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龟峯集/卷五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四 龟峯集
卷五
作者:宋翼弼
1762年
卷六

玄绳编下[编辑]

答浩原书[编辑]

交年积雪。伏惟道履静养超胜。羡慕不可言浑二十六日。被圣旨。不许辞疾。依前促行。今日死生安危。有不暇恤矣。以不得借马。迄未能发。尤为惶悯。凡借马及舁疾之具。当于明日粗办。二日。欲起程。宿向阳矣。前书切愿老兄枉驾于碧蹄者。谓其吾行稍迟而日候稍和也。今则狼狈如许。舍命而行。安敢请吾兄冒雪寒远出。吾兄又安肯犯不出之辰。勤顾废疾人乎。怅惘怅惘。浑背寒特重。洒洒寒痛。流汗如许。虽不死道路。得至京师亦。恐不能一赴阙下。拜章乞骸也。然近闻京报。朝绅之无远虑者。以贱臣誉于榻前者有之。万一误恩许一陛见。则必有清问故事愚陋者。亦不知所以应对矣。伏愿尊兄录示可言之宜。不胜至祝至祝。今日之最急。只是培植本原。以成君德。至于外朝得失。犹为第二义也。况草茅之人未宜遽及时事者乎。伏愿明以回教。至祝。疏草付还。亦望答诲不及于初二日向阳之宿。则直送于京。使季氏传吾旅室。幸甚。不宣。庚辰除日。浑再拜。叔献二十七日已入城。来书即传纳矣。初三日。欲宿碧蹄。

远问频辱。慰谢慰谢。谨审再承安车之命。凿冰开道。舁疾赴阙。重义轻生。一喜一忧。遥想圣朝。倾伫十载。起敬前席。左右寂默。天语丁宁。当此之时。本原澄澈。物欲消退。兄乘此几。陈正议匡世道。在此一举。叔献承命趋洛。道中有书。奉来为幸。今日获见二兄同朝之盛事。深以为贺。而反以为忧者。本根无恃。而末抄是崇耳。叔献前。未暇别裁。将此意相勉之。幸甚幸甚。

答叔献书[编辑]

谨承今月八日书。慰怀慰怀。顷得家兄报。兄将分禄相贶云。是兄欲久留意。兄非素飧者也。深贺深贺。前书所谓积诚回天。庶有其日。举国其苏。岂但病仆忝分禄苟活而已。第目见农家。叠遭饥荒。流亡过半。上元占月。老农亦以极凶为报。今岁虽登。未见新谷之前。民将塡壑殆尽。若又逢秋不稔。则馀存无几。国何以为国。吾兄亦此民之一也。曾身经困乏。而然未若弼之困乏。又甚于兄。而能详知此间情状。故聊复云云。噫。蚩蚩之中。能守饥处命。不怨不尤者几人。厌死为盗。则不可尽诛。而外寇乘衅。则势将罔措。为民父母。可不动心。登对前席之馀。思所以处之之道。如何如何。失稔等郡。进上虽减。而八珍之设。所蹙不多。租赋虽除。而经费之外。节用则可给。古昔帝王遇凶修省之道。如君食不兼味。台榭不涂。弛候迎道不除。百官修而不封。鬼神祷而不祀。散货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省礼。杀哀蓄乐。多婚。索鬼神。除盗贼。节目虽多。大槪贬损自奉。责己事天。杜绝无用之费。多设赈救之策而已。又如劝富民献米补资。在朱子。亦不得不为者也。今不一设。是见幼子入井。而无恻隐之心也。可不寒心。大人格君心。此固在吾兄第一事之后。而吾兄今日之事。实异乎孟子之于齐,梁。则何可受国恩立本朝。而不思所以报之者乎。子就大今年十五。欲加冠于首。为字说以劝是望。子虽无所教。无他世累。只合自修终身者也。只祈赖兄赐成始成终者耳。谨复。

答浩原书[编辑]

伏承今月六日手札。翫而复之。恭审春和。静养超然。不胜羡慕之深。况辞旨脱洒。足以唤醒昏愦。展读以还。佩服无已。浑入城凡留七十馀日。人事扰扰。精神日微。比之在家。什损七八。静而每不堪羸瘁者。骤动而至于此。亦宜也。第遇国家不择人。而加以殊礼。浑为束缚之势所逼。手足尽露。惶骇无地。欲归不得。欲留不安。揆此事势。诚可忧叹也。数日之后。欲以封事上闻而归。归卧向阳。当与兄相闻也。清诗。意到之作。辞句超迈。非可及也复玩吟绎。珍谢无已。叔献得眩疾。略如清州时。今虽赴衙。气亦不清。非但身疾。朝绅间。有危机败证。恐不可收拾者。此兄之忧。容有既耶。世事付之于天。亦甚省事。然内外本末。少可靠处。使浑身健作仕。亦必得心恙矣。伏惟下察。此言秘之勿广。可也。登对榻前语。极无伦次。何足观耶。还家日。当偕封事草封纳。辛巳三月二十一日。浑再拜。

动静一道。而自兄之出。无一日敢忘。吾兄无乃动或有难于静时者耶。闻晋接之后。天意有归。使之起坐。廪人继粟。圣代敬贤之礼。自吾兄始。为贺为贺。久欲修一状相报。闻兄处多事。又兄所动作。人人来传。非如山中时必待书札。始知消息。今姑欲停。幸勿为讶。闻兄以不札责我。敢陈吾抱。

与叔献书[编辑]

伏闻一蹑朝端。神采减旧云。应接之烦。不若山中静时而然耶。抑既出多月。无所设施。有愧初志而然耶。吾兄动止。曾欲以道之行不行。而今日之出。久长谏职。言不听计不用。上无相信之实。下多猜嫌之迹。勉勉随行。冀见少利贞。不亦苟乎。相见无期。敢以书报。浩原不自进退。空作楚囚。病卧京寓云。深叹深叹。谨拜。

