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爾時,除蓋障菩薩摩訶薩等諸菩薩眾,來詣於此象頭之山去山不遠。彼諸大士俱時化現殊妙寶網,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又於空中雨眾天華,及天果雲、天寶鬘雲、天塗香雲、天衣服雲、天末香雲,及天上服寶蓋幢幡諸供具雲。廣大化現隨所現已,而諸有情皆得瞻覩,悉能獲得最上快樂。彼象頭山所有樹林,即時自然離其地方,別現種種微妙寶樹、劫樹華樹果樹、栴檀香樹、沈水香樹,彼等皆是神力所化。又於空中,自然出妙天鼓音聲。於鼓音中,說伽陀曰:

「龍彌尼園最勝生,不以煩惱種等比,稽首無等如虛空,故我來此最勝山。
坐勝道樹成菩提,警覺摧伏魔力軍,稽首持勝無垢光,故我來此最勝山。
如幻如焰如水月,此等理法悉覺了,稽首最上大福樹,故我來此最勝山。
覺了世法如戲劇,巧現眾法如帝弓,稽首無動勝福藏,故我來此最勝山。
久遠歷於多百劫,為欲圓滿悲心故,稽首無垢月面尊,故我來此最勝山。
多百俱胝菩薩眾,諸天供養亦復然,稽首已離癡暗瞑,故我來此最勝山。
已得最上聖法藏,悲所成身棄世財,稽首無等作大利,故我來此最勝山。
住寂靜心常慈意,如蓮在水離諸染,稽首勝上持功德,故我來此最勝山。
妙相開華清淨身,隨形眾好世資養,稽首寶樹無邊枝,來此供養願攝受。」

其鼓音中說是伽陀已,尊者大目乾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何故今時現是瑞相?昔所未聞,昔所未見。」

佛告尊者大目乾連言:「東方去此佛剎過殑伽沙數等世界,有世界名大蓮華。彼佛世尊號蓮華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現住說法教化利益。彼佛剎中有菩薩摩訶薩名除蓋障,與彼無數俱胝那庾多百千菩薩大士,同來詣此娑婆世界,彼眾將至,故先現瑞。」

說是語已,除蓋障菩薩摩訶薩與無數俱胝那庾多百千菩薩之所圍繞,各以廣大神通威力,來詣佛所,到已,頭面各禮佛足。

時除蓋障菩薩摩訶薩說伽陀曰:

「具大名稱大勝慧,得大無畏大牟尼,已度生死險難中,稽首出過煩惱岸。
汝為普遍熾焰光,汝為普遍大燈炬,汝得一切解脫門,稽首歸命無等等。
堅固不動如山王,深廣無底如大海,一切邪外不能破,稽首稱讚大法王。
本來寂靜法無生,自性如是常寂滅,我法聖尊善開明,稽首轉大法輪者。
或有宣說諸正道,或說趣入真實理,或說涅槃正妙門,或說授記成覺果,
有情心意汝悉知,是中無少不知者,有情觀汝法行圓,是故隨奉汝教勅。
所有貪瞋癡三毒,及餘種種垢染等,坐道樹成正覺尊,以大智火悉焚爇。
汝自得度度有情,汝自解脫利世間,汝於世間善所求,永破生死諸險難。
無智久沈於睡眠,有情流轉生死輪,善為開覺汝聖尊,稽首等視如親愛。
汝觀此諸大士眾,一切安住菩提道,皆欲聽聞妙法門,唯願世尊隨為說。」

爾時,除蓋障菩薩摩訶薩說是伽陀讚歎佛已,時佛勅令處蓮華臺一面而坐;餘諸菩薩大眾,佛亦勅令隨其所應處蓮華臺一面而坐。

爾時,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於蓮華臺上,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問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若佛世尊垂見聽者,我當發問,願為宣說。」

