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于少保萃忠傳/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于少保萃忠傳
◀上一回 第十九回 也先假和索金帛 高磐剖臂納綸音 下一回▶

  于公具本開列諸將校功績。朝廷旨下,封賞諸將等。將校蒙封受賞,俱願報效朝廷。

  且談太上皇淹滯邊廷,也先屢使人覘視上皇動靜。其人到上皇所居寶帳之處,只見一紅面長鬚提大刀者,守在帳前。行覘之人,大吃一驚,慌忙奔回,稟復也先。也先不信,又遣心腹人來。忙至上皇帳前,果見紅面之神守把,驚得疾奔而去,報復也先。也先知是關神顯聖,自後不敢懷異心,愈加恭敬。且上皇出帳,常見紅面長鬚之將守帳,因問袁彬。彬奏曰:「此必是關神顯靈來護萬歲爺之駕也。」上皇遂望空默禱於神。上皇后復位之日,特加「翊天」二字贈神。

  也先屢見有神護持,思量道:「中國天子在此,又做不得俺們可汗。」當時即請得知院(官名)伯顏等計議道:「中國天子在此,又做不得俺們這裡可汗,留在此何為?」伯顏聞說,即勸道:「莫若俺們留個好名兒,與後代稱揚。」也先便問道:「怎的留個好名兒?」伯顏答道:「何不請天子出來,與他立約盟誓,共結和好,送他歸國,使後人贊揚太師仁德,留了一朝天子,不害他反送他歸國,這個不是留個好名兒?」也先道:「說得是。」

  正欲差人請上皇立誓送歸,只見喜寧忙上前說道:「如今且未要送還,宜假送歸為名。等俺們索些金帛彩緞滿足,那時送上皇爺回來遲。」也先見說,仍依其計。喜寧自從降順也先,反唆也先如此行計,又將我中國虛實告之。也先依寧言,果差人假請上皇到營,說道:「天可汗在此,又做不得俺這裡可汗。今日特請天可汗立約盟誓,送歸本國,永結和好,再無侵擾了。」上皇聞言,大喜曰:「深感太師仁德,知院好情。若得返國,多以金帛彩緞相酬,永結和好。」

  於是也先練選數十萬人馬,以送上皇為名,喜寧引導,因而擄掠。駕至大同城下,上皇命袁彬在城下大叫,討取金帛犒賞。當有大同守將都督郭登,察知也先假送上皇,即在城上叩拜答曰:「臣職在守邊,安有金帛?」遂不開城門。上皇曰:「朕與郭登有親,何故見朕不開關出接?」也先遙見城中有備,遂同喜寧領上皇仍投紫荊、倒馬等關而來。

  關上人望見上皇在前,不敢施放炮箭,亦不敢下關開門。因前次迎接被敵焚劫,故此不開。上皇候了多時,不見有人下關迎接,即命袁彬大叫道:「萬歲親自到此,可急開門。」關上並不見一人答應。袁彬心慌,只得把頭觸門,大叫道:「我是寫字校尉袁彬,見有駕牌為照,非是奸細。」即將駕牌照看,城上人看見,方知端的,乃開關放過吊橋,放袁彬進城,審問端的。

  當有廣寧伯劉安、都御史孫祥、知府霍瑄等,出城來見上皇,哭叩於地,齊聲奏曰:「不料陛下蒙塵,臣等之罪也。」上皇因私語劉安曰:「今彼輩未有實心送朕歸國,況有喜寧唆撥引導,不懷好意,汝等可急回。」安等聞諭,慌忙拜辭上皇而轉,即命閉關。也先復擁上皇而去,又放火燒關,大肆搶掠。九邊將士,一時喧沸,烽煙警起,震動京師。人民仍復慌亂起來。

  于公聞報。即忙入朝奏曰:「彼敵專以假送上皇為名,索取金帛。乞賜臣謙親到邊關,督厲將士,以圖方略。」景泰聞奏,喜曰:「得卿親往,朕復何憂。」即降旨委謙巡邊。公領旨逕趨邊境。將士聞公臨邊,人皆畏懼思奮,各各遠迎。公傳令不許諸將官擅離泛地。邊將得令,各候按臨。公復傳令:邊關將士軍民人等,若見敵兵擁上皇前來,仍照日前俱各答應道,「我國已立君多日,不敢開關,亦無金帛」等語。如違者,定以軍法示眾。九邊軍民聞令,喧嚷遂息。

