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元史 (四庫全書本)/卷0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二 元史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元史卷五十三
  明翰林學士亞中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宋濂等修
  志第五
  厯二
  授時厯議下
  交食
  厯法疏密驗在交食然推步之術難得其密加時有早晩食分有淺深取其密合不容偶然推演加時必本於躔離脁朒考求食分必本於距交逺近苟入氣盈縮入轉遲疾未得其正則合朔不失之先則失之後合朔失之先後則虧食時刻其能密乎日月俱東行而日遲月疾月追及日是為一㑹交值之道有陽厯隂厯交㑹之期有中前中後加以地形南北東西之不同人目髙下邪直之各異此食分多寡理不得一者也今合朔既正則加時無早晩之差氣刻適中則食分無强弱之失推而上之自詩書春秋及三國以來所載虧食無不合焉者合於既往則行之悠乆自可無弊矣
  詩書所載日食二事
  書𦙍征惟仲康肇位四海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今按大衍厯作仲康即位之五年癸巳距辛巳三千四百八年九月庚戌朔泛交二十六日五千四百二十一分入食限
  詩小雅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
  今按梁太史令虞𠠎云十月辛卯朔在幽王六年乙丑朔大衍亦以為然以授時厯推之是嵗十月辛卯朔泛交十四日五千七百九分入食限
  春秋日食三十六事
  隱公三年辛酉嵗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杜預云不書日史官失之公羊云日食或言朔或不言朔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後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後者朔在後也穀梁云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姜岌校春秋日食云是嵗二月己亥朔無己巳似失一閏三月己巳朔去交分入食限大衍與姜岌合今授時厯推之是嵗三月己巳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六千六百三十一入食限
  桓公三年壬申嵗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
  姜岌以為是嵗七月癸亥朔無壬辰亦失閏其八月壬辰朔去交分入食限大衍與姜岌合以今厯推之是嵗八月壬辰朔加時在晝食六分一十四秒
  桓公十七年丙戌嵗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左氏云不書日史官失之大衍推得在十一月交分入食限失閏也以今厯推之是嵗十一月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八千五百六十入食限
  莊公十八年乙巳嵗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穀梁云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大衍推是嵗五月朔交分入食限三月不應食以今厯推之是嵗三月朔不入食限五月壬子朔加時在晝交分入食限蓋誤五為三
  莊公二十五年壬子嵗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大衍推之七月辛未朔交分入食限以今厯推之是嵗七月辛未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七日四百八十九入食限失閏也
  莊公二十六年癸丑嵗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嵗十二月癸亥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千五百五十一入食限
  莊公三十年丁巳嵗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嵗十月庚午朔加時在晝去交分十四日四千六百九十六入食限失閏也大衍同
  僖公十二年癸酉嵗春王三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姜氏云三月朔交不應食在誤條其五月庚午朔去交分入食限大衍同今厯推之是嵗五月庚午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五千一百九十二入食限蓋五誤為三
