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祕密會黨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國祕密會黨記
1911年4月1日
公布於東方雜誌1911年8卷第10期
本作品收錄於《東方雜誌

緖言[编辑]

  吾友古硏氏旣集合支那三合哥老諸黨會之歷史行事。著爲支那社會黨。屬余爲弁言簡端。乃言曰。異哉。讀支那歷史。自秦漢以降。上下二千年間。革命之事殆居十三四。蓋未嘗不與祕密結社有因果關係也。新室不弔。綠林諸英。揭竿起於草澤。白水眞人。乃爲天子。卯金之數將終。三十六方黃巾擾之。則兆三分之局。楊隋之衰也。瓦崗諸羣首難。而有唐以受命。元之亡。以燒香聚衆之徒徧天下。皇覺寺僧興焉。明末流寇海盜相繼起。八牛運盡矣。自淸現治世。諸夏變爲夷狄。有明遺老逸民。思攘夷大義爲虜埋沒。則相與結合諸黨會。冀存微旨以收功將來。是三合哥老之名所以始。厥後。初作難發於臺灣。川湖陝揚導之。太平洪氏用集大成。光復之聲。果不泯墜也。蓋革命事重大。非豫爲醞釀鬱積久之。不克自發抒者。而攘夷大義。非徒外鑠。尤需有所載之以爲播殖也。今諸黨會。其行或不軌於正義。爲世詬病。然其富團結力。守秩序。重然諾。急公死義。不愛其身軀。心惓惓乎勝國歷世。合羣不變。希冀一當。不要有足多乎。使再節制其羣。廣展其宗義。化而如歐美之民黨工會。其結局必有以進於新漢隋唐元明季世諸黨會之所爲。豈第爲高材㨗足者驅除已哉。以是質諸古硏氏。以爲何如。桃源逸士記

第一章 白蓮會[编辑]

  中國祕密結社。始於北胡侵入之後。其萌蘖遠在漢時。方前漢之末。有赤眉、銅馬鐵脛、綠林。與夫大槍諸賊。後漢末造。三國肇始之際。則有黃巾賊。因平黃巾賊而崛起者。則有劉備、關羽、張飛、三傑。是三傑者。結義桃園。約爲兄弟。雖非以同年月日生。願以同年月日死。爲後世祕密結社之模式。黃巾賊後。有五斗米道。降及唐末。則有黃巢之亂。宋徽宗時。有宋公明、盧俊義、之徒。卽水滸傳故事。有百八徒會於梁山忠義堂。父天母地。兄弟星。姊妹月。啜血誓盟。其諸儀式。永爲祕密結社之師法云。後二百年。乃有白蓮會。

  宋末。陸秀夫攜帝昺走廣東。投海死。宋遂以亡。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夏。及武帝死。宦官宮妾擅政。至順帝時。黃河流域因賦役而大擾。人心思亂。至正十年。欒城有韓山童者。煽動其祖父所立之白蓮會。焚香惑衆。倡言彌勒佛降生。河南及江淮間愚民。多信之者。又有劉福通及其黨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咬兒等附益之。詭言山童實宋徽宗八世孫。應作中華正統君主。因刑白馬黑牛。誓吿天地。謀起兵。以紅巾爲號。事洩。山童就擒。妻楊氏及子韓林兒。潛逃武安。劉福通遂反。破潁州。據朱皋。陷汝甯府及光州。擁衆不下十餘萬。蕭縣李二。亦焚香惑衆。偕其黨趙均用。攻陷徐州據之。羅田、徐壽輝、亦舉兵。以紅巾爲號。僧人瑩玉及鄒普勝、倪文俊等。奇壽輝之狀貌。共推爲主。陷蘄水及黃州。壽輝遂稱帝。國號天完。劉福通迎韓林兒爲幼帝。稱小明王。都亳州。國號宋。世稱諸賊曰紅軍。又曰香軍。

  時郭子興、陳友諒、張士誠等。羣雄並起。先後稱王。後朱元璋統一中原。遂爲明代。

  原白蓮會之起。祗韓山童等欲恢復宋室故耳。而鷸蚌之爭。終爲漁父之利。天道蓋難測也。

  爾後二百年。有明鼎盛。白蓮會闃焉無聞。自宦官及寵臣專權而政以紊。加以旱魃爲虐。饑饉薦臻。滿人乘機寇邊。內則叛亂踵起。天啓五年。白蓮會蜂起。初薊州王森者。得妖狐異香。創白蓮敎。自稱聞香敎主。就其徒設大小頭目及會主之號。蔓延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各省。後森被捕死獄中。子好賢及鉅野、徐鴻儒武邑、干宏志輩。踵行其敎。徒黨益衆。無何好賢鴻儒等。約於其年中秋同起兵。會謀洩。鴻儒等遂先期反。自號中興福烈帝。舉兵陷鄆城。連陷鄒、滕、嶧三縣。卒爲官軍長圍食盡。黨徒皆降。鴻儒以單騎遁。亦被擒。磔於京師。臨刑歎曰。吾王好賢父子。經營二十年。徒黨不下二百萬。事之不成。天也。

  經此大敗後。白蓮會銳氣盡挫。李自成及餘諸雄。四分五裂。卒爲滿淸所乘。等閒大好河山。輕易付之借箸之間。良可嘆也。」淸四世至乾隆。明察沈毅。嚴禁白蓮敎。然白蓮敎起事者仍累世不絕。乾隆四十年。白蓮會首劉松者。以祈禱及符呪治病。頗著聞。派密使傳敎於西部諸省。事發流甘肅。後其徒劉之協、宋之淸等。煽誘陝西、四川、湖北人民。嘯聚衆黨與舉兵。際乾隆治世。卒無效。