  于公巡至大同,大同守帥郭登謁見曰:「郭某手下有敢死士數百,欲劫駕返國,已差夜不收楊總旗暗暗報知太上皇去也。」公曰:「郭元戎此謀雖好,但乘危行險,可看便宜而行,若不可行,即止。吾自有破敵迴鸞之策。元戎素有將略,不必吾叮囑也。」

  公遂巡至宣府,早有總兵楊洪謁見。公曰:「總戎素在邊廷,父子戮力,將士齊心,可謂有大功於我國家矣!何土木之師,不以精兵救援朝廷?念公老將,遂起公任事。今汝子楊俊,因私怒擅殺都指揮姚貴,朝廷屢欲加罪。吾念他有萬人之敵,奏保曲有其罪。此後當盡心報國,以全功名,不可怠了往日名節。」楊洪領諾,唯唯而出。

  公又巡至獨石,守帥朱謙謁見。公曰:「吾觀獨石城池一帶,城皆虛空,多有坍損、汝為鎮帥,宜乘時修整。此處正是國家藩屏重地,今棄此不修,非但宣府難保,京師亦為之動搖。公雖有將才,然一人難以獨任。」乃即飛章奏保都督孫安才堪大任,朝廷即敕孫安到來。于公仍授以方略:從獨石度龍門等關,且守且築,以保無虞。安等領諾而出。於是各關將帥,尊于公親囑之令,準備建功,以報朝廷。

  且談喜寧原是邊外人,因土木之變,仍復降順也先,反為也先心腹。又唆也先領眾假送上皇為名,索取金帛。寧已得萬數,自為得計,在也先面前誇功。袁彬頗知,忙來奏聞上皇。上皇曰:「逆賊如此。朕已知道,只憑天去。」

  初九日,喜寧復領也先率兵十餘萬,仍搶掠到紫荊關來。當有守關總制都御史孫祥親見上皇在敵營,忙叫開關,奮不顧身,領一千人馬下關。一來迎謁上皇,二來實欲奪駕進關。一邊慟哭,一邊下關。眾將一齊阻曰:「上皇雖陷敵營,當徐圖救駕。今彼勢其盛,不可造次!」孫都督聞言,張目大慟曰:「汝等何言!吾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前次見上皇,不能竭心盡力,迎劫歸國。今又見君父在彼蒙塵,為臣子者,安用命哉!」乃不聽眾官之諫,急領人馬衝出關來。也先等見來官之勢甚急,又多帶人馬,不是參駕模樣,心中甚疑。喜寧早已瞧見,忙對也先道:「俺見來官不懷好意,要用心提防。」

  也先聞寧之言,吩咐一齊放箭。孫都督不知喜寧引導作姦,但見萬弩齊發。孫祥連聲喝曰:「吾來參駕,如何亂射。」言未畢,項上與身中早中三箭矣。手下將士,急救回關,把關緊閉,齊來看孫都督,可憐一箭透咽而死。袁彬見亂箭射死孫都督,忙與通事岳謙來對也先道:「太師一向仁德,既有心與中國天子通好,如何又令人射死他將官?恐傷太師仁德。」也先道:「是俺一時見關上有許多頭目擁來,心中疑惑,因此放箭,不料傷了他性命。汝今說明,下次不如此了。」

  是日也先與喜寧領眾復奔至水盡頭,當有都指揮盛廣出見上皇,奉上銀三千兩。明日又送彩緞、羊肉、酥酒、蜜食之類。是日俱屯紮在貓兒莊。第三日到八寶山。此時,景帝差季鐸等齎賞銀並聖母太皇太后寄來貂裘、衝冠、龍袍、衣服到來,方知是郕王即位。上皇聞知甚喜,明日發季鐸等回。鐸等辭歸,忽有夜不收楊總旗來見袁彬說道:「奉郭都督將令,先遣某等五人夜不收來,暗請上皇到石佛寺,待也先尋覓不見時,便乘隙入城去。」袁彬聞說,即時來奏上皇。上皇曰:「朕命在天,此危險之事,決不可行。」袁彬聞諭,忙傳旨道:「萬歲爺不肯允從。」楊總旗只得去回覆郭帥。

