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乾道臨安志 (四庫全書本)/全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乾道臨安志 全覽


  御製題乾道臨安志
  南渡忘讐久論之最初輿志始觀兹武林掌故因堪考宋紙存刋乃更奇官署宫城寧復昔呉山越水鎮如斯臨安四度親訪古當面失哉此細披臨安即今杭州府自辛未至乙酉凡四次南巡皆駐杭州數日均未得覯此書雖尋訪古蹟無可考證今始見此宋槧初本追憶舊游不啻覿面失之矣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一
  乾道臨安志      地理類三都㑹郡縣之屬提要
  等謹案乾道臨安志三巻宋右文殿脩撰知臨安府周淙撰臨安自南渡後建為行都淙於乾道五年再任杭帥始創為之志凡十五巻見於宋史藝文志其後淳祐間施諤咸淳間潛説友厯事編纂皆有成書今惟潛志尚存抄帙周施二志世久無傳此本為杭州孫仰曾家所藏宋槧本巻首但題曰臨安志而中間稱髙宗為光堯太上皇帝孝宗為今上紀牧守至淙而止其為乾道志無疑惜其自第四巻以下俱已缺佚所存者僅什之一二也第一巻紀宫闕官署題作行在所以别於郡志體例最善後潛志實遵用之二巻分沿革星野風俗州境城社户口廨舍學校科舉軍營坊市界分橋梁物産土貢税賦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館驛等諸子目而以亭堂樓觀閣軒附其後叙録簡括深有體要三巻紀自三國吳至宋乾道中諸牧守詳畧皆極得宜淙字彦廣湖州人其尹京時撩湖浚渠頗著政績故所著述亦具有條理今其書雖殘缺不完而在南宋地志中實為最古之本考武林掌故者要必以是書稱首焉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欽定四庫全書
  乾道臨安志巻一     宋 周淙 撰
  行在所宫闕門附
  大内在鳯皇山之東以臨安府舊治子城増築南曰麗正門門外建東西闕亭百官待漏院北曰和寧門門外建百官待漏院東曰東華門建炎中車駕南廵駐蹕於此紹興七年二月降詔巡幸建康府紹興八年三月移蹕臨安府下詔曰昔在光武之興雖定都於洛而車駕往反見於前史者非一用能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英威遞行天討上繼隆漢朕甚慕之朕荷祖宗之休克紹大統夙夜危懼不常厥居比者巡幸建康撫綏淮甸既已申固邊圉奬率六軍是故復還臨安内修政事繕治甲兵以定基業非厭霜露之苦而圖宫室之安也故兹詔諭想宜知悉徳夀宫在望仙橋之東宫門外有百官待漏院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四日奉聖㫖以徳夀宫為名是月十一日光堯夀聖太上皇帝降詔退處是宫其日今上皇帝登寶位
  皇子府
  慶王府        恭王府
  右在徳夀宫北
  宗廟欑宫附
  太廟在瑞石山之左
  景靈宫在新莊橋之西崇禋館道院在宫之南
  安穆安恭皇后攢宫在錢湖門外三里修吉寺
  莊文太子攢所在錢湖門外二里寶林院
  郊社
  圜壇在嘉㑹門外以南四里三嵗一郊天
  熙成殿在壇側
  太社太稷壇在觀橋東北每嵗春秋祀社稷
  九宫壇在東青門外一里嵗祀九宫貴神
  藉田先農壇在嘉㑹門外以南四里玉津園之南紹興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詔以來嵗之春祗祓青壇親載黛耜躬三推之禮以風示于四方明年孟春二十有二日太上躬耕藉田禮成自後嵗祀先農于此
  髙禖壇在嘉㑹門外以南四里龍華寺嵗祀髙禖
  三省
  尚書省六部
  中書省後省
  門下省
  樞宻院承㫖司
  右在和寧門外之北
  臺閣
  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在和寧門裏
  御史臺在清河坊之西
  秘書省在天井巷之東
  光堯太上皇帝御書右文殿曰右文之殿門曰右文殿門
  實録院
  日厯所
  右附于秘書省
  學校
  太學紹興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奉聖㫖太學養士權於臨安府府學措置増展其格法令禮部討論繼而於前洋街建立十四年三月已已光堯太上皇帝祗謁先聖止輦于大成殿門外降登步趨執爵奠拜注視貌像翼翼欽慕復幸太學御敦化堂頒手詔示樂育詳延之誠意命國子司業髙閌講周易泰卦賜羣臣諸生坐垂聴講說首肯者再三復迂玉趾俯臨養正持志二齋顧瞻生徒肄業之所徘徊久之始命駕言還乾道五年奉聖㫖令兩浙轉運司臨安府重修殿宇
  光堯太上皇帝御書至聖文宣王廟曰大成之殿門曰大成殿門
  光堯太上皇帝御書御書閣牌曰首善之閣蔵光堯太上皇帝御書石經
  敦化堂米友仁被㫖書
  齋舍
  服膺  禔身  守約  習是
  養正  存心  節性  持志
  率履  誠意  經徳  允蹈
  循理  時中  惇信  果行
  務本  貫道  觀化  立禮
  武學在前洋街紹興十六年四月初二日奉聖㫖令兵部討論武士弓馬及試選去留格法申尚書省二十六年奉聖㫖令禮兵部檢㑹祖宗以來武學養士典故施行乾道五年奉聖㫖令兩浙轉運司臨安府重修
  殿宇
  昭烈武成王殿   敦閱堂
  齋舍
  受成  貴謀  輔文  中吉
  經逺  閱禮
  諸王宫大小學在睦親宫之右
  貢院在觀橋之西    别試所在貢院之側
  經筵
  講筵所
  資善堂
  講筵閣
  右並在禁中
  宫觀
  太一宫在新莊橋之南崇真館道院在宫之南
  萬夀觀在新莊橋之西晨華觀道院在觀之東
  四聖延祥觀在孤山紹興十六年建二十年賜今額道院在觀之北
  三茅寧夀觀在城中七寶山紹興十六年賜今額顯應觀紹興十九年於龍山西建立二十四年徙于涌金門外靈芝寺之右
  旌忠觀紹興元年宣撫處置使張浚劄子據呉玠陳請陜西出兵自來祈禱三聖屢獲顯應乞於鳯翔府和尚原立廟賜旌忠廟額封忠烈靈應王忠顯昭應王忠恵順應王三年張俊楊存中郭仲荀用已俸於臨安府踏道橋東立廟紹興十九年改賜觀額三十二年徙于覺苑寺故基
  廟宇
  祚徳廟在車橋西紹興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奉聖㫖令兩浙轉運司葢造
  苑囿
  玉津園在龍山之北
  聚景園在清波門外
  院
  諫院在三省後
  學士院在和寧門裏
  登聞檢院在麗正門外
  登聞鼓院在麗正門外
  官告院在尚書吏部中門
  都進奏院在朝天門外
  諸司糧料院在夀域坊之北
  諸軍糧料院在夀域坊之北
  文思院上下界在北橋之東
  車輅院在嘉㑹門外
  騏驥院在紫坊嶺下
  六房院在三橋之西
  五房院在紅橋之西
  所
  玉牒所在朝天門之南
  勑令所舊在天井巷今徙于朝天門之南
  軍器所在祥符寺之東
  三衙
  殿前司在八盤嶺南
  侍衞馬軍司在天慶坊
  侍衞步軍司在鐵冶嶺
  寺監
  太常寺在天井巷舊勑令所
  宗正寺附于大宗正司
  大理寺在仁和縣西
  司農寺在市南坊之北
  太府寺在通江橋之東
  國子監事具學校
  將作監在修文坊
  軍器監在修文坊
  
  大宗正司在睦親坊
  軍頭引見司在文思院後
  左右金吾街仗司在呉山
  諸司審計司在浄因坊之北
  諸軍審計司在浄因坊之北
  牛羊司在𣙜貨務後
  排岸司在武學相對
  内諸司
  閤門
  客省四方館
  右在和寧門外
  入内内侍省
  禁衞所
  皇城司
  御藥院
  御輦院
  内東門司
  御前馬院
  修内司
  翰林院天文局醫官局鐘鼓院𨽻焉
  通進司
  御厨
  翰林司
  儀鸞司
  合同憑由司
  後苑
  内蔵庫
  内軍器庫
  御酒庫
  右並在禁中
  
  省倉上界在天水院橋之北
  省倉中界在仁和縣橋之東
  省倉下界在餘杭門外九里
  豐儲倉在東青門外三里
  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𣙜貨務都茶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通江橋之東
  雜買務雜賣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通江橋之西
  草料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天水院橋之北
  糯米糴場在徳勝橋之北
  庫
  左蔵庫在清湖橋之西
  御酒麴料庫在後市街
  祗𠉀法物庫在糯米倉巷
  度牒庫在油車巷
  贍軍南酒庫在朝天門外有和樂樓
  贍軍東酒庫在柴垜橋之東有太和樓
  贍軍北酒庫在鹽橋之東
  贍軍西酒庫在三橋之西有豐樂樓
  贍軍中酒庫在㶚頭市之北
  贍軍南外酒庫在𠉀潮門外
  贍軍北外酒庫在江漲橋鎮
  局
  太醫局在葛公橋之南
  和劑局在臨安府治後
  太平恵民南局在太廟之南
  太平恵民北局在㶚頭市
  太平恵民西局在衆安橋
  太平恵民東局在浙江
  太史局在呉山
  編估打套局在太府寺後
  府第
  左右僕射府在夀域坊南
  樞宻知院府在天慶坊
  執政府在天慶坊南
  嗣濮王府在軍將橋之東
  呉王府在後洋街
  益王府在中沙巷
  睦親宅在清湖橋之東
  臺諫宅在太常寺西
  百官宅在石灰橋
  館驛
  都亭驛在𠋫潮門裏國信所附之
  懐逺驛舊在法慧寺今廢
  班荆館在赤岸港
  軍營
  禁衞諸班直營一在天慶坊一在保民坊一在崇新門裏一在艮山門裏
  皇城司親從親事等指揮營在豐樂橋東
  捧日天武龍神衞等指揮寨并殿前司馬步軍三司諸軍寨並環列於府城内外東至外沙西至西溪安樂山南至龍山北抵江漲橋鎮
  御輦院供御次供御下都輦官營在崇新門裏
  儀鸞司營一在保安門裏一在麗正門外
  翰林司營在鹽橋南
  御厨營一在天慶坊一在報恩坊
  修内司壯役等指揮營在萬松嶺下
  軍器所萬全東西作坊等指揮營在大理寺西
  軍頭司等子營在文思院後
  騏驥院敎駿營在紫坊嶺下










