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學大辭典/梵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學大辭典 导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词条
梵迦夷

下一词条>>>
初中後三唄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条目:
梵唄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维基词典词条:
梵唄

梵唄

(儀式)法會之聲明也。唄者唄匿之略。又作婆陟、婆師。音韻屈曲昇降,能契於曲,為諷詠之聲,是梵土之法曲,故名梵唄。又曰唄匿。單云唄。翻作止斷止息或讚嘆,法事之初唱之,以止斷外緣,止息內心,方堪作法事,又其偈頌多讚佛德,故云讚嘆。行事鈔上四曰:「說戒者坐已,維那打靜,小者供養,梵唄作之。若準律文唄匿如法。出要律儀云:此鬱鞞國語,翻為止斷也。又云止息。由此外緣已止已斷。爾時寂靜,任為法事也。」法華玄贊四曰:「婆陟,此云讚嘆。唄匿,訛也。」楞嚴經六曰:「梵唄詠歌。」梁僧傳十三(經師篇論)曰:「然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為唄,至於此土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唄。昔諸天讚唄皆以韻入弦綰,五眾既與俗違,故宜以聲曲為妙,原夫梵唄之起亦肇自陳思。(中略)其後居士支謙亦傳梵唄三契,皆湮沒不存。世有共議一章,恐或謙之餘則也。唯康僧會所造泥洹梵唄於今尚傳,即敬謁一契。文出雙卷泥洹,故曰泥洹唄也。」(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