  劉之協奉王發生者。詭稱爲明裔朱姓。藉以煽誘世俗。乾隆五十八年。事覺被擒。王發生以年幼。免死戍新疆。劉之協遠遁。令州縣大索不獲。荆州宜昌等地。株連羅織數千人。於是聶傑人、張世謀等起荆州。姚之富、齊林之妻王氏等起襄陽。四川孫士鳳、徐天德、王三槐、冷天祿等。一時並起。陝西張士龍、張漢潮、張天倫之徒亦起事。一時西部諸省。望風而靡。嘉慶五年。劉之協再被擒。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亂滅於此而旋起於彼。迄無甯歲。

  擾攘者及十年。至嘉慶七年。始全行底定。生靈塗炭者數十萬。政府耗戰費二億兩。嘉慶十八年。北京宮禁中。又猝起大變。事爲一種天理敎徒所謀畫。而白羽會、三香會、八卦敎等咸歸向而贊助之。自徐鴻儒以來。政府嚴禁白蓮敎。不知其餘黨仍別立諸種名目以相淆。天理諸敎。名雖異。實皆白蓮之緖餘也。」此變首謀者。係河南李文成、山東林淸、二敎徒所爲。二人者。以觀天文能豫言人事稱。上下多尊信之。於是林淸賄通內監。誘致其黨於宮禁。約與山東河南同時起事。

  九月十六日。林淸飾其黨二百餘人爲農夫。潛自宣武門入內城。身懷武器。混酒肆中。日晡乃直犯東西華兩門。各以首蒙白巾爲號。太監劉金等引其東。高廣福等引其西。閻進喜等爲內應。林淸徒黨得內監爲嚮導。知已在大內之西。誤自尙衣監、文潁館、內犯。侍衞急閉隆宗門。不得入。倉皇失措。紛亂間迷於所向。時適仁宗幸木蘭。仁宗第二子。(卽道光皇帝)偕諸太監登垣瞭敵。命急取鎗至。顧內監咸與敎徒通。所與皇子鎗無實彈。俄見手白旗。攀垣踰養心門進者。皇子取鎗射擊之。未命中。怪而察之。知係空彈。因急取衣服間銀釦作丸。再擊之。應聲斃。敎徒不敢踰垣進。將火崇文門。會諸王大臣率禁兵由神武門入。敗敎徒於中正殿門外。所有私通之內監悉就擒。薄暮大雷雨。有敎徒數人震死武英殿御河。餘黨盡奔竄。

  林淸匿北京數里外之黃村。候進止。且冀山東河南黨蜂起爲變也。適有體慧之太監。探知林淸匿黃村。驅車逆之。詭 之成。僞謂宮已破。急待首領之至。議進兵計。林淸信其言。偕馳北京。中途知爲所給。然覺醒已晚。卒被擒。

  河南滑縣知縣强克㨗。偵知李文成之隱謀。捕置之獄。斷其脛。黨衆知謀洩。且聞首領之罹慘刑也。咸不平。敎徒三千人羣起謀變。戕知縣。劫李文成於獄。據滑縣。其他黨之散在山東河南各地者。亦羣起戕官奪城。顧李文成脛創甚。不克自臨陣。但命其黨據運河險要道口鎭。扼餉道以制北京之死命。且以便號召黨徒焉。

  是時楊遇春討平劉之協。駐節陝西。政府飛召之還。楊遇春至衞輝。卽自率親兵八十。由運河西進。窺道口。遇敎徒數千。擊走之。擒斬二百餘人。敎徒遁歸道口。楊遇春自督戰攻道口。敎徒望見輒靡。未幾復道口。焚殺近萬人。繼又擊破桃源賊三千。進圍滑縣。山東鹽運使劉淸。直隸總督章照。率大兵赴援。合圍之。滑縣古滑州舊治也。城極堅。外砌厚磚。內疊厚土。中實以沙。駕大礮攻之。礮彈遇沙輒止。不易破。且敎徒自占道口後。屯聚之糧支一載。城中無敢爲內應者。官軍乃圍其三面。惟北面以隔葦塘缺之。桃源黨首劉國明潛入城。迎李文成自北門遁。官軍追擊。伏騎兵於白土岡。殲其徒二千。文成知不免。縱火自焚死。

  官軍乘勢攻滑縣。用火藥炸西南城破之。城遂陷。黨首牛亮臣、徐安國等就擒。城中良民二萬餘。多有爲官軍虐殺者。

  翌年。陝西白蓮敎亦被官軍擊破。散之四方。自是白蓮會之名無聞。今其敎徒雖有存者。特其分支緖餘耳。

  先是。白蓮會外。尙有各支派。嘉慶十三年。仁宗上諭中有曰。江南、安徽、河南、山東、毗連各州縣。多有無賴棍徒。拽刀聚衆。設立順刀會、虎尾鞭、義和拳、八卦敎諸名。橫行鄕曲。欺壓良善。旣有此等匪徒。自應嚴行懲辦。以靖閭閻。不可養癰貽患。云云。

