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为革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为革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吉林市油脂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调查报告
吉林省革命委员会 吉林市革命委员会调查组
1970年1月10日

本作品收錄於《红旗

《红旗》杂志编者按:吉林市油脂厂的事迹,是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工厂的壮丽的赞歌。从这里,人们可以看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毛主席指出:“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这就是我们胜利的源泉,这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吉林市油脂厂是迎着大跃进的浩荡东风诞生的。共产党员、特等残废军人刘声带领十二名烈军属和街道居民,凑了二十五元资金,三口大锅闹革命,办起了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企业。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这个厂的革命群众,全心全意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革命而生产,用革命精神搞生产。在这里,艰难险阻、困难挫折都不在话下,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全站不住脚。

工人们说:为革命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为革命没有吃不了的辛苦,为革命没有满足的时候。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彻底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思想,在全厂革命群众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他们依靠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的优势,使工厂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厂现有二百一十八人,已由生产单一品种发展到能够生产七十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由炼废油到成批生产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一九六九年的总产值达到三百四十万元,比一九六六年提高百分之五十二点七,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十二年来,给国家上缴利润的总额为国家历年投资总额的四十倍。

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创业

[编辑]

建厂初期,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资金,四无技术,两手攥空拳,一穷二白。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把工厂办起来?有人在一旁摇头了:“一个残废,一群婆婆娘娘,十二个半人,能办个啥工厂?”刘声,这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了重伤、失去双手双脚的特等残废军人,坚定地回答:“没有双脚也要走革命路,没有双手也要开顶风船。半截人不当半截革命派!婆婆娘娘也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没有这个条件,没有那个条件,有了要革命的人,是最根本的条件。他们没有东西,七拼八凑,没有办法,七嘴八舌,用破席片、碎木板搭起了不遮风、不挡雨的席板棚,拣来砖头、石块垒起了锅台,到大工厂搜集废油作原料,三口大锅闹革命的火焰就这样点燃了。由于资金少,有几天就连这三口大锅也要断烟火。向国家要吗?工人们说:“决不能抽出大锅底下的火,炼咱们小锅里的油。”他们从家里拿引柴,到外边拣煤渣,咬紧牙关,迎着困难走。

一九六一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工业上刮起“关、停、并、转”的妖风。旧省委的一个走资派来到油脂厂,轻蔑地说:“这样的工厂,能搞出啥名堂?”不久,就卡掉了他们的原料,并要他们下马。工人们气愤地说:为什么国家需要的东西,不让我们生产?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就要生产。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厂办下去。

一九六二年,工厂改为地方国营。有人认为,现在是原材料国家供应,产品国家包销,赔赚国家兜着,这下可熬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把一切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还是事事向国家伸手,这是能不能沿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道路继续前进的问题。

工厂要建废油再生车间,有的同志提出个方案,要国家投资十一万元。这个方案引起了很大争论,多数工人不同意。他们说:“我们宁肯自己克服十分困难,决不给国家增添一分负担”,“社会主义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伸手要来的,要靠我们双手去创造”。全厂工人和干部一齐动手,把废旧设备切切割割,拼拼凑凑,拼成罐壁和釜壁,把不同规格的角钢和钢管焊接成支架,制成了三个洗涤罐、一个油水分离器,安装了两个蒸馏釜、两个冷却塔等设备。自己动手用大铁锤打出来一个二十八米高的铁烟囱。制作洗涤罐的碟形罐底,自己没有压力机和胎具,出去加工,要花许多钱。机修工人就在冻土地上按罐底形状挖一个大坑,把钢板烧红,架在坑上,用大木锤砸,奋战四十个小时,砸坏四十八把木锤,硬是打出来两个罐底。他们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没要国家投资,建成了一个可以年处理两千五百吨的废油再生车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加发扬光大。三年来,他们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盖厂房、仓库四千一百二十平方米,等于前九年建筑面积的一倍半。在兄弟厂的支援和帮助下,自己制造、改制了六十八台主要设备,自己动手安装了全部设备,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钢材。

这个厂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上,在战胜困难的斗争中,立足于自己动手,立足于现有条件,立足于利废利旧;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老八路作风,发扬节约一分钱、一滴油的精神,发扬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气概。工人们说,这三个立足、三个发扬,是可贵的精神,可靠的办法,正确的道路。

革命的需要,就是发展生产的方向

[编辑]