  僖公十五年丙子嵗夏五月日有食之
  左氏云不書朔與日史官失之也大衍推四月癸丑朔去交分入食限差一閏今厯推之是嵗四月癸丑朔去交分一日一千三百一十六入食限
  文公元年乙未嵗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二月甲午朔無癸亥三月癸亥朔入食限大衍亦以為然今厯推之是嵗三月癸亥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五千九百十七分入食限失閏也
  文公十五年己酉嵗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嵗六月辛丑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四千四百七十三分入食限
  宣公八年庚申嵗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
  杜預以七月甲子晦食姜氏云十月甲子朔食大衍同今厯推之是嵗十月甲子朔加時在晝食九分八十一秒蓋十誤為七
  宣公十年壬戌嵗夏四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嵗丙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九百六十八分入食限
  宣公十七年己巳嵗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姜氏云六月甲辰朔不應食大衍云是年五月在交限六月甲辰朔交分已過食限蓋誤今厯推之是嵗五月乙亥朔入食限六月甲辰朔泛交二日已過食限大衍為是
  成公十六年丙戌嵗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嵗六月丙寅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九千八百三十五分入食限
  成公十七年丁亥嵗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姜氏云十二月戊子朔無丁巳似失閏大衍推十一月丁巳朔交分入食限今厯推之是嵗十一月丁巳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二千八百九十七分入食限與大衍同
  襄公十四年壬寅嵗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嵗二月乙未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一千三百九十三分入食限
  襄公十五年癸卯嵗秋八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姜氏云七月丁巳朔食失閏也大衍同今厯推之是嵗七月丁巳朔加時在晝去交分二十六日三千三百九十四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年戊申嵗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今厯推之是嵗十月丙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一年己酉嵗秋七月庚戌朔日有食之今厯推之是月庚戌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千六百八十二分入食限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比月而食宜在誤條大衍亦以為然今厯推之十月已過交限不應頻食姜説為是
  襄公二十三年辛亥嵗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今厯推之是月癸酉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五千七百三分入食限
  襄公二十四年壬子嵗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今厯推之是月甲子朔加時在晝日食九分六秒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漢志董仲舒以為比食又既大衍云不應頻食在誤條今厯推之交分不叶不應食大衍説是