  嘉慶二十年。那彥成查辦敎匪奏疏有曰。滑縣鬧事三人。俱係震卦敎。凡在敎者。均稱爲東方震宮王老爺門下。其王老爺係首先傳敎之山東荷澤縣人王中。已於乾隆三十七年犯案正法。林淸黨多係坎卦敎。凡在敎者。均稱爲北方上坎宮孔老爺門下。其孔老爺係首先傳敎之山東甯縣人孔萬休。亦已於王中案內正法。至大乘敎。金丹八卦敎。義和門如意門等敎。凡在敎者。均稱爲南方離宮頭殿眞人郜老爺門下。其郜老爺係首先傳敎之河南商邱縣人郜生文。已於乾隆三十六年犯案正法。又訊有淸門敎。係滑縣人王正紀所傳。當時拿獲辦理。訊係兗州石佛口王姓分支。應卽飭令密記存查。臣於到任後。查辦各項敎匪。夙夜實力整飭。不敢稍存疎懈。斷不肯令邪敎復萌。再釀鉅案。除陸續拏獲滑縣潛逃從逆名犯。並林淸案內應行緣坐餘黨不敍外。其離卦一敎。仍未改悔之案。靑縣李八葉福明等。傳習義和門敎一案。又靑縣邊二。傳習白陽敎。預知逆情一案。景州葛錫華等。從習離卦敎。預知逆情一案。祈州那士魁。傳習如意敎。據獲妄造表名掛號總册一案。故城縣葛立業。傳習義和門拳棒。預知逆情一案。均經訊明。敎名雖別。俱係離卦敎之子孫徒黨。逐件奏明。分別凌遲斬遣在案。現又訪獲靑縣尤明等。傳習義和門離卦敎一案。亦經奏明嚴行究辦云云。

  觀此足知當時實有無數敎會。輓近義和團之起源。蓋由來遠矣。」光緖二十三年。大刀會頭目劉士端、彭桂林、趙天吉等。憤耶穌敎之跋扈。集黨毀山東兗州府之耶穌敎堂。戕德國敎徒二人。大刀會者。亦白蓮會之分支。首謀就擒後。德國藉口租膠州灣。復由淸政府償卹費二萬四千兩。賠築敎堂費六萬六千兩。膠州灣租借期爲九十九年。兼讓以膠州灣至濟南府之鐵道敷設權。沿鐵道之礦山。並准其開掘。

  後又有小刀會者。亦白蓮會之分身也。以德國占據膠州灣爲名。藉口禦侮。希圖起事。游勇響馬。到處嘯聚。四出刧掠。致書德國軍營。約期與戰。德國電總理衙門。政府則大驚。急命山東巡撫加意嚴防。漸亦無事。

  蓋白蓮會之徒。向祗與北胡反抗。自耶穌敎案起而反抗洋人。遂肇義和團之亂。

  光緖二十六年。義和團起事。義和團亦白蓮會之支流。號稱能以念誦咒語避礮彈。以傳習拳棒爲宗旨。旗幟有扶淸滅洋等語。蔓延山東直隸各地。毀耶穌敎堂。虐殺耶敎徒。其在北京者。則圍困公使館。八國聯軍入援。事後。淸政府賠各國兵費。至四億五千萬兩之鉅。

  後更有在理敎。亦白蓮會之支流。蔓延河南、直隸、山東、滿洲各地。其敎之起在淸初。其祖曰楊萊如。字佐臣。初名存仁。後世誤爲羊誠證。明萬歷進士。山東萊州府卽墨縣蕭何村人。明亡後。從勞山程揚旺學道。揚旺號道義。別號合元子。道學龍門派。相傳龍門派第十二代弟子。卽邱眞人派。萊如旣學道。居雲莫山。三年似有所悟。返家修行。一日自言見聖宗下降渡化。遂稱得道。龍門派以老子爲敎祖。是爲第一代。聖宗爲尹禧。卽關尹子。爲第二代。邱處機號長春眞人。字通密。山東棲霞人。生於金熙宗時。得道崑崙山。爲第三代。後萊如傳道燕齊間。得大弟子八人。遂立在理敎。嘉慶間設公所於天津梁家咀子。所謂在理者。言在儒佛道三敎之理中。奉佛敎之法。修道敎之行。習儒敎之禮。其宗旨以正心修身克己復禮爲本。其習俗戒煙酒而不禁茹葷。謂戒煙酒則其性不亂。身體日健。鮮魚肥肉所以適口。吾人當修心不必修口腹也。不設像。不焚香。多用咒歌偈語。衆以其禁煙酒有益習俗也。入者漸多。勢以益盛。今滿洲馬賊多屬是敎。去歲革命黨張繼、宋敎仁、至滿洲。齎書連絡。與季逢春、朱二角、金壽山、王飛卿、楊國棟、孟福亭、藍黑牙、等三十頭目盟。其書曰。

  某某英雄麾下。聞公等聚義遼海之間。以扶弱抑强。抗官濟民爲志。敝處前有同人。曾與公等握手。歸來述其事。竊幸同氣不孤。欣慰無極。雖然。則有一二爲公等吿者。馬軍之起。幾三百年矣。推其聚義之始。實在明末。蓋以明時盜賊蜂起。政府誅求無厭。民不聊生。於是北方豪傑。乃互相團結。人自爲守。禦盜賊。抵抗貪官汚吏。以圖身家之安。其本旨固在保全人民。排斥暴政。非若綠林暴客。以劫殺焚掠爲事比也。及淸兵入關。代主中國。乃益肆爲暴虐。屠戮人民。搜括財產。酷法虐政。橫征苛斂。較明季猶甚。於是馬軍團體。反抗政府日益力。而北方人民之相率投馬軍。以圖安身者日益多。馬軍與政府。幾成不兩立之勢。相持至於今日。遂有公等之盛。此僕等所爲中國慶幸者也。然歷時旣久。宗旨漸忘。各部散居。不相統一。欲圖大業。勢不可成。以故黨羣雖多。仍與綠林無異。今政府視公等不過爲寇盜者流。蓋其心實有所輕視耳。夫大丈夫處世。當立無上之威名。受百世之崇拜。豈可爲人輕視耶。況公等祖宗。受政府之殘殺特甚。復仇之心。人所共有。天經地義。所不能外。今以有用之人材。而無合一之團體。不圖大舉之方。不知進取之策。此亦可爲公等痛惜者矣。或以淸廷官軍。精練難禦。不敢輕於發亂。不知校量武材。官軍不及馬軍遠甚。特彼之軍隊較多。此之團體殊單。寡不敵衆。故皆有所忌憚耳。若統集遼河東西黑水南北之義軍。合爲一團。共舉大事。豈官軍所能敵者。西渡山海關。則永平不守。南出喜峯口。則北京吿危。大舉以爲革命之事。莫便於此。僕等向在南方。經營大業。號召徒黨。已不下數十萬衆。欲扶義興師久矣。而山川隔絕。去京絕遠。欲爲割據之事則易。欲制淸廷之死命則難。視公等所處之地。形勢不及遠矣。今欲與公等通好。南北交攻。共圖大舉。特遣派某某等。躬詣戎幕。商議機宜。其訓練士卒。編制軍隊。皆所諳曉。有足備公等之顧問者。若不嫌微末。而以提倡大義之事。互相聯合。則不獨僕等之幸。亦中國四萬萬同胞之幸也。手肅敬請義安不宣。某頓首