“备战、备荒、为人民”,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思想,是革命的全局。油脂厂从这个全局出发,革命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把搞生产同建设社会主义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个厂遵循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伟大方针,积极地为农业服务。他们派人到农村去调查,了解到农村迫切需要大车油,就想办法生产。但是生产大车油,开始每吨要亏损几十元。工人们说:毛主席号召支援农业,生产不生产大车油,不是赔钱不赔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坚持什么政治方向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干,亏损是可以解决的。旧市委的一小撮走资派,以赔本买卖不能搞为名,逼着油脂厂把大车油生产停下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们彻底批判了刘少奇的“利润挂帅”的修正主义黑货,承担了生产全省农村需用的大车油的任务。他们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很快地扭转了亏损局面。现在,每吨成本由五百三十元降到三百五十五元,售价也大大下降,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他们搞生产,不怕麻烦不怕少,革命需要坚决搞。一个发电厂为了攀登一项技术高峰,需要少量的导轨油。油脂厂的工人知道后,为了长无产阶级的志气,打掉修正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卡我们的脖子的妄想,立即接受了这项任务。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试制成功了,帮助发电厂解决了困难。

自觉地考虑到全局的需要,急革命所急,急战备所需。一九六九年,厂革委会的一个领导成员,到附近一个工厂联系工作,在打电话时看到该厂记事板上写着:“速给无锡去电,急运透明硫化切削油。”他回厂之后,和工人们一道讨论,认为我们两个厂只隔一条路,他们急需的油,却要从数千里外运来,不利于备战。这个厂就马上进行试制,经过反复试验,很快就赶制出来,热情地送上门去,并主动地承担了长期供应的任务。在落实党的“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中,他们了解到有关单位正在为试制一项重要战备产品千方百计地攻关,就主动派人参加战斗。同时,在厂内组织了一个攻关小组,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很快地试制成功了,经有关单位鉴定,完全符合要求,为加强战备做出了贡献。

为革命节省每一个铜板

[编辑]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革命,节约一滴油、一块煤、一度电、一分钱,是油脂厂的优良传统。十二年来,工厂由穷变富,但是这个传统一直没有变。工人们说:节俭过日子,才能越过越革命。

有一年,油脂厂为市粮食局加工一批桐油。工人在加工中,珍惜每一滴油,把掉在地下的用手抿起来,把沾在抹布上的煮出来,把留在桶底上的用羹匙刮下来。点点滴滴汇大川,由于加强管理,降低消耗,节省出来二十吨桐油,价值四万元。有人提出,把这批油留下,解决工厂的困难,这是合理合法。老工人不同意,他们说:增产节约是我们的本份,节约归自己,合的是本位主义的理,合的是私有观念的法。油脂厂工人坚决把二十吨桐油交给了国家。

随着工厂的扩大,工人的增加,一九六九年年初,厂革委会计划用本厂积累的十六万元盖宿舍和会议室。准备动工的时候,党的“九大”胜利召开了。革委会主任刘声在厂里落实“九大”精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上提出一个建议:宿舍和会议室暂时不盖,用十六万元再建一个高温润滑脂车间,把原来为建这个车间国家同意给的三十七万元和一百吨钢材节省下来。这个建议引起了工人们很大的注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这个厂的实际情况来看,盖宿舍和会议室是需要的,但他们想到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认为应当把钱花在刀刃上。结果,他们既没有建宿舍和会议室,也没有新建高温润滑脂车间,把这十六万元用来建了一个生产新产品的车间;同时,利用废旧材料改建了一个高温润滑脂车间,改进了工艺,提高了生产能力二十倍。工人们说:“这才是咱们三口大锅闹革命的精神,这才是油脂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老传统。钱,就应该这样花。”

他们在生产中,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发动广大工人群众,人人参加管理,个个当家理财,班班组组有消耗记录,班班组组有核算,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为国家提供的积累越来越多。

走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

[编辑]

油脂厂遵照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伟大教导,为革命掌握技术,为革命攀登技术高峰,走立足于土、从土到洋、土洋结合的道路。

开始创业的革命工人,在技术上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进过工厂,更不懂炼油技术。厂里有一个自称“油脂专家”的人,把自己懂得的一星半点技术,当做“祖传秘方”,实际上只掌握了几张配料单,变来变去,糊弄群众。老工人在一块合计:“这个人和咱们不是一条心,咱们不能傻干,要下决心掌握技术。办工厂,发展技术,要依靠咱们。”工人们奋发图强,刻苦钻研,用手摸、眼睛看、鼻子闻、舌头舔的办法,检验产品质量,边干边学,逐步地掌握了技术。过去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现在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这个厂在产品试制、工艺设计、建筑安装等方面,都成长起来一支自己的、一专多能的技术队伍。