  襄公二十七年乙卯嵗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姜氏云十一月乙亥朔交分入限應食大衍同今厯推之是嵗十一月乙亥朔加時在晝交分初日八百二十五分入食限
  昭公七年丙寅嵗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月甲辰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七日二百九十八分入食限
  昭公十五年甲戌嵗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大衍推五月丁巳朔食失一閏今厯推之是嵗五月丁巳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九千五百六十七分入食限
  昭公十七年丙子嵗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姜氏云六月乙巳朔交分不叶不應食當誤大衍云當在九月朔六月不應食姜氏是也今厯推之是嵗九月甲戌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七千六百五十分入食限
  昭公二十一年庚辰嵗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今厯推之是月壬午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八千七百九十四分入食限
  昭公二十二年辛巳嵗冬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月癸酉朔交分十四日一千八百入食限杜預以長厯推之當為癸卯非是
  昭公二十四年癸未嵗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今厯推之是月乙未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三千八百三十九分入食限
  昭公三十一年庚寅嵗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今厯推之是月辛亥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六千一百二十八分入食限
  定公五年丙申嵗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今厯推之三月辛卯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三百三十四分入食限
  定公十二年癸卯嵗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今厯推之是嵗十月丙寅朔加時在晝交分十四日二千六百二十二分入食限蓋失一閏
  定公十五年丙午嵗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月庚辰朔加時在晝交分十三日七千六百八十五分入食限
  哀公十四年庚申嵗五月庚申朔日有食之
  今厯推之是月庚申朔加時在晝交分二十六日九千二百一分入食限
  右詩書所載日食二事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凡三十有六事以授時厯推之惟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及二十四年八月癸巳朔不入食限蓋自有厯以來無比月而食之理其三十五食食皆在朔經或不書日不書朔公羊穀梁以為食晦二者非左氏以為史官失之者得之其間或差一日二日者蓋由古厯踈闊置閏失當之𡚁姜岌一行已有定説孔子作書但因時厯以書非大義所闗故不必致詳也
  三國以來日食
  蜀章武元年辛丑六月戊辰晦時加未
  授時厯食甚未五刻
  大明厯食甚未五刻
  右皆親二厯推戊辰皆七月朔
  魏黄初三年壬寅十一月庚申晦食時加西南維授時厯食甚申二刻
  大明厯食甚申三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二厯推庚申皆十二月朔
  梁中大通五年癸丑四月己未朔食在丙
  授時厯虧初午四刻
  大明厯虧初午四刻
  右皆親
  太清元年丁卯正月己亥朔食時加申
  授時厯食甚申一刻
  大明厯食甚申三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陳太建八年丙申六月戊申朔食於卯甲間
  授時厯食甚卯二刻
  大明厯食甚卯四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䟱逺