  中國開國四千六百零五年某月某日

  白蓮會諸派。均附託於宗敎。猶不免暗昧之習。及三合哥老會之起。蓋僅襲宗敎儀式。其目的始純然政治思想。而爲完全之祕密結社矣。

第二章 三合會[编辑]

  三合會或稱天地會。世人以此名之。會中人亦卽以自名。遂成爲通稱。或曰卽三點會。凡淸水會、匕首會、雙刀會等。皆其支會。

  三合會之成立。在康熙十三年。相傳其原起之目的。以少林寺僧人被官焚殺。志在復讐。或有疑爲未必然者。然觀其尊信一種神祕儀式。易知爲僧道創始之者無疑。至其叛亂之事。則以乾隆五十二年。臺灣林爽文爲倡始。

  林爲彰化縣大理村人。係三合會大頭目。數十年間。土民多黨於三合會。以免地方官暴政者。忽此事爲大吏所聞。卽飭總兵柴大紀率軍三百剿捕。於是林與土人起而拒捕。某夜突襲官軍營破之。斬其司令官。陷彰化。嗣又進攻各地。圍守諸要隘。絕官軍糧道。官軍久爲所苦。及福建援軍黃提督普總兵至。夾擊之。遂大敗。退保大理村。中途遇伏。幾於全軍覆沒。林舉家遠遁蕃夷中。時有一女黨人鄭氏者。容貌絕麗。又多武勇。能使劍彎弓。鎗擊百發百中。領其殘軍。指揮中要。屢與淸軍戰。多所擒斬。然極淫肆。黨人中無可其意者。適擒獲淸軍一武員。迫之。則反爲詬辱。鄭大怒斬之。醢其頭。後三合會大失敗。鄭逃匿廣東。卒被捕殺。然鄭氏之名。至今土人猶存其祭典云。

  嘉慶十四年。有三合會支派淸水會。會員胡炳耀等十七人。在江西崇義被捕。治以叛亂煽惑之罪僇焉。

  嘉慶二十二年。三合會會員又增至千餘人。其會員有犯事被刑者。至三十二年。又大敗於梅嶺。常稱兵以與廣東官吏抗。在江西之會員亦頗多。常干涉行政。地方官極畏之。

  道光十二年。兩廣湖南各山中。猺族叛亂。傳言爲三合會所煽惑。官軍征猺族。卽因以征三合會。鏖殺至二千人。一時居於猺族官軍間之三合會。迷於向背。卒結猺族以攻官軍。某夜猺族效田單火牛之計。燃火羊角上。驅羣羊至山。官軍怪而進擊之。猺族卽自後突出襲擊。官軍大爲所敗。後猺族以得賄故。退入山。三合會乃獨當前敵。被戮者無算。官軍獲勝後奏功。卽邀賞凱旋。

  觀以上云云。三合會雖無可取處。然其蔓延之廣可知矣。當是時。臺灣、兩廣、江西、南方一帶。三合會頗跋扈。而以福建一省爲醞釀之所。雖淸官吏下嚴令痛制之。卒無效。蓋此種祕密結社。不獨爲淸官吏所憂。其挾此主義。自閩廣往馬來及南洋各島或暹羅印度諸地者。往往到處盜殺。爲其地方官吏之害。且黨羽旣多。卽不願入會者。亦多憚而求其保護。有不得不入會之勢。

  道光三十年。三合會騷擾兩廣各地。太平軍效之。起事廣西。輾轉而至中原。

  太平軍首洪秀全。係農家子。嘉慶十七年。生於花縣。距廣東省七十里。幼喪父母。於鄕里授徒爲業。屢應省試。皆不第。繼乃流寓四方。陰結同志。常賣卜江湘間。先是廣東人朱九濤唱上帝敎。洪秀全及其同鄕馮雲山等師事之。九濤死。推秀全爲敎主。道光十六年。秀全與雲山同至廣西。居桂平武宣二縣交界之鵬化山中。傳上帝敎。初桂平有保良攻匪會者。蓋秀全雲山等立會講敎。滿官吏實已陰惡之也。是時桂平人曾玉珩。家資累巨萬。受敎於秀全之門。秀全妹壻武宣人蕭朝貴。亦來桂平。朝貴與楊秀淸交最善。秀淸先世爲廣東人。後遷至廣西。居桂平縣之大黃江。世以製炭爲業。秀淸豪放無賴。不拘小節。與其同鄕韋昌輝、貴縣石達開、同入上帝敎。昌輝、達開、義憤慷慨。常欲委身以成大事。秀全時臥病幾殆。突然愈。曰吾病死作地下人者七日。今始復蘇。能知未來事。舉世將罹大災。惟奉我敎。拜上帝。或爲敎主之兵則可免。且死後可升天堂極樂世界。若拜上帝。納銀供香燭。則可贖已往一切罪惡。凡奉其敎者曰師徒。男相稱曰兄弟。女相稱曰姊妹。稱天父曰耶父華。謂耶穌爲其長子。尊之曰天兄。己則爲其次子。楊秀淸等爲師徒。