  第二日,通事岳謙對袁彬曰:「喜寧時時唆撥也先,除非去得喜寧,上皇方有歸日。」袁彬曰:「是,是。」即將岳謙的話奏知上皇。上皇曰:「朕盡知逆賊為也先心腹。既如此,汝可悄悄代朕寫二封書,一封奉上太后,一封與當今。」袁彬領旨,暗暗寫完。呈上看畢,便差岳謙同哪哈二人帶去。

  岳謙、哪哈潛地到京,至彰義門外,正要打話,只見城上人望見二人是敵兵打扮,連忙亂箭射來,二人不能開口,岳謙早被兩箭射倒在地。哪哈見勢不好,飛馬奔回來見也先道:「南朝自家人都不認得,反把岳謙射死了。」也先聽得,忙傳號令,急擁眾直奔到德勝門來。將上皇藏在德勝門外空房之中,又將人馬擺開陣勢。待敵久之,不見我兵出來。知有準備,就緩緩抽兵退回。

  二十四日,仍朝北行到老營。得知院妻子宰羊烹酒,迎接上皇。二十七日,宰殺牛馬做筵席,在蘇武廟中。上皇宴散,出帳仰觀天象。對袁彬曰:「帝星明郎,朕在此決不久。」袁彬叩頭答曰:「萬歲爺仁德敷民,終當返國。」此時上皇在暖車寶帳之中,忽下大雪,厚高三尺。惟上皇所居寶帳,一毫無雪。又常見火光燄起,隱隱若有龍盤其上。邊人見之,皆齧指嘖嘖道:「此真天可汗也!」也先亦常見真龍護帳,厚雪無侵,輒相驚畏,甚加恭敬。每日設宴款待上皇,或彈篪撥琵琶唱曲,親自把盞。眾頭目齊跪敬酒。自此為常。只是上皇在營中思歸心切,屢被喜寧唆撥也先,不得返國。

  前者喜寧夏唆也先殺害袁彬,因此上皇大怒。又命袁彬密寫旨書二封,隨即要喚護從總旗高磐帶回朝來。高磐奏曰:「此旨臣難帶回。」上皇問曰:「為何難帶?」高磐奏曰:「喜寧因見前次岳謙帶書回朝,不料被我國守城之人射死,後於屍邊搜出所帶旨書,上寫著喜寧逆惡之事,故此喜寧教也先道:「但有人回南朝去的,都要搜檢明白,方才給與號箭。若無號箭,即是私逃,逕拿去開剝了。』以此這紙書實難帶去。臣命不足惜,恐誤大事。」

  上皇見奏,沉吟半晌,無計可施。只見高磐復奏曰:「臣有一計。若要帶去,乞另寫於小紙,細細密密寫了,臣自有處。」上皇見奏,即命袁彬復寫小紙細字二封呈上。上皇看畢,遞與高磐。磐跪地捧接,即用薄薄羊皮一塊,包裹御旨畢,腰中取出小刀一把,就將自己左膊上大劃一刀,即把羊皮旨書納進肉裡,連血連皮,用刀瘡藥敷上。果然只見血露刀痕,不見有書在內。上皇與袁彬見之,歎息曰:「此足見汝用命之勇也。朕得返國,重加爵賞。但要小心。」高磐唯唯領命。上皇復諭磐曰:「汝今回朝,若當今不坐朝時,汝可先見于謙,令其用謀先擒喜寧,則也先無人引導,朕得返國矣。」高磐領命拜辭上皇,急急而行。也先果一路有人把守搜檢,將磐一一搜過。只見血痕,不知有書在內。磐復哄曰:「特到南朝取討彩緞,賞賜你們。」故各部俱放過,俱給與號箭。高磐不分星夜,負痛馳歸。

◀上一回 下一回▶
于少保萃忠傳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