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琵琶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琵琶錄
作者:段安節 

琵琶法三才,象四時。風俗通雲,琵琶近代樂家作,不知所起,長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五行,四弦象四時,釋名琵琶。本胡中馬上所鼓,吹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因以為名。漢遺烏孫公主入蕃,念其行速思慕本朝。使知名者馬上奏琵琶以忄尉悅之。琵琶有直項曲項者,蓋便於關軸也。樂錄雲,琵琶本出於弦鼗。而杜摯以為秦之末世,苦於長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古曲陌上桑間范曄石苞謝變孫放孔偉阮咸,皆善此樂。東晉謝鎮西在大市樓上彈琵琶,作大道之曲,世說云:謝仁祖在北牖下彈琵琶,有天際之意。又朱生善彈琵琶,至大官。貞觀中裴賂兒彈琵琶始廢撥用手,今所謂ㄐ琵琶是也。白秀真使蜀便囘,得琵琶以獻,以ュ<辶罷>檀為槽,其木溫潤如玉,光采可鑒,金縷之虹,又蹙之成雙鳳。貴妃每奏於梨園,音韻姜清,飄若雪外。開元中,梨園則有駱供奉賀懷智雷海清,其樂器或以石為槽。雞筋作弦,用鐵撥彈之。安史之亂,流落外地。

有舉子曰白秀才,子弟寓止京師。偶值宮娃內弟子出在民間,白即納一妓為跨驢之樂。因夜風清月朗,是麗人忽唱新聲。白驚,遂不復唱。逾年因遊靈武,李靈曜尚書廣設筵。白預坐末,廣張妓樂。至有唱何滿子者,四坐傾聽,俱稱絕妙。白曰:某有伎人聲調殊異於此,促召至。短髻薄妝,態度閑雅,發問曰:「適唱何曲?」曰:「何滿子。」遂品調舉袂發聲,清響激越,諸樂不能逐。部中亦有囘琵琶,聲韻高下,然揭庵郎指無差。遂問曰:「莫是宮中口二否?」伎復問曰:「莫是梨園駱供奉否?」二人相對,泛瀾欷而已。

建中中,有康昆侖稱第一手。始遇長安大旱詔兩市祈雨,及至天門街。市人廣較勝負,鬥聲樂東街,則有康昆侖琵琶最上,必謂街西無敵也,遂請昆侖登彩樓彈一曲新翻謂錄安。(以為名誤稱大腰)至街西,豪俠閱樂東市稍誚之,而亦於彩樓上出女郎抱樂器,先雲我亦彈是曲,兼移於風香調中,及撥聲如雷,其妙絕入神。昆侖驚愕,乃拜為師,女郎遂更衣出見,乃僧也。莊儼寺僧,本俗姓段也。翌曰德宗召入內,令教授昆侖。段師奏曰:「請令彈一調。」及彈,師曰:「本領何雜?兼帶邪聲。」昆侖驚曰:「師神人也,臣少年初掌藝時,側於聆家女巫處授一品弦調。後乃累易數師之藝。今段師精識,如此玄妙也。」段師奏曰:「且遣昆侖不近樂器十年,候忘其本態。然後可教。許之,後果盡段師之藝也。」

元和中有王芬曹保之子善才,其孫習納,皆精此藝。次有裝興奴與曹同時,納善運撥若風雨。然不事捏弦,興奴則善於攏撚。指撥稍軟,時人謂納右有手,興奴左有手。

武宗初朱崖李白太尉有樂人廉郊者,師於曹綱。盡綱之能,嘗謂其流雲。教授人多矣,未嘗有此惺靈弟子也。郊嘗詣平原,別於池上彈蕤賓調,忽有一片方鐵躍出,有識者謂是蕤賓鐵也。蓋是指撥精妙,律呂相應耳。

安節門下有樂吏楊誌善能琵琶,其姑尤更妙絕,本宣徽弟子。後出宮於永穆觀中住,自惜其藝。常畏人聞,每至夜深方彈,誌善懇求教授,終不允。且曰吾藝死不傳人,楊乃賂其觀主,求寄宿於觀,竊聽姑彈弄,仍以自系脂皮呈帶以指畫帶。記其節奏,遂得一兩曲調,明曰詣姑彈之,姑大驚異。楊即實陳其事,姑意方回,乃盡傳之。

文宗朝有內人鄭中丞,(中丞當時宮人官也)善胡琴。內庫有琵琶二,號大小忽雷。因為題頭脫損,送在崇仁坊南趙家料理。大約造樂器悉在此坊,其中有趙二家最妙。時權相舊吏梁厚本有別墅,在照應縣之西南,西臨御河,垂釣之際。忽一物流過,長七尺許,上以錦纏之,令家童接得就岸,乃秘器也。及發,開視之,乃一女郎。容色儼然,以羅巾系其頸,遂解其領巾伺之,口鼻尚有餘息,即移入室中。將養經旬,方能言語,雲我內弟子鄭中丞也。昨因忤旨,令內人縊殺,投於河中,錦即是弟子臨刑相贈爾,及如故,即垂淚感謝。厚本本無妻,即納為室,自言善琵琶。其琵琶今在南趙家料理,恰值訓註之事。人莫有知者,厚本因賂其樂器匠購得之。至夜分方敢輕彈,後值良辰飲於花下,酒酣不覺即彈數曲,是時有黃門放鷂。私於墻外聽之曰:「此是鄭中丞琵琶聲也,竊窺之。翌曰達上聽,文宗始嘗追悔,至是驚喜,遣中使宣詔問其由來,乃赦厚本罪。任從匹偶,仍加錫賚焉。咸通中,有米和(即米萊加字也,父喜唱歌)由從道尤妙,後有王連兒。連兒名金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