  唐永隆元年庚辰十一月壬申朔食巳四刻甚授時厯食甚巳七刻
  大明厯食甚巳五刻
  右授時踈大明親
  開耀元年辛巳十月丙寅朔食巳初甚
  授時厯食甚辰正三刻
  大明厯食甚辰正一刻
  右授時親大明踈
  嗣聖八年辛卯四月壬寅朔食卯二刻甚
  授時厯食甚寅八刻
  大明厯食甚卯初刻
  右皆次親
  十七年庚子五月己酉朔食申初甚
  授時厯食甚申初二刻
  大明厯食甚申正初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䟱逺
  十九年壬寅九月乙丑朔食申三刻甚
  授時厯食甚申一刻
  大明厯食甚申四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景龍元年丁未六月丁卯朔食午正甚
  授時厯食甚午正二刻
  大明厯食甚未初初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踈逺
  開元九年辛酉九月己巳朔食午正後三刻甚授時厯食甚午正一刻
  大明厯食甚午正二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宋慶厯六年丙戌三月辛巳朔食申正三刻復滿授時厯復滿申正三刻
  大明厯復滿申正一刻
  右授時密合大明次親
  皇祐元年己丑正月甲午朔食午正甚
  授時厯食甚午初二刻
  大明厯食甚午正初刻
  右授時親大明密合
  五年癸巳十月丙申朔食未一刻甚
  授時厯食甚未三刻
  大明厯食甚未初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至和元年甲午四月甲午朔食申正一刻甚
  授時厯食甚申正一刻
  大明厯食甚申正二刻
  右授時密合大明親
  嘉祐四年己亥正月丙申朔食未三刻復滿
  授時厯復滿未初二刻
  大明厯復滿未初二刻
  右皆親
  六年辛丑六月壬子朔食未初虧初
  授時厯虧初未初刻
  大明厯虧初未一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治平三年丙午九月壬子朔食未二刻甚
  授時厯食甚未三刻
  大明厯食甚未四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熙寧二年己酉七月乙丑朔食辰三刻甚
  授時厯食甚辰五刻
  大明厯食甚辰四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親
  元豐三年庚申十一月己丑朔食巳六刻甚
  授時厯食甚巳五刻
  大明厯食甚巳二刻
  右授時親大明踈逺
  紹聖元年甲戌三月壬申朔食未六刻甚
  授時厯食甚未五刻
  大明厯食甚未五刻
  右皆親
  大觀元年丁亥十一月壬子朔食未二刻虧初未八刻甚申六刻復滿
  授時厯虧初未三刻食甚申初刻復滿申六刻大明厯虧初未初刻食甚未七刻復滿申五刻右授時厯虧初食甚皆親復滿密合大明虧初次親食甚復滿皆親
  紹興三十二年壬午正月戊辰朔食申初虧
  授時厯虧初申一刻
  大明厯虧初未七刻
  右皆親
  淳𤋮十年癸卯十一月壬戌朔食巳正二刻甚授時厯食甚巳正二刻
  大明厯食甚巳正一刻
  右授時宻合大明親
  慶元元年乙卯三月丙戌朔食午初二刻虧初授時厯虧初午初一刻
  大明厯虧初午初二刻
  右授時虧初親大明虧初密合
  嘉泰二年壬戌五月甲辰朔食午初一刻虧初授時厯虧初巳正三刻
  大明厯虧初午初三刻
  右皆親
  嘉定九年丙子二月甲申朔食申正四刻甚
  授時厯食甚申正三刻
  大明厯食甚申正二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淳祐三年癸卯三月丁丑朔食巳初二刻甚
  授時厯食甚巳初一刻
  大明厯食甚巳初初刻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本朝中統元年庚申三月戊辰朔食申正二刻甚授時厯食甚申正一刻
  大明厯食甚申初三刻
  右授時親大明疎
  至元十四年丁丑十月丙辰朔食午正初刻虧未初一刻食甚未正二刻復滿
  授時厯虧初午正初刻食甚未初一刻復滿未正一刻
  大明厯虧初午正三刻食甚未正一刻復滿申初二刻
  右授時虧初食甚皆宻合復滿親大明虧初踈食甚復滿皆疎逺
  前代考古交食同刻者為宻合相較一刻為親二刻為次親三刻為疎四刻為疎逺今授時大明校古日食上自後漢章武元年下訖本朝計三十五事宻合者授時七大明二親者授時十有七大明十有六次親者授時十大明八疎者授時一大明三疎逺授時無大明六
  前代月食
  宋元嘉十一年甲戌七月丙子望食四更二唱虧初四更四唱食既
  授時厯虧初四更三㸃食既在四更四㸃
  大明厯虧初在四更二㸃食既在四更五㸃右授時虧初親食既宻合大明虧初宻合食既親
  十三年丙子十二月己巳望食一更三唱食既授時厯食既在一更三點