佛告除蓋障菩薩摩訶薩言:「大士!恣汝所問斯為常事,諸佛如來亦悉聽許隨其所疑,如來為汝一一宣說。」

爾時,除蓋障菩薩摩訶薩承佛聖旨,即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云何修行即得布施具足?」復云:「何得持戒具足?云何得忍辱具足?云何得精進具足?云何得禪定具足?云何得慧具足?云何得方便具足?云何得願具足?云何得力具足?云何得智具足?云何得菩薩如地?云何得如水?云何得如火?云何得如風?云何得如虛空?云何得如月?云何得如日?云何得如師子?云何調伏?云何了知?云何得如蓮華?云何得廣大心?云何得清淨心?云何得無疑惑心?云何得如海智?云何得微妙智?云何得智辯才?云何得解脫辯才?云何得清淨辯才?云何得一切有情歡喜辯才?云何得信順語?云何得正法語?云何得隨法行?云何善入法界?云何住空境界?云何得無相行?云何得諸願離著?云何得慈身?云何得悲身?云何得喜行?云何得捨行?云何得神通遊戲?云何得離八難?云何得不忘失菩提心?云何得宿命智?云何得不捨善知識?云何得常離惡知識?云何獲得如來法性之身?云何獲得金剛真實之身?云何得大導師?云何得善知諸道?云何善說無顛倒道?云何得常安住妙等引心?云何著糞掃衣?云何持三衣?云何常坐不臥?云何常乞食?云何一坐食?云何食後不飲漿?云何受阿蘭若法?云何樹下坐?云何空地坐?云何死屍間住?云何節量食?云何隨敷座?云何得相應行?云何持經?云何持律?云何持論?云何於軌範所行及威儀道而得具足?云何得離慳嫉二法?云何於一切有情起平等心?云何於佛如來善作供養承事?云何能摧伏諸慢?云何能廣多淨信?云何善知世俗?云何善了勝義?云何善知諸緣生法?云何知自?云何知他?云何能於清淨佛土中生?云何能離胎藏垢染中生?云何能得捨家出家?云何能得淨命自資?云何能得心無懈倦?云何得受諸佛教勅?云何獲得熙怡面相?云何得離顰蹙之相?云何得多聞?云何得正法攝受?云何得法王子?云何能得勝出梵王帝釋護世天等?云何能知有情心意?云何能知成熟有情諸有法式?云何能成智者?云何能得常處妙樂?云何善知四攝之法?云何獲得妙相具足?云何得為他所依止?云何得如大妙藥樹?云何乃能勤修福行?云何善了諸變化事?云何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讚除蓋障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問斯為極善,悲愍世間能令天人大眾獲善利樂,能問如來如是等義,汝今諦聽極善作意,當為汝說。」於是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受教而聽。

佛言:「善男子!菩薩若行十種施法,即得布施具足。何等為十?一者、法施;二者、無畏施;三者、財施;四者、不求饒益果施;五者、悲愍施;六者、不輕慢施;七者、恭敬施;八者、供養承事施;九者、無所著施;十者、清淨施。

「善男子!云何法施?謂若菩薩不以財利心,自所受法即於他人隨應教授,不以希欲利養恭敬因故,不望他人所知識故,不求名稱故,不以餘事因故。但自思惟:『何等有情受諸苦惱?我為蠲除。』即以是法,亦復不懷希求之心,無二平等為他宣說。若復為王及與王臣之所宣說,或為旃陀羅及旃陀羅子說法亦然。何況餘諸人眾?而菩薩行是法施時不起高心。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法施。

「云何是無畏施?謂若菩薩自所嫌棄刀杖等器,亦復教示他人令棄。於彼一切有情,起如父想如母想如子想,如眷屬想及餘親愛知友之想。何以故?菩薩作是思惟:『如佛所說,彼彼生中一切轉易,於諸有情聚中,未有不是父母及子并餘親愛知友,乃至於彼微細情命之中,皆為發起利益,設自身肉尚亦與之。何況餘諸大有情類?』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無畏施。

「云何是財施?謂若菩薩或見有情造極不善業,即時以財攝彼有情。由財攝已,是故令其於不善業而悉除斷,於諸善業使彼安住。菩薩作是思惟:

『如佛所說,布施是菩薩菩提。菩薩所行布施,除斷三種不善之法:一嫉、二慳、三貪;是故我於如來所受布施之法。』彼所布施而無高心。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財施。

「云何是不求饒益果施?謂若菩薩所行布施,不以希欲為因,不以財利為因,不以眷屬為因,不以世間近事為因,菩薩修持布施法爾如是。彼因彼緣所行布施,遠離一切饒益果報。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不求饒益果施。

「云何是悲愍施?謂若菩薩見諸有情受諸苦惱,或飢渴者,或裸露者,或穢污殘缺之者,無主無救無歸無依之者,無福者等,菩薩見已生悲愍心:

『我為此等有情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念此無主無救無依歸等諸有情類流轉生死,而我今當以何方便,為此有情為主為救與作依歸?』作是念時,菩薩由此悲心所逼,即以方便隨為攝受。菩薩攝受彼等有情,俱時所起善根而無高心。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悲愍施。

「云何是不輕慢施?謂若菩薩行布施時,不以輕重分別故施,不以慢心故施,不以毀謗故施,亦不令他勞力故施,不恃豪富驕恣故施,不希名稱故施,不恃多聞倨慢故施。菩薩若行施時,心必恭敬尊重,專注供養親奉施之。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不輕慢施。

「云何是恭敬施?謂若菩薩於軌範師親教師,及餘所應尊重之者、修梵行者,身極恭順心極尊重,由恭順尊重故發言慰安,合掌頂禮稽首承迎於其有情,即以彼彼善相應事而普及之。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恭敬施。

「云何是供養承事施?謂若菩薩或作佛事、或法僧事;若於如來塔像之所,或掃去塵穢,或嚴飾清淨,或以妙香華及塗香等而為供養,又或修治如來故壞塔廟,是為佛事。何名作法事?所謂隨聞何等法門,即當受持書寫讀誦思惟修習,及為他解說,或以無顛倒相應修學,是為法事。何名作僧事?謂以衣服、飲食、坐臥之具、病緣醫藥奉施眾僧,乃至但以少分清冷之水而為供施,是為僧事。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供養承事施。

「云何是無所著施?謂若菩薩行布施時起如是心:『我今所行布施,不求天報或天之餘,不求王報或王之餘。』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無所著施。

「云何是清淨施?謂若菩薩隨其所說布施之法,即起伺察,如其彼彼起伺察時,於布施法伺察得無過失、無垢染無障難邪?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清淨施。菩薩若能修此十法者,即得布施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戒法者,當得持戒具足。何等為十?一者、別解脫戒行;二者、菩薩攝律儀戒行;三者、離諸煩惱燒然戒行;四者、離不深固作意戒行;五者、怖業戒行;六者、怖罪戒行;七者、怖非所取戒行;八者、堅固志意戒行;九者、無依著戒行;十者、三輪清淨戒行。

「善男子!云何是別解脫戒行?謂若菩薩於諸如來所有經中,或戒律中及餘學句所宣示處,如善作意尊重大師所說,於一一法中如理修學,不愛著氏族、不愛著所見、不愛著眾會,無我人過失,於彼學句中而生尊重。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別解脫戒行。

「云何是攝律儀戒行?謂若菩薩作是伺察:『我於別解脫戒中,不能取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謂若如來於一一經中,宣示菩薩所行及菩薩學句,我當於彼如理修學。』

「何等是菩薩所行?所謂菩薩無非處非方非時,所行無非時,所說無不知時,無不知方,無不知量。何以故?或有有情,於如來所生不信心,為令彼等生信解故,及彼有情隨為攝護故,菩薩自能圓滿菩提勝行,善具威儀,柔軟容緩,不雜闠閙,趣寂止門極清淨門,此是菩薩所行。

「何等是菩薩學句?謂若如來於一一經中宣示菩薩所學之法。菩薩於中而生信順不生障難,此是菩薩學句。善男子!如是名為菩薩攝律儀戒行。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