答叔献书[编辑]

遥观近日之事。时论之非吾兄则宜矣。林下之非吾兄。则仆亦不能无疑焉。颇有迁就苟合之疑云。是虽仁民爱物。不能自己之盛心。而安有同朝异议。终能成事之理乎。只合早归来林下。自修而已。深恐无益时事而有害吾心也。仆自兄之出。毁谤日积。亦未知果何道理也。谨复。

曾审入城。方谋稳叙。遽闻还山。怅惘殊极。今承情翰。三复感慰。第承体中不佳。贤儿之癍。亦未息。深用仰虑。近若溯流达汉。可以苏奉。翘企翘企。卜他之计。岂能成就。兄与鄙人。俱过半生。费力之事。则意思先怯。可叹。珥失计。一入樊笼。事不从心。欲决去则又有区区纳约之志。真所谓鸡肋无可俍。而弃之还可惜者也。近以改贡案倂州县久任监司三事上箚。则自上不即挥斥。而命议大臣。似有可望。而左台呈病。论仪时未结局。又恐多魔为忧耳。珥今春得眩疾。自后气尚未复。玆致瘦惫耳。戒敕激厉。谨当佩服。苟且之迹。固如来示。但古人亦有为之兆者。故不敢决退。坐受朋友四面之诮。可叹。浩原进退俱难。病卧客榻。可闷。此中别纸。纲目落丈事。芸阁无相知者。恐图之不易。然致力为计。干雉一首。蜜果三十个汗上。舍弟有故。欲弃斋郞。从今果子难得。六月九日。珥拜。

与浩原书[编辑]

顷奉叔献报。知吾兄退休无路。深念深念。所贵乎儒者。入有自治之效。出有及人之泽也。若徒拘形迹。久荷天眷。心在山野。身縻爵禄。侧足朝端。噤口青蒲。此何等出处也。何不以平昔所讲先贤事业。日有所陈。可之则留。不可则归。自由进退也。闻叔献当作相于未久云。为国为幸。而为叔献不幸也。周公之后。未闻以儒作相也。但百万亿苍生。命在顷刻。仁人君子所当动心。何暇他论。惟望相劝毋虚举世之加额厚望也。谨复。

答叔献书[编辑]

闻吾兄既典文衡。又将卜相。文衡之任。重在扶植斯文。岂但尚词华应世求而已。且三代以下。未见以儒作相者。三代以下。更无三代之治故也。儒若作相。则岂无三代之治。所贵乎儒者。一行一止。必以其道。无一毫谋利计功之念。不以三代事业为己任。则不敢在其位。苟或不然。是王良之诡遇。而大匠之改规矩。能不寒心。每看后世之儒。静则谈道守义。一动便失初志。敢陈鄙抱。谨拜。

与叔献书[编辑]

闻兄疏中政乱浮议一条。至斥为非君子之言。其他指摘。为谤非一云。出无所事。反遭排摈。林下读书。自有好境界。何必迟回眷顾。内损己德。外招群忌。古人出处。恐不如是。圣君礼遇虽殊。计不见施。斯亦不可谓知遇。

谨承垂翰。感慰。顷承手字。还上复书。且寄干鱼。未知尚未达否。珥役役逐队。他无可言。示谕儒者事业。固是如此。敢不佩服。但道理。千差万别。古人有以天民自处。必见斯道之大行。然后乃出者。亦有渐救世道。纳约自牖者。若遽以三代之政。罗列建请。而不得施则辄引去。恐非今日之时义也。浩原一向求退。亦恐太执。大抵亿万苍生。在漏船上。而匡救之责。实在吾辈。此所以惓惓不忍去者也。示事。若见丰川。则当曲嘱。十一月十五日。珥拜。

答叔献书[编辑]

相念之深。伏见前月念八手札。三复慰豁。不胜感愧。恭审冬序。道履静养万安。欣庆之至。不容于怀。浑二十八日出国门。寓居迎曙尹沔川农舍耳。坡山,向阳两处俱病。家属再迁入城。浑彷徨无所于归。乃来此地。病人失所于冬寒之月。安危置之度外耳。浑前月初一日上章陈乞。圣旨欲遣归。下大臣收议。大臣建请勿遣。至于邀求陞职。圣意不悦。然姑从之。超陞资穷。大臣又请给薪炭。又许之。当初乞骸有必归之志者。冬寒癃蛰。不供厥职。而空受国恩。为不可留一也。出入经筵。虽有命而无名位。浑则匪人也。固不足论矣。然国家开此好门路。以待后之贤者。浑首先居此。不敢苟且冒进于其间。使后之真贤。不得正其始。则莫大之耻也。其不可留二也。其于所陈瞽说。无采纳之望。则不敢言也。不意仍此赌得国家优贤之盛典。题给薪炭。而求退得进。超陞职名。揆之私义。断不可拜受。惶窘悯迫。不知所出。二十日。乃上辞免陈乞之章。殚竭情状。而其末款。有曰臣势穷理极。宁为匹夫逃遁之行。延颈违命之诛。以求私义之所安者。臣之志决矣云云。圣批依前不允。浑昼夜苦思。以冬寒癃蛰。日享圣眷。而安卧病坊。甘心恩豢者。全无义理。不如只据逃遁之语。舁疾出国门。为足以略成初心。而稍胜留京。故决退于此矣。然君恩罔极。而莫报涓埃。眷恋惭惶。情未能忘。中心岂能安乎。呜呼。贱臣负国。至此而极矣。留此欲待向阳稍安。舁归于彼耳。且既出国门。可以欣快。而不能忘情如许。不如在野之无事。可笑物情何以如此乎。苦事苦事。不足为高闲道也。冬暖。疠气大行。处处皆然。坡山旧庐。人死者三。尽室奔窜。祭祀久废。不胜感伤。踌躇路岐。引领瞻思而已。治疠之药。今无所将。但闻忍冬草浓煎。痛飮于初发。三四次出汗。则全愈云。清远香数枝送呈。伏惟尊照。浑所寓。乃入城之路也。倘因来京。一宿稳讨而行。则残生垂尽。幸何言耶。不宣。十二月朔。浑拜。招魂葬事。其时。浑以不可告其家。故其家不为起坟矣。叔献近为公私剧务所困。虚眩复作。呈告不出云。愿兄时惠警责。勿使作随时宰相则幸甚。

