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五代會要/卷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考功

[编辑]

後唐天成元年十月三日,尚書考功條奏格例如後:

一、准考课令,諸司外文武官九品已上,每年當司長官考其屬官,應考者皆具録一年功過行能,議其優劣,定九等考第。京官,九月三十日已前校定。外官,去京一千五百里内,八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三千里内,七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五千里内,五月三十日已前校定;七千里内,三月三十日已前校定;萬里内,正月三十日已前校定,本州定訖。京官,十一月一日送簿。外官,朝集使送簿限十月二十五日已前到京。考後功過,並入來年。無長官,次官考。縣令已下及關鎮庶官、嶽瀆令並州考。津非隸監者亦州考。

一、准考課令,諸每年考簿集日,考司校勘訖,别為簿具言功過。京官,三品已上,及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平章事奏裁,親王及五大都督府亦同;四品以下及餘外官,並使人量定聞奏,單數仍備狀進,中考並單名録奏。

一、准考課令,諸每年尚書省諸司得州牧、刺史、縣令,政有殊功異行,及祥瑞災蝗,戶口賦役增减,當界豐儉,盗賊多少,並録送考司。

一、准考課令,諸官人治績功過,應附考者,皆須實録。其前任有犯私罪,斷在今任者,同見任法。即改任,應計前任日為考者,功過並附。其狀不得過兩紙。州縣長官,須言戶口田地者,不得過三紙。註考証之最:一最已上有四善為上上。一最已上有三善,或無最而有四善為上中。一最以上有二善,或無最而有三善為上下。一最已上有一善,或無最而有二善,為中上。一最已上,或無最而有一善,為中中。職事粗理,善最不聞為中下。愛憎任情,處斷乖理為下上。背公向私,職務廢闕為下中。居官諂詐,及貪濁有狀之類為下下。若於善最之外,别有可嘉,及罪雖成殿而情狀可矜,或雖不成殿而情狀可責者,省校之日,皆聽考官臨時詳定。

一、准考課令,諸官人因加戶口,及勸課田農,幷緣餘功進考者,於後事若不實,縱經恩降,皆從追改。

一、准式,校京官考限來年正月内、外官考限二月内者,所司至三月内申奏了畢。伏以書校内外官考課,逐年申送考簿,各有程期。近年已來,諸道州府及在京諸司所送考解,多是稽違。自今後,所申考簿如違格限,二十日不到,其本判官幷録事參軍,伏請各罰一百直,本直句官,請委本道科責。如違一月日已上不申到,本判官伏請罰二百直,録事參軍量殿一選,本直句官請委本道重加懲斷。在京諸司如違格限不關牒到者,其本司人吏牒報御史臺,請行追勘。

一、准格,應所闕縣令計日成四考,餘官計日成三考闕。今後州縣官等,並許終三十箇月成三考。自上官後至年終,但滿一百八十日,便與頭考。次二年即須兩考滿足。如頭考滿足,第二考全足,即許計日成末考,方與三十箇月事理合同。如過月限無替人到,准上條處分者。伏以每年書校官員考課,格限則顯有舊條,授上則雖為定制。但以每月之内,皆有除移,今准格,且以六月内上為凖。

一、應申校内外六品已下赴選官員考課,准格,自上任後但滿一百八十日便與成頭考。年終非書考時,須至來年准格書校時倂申兩考。如六月已前直至正月到任者,自上任日至校考時頭考日足,即考後功過並入來年。如至書校時,頭考欠日未成資考,亦至來年准格書校時,倂申兩考。如六月以後至年終上者,並至准格日收計一考,有剩日不在重使之限。