  道光三十年。洪秀全、馮雲山、盧賢拔等。造眞言寶誥諸書。密行傳布。隱蓄髮易服。潛伏山林間。遣人四方遊說。會起大疫歲飢。人心所在傾動。附從之者日益多。

  於是洪秀全舉兵金田村。移屯武宣縣東鄕。招集四方豪暴。是時三合會各頭目之有武器者。一歸秀全軍。然以其敎義相異。不久輒散去。惟廣東人羅大綱從之。世多以洪秀全爲三合會首領。呼太平賊曰三合賊。實則大謬也。洪秀全僅容納三合會之一部分耳。非親爲三合會員也。雖其復明逐滿。兩者俱同。其蓄髮易服。尙無背三合會之主旨。然三合會。所奉爲道敎佛敎。上帝敎所奉爲基督敎。其根原實大相刺謬。洪秀全曾語人曰。三合會之目的在覆淸復明。其創始在康熙時。主義雖正當。然必至二百年後如今日。始可爲覆淸之舉。至於復明。則又似是而非。旣還復吾舊有之山河。必當另建新朝。今乃以復明爲言。焉可以得人心。若就吾眞敎言之。全賴上帝之威力爲援助耳。其得助多者。以吾等數人。敵彼百萬羣可也。予是以不知有孫臏、吳起、孔明、各名將。彼三合會有何價値哉。此其語實確有所見。後之稱太平國王。學亂世英雄之所爲者。蓋非其素志也。」厥後。貴縣林鳳祥。漢陽萬大洪。湖南衡山洪大全等來歸。勢大振。卽分諸將席卷廣西。進陷永安。創國號曰太平天國。自稱天王。所向無敵。遂進陷南京據之。時三合會亦紛起各地。道光二十九年。新嘉坡陳正成。設三合會支部於廈門。命名曰匕首會。入會者數千人。咸豐元年。消息達省城。淸官吏調查該會之性質。欲鎭定之。遣道員某。逕捕陳正成。陳被捕後。拷問令自述。以陳爲新嘉坡籍。英國領事欲干涉其間。然不知陳究拘於何處。正訪察間。陳已斃於拷問之下。舁其屍以肩輿。仍棄之於其寓前。後由黃威代領其衆。時官吏橫暴。屢迫刧豪富財貨。咸豐三年。以官吏强奪豪富黃姓之財。黃威保庇之。率部下二千餘人起兵。其隊長多新嘉坡人。奪占廈門附近二市鎭。附從者增至八千。遂進而占據廈門。黃威乃頒布示論。自稱明軍指揮官。盛抗淸軍。支持數月。並不擾及外人。其戰也。各持人道主義。尊視生命。晝而戰。夕而休。不尙夜襲。暮則穩睡。日出則爭鬭。然卒未能持久。糧餉藥彈。淸軍則有餘。明軍則不足。明軍於是啓城議款。安然乘輪而去。明軍旣去。淸軍入城市。縱行劫掠。虐殺人民。戮及童稚。刀鈍而不血。則幷縛數人而投之河。殘忍誠不可理喩。英領事通牒勸止。亦無效。乃用威壓之計。以兩軍艦泊香港。若將强制者。於是洋場及船埠周圍俱免於禍。餘各地則一日間有斬殺至二千人以上者。

  廈門爲匕首會占領時。上海復有三合會起事。當時廣東福建兩省人之在上海者。約共十四萬人。多爲三合會員。其時廣東人劉麗川。福建人陳阿連等。羣謀襲上海城。事未發。爲淸地方官偵知。捕粤閩頭目七八人。粤閩人益大怒。致書地方官。謂信偶爾之浮說。捕我友人。究爲何理。今不速返我友者。立斫汝頭。毋後悔。地方官大駭愕。返而謝之。其月二十日。適地方官致祭孔子廟。黎明。麗川阿連等六百餘人。潛匿北門外。待啓城。卽突然入襲縣署。迫知縣袁某繳出官印。袁某駡曰。印爲淸天子所賜。漢人作官不易。汝欲印者。先取吾頭。麗川黨人大叱斬之。衆因圍道署。是時黨徒集已萬餘人。城中鼎沸。署中官吏指揮守兵頻放大礮。衆仍不退。直威脅道臺吳健章繳出官印。吳恐蹈袁之覆轍也。解綬與之。麗川取其印。縛健章。奪取官家銀無算。城亦陷。時其黨悉以紅巾爲號。因稱爲紅頭賊。後數日。麗川阿連等論殺健章與否。衆議大譁。美公使麥轄爾聞之。邀麗川以吳道付與監護。麗川不之許。然有二洋人潛誘健章。自西門縋城逸。匿麥轄爾所。麗川聞之。大怒。勢將攻租界。租界聞悉。防益嚴。鎭江之淸軍。聞上海陷。計非礮擊不能攻克。則向洋人求購大礮數尊。洋人以須自保不允。淸兵乃强奪之。與洋人鬭。死者數十人。淸兵營跑馬場。凡四千餘人。時或嘲弄洋人而毆辱之。於是上海各國領事請於總督何桂淸。欲移跑馬場駐營。桂淸猶豫未決。各國領事又致書。令速移營。否則將以兵力奪取。時英美二國軍艦之在上海者各一艘。合租界所有洋兵。得三百餘人。各戒嚴以待。桂淸以爲仇洋人。則洋人必惡我而助敵。轉而攻我。則滬城胡以得復。遂自至租界。謝罪洋人。時淸軍集上海者萬餘人。借洋人之力以斷糧道。復向城中礮擊。麗川聞洋軍之助淸軍也。率死黨百餘人犯圍遁。