谨承外事劳扰。致疾非轻。遥虑遥虑。今日阴阳进退。生民休戚。咸系吾兄一身。属望甚重。十分慎摄。惠墨。多荷深眷。用记身过。以为规戒。今见浩原寄仆书。虑兄之作随时宰相。属仆相警。随时宰相。乃随时俯仰者也。兄岂容有是模样。但仆处荒野。与兄日远。浩原共蹑朝端宜。相知近间事而乃云云。无乃吾兄作事。欲平易得中。而反少严毅慎重凛然不可犯之气像耶。达不离道。古人所难。更仰公退之暇。日读经籍。毋负初志。幸甚幸甚。大小清浊。并得容接。焉有是理。更须商量。谨复。

与浩原书[编辑]

因叔献报。知兄复入城中。又登经席。乞身蒙许。浩然归去。幸不幸。忧喜相半。叔献每云兄之出处。似非循理。颇有果哉之举。仆或以为然。而但历观古君子进退之节。未有不用其言。只绊其身以爵禄。而甘心濡滞者。每以此说报叔献耳。今蒙放归。能不为故人喜且幸乎。但吾君好贤之诚。不待修假。实吾东数百年未见之盛事。而竟作无用之虚文。是非国家之不幸而可忧之甚者乎。叔季求进。兄之自守。虽或过中。而闻风者惕然养廉矜节。自今日由兄而作。则亦可谓报圣君殊遇之一端也。

答浩原书[编辑]

夏气渐热。伏惟服次起居如何。仰虑仰虑。顷者。伏见初七日所赐手札。三复感慰。第审京外疠发。尽室般移于龟村。令人深念。未委凡百安泊。无大忧患否耶。浑自津宽流寓后。大段柴毁。冬日亦不能少苏。入春来骨立癃瘁。见者惊嗟。但未沈绵床席耳。荆布治疾入城。初归之后。萎薾仆地。今亦未苏。此疾何能望其存活耶。两病各处。不能相养。诸况益窘。所以羸顿增添。形容焦枯。却不如前年夏日临访之时矣。闲居其家。尚不能支撑。而被下书招延者。于今三度。圣旨丁宁恳至。如家人父子。贱臣读之。不觉感泣。但癃废如许。则本不敢承当严旨。但人臣分义。不敢坚卧于家。欲扶舆至京。控辞于阙下矣。虽然。以贱疾而言。则入京则必死。何则。以在家不能久坐。久坐则面青气竭。不自支撑故也。以如此之疾。而乃敢入京。其为叨冒之罪。抑又甚矣。如栗谷。宽绰日甚。本不足与言。苦劝鄙人必来京城。责以人臣不当如是云云。斯言恐不是也。昔崔与之之被召也。至于十三疏而不就。与之大臣也。所拜丞相也。以大臣而被召。尚且如此。况萎薾将死之一匹夫乎。义理精微。随所遇而不同。何尝有定本乎。出处进退。惟义所在而已。何必以闻命奔走。为人臣分义之当然乎。今浑疾如许。而必欲为生行死归之计。则初非舍生取义之地。而区区颠仆于朝著之间。岂非清世之一大羞辱也哉。是以。三思未定。心欲不行。今以就决于兄。愿为我决之何如。一以义理之正。救拔垂死之人。至祝至祝。二度圣旨。誊书送上。幸一览之何如。圣主盖欲用愚臣矣。被疾如许。无路报答。只得中宵潜悲。慨然流涕而已。不宣。癸未四月二十一日。浑拜。

浑事终难处置者。非但此召命而已。今番虽上疏陈乞。得蒙开允。而堂上重秩。未蒙改正。则在家一疏。陈乞改正。似无即从之望。然则当卧家而纷纷拜章耶。若以在家为未安。则终至于控辞阙下矣。阙下三四章之后。若不蒙恩。则弃而归家。亦不敢为。拜命受爵。则又非初心。此等节目。种种至难。除非速死。无可安顿处。殊以为悯也。愿兄指示平坦一路。无使病人煎迫于无益之愁也。至祝至祝。

第二疏批答。观尔前后上疏。予心缺然。今予待尔经纶。欲与共济时艰。此志士有为之日也。尔其翻然改图。斯速乘驲上来云云。

第三疏批答。观尔上疏。知尔有病。未即上来。今日气和暖。尔须调理上来。虽卧而谋猷。亦何所妨。予之待尔。正如饥渴。长往不返。岂尔所愿。况今兵判。乃尔之旧友也。予今擢尔为参知。岂无其意。同心同德。正在今日。尔何不翻然上来。以副予侧席之望耶。尔宜勿计他念。勉强登道云云。

长夏江村。昼掩柴扉。情使远到。满纸苦语。皆进退难安之义。忧念忧念。弼以昏迷。今奉三思不定之问。惘然不知为报也。兄疾可堪安车到洛。调息入对。兄安敢蒙无前殊异之礼。挥谢自逸耶。苟或不然。虽欲入拜。自不能得。又不待问人而知深。想尊兄所以难处靡定之旨。以崇遇难当。而亦恐进无所事。颠顿狼狈。以乖初志。不但忧疾而已。伏见前后圣批。兄若不起。是当代无前之好事。自兄而沮。不亦未安耶。一入陈大计。可留则留。不可留则还。亦何所不可。趦趄于善几之发。疑迟于阳复之初。恐未尽善也。吾人所事。平坦底中。自有道理。愿兄勿深思逆探。忧瘁于一行一止之间而枉费精力也。仆避病来归。单瓢初定。静坐深室。耳边不闻人声。雨馀绿树。唯山鸟时鸣而已。从此城市渐远。不但避病也已。崔嘉运,尹士初。俱以少日亲旧。强健无疾。相继不寿。白首衰病。又何能久于斯世耶。一为死者痛。一为生者忧。谨复。

