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从大寨大队到昔阳县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从大寨大队到昔阳县

——山西省昔阳县学大寨的调查报告
《人民日报》通讯员
1970年9月2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昔阳县已成为大寨式的县

[编辑]

“在三、五年内把昔阳建成大寨式的县!”这是大寨大队所在的县——昔阳县革命委员会在一九六七年四月提出的豪迈口号。三年来,大寨大队在不断前进,并且带动着全县前进。昔阳已成为大寨式的县。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极大地提高了昔阳人民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昔阳人民怀着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认真落实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掀起波澜壮阔的学大寨群众运动。学大寨成为不可阻挡的革命潮流。

三年学大寨,毛泽东思想培育出来的大寨精神,遍及昔阳全县。大寨大队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已在全县深入人心。

精神变物质。三年来,这个地处太行山区的昔阳县,土地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全县各社、队都在战天斗地,改造山河。乱石滚滚的河滩上,已垫起三万亩平展的好地。水土不保的山坡地,已有二十二万亩修建成稳产高产的“大寨田”,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三年来,昔阳的粮食产量连续大幅度增长。一九六九年粮食产量比一九六六年翻了一番,单位面积产量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大队亩产超过五百斤,跨了“黄河”,十四个大队亩产超过八百斤,过了“长江”。大寨大队,亩产已增加到九百四十多斤,继续走在全县的最前面。

三年来,昔阳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集体储备粮大大增加。一九六九年交售给国家的粮食,比一九六六年增长了近四倍。一批原来靠吃国家供应粮的社、队,已能向国家贡献粮食,而且社社、队队都有储备粮。

从昔阳的变化中,我们还看到一个极其可喜的形势,这就是:无论那种条件的公社和大队,都在学大寨,赶大寨,社社、队队都有很大变化。

南垴大队,是全县自然条件最坏的一个大队。六十多户人家,散居在一座高山岭上。六百多亩土地,分成四千多小块,最大的也不到一亩。粮食亩产最多不过二百斤。这个大队学大寨,苦干了三年,把赖地改造成为高标准的“大寨田”,亩产猛增到七百多斤,翻了近两番。今年,这个在海拔一千一百米的太行山高坡上的山村,正满怀信心,要跨过“长江”。

皋落大队,是全县最大的一个大队,土地条件比较好。但是文化大革命前几年,这里的粮食产量下降。有人说:“村大人多心不齐,要学大寨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吗?不。这几年,皋落大队的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一个真理:为啥心不齐?就是因为有人搞资本主义,有人搞社会主义。他们狠狠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大家的心也就齐了。“人心齐,泰山移”。一九六九年,粮食产量比一九六六年翻了近两番,卖给国家的粮食,相当于一九六六年的总产量。

城关周围的几个大队,平均每人只有八分左右的耕地。过去有些人认为,土地不多,口粮不够,向国家要粮,理所应当。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学习了大寨精神,批判了“要粮有理论”。社员们说,我们要劳力有劳力,要肥有肥,条件比大寨好得多,为什么还要吃国家粮食?他们立下志气:要给国家贡献,不拖国家后腿!经过三年奋战,亩产跨过了“长江”,粮食自给有余。

白羊峪大队,是一个农林牧全面发展的老模范单位,早在一九六一年,粮食亩产就过了“黄河”。但是由于有些干部固步自封,连续几年停止在五百多斤的水平上。文化大革命中,大队干部虚心向大寨学习,严肃批判了固步自封的思想,生产很快赶了上去。一九六九年亩产超过了九百斤,跨过了“长江”。

类似以上的事例,在昔阳是很多的。在三年学大寨中,第一年,全县就涌现出学大寨的先进大队一百多个,第二年,学大寨的先进大队增加到二百多个,第三年,其他大队也纷纷赶上来了。

昔阳人民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样的真理:

一、坚决按照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指示办事,不论什么条件的地区,都能够学大寨。在学大寨中,只要是学根本,不是学表面,很快就会有大变化。

二、把一个典型大队的先进经验,迅速推广到全县,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只要不是把典型当作仅供欣赏的一盆花,而是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深入一点,取得经验,推动全般”和“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的指示,抓一批成功一批,就可以在三、五年内,建成一个大寨式的县。

这个事实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昔阳县能办到,别的县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

重要的是解决领导班子问题

[编辑]

毛主席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斗争的中心是政权问题,是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的问题。

大寨在昔阳,可是大寨经验过去在昔阳推不开。为什么?因为旧昔阳县委内一小撮走资派,执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抵制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反对群众学大寨。群众说:“学大寨,赶大寨,手中无权学不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摧毁了一小撮走资派的统治。昔阳县成立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以后,立即作出了开展学大寨运动的决定,决心落实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把昔阳建成大寨式的县。

怎样把大寨经验推广到全县各社、队?昔阳县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紧紧抓住阶级斗争的要点,解决社、队的领导权和社队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问题。

过去,昔阳县的一部分社队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为什么开展不起来?原因就在于领导权和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的问题没有解决。