油脂厂在对待技术、设备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能洋就洋,不能洋就土,从土到洋,土洋结合。他们在生产中,不断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一步一步地发展,一步一步地提高,创造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例如,要提高钙基润滑脂的质量,必须低温出罐。开始没有低温出罐的设备,油脂变稠淌不出来,工人们在摄氏一百度左右的条件下,不怕烤,不怕烫,硬是用大铁杓一杓一杓地掏出来。他们一边坚持生产,一边改造设备,一边改进工艺流程,经过两年来的不断努力,从直火加温到蒸气加温,从单层釜到双层釜,从人工搅拌到机械搅拌、双向搅拌,“土办法”逐步地变成土洋结合的办法,初级的东西变成了高级的东西,生产也实现了机械化、管道化,使钙基润滑脂的质量赶上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他们经常给自己出难题,大破洋奴哲学,为革命攀登技术高峰。一九六五年,我国的一种生产设备,需要一种非皂基高温润滑脂。资本主义国家用高价和苛刻的条件来卡我们。工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气愤,强烈要求承担这个任务。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油脂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拿出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攻难关。负责这项试验工作的佟硕林同志,是个只念过六年书的工人技术员,他患有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胆囊炎,经常发高烧,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一直坚持在战斗岗位上。他们为了找一种原料,跑了十一个省、区,取回三十三种样品,经过一百零八次试验,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终于试制成功。工人们又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一定要把资本主义国家甩在我们后边。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改造一种稠化剂的性能。工人和技术人员敢想敢干,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用土办法大胆试验,仅用六十天的时间,就拿下来了。经过对比试验,资本主义国家的非皂基高温润滑脂,使用一次只能连续运转六个月,这个厂生产的同类产品,可以连续运转十一个月。把这种润滑脂用在机车发电机上,比一般润滑脂使用时间提高五十倍以上;用在轧钢厂大型剪断机的辊道轴承上,比用原来的润滑脂使用时间提高九百七十一倍。

油脂厂立足于自己动手,技术上敢攀高峰,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们要干的,就下决心一定干成。现在,他们生产的九个品种、二十八个规格的定型产品,都是靠自己摸索搞出来的。

有革命化的人,才能有革命化的工厂

[编辑]

油脂厂办成一个革命化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有许多经验,而最根本的一条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经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成长起一支革命化的队伍。有了革命化的人,才能有革命化的工厂。

这个厂有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坚定地按毛主席指示办事,带头学,自觉革命化;带头干,自觉做样子;带头闯,勇于担风险。他们把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工厂”的伟大教导,作为办工厂的座右铭,经常学,反复学,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每干一件事情,首先看到的是人的因素,深信自力更生的“力”蕴藏在广大群众之中。

他们紧紧地同群众联系在一起,人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分不清谁是工人,谁是领导干部。革委会的一位副主任,一年到头手不离“三把”:锤把、钳把和锹把,被群众称为“革命的老黄牛,艰苦奋斗的好打头。”刘声同志在铺设铁路专用线时,跟着汽车到林区拉枕木,和大家一起爬山,断腿被假腿磨出了血,还坚持往上爬。汽车司机劝他不要再爬了,他说:“革命没有平坦的路,革命就得爬坡,我要为消灭帝修反、解放全人类爬一辈子坡。”工人们说:有了一心跟着毛主席干革命的领导班子,自力更生的革命道路就越走越宽广。

这个厂的领导班子,用毛泽东思想带出了一支心红骨硬的骨干队伍。这个队伍里,有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勇敢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闯将,有十二年如一日艰苦创业的老工人,有经过人民解放军大学校培养的复员、转业军人,有自觉地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亲自参加了改变油脂厂一穷二白面貌的战斗,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们爱厂,更爱社会主义。五十多岁的老工人祝玉书,原是一个家庭妇女,饱尝过旧社会的苦难,对毛主席无限热爱。她刻苦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实心实意地听毛主席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她常说:“党是妈,厂是家,我听党的话,我爱我的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她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油脂厂十分注意对新的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对新入厂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上的第一课,就是进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育,讲厂史,打上“三口大锅闹革命”的烙印。老工人对青年工人言传身带。有个中专毕业生刚进厂时,认为厂小没出息,一提到“三口大锅”就觉得很不光彩。有一次,她把一副用脏了的手套顺手扔掉,老工人不声不响地拣起来,洗净补好。当她搬砖头没有手套时,老工人把这副手套递给她,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三口大锅闹革命的时候,哪有手套啊!你们要接好艰苦奋斗的班!”在老工人的帮助下,这个青年人的思想逐渐地发生了变化。最近,她到市里买玻璃仪器,雇车得花五元钱。她想:五元钱,这可是我们建厂资金的五分之一呀!她不辞辛苦,往返两次,背回了仪器。一代新人正在自力更生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如果过去也讲自力更生,那末,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自力更生就更加重要。”面对美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吉林市油脂厂的革命群众,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从战备需要出发,决心“爬坡要爬最陡的坡,登山要登最高的山”,夺取自力更生的新的更大的胜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