按十三州記云枳在郡東按今黔州亦與巴郡東南相抵據謝本所論晉志所說今夷費思播及黔南等五州悉是涪陵故地又隋圖經集記及貞觀地志云黔中是武陵郡酉陽地按漢酉陽在今溪州大鄉界與黔州約相去千餘里今之三亭縣西北九百餘里别有酉陽城乃劉蜀所置非漢之酉陽事已具武陵郡隋圖經及貞觀地志並言劉蜀所置酉陽為漢酉陽葢誤認漢涪陵之地也自永嘉之後沒於夷獠元魏之後圖記不傳至宇文周保定四年涪陵首領田思鶴歸化初於其地立奉州續又改為黔州大業中又改為黔安郡因周隋州郡之名遂與秦漢黔中郡交互難辨其秦黔中郡所理在今辰州西二十里黔中故郡是漢改黔中為武陵郡移理義陵郡即今辰州叙浦縣是後漢移理臨沅即今朗州所理是也今辰錦叙奬溪澧朗施八州即秦漢黔中郡之地與今黔中及夷費思播隔越峻嶺東有沅江水及諸溪並合而東注洞庭湖嶺西有巴江水一名涪陵江自牂牁北歴播費思黔等州北注岷江以山川言之巴郡之涪陵以黔中故也炳然自分矣
  元領縣四
  涪陵 賓化 武龍 樂温
  州境
  東西六百九十里 南北九百一十里
  四至八到
  東至東京歸峡路三千四百五十七里 東取江陵府路至長安中路相兼三千三百二十五里 東取江陵府路至西京三千六百五里 東至萬州水路六百一十里自萬州取開州通州宣漢縣及洋州路至長安二千二百四十里 東至忠州三百五十里 南至黔州水路三百四十里 西至渝州四百六十里水路三百四十里 北至忠州三百九十六里 東南至黔州四百九十九里 西北至渠州隣山縣二百七十里 東北至忠州三十里 東至江陵府水路一千七百七十里
  
  唐開元户一千六百皇朝管户主三千五百一十客八千五百四十七
  風俗
  與黔中同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連頭獠布 金文鐡 段氏蜀記云涪州出扇當時貴之
  涪陵縣五鄉漢田縣屬巴郡蜀立郡于此隋廢郡屬渝州唐朝又于此立郡 羅浮山連亘入南海名山記昔羅浮仙人居此故名之 石門周地圖記云涪陵均提東十三里有石門門東有石皷清臺扣之聲逺 銅柱灘周地圖記云涪陵江中有銅柱灘昔人于此維舟見水底有銅柱故名銅柱灘灘最峻急一云馬援始鑄柱于此 錦綉洲周地圖記云銅柱灘東有錦繡洲巴土盛以此洲人能織錦羅故以名之 横石灘在郡北後漢岑彭破公孫述將侯丹于黄石今謂之横石灘
  賔化縣西南四百里元五鄉在秦為枳縣地後漢為巴縣周明帝武成三年省桓元子所置枳縣入巴縣唐貞觀十一年分渝州巴縣之地置隆化縣以縣西二十里永隆山為名先天初以諱改為賓化縣按新圖經云此縣民並是夷獠露頂跣足不識州縣不㑹文法與諸縣户口不同不務蠶桑以茶蠟供輸 懐清臺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家富不貲清能守其業用財自衛秦皇帝以為貞女為築女懐清臺 湖陽溪在縣側水西流入渝州南平縣界
  武龍縣東南二百五十里元五鄉今四鄉漢涪陵枳二縣地唐武徳元年分涪陵縣立以邑界武龍山為名内江一名涪陵江一名巴江在縣南曲屈北流水自黔州信寧縣界入李膺益州記云内江水自萬寧西北二百八十里至闗頭灘灘長百步懸崖倒水舟楫莫通 蜀江門灘在縣前巴江水中
  樂温縣西北一百一十里元六鄉今四鄉秦枳縣地後周武成三年省桓元子所置枳縣入巴縣北又為巴縣之地唐武徳三年又析渝州巴縣地置以縣樂温山為名初置屬南隣州九年方改屬涪州縣地頗産茘枝其味尤勝諸領 樂温山在縣南四十八里 溶溪水源出縣理北南流縣東又南至廢永安縣東北二里注大江永安故縣武徳元年析涪陵巴二縣地于今州西南