  乾道臨安志巻一



  欽定四庫全書
  乾道臨安志巻二     宋 周淙 撰
  歴代沿革
  大都督臨安府餘杭郡寧海軍節度治錢塘仁和二縣禹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之域春秋時屬呉呉滅入越越滅入楚秦并天下屬㑹稽郡太平寰宇記夏禹東去捨舟航登陸於此乃名餘杭吳越春秋夫差二十三年止於餘杭山史記始皇三十七年十一月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西一百二十里從狹中渡顧夷曰始皇過餘杭因立為縣漢因之西漢地里志有餘杭錢唐富春縣又海鹽縣武原鄉有鹽官沈約宋書云鹽官漢舊縣也至東漢順帝之後𨽻吳郡東漢地里志呉郡有餘杭富春城丹陽郡有於潛城三國時屬呉呉大帝分餘杭置臨水縣呉志賀齊表奏分餘杭為臨水縣黄武五年即富春縣置東安郡呉志云分三郡十縣地置東安郡以全琮為守又分富春置新城縣既而廢寶鼎二年割於潛屬呉興郡太康元年改臨水縣為臨安縣時鹽官錢唐富陽晉武帝避簡文鄭太后諱改春曰陽𨽻呉郡臨安餘杭於潛𨽻呉興郡事見晉地理志咸和中復置新城縣宋齊梁因之陳置錢唐郡隋開皇九年平陳廢郡割呉興呉郡之地置杭州初治餘杭未㡬移治錢唐省併新城臨安縣仁夀二年割武康縣屬杭州因置總管府大業初改為餘杭郡統縣六隋地理志云錢唐富陽餘杭於潛鹽官武康武徳六年六月復為杭州𨽻蘇州總管是年沒於輔公祏七年平賊復置杭州因併鹽官入錢唐以武康𨽻湖州陞於潛縣為潛州八年州廢以舊縣來屬貞觀元年分天下為十道杭州𨽻江南東道四年分錢唐復置鹽官凡領縣五錢唐富陽餘杭於潛鹽官𨽻潤州都督府永淳元年析富陽復新城縣垂拱二年析於潛置紫溪縣四年析餘杭復臨安縣萬嵗通天元年改紫溪為武隆聖厯元年又改為武崇神龍元年改為唐山今昌化縣也大厯二年廢長慶之後復置景雲二年屬江南道按察使開元二十一年分𨽻江南東道採訪使天寶元年改為餘杭郡統縣八唐志云錢唐富陽餘杭於潛鹽官新城臨安唐山至徳二載置江東防禦使治餘杭郡乾元元年復以為杭州置浙江西道節度治昇州尋徙蘇州未㡬兼餘杭軍使治杭州二年改置觀察使治蘇州上元二年詔杭州刺史領防禦使建中二年置鎮海軍節度於潤州元和之後使名廢置不常龍紀元年復置杭州防禦使景福元年賜號武勝軍防禦二年陞為都團練觀察尋廢移鎮海軍節度使治杭州已上使名嵗次並見唐方鎮表五代史記云光化元年移鎮海軍於杭州景福二年至光化改元相去凡五年不同是年始拜錢鏐為節度使俄而置都督府又陞為大都督府天祐四年以臨安縣衣錦城為安國衣錦軍朱梁開平元年改新城為新登以梁太祖父諱改城曰登二年改臨安為安國事見五代史記四年改唐山為金昌龍徳三年析錢塘鹽官地置錢江縣今仁和縣也與錢塘分治城下後唐同光初復金昌為昌化石晉改為横山又以為呉昌五代之亂錢氏據有兩浙㡬百年號呉越國宋興錢俶始事貢獻太平興國三年朝于京師遂納土焉其年改錢江為仁和復新登為新城陞安國衣錦軍為順化軍治臨安縣四年改呉昌為昌化五年廢順化軍以其縣復𨽻杭州淳化五年詔以鎮海軍為寧海軍詔曰浙右奥區餘杭故壤閭閻舊俗有延陵亷遜之風組練雄師知孫武訓齊之令控於滄海實曰大藩宜更節制之名用洽厎寧之化杭州鎮海軍改為寧海軍陞南新場為紹徳縣六年改為南新縣領縣十皇祐元年管勾一路兵馬鈐轄司事熙寧五年廢南新為鎮𨽻新城縣七年分浙東西為兩路杭蘇湖潤常秀睦七州為西路宣和中領浙西安撫使建炎三年翠華巡幸是年十一月三日陞杭州為臨安府復兼浙西兵馬鈐轄司事統縣九錢塘仁和餘杭臨安富陽於潛新城鹽官昌化紹興五年三月二十四日指揮臨安府車駕駐蹕之地宜増重事權依舊兼浙西安撫使云
  星度分野
  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注云星紀呉越也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志皆云牽牛婺女揚州地里志云呉地斗分壄也晉書天文志隋書地里志皆云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呉越之分野屬揚州費直起斗十度蔡邕起斗六度故永嘉中嵗星熒惑太白聚牛女之間識者以為呉越之地當興王者又苻堅欲謀為寇石越對曰今嵗星鎮斗牛福徳在焉垂象弗差苻融曰嵗鎮在斗牛吳越之福五代史云唐末豫章人有善術者望牛斗間有王氣牛斗乃錢塘分野國史地里志兩浙路當天文南斗須女之分
  風俗
  呉地古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之境也其俗躁勁輕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故曰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或云州界多水水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也周官職方氏曰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之民二男而五女其畜宜鳥獸其榖宜稻呉越春秋云人性脆而愚水行山處以船為車以檝為馬恱兵而敢死漢志曰呉粤之君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劍輕死易發文身㫁髮以避蛟龍之害應劭曰常在水中故㫁其髮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數與楚接戰互相兼并故呉越風俗畧與楚同隋志曰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魚稻富饒不憂飢餒信鬼神喜淫祀又曰呉郡餘杭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商賈並凑其人君子尚禮庸庶敦厖故風俗澄清而道敎隆洽亦其風氣所尚也國史地里志總敘兩浙路以為人性敏柔而慧尚浮屠氏之敎厚於滋味急於進取善於圖利
  州境
  通典太平寰宇記皆云杭州乃春秋越國之西境西北至禦一作語兒分界在呉郡嘉興縣南今秀州崇徳縣有禦兒鄉是也又周顯王四十六年楚威王伐越破之盡取其地至於浙江之北
  東西六百六十七里一百三十六步
  南北九十九里三十三步
  四至八到
  東至秀州界一百二十九里自界首至本州一百二十里
  西至徽州界二百四十三里自界首至本州九十里南至紹興府界三十六里自界首至本府九十里北至湖州界五十四里自界首至本州一百八里東南到紹興府界三十六里自界首至本府一百三十五里
  西南到嚴州界一百五十三里自界首至本州一百二十一里
  東北到秀州界九十三里自界首至本州九十七里西北到宣州界一百九十八里自界首至本州二百一十里
  去兩京地里
  東京二千二百里    西京二千五百里
  陸路
  西至昱嶺二百四十三里入徽州界
  北至導墩五十四里入湖州界
  東北至七里店九十三里入秀州界
  西北至千秋嶺一百九十八里入宣州界
  南至白峯鋪一百五十三里入嚴州界
  水路
  東至浙江沿海郭瀝港一百二十九里入秀州界南至浙江中流三十六里入紹興府界
  北至下塘大港導墩五十四里入湖州界
  東北至上塘運河七里店九十三里入秀州界
  東南至浙江中流三十六里入紹興府界
  西南自浙江入溪至白峯一百五十三里入嚴州界
  