  大明厯食既在一更四㸃
  右授時密合大明親
  十四年丁丑十一月丁丑望食二更四唱虧初三更一唱食既
  授時厯虧初在二更五㸃食既在三更二㸃大明厯虧初在二更四㸃食既在三更二㸃右授時虧初食既皆親大明虧初密合食既親
  梁中大通二年庚戌五月庚寅望月食在子
  授時厯食甚在子正初刻
  大明厯食甚在子正初刻
  右皆密合
  大同九年癸亥三月乙巳望食三更三唱虧初授時厯虧初三更一㸃
  大明厯虧初三更三㸃
  右授時次親大明密合
  隋開皇十二年壬子七月己未望食一更三唱虧初授時厯虧初在一更四㸃
  大明厯虧初在一更五㸃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十五年乙卯十一月庚午望食一更四㸃虧初二更三㸃食甚三更一㸃復滿
  授時厯虧初在一更三㸃食甚在二更二㸃復滿在二更五㸃
  大明厯虧初在一更五㸃食甚在二更三㸃復滿在二更五㸃
  右授時虧初食甚復滿皆親大明虧初復滿皆親食甚密合
  十六年丙辰十一月甲子望食四更三籌復滿授時厯復滿在四更四㸃
  大明厯復滿在四更五㸃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後漢天福十二年丁未十二月乙未望食四更四㸃虧初
  授時厯虧初四更五㸃
  大明厯虧初四更一㸃
  右授時親大明次親
  宋皇祐四年壬辰十一月丙辰望食寅四刻虧初授時厯虧初在寅二刻
  大明厯虧初在寅一刻
  右授時次親大明踈
  嘉祐八年癸卯十月癸未望食卯七刻甚
  授時厯食甚在辰初刻
  大明厯食甚在辰初刻
  右皆親
  熙寧二年己酉閏十一月丁未望食亥六刻虧初子五刻食甚丑四刻復滿
  授時厯虧初在亥六刻食甚在子五刻復滿在丑三刻
  大明厯虧初在子初刻食甚在子六刻復滿在丑四刻
  右授時虧初食甚密合復滿親大明虧初次親食甚親復滿密合
  四年辛亥十一月丙申望食卯二刻虧初卯六刻甚授時厯虧初在卯初刻食甚在卯五刻
  大明厯虧初在卯四刻食甚在卯七刻
  右虧初皆次親食甚皆親
  六年癸丑三月戊午望食亥一刻虧初亥六刻甚子四刻復滿
  授時厯虧初在戌七刻食甚在亥五刻復滿在子三刻
  大明厯虧初在亥二刻食甚在亥七刻復滿在子四刻
  右授時虧初次親食甚復滿皆親大明虧初食甚皆親復滿密合
  七年甲寅九月己酉望食四更五㸃虧初五更三㸃食既
  授時厯虧初在四更五㸃食既在五更三㸃大明厯虧初在四更三㸃食既在五更二㸃右授時虧初食既皆密合大明虧初次親食既親
  崇寧四年乙酉十二月戊寅望食酉三刻甚戌初刻復滿
  授時厯食甚在酉一刻復滿在酉七刻
  大明厯食甚在酉三刻復滿在戌二刻
  右授時食甚復滿皆次親大明食甚密合復滿次親
  本朝至元七年庚午三月甲寅望食丑三刻虧初寅初刻食甚寅六刻復滿
  授時厯虧初在丑二刻食甚在寅初刻復滿在寅六刻
  大明厯虧初在丑四刻食甚在寅一刻復滿在寅七刻
  右授時虧初親食甚復滿密合大明虧初食甚復滿皆親
  九年壬申七月辛未望食丑初刻虧初丑六刻食甚寅三刻復滿
  授時厯虧初在子七刻食甚在丑四刻復滿在寅一刻
  大明厯虧初在丑二刻食甚在丑六刻復滿在寅二刻
  右授時虧初親食甚復滿皆次親大明虧初次親食甚密合復滿親
  十四年丁丑四月癸酉望食子六刻虧初丑三刻食既丑五刻甚丑七刻生光寅四刻復滿
  授時厯虧初在子六刻食既在丑四刻食甚在丑五刻生光丑六刻復滿寅四刻
  大明厯虧初在丑初刻食既丑七刻食甚在丑七刻生光在丑八刻復滿寅六刻
  右授時虧初食甚復滿皆密合食既生光皆親大明虧初食甚復滿皆次親食既踈逺生光親
  十六年己卯二月壬辰望食子五刻虧初丑二刻甚丑七刻復滿
  授時厯虧初在子五刻食甚在丑二刻復滿在丑七刻
  大明厯虧初在子七刻食甚在丑三刻復滿在丑七刻
  右授時虧初食甚復滿皆密合大明虧初次親食甚親復滿密合
  八月己丑望食丑五刻虧初寅初刻甚寅四刻復滿授時厯虧初在丑三刻食甚在寅初刻復滿在寅四刻
  大明厯虧初在丑七刻食甚在寅二刻復滿在寅四刻
  右授時虧初次親食甚復滿皆密合大明虧初食甚皆次親復滿密合
  十七年庚辰八月甲申望食在晝戌一刻復滿授時厯復滿在戌一刻
  大明厯復滿在戌四刻
  右授時密合大明踈
  巳上四十五事密合者授時十有八大明十有一親者授時十有八大明十有七次親者授時九大明十有四䟱者授時無大明二踈逺者授時無大明一
  定朔