  道光三十年。三合會蜂起兩廣各地。見洪秀全之得勝也。氣益張。咸豐四年。舉廣東各州及廣西全省。盡皆叛亂。其年占領廣東之肇慶佛山東莞各地。廣東省城。幾爲所包圍。珠江悉爲所占有。占領各地之頭目。雖多放蕩無賴。然其軍隊尙有紀律。統率之者亦多得力。又知公表其目的。其旗有反淸復明等字。而對於外人之感情亦不惡。知竭力聯絡之。然自此淸軍與三合軍顯有區別。而淸軍之運餉廣東城。轉得利用外人之助。懸外國旗。卽能安然行過三合軍之礮臺與軍艦間。此則外人之爲惠於淸軍多矣。否則廣東一陷。淸國南方一帶。必將盡陷於敵。無一立足地。

  咸豐四年十一月。廣東一豪商備置艦隊。運兵向佛山。與三合會戰。三合軍大得勝。鹵獲淸軍弁四五十人。且殺戮其無數兵士。捕獲人中。遇英美兩國人卽釋之。惟淸兵士五百人悉被殺。後又戰於珠江。卽用此艦隊攻破淸軍艦四十四艘。

  在廣東通商之外人。久惡叛亂之不得善果。遂亦不望三合會之遽有成功。而被累尤甚之英人。漸至袒庇淸軍。會三合會頭目各渙散。其中一頭目則率黨大半走廣西。餘八千人。則至桂林與羅將軍結合。形勢遂以一大變。咸豐五年。淸軍益順利。而殘忍之慘禍亦至。省城外十數村鎭。爲淸軍所克者。屠男女老幼動以千百計。多有解送城中處斬者。其餘各縣之淸軍到者。與餓虎無異。或以五百人爲一團。械送省中。或以萬人爲羣。禁之城內。日殺七八千人爲率。或殺之。或生剝之。廣東生靈之傷於官軍手者。餘百萬人。

  廣東總督葉某之鎭懾三合會。爲法至嚴。然兩廣、江西、福建、諸省。尙時時暴起。方英法同盟軍之占領廣東也。太平軍石達開自湖南進兵廣西。欲攻據桂林。三合會乘之。乃再有回復之希望。咸豐八年。陳淸康率軍數千。會集於廣東之北。隱有占領廣東之計。待同盟軍一退。卽擬起事。適攻擊桂林之太平軍。遇强悍之淸援軍。突圍逃廣東。更於中途脅從諸無賴。加以三合軍。勢遂益盛。其主力軍乃再向廣西進軍。

  主力之太平軍旣去。淸軍乃逕向三合軍攻擊。並用賄通懸賞等法。暗約三合會副統領陳政及餘諸頭目。謀殺其統領陳淸康。率衆投降。陳政昧於事勢。竟斬其統領。淸軍乃大得勝。官吏爲升職地。欲以血戰報吿。乃捕與內應無涉之三合會員二千以上。斬殺之。於是淸軍自誇其能。十年之間。凡三合會之在廣東及其鄰境上。傳播無政府論者。悉處以極刑。捕縛者一不宥恕。而其家族之幸逃至香港者。旣無官吏管轄。輒仍昌傳反淸復明之主義。

  光緖十二年。廣東惠州府甯山。有三合軍三千。抗官起事。別有石工四百。編爲一隊。爲三合軍之應援。由香港至九龍山會集。及至歸善。則甯山之三合軍已爲淸軍擊敗。於是此援軍卽逕解散。

  光緖二十四年。三合會頭目李立亭洪振年等。起事於廣西鬱林南甯一帶。連陷各城。席卷全省。所餘僅梧州桂州二城。淸軍多投降之。太平軍以後。此爲第一大亂。延十數月。淸軍僅克鎭定之。

  光緖二十六年。三合會頭目鄭弼臣等。與興中會首領孫逸仙相約。受其指揮。在廣東惠州樹近世所謂革命幟。所在響應。附從約二萬人以上。然外絕輸運藥彈之途。內則淸軍援者頻至。勢不可支。卒解散。是役也。日本山田良政戰死於虎頭山。

  以上爲三合會小歷史。其宗旨始不過反淸復明。自孫逸仙變化其思想。至易而爲近世之革命黨。其徒黨遍伏各地。此次革命之所以風靡南方者。三合會未始無力也。

  此外則有海外三合會。由中國本部黨員。扶植其勢力於海外。其在海外者。不但以傾覆滿政府爲宗旨。又有貧病死喪。互相援助之義。其會員之友情。不僅在生時並及於死後。遇無近親經紀其死喪者。諸友卽代營其葬儀。送還其遺骸。雖骨已腐朽。猶不忘還之中土。以是僑民多其義。入會者益多。

  十九世紀之初。諸會員之自福建廣東而至南洋羣島者。每於其地犯法。或保庇犯法之人。當地政府無如之何。且不僅因犯罪而騷擾。猶有因各公所之會員。屢起爭鬭者。必大經殘殺以後。始略行鎭定。然並不抗叛當地之殖民政府。卽其政府起而鎭服之。亦並不違異。以其所懷思想。雖爲無政府主義。然不過自相爭鬭耳。