一、應經考後,合收次年,以一周歲為限。如未滿一年停替者,但及三百四十日與成,如欠日,不在收計之限。

一、應收末考,但經考後去任時,得及二百日與成,如欠日,不在收計之限。如過月限無替人,並准上條處分。

一、應申校内外官員赴選考課,頭須具經考,已後課績,不得重叠計功。其末考,須具得替年月日,比類升降。

一、應申校内外六品已下官員考第,以去京地里遠近,逐年書校,申送考解,各有程期。今後應内外赴選官員考第,既准格依限,逐年比校,即不合更將州府及本司考牒為據。其有已前罷任官員,不計年限考第,未經省校者,如有州府及本司考詞考牒全備者,欲據在任年月日檢勘,省司給與牒知。如在任之時,州府及本司向來元不曾書校給牒,祇於解由歷子内,批出考數者,欲與檢勘,解日歷子内,不豎過犯,稱在任日並無公事遺闕,証驗分明,亦據在官年月日,給與牒知。如檢勘無憑者,不在給牒之限。其今年各准格赴集選人,便合請給省校考牒,直至南曹受納告敕已前,並許經所司投狀檢勘出給。其考牒又准格須奏下當年内出給。如隔年者,不在行使之限。如或實有事故,次年内請給。自今後當年奏下敕考,許至來年内請給。如更違格限,請一年與殿一選。如至三年外不請給者,所司不在出給之限。其已前校奏下内外赴選官員考課,其間有未曾請給考牒者,並合投狀請給,以備選曹磨勘。如將來選人,今在考第,依前固違格條,不經省司勘校給牒,及已曾奏校下敕考,不請給考牒者,南曹不在檢勘判成之限。

一、應申投内外官員考課文解,須依格限到省。如申發後,其間或有非時事故停任,所司無以得知,請委本判官並録事參軍,專切提舉事由申省,以憑點校録奏。

一、准故事校考舊條,内外官員並校考之時,諸道差朝集使應考,內即差中書舍人、給事中監考。伏自校勘不行,往例盡廢。自今後省校之時,伏請中書門下選差清望官兩員,監校内外官員考課,便同點校申奏。其合經由中書、門下兩省,准例各供宣黃,清守舊規,以為永制。

一、應申校内外官寮考課,如有過犯,便降書下考。如在任之日,於常課之外,别有異績可稱,比之上下考。如諸道州府及在京諸司故違格例,不具録在任事績功過,依限比較,申牒到省,其本判官幷録事參軍,及在京諸司,並請准前殿罰。

一、應諸司諸流外職掌人等,准令本司量其行能功過,立四等考第而勉進之。今伏請准新定格内條件内,逐年依限投狀,各具在職功過,書校考第,檢勘録奏。

一、應諸司令史及勒留官丁憂,不計有官無官,並一百日後舉追。如願終喪,不在舉限。除丁憂年一考不附奏,次年便許計選數赴集。其丁憂人仍牒考功及南曹,終喪者計三年憂。一、諸色選人使上考减選,其下考並合殿選,幷注令録銓曹勘驗,祇憑考功報檢,多有差錯,今請每年考功申校上考及下考,敕下後,請具單名牒門下省,及申三銓關報南曹,以憑勘會,並須九月以前報畢。

從之。

清泰二年五月,尚書考功奏:「奉去年五月敕:『中外官員,宰臣、節度使已下,並逐年書考。』僅千餘員。當司人吏貧乏,乞依三銓例,當司歸司官,逐月支賜紙筆糧錢。敕考功司人吏依三銓例,給與糧錢,春冬衣賜。諸司不得援例。」從之。

周廣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敕節文:「其省校考牒,如是奏下後滿三年不請給考牒者,宜令考功准先降敕文,不在出給之限。」

三年三月十四日敕節文:「起今後,諸州府更有功中考簿違格限申到者,本判官並録事參軍各罰五十直,其録事參軍仍殿一選,本句押官典委本州各行科斷。如違限一月已上不申到者,仍令尚書考功催促,候供申到考帳,依例施行。所有科罰,准前處分。若是校考過時,即與次年依格奏校。」又敕:「州縣官或特敕除授,或非時省故,停任員闕,除官到任者,緣赴任不拘期限申發,考帳之時,但滿一周年,便與依例書校一考申省。如書校時少欠月日,即與次年附帳申校,不得漏落考第姓名,如或有違,罪本道書考官吏。」

顯德五年閏七月,尚書考功奏:「奉新敕:『起今年正月一日後,授官並以三周年為限,閏月不在其内者。』當司所書校内外六品以下赴選官員考第,今後以一周年校成一考,如欠日不計,限滿三周年,校成三考。如考滿後未有替人,在任更一周年,與成第四考,欠日不在計限。兼逐年月日,自上已來課績功過。第二考須具經考後課績,不在重叠計功。其末考須是具得替年月日,比類升降。自今年正月一日已前授官到任者,准格例三十箇月書校三考。今年正月一日後來授官到任者,准新敕三周年為月限,每一周年書校一考,閏月不在其内。所有諸道州府校考申發考帳,及當司校奏,各依前後格敕施行。應諸司諸色流外出身人等,准格,並須待附甲下然後與申考。近年不經奏考,便至參選,頗啓倖門。應在司見役人等,自今後,逐年起六月一日後,正身於所司投狀,請申校勞考。省司具狀,却牒本司勘會補奏年月日。敕甲頭姓名,見主掌案分公事,牒報省司,將元狀檢勘同,即與准例申校。仍自此後,須逐年九月以前校奏了畢,不在更與隔年併書之限。其考牒本無紙書寫敕例,今後每年奏下,逐人給省牒一紙,使大張紙書及,併年都給限,據省校勘,敕下考牒,方許計考。如書校之日,有公事在外差出,即本司雜事,須具在職功過及出外事由,牒報考功,不得有妨逐年考校。如不與申牒,其雜事令史量情科决,仍殿一選。如無故自不經省投狀請奏校,不在論訴之限者,當司緣敕促期限,慮恐校考遲違,今後應合校考人,請起自五月一日投狀,限十日畢,至七月三十日已前校奏,餘依元格施行。」從之。