有极少数社、队领导班子里混进了坏人,这些人让地、富、反、坏出来破坏,不搞社会主义搞资本主义,不搞无产阶级专政搞资产阶级专政。这些地方,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推不开。有一个大队,过去一度被坏人篡了权。他们搞资本主义,投机倒把,贩卖牲口,把这个大队引向邪路。粮食亩产只有二百一十斤,每年要吃国家供应粮六万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贫下中农夺回了领导权。一个从小给地主放牛羊的复员军人、年青的共产党员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领导群众,认真开展了革命大批判,坚决反对了资本主义倾向,揭露和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掀起了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学大寨的第一年,即一九六七年,粮食亩产三百斤,一九六八年亩产四百斤,一九六九年亩产四百九十五斤,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

有的社、队,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中,有的中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较深,热衷于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那一套资本主义的东西。这些地方,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推不开。武家坪大队,一九五六年和大寨大队是一个高级社。一九五七年,在走资派和一小撮阶级敌人挑动下,闹着和大寨分了社。大队的一个干部代表一小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倾向,同地主富农勾勾搭搭,搞投机倒把。坏人煽动搞家族斗争,他支持。全大队造成三姓群众三股劲的局面。到一九六四年,武家坪粮食亩产下降到二百多斤,而大寨粮食亩产却增加到八百斤,两个大队成了两个天地。这时,一位原在公社工作、后来主动要求回乡的共产党员李喜慎,在陈永贵同志的帮助下,同党员和贫下中农一起,严肃地揭发和批判了那个干部的错误,批判了刘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刹住了资本主义歪风;批判了反动的家族观念,狠狠打击了煽动搞家族斗争的阶级敌人。同时,在领导班子内部,进行了思想整顿,掀起了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一九六六年粮食亩产达《纲要》,一九六七年过“黄河”,一九六九年跨“长江”,总产量、总收入和公共积累都翻了近两番。

有的社、队“老好人”当领导,好人好事不支持,坏人坏事不斗争,政治上右倾保守,不搞阶级斗争,一有风吹草动,就发生摇摆,使学大寨运动遇到阻力。南思贤大队原来的领导班子中,有的人不抓阶级斗争,同阶级敌人搞和平共处。富农分子破坏生产,搞资本主义活动,他不去管。结果,资本主义泛滥,一九六六年,全队粮食亩产只有二百多斤。经过思想教育和适当调整了领导班子以后,党支部狠抓了阶级斗争,批斗了搞破坏活动的富农分子,提高了干部和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调动了群众学大寨的积极性。一九六九年全队粮食亩产四百多斤,翻了将近一番。

有的社、队的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过不了社会主义这一关。这些人不热心搞社会主义,只靠老资格吃饭,即所谓“入党早,资格老,白天干,黑夜跑,开口想当年,闭口打土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们对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很不理解,也不积极贯彻执行。他们的精神状态同大寨贫下中农的彻底革命精神格格不入。这些地方,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也搞不起来。

昔阳县在斗、批、改中,通过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通过进行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认真对社、队领导班子进行了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的教导,和“吐故纳新”的政策,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清除了混入党内和领导班子中的极少数坏人,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人,涌现了一大批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使社、队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忠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人手中。这样,就保证了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顺利开展。

在思想整顿中,昔阳县还严肃地批判了在一些干部中存在的阻碍学大寨的形形色色的右倾保守思想。有这种思想的人认为,“学大寨吃亏”,“学大寨太苦”,“学大寨太难”。他们只想守摊,不求创业,只想小干、慢干,不敢大干、快干。遇事拖拖沓沓,困难重重,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头脑里是懦夫和懒汉的世界观,半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雄心壮志都没有。这些人离一个真正共产主义者的风格大约还有十万八千里。对于这些人,昔阳县采取了“领导帮”“群众促”的办法,积极帮助他们将不正确的世界观改过来,丢掉右倾保守思想的包袱,站到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前面。

昔阳的经验说明,不解决领导权问题,不解决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命化问题,不触及阶级斗争,不揭露矛盾,不解决矛盾,学大寨就是一句空话。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认真解决领导班子问题,真正的革命派上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搞好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大寨经验就能迅速地推开。

有了毛泽东思想就能排山倒海

[编辑]

学大寨学什么?昔阳的经验是,学大寨,最根本的是以大寨大队为榜样,狠抓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根本,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要象大寨贫下中农那样,用“老三篇”作为镜子,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广大群众有了毛泽东思想,就具有排山倒海的力量。

厚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岽周谈了他们大队的体会。这个大队学大寨比较早,但是开头只是学大寨的耕作方法和记工分的办法,结果变化不大。后来他们总结了一条,就是“学大寨,首先抓根本,毛泽东思想作灵魂。”他们处处以毛泽东思想领先,大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抓住活思想,开展两种世界观的大辩论。干部和群众自觉地破私立公,精神境界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男女老少都懂得要“为革命多打粮食”“为革命作出较大贡献”。人的思想革命化了,勇敢也有了,积极性也有了,组织纪律性也有了,吃苦的精神也有了,还是那么多劳力,却干了比过去多几倍的事。三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科学种田,建成五百多亩高标准的“大寨田”,粮食亩产达九百斤。