  一百五十里置以縣北永安山為名開元二年民以為非便遂廢
  黔州
  黔州黔中郡今理彭水縣歴古蠻夷之地禹貢荆州之域左傳庸人率羣蠻叛楚即其地戰國時為楚黔中地秦惠王欲楚之黔中地以武闗外易即此土也至昭王伐楚得其地因置黔中郡于今辰州是故漢書謂五溪之地在漢為武陵郡之酉陽縣地武帝于此置涪陵縣按賈躭四夷述武陵五溪之蠻西界也後漢獻帝時分為四縣屬國都尉理三國時蜀先主又增一縣按蜀志云先主于五溪立黔安郡領五縣至后主又増置一縣晉平吳後省一縣猶領五縣永嘉後地沒蠻夷經二百五十六年吳録云黔陽屬武陵郡今辰州三亭縣西黔陽城即漢之黔陽縣城也又黄閏武陵記云武陵郡境四十餘里即知黔中亦其土也荆州圖副云巴東南故浦縣與黔陽分界南浦今屬萬州縣是也後周保定四年蠻帥田思鶴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徳三年改為黔中至隋初如之大業三年又改為黔安郡領彭水涪川二縣唐武徳元年又改置為黔安郡領彭氷都上石城三縣二年又分置盈隆洪杜相永萬資四縣于州置都督府督務施業展智牂克應莊九州其年自今州東九十里故州城移于涪陵江東彭水東以相永萬資二縣屬費州以都上一縣分置夷州十年又以思州髙富縣來屬十一年又以髙富屬夷州以智州信寧來屬督思辰施牢費夷巫應鄱克莊牂琰池矩十五州黔州領彭水石城盈隆洪杜信寧五縣聖厯元年罷都督府以莊州為都督府景隆四年又罷莊州都督府以播州為都督府先天二年罷播州都督府復以黔州為都督府開元二十六年又于黔州置採訪處置使以都督尔朱渾城為使又𨽻五溪諸州入黔中道仍加經畧使天寶元年改黔中為黔中郡然依舊都督施夷播思費琛溱商九州又領克明勞羲福犍邦琰清莊峩蠻牂鼓儒琳鸞今郍暉郝總侯敦晃柯樊稜添普寧功亮茂龍延訓鄉雙整縣撫水矩思源逸殷南平勲姜襲等五十州皆覊縻寄治山谷乾元元年復以黔中郡為黔州都督府自天順元年改為武參軍莭度天復三年之後偽蜀割據移黔南就涪州為行府以路道僻逺就近便也皇朝因之不改至太平興國三年因延火燒爇公署五年却歸黔州置理所仍轄黔内思南費溱夷播六州只従黔州衙前職員權知按唐貞元十道圖云黔涪夷費思播溱琛南等九州自分十道屬江南道其涪州開元中屬山南道天寶中復屬江南乾元中又屬山南東道古九州界本漢巴郡之南鄙雖在大江之南而東興施溪錦奬四州隔一髙嶺其南溱琛等三州又與劍南瀘州按境風俗頗同以山川言之合屬劍南道
  元領縣六
  彭水 黔江 洪杜 洋水 信寧 都濡
  州境
  東西一千一百四里 南北八百三十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三千八百六十五里 西北至長安三千六百五十五里取萬州路二千五百七十里西北至西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東至灃州一千五百六十四里 南至夷州六百里 西至涪州五百五十里 北渡江山路至忠州六百里東南至思州三百里 西南至播州八百里
  西北水路至涪州武龍縣二百七十里 東北至施州七百四十里
  
  唐開元尸四千二百皇朝户主一千二百七十九客二千五百四
  風俗
  雜居溪洞多是蠻獠其性獷悍其風淫祀禮法之道固不知之開寳四年黔南上言江心有石魚見上有古記云廣徳元年二月大江水退石魚見部民相傳豐稔之兆
  姓氏
  
  人物無