  望錢塘        望仁和
  望餘杭        望臨安
  緊富陽        緊於潛
  上新城        上鹽官
  中昌化
  鎮
  江漲橋鎮       臨平鎮
  范浦鎮
  右並端拱元年置𨽻仁和縣
  湯村鎮
  右本仁和鎮端拱元年改𨽻仁和縣
  南新鎮
  右熙寧五年置𨽻新城縣
  在城八廂吏部注大小使臣分治煙火賊盗公事
  宫城   左一   左二   左三
  右一   右二   右三   右四
  城南北兩廂紹興十一年五月七日郡守俞俟奏請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煙繁盛各比一邑乞於江漲橋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廂差親民資序京朝官主管本廂公事杖六十以下罪聴决奉聖㫖依
  城南左廂舊治便門外一里浙江跨浦橋北今徙於白壁營
  城北右廂治餘杭門外六里江漲橋鎮
  城東西都巡檢使乾道三年四月二十日郡守王炎奏請以城外東西廂地分廣濶巡邏稀踈乞於見任官内踏逐有武勇之人二員兼城東西巡檢使各差軍兵三十人帶器㐲巡警措置盗賊奉聖㫖依
  城東都巡檢使司治城東一里羅漢院之南
  城西都巡檢使司治城西三里赤山之南
  城社門附
  九域志隋楊素剏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有城門十二東曰便門保安崇新東青艮山新門西曰錢湖清波豐豫錢塘南曰嘉㑹北曰餘杭有水門五東曰保安南水北水北曰天宗餘杭資治通鑑載後周景福二年錢鏐發民夫二十萬及十三都軍士築杭州羅城周七十里南門曰龍山東門曰竹車南土北土保徳北門曰北闗西門曰涵水西闗城中又有門曰朝天門曰炭橋新門曰鹽橋門今廢土人猶以門稱焉
  社壇舊在利涉門内今嘉㑹門一百步今徙于城西一里昭慶寺
  户口
  自陳置錢塘郡隋廢郡為杭州户一萬五千三百八十唐貞觀中户三萬五百七十一口一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九開元中户八萬六千二百五十八太平寰宇記載皇朝初户主六萬一千六百八客八千八百五十七九域志户主一十六萬四千二百九十三客三萬八千五百二十三兩朝國史户二十萬五千五百六十九今户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十五萬二千六百七
  廨舍
  府治舊在鳯皇山之右子城南曰通越門北曰䨇門錢氏舊造至和元年郡守資政殿學士給事中孫沔重建樞宻直學士蔡襄撰記并書刻石于門之右建炎四年翠華駐蹕今徙治清波門之北以奉國尼寺即浄因寺故基創建
  兩浙轉運衙太平興國三年錢氏納土是年五月丙戌始置轉運使以刑部郎中楊克遜充兩浙西南路轉運使宗正寺丞趙齊副之祠部郎中劉保勲充兩浙東北路轉運使右拾遺鄭遜副之熙寧七年四月癸已檢正中書刑房公事沈括言欲乞分浙東西為兩浙路轉運使於杭州置司杭蘇湖常秀睦潤七州為浙西路越明台婺温衢處七州為浙東路詔從之舊治在䨇門之北為南北兩衙今徙於湧金門南為轉運東西衙
  提舉市舶衙舊在城中淳化三年四月庚午移杭州市舶司於明州定海縣以監察御史張肅領之今存市舶務
  通判南㕔在府衙南
  通判北㕔在府衙東
  安撫司㕘議官主管機宜文字幹辦公事廨舍在府治之左右
  僉判察判節推察推司户司法敎授廨舍並在府治之左右
  府院在府衙門之西録事㕘軍廨舍附之
  左司理院在府衙之東司理㕘軍廨舍附之
  右司理院在府衙之西司理㕘軍廨舍附之
  學校
  至聖文宣王廟舊在府治之南子城通越門外有稽古閣奉安御書宣和中本路亷訪使降御書殿牓曰大成錢塘仁和縣學附焉
  六經齋十二
  經徳  進徳  炳文  兊習
  頤正  賁文  䝉養  時升
  益朋  履信  復古  賔賢
  建炎以來遷徙不常紹興元年於凌家橋東以慧安寺故基重建
  六齋
  升俊  經徳  敦厚  彌新
  賁文  富文
  科舉
  舊制三嵗應詔解七人崇寧頒三舍法于學嵗貢七人宣和五年復科舉三嵗解十四人紹興二十六年増西北流寓解額三人今解十七人
  軍營兵籍附
  禁軍
  東南第三將自錢氏納土之後准朝廷處分分屯駐劄寨在東青門裏有正副將各一員押隊官二員元管步軍九指揮大觀四年三月奉聖㫖撥威果第二十八雄節第九指揮往平江府駐劄宣和二年因討睦州方宼准殿前司備奉指揮撥到威㨗第一指揮馬軍并全捷第二第三指揮步軍並屬本將駐劄共見管八指揮元額四千八十人
  威捷第一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威果第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威果第五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威果第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節第八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節第十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全捷第二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全捷第三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京畿第二將元係東京畿縣陳留雍丘尉氏鄢陵陽武屯駐人兵建炎元年十一月准樞宻院劄子差隨統領劉俊前來杭州收捕陳通續准樞宻院劄子備奉聖㫖存留本將人馬在杭州就糧駐劄營寨在東青門裏有正副將各一員押隊官三員共管一十六指揮元額七千六百六十人
  武騎第六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武騎第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廣勇左一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勇左一五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勇左一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捷第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捷第五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捷第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忠節第二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驍猛第一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神威第九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勇第二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威第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効忠第二十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効忠第七十五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効忠第七十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兵馬鈐轄司軍兵内雄節威果全捷三指揮於熙寧三年以後招置宣和二年分撥宿州屯駐軍龍騎歸逺二指揮軍兵前來討捕睦州方寇續准指揮留屯於杭州營寨在東青門外係本府兵馬鈐轄管轄共管五指揮元額二千五十人
  雄節第十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威果第六十一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全捷第十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龍騎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歸逺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諸寨土軍一十三處元額共管一千三百六十六人外沙巡檢司寨在𠋫潮門外元額管土軍一百二十人
  海内巡檢司寨在嘉㑹門外元額管土軍一百二十人
  管界巡檢司寨在餘杭門外元額管土軍一百人
  茶槽巡檢司寨在東青門外元額管土軍一百二十人
  南蕩巡檢司寨在錢塘縣界元額管土軍九十六人
  東梓巡檢司寨在富陽縣界元額管土軍一百二十人
  上管巡檢司寨在鹽官縣界元額管土軍一百二十人
  赭山巡檢司寨在仁和鹽官兩縣界元額管土軍一百二十人黄灣巡檢司寨在鹽官縣界元額管土軍一百二十人
  硤石巡檢司寨在鹽官縣界元額管土軍一百人
  奉口巡檢司寨在錢塘仁和縣界元額管土軍一百人許村巡檢司寨在鹽官縣界元額管土軍共一百人
  下塘巡檢司寨在仁和縣界元額管土軍三十人
  廂軍
  崇節第一指揮額管五百人
  崇節第二指揮額管五百人
  崇節第三指揮額管四百人
  崇節第四指揮額管四百人
  崇節第五指揮額管四百人
  崇節第六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一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二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三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四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五指揮額管四百人
  修江指揮額管一百二十人
  都作院指揮額管四百八十人
  小作院指揮額管一百人
  清湖閘指揮額管七十人
  開湖司指揮額管二百人
  北城堰指揮額管三十六人
  西河廣濟指揮額管三百人
  樓店務指揮額管三百人
  長安堰閘指揮額管一百人
  秤斗務指揮額管四十八人
  壯城指揮額管三百人
  鼓角匠指揮額管二十五人
  横江水軍指揮額管二十四人
  船務指揮額管二百八十人
  牢城指揮無額乾道五年八月分軍籍見(⿱𥫗宫)-- 管八百二十四人
  坊市
  左一廂
  市西坊灞西巷    市南坊巾子巷
  太平坊新街巷    融和坊肉市巷
  清河坊清河坊巷    呉山坊呉山井巷
  回濤坊呉山井後巷   通浙坊天井巷
  徑山坊峨眉山巷    大𨼆坊都酒務巷
  浄因坊樓店務巷    豐豫坊府學巷
  善化坊竹園山巷    懐慶坊寶月山巷
  左二廂
  修義坊菱椒薑巷    樂衆坊南棚巷
  修睦坊銀甕後巷    積善坊上百戲巷
  秀義坊下百戲巷    夀安坊宫巷
  修文坊修文巷    里仁坊陶家巷
  保信坊剪刀股巷    定民坊中棚巷
  睦親坊官巷    純禮坊後洋街巷
  保和坊甎街巷    報恩坊觀巷
  左三廂
  欽善坊聞扇子巷    甘泉坊相國井巷
  清風坊活水巷    興慶坊前洋街巷
  徳化坊木子巷
  右一廂
  孝仁坊清平山巷    貴恕坊相府巷
  夀域坊糧料院巷    保寧坊太廟巷
  天慶坊天慶觀巷    保民坊呉山廟巷
  長慶坊竹竿巷    懐信坊𫃕糰巷
  常慶坊柴垜橋巷
  右二廂
  清平坊沙皮巷    興禮坊清泠橋巷
  通和坊金波橋巷    延福坊灞東巷
  蘭陵坊水巷    義和坊炭橋巷
  武志坊李博士橋巷   戒民坊棚橋巷
  新安坊小新橋巷    延定坊鵞鴨橋巷
  祈祥坊北橋巷    懐逺坊軍頭司巷
  普寧坊清逺橋巷    同徳坊鐙心巷
  敎欽坊竹竿巷    嘉新坊十郎堂巷
  招賢坊仁和縣巷    安國坊仁和倉巷
  右三廂
  東坊中沙後巷     西坊中沙前巷
  善履坊豐樂橋巷    興徳坊鹽橋巷
  豐禾坊豐禾倉巷    昌樂坊薦橋巷
  富樂坊蒲橋巷
  右四廂
  寧海坊鐵碇巷
  界分
  錢塘縣
  南城界      西城界
  温泉界      中路南上分界
  中路南下分界   中路北界
  外河界      州内界
  西湖門南界    西湖門北界
  三敎門界     呉山北界
  西一界      西二界
  東一界      東二界
  東西一下分界   淨因寺界
  三橋南界     三橋北界
  灞北界      開道坊界
  中棚界      井亭橋北界
  橋南界      橋北界
  後杭界      木子東界
  木子西界     西莊界
  仁和縣
  中濠南界     衆安東界
  小新營界     東營界
  妙慈界      沙河東界
  灞東界      中濠北界
  永新橋界     仁和界
  西營界
  橋梁
  都亭驛橋   州橋     洪橋
  阜民橋    過軍橋    通江橋
  望仙橋    三聖廟橋   柴垜橋
  薦橋     道明橋    豐樂橋
  蒲橋     鹽橋     梅家橋
  葛公橋    鍾公橋    清泠橋
  瓦子前橋   瓦子後橋   金波橋
  巧兒橋    亨橋     猫兒橋
  舍兒橋    永清橋    水巷橋
  炭橋     李博士橋   棚橋
  新橋     鵝鴨橋    北橋
  軍頭司木橋  清逺橋    仁和倉橋
  天水院橋   回龍橋一名觀橋  貢院橋
  祥符橋    衆安橋    浄因寺橋
  樓店務橋   石橋     木橋
  凌家橋    仁夀橋    轉運衙石橋
  渡子橋    六房院橋   金文橋
  施家橋    侍郎橋    三橋
  軍將橋    施水坊橋   井亭橋
  紅橋     鞔鼓橋    馬家橋
  洗麩橋    清湖橋    石灰橋
  結縛橋    左蔵庫橋   丁家橋
  紀家橋    車橋     楊四姑橋
  新莊橋    師姑橋    斜橋
  便橋
  物産
  禹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篠蕩既敷厥草惟天厥木惟喬周官職方氏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其利金錫竹箭其畜宜鳥獸其榖宜稻舊經云産白編綾緋綾藤紙木瓜橘蜜薑牛膝地黄
  今産
  穀
  秔  稬  粟  麥  麻  豆
  