兵部

[编辑]

後唐同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尚書兵部奏:

重制置收補千牛、進馬事如後:

一、進馬准舊例八員:殿中省進馬四員,太僕寺進馬四員。千牛一十二:左仗六員,右仗六員。准格,取十三已上收補,十五已上出仗,各守三十五月限。

一、准六典,千牛備身及太子千牛,皆取三品已上諸司官、四品清官子孫,儀容端正,武藝可稱者補充。今請使二品、三品、四品清官䕃補。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少傅少保、御史大夫、六行尚書、左右常侍、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卿、宗正卿、左右丞、諸行侍郎、秘書監、國子祭酒、節度、統軍上將軍、金吾大將軍已上,並許補子為太子千牛。請使東宫三品、四品清官䕃補詹事。庶子請使北省二品、南省一品正官䕃補。侍中、中書令、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並許補孫。

一、見任兵部尚書、侍郎,並不得收補子孫。凡請使廕一官,祇許補一員,不得重疊更使舊蔭。應請使皇蔭,一品不得過二十年,二品、三品、四品不得過十年,如過年限,所司不在收補。若是身有殘疾,不在收補之限。

一、准舊例,每入閣皆須赴仗祇候,如三度不到,便除落名姓。

一、應所請補千牛、進馬,先具廕序品第,於都省投狀,候都省發狀到,當司即引過本行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點檢年貌,及勘會廕序,引問習試合格,方得收補,呈引過堂。候過堂了,始可申奏。餘請准格施行。

從之。

晉天福五年三月敕:「兵部、禮部引人過堂之日,幕次酒食會客,悉宜停廢。」

職方

[编辑]

後唐天成三年閏八月敕:「諸道州府,每於閏年合送圖經、地圖,今後權罷。」

長興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尚書吏部侍郎王權奏:「伏見諸道州府,每遇閏年,准例送尚書省職方地圖者。頃因多事之後,諸道州府舊本雖存,其間郡邑或遷,館遞曾改,添增鎮戍,創造城池,竊恐尚以舊規錄為正本,未專詳勘,必有差殊。伏請頒下諸州,其所送職方地圖,各令按目下郡縣鎮戍城池,水陸道路或經新舊移易者,並須載之於圖。其有山嶺溪湖、步騎舟楫各得便於登涉者,亦須備載。」奉敕:「宜令諸道州府,據所管州縣,先各進圖經一本,並須點勘文字,勿令差悞。所有装寫工價,並以州縣雜罰錢充,不得配率人戶。其間或有古今事迹、地里山川、土地所宜、風俗所尚,皆須備載,不得漏畧,限至年終進納。其畫圖候紙到,圖經别敕處分。」

戶部

[编辑]

後唐天成三年閏八月,廢戶部蠲紙。四年五月,尚書戶部狀申:「伏緣當司蠲符,近奉敕令,有事功可著者,即戶部奏聞,又不開逐年及第進士及諸科舉人事例。今據前進士趙彖乞蠲符者。」奉敕:「凡登科第,皆免差徭,如或雷同,慮傷風化,兼緣近有敕命,不合更乞蠲符。所宜特示明規,務在勸人為學,除新敕前已給蠲符外,應禮部貢院,每年諸道及第人等,宜令逐道審驗,春關冬集,不得一例差徭,其及第人亦不得虚影占戶名。」

長興二年九月二日敕:「凡置營田,比召浮客,若取編戶,實紊常規。如有係税之人,宜令却還本縣。應三京諸道營田,祇耕佃無主荒田,及召浮客。此後若敢違越,其官吏及投名稅戶,當行重斷。」