与浩原书[编辑]

珥仕苦气瘁。渐不可支。可悯。玆废人事。阙然不候。想不为讶。承审避病永归。不胜怅然。珥事不如意。恐归期非远也。浩原之嘲。固宜。但溺人之必援他人。势所不免。如之何。且金应均事。上提调欲更试才。奈何。应均之上。亦有他人。此所以难成也。静极复动之复。初以阳复。欲音入声。更思之则动静无端。阴阳无始。音以去声为是。以其不一动也。如何如何。上下缺

日者。谨承专使相问。深用感佩。前使告忙。身且有疾。复未尽情。追悚追悚。汎言则优褒不一不再。不可不出。而以时事精察之。则非但出无所事。亦恐颠沛又同叔献也。当今唯兄独全节无欠缺人也。甚为兄忧虑也。曾嘲叔献每援吾兄。则答以溺人之援人。亦不得不尔云。望吾兄无为共溺人也。今年无意相会信宿如去年时。衰境可怜。

答浩原叔献书[编辑]

闭户吟病。遥想方剧。忽承二兄被召入洛。一喜一忧。栗谷兄路中愆和示。为念为念。家弟贡疏。惊怪惊怪。弟殊不知易之困有言不信之道也。弟终始无一语及此。日昨有书云。欲独身当祸不通。是以其身异仆看。愚亦深矣。忧亦忧喜亦喜之理安在。弟僻处深谷。不闻京洛事。如是妄动。奈何奈何。弟非昏庸。而屡失于动。斯亦命矣夫。是皆仆无自修之致。深愧。佥兄来示诸葛孔明之有愧于吾儒者。必欲恢复。而有些谋利计功事。是无学故也。虽然。孔明非知守正安义而不为者也。不知而不为者也。所示栗谷兄之意甚正。宜持而勿失。若夫成败则天也。如或少出入于此。而又复较短长利害。则是孔明之罪人也。更以自守严正。使外邪不得窥觇。谦恭礼士等事。仰勉焉。夫市恩掠美。碌碌细人之行。而敢以是有望于左右耶。或人之说。未可知也。牛溪兄当今日。似不可迟回退托。如承更召。则不俟驾尽心力。是幸。大抵不能守己以正。何可责人以正。当进而不进。或生他念。则是亦非正。更仰精思。谨复。

答浩原书[编辑]

暑热方炽。伏想静居万安。无任歆慕之至。数日前。承两度手札来自金选仲家。三复展玩。不胜慰豁。浑柴毁日甚。至于卧不能起。不得已辞免至四。则圣旨有曰尔若不起。当如苍生何。纵不顾予一人。其不念祖宗乎云云。承命震怖。惊魂屡散。自欲奉章坚辞。而又念人臣分义。坚卧于家。为不能自安。乃舁疾起行。今宿碧蹄。倘不死于道路。则欲拜章阙下。以请改正而归矣。虽然。气息如丝。莫保朝夕。如其死于京师。则死犹作无耻之鬼也。可闷可闷。然浑若得过七月。则连命犹可冀。异日溪上。当有同裯之日也。伏愿静养日厚。馀外千万不宣。癸未五月十二日。浑拜。霖雨郁蒸。未委起居何如。恋恋无已。过高阳时。奉一状托太守传达。其已呈彻否。浑到京僵卧十日。始得赴阙拜疏。则其日除授吏曹参议。且赐品带。兢惶震越。狼狈而退矣。浑今有一事未决。愿兄决之。吏曹。初非可仕之地。决不可供职。则三上章。倘未蒙允。浑欲退而席稿待罪。以待官限之满。而臣子之情。如此持久。极为未安。或劝三辞未得。则当谢恩。退而呈辞递免云。浑以为不供职之官。义难谢恩。未肃拜而经递。则亦无他路。殊以为闷也。退待限满与肃拜呈辞。二者得失。如何。伏愿垂诲何如。废疾不死。而又遭此事。上以羞辱朝廷。不量而入。固当吃此忧煎也。愧死愧死。五月二十五日。浑拜。

向承宿碧蹄一书。叠奉入洛情翰。慰谢慰谢。特移铨衡品带之锡。恩宠兼至。闻来感动。下示退待限满与肃拜呈辞二事。俱似未安。心欲不供其职而径拜。义所未安。圣上虚心倾伫。而坐待限满。亦非事君以诚之道。两未知其可也。胡文定曰。人之出处语默。如寒温饥饱。自知斟酌。非决于人。亦非人所能决也。抑未知今日尊兄自定之如何也。礼遇既如是。病若可堪。则出而拜命。治其任。若或未堪。则出而还入。似亦无妨。亦未知今日铨曹有何等事。而山野人就不就当不当如何也。惟望勉得其中。适偏头痛甚。复未一一。

答浩原书[编辑]

浮谤之至。任之而已。自修而已。介怀致意。虽欲百计防塞。亦何有补吾兄之潜德林泉。叔献之尽心朝堂。闻方困指摘。世道可惜。如仆浅庸。应不在数计中而亦且云云云。可笑。为所当为。岂以自外至者。为吾劝沮。谨复。

答叔献书[编辑]

