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學大辭典/表業無表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學大辭典 导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词条

下一词条>>>
無表色二功能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条目:
表業無表業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维基词典词条:
表業無表業

表業無表業】 (術語)就身語意之三業言之,小乘俱舍之說,局於身語二業,有表業無表業(謂為表色無表色)。大乘法相之義,三業皆有表業無表業。表者表示之義,身之表業者,他可見之動作。取捨屈伸等是也。語之表業者,他可聞之言語,名句文是也。意之表業者,起貪瞋等之念。意業雖不表示於他人,然猶於心內自表示,故名為表業。三業之無表者,與身表業共於身中生不可表示於他之一種業體也。是為身無表業。又與語表業共於身中生一種之業體,謂為語無表業。又與意表業共生一種之業體,謂為意無表業。其中小乘不立意表業,故隨而不立意無表業。大乘立意表業,且三業共以思之心所為體,故意表亦如身語二表有意無表。然而小乘以為表業無表業共為四大所生實之色性,謂之表色無表色,大乘之表業以現行之思之心所為體,無表業以思心所之種子為體。故其實業性雖為心法,而現行之思,起色法之身表業語表業,有防色法身表語表過非之用,故納於所發所防,而假名謂為表色無表色也。蓋小乘立思心所造作之身表業語表業,為善性惡性無記性之實法,故直以所發之身語二業為業體,以其中善惡之業體為感苦樂之果,然則業體即色法也。無表業為色處中之表色(色處有顯色形色表色之三,取捨屈伸等為表色),語表業為屬於聲處之聲屈曲,故共是無記法,而不能招當果,故不立為業體。業體定為能發之思心所,但就所發所防之色而假付以色之名。蓋業體正為心法也。若依成實宗,則立之為非色非心法。問:小乘立身語二表業。大乘立身語意三表業。此二表業三表業悉有無表業耶?答曰:表業有律儀,非律儀,非律儀非不律儀之三種。律儀業,為受五戒八戒等時之表業。非律儀業,為正作殺生等惡戒之表業。非律儀非不律儀業,非善戒,亦非惡戒,此其餘善惡之所作也。小乘俱舍謂此三種共生無表,大乘唯識家無定判,一同於俱舍。一謂律儀非律儀之表業,雖必生無表,然非律儀非不律儀即處中之表業,善惡之心,皆為微弱,故無發無表者。是難陀論師之義也。慈恩謂二說中為判是非之顯文,故取捨任情。但俱舍論處中之表業,雖謂為律儀非律儀外之善惡,然非謂無論如何微少之善惡業,皆生無表,謂依善類似律儀,惡類似非律儀之規則所立之中品善惡業而為無表,非不規則之汎爾善惡也(此事於無表色部辨之),因而善惡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之善,與律儀之表業,共有律儀之無表業,上品之惡,與非律儀之表業,共有非律儀之無表業,中品之善惡,亦與非律儀非不律儀之表業,共發非律儀非不律儀之無表。但下品之善惡,惟有善惡之表業而無生無表者。例如誓於十日乃至一月布施於僧,為處中之善業,此發無表,如只布施一時。為汎爾之善業,不發無表。見俱舍論業品,義林章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