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說/卷六
子曰:“吾於禮樂,正失而已。如其制作,以俟明哲,必也崇貴乎?”
賈瓊、薛收曰:“道不行,如之何?”子曰:“父母安之,兄弟愛之,朋友信之。施於有政,道亦行矣,奚謂不行?”
子謂:“任、薛、王、劉、崔、盧之昏,非古也,何以視譜?”
文中子曰:“帝之不帝久矣。”王孝逸曰:“敢問《元經》之帝何也?”子曰:“絜名索實,此不可去。其為帝,實失而名存矣。”
或問謝安。“子曰:“簡矣。”問王導。子曰:“敬矣。”問溫嶠。子曰:“毅人也。”問桓溫。子曰:“智近謀遠,鮮不及矣。”
賈瓊問群居之道。子曰:“同不害正,異不傷物。”曰:“可終身而行乎?”子曰:“烏乎而不可也?古之有道者,內不失真,而外不殊俗,夫如此故全也。”
繁師玄曰:“敢問稽古之利。”子曰:“執古以禦今之有乎?”
子曰:“居近識遠,處今知古,惟學矣乎?”
子曰:“恭則物服,愨則有成,平則物化。”
子曰:“我未見平者也。”
或曰:“君子仁而已矣,何用禮為?”子曰:“不可行也。”或曰:“禮豈為我輩設哉?”子不答,既而謂薛收曰:“斯人也,旁行而不流矣,安知教意哉?有若謂先王之道,斯為美也。”
文中子曰:“七制之主,道斯盛矣。”薛收曰:“何為其然?”子曰:“嗚呼!惟明王能受訓。”收曰:“無制而有訓,何謂也?”子曰:“其先帝之制未亡乎?大臣之命尚正乎?無制而有訓,天下其無大過矣。否則蒼生不無大憂焉。”
薛收曰:“贊其非古乎?”子曰:“唐、虞之際,斯為盛。大禹、臯陶,所以順天休命也。”
文中子曰:“議,天子所以兼采而博聽也,唯至公之主為能擇焉。”
文中子曰:“誡,其至矣乎?古之明王,敬慎所未見,悚懼所未聞;刻於盤盂,勒於幾杖;居有常念,動無過事。其誡之功乎?”
薛收曰:“諫其見忠臣之心乎?其誌直,其言危。”子曰:“必也直而不迫,危而不詆,其知命者之所為乎?狡乎逆上,吾不與也。”
賈瓊曰:“虐哉,漢武!未嘗從諫也。”子曰:“孝武,其生知之乎?雖不從,未嘗不悅而容之。故賢人攢於朝,直言屬於耳。斯有誌於道,故能知悔而康帝業。可不謂有誌之主乎?”
子曰:“姚義之辯,李靖之智,賈瓊、魏徵之正,薛收之仁,程元、王孝逸之文,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禮樂,可以成人矣。”
子謂京房、郭璞,古之亂常人也。
子曰:“冠禮廢,天下無成人矣;昏禮廢,天下無家道矣;喪禮廢,天下遺其親矣;祭禮廢,天下忘其祖矣。嗚呼!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越公問政。子曰:“恭以儉。”邳公問政。子曰:“清以平。”安平公問政。子曰:“無鬥人以名。”
子謂薛收、賈瓊曰:“《春秋》、《元經》,其衰世之意乎?義直而微,言曲而中。”
越公初見子,遇內史薛公曰:“公見王通乎?”薛公曰:“鄉人也。是其家傳七世矣,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越公曰:“天下豈有七世不逢乎?”薛公曰:“君子道消,十世不逢有矣。”越公曰:“奚若其祖?”公曰:“王氏有祖父焉,有子孫焉。雖然,久於其道,鐘美於是也,是人必能敘彜倫矣。”
子出自蒲關。關吏陸逢止之曰:“未可以遁我生民也。”子為之宿,翌日而行。陸逢送子曰:“行矣,江湖鳣鯨,非溝瀆所容也。”
程元曰:“敢問‘風自火出,家人’,何也?”子曰:“明內有齊外,故家道正而天下正。”
子曰:“仁義其教之本乎?先王以是繼道德而興禮樂者也。”
子曰:“禮其皇極之門乎?聖人所以向明而節天下也。其得中道乎?故能辯上下,定民誌。”
或問君子。子曰:“知微、知章、知柔、知剛。”曰:“君子不器,何如?”子曰:“此之謂不器。”
文中子曰:“周、齊之際,王公大臣不暇及禮矣。獻公曰:天子失禮,則諸侯修於國;諸侯失禮,則大夫修於家。禮樂之作,獻公之誌也。”
程元問六經之致。子曰:“吾續《書》以存漢、晉之實,續《詩》以辯六代之俗,修《元經》以斷南北之疑,贊《易》道以申先師之旨,正《禮》《樂》以旌後王之失。如斯而已矣。”程元曰:“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夫子何處乎?”子曰:“吾於道,屢伸而已。其好而能樂,勤而不厭者乎?聖與明吾安敢處?”