  綾  絹  布  綿  羅  綢  紗
  
  茶  鹽  絲  蜜  蠟  紙
  
  白术   茱萸   菖蒲   桑白皮
  芍藥   五加皮  地榆   白芷
  地黄   荆芥   甖粟   薄荷
  紫蘇子  麥門冬  天南星  白芨
  香附子  牛膝   何首烏  百合
  牽牛   地骨皮  牛蒡子  地膚子
  乾葛   天花粉  馬兠鈴  丹參
  苦參   沙參   石竹   白鮮皮
  白薇   莉蘆   恒山   萆薢
  劉寄奴  葳靈仙  五倍子  茵陳
  山藥   黄菁   瞿麥   旋復花
  菊花   枸杞   草烏頭  鬼箭
  山豆根  茯苓   半夏   貫衆
  牡丹皮  杜仲   車前子  石鷰子
  秦皮   前胡   寒水石  枳實
  續㫁   青蒿子  千年潤  益母草
  香薷   千金草  澤蘭   虵床子
  鈎藤   黄皮   地萹蓄  藁本
  獨活   升麻   烏藥   苦楝皮
  百部根  躑躅花  蒲黄   榆白皮
  鳯眼草  金星草  木通   覆盆子
  
  橘    橙    梅    桃
  李    杏    柿    栗
  棗    瓜    梨    蓮
  茨菰   藕    菱    枇杷
  櫻桃   石榴   木瓜   林檎
  楊梅   鷄頭   銀杏   甘蔗
  
  牡丹  芍藥  酴醿  棣棠  海棠
  金林檎 御李  緋桃  滴滴金 碧桃
  紅杏  長春  玉簪  水仙  玉梅
  薔薇  佛見笑 聚八仙 粉圑  山茶
  海紅  徘徊  百合  梔子  剪紅羅石竹  萱草  宻友  金鐙  蜀葵
  千葉蓮 佛頭蓮 紅榴  木犀  丹桂
  木芙蓉 黄菊  山丹  白菊  臈梅
  香梅  千葉梅 福梅  瑞香
  
  桑   梓   柘   松   栢
  桐   櫧   櫟   槐   杉
  楮   桂   槤   檀   樟
  楓   柳   榆
  竹
  𥯶   筀   金   淡   紫
  
  土貢
  禹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厥貢惟金三品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唐書地理志貢白編綾緋綾藤紙木瓜橘蜜薑乾薑芑牛膝太平寰宇記嵗貢乾地黄牛膝藤紙蜜九域志貢綾三十匹藤紙一千張兩朝國史貢糟蔵瓜薑祥符舊經貢山茶楊梅笋絹綢綿子薑甘蔗
  今貢
  綾三十匹
  稅賦茶租免役和預買附
  夏稅毎嵗婺州給本府衣絹二千五百匹綢三千匹綿三萬五千兩徽州給本府衣絹七千四十匹綿一萬七千三百五十兩
  絹九萬五千八百一十三匹二尺四寸三分七釐綢四千四百八十六匹三丈四尺八寸一分二釐綾五千二百三十四匹一丈
  綿五萬八千五百二十一兩二錢二分八釐
  秋稅
  苗米一十二萬三千七百一十三石六斗八升一合一勺七撮
  茶租錢一萬一千六百八十九貫一百四十三文免役錢一十二萬一千八百八十五貫七百八十五文和預買毎嵗認發江隂軍和買絹七十二匹二丈一尺四寸三分五釐折帛錢九千二百七十八貫五百一十八文
  絹四萬三百九十九匹二丈六尺二寸三分五釐綢七百九十五匹
  折帛錢六十四萬八千三百八十五貫五百一十八文
  倉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庫務錢監作院附
  鎮城倉在餘杭門裏
  都鹽倉在天宗門裏
  常平義倉在餘杭門裏
  合同茶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湧金門裏
  糠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天宗水門裏
  城南炭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𠋫潮門外
  城北炭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在餘杭門外
  軍資庫在府衙門之左
  常平庫在府衙門之左
  公使庫在府衙之東
  甲仗庫在府衙之東
  架閣庫在府衙之北
  公使酒庫在府衙之西
  祗備庫在府衙之西
  什物庫在府衙之西
  轎擔庫在府衙之西
  醋庫一十八處分在府城内外
  都稅院在灞頭市東抵當庫平凖務秤㪷局附焉
  龍山稅務在嘉㑹門外
  浙江稅務在浙江岸跨浦橋南
  北郭稅務在餘杭門外
  江漲橋稅務在江漲橋鎮市
  紅亭稅務在崇新門外
  樓店務在府衙之東
  市舶務在保安門外諸家橋之東
  酒務五處乾道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户部侍郎曽懐申請併歸户部贍軍庫取三年所趁息錢以一年酌中之數為額却於贍軍庫收趁息錢内撥還臨安府奉聖㫖依奏
  都酒務在清河坊西
  南比較務一名武林園在灞頭市南
  北比較務一名虎跑泉在後洋街
  龍山酒務在龍山白塔嶺下
  江漲橋務在江漲橋鎮市
  都作院在湧金門之北小作院附之
  錢監大唐寶興鑄錢監在龍山相近呉郡圖經曰每嵗官取長洲縣白墡土為錢塘鑄錢監用今藉田園乃故基也旁有長生水池大中祥符九年五月戊申江淮兩浙發運使李浦言饒池江杭四州錢監毎嵗共鑄錢一百二十萬貫用銅四百五十三萬斤今廢
  館驛亭堂樓觀閣軒附
  樟亭驛晏殊輿地志云在錢塘縣舊治之南五里白居昜有宿樟亭驛詩羅𨼆乾符五年夏登是驛看潮有詩
  郵亭驛在朝天門外中間改名天䇿今為昇陽宫仁和館在清湖閘之東紹興十九年郡守湯鵬舉建
  
  南園巽亭慶厯三年郡守蔣堂於舊治之東南建巽亭以對江山之勝崇寧三年蔣之竒作詩紀其事胡宿詩云武林天下竒巽亭境中絶
  介亭在舊治後聖果寺熙寧中郡守祖無擇對排衙石作介亭左江右湖千里在目無擇為介亭銘序云亭前有石二佾自北而南二十舉趾髙踰再仭有若衙道故諺以排衙稱因名其亭曰介亭銘曰猗歟兹亭仁智是經控帶山海周旋日星嘉乃成績取名於易維介之義以敏厥徳東坡居士餞楊次公於此亭詩云丹青明滅風篁嶺環珮空響桃花源郡人謂介亭山下為桃源路也今廢
  清風亭在中和堂之側直望海門
  曲水亭在舊治治平中郡守舍人沈遘建今廢
  望越亭在舊治後慶厯中郡守蔣堂建政和元年郡守張閣遷巽亭於此遂廢
  碧波亭晏殊輿地志云在舊治子城北門外五代史載錢氏大閱兵於碧波亭亭堦臨水面濶數丈元豐中郡守張詵重建
  隆禮亭祥符舊經云在郡城錢塘舊治之南到縣一十三里
  敦禮亭祥符舊經云在郡城錢塘舊治之南到縣一十二里
  崇禮亭祥符舊經云在郡城錢塘舊治之南到縣一十一里
  鳯皇亭祥符舊經云在通判舊治
  集賢亭在豐豫門外湖堂前
  潺湲亭古稱阿閦佛塔亭旁有溝牐引湖水以注相國井而水衝突沸騰遂名潺湲亭
  通逺亭祥符舊經云在錢塘縣舊治北到縣四里橘園亭在鹽橋之南乾道五年郡守周淙重修
  馭舟亭在鹽橋之北
  安濟亭祥符舊經云在錢塘舊治南到縣二十里浙江亭祥符舊經云在錢塘舊治南到縣一十五里
  
  有美堂在郡城呉山嘉祐二年龍圗閣直學士梅摯出守杭州仁宗賜詩寵行摯乃取詩之首章以名有美堂詩見牧守門歐陽修記曰夫舉天下之至美與其樂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窮山水登臨之美者必之乎寛閑之野寂寞之鄉而後得焉覽人物之盛麗夸都邑之雄富者必據乎四達之衝舟車之㑹而後足焉葢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娯意於繁華二者各有適焉然其為樂不得而兼也今夫所謂羅浮天台衡嶽廬阜洞庭之廣三峽之險號為東南竒偉秀絶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潛之士窮愁放逐之臣之所樂也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衆為一都㑹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資富貴之娯者惟金陵錢塘然二邦皆僭𥨸於亂世及聖宋受命海内為一金陵以後服見誅今其江山雖在而頽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為之躊躇而悽愴獨錢塘自五代時知尊中國効臣順及其亡也頓首請命不煩干戈今其民幸富足安樂又其俗習工巧邑屋華麗葢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商海賈風帆浪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雲杳靄之間可謂盛矣而臨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從又有四方遊士為之賔客故喜占形勝治亭榭相與極遊覽之娯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遺於彼獨所謂有美堂者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盡得之葢錢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盡得錢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愛而難忘也梅公清慎好學君子也視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四年八月丁亥廬陵歐陽修記蔡襄書碑摯又賦五言詩六篇皆以有美堂新建為篇首錢氏初建江湖亭于此一時名流皆有詩後人以為酒名今廢
  中和堂在舊治又有清風亭在堂之偏望海樓在堂北建炎三年四月壬戌光堯太上皇帝來登斯堂逺曯稽山思夏后之功俯瞰濤江懐子胥之烈御製古詩一首六龍轉淮海萬騎臨呉津王者本無外駕言蘇逺民瞻彼草木秀感此瘡痍新登堂望稽山懐哉夏禹勤神功既盛大後世䝉其仁願同越勾踐焦思先吾身艱難務遵養聖賢有屈伸髙風動君子屬意種蠡臣又御書謂斯堂偉特之觀無愧上都薰風南來我意雖快願與庶人共之後改為偉觀堂先是錢氏武肅王建閱禮堂至和三年郡守孫沔重修棟宇宏麗輪奐一新更名中和趙抃詩云老來重守鳯皇城千里人心豈易平樂職古賢形歎頌中和終不為虚名後人以為酒名
  虚白堂舊圖經云在舊治晏殊輿地志云為刺史在官清嚴人無犯者唐長慶中刺史白居易有詩刻石堂上羅𨼆虛白堂牡丹詩云莫背欄杆便相笑與君俱受主人恩葢謂白太傅手植此花也郡守梅摯十詩皆以堂有虛白閑為首章堂前有紫薇兩本世傳居易所植蘇軾有虛白堂紫薇花詩
  清暑堂治平三年郡守蔡襄建在州治之左并撰記及書刻石堂上廢
  秋香堂在漕臺舊治轉運使劉既濟建
  湖堂在豐豫門外堂前有集賢亭
  三賢堂在孤山竹閣有白樂天林君復蘇子瞻三賢像後廢不存乾道五年郡守周淙重建于水仙王廟之東廡
  講易堂在府治之東紹興十六年郡守張澄建張偁名為吏𨼆堂隆興元年陳輝改今名中書舍人張孝祥書左朝請大夫葛立方撰記
  