厚庄是这样,全县许多大队也是这样。他们着重用毛泽东思想对农民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社会主义方向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第二,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大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第三,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的教育。由于狠抓了人的思想革命化,就带动了农田基本建设的大发展。

以前,许多地方治山治坡是修修补补,收效不大,水土流失严重。学大寨以后,他们下决心一坡坡地治,高标准地治。经过三年的治理,全县数不清的“狼窝掌”式的乱石沟和水土流失的山坡地,已修建成“大寨田”。

在建设大寨田的战斗中,昔阳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许多原来不算“劳力”的人,也成了治山治坡的能手。南垴大队六十多岁的烈属老大娘梁国义,带动十二个老年妇女,组成“老大娘战斗队”,天天上山整地,三年垫了一百多亩大寨田。象这样的事,几乎队队都有。王秦宫大队共产党员王常锁,今年五十八岁。在建设大寨田时,他主动挑重担,担负打石头的艰巨任务。他被石渣打坏一只眼,后来又摔坏一条腿,人家劝他:“你为革命受了伤,应该歇歇了!”他说:“张思德为解放全人类不惜牺牲生命,我只少只眼,伤条腿,还有两只手,还能干革命。”他又给生产队喂牲口,腾出强壮劳力去治山治水。

昔阳有五条大川,历年洪水冲毁了沿河五万多亩良田。一九六八年秋,县革委会在治山治坡取得巨大成绩以后,进一步号召全县人民:“重新安排昔阳河山,与洪水争地,向河滩要粮”。县、社、队都大搞治河治滩工程,开展了一场要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人民战争。

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深入人心以后,不仅县、社办大工程,大队也办大工程。西固壁大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西固壁大队村前的河滩有五百米宽,对面是一座寨岭山。如果截断松溪河,劈开寨岭山,让河水穿山流过,拦河大坝内的河滩就能造地一千二百亩,比大队现有耕地总面积还多一百亩。可是这项工程很大,需要搞十七万石方,三十五万土方,相当于县办南河治水工程的工程量。按照常规计算,大队劳动力全部出动,也要干七年。可是,西固壁的贫下中农斩钉截铁地说:“愚公一家能搬倒两座大山,咱们一百多家人还不能搬倒一座山?”“寨岭山看起来很大,其实是纸老虎。”他们下定决心要把寨岭山劈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大队党支部书记李七毛在工程开工以后,七天七夜不回家。他家八口人,有七十八岁的父亲,九岁的儿子,全家老少齐上阵。他的爱人每天做八口人的饭,每天挑两顿饭到工地,自己还坚持出工。群众说:“七毛全家都干开了,咱们好好跟上。”大队劳力不到二百,可是出工的达三百二十多人。有个七十六岁的老贫农,卧病在床上,听到开山炮的响声,激动得流下眼泪说:“快把我扶起来,让我到寨岭山去铲几锹土!”

毛主席教导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群众掌握了毛泽东思想,就有无穷的创造力。为早些劈开寨岭山,老贫农李再元在日夜琢磨。他想:“龙王爷能冲走咱的地,难道不能利用它来为咱搬山?它能毁地,难道不能叫它造地?”他提出引水上山,用水冲寨岭山上的土。经过试验,他们架起二百多米长的水管,把河里的水抽上山,再放水把刨松了的土冲下山,速度比人挑车拉快了几十倍。现在,拦河大坝已基本完工,寨岭山已被劈开了一半。西固壁人民满怀信心地说:原来说要七年才能完成的工程,我们一、二年就可以完成。

为了用最快速度实现重新安排昔阳河山的宏伟目标,昔阳人民人人动脑筋,个个想办法,类似西固壁的创造,到处出现。南河、界都河、冶头位于郭庄水库的下游。郭庄水库要排洪,南河工程正劈山运土,界都、冶头工程需要土淤地。如果全部用人力,要投入巨大的劳动力,时间也要延长几个月。昔阳人民想出了一个办法:利用郭庄水库排洪,到中游冲走南河工程的土,运到界都和冶头淤地。一水多用,水力顶劳力,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南河工程五十四万土方,人力搬走了十八万,其余三十六万土方全部靠水力运走。

昔阳人民没有向国家要钱、要粮、要物资,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经在五条大川的河滩上,造出了三万亩良田。再过两三年,五条河川根治以后,还可以再扩大耕地五、六万亩。

昔阳人民从实践中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自力更生可以创造任何人间的奇迹,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很大的干劲。干劲出智慧,干劲出办法。依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群众的创造力,什么困难都会被赶跑。要高山低头,高山还敢不低头!要河水让路,河水还敢不让路!

一九七○年,昔阳学大寨的革命潮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势,继续发展。

大寨大队在前进!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大寨贫下中农以最大的努力,决心叫粮食亩产过千斤,农林牧副齐发展。

昔阳全县在前进!全县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愚公移山的毅力,战天斗地,争取今年亩产过“黄河”,在建设大寨式的县的斗争中,夺取新的胜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