子曰:“有坐而得者,有坐而不得者;有行而至者,有不行而至者。”
子曰:“見而存,未若不見而存者也。”
子曰:“君子可招而不可誘,可棄而不可慢。輕譽茍毀,好憎尚怒,小人哉!”
子曰:“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故君子不與也。”
子謂:薛收善接小人,遠而不疏,近而不狎,頹如也。
子遊汾亭,坐鼓琴,有舟而釣者過,曰:“美哉,琴意!傷而和,怨而靜。在山澤而有廊廟之誌。非太公之都磻溪,則仲尼之宅泗濱也。”子驟而鼓《南風》。釣者曰:“嘻!非今日事也。道能利生民,功足濟天下,其有虞氏之心乎?不如舜自鼓也。聲存而操變矣。”子遽舍琴,謂門人曰:“情之變聲也,如是乎?”起將延之,釣者搖竿鼓枻而逝。門人追之,子曰:“無追也。播鼗武入於河,擊磬襄入於海,固有之也。”遂誌其事,作《汾亭操》焉。
子之夏城,薛收、姚義後,遇牧豕者問塗焉。牧者曰:“從誰歟?”薛收曰:“從王先生也。”牧者曰:“有鳥有鳥,則飛於天。有魚有魚,則潛於淵。知道者蓋默默焉。”子聞之,謂薛收曰:“獨善可矣。不有言者,誰明道乎?”
子不相形,不禱疾,不卜非義。
子曰:“君子不受虛譽,不祈妄福,不避死義。”
文中子曰:“記人之善而忘其過,溫大雅能之。處貧賤而不懾,魏徵能之。聞過而有喜色,程元能之。亂世羞富貴,竇威能之。慎密不出,董常能之。”
陳叔達謂子曰:“吾視夫子之道,何其早成也?”子曰:“通於道有誌焉,又焉取乎早成耶?”叔達出遇程元、竇威於塗,因言之。程元曰:“夫子之成也,吾儕慕道久矣,未嘗不充欲焉。遊夫子之門者,未有問而不知,求而不給者也。《詩》雲:實獲我心。蓋天啟之,非積學能致也。”子聞之曰:“元,汝知乎哉?天下未有不學而成者也。”
或問長生神仙之道。子曰:“仁義不修,孝悌不立,奚為長生?甚矣,人之無厭也!”
或問嚴光、樊英名隱。子曰:“古之避言人也。”問東方朔。子曰:“人隱者也。”子曰:“自太伯、虞仲已來,天下鮮避地者也。仲長子光,天隱者也,無往而不適矣。”
子曰:“遁世無悶,其避世之謂乎?非夫無可無不可,不能齊也。”
文中子曰:“《小雅》盡廢而《春秋》作矣。小化皆衰,而天下非一帝。《元經》所以續而作者,其衰世之意乎?”
子在絳。出於野,遇陳守。曰:“夫子何之乎?”子曰:“將之夏。”陳守令勸吏息役。董常聞之曰:“吾知夫子行國矣,未嘗虛行也。”
賈瓊事楚公,困讒而歸。以告子。子曰:“瓊,汝將閉門卻掃歟?不知緘口而內修也。”瓊未達古人之意焉。
仲長子光曰:“在險而運奇,不若宅平而無為。”文中子以為知言。文中子曰:“其名彌消,其德彌長;其身彌退,其道彌進,此人其知之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
仲長子光字不曜,董常字履常。子曰:“稱德矣。”子之叔弟績,字無功。子曰:“字,朋友之職也。神人無功,非爾所宜也。”常名之。季弟名靜,薛收字之曰保名。子聞之曰:“薛生善字矣。靜能保名,有稱有誡。薛生於是乎可與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