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尚書戶部奏:「當司所管天下合貢方物,於長興三年三月定到七十餘州。舊例,冬至後齊到,正仗前點檢,至元日殿前排列,當司引進。昨點檢今年正仗前,内六十七州至,其餘二十州,自正月至三月,方到京師。其江陵府所貢胎白魚,勘問本道進奏官,狀稱每年臘月浥造,至正仗未堪供進。其餘州府,未曾嚴加告諭,請行敕命約束。如來年正仗前貢物不齊,其本州官典,量定殿罰。又棣州合進蘿蘑子,本州稱無本色,折進價錢絹一疋。任土作貢,豈合折錢,其絹價停。」敕:「江陵府胎白魚,許於限内仗進,餘依奏。」

應順元年正月敕:「諸州府籍没田宅,並屬戶部,除賜功臣外,禁請射。」

晉天福四年閏七月,尚書戶部奏:「李自倫義居六世,准敕旌表門閭,當司元無令式,衹先有登州義門王仲昭六代同居,其旌表有廳事步欄,前列屏樹、烏頭,正門閥閲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頭安瓦桷黑漆,號烏頭,築雙闕一丈,在烏頭之南三丈七尺,夾街十有五步,槐柳成列。今舉此為例,又不載令文。」敕:「王仲昭正廳烏頭門等事,既非故實,恐紊彝章,宜從令式,祇表門閭。於李自倫所居之前,量地之宜,高其外門,安綽楔。門外左右各建一臺,高一丈二尺,廣狹方正,稱臺之形,圬以白泥,四隅染赤。行列樹植,隨其事力。同籍課役,一准令文。」

周廣順二年正月敕:

應諸處戶部營田人戶租稅課利,除京兆府莊宅務、贍國軍榷鹽人戶、兩京行從莊外,其餘並割屬州縣,所征租稅課利,官中衹營戶部營田舊徵課額,其戶部營田職員,一切停廢。

一、應有客戶元佃係省莊田,桑土、舍宇,使令充為永業。自立戶名,仍具元佃桑土、舍宇、牛具動用實數,經縣陳狀,縣司給與憑由,仍放戶下三年差遣。若不願立戶名,許召主卸佃,不得有失元額租課。其車牛動用、屋舍、樹木,亦各宣賜,官中更不管係。

一、諸處營田,戶部院及係賜人戶所納租牛課利,其牛每頭具上率納苗課,逐年都納夏秋斛斗二萬一千餘石,更納錢鞋布稈草等。其租牛緣官中係帳,不管死損,歲月既深,轉益貧困。所徵牛租,起今年後並與除放。所有見在牛犢並賜本戶,官中永不收係。

一、諸州鎭郭,下及草市,見管屬省店宅、水磑,委本處常切管句,其徵納課利,不得虧失。若有人收買,具見值價例申省,仍仰本戶承認元本稅錢。如是元本税錢重大,即減價出賣。如無稅錢,亦仰量事出稅,管認輸納。其空閑倒塌店宅及空地,亦准此指揮。所有貨賣宅舍,仍先問見居人,若不買,次問四鄰。不買,方許衆人收買。其元隨宅舍諸班物色,亦仰隨本物業貨賣。其兩京城内及草市屋宅店舍,不在此例。宜令諸道州府准此。

其年九月敕:「京兆府耀州莊宅,三白渠使所管莊宅,宜並屬州縣。其本務職員節級,一切停廢。除見管水磑及州縣鎭郭下店宅外,應有係官桑土、屋宇、園林、車牛動用,並賜見佃人充本業。如已有莊田,自來被本務或形勢影占,令出課利者,並勒見佃人為主,依例納租。條例未盡,委三司區分。仍差尚書刑部員外郎曹匪躬專往點檢,割屬州縣。」

度支

[编辑]

周顯德五年閏七月,度支奏:「當司漕運水陸行程制。陸行,馬日七十里,步及驢五十里,車三十里。水行,泝流,舟之重者,汴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餘水五十里;空舟,汴河日四十里,江五十里,餘水六十里;沿流之舟,輕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餘水七十里。其三峽、砥柱之類,不拘此限。若遇風、水淺不得行者,聽折半功。河南、河北、河東、關内等四道諸州,運租庸雜物等,脚每馱一百斤,一百里一百文,山阪處一百二十文,車載一千斤九百文。從黃河及潞河,自幽州運至平州,每十斤泝流十六文,沿流六文,餘水泝流十五文,沿流五文。從灃、荆等州至揚州四文。其山阪險難,驢少處每馱不得過一百五十文,平易處不下八十文。有人員處,兩人分一馱。其運向播、黔等及涉海,各在本處量定。」

延資庫使

[编辑]

梁開平三年九月,以門下侍郎、平章事薛貽矩兼延資庫使。至乾化二年五月,以門下侍郎、平章事于兢兼延資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