久阻徽音。窈紏方切。忽承情缄。苏慰可言。珥困瘁方剧。而毁谤日深。至于两司交章论劾。而犹不敢为退计。有若包羞无耻者。此生良苦良苦。北报日急。兵单食少。无以支撑。未知今冬如何收杀也。量田籍军二事。今已启罢。州县何不周告民间耶。浩原辞爵不得。今将拜恩。犹以抵死辞铨任。断定于心。此人固执。可悯。士习日非。朝政日乱。此忧甚于北报。而庙堂方眠。奈如之何。汝式书谨悉。焚荡则事已过矣。言之无益。今冬可善处耳。加平田役。只给绵布一疋而送之。厥后无言矣。姜君事。人亦有言此者。第未知虚实。其人果是雅儒也。贼魁授首。则珥亦归田矣。第天灾惨酷。百年来所未见也。民生何辜。可悯可悯。管城二玄一笏。蓉香二柄。唐香二十馀柄汗上。适患疾谨草。六月二日。珥。

芳缄与浩原书俱至。两司论兄。为目甚峻。惊骇惊骇。久知有此。而安知遄见于今1日耶。天灾既酷。北贼又炽。受国深恩。势不可奉身归去。亦不可为人沮抑。无所事濡滞。而至令吾身同吾国颠沛。此间进退。良可寒心。然无益国事。有损吾义。莫如早归之为得。尝见邵尧夫诗云。士老林泉诚所愿。民颠沟壑谅何辜。此政吾兄今日事也。寄来清香笔墨。添得闲中一般好工夫。为惠不浅。头白眼昏。渐知读书之为乐。死日且迫。乐不可久。可叹可叹。浩原何不有所施为有不可处乃归也。谨复。

答浩原书[编辑]

谨奉情札。褒尊兄圣批。攻叔献骇机。一时兼至。喜少忧多。惊惶靡定。安有事势若此。而能有成就者乎。但尊兄以山野之人。一朝受圣君知遇。既蹑朝端。何不沥尽胸中所蕴。论时事日非邪正倒置。冀回圣衷。使前后起兄之殊命。终不归无用虚文。而少有所补益于今日也。此乃理所当为。奉章时亦不可含糊缓辞。只作奉身自全计而已。叔献被斥。兄何忍独保。尊兄虽欲以不出自处。既出矣。宜有所施为。逢不可然后归来。何可先断自画。来无所事。去无所述。徒往来纷纷耶。谨答。

答叔献书[编辑]

积恋之际。谨承手翰。良用感慰。闲居有相。道况清胜。幸甚幸甚。珥积劳致伤。长卧呻吟。可叹。举朝力攻。天鉴孔昭。虽免祸患。退计则决矣。只念国势岌岌。天恩罔报。是用寝食不安耳。前后朝报。散乱不收。只一丈送上。此可见天心之所存矣。浩原去就尚未定。而遭此震薄。岂能为留计乎。朝起眩作。书不能悉。季夏二十四日。珥拜。

谨奉回示与朝报。不但于国事无复可为。将有前头莫测之患。只合舍车贲趾而已。万事何说。船归故里。道况何若。京友有书云。自兄去国。闾里小民。下至牛童马卒。相吊叹息。而逐时论求进取者。莫不弹冠自得云。公论竟归于庸陋下流。时事可叹。此所谓匹妇匹夫之不可欺者耶。惟愿深藏自修。俯读仰思。所养既厚。立言垂后。裨补风化。亦岂浅浅。吾兄报答圣君恩宠。在此有馀。又谁能禁哉。不亦多于立朝端无设施。抱志踌躇。动遭人谤者乎。谨复。

答浩原书[编辑]

伏承手札。三复慰豁。恭审学履佳胜。欣傃无比。浑只为辞职而来。只见病之一字。而不得已拜受堂上之命。今将归矣。而叔献之事遽出。其为吐舌。可胜言哉。浑今已草疏。以明叔献之无他。其言直截。无少回护。则深恐大致激怒。重伤叔献。无益世道。而祗以取祸。以此方善思不已矣。且如浑者。山野贱士。以退为义。废疾垂死。不知其他。而忽欲极论邪党。以蹈世患。未知于语默之节。如何也。朱子草疏而焚之以避祸。古人以侍从之臣而尚如此。况如我不仕者乎。如有来便。切愿更示也。此则论我耳。今所忧者。只恐激发祸机。使叔献重受酷烈之患也。谏院启辞。有据法请罪之说。若以无君之罪加之。则浑必与之同死矣。尚何说哉。尚何说哉。六月二十三日。浑拜。

叔献去国。兄独留洛。心事可想。叔献欲还海西。犹滞坡山。吾兄还若趁未还。可遂三人相对一叙。实暮年难再之幸事。闻叔献事。无一人排时议正其论。至如思庵为首相。亦且含糊云。可叹。圣上既以叔献之友待吾兄。吾兄不以叔献之友。自处其身耶。此实国家兴丧之几。非为叔献一身私事也。仆意前书尽之。今又何烦。下示焚疏等事。恐与此事不同也。仆之谓以叔献之友自处者。以正直处已也。谨复。

与郑丧人时晦书[编辑]

圣人制礼。节以天理。以不克丧为非孝。非义而生。固不可也。非义而死。亦不可也。今得朋友来传及鸣谷书。经冬襦衣。盛夏不脱。或露坐烈炎中。以助痛楚。如哭泣之过度。毁瘠之灭性。及奠祭时。小小涤器烹饪等事。必一一身自为之。不假仆人之助云。无非丧生自尽之道。闻来惊叹。孝侍平日读书讲理。以中正自期待。今临大事。反为偏急危迫之行。心甚未安。君子爱人以德。况仆之于孝侍。非姑为缓辞。爱其身不爱其礼。只欲其生者耶。望须追思先大人忧疾之念。事死如生。继以慈闱为念。以灭性为非义。无为不孝之归。天下事无二道。过则非礼。非礼则何可行也。

书叔献别纸后[编辑]