  東樓一名望海樓在舊治中和堂之北太平寰宇記云髙十八丈唐武徳七年
  十三間樓去錢塘門二里許蘇軾治杭日多治事於此
  豐豫門湧金樓政和六年郡守徐鑄以豐豫門樓隳損命鈐轄楊靖重建頗極壯麗牓曰湧金樓
  聳翠樓在豐豫門外政和七年郡守徐鑄命鈐轄楊靖於湖堂之右以衆樂亭舊址臨湖為聳翠樓今豐樂樓
  望湖樓一名看經樓乾徳五年忠懿王錢氏建去錢塘門一里蘇軾有望湖樓詩
  
  雲濤觀在舊治政和元年郡守張閣既徙巽亭以其舊址更造
  
  儒賢亨㑹之閣故相劉正夫之居在萬松嶺東青平門青平乃公舊里號青平里時人因以此名之政和三年𠡠建御書閣賜是名
  一徳格天之閣紹興中御書賜太師秦檜之居望海閣在漕臺舊治
  白公竹閣在孤山與栢堂相連有唐刺史白居易祠堂蘇軾有竹閣栢堂二詩
  巢居閣林逋故廬有此閣或云在寶雲寺即雲巢也紅梅閣在府治
  
  石林軒在舊治後至和中郡守孫沔初建號燕思閤又取臨安縣浄土寺立石七株置之閤前蒼然竒怪號七賢石元祐中郡守蒲宗孟改名石林軒
  乾道臨安志巻二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乾道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巻
  乾道臨安志巻三     宋 周淙 撰
  牧守政績附
  歴代
  全琮
  黄武五年吳孫權分三郡險地為東安郡全琮領郡太守治富春明賞罰招誘降附數月中得萬餘人召還琮字子璜錢塘人見吳志
  栁沖
  唐貞觀中為杭州刺史有能名蒲州虞鄉人
  袁仁敬
  開元十三年明皇自擇刺史凡十一人大理少卿袁仁敬為杭州刺史治行詔宰相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濵盛具奏太常樂帛舫水嬉命高力士賜詩帝親書且給筆札令自賦
  崔渙
  肅宗時為左散騎常侍餘杭太守江東採訪使博陵安平人
  房孺復
  唐貞元初韋應物為蘇州牧房孺復為杭州牧韋嗜詩房嗜酒每與賔友一醉一詠其風流雅韻多播於吳中或目韋房為詩酒仙見白居易吳郡詩石記元和姓纂云孺復河南人
  李泌
  字長源代宗朝為杭州刺史引湖水入城為六井以利民為政有風績徳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授左散騎常侍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鄴縣侯
  白居易
  字樂天事唐穆宗為中書舍人長慶二年七月出為杭州刺史始築堤捍錢塘湖鍾洩其水溉田千頃復濬李泌六井民賴其汲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
  李宗閔
  字損之文宗時為杭州刺史
  殷亮
  為給事中杭州刺史
  裴夷直
  字禮卿武宗時自中書舍人出為杭州刺史
  李中敏
  字藏之隴西人唐文宗開成末為杭州刺史
  李錡
  唐淄川王五世孫自雅王傅出為杭州刺史居三嵗遷浙西觀察諸道鹽鐵轉運使
  于邵
  字相門京兆萬年人以諫議大夫知制誥出拜杭州刺史
  楊憑
  字虚受治京兆有政績後徙杭州長史
  崔彦曽
  懿宗朝咸通二年為杭州刺史地里志
  右並見唐書
  韋夐
  虞部郎中杭州刺史京兆杜陵人
  崔恂
  水部郎中杭州刺史鄭州人
  裴常棣
  兵部郎中杭州刺史河東聞喜人白居易冷泉亭記云觀風亭常棣所建
  獨孤嶼
  侍御史杭州刺史洛陽人
  李自挹
  杭州刺史唐宗室
  封亮
  司封員外郎杭州刺史渤海人
  雙士恪
  右武衛大将軍定相二州總管杭州刺史吕國公天水郡人
  薛自勉
  司勲員外郎餘杭太守河東汾隂人
  薛瑩
  杭州刺史河東汾隂人
  盧涇
  杭州刺史范陽涿縣人
  楊行矩
  蔡州總管杭州刺史上蔡人
  栁楚賢
  光祿少卿杭州刺史河東解縣人
  栁徳義
  杭州刺史河東人
  史令卿
  祠部郎中杭州刺史建康人
  杜信
  刑部員外郎杭州刺史京兆人
  右見元和姓纂
  相里尹造
  韓僕射臯
  給事中盧元輔
  右司郎中河南元藇
  右四人及裴常棣見白居易冷泉亭記
  王顔
  貞元六年為杭州刺史見國一禪師㙮銘
  杜陟
  陸則
  李幼
  崔鄯
  路異
  右五人並杭州刺史與白居易盧元輔裴常棣楊憑九人皆曾造僧慧琳之室論心要見慧琳碑
  周寶
  為杭州刺史後唐僖宗時羣盜起寶募諸縣鄉兵討之號八都兵見五代史
  國朝
  范旻
  太平興國三年三月已酉吳越國王錢俶朝於乾徳殿是年俶乃納土五月丙戌太宗皇帝始命水部郎中范旻為考功郎中知杭州左贊善大夫孟貽孫通判事自是名卿鉅公接武而至舊嘗記姓名于㕔事粲然可觀也至建炎間兵戈擾攘城邑隳廢牧守姓字隨亦湮沒於是博考載籍咨詢耆舊質諸太史氏自太平興國戊寅嵗訖紹興辛亥凡一百五十三年僅得范旻而下一百人再除者一十三人三除者一官稱名氏除授嵗月及史官所紀善政美績編列于左疑者闕焉自紹興辛亥以後則有太學博士何溥所撰題名記云
  李繼凝
  太宗即位轉刑部員外郎充兩浙轉運使尋知杭州召還闕改刑部郎中充樞宻直學士
  劉知信
  端拱二年四月丁卯以邕州觀察使劉知信知杭州
  王化基
  淳化四年五月庚戌以工部侍郎王化基知杭州遷禮部召還以本官㕘知政事本傳字永圗真定府人嘗作東南行百韻好事者傳誦之
  魏羽
  字垂天歙州婺源人拜給事中知潭州徙知杭州真宗即位遷工部侍郎召還
  張去華
  至道三年六月丙午以給事中新知益州張去華知杭州咸平二年四月戊寅徙知蘓州
  張詠
  咸平二年四月戊寅以御史中丞張詠為工部侍郎知杭州本傳詠以剛方自任以嚴猛為治御下甚峻性躁急果决郡事多出於獨斷屬嵗歉民多鬻私鹽以自給犯者甚衆連捕數百人詠悉寛其罰而遣之官屬請曰不痛繩之恐無以禁詠曰錢塘十萬民饑者八九茍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數千輩為宼盜則其患甚矣當俟秋成乃仍舊法是嵗民獲安濟又有民家子與姊壻訟家財壻言妻父臨終此子三嵗故見命掌貲産且有遺書令異日以十之三付子餘七分與壻詠覽之以酒酹地曰汝妻父智人也以子幼甚故託汝儻遽以家財十之七與子則子死於汝手矣亟命以十之七給其子餘三分給壻皆服其明斷拜泣而去咸平四年九月辛卯杭州民詣闕獻土星圗一銀百兩乞留知州詔奨詠仍還其銀代還知永興軍府拜尚書右丞字復之濮州鄄城人自號乖崖
  宋太初
  咸平五年五月癸丑以右諫議大夫宋太初知杭州是年十一月甲午徙知廬州太初字永初澤州晉城人
  王仲華
  咸平五年十一月甲午以太常少卿知蘓州王仲華為右諫議大夫知杭州六年十月戊午徙知䖍州
  薛暎
  咸平六年六月丁亥以禮部郎中知制誥權判度支薛暎為諫議大夫知杭州本傳景徳初知杭州而咸平六年十月前守王仲華方徙䖍州豈次年暎方到官耶字景陽臨決蠭銳州無留事是時起居舍人直史館姚鉉為轉運使檄屬郡當直司毋得輒斷徒以上罪暎即奏徒流笞杖自有科條茍情狀明白何須繋獄以累和氣請詔天下凡徒流罪人於長史前對辨如無所異聽遣決之朝廷施用其言在杭五年其治嚴明吏不能欺每五鼓冠帶黎明據桉決事雖寒暑無一日異入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駮事
  王濟
  景徳四年九月辛已以工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王濟為工部郎中知杭州本傳字巨川性剛直無所畏避出知杭州真宗面加慰諭大中祥符四年遷刑部郡城西有錢塘湖可溉田千餘頃嵗久湮塞命工濬治増置斗門以備潰溢之患仍以白居易舊記刻石湖側民頗利之徙知洪州
  戚綸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壬午以樞宻直學士户部郎中戚綸知杭州就加左司郎中五年正月甲戌綸與轉運使陳堯佐言浙江壊岸漸逼州城望遣使自京師部埽匠壕寨赴州工役詔從之令馳驛而往命轉運使更互檢校遂以埽岸易柱石之制雖免水患而衆頗非其變法七年三月癸卯徙知揚州綸本傳字仲言應天府楚丘人
  薛顔
  大中祥符七年三月癸卯以司封郎中薛顔為太僕少卿知杭州八年七月丁卯以新修冊府元龜分送洪杭二州
  馬亮
  大中祥符九年九月已酉徙工部侍郎知昇州馬亮知杭州丁卯詔如聞杭州葺江岸卒執役水中苦足疾而死者甚衆宜令知州馬亮拯療之十月已卯加集賢院學士亮本傳字叔明有治劇才先是江濤大溢調兵築堤而工未就詔問亮所以捍江之䇿亮至禱于伍員祠下明日潮為之却又出横沙數里隄遂以成又上言近嵗以來父祖未塟而多别財異㸑甚傷風教請自今未塟者不得析居明年改工部侍郎知廬州真宗朝致仕諡忠肅
  王欽若
