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四○四医院电击伤抢救小组
1970年12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今年九月的一天早晨,海军某部通讯站守机员丛庆洪,冒着狂风暴雨出外执行任务。回站后,他脱下湿衣服就往门外晾衣服的铁丝上搭去。由于铁丝和被大风刮断的电线相接,他被强大的电流突然击倒。二十分钟后,他被送到医院,心跳停止,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完全消失。我们抢救小组争分夺秒,给他进行胸外按摩,插管输氧,注射药物,但是丛庆洪的心脏仍然没有恢复跳动。

过去的医学文献记载,心跳停止六分钟的人就没有救活的可能了。丛庆洪的心脏停跳时间已经这么长,我们医院设备又很差,抢救小组的医护人员中又没有一个人治疗过这样严重的伤员。怎么办?正在这时,医院党委书记冯跃荣同志给我们送来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毛主席的教导,象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航程。我们想,丛庆洪呼吸停止、心脏停跳时间过长,我们设备差、技术水平低,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条件,但在胸外按摩中,他曾产生过瞬间的微弱呼吸,这说明还有救活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救活丛庆洪的关键,是我们对阶级兄弟爱得深不深,敢不敢打破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所谓心跳停止六分钟就无法抢救的结论。只要我们敢于打破迷信,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对待伤员,首先想到的不是“无法救”,而是“要千方百计救活他”,就完全有可能“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

为了促使丛庆洪尽快恢复呼吸和心脏跳动,我们决定打开他的胸膛,进行心脏直接按摩抢救。我们给病人做了开胸手术,十五厘米长的刀口滴血不流,心脏躺在胸腔里一动不动。这时候,他的心跳已经停止了四十四分钟。时间就是生命!军医张殿昌、吴鹰、牛文阁三人怀着要把阶级兄弟救活的强烈责任感,全神贯注地以每分钟六十至八十次的频率,轮流地给丛庆洪进行心脏直接按摩。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按摩动作轻了不起作用,重了会损伤心脏。三位军医把对阶级兄弟的爱全部倾注在准确无误的按摩动作上,累得腿发酸、手发麻,汗流满面。经过八分钟的直接心脏按摩和药物注射,丛庆洪的心脏突然颤动了几下。大家高兴极了。可是,一分钟以后,颤动又消失了。尽管我们采取了种种措施,他的心脏还是不能恢复自行跳动。这时候,他的心脏停跳时间已经过去一百零八分钟了。

到底还能不能救活?我们心里有点焦躁不安了。这时,医院党委书记冯跃荣同志又给我们大声朗读毛主席的教导:“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毛主席的伟大教导,真是及时雨、导航灯啊!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战斗的决心更大,信心增强了。大家一起分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伤员之所以那么长时间没有复苏,是因为心脏受损伤比较严重,这是不利条件;但是,他的其他肌体都是好的,他的心脏虽然不能自行跳动,但在我们直接按摩中,心脏随着人工有节奏的按摩,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产生不规则的呼吸,这是有利的条件。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在当前情况下,能不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关键在于努力坚持。坚持就有可能逐步地促使伤员向复苏方面转化;不坚持,有利的局面也会让位于不利的局面,使伤员转化为死亡。

于是,大家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鼓起勇气,继续战斗。前后共经过一百五十九分钟的胸内心脏直接按摩,丛庆洪的心脏终于恢复了跳动!

丛庆洪从触电到心脏恢复自行跳动,时间达二百零三分钟之久。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战胜一个个困难,恢复了他的心脏跳动,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抢救电击伤的伤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伤员恢复了心跳,这只是抢救工作的第一步。要使他真正地活下来,还要预防因心跳停止而引起的一系列合并症,闯过许多生死关。稍有不慎,伤员随时都有死亡或终身残废的可能。为了彻底打赢这场抢救战斗,在取得伤员心脏恢复跳动的成功之后,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下定决心,不但要把阶级兄弟救活,而且要使阶级兄弟不留一点残疾,健康地重返战斗岗位。

丛庆洪心脏恢复跳动的当天下午,病情突然恶化,血压下降,呈现出休克状态。我们立即使用了升压药物。但是由于他的心脏功能没有完全恢复,又出现了末梢循环衰竭的现象。如不制止,会引起肾血管痉挛而造成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打破惯例,把超大剂量的血管扩张药物和小剂量的升压药物交替使用,使它们取长补短,终于战胜了休克关。

不久,丛庆洪又出现了呼吸困难的严重情况,原因是他处于昏迷状态,失去吞咽能力,反流的食物随着呼吸进入气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即切开气管,把脏物清洗出来。可是他刚刚动过开胸手术,能不能再切开气管呢?大家研究了许多资料,也找不到答案。毛主席关于“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这一教导,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不切开气管,脏物不仅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而且堵塞气管的食物增多,病人会窒息死亡。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开气管,可能感染,但只要措施周密,精心护理,是可以预防的。于是,大胆果断地切开了丛庆洪的气管,清除了反流的食物,使他的病情进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化。

旧矛盾不断解决,新矛盾又不断出现。几天后,丛庆洪头皮发痒,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不稳。为了使他安静下来,最好是理发、洗头。可是医学书上特别强调:象这样的伤员心脏恢复跳动后,必须“绝对卧床”几周,保持高度安静,否则就会造成危险。怎么办?我们以毛主席的《矛盾论》为武器,分析了“动”与“静”这一对矛盾,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伤员的“动”与“静”也是这样。洗头,虽然动了一下,但是这样做可以使他更好地保持安静。如果不洗头,他必然烦躁不安,同样达不到安静的目的。另外,我们也不是盲目的乱动,而是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大胆而又小心地给丛庆洪理了发、洗了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就这样,我们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解决了很多治疗中的复杂问题,使这个心脏停止跳动时间很长的战士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死亡关,获得了新的生命。丛庆洪恢复心脏自行跳动后的第三天,从昏迷中醒来,就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二十天,记忆功能恢复,能熟练地背诵《为人民服务》;二十九天能下床活动,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健康,能参加一般的体力劳动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