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利废 大有可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修旧利废 大有可为
商业部生产资料组
1971年7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在全国增产节约运动大好形势的推动下,五金交通电工器材(以下简称“五金交电”)商品的修旧利废工作蓬勃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开展五金交电商品的修旧利废工作,既是“节流”,也是“开源”,是关系到贯彻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重大问题,是增产节约的一个有力措施,对于发展工农业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具有重要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五金交电商品的修旧利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长期以来,对待开展五金交电商品的修旧利废工作,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但是我国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这是一个矛盾。全面地持久地厉行节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我们的一切事业企业单位、工厂、商店都必须厉行节约。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各地代理人,竭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既反对商业搞修旧利废,也反对工矿企业搞修旧利废。他们散布什么:“柜台里收钱卖货,柜台外闲事不管,商业搞修理是不务正业。”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商业职工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重大轻小”、“重整轻零”、“只管卖,不管修”等错误思想。通过学习和批判,广大商业职工认识到,搞不搞修旧利废,是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的大问题。什么叫正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就是正业;落实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为革命修旧利废,就是份内事,就是正业,就应该搞。上海第一五金商店广大革命职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认为修修配配是不务正业的错误思想,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坚持以卖为主、修旧利废、出租工具、供应零配件,走出店堂,下厂下乡服务。他们到工厂去既做五金工具供应员,又做毛泽东思想宣传员;既做修理工具的服务员,又做经验交流的通讯员。他们先后帮助工厂、农村解决了许多急事难事,修理了一百余万件工具,节约了国家金属材料一千二百多吨。工人们称赞他们是“厂外的工具间,工农业生产的好后勤。”

江西赣州工业品公司“五·七”修配班,一九六八年成立时只有一个人,只能修理简单的五金工具,现在已发展到有十二人的修理班,不仅自己修,而且帮助十一个县、六个工矿建立了修配网点,帮助工矿、农村培训了一批亦工亦商的修理人员,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 怎样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有的人认为:要搞修理就得专业化,修管修,卖管卖;有的人认为:应该开展社会维修,生产单位、商业部门和使用单位都来搞维修。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什么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只要群众起来了,人人动手,生产单位以产带修,商业部门以卖带修,使用单位自修自用,掀起群众性的修旧利废工作,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前,在工农业生产新高潮的推动下,各地大搞群众运动,创造出多种形式的修旧利废的办法。例如:前店后厂式的修理点,厂矿企业自修自用,下厂下乡修理,供应零配件扶持社会修理,开展租赁业务,等等。很多工矿企业在商业部门支持下,也积极开展了修旧利废工作。江西省的一个有色金属矿,一九七○年一月至十月,修复各种工具、管件、电工器材一万九千多件,为国家节约资金八十余万元,节约钢材六百多吨。首都钢铁公司供销处,一九七○年成立了废旧物资加工班,在半年时间里,共修复工具、电料和管件一万一千五百多件,价值达七万三千多元。

为了积极支持社会维修的广泛开展,商业部门从思想上、技术上、零配件上大力支援工矿企业、街道、农村的修理工作。上海五金采购供应站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正确处理整件与零件生产的关系,积极安排零件生产,把零件列入生产计划。四年来,他们向全国供应五金商品零配件一千二百六十九万件,可修复五金商品七百五十万件,为国家节约金属材料五千六百吨,为使用单位节约开支五千多万元,对于满足工农业生产急需、促进社会节约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的教导,因陋就简,勤俭节约,绝不能贪大求洋,铺张浪费。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河南省开封市五金交电公司“五·七”商店的全体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没有修理工具,他们就用废钢管制作套筒扳手,用旧铁皮作烘干箱。没有原材料和零配件,他们就到工厂、农村找废品,挖废料。没有技术,他们就边干边学。现在,这个商店的职工,人人都掌握了一整套修理技术。

开展五金交电商品的修旧利废工作,大有可为。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