吾兄论九容处。论议虽好。推衍过深。凡一身动静言语处事。皆欲以九容蔽之。此恐未然。九容者。只言其形体当如此。恐不如来说。足容重。只是不轻举耳。所谓周旋折旋等之说。何其太广耶。手容恭则来说。是也。谨改之耳。声容静与安定辞。亦不同。近来学者语声多低微。无乃主兄说耶。君子其言也厉。岂可以低声为可乎。且所谓不出杂声者。亦谓其可不出而不出耳。非故忍而不出也。气容肃则分明是似不息也。人固不可无声气。若鼻中出声气。使人闻之。则不可谓之调和也。貌思恭。似是主于端庄。然添入谦逊意思。亦不妨。

立志章我又何求云者。果不莹。故谨改之耳。

时时云者。先儒之言。亦有时时习之之语。恐不妨。且无时不猛省。则无乃太过于用心而生病耶。

持身章合论持身正心之功。恐不妨。中庸只说诚身。而正心在其中矣。

读书章云云者。亦有意思。何必尽刚。

事亲章云云。父母之恩。莫大焉者。是生我之故也。若以生我为非恩。而别求他义理。恐不能也。但兄说如此。他人亦有疑之者。故谨改之耳。

复时。若兄长乘屋。则或可呼名故云耳。

孝子出入不脱衰者。乃古礼也。古礼之不行。已数千年。以朱子之大贤。尚不能复古。以墨衰出入矣。今人不顾前后。而带绖出入者。乃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者也。吾兄以此为礼之当然。恐未三思也。到家即成服之即字。非吾意也。浩原考家礼而加之矣。但家礼与古礼稍异。恐不能一遵古礼也。

朋友麻之说载在礼文恐难违也

守令之馈云云者。似未稳云。故已改之耳。但吾兄以为守令假要诀。费钱财。作美馔。此则过忧也。瘠民肥己媚灶之徒。乃读要诀而遵守乎。

祠堂叙立之图。鄙意诸兄当稍前。诸弟则既立于主人之右。不必稍后。

脯称佐饭。似未稳。但设饼依俗礼。故易以俗名耳。经旬。当依旧文。

朔望用红直领者。取盛服也。

时祭用分至。是程子式也。大书何妨。

祭祢。恐丰于昵也。题赠。当添入其仪。

墓祭。既已两度再拜。而旋又参神。恐非礼意。

丧服中行祭仪。谨改之。

右叔献书别纸也。论所作击蒙要诀非是处所答。做官多事。不省古礼。匆匆说过。多不是其。后一一遵吾言欲改云。而未及改印而辞世。悲哉。前后吾说。详在礼问答别录。

记栗谷书后[编辑]

屡承手翰。良以为慰。顷上鄙答。置于尊仲氏。第未知下照否。浩原诚是不世之际遇。更无逃义之路。犹怀退缩之计。可悯。然终必不得归去矣。承审衰病之相已现。不胜叹虑。珥亦世间。百味皆淡。此非学力。乃老相也。任运迁化。奈如之何哉。小学方有所较正。故不能送上。恨无副本也。别录答上。美味随得随尽。可笑。小文鱼二尾。汗表良愧。十二月三日。珥。

鄙人引接后生之说。亦浮于实。而初入京时。多有来见者。到今渐罕矣。气常不平。仕罢必卧痛。虽欲吐哺。筋力不逮。可悯。所谓欲引用者。指何人耶。虽欲用某人。岂敢先唱于街路中乎。仆之迂疏。涵之好酒。原之退缩。皆诚可忧矣。应接务简。敢不佩服。

此为始病之书。先知任运迁化。而后月长逝。每一开见。悲恸如初。

答希元书[编辑]

千山白雪。樵汲路绝。守寂寞安淡泊。颇得静中意味。恨不得与同志共之也。洪生袖传书。谨奉。日间交道之分离。时势使然也。岂今世全无好底人之致。松江之言。偶尔得中。幸为我谢之。无以子贡之先见为多也。自非豪杰之人。莫不劝沮于一时之向背。只恐向时有志之士。日丧前得。而更无收拾于桑楡也。惟佥公卓然有立。定脚跟务真实。以古人自期待。日有所事。勿以艰危而挠其中。勿以非笑而回其功。千万幸甚。鄙人身病与世谤日积。每念溘然夕死。而终无所闻。抱羞于无穷也。敢以自勉而未能者。相劝于佥公也。此外纷纷。固非在我分内事。却既不得。而取之亦难。愿勿挂在灵台而以为损益也。近观佥贤书札。每以外患为忧。而无一语及问学上。质其疑论其得。或虑已为禁废。而不能特立于乱流中也。周文演易于幽闭。而佥公在明窗静室中。反欲停之耶。谨复。

答浩原书[编辑]

冬威已严。两成深蛰。遥想如何。苟能迟一死于今冬。则明春趁早。哭奠栗谷枯土。投溪上信宿伏计。世乱客断。身病事稀。闲中真味。淡泊愈深。噫。吾人所患。只在自家所养之如何。苟有所乐。外物荣悴无非助我者也。今闻吾兄故人李泼。经席上。诋斥吾兄等事。怪骇怪骇。鄙人以草野孤踪。名字亦出入其中云。呵呵。祸福在命。何敢尤人。谨拜谢。

答浩原书[编辑]

日间严寒。羲之所谓五十年中所无。以仆难堪。益想吾兄摄养之如何也。屡承吾兄苦于呻痛。宁欲一死。悲叹悲叹。但此非欲之而得。避之而免者也。只合任彼所为。而不容吾力而已。近间兄札危辞苦语。令人动念。无乃兄于此境界。或不能处顺。而先为之期待耶。虽与世之欲长存久视者。清浊不同。恐非守正听天之道也。屈指明春。日子尚多。仆亦身病比剧。痿摧黄枯。气不持体。得相保护。以图相见于和妍之时。亦未敢为期也。既到穷谷。回看初志。今日所事。无异背水一战。惕然兢惶。若无所容措。李生来。玉音频枉。病怀若苏。为赐不浅。谨复。