  道光二十一年。中英之戰端旣開。新嘉坡之三合會。卽因以再起覆淸興明之望。切實與海峽殖民地之政府協商。當時在其地之各頭目。多豪宕不羈。足以威服人民。惟其部下所用。俱爲光棍。常刧奪財物。殖民政府必欲有以約束之。於是向各公所會員。强行錄載人名。由是得揣測其會員之多寡。知其頭目爲何人。遇會員有違法者。其責任始有專屬之人。數年來政府大便利之。後來者十九皆三合會員。殖民地政府乃思爲一網打盡之計。於數十萬之中國人。特定一審判權而保有之。於是各會員始與其地之政府爲敵。更祕密運動。以求有以勝之。而其地政府之官吏。亦漸覺其言語風俗之異。應付稍難。且中國人之自各內地往者。語言又互異。雖鎭壓之責任在各頭目。然不能悉通其土語。卽無從約束之。

  三合會之在南洋各地或英領各地者。其地之政府。恆視爲害物。於暹羅亦然。且其勢甚盛。凡其地有大暴動。必爲三合會所爲。於澳洲亦以反抗其地之官吏。致其地政府橫生議論。於北美洲則肆行殺害。强奪虜贖。其爲非作惡之名。高於太平洋海岸。犯事以後。輒用祕密勢力。由諸兄弟保庇之。以是得常逃法網。」其在香港之三合會。則發端於殖民地建設之日。道光二十五年。凡反抗殖民政府者。皆烙印於頰上。監禁三年。又制定放逐之法令。其年又改正之。惟三合會員犯有不法情事。須處罰者。不烙印於頰上而烙於腕上。其判定一任判事爲之。廢去放逐之令。然此法並不實力厲行。多有治死者。而三合會反抗政府。亦無公然之舉動。蔓延日久。至咸豐七年。中英開戰。乃於香港預備攻擊廣東。以八百苦工編成敎練隊。苦工俱客民。大都屬於三合會。其數頭目。以驅逐滿洲故。曾向英軍協商一切。」光緖十二年。三合會以苦工營業之紛爭。各公所曾有械鬭。其主動者。爲萬安及福義興兩派。萬安之頭目。充中國偵探。被捕後。以團體不法行爲之罪。付之高等法院審問之。後准其保釋。出獄卽逃歸其故鄕歸善縣。中國官偵知所在。舉兵捕之。自後萬安福義興。卽因此時有爭鬭。兩派互以數人投之獄。

  光緖十三年。制定祕密結社各條例。凡應拘禁於公所者。罰以一千元。會員之應拘禁者。則罰以五百元。且禁止單會。然其法令並不留存底稿。所有香港二三十公所。皆祕而不宣。其牆壁上徒見有字畫及許多旗幟。以爲裝飾耳。僅備各會員捐款簿一册。餘無所有。各公所均設有關帝神。以六月二十四爲其昇天日。例須慶祝。以五月十三日爲其生誕。亦慶祝。然此特其儀式。並無深意存乎其間。

  各公所會員。多有於外洋犯事。因求保庇而入會者。或有因掠奪遠行而爲者。或有因欲在廣東各港灣刼奪而爲者。或有因放火迫脅掠奪而屈服之者。或有客民孤寄欲求安全而爲之者。然多數會員。均能嚴守會中法律。堅持設會之目的而不變。

  要之。所有會員。無論其爲貧病死喪之扶持而入。或爲求免會中諸種壓制而入。或爲好奇而入。或爲種族革命而入。或有所利己而入。而皆同抱一傾覆滿政府之念。血誓以後。卽衆志團結。此則其至可畏者。

第三章 哥老會[编辑]

  哥老會或稱哥弟會。其成立在乾隆年間。同治時。平定粤匪以後。湘勇撤營。窮於衣食之途。從而組織各團體。於是哥老會始盛。除有仍爲水陸軍將弁者外。餘則皆以賭博盜劫爲業。李鴻章弟李某。自廣東回京。所載財物船百餘艘。自湘水下。哥老會襲之。掠奪其八十艘。自是始爲盜。然其本旨則在復仇。其理想則爲俠義。故嚴禁竊攘。不害良民。惟襲刧不義之豪富。與不正之官吏。謂盜劫爲武差事。謂賭博爲文差事。有所謂洪家者。或曰紅幫。乃會中之正統也。

  又有稱爲靑幫者。卽鹽梟及光蛋。如安慶之道友會是也。其徒始皆以運河漕糧爲業。及漕糧改由海運。無所衣食。遂集於大族潘氏兄弟下。組織團體。密行販鹽。或以偸稅爲業。所謂潘氏者。卽哥老會之支派。

  別有所謂黑幫白幫者。黑幫業竊盜。多乞食一流。所謂江湖團是也。白幫卽騙拐黨。世多以此兩幫屬之哥老會。然兩幫爲哥老會所賤視。素不容入其會。故在其勢力範圍內盜竊或拐騙。則哥老會必徵取稅金若干。否則致之死地。

  哥老會宗旨。與三合無異。亦不過反淸復明而已。自耶敎傳播。因其儀式之不同而生誤解。加以淫邪、抉眼、剖心、取膽、割勢、和藥之謠言。到處流傳。土人偶有紛爭。敎會牧師不問事之曲直。一槪袒護其徒。遂生嫌惡洋人之情。化爲激烈之排外黨。會之最盛地方。推湖南及浙江。揚子江沿岸各省次之。其他各省。亦無在不有其會員。

