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农业服务的好工厂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个为农业服务的好工厂

——记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机厂为农业服务的新事迹
新华社通讯员
1969年3月2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机械厂,是辽宁省工业战线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好典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厂的工人在毛主席“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指引下,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总结为农业服务的经验,加强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涌现了许多生动的事迹。

工厂里的农民委员[编辑]

在阜新农机厂革命委员会里,有四名“农民委员”。为什么把农民请进工厂里当委员呢?这是有一番来历的:几年来,阜新农机厂的革命工人通过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为农业制造了七十三种新式农机具。这些农机具,全是由贫下中农提出课题、参加设计并亲自试验后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制造及时,适合农业生产需要,销售量大,深受贫下中农欢迎。为农业服务的实践,使全厂工人明确地认识到:贫下中农是办好农机厂最权威的顾问,是最有实践经验的参谋。他们排除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干扰破坏,把有代表性地区的贫下中农代表请进工厂革命委员会,帮助工厂把关、出主意。

一次,厂革委会研究今年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计划,一位农民委员听说工厂为春耕生产制造八万条铧子,便提出了意见。他说:八万条铧子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新形势的需要,拿我们山区生产队来说,哪垧地不得使四条铧子?他扳指一算,全县山地和平原一平均,总共没有十二万条铧子下不来。但是,增产铧子,原材料怎么解决?另一位农民委员根据毛主席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伟大教导,建议说:我们大队和别的大队一样,存着不少废铧子头;要是把全县所有的废铧子头接上铧尖,完全能顶好铧子使,又增产,又节约,不是两全其美吗?

根据农民委员的意见,阜新农机厂不仅修改了生产计划,而且还创造出了新工艺,工人们带着简易化铁炉,游社串队接铧尖,使大量的废铧子头得到了复活,投到了农业生产,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农村里的小工厂[编辑]

炉火红,锤声响,农村里的工厂日夜忙。在阜新县边远的福兴地公社,有一座以修配农机具为主的小工厂。广大贫下中农称赞这座小工厂说:车钳铆锻焊,啥活都能干,咱村建工厂,是文化大革命的新事,是农机厂工人老大哥为农业服务的新贡献。

早在文化大革命前,阜新农机厂的工人就千方百计地为农业服务。他们在修理农具方面做到了“随来随修,急活不过夜”,并且建立了“保修、保换、保使、保退”的制度。为了使边远社队能及时修理农具,他们“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不让农民一时为难”,设四台检修车,游社串队,修理上门。但是,这种组织形式和服务方法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于是,他们在没有工业的偏僻的福兴地公社建立了小工厂,并且在全县武装了十三个社办工业。

小工厂,作用大:方圆四、五十里,左右四、五个公社的农机具修理任务全能承担,做到了大修不出社,中、小修不出队;十里八村,房前屋后的农民生活用具都给修理,既切实地为农业服务,又有力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势力。

新型的农业机械化突击队[编辑]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阜新农机厂把厂内的优秀工人和技术人员组成一支新型的农业机械化突击队,派到农村中去,和贫下中农以及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一起,针对农业机械化中的重点课题,大搞科学实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群众性的农机具改革运动的发展。

招束沟公社张家营子生产队几年来就打算搞粮米加工机械化。但是一直没有实现。在突击队的帮助下,这个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伟大指示,充分发挥了集体力量,在工厂的大力支援下,不到一个月,便实现了粮米加工的机械化。过去,一些所谓“专家”、“权威”搞了几年都没搞成的植树挖坑机,在突击队的努力下很快就搞成了,提高工效二十多倍。文化大革命以来,突击队总共搞成了九种重大新产品,今年又试制投产了两种新产品。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