答关北按使郑季涵书[编辑]

闻扙风采。北尘乍息。读书人不动声色之威。亦可想矣。属望非轻。益砺筹画。以雪宗社之羞。幸甚。某白首垂尽。身在病席。虽欲一试战阵之勇。亦末由也已。

答浩原书[编辑]

千万望外。忽领李生袖间手札。开缄展读。不觉喜慰之深。恭审临到旧宅。起居万福。欣慕不可喩。浑今年五十一。比前岁更减九分气力。焦枯柴毁。面如黑鬼。胫如瘦竹。长卧昏昏。不能看一字书。疾痛之苦。旁人亦不能知也。虽然。尚赖一事。得以连命赊死。天公之饶我。于是而极矣。幸甚幸甚。一事云者。自今年来。柴门昼关。无人来叩。自朝至暮。无非闲卧之时。唯有溪声鸟语。历于吾耳。此外无馀事也。取一束纸。置诸床头。以拟书来报答。而近百日不用一片。手之闲可知。而心闲诚可乐也。新造学堂。未完。仅得设板于中央。昼卧其中。清风徐来。天下之胜。亦无以加此矣。城中浪子辈相笑曰。今日安有一人书生往见汝者。方教汝作书院守直。好守窗户也。仆乐应之曰。是余所欲为也。今亦卧此堂中。书此书。可谓书院之守户也。闻季涵今来高阳墓下。旁边着一红妆。迟回眷恋。不忍南去。诿曰无仆马。又曰天热。想秋冬间必不能渡汉水。天下安有如许极好笑耶。栗谷以此公为贤。不顾其身之危辱。而与举国之人相失者。专由此公也。而栗谷死后。遽败素守。为后日千古笑囮。每一念之。不觉痛恨也。安习之处。送吊状后。不见渠答谢之书。未知如何经过。深念深念。渠所谓我负栗谷。亦有事段。后日相见时。当一道之。然遽执此。便待以负死者而自谋脱祸。则岂非待人之薄耶。今日仆其能脱祸乎。大抵此友用心过当。便以奸邪无状。待平日相善之友。而亦不少惜。此为可叹耳。然任渠所为。何敢一毫分疏于其前耶。且闻狼川事将不辍计。是天公使兄复作辛苦于老境。不得安也。如仆一生孤独。独立山谷中。举一世无一人相友知者。如兄又远送狼川山中。亦不得数岁一相接也。信乎命之穷也。奈何奈何。秋来。倘蒙一临南村孤坟之前。因来一诀病人。则亦幸甚也。李生之回。作书付此。未知能达于左右否也。千万不能宣寄。乙酉六月二十二日。浑拜。

满纸情语。令人起懒海珍三十。亦念病悴心神形骸。内外受赐。为谢不浅。仆前月舟返故里。拟哭栗谷新阡。信宿溪上。闻迷子外祖病重。未暇他事。叹恨叹恨。下示季涵事。惕然增愧。屡烦鄙书。规戒微言。不足为动。观其辞意。更无以天理人欲。分界相争之道。奈何。更为亡友怆怀焉。愿兄极加严辞。不以数为嫌。不以不听为阻。且进退有义。不可毫发容私。而吾兄每有图便厌烦之意。致此狼狈。深以为念。养疾有效。一来陈悃。永辞就闲。于理似稳。已往之悔。追思何益。末路极险。如我衰朽。永断与亲旧通信。宜忘之掷之。不之齿论于短长间也。然且云云云。未知终欲何为也。谨复。

答李仲举别纸山甫时按岭南[编辑]

一。风化政刑之源。在吾方寸至密之地。邑宰震慑。惟恐不善。其不在我乎。治人本于自治。正物务在正己。一。酒色二事。百行之贼。酒以先王之终日不醉为度。色以先正之禽兽不若为戒。

一。监司而邑宰。邑宰而吏胥。以至里正。等数分明。条约严正。可以成绩。

一。列邑之可立而未立之规。可革而未革之弊。令邑宰一一自思而自录之。又各邑各面各里可立规可革弊。令其面其里大少贵贱。各自一一齐议。乡长有司及凡民之晓事可应对他日访问者。令各押名署以呈。择其切急。先驰文相报答以施焉。馀则咸议定于迎命之时。大则驿闻。小则立变。凡不尽心及或私漏不尽者。摘发治罪。

一。列邑之志学者隐逸及有行者有才者。各其守令各面。虽小必录。即报监司。以待监司之处置。志学。志于道学也。隐逸。抱才德不出也。有行。孝子顺孙烈女孝妇友爱忠信也。有才。畜奇谋远略能文章善射御也。可致者。当致于公。不可致者。监司亲往访问焉。一。令列邑。采访老人男女七十以上及鳏寡孤独废疾饥寒无所归无所养及处子年二十以上过时未婚及已死真儒隐士名宦忠臣义士孝子烈妇子孙及妻妾及坟茔所在。不拘年代远近。一一详实录呈。而或设燕尊享之。或以时赈救之。或助礼物劝婚嫁。或送酒食除徭役。表章之。或具酒馔奠祀。而修其废。等差随宜。连上有遗不实。有罪。

一。为政。通下情为急。然惟公可以察之。

一。至诚宜无不服。故古语云。防小人。密于自修。一。营吏之有才能者。例多恣横。待宜严明。薛文清公曰。一卒颇敏捷。使之稍勤。下人即有趋重之意。余遂逐去之。当官者当正大光明。不可有一毫偏向。此可为法。

一。勤而廉明。可以济事。廉明之要。在无私心。右十条。想在明公度内。重违勤教。敢录呈。第一条在方寸及末端无私心二事。仆方致功于屋漏而未得者。献于故人而求勉焉。幸勿以人所未能而反求他人为忽也。弊寓荒凉。草树茂密。高轩远临。无以为谢。

答浩原书[编辑]