  土産
  麩金 水銀 朱砂藥書謂辰錦朱砂
  黄蠟 粗麻布 竹布 紵布
  彭水縣舊三鄉今二鄉本漢酉陽縣地屬武陵郡吳分酉陽之境置黔陽郡地即屬焉又縣道四夷云葢劉璋分涪陵置漢葭縣地開皇十年三蠻帥内屬于此地彭水縣屬黔州大業三年罷州為黔安郡縣仍舊焉貞觀四年與州移于今理有鹽井一在縣東九十里今煎 伏牛山在縣東一百里山左右有鹽泉州人見置灶煮以充軍用壺頭山山形似壺馬援曽戰于此 三峿山鄧芝曽大戰于此 更始水又名涪陵今名内江水水經云更始水即延江支津也延水下入涪陵别名涪陵水涪陵水一名内江水在州西五十步西北至涪州入蜀江 可通水源出黔江縣武陵山西流百餘里經州里北注内江水 彭水按九州要記云黔州有彭水在𠉀寧縣即古之黔中地 朗溪漢縣名其地有朗山山有野狼兩眼在背上能餐野獸 五溪謂酉辰巫武沅等五溪古老相傳云楚子滅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五溪各為一溪之長一説五溪蠻皆盤瓠子孫自為統長故有五溪之號焉古謂之蠻蜑聚落
  黔江縣東三百里元三鄉隋開皇五年置石城縣屬庸州大業三年廢以地入彭水縣唐武徳元年再置移就無慈城貞觀四年又移于今所天寶元年改為黔江縣羽人山一名神仙山在縣東四百三十里山頭與灃
  州分界 阿蓬水一名太平水東北自施州清江縣界東西南流經縣北一里又南入洪杜縣界 仙掌在縣二里崖面上指掌如畫土人傳為仙掌
  洪杜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元一鄉唐武徳二年析彭水石城之地于今縣北八十里置以縣東洪杜山名焉貞觀三年又北移于洪杜溪二年移理襲滿即今縣理 涪陵江在縣西一百步北流入彭水縣界
  洋水縣西南一百六十里舊一鄉唐武徳二年于今縣東一百六十里置盈隆縣貞觀十年移于今理先天元年以諱改為盈川縣天寶元年改為洋水縣以界内水名焉 羅奈水在縣南二百里 洋水在縣西三十里北流入信寧縣界
  信寧縣西北一百三十里元一鄉隋大業十二年于今縣西南七里置以地踞信安山遂以信安為名唐武徳二年為信寧屬義州五年改義州為晉州貞觀四年自故城移于今理十一年改屬黔州 百頃山在縣東南八十里 涪陵江在縣東北流入涪州武陽界
  都濡縣南二百里元一鄉唐貞觀二十年析盈隆縣置因界内都濡水為名也 丹陽山在縣南二十五里有丹陽水出焉 波溥水在縣西南一百里又南流注丹陽水 蒟醬山 已上郡界之山水
  控臨畨落種
  牂牁 昆明 柯蠻 桂州 提拖 蠻蜒 葛獠沒夷 巴 尚抽 勃 新柯 俚人 莫徭白虎
  管畨州五十三 九州每年朝貢
  南寧州本清溪鎮唐末置在黔州西南二十九日行従南寧州至羅殿王部落八日行與雲南接界𠑽州 淡州 犍州 莊州 明州 牂州 矩州清州
  四十四州洞内覊縻
  柯州 襲州 峩州 蠻州 邦州 鶴州 勞州羲州 福州 鼓州 儒州 鸞州 令州 郝州普寧州 總州 郍州 勲州 功州 敦州 侯州晃州 茂龍州 整州 懸州 樂善州 契州 撫水州延州 雙城州 訓州 鄉州 添州 思源州 逸州殷州 南平州 盧州 姜州 稜州 鴻州 和武州 暉州 亮州













  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二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