  哥老會雖久有其名。惟至光緖十七年彌遜一案出後。始爲世人所注目。此案以關熙明爲主。李豐次之。李豐有巨萬資。其勢力幾凌跨首領而上之。李豐之父李昭壽。本淮北一無賴。屬太平軍忠王李秀成。當淸軍襲天長縣時。昭壽孤軍不敵。倒戈以降。欽差大臣勝保大喜。奏奬三品頂戴。賜各世忠。然淸廷恒猜疑之。後卒以故受死刑於安徽。李豐乃入哥老會。一以雪父恥爲念。欲傾覆滿政府以復讎。則致銀六萬兩於鎭江。託稅關洋人彌遜。以三萬兩購軍火。彌遜更薦六洋人密爲之助。由香港購辦軍械藥彈炸彈。密輸之鎭江。時其僕及素與連絡之中國人。以隱謀之嫌疑。被淸官吏捕縛。嚴加拷問。不得已供出同盟諸人之姓名。於是彌遜亦爲捕去。經上海領事審問。監禁九月。驅逐回國。明年乃捕獲李豐。於獄中自殺。其妻妾及婢。亦同時自殺。最後乃捕得關熙明。處以死刑。與李豐屍一同梟首。

  自此案以後。揚子江沿岸。對於外人。益激發惡感情。外人之被虐殺迫害。所在有之。沙市之日本領事館、稅關、招商局、怡和洋行等房屋。俱爲灰燼。而破壞外人財產之責任。乃轉在淸國官吏及旁觀之人。於是哥老會益肆行無忌。淸政府恐再與外人生隙。遂一律視爲暴民之煽動。恒據哥老會爲口實。

  光緖十八年。江西湖南交界之醴陵。捕獲四哥老會中人。二人已殺。二人則尙在審問。於是有一千會員蜂起劫獄。救出二人。走五台山中。官軍剿伐之。乃四方潰散。

  光緖二十三年冬。平山周偕、畢永年、林述唐、遊湖南。晤哥老會頭目李雲彪、楊鳴鈞、張堯卿、李堃山等。卽介紹以孫逸仙之爲人。謀於揚子江沿岸集頭目組織英雄會。光緖二十五年。畢永年偕哥老會中頭目七人至香港。與興中會領袖及三合會頭目晤。組織興漢會。推孫逸仙爲首領。此卽哥老會連絡近世革命黨之始。其思想大爲變化。

  光緖二十六年。義和團亂起。各國聯軍進北京。同仇會之馬福益。約唐才常於湖南起事。在漢口謀洩。唐才常等數人爲張之洞所殺。馬福益之總參謀劉佐楫。見事已敗。恐禍及其身。思以功贖罪。將同黨姓名密吿之。於是有頭目二人被捕。馬福益僅逃免。其年。李雲彪、楊鴻鈞、以廣東不易成事。轉而至上海。結識唐才常。見康梁之徒。聲勢正盛。遂再至廣東。起事惠州。機謀未密。事卒敗。

  光緖三十年。馬福益與黃興等謀。一面派人至廣西連絡各首領。一面則連絡三合會、靑幫、白幫、各小會。謀設一總會。名華興會。入會者。每年納會費一元。積至一百萬元。則購軍器起事。未久而陸亞發起事廣西。攻柳州。奪洋槍五千枝。廣東總督乃大發兵。剿伐之。陸亞發急吿馬福益。令在湖南起事。馬福益正創立華興會。諸事未備。雖覺爲難。然時機不可失。適八月瀏陽有普濟大會。四方英豪羣集於此。馬福益乃招集三十六正龍頭。七十二副龍頭。分中路及東南西北五路。約以十月十日同時起兵。會謀洩。九月十五日南路正統蕭桂生。及西路副統游得勝均被捕。後又捕得馬福益。斬於瀏陽西門外。廣西陸亞發軍亦敗挫。陸亦爲官軍所擒。

  光緖三十二年。江西萍鄕礦夫肇事。礦夫多屬哥老會、洪江會。於是馬福益部下之舊頭目。乘機革命。率礦夫起事。由萍鄕進攻湖南之醴陵及瀏陽。陷之。將長驅進攻長沙。人心所在騷動。將成第二太平軍。其吿示有爲祖宗雪恥。宜同德同心。體天伐罪等語。兩江總督發兵二千向萍鄕。湖廣總督發兵三千向瀏陽。惟官軍多有與之通者。鎗皆向空射擊。或棄鎗與之而遁。不易討平。湖廣總督益發礮兵救援。交戰二十餘次。革命軍始以彈丸缺乏而潰。

  昔時哥老會皆排外。自近時革命黨入其中。敎化而指導之。遂自稱爲革命軍。萍鄕之役。凡敎會牧師。皆一律保護之。此足見哥老會思想之改革矣。

  其在浙江之哥老會。處州王金寶則稱雙龍會。衢州劉家福則稱九龍會。浦江杜亦勇則稱千人會。嚴州濮振聲則爲白布會。數年以來。前後各以事刑死。其餘如紹興竺紹康之平洋黨。嵊縣裘文高之烏帶黨、金錢黨、祖宗敎、百子會、白旗會、紅旗會、黑旗會、八旗會等。皆以仇洋爲主義。以憤耶敎之跋扈故也。自近時革命黨入其中。說以洋敎之跋扈。由於滿政府之惡劣。遂一變而爲傾覆滿政府。仇洋之主義。轉以消滅。於是有陶成章、沈英、張恭等。倡議於杭州。集浙江、福建、江蘇、江西、安徽、五省之頭目。開一大會。打作一團。名龍華會。

  以上爲哥老會之歷史。三合會化爲革命黨。哥老會亦復爲革命黨。於是全國各省之諸會黨。悉統一而爲革命黨焉。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112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