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學大辭典/極微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學大辭典 导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词条
極說

下一词条>>>
極微分不分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条目:
極微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维基词典词条:
極微

極微】 (術語)依有部宗之意,極微有三位:一極微之微,二色聚之微,三微塵也。極微之微者,色聲香味觸五境與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極微分也。是實色極少,不可更分,故光記名之為極微之微。對於色聚之微而謂之為實之極微。舊譯云鄰虛。然此極微非有色之體用,隨而非現量所得,唯以慧漸漸分析而至於究竟者。唯是為慧眼之所行,而非眼見之現量得,故正理論稱之為假之極微。色聚之微者,前色等之極微,聚合而成一物質上之最極微分也。前色聲等十色,雖為實色,然非為單獨生者。生時必彼此相依而俱生者。是為諸微之和聚體。故光記以之為假色。而是亦無色之體用,非眼見所得之現量體,故正理論以為假之極微(但此假實為一應之對論,依有部宗實義則所成之微色亦實體也,觀下所引了義燈之文可知)。俱舍論四曰:「色聚極細,立微聚名,為顯更細於此者。(中略)八事俱生,隨一不滅。」同光記曰:「微聚是假,假聚依實。實有多少不同,是即約假聚,明有實數也。」又曰:「應知微有二種:一色聚微,即極少八事俱生,不可滅也。二極微微,即色極少更不可分也。」觀此可知也。然而俱舍論十二曰:「分析諸色至一極微故,一極微為色極少。」此位之極微也,非第一位實之極微。不可混同。微塵者,眼見上之最極微也。前色聚之極微,上下四方之六方與中心,七微集聚,梵曰阿菟,又曰阿拏,俱舍論單譯曰微,餘處多曰極微。即七倍八事俱生之色聚極微,為一阿菟,即一微之量,是眼見上之最極點也。其眼見者非為人之肉眼,惟天眼與輪王眼及今生可得佛果之菩薩(如悉達太子)眼得見者。正理論稱之為實之極微。此微更七倍名為金塵,七金塵名為水塵,七水塵名為兔毛塵。金塵者於金中往來無障者。水塵為往來水中之空隙者。兔毛塵為等於兔毛之端者。可以想象極微之量矣。俱舍論十一曰:「七極微為一微量,積微至七為一金塵,積七金塵為水塵量,水塵積至七為一兔毛塵。」同光記曰:「七極微為一量,微顯細聚。梵云阿菟An!u,此名微,眼見色中最微細也。應知但為天眼輪王眼後有菩薩眼所見。」義林章五本曰:「有體用中最極小者所謂阿拏,說此名極微。」然則一極微雖為二十事體和融滿足之色體,然未為五識之境,必至七極微積聚成一阿拏色,始為五識之境也(天人等),即一阿拏色具百四十之事體。唯識了義燈二本曰:「有宗云:以七極微成一拏色,然不涉入。各各相去一微,能所(能者極微,所者阿拏)俱實,即從拏色始五識得。若一一微唯意識得,非五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