白首为别。后会无期。千里寄问。慰怀何言。去岁荷盛念。情问叠至。机中卷织之贶。杵下分舂之锡。连辱习坎之中。令胄勤访不怠。清诗劝戒益深。不寐兴叹之教。破家相容之许。猥及无状。尚阙一谢。虽缘蓬飘南北。输悃无路。耿耿于中。负恩不浅。仆方图扁舟浮海。以绝人世。生可以追桃源之迹。死终为鱼腹之魂。生逢圣世。事至此极。未知自处于事理何如也。仆之多病。尊兄所知。静坐一室。亦知死日不远。何况毒雾瘴烟。凿谷架岩。能忍得几时而径死耶。如或此计未遂。则一夜投门。长对旧仪。深闭坚坐。主客为一身。生而入死而出。永无相离之恨。亦一计也。悠悠何既。谨谢。

答赵汝式书[编辑]

吾与兄别。今五载矣。闭身习坎。吟病守寂。罪积于天。万事何言。曾奉殷勤情讯。出于众弃之中。不一不再。尚稽一字相报。实非翳桑困乏。都忘旧义而然也。亦非学书不渡淮之古规也。向者。吾兄沥胆刳肝。扶危于未亡。宁忘吾身而不负吾学。犯讳孤言。猥及无状。此皆为国忠愤。大公至正。无一毫有所私念于微物者也。深虑鄙文字一到兄边。有浼清明直截之气像。而亦欲自处得叔向无私谢之意也。幸勿为讶于隔绝多岁也。且闻旧友对仆说数句。亦入兄疏中。兄何从得此耶。至渎天听。惶悚惶悚。朱晦庵曰。颜子曷尝敢是已非人。而自安于不进之地哉。敢以此言为今日自勉之训。而交道之分背。不欲兴怀耳。但仆祸迫肤髓。孑孑孤影飘落。无所生逢圣世。人生到此。亦可愧也。闻兄抱戚鸰原。天不佑仁。何叹何叹。叔献侄女年仅筓。昏便丧夫。造物偏厄吾侪。理不可信。兄使忙迫。书不尽情。

答浩原书[编辑]

千里相望。死在朝暮。三纸情书。忽及于溘死之先。慰怀何言。去春松楸之省。夜行昼止。不测之锋。迫在前后。非无意一叙。而竟莫之就。下示心语口不相逢将永诀之恨。吾岂有浅于吾兄而然哉。耿耿于中。未尝一日忘于怀也。某尚閟一字酬答于亲旧间。而向于吾兄罄竭下情。无少避讳。宁过切偲而不效嗫嚅者。诚为荷知之久而收取之深也。及有生尽鄙见。不相负于冥冥之中。乃仆之心也。今承兄示懃恳。以为实心相副。未若兄之待仆者然。惕然增愧。不知所云。昔日祸未及焚坑。相期修业进学。以延伫古人心迹。逾月未见书则念之。经时未见面则怀之。逢一事未议则疑之。行一礼未讲则忧之。岂燕游拍肩之为比哉。少日同志。亦非不多。而或以文章。或以美爵。交道各异。仆虽无似。与吾兄及栗谷。忝在相观之末。策驽专心。不以外物嗜欲。有所夭阏者。于今三十年有馀矣。不幸栗谷云亡。吾兄为世所摈。独立无与。仆虽犹生。遑遑中野。未知竟作何山之委骨也。顷凭一答书。吐出诚素。反致未尽之教。噫。至此而苟或未尽。何处尽其心乎。来示如非前言之戏。则无奈勉我不逮。而益欲发我于垂死耶。无以为措。仆南来。二脚疼痛。不良屈伸。患侵于外。病攻于中。一死无惜。只以于人世有多少未毕事为慨耳。朱子曰。孟子自许行王霸不动心。而其原只在识破诐淫邪遁四说病处。更以此言。为吾兄一诵焉。伏惟留念。己所未能而反以勉人。尤增䩄赧。

记牛溪书后[编辑]

去岁。金集传寄两封手札。开缄三复。不觉悲慨。厥后音徽永绝。无异隔世人。唯有一念不忘。往来心曲而已。今玆鱼孝子赍示一封手书。发在旧岁之仲冬廿日。披读寄怀。尤极悲酸。信后又经三时。未知闲况安佳否。吾辈今到白首。唯馀一死。人世故旧。宁复有几个。得见书尺。亦云幸矣幸矣。况世乱如此。彷徨无所求生耶。浑运尽垂亡。厄穷颠顿。理势之常耳。正月大风。火发旁舍。父子两庐。倏忽俱焚。传家书册。尽入烈炎。草茎莫遗。栖食俱空。欲西入龙川。求食奴婢间。而腰脊之疾大作。今已四个月。元气摧残。卧不能起。烦热厌食。以势观之。不能支矣。栗谷大贤。一卧旬时。便翛然而去。如我污下。得疾久苦。速尽为喜。辛苦莫比。此为可恨。然无非命也。任运安分。不敢不自勉焉。清诗两章。讽咏以还。脱然沈痾之去体。思欲步武以伸深情。而神昏困乏。不可为矣。习之事。不觉痛惜。吾辈晩节。皆不能保厥初。自谓如我无状。负罪稽诛。颠沛最大。累及师友。而以此观之。习之之事。尤可忧也。庚寅年。浑到京。渠指我为趋时嗜利。弃背执友。又谓浑将加大罪于渠。向松江作书求哀。浑见之。莫知端倪。深怪之而已。然故旧不可绝。故和颜色而问之。渠亦不深辨。以此至今仅能如旧而已。何意复向希元及老兄。作此态耶。痛伤之极。宁欲无闻。渠之音问。亦不知两岁矣。宜仲无恙在永平耳。伏惟尊照。方痛仅草。万万不宣。戊戌灯夕。浑拜。前书所见。惟金集所传而已。馀未承见。良恨。

此为绝笔。此疾竟不起。看来不觉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