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岩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岩記
作者:鍾惺 
本作品收錄於《鍾惺集

去青神西南十五里,江色盡綠玉,中邊皆見。隔岸坐立數山,若架閣者,中岩也。岩下上連延,可十數里許,回流峻壁,冥壑復磴,竹樹蒙籠。大要向背往復,皆與此岩終始。

渡江即水月樓,樓趾齧江,寺冠之。由樓視江則已俯,由寺登樓乃反降階,階垂窮與樓湊。階代樓為梯者強半,揣本齊末,度樓之腰,猶未能至乎寺趾也。

降自樓,出山門右行,不見江,則摩磴如蟻。數折為喚魚潭,魚聽掌出。石壁百仞,立而微俯,潭漱其脛,石無完膚,有邵伯溫大書可模。

並壁行數武,為羅漢洞。洞低,曲僂而入,如行牛角中隙處。稍右則為伏虎岩。沄岩為千千萬億佛,如恒河沙數。岩半之,跨壑為一小石橋,銜木其壁為閣,若居人架竹梁上以承燕巢者。人屈曲行其下,沿緣洞壑,俯仰竹石者數里,曰:「此走井研、富順道也。」岩又半,為流杯池,一曰太極池。有屋數楹,屋後為泉,泉流洞中。石壁四周,有黃魯直大小二石刻。壁間宋元刻頗多,每兩石縫接處,往往上下各截其半,中嵌俗筆,亦有居石隙苟完者。

出洞緣磴行,輿步紵代。去所謂羅漢洞、伏虎岩者,度可四三里,乃復睹前沄岩佛像,鬚眉歷歷可數。才隔一壑,尋橦可度,疑前此一段途徑可省矣。大抵喚魚潭以往,行皆並壑,石壁夾之若岸,壑若溪,藤蘿虧蔽壑中若荇藻,老樹如槎,根若石,猿鳥往來若游魚,特無水耳。諸峰映帶,時讓時爭,時違時應,時拒時迎,裒益避就,準形匠心,橫豎參錯,各有妙理,不可思議。

又行里許,蹭蹬拾級,乃睹古中岩題額。去三石筍不遠,所謂諾詎那尊者,引牛頭僧持鑰扣石筍,筍開得低頭佛盜珠是也。鍾子曰:自中岩至尊者岩,從下視上,頂踵腹背,其石脈皆當為筍。筍隙且平處則置屋,仄則鑿磴,斷則為橋,處危臨深則設石欄,欄則復見江。從江中望岩上,僧舍佛刹,雖一居之內,前軒後寢,累累綴高壁,上下疊而不覺其前後通也。登岩行屋中皆磴道,乃稍得其要領。趾後竟即摩前頂。石筍中分處如一門,尊者像處其中。右旋復為佛殿,殿傍一筍屹如浮屠,與中分者而三,實一筍也。人直指其巋然三峰者為石筍耳。筍上宋元刻亦多,俗書災石者亦復倍之。

萬曆辛亥十月二十一日,曉霽,與弟恬及艾子登於中岩焉。禮諾詎那尊者畢,說偈。偈曰:「偶爾喪珠復返,急時扣鑰相求。未免勞勞多事,世尊不合低頭。」又曰:「未必衣珠真失,總緣岩石當開。自供羅漢遊戲,不管山僧往來。」說偈訖,返。

  ↑返回頂部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