  天禧三年六月甲午制尚書左僕射兼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欽若除太子太保判杭州又詔曰鈞衡翊贊素彰勤藎之心藩翰鎮臨方佇惠和之績眷言寄任用示奨稱真宗御製七言十韻詩一首賜之早自外朝登近侍克符昌運振嘉名一㕘黄閣推良畫再陟鴻樞顯至榮該博古今常獻納勤勞夙夜每專精石渠撰述多文備日觀封崇大禮成宰府調元心匪懈真宫兼職望彌清龍樓進秩恩尤異熊軾為藩任不輕二浙奥區期惠化三吳佳致恱高情重重山水舟中見處處壺漿陌上迎既肅邇遐安外域更分宵旰撫黎氓予衷側席方毗倚佇有甘棠播頌聲仍命依韻和進舊刻石于天慶觀天禧四年八月甲申召知相州
  王隨
  天禧四年九月已酉朔以右諫議大夫兼太子右庶子權知開封府王隨為給事中知杭州乾興元年二月戊辰授祕書少監知通州
  李及
  乾興元年三月壬申以樞宻直學士給事中李及知杭州天聖元年九月丁亥徙知應天府兼南京留守司本傳字知㡬資性清介所治尚簡嚴喜慰薦下吏而樂道人之善在杭州惡其風俗輕靡未嘗事燕游一日微雪遽出郊衆謂當命賔朋為高會乃獨造處士林逋清談至暮而歸任中不市物及去惟買白樂天集一部天聖六年卒諡恭惠
  周起
  天聖元年九月丁亥徙知揚州祕書監周起知杭州
  馬亮再除
  天聖四年三月庚辰徙知亳州工部尚書集賢院學士馬亮知杭州未行復知亳州是年四月戊午徙周起知應天府兼南京留守司
  胡則
  天聖四年戊午徙太常少卿知福州胡則為諫議大夫知杭州
  李諮
  天聖六年正月戊午以右諫議大夫知洪州李諮為給事中知杭州七年十月丙戌徙知永興軍
  朱巽
  天聖七年以左諫議大夫給事中新知河中府朱巽知杭州八年四月甲申為集賢院學士五月乙丑徙知揚州本傳字順之揚州天長人忠愿自守真宗稱為長者
  陳從易
  天聖八年五月癸亥以左諫議大夫知制誥陳從易為龍圗閣直學士知杭州從易本傳字簡夫泉州人九年正月卒于官
  張觀
  天聖九年二月已丑以右司諫知制誥張觀為尚書兵部員外郎知杭州觀本傳字思正絳州人真宗朝以服勤辭學科擢為第一初名正觀至是御筆去上一字知杭州再遷刑部郎中代還判國子監累除同知樞宻院事拜尚書左丞
  胡則再除
  明道二年四月甲子徙知陳州尚書刑部侍郎胡則知杭州景祐元年四月甲辰除兵部侍郎致仕則本傳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少有清名尚風義真宗仁宗擢用焉
  鄭向
  景祐元年四月丙午以尚書兵部郎中知制誥鄭向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三年四月庚午杭州言向卒本傳字公明開封陳留人
  俞獻卿
  景祐三年四月辛未以右諫議大夫俞獻卿為集賢院學士知杭州四年十二月庚午為給事中本傳字諫臣歙州人真宗朝嘗為杭州仁和令暨知杭州一日暴風江潮溢決堤勢不可禦獻卿鑿西山石作堤數十里民用便之賜詔襃諭
  柳植
  寶元元年六月癸未徙知蘓州尚書工部郎中知制誥柳植知杭州二年八月辛未以植為翰林學士
  司馬池
  寶元二年八月丁丑徙知同州尚書工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司馬池為兵部郎中知杭州康定元年九月辛酉移知虢州
  張若谷
  康定元年九月辛酉以知應天府樞宻直學士尚書刑部侍郎張若谷為龍圗閣直學士知杭州慶厯元年五月辛未徙知鄭州
  鄭戩
  慶厯元年五月壬申以樞宻副使右諫議大夫鄭戬為資政殿學士知杭州二年六月癸未除給事中知并州戬本傳字天休蘓州人性強毅明俊意有所欲必行之西湖溉民田數百頃嵗久不治葑泥堙塞又為豪族與僧寺規占甚多戬乃發屬縣丁數萬盡闢之民賴其利後有詔嵗常修導
  蔣堂再除
  慶厯二年六月甲午以尚書户部郎中天章閣待制知應天府蔣堂為左司郎中知杭州三年六月丁已除樞宻直學士知益州堂本傳字希魯宜興人始知杭州徙益州移河中府再知杭州
  宋祁
  慶厯三年七月丁夘以尚書禮部郎中知制誥宋祁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本傳云未行改翰林學士知審刑院
  楊傑
  慶厯三年九月壬辰以知越州翰林侍讀學士尚書左司郎中楊傑知杭州傑本傳字次公性剛朴敢為大言慶厯三年知審官院求知越州道改杭州上太平可致十象圗還判太常寺
  方偕
  慶厯五年十月戊寅徙淮南江浙荆湖制置發運使尚書兵部貟外郎天章閣待制方偕知杭州六年六月甲戌轉刑部郎中七年七月庚子除太常少卿分司西京本傳字齊古莆田人本以吏事進而杭訟牒素煩遣决無留事以病故分司
  范仲淹
  皇祐元年正月乙卯以知鄧州資政殿學士給事中禮部侍郎范仲淹知杭州七月癸卯加尚書禮部侍郎二年十月戊辰加户部侍郎十一月辛酉徙京東東路安撫使知青州本傳字希文自樞宻副使除㕘知政事以疾請知鄧州徙杭州内剛外和所至有恩里巷之人皆知其名字諡文正
  張方平
  皇祐二年十一月辛酉以知江寧府端明殿學士兼龍圗閣學士給事中張方平知杭州本傳字安道宋城人慷慨有節氣知杭州言畿内稅賦之重及請減定刺配刑名由是畿縣稅損元額十三刺配法亦稍裁之遷禮部侍郎知滑州累遷㕘知政事諡文定
  吕溱
  皇祐三年六月甲午以起居舍人吕溱知杭州本傳字濟叔揚州人舉進士第一累遷知制誥知杭州為人簡倨接賔客不過數言時人目為七字舍人然開敏善議論一時名人多推許之自杭州除糾察在京刑獄勾當三班院
  孫沔
  皇祐五年四月壬午以樞宻直學士給事中孫沔知杭州行至南京召為樞宻副使本傳字元規會稽人明敏果敢有吏材所在皆著能迹其知杭州仁宗解御帶賜之
  李兊
  皇祐五年八月已未以尚書吏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李兊為户部郎中知杭州本傳字子西許州人知杭州日仁宗飛白書安民字以賜之介静簡嚴年老而精明有所舉措要使民便安之
  孫沔再除
  至和元年二月壬戌以樞宻副使給事中孫沔為資政殿學士知杭州嘉祐元年八月戊午加資政殿大學士京東東路安撫使知青州
  何中立
  嘉祐元年八月壬戌徙知陳州樞宻直學士尚書刑部郎中何中立知杭州二年八月癸酉杭州言中立卒本傳字公南許州人頗工文詞
  梅摰
  嘉祐二年九月戊寅以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摰知杭州三年六月丙辰徙知江寧府本傳云字公儀成都府人性淳靜不為矯厲之行所治如其為人雅好詩時有警句其知杭州仁宗賜詩寵行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剖符宣政化持橐輟才流暫出論思列遥分旰仄憂循良勤撫俗來暮聽歡謳摰以詩之首章名堂為有美命歐陽修撰記刻石堂上
  唐詢鄉郡
  嘉祐三年六月丙辰以知蘓州尚書禮部郎中知制誥唐詢知杭州五年九月甲辰除吏部郎中本傳字彦猷杭州錢塘人餘具人物門
  施昌言
  嘉祐五年九月甲辰以知鄧州樞宻直學士給事中施昌言為尚書刑部侍郎知杭州七年八月甲申除龍圖閣學士涇原路經略安撫使本傳字正臣通州静海人
  沈遘鄉郡
  嘉祐七年八月甲申以起居舍人知制誥沈遘為尚書禮部郎中知杭州本傳字文通杭州人自越州徙知杭州遷吏部郎中召為勾當三班院為人輕雋明敏通達世務其治杭令行禁止人有貧不能葬及女子孤無以嫁者以公使錢葬嫁數百人倡優養良家女為已子者奪歸其父母接遇士大夫多得其歡心所部吏尤樂傾盡為之耳目刺閭巷間事纎悉即知故事至立斷衆莫不駭伏小民有犯情稍不善不問法輕重斷訖彊刺為卒刺者數百人人屏息不敢犯議者以其嚴比孫沔然沔苛暴銳於懲惡至遘善人亦懼焉晨起治事及午事畢出與賔舊往還從容談笑以示有餘士大夫交稱其能
  王琪
  治平元年九月甲戌以樞宻直學士同判太常寺王琪知杭州十一月已亥轉右諫議大夫二年徙知揚州本傳字君玉成都人以詩知名于世
  蔡襄
  治平二年二月以三司使給事中蔡襄為端明殿學士尚書禮部侍郎知杭州本傳字君謨興化軍仙游人為政精明吏不能欺三年五月甲寅徙知應天府
  胡宿
  治平三年四月庚戌以樞宻副使尚書禮部侍郎胡宿為尚書吏部侍郎觀文殿學士知杭州四年六月甲子以太子少師致仕本傳字武平常州晉陵人清儉謹黙内剛外和其莅官治事慎重不輒發發亦不可回臨民篤恭不略細故人尤愛之神宗即位遷左丞以疾卒于杭州學問文章人多稱述之諡曰文恭
  吕溱再除
  治平四年六月甲戌以給事中集賢院學士吕溱為龍圖閣直學士再知杭州九月辛丑除知開封府
  祖無擇
  治平四年十月丁未以右司郎中知鄭州祖無擇為右諫議大夫加龍圗閣學士知杭州
  鄭獬
  熙寧二年五月癸未以翰林學士尚書兵部貟外郎鄭獬為翰林侍讀學士户部郎中知杭州三年四月已卯徙知青州本傳字毅夫安州人舉進士第一
  趙抃
