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沽創立鹽場舊碑
《洪範》五行,其一曰水,水曰潤下,潤下作鹹。鹹也者,其鹺之謂歟?夫水爲五行之首,而鹽爲五味之先,可以便民,可以益國。國之益,民之便者,豈淺鮮乎?唐、虞、三代,澤梁無禁,未聞有拘榷之說。逮至春秋,齊人管仲始議伐苴薪,煮水爲鹽,口計而征其直。漢、晉而下,因之取利,設官置竈,旁及遠方,雖蒲池之所自產,益井之所自出,莫不首課額焉。唐稱劉晏歛不及民而用度足,時河朔用兵,天下之利,鹽居其半。鹽之利其亦溥哉!國家創制,事從簡易。燕京所轄,有縣曰寶坻、蘆臺、越支,疇昔之鹽場也,曰三叉沽,則未之聞。甲午之秋,三叉之地未霜而草枯,灘面寬平,鹽鹵湧出,或經日自生。時人指以爲瑞,遂相率訴於官。按驗得實,受旨煎造。初得舊戶高松、謝實十有八人,歲不再易,招徠者日益衆。河路通使,[2]商販憧憧[3]往來。是年辦課五百餘錠,比之他場幾倍之。無何,康定之後,爲勢家壟斷,竈戶工本例不給之,折以無用之物,故戶皆貧窶,借不能償。至元二年,朝廷擇人授任,以中書省左右司郎中倪德政爲禮部侍郎兼使[4]鹺職。公革去弊政,善政日新,成績上聞,陞中都路都轉運使,官大中大夫,仍以提領稅課司答木丁同知使事,寶坻鹽使曹嚴臣副之。授任之後,蒞政清嚴,以恤民爲急,有功必賞,有罪必罰。竈戶歲給,一一均及,殊無折支諸物之弊。有司租調,彼亦欣欣然輸納,自餘無私毫科歛。由是人得安業,鹽蝸[5]山積,於今三年矣。前副使王進及耆老夏慶、温資甫、梁温全、崔居仁採輿人之誦,數來過,願得一記,刻諸堅珉,以爲後來者之勸。予初難之,復因老宿懇禱不已,乃嘉進等能事其事,而不忘大中指授之功,故摭其實蹟爲書之,且告之曰︰「古之場業已成矣,而今而後,更能恪然守其職以安其屬,則國家懋賞自有不次 之用。予將大書屢書,不獨一書而已矣。」〈中華民國二十三年《新校天津衞志》卷之四。〉
校勘記
[编辑]- ↑ 【校注】原次第十三。《新志》無「舊」字。
- ↑ 【校注】《縣志》、《新志》、《鹽法志》「使」均作「便」。
- ↑ 【校注】《縣志》、《新志》、《鹽法志》均無「憧憧」二字。
- ↑ 【校注】《新志》「使」作「司」。
- ↑ 【校注】《縣志》、《新志》「蝸」均作「如」,《鹽法志》作「窩」。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