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譜
菌譜 作者:陳仁玉 |
宋陳仁玉撰。仁玉字碧棲,臺州仙居人。擢進士第。開慶中官禮部郎中,浙東提刑,入直敷文閣。嘉定中重刊《趙清獻集》,其序即仁玉所作。其事跡則無考矣。是編成於淳祐乙巳。前有自序。案葉夢得《避暑錄話》曰:四明、溫、臺山谷之間多產菌。又周密《癸辛雜識》曰:天臺所出桐蕈,味極珍,然致遠必漬以麻油,色味未免頓減。諸謝皆臺人,尤嗜此品,乃並舁桐木以致之,旋摘以供饌。是南宋時臺州之菌為食單所重,故仁玉此譜備述其土產之名品。曰合蕈,曰稠膏蕈,曰栗殼蕈,曰松蕈,曰竹蕈,曰麥蕈,曰玉蕈,曰黃蕈,曰紫蕈,曰四季蕈,曰鵝膏蕈,凡十一種。各詳所生之地,所采之時,與其形狀色味,然不及桐蕈,則未喻其故也。按《爾雅·釋草》曰:中馗菌。,郭璞註曰:地蕈也。《呂氏春秋》稱和之美者,越駱之菌。是菌自古入食品。然為物頗微,類事者多不之及。陳景沂《全芳備祖》僅載二條。存此一編,亦博物之一端也。末附解毒之法,以苦茗白礬勻新水咽之,與張華《博物誌》、陶宏景《本草註》以地漿治之者法又不同,可以互相參證,亦有裨於醫療焉。 |
芝、菌皆氣茁也,靈華三秀,稱瑞尚矣。朝菌晦朔,莊生訕之,至若儔其食品,古則未聞。自商山茹芝,而五臺天花亦甲羣彚,仙居界台、括,叢山峻拔,仙靈所宮,爰產異菌。林居巖棲者,左右芼之,固黎莧之至腴,蓴葵之上瑞。比或以羞王公,登玉食,自有此山即有此菌,未有此遇也。遇不遇無預菌事,繄欲盡菌性而究其用,第其品作《菌譜》。
淳祐乙巳秋九月山人陳仁玉序。
合蕈
[编辑]邑極西韋羌山,高迥秀異,寒極雪收,林木堅瘦。春氣微欲動,土鬆芽活,此菌候也。菌質外褐色,肌理玉潔,芳薌韻味發釡鬲,聞百步外。葢菌多種,例柔美皆無香,獨合蕈香與味稱,雖靈芝、天花無是也,非全德耶,宜特尊之以冠諸菌。合蕈始名,舊傳昔嘗上進,標以「台蕈」,上遙見誤讀,因承誤云。數十年既未充苞貢,山獠得善賈,率曝乾以售,罕獲生致。邑孟溪山中亦同時產,惟蕈柄高無香氣,土人以是別於韋羌焉。
稠膏蕈
[编辑]邑西北孟谿山,窈窕邃深莫測。秋中山氣重,霏雨零露浸釀,山膏木腴,䔒為菌花戢戢,多生山絶頂高樹杪。初如蘂珠,圓瑩類輕酥滴乳,淺黃白色,味尤甘勝。已乃傘張,大幾掌,味頓渝矣。春時亦間生,不能多。稠膏得名,土人謂稠木膏液所生耳。合蕈他邦猶或有之,此菌獨此邑此山所產,故尤可貴。鬻法:當徐下鼎瀋,伺涫沸漉起,謹勿匕撓,撓則涎腥不可食。性參和衆味而特全於酒,烹齊旣調,溫厚滑甘,雉尾蓴不足道也。或欲致遠,則復湯蒸熟,貯之瓶罌,然其味去出山遠也。
栗殻蕈
[编辑]寒氣至,稠膏將盡。栗殻色者,則其續也,尚有典刑焉。
松蕈
[编辑]生松陰,採無時。凡物松出,無不可愛,松葉與脂伏靈、琥珀,皆松裔也。昔之遁山服食求長年者,實松焉。依人有病溲濁不禁者,偶掇松下菌,病良已,此其效也。
竹蕈
[编辑]生竹根,味極甘,當與筍通譜,而菌為北阮矣。
麥蕈
[编辑]多生溪邊沙壤鬆土中,俗名麥丹蕈,未詳。味殊美,絶類北方蘑菇,蕈品最優。
玉蕈
[编辑]生山中,初寒時,色潔皙可愛,故諡為玉。然作羮微韌,俗名寒蒲蕈。
黃蕈
[编辑]叢生山中,梔鬱黃色。俗名黃纘蕈。又有名黃㹠者,殊峭硬有味。
紫蕈
[编辑]赬紫色,亦山中產。俗名紫富蕈,品為下。
四季蕈
[编辑]生林木中,味甘而肌理麄峭,不入品。
鵝膏蕈
[编辑]生高山,狀類鵝子,久乃繖開。味殊甘滑,不謝稠膏,然與杜蕈相亂。杜蕈者,生土中,俗言毒蜇氣所成,食之殺人。甚美,有惡,宜在所黜。食肉不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凡中其毒者必笑,解之宜以苦茗雜白礬,勺新水併咽之,無不立愈。因著之,俾山居者享其美而遠其害,此譜外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