  熙寧三年四月已卯以右諫議大夫㕘知政事趙抃為資政殿學士知杭州十二月庚申徙知青州本傳字閱道衢州西安人和易長厚氣貌清逸所至必興學校勸奬後進為政視其俗之厚薄與事多寡設施為術不同杭州故多盜聞抃性寛細民益聚為盜抃取其情重者配他州盜遂散去境内以清
  沈立
  熙寧三年十二月庚申以知越州右諫議大夫沈立知杭州本傳字立之和州人知越州移杭州除審官西院勤於職事所得圭租多以市書
  陳襄
  熙寧五年五月乙未以知陳州尚書刑部郎中知制誥陳襄知杭州熙寧七年六月已已徙知應天府本傳字述古福州人有學行所至務先學校至親為講解好薦達人才喜愠不形於色為政多慕古人所為
  楊繪
  熙寧七年六月已已以知應天府翰林侍讀學士尚書禮部侍郎楊繪知杭州與陳襄兩易其任本傳字元素漢州人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出知應天府徙杭州再入為翰林學士兼侍讀
  沈起
  熙寧七年九月丙申徙知潭州尚書刑部郎中天章閣待制沈起知杭州本傳字興宗明州人為人寛和臨事明敏
  蘓頌
  熙寧九年正月丙寅以秘書監集賢院學士蘓頌知杭州本傳字子容時以吴越薦饑自勾當三班院選知杭州召為提舉中太一宫修仁宗英宗正史
  章惇
  熙寧十年五月庚申以知湖州右正言知制誥章惇知杭州未行為翰林學士
  趙抃再除
  熙寧十年五月癸亥以知越州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趙抃知杭州十月戊子抃言吴越國王錢氏有墳廟在錢塘臨安縣棟宇頽圯林木荒穢欲令兩縣選僧道主管嵗度其徒各一人從之朝旨欲修杭州城抃度出于人者數千萬獨奏杭人新罹旱災未可興工乃罷役抃告老元豐二年以舊職加太子太保致仕自號知非子諡清獻
  鄧潤甫
  元豐二年正月已丑以右諫議大夫知撫州鄧潤甫知杭州四年四月乙酉除龍圗閣直學士徙知成都府本傳字聖求建昌人累遷尚書左丞諡安惠
  張詵
  元豐四年四月乙酉以龍圗閣直學士知成都府張詵知杭州本傳字樞言浦城人既除知杭州將行詔權知熙州經略熙河事既而赴杭州哲宗即位遷正議大夫請解郡事除提舉杭州洞霄宫
  吕公孺
  元豐八年四月丁丑以正議大夫吕公孺知杭州未行五月丙辰除龍圗閣直學士知鄆州本傳字稚卿故相夷簡之子初知陳州徙杭州再知鄆州
  蒲宗孟
  元豐八年七月庚戌以新知揚州太中大夫資政殿學士蒲宗孟知杭州元祐二年十一月已酉徙知鄆州本傳字傳正閬州人集錢塘詩自宋齊以来至元豐間凡三千餘篇為三十巻行於世
  楊繪再除
  元祐二年十一月庚申以知徐州朝散大夫天章閣待制楊繪知杭州本傳神宗朝知杭州入為翰林學士兼侍讀英宗即位再知杭州元祐三年六月杭州言繪卒繪吏事敏給主於愛利雖胥史皁𨽻有過多容之
  熊本
  元祐三年六月癸已以龍圗閣待制知越州熊本知杭州四年五月庚午徙知江寧府
  蘓軾
  元祐四年三月丁亥以翰林學士蘓軾為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六年正月丙戌除吏部尚書本傳字子瞻眉州人熙寧四年通判杭州後十六年復為郡守嵗適水潦饑疫相仍軾為請于朝得減上供米三之一故穀不翔踴復以所賜度牒益市粟濟饑殍明年賤糶常平米又作糜粥遺人命醫官分治疾病賴以全活者甚衆開西湖疏茆山鹽橋河修治堰閘濬城中六井與民興利除害講究甚悉郡人徳之為立祠堂六年召為翰林學士承旨
  熊本再除
  元祐六年正月丙戌以龍圗閣待制知江寧府熊本知杭州本傳字伯通鄱陽人初除越州道移杭州徙江寧府遷中大夫復除杭州未行召還
  林希
  元祐六年二月癸已以朝奉大夫天章閣待制知潤州林希知杭州是年三月癸酉詔遷一官七年十月丁丑除禮部侍郎累遷同知樞宻院事
  王存
  元祐七年八月癸亥以吏部尚書知大名府王存知杭州紹聖元年八月丁丑提舉江寧府崇禧觀
  陳軒
  紹聖元年八月乙酉以知廬州龍圗閣待制陳軒知杭州三年八月辛已徙知江寧府本傳字元輿建州建陽人嘉祐八年舉進士第二
  韓宗道
  紹聖三年八月辛巳以知瀛州太中大夫寶文閣待制韓宗道知杭州本傳字持正真定人知杭州以疾請詔以舊職加通議大夫致仕命未下四年卒
  李琮
  紹聖四年七月戊辰以刑部侍郎李琮為寶文閣待制知杭州元符元年八月丙子徙知永興軍
  虞䇿鄉郡
  元符元年八月丙子以龍圖閣待制新知永興軍虞䇿知杭州未行九月巳酉除户部侍郎
  林希再除
  元符元年九月已酉以中大夫知亳州林希知杭州
  豐稷
  元符二年 以龍圗閣待制豐稷知杭州三年四月已酉除建議大夫
  吕惠卿
  元符三年四月巳酉以檢校司徒鎮南軍節度使知延安府吕惠卿知杭州建中靖國元年三月癸亥為觀文殿學士右銀青光禄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宫
  龔原
  建中靖國元年三月癸亥以承議郎知壽州龔原為寶文閣待制知杭州是月戊子為集賢殿修撰知揚州
  陳軒再除
  建中靖國元年三月戊子以龍圗閣直學士新知揚州陳軒知杭州崇寧元年四月癸卯徙知福州
  鄒浩
  崇寧元年四月癸卯以寶文閣待制知江寧府鄒浩知杭州五月已卯移知越州
  吕惠卿再除
  崇寧元年閏六月已未以右銀青光禄大夫提舉杭州洞霄宫吕惠卿為觀文殿學士知杭州八月移知揚州
  蔣之竒
  崇寧元年十月癸亥以知樞宻院事蔣之竒為觀文殿學士知杭州
  宇文昌齡
  崇寧二年九月乙巳以寶文閣待制知越州宇文昌齡知杭州四年三月以中大夫致仕
  王寧
  崇寧四年六月戊子以尚書吏部侍郎王寧為顯謨閣待制知杭州七月丙申改知海州
  曾孝廣
  崇寧四年七月丁已以户部尚書曾孝廣為天章閣待制知杭州十一月丙午徙知泰州
  吕惠卿三除
  崇寧五年八月癸酉以觀文殿學士知青州吕惠卿知杭州
  曾孝藴
  大觀元年四月辛未以顯謨閣待制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發運使曾孝藴知杭州既而改知濠州
  朱彦
  大觀元年五月戊申以顯謨閣待制新知洪州朱彦知杭州四年正月庚申徙知潁昌府
  王渙之
  大觀二年三月辛酉以顯謨閣待制知潭州王渙之知杭州
  席震
  大觀三年二月壬午以徽猷閣待制知潭州席震知杭州是年五月丁卯改知廣州壬申復知杭州
  蔡薿
  大觀三年七月丁未以奉議郎知和州蔡薿為顯謨閣待制知杭州十月甲戌除給事中
  張商英
  大觀三年十二月癸酉以通議大夫提舉成都府玉局觀張商英為龍圗閣學士知杭州乗驛赴闕四年二月辛未除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宫使
  劉逵
  大觀四年二月壬辰以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宫劉逵知杭州本傳字公達隨州隨縣人元豐八年舉進士第三四年六月庚午除資政殿學士癸未詔乗驛赴闕
  張閣
  大觀四年九月壬申以翰林學士張閣為龍圗閣學士知杭州本傳字臺卿河陽人杭久闕守郡事廢弛閣經理有叙首去惡少之為民害者郡人為立生祠召為兵部侍郎
  龎寅孫
  政和元年九月辛酉以司農卿龎寅孫為顯謨閣待制知杭州三年六月丙子除徽猷閣直學士
  董正封
  政和四年八月甲子以中大夫集賢殿修撰董正封為徽猷閣待制知杭州
  李偃
  政和五年八月甲辰以起復集賢殿修撰李偃為徽猷閣待制知杭州十二月癸亥徙為河南尹偃嘗奏湯村巖門白石等處並邊錢塘江通大海日受兩潮漸致侵齧乞依六和寺岸用石砌疊詔令轉運使劉既濟措置
  趙㠓
  政和六年閏九月戊辰以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京畿轉運使趙㠓為徽猷閣待制知杭州宣和元年八月丙戌移知潭州
  趙霆
  宣和元年八月丙戌以徽猷閣待制江淮荆浙等路發運使趙霆知杭州二年十二月丁亥徙知青州
  曽孝藴再除
  宣和二年十二月丁亥以朝請大夫天章閣待制新知睦州曾孝藴知杭州
  虞奕鄉郡
  宣和三年正月辛酉以起復龍圗閣直學士新知杭州虞奕知鎮江府是年四月丁酉以知杭州曽孝藴為顯謨閣直學士
  蔡薿再除
  宣和三年十月辛未以通議大夫提舉嵩山崇福宫蔡薿知杭州四年十一月癸已詔龍圗閣直學士知杭州蔡薿提舉南京鴻慶宫
  翁彦國
  宣和四年十二月甲午以朝散大夫徽猷閣直學士知江寧府翁彦國知杭州七年十一月辛巳除提舉南京鴻慶宫
  唐恪
  宣和七年十一月辛已以延康殿學士正議大夫知潭州唐恪知杭州靖康元年正月已巳除吏部尚書
  翁彦國再除
  靖康元年正月已巳以朝散大夫徽猷閣直學士翁彦國知杭州是月乙未改知鎮江府
  毛友
  靖康元年二月甲辰以朝請大夫延康殿學士毛友知杭州是年十月乙已除宫祠
  葉夢得
  靖康元年十月乙卯朝散大夫葉夢得復龍圗閣待制知杭州
  錢伯言
  建炎元年八月丁丑以龍圗閣直學士錢伯言知杭州
  侍其傅
  建炎元年九月丁未朝議大夫直祕閣知真州侍其傅特授集英殿修撰知杭州二年四月十四日徙知宣州
  康允之
  建炎二年七月庚戌以徽猷閣待制康允之知杭州三年八月罷通判軍州安自強權州事是年十一月三日改杭州為臨安府
  季陵
  建炎四年四月以 閣待制季陵知臨安府
  胡舜陟
  建炎四年六月戊寅以徽猷閣待制胡舜陟知臨安府是年八月丁憂解官
  李光
  建炎四年九月甲寅以徽猷閣待制李光知臨安府紹興元年正月三日徙知洪州
  孫覿
  紹興元年正月三日朝奉郎提舉江州太平觀孫覿除龍圗閣待制知臨安府
  紹興題名記
  安撫敷文湯公帥臨安之明年暇日謂其屬吏何溥曰臨安為東南一都會登郡而府有年于兹異時名公鉅儒旌棨相望流風美政播在人口至今故老能言之矧惟皇帝時廵警蹕所在呼吸四方根柢萬㝢其事勢增重實視古京兆自始幸距今凡二十年帥臣代易僅以十數至問其姓名輒不可盡得間訪而得之往往不能以次對豈非題名不立之故哉予將編列其人勒之堅石以植于府治之東偏庶㡬來者有攷焉子其為我記之溥既承命退而考求其故維臨安舊為杭州領浙西兵馬鈐轄宣和間改安撫使至建炎而陞為府未㡬鈐轄如舊自紹興駐蹕以來事任非曩比故使名復立至今凡為帥十有六人於是為記紹興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府學教授兼權太學博士何溥記
  席益
  紹興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朝奉郎起居舍人席益除集英殿修撰知臨安府二年正月十八日徙知衢州
  宋煇
  紹興二年正月十八日朝議大夫直龍圗閣發運副使宋煇除祕閣修撰知臨安府三年二月二十五日除宫祠
  盧知原
  紹興三年三月初五日以右中奉大夫徽猷閣待制都督府㕘謀官盧知原知臨安府是年六月二十七日除宫祠
  梁汝嘉
  紹興三年七月初三日右朝請郎直祕閣兩浙轉運副使梁汝嘉除直龍圗閣知臨安府六年八月初五日除户部侍郎
  李謨
  紹興六年八月二十九日以左中奉大夫直寶文閣知鎮江府李謨知臨安府七年正月初八日復知鎮江府
  吕頤浩
  紹興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鎮南軍節度使知潭州吕頤浩除少保知臨安府八年正月初八日召赴行在
  張澄
  紹興八年二月二十九日以右朝請大夫集英殿修撰知建康府張澄知臨安府十年六月初一日除户部侍郎
  蔣璨
  紹興十年六月初一日以右中奉大夫直龍圗閣兩浙轉運副使蔣璨知臨安府是年八月二十二日復為兩浙轉運副使
  張匯
  紹興十年八月二十四日以右朝散大夫直祕閣兩浙轉運副使張匯知臨安府是年九月二十一日復為兩浙轉運副使
  俞俟
  紹興十年九月二十六日右朝請大夫直祕閣知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俞俟除祕閣修撰知臨安府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除敷文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王㬇
  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右中大夫集英殿修撰兩浙轉運副使王㬇除敷文閣待制知臨安府十三年八月初八日除工部侍郎
  張叔獻
  紹興十三年八月八日以右朝奉郎直龍圗閣兩浙轉運副使張叔獻知臨安府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改知紹興府
  張澄再除
  紹興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以龍圗閣學士右宣奉大夫知紹興府張澄知臨安府十六年九月十八日除慶逺軍節度使改知温州
  沈該
  紹興十六年十月初五日以左朝散大夫直祕閣兩浙轉運判官沈該知臨安府十七年八月十四日除權禮部侍郎
  趙不弃
  紹興十七年八月十四日右中奉大夫權工部侍郎趙不弃除敷文閣待制知臨安府十八年六月十九日除工部侍郎
  湯鵬舉
  紹興十八年六月十九日左中奉大夫直祕閣兩浙轉運判官湯鵬舉除直敷文閣知臨安府十九年八月十七日除司農卿
  宋貺
  紹興十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以右通奉大夫權尚書户部侍郎宋貺兼權知臨安府二十一年閏四月十二日轉正奉大夫罷
  趙士㣓
  紹興二十一年閏四月十三日以左朝請大夫兩浙轉運判官趙士㣓兼權知臨安府是年九月十三日除直祕閣十九日正除知府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除直敷文閣改知紹興府
  曹泳
  紹興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右朝請大夫直徽猷閣知紹興府曹泳除直顯謨閣知臨安府十月初三日到任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兼權户部侍郎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罷
  韓仲通
  紹興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以右通奉大夫權刑部尚書兼權詳定一司𠡠令韓仲通兼權知臨安府二十六年三月十七日除户部尚書依舊兼府事
  榮薿
  紹興二十六年九月八日右朝請大夫知常州榮薿除直祕閣知臨安府二十七年二月十一日以職事修舉轉右朝議大夫繼以磨勘轉右中奉大夫七月十一日除權户部侍郎
  張偁
  紹興二十七年七月十一日以右朝議大夫直祕閣兩浙轉運判官張偁知臨安府是年十二月除直敷文閣二十八年九月轉右中奉大夫十一月除直顯謨閣二十九年閏六月初九日除祕閣修撰知明州
  趙子潚
  紹興二十九年閏六月初九日左朝請大夫直祕閣權發遣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趙子潚除直敷文閣權發遣臨安府三十年二月十五日除户部侍郎
  錢端禮
  紹興三十年二月十五日右中大夫充祕閣修撰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錢端禮除右文殿修撰知臨安府是年七月十一日除户部侍郎
  黄仁榮
  紹興三十年七月十一日右中奉大夫直祕閣兩浙路計度轉運副使黄仁榮除直敷文閣知臨安府是年九月初三日丁母憂
  錢端禮再除
  紹興三十年九月初四日以右太中大夫權尚書户部侍郎錢端禮兼權知臨安府三十一年正月十九日罷
  趙子潚再除
  紹興三十一年正月十九日左朝議大夫權尚書户部侍郎趙子潚除敷文閣待制知臨安府三十二年九月十七日除尚書户部侍郎仍兼知府事隆興元年正月十八日罷
  林安宅
  隆興元年正月十八日左朝請大夫尚書左司郎中林安宅除直顯謨閣知臨安府是年五月二十九日除主管台州崇道觀
  陳輝
  隆興元年六月二日以右朝請大夫直祕閣兩浙轉運副使陳輝兼權知臨安府是年七月三日除直敷文閣知府事二年四月四日改知建寧府避家諱自陳改知湖州
  黄仁榮再除
  隆興二年四月初八日以右中奉大夫直敷文閣兩浙轉運副使黄仁榮知臨安府是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罷
  吴芾
  隆興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左朝議大夫試尚書吏部侍郎吴芾除敷文閣直學士知臨安府是年十二月初五日復為吏部侍郎
  薛良朋
  隆興二年十二月初五日以左朝奉大夫直顯謨閣兩浙轉運副使薛良朋知臨安府乾道元年七月十八日以警戢盜賊究心職事除直龍圗閣二年五月十一日除權工部侍郎
  王炎
  乾道二年五月十一日右朝奉大夫兩浙轉運副使王炎除直敷文閣知臨安府十二月十三日以職事修舉除祕閣修撰三年五月二十六日除敷文閣待制知荆南府
  周淙再任
  乾道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以右朝請大夫直龍圗閣兩浙轉運副使周淙知臨安府先是紹興二十五年嘗通判府事乾道五年二月十五日以職事修舉除祕閣修撰乾道四年十一月十四日磨勘轉右朝議大夫五年七月初四日除右文殿修撰再任














  乾道臨安志巻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