  日平行一度月平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一晝夜之間月先日十二度有竒厯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復追及日與之同度是謂經朔經朔云者謂合朔大量不出此也日有盈縮月有遲疾以盈縮遲疾之數損益之始為定朔古人立法簡而未密初用平朔一大一小故日食有在朔二月食有在望前後者漢張衡以月行遲疾分為九道宋何承天以日行盈縮推定小餘故月有三大二小隋劉孝孫劉焯欲遵用其法時議排抵以為迂怪卒不能行唐傅仁均始采用之至貞觀十九年九月後四月頻大復用平朔訖麟徳元年始用李淳風甲子元厯定朔之法遂行淳風又以晦月頻見故立進朔之法謂朔日小餘在日法四分之三已上者虚進一日後代皆循用之然虞𠠎嘗曰朔在㑹同苟躔次既合何疑於頻大日月相離何拘於間小一行亦曰天事誠密雖四大三小庸何傷今但取辰集時刻所在之日以為定朔朔雖小餘在進限亦不之進甚矣人之安於故習也初厯法用平朔止知一大一小為法之不可易初聞三大二小之説皆不以為然自有厯以來下訖麟徳而定朔始行四大三小理數自然唐人弗克若天而止用平朔迨本朝至元而常議方革至如進朔之意止欲避晦日月見殊不思合朔在酉戌亥距前日之卯十八九辰矣若進一日則晦不見月此論誠然苟合朔在辰申之間法不當進距前日之卯巳踰十四五度則月見於晦庸得免乎且月之隱見本天道之自然朔之進退出人為之牽强孰若廢人用天不復虚進為得其實哉至理所在奚恤乎人言可為知者道也
  不用積年日法
  厯法之作所以步日月之躔離𠉀氣朔之盈虚不揆其端無以測知天道而與之脗合然日月之行遲速不同氣朔之運㕘差不一昔人立法必推求往古生數之始謂之演紀上元當斯之際日月五星同度如合璧連珠然惟其世代綿逺馴積其數至踰億萬後人厭其布算繁多互相推考斷截其數而增損日法以為得改憲之術此厯代積年日法所以不能相同者也然行之未逺浸復差失蓋天道自然豈人為附㑹所能苟合哉夫七政運行於天進退自有常度苟原始要終𠉀驗周匝則象數昭著有不容隱者又何必捨目前簡易之法而求億萬年宏闊之術哉今授時厯以至元辛巳為元所用之數一本諸天秒而分分而刻刻而日皆以百為率比之他厯積年日法推演附㑹出於人為者為得自然或曰昔人謂建厯之本必先立元元正然後定日法法定然後度周天以定分至然則厯之有積年日法尚矣自黄帝以來諸厯轉相祖述殆七八十家未聞舍此而能成者今一切削去無乃昧於本原而考求未得其方歟是殆不然晉杜預有云治厯者當順天以來合非為合以驗天前代演積之法不過為合驗天耳今以舊厯頗踈乃命釐正法之不密在所必更奚暇踵故習哉遂取漢以來諸厯積年日法及行用年數具列于後仍附演積數法以釋或者之疑
  三統厯西漢太初元年丁丑鄧平造行一百八十八年至東漢元和乙酉後天七十八刻積年一十四萬四千五百一十一
  日法八十一
  四分厯東漢元和二年乙酉編訢造行一百二十一年至建安丙戌後天七刻
  積年一萬五百六十一
  日法四
  乾象厯建安十一年丙戌劉洪造行三十一年至魏景初丁巳後天七刻
  積年八千四百五十二
  日法一千四百五十七
  景初厯景初元年丁巳楊偉造行二百六年至宋元嘉癸未先天五十刻
  積年五千八十九
  日法四千五百五十九
  元嘉厯元嘉二十年癸未何承天造行二十年至宋元嘉癸未卯先天五十刻
  積年六千五百四十一
  日法七百五十二
  大明厯大明七年癸卯宋祖冲之造行五十八年至魏正光辛丑後天二十九刻
  積年五萬二千七百五十七
  日法三千九百三十九
  正光厯後魏正光二年辛丑李業興造行一十九年至興和庚申先天十三刻
  積年一十六萬八千五百九
  日法七萬四千九百五十二
  興和厯興和二年庚申李業興造行一十年至齊天保庚午先天九十九刻
  積年二十萬四千七百三十七
  日法二十萬八千五百三十
  天保厯北齊天保元年庚午宋景業造行一十七年至周天和丙戌後天一日八十七刻積年一十一萬一千二百五十七
  日法二萬三千六百六十
  天和厯後周天和元年丙戌甄鸞造行一十三年至大象己亥先天四十刻
  積年八十七萬六千五百七
  日法二萬三千四百六十
  大象厯大象元年己亥馮顯造行五年至隋開皇甲辰後天十刻
  積年四萬二千二百五十五
  日法一萬二千九百九十二
  開皇厯開皇四年甲辰張賔造行二十四年至大業戊辰後天七刻
  積年四百一十二萬九千六百九十七
  日法一十萬二千九百六十
  大業厯大業四年戊辰張胄𤣥造行一十一年至唐武徳己卯後天七刻
  積年一百四十二萬八千三百一十七
  日法一千一百四十四
  戊寅厯武徳二年己卯道士傅仁均造行四十六年至麟徳乙丑後天四十七刻
  積年一十六萬五千三
  日法一萬三千六百
  麟徳厯麟徳二年乙丑李淳風造行六十三年至開元戊辰後天一十二刻
  積年二十七萬四百九十七
  日法一千三百四十
  大衍厯開元十六年戊辰僧一行造行三十四年至實應壬寅先天一十四刻
  積年九千六百九十六萬二千二百九十七
  日法三千四十
  五紀厯寳應元年壬寅郭獻之造行二十三年至貞元乙丑後天二十四刻
  積年二十七萬四百九十七
  日法一千三百四十
  貞元厯貞元元年乙丑徐承嗣造行二十七年至長慶壬寅先天十五刻
  積年四十萬三千三百九十七
  日法一千九十五
  宣明厯長慶二年壬寅徐昻造行七十一年至景福癸丑先天四刻
  積年七百七萬五百九十七
  日法八千四百
  崇𤣥厯景福二年癸丑邉岡造行十四年後六十三年至周顯徳丙辰先天四刻
  積年五千三百九十四萬七千六百九十七
  日法一萬三千五百
  欽天厯五代周顯徳三年丙辰王朴造行五年至宋建隆庚申先天二刻
  積年七千二百六十九萬八千七百七十七
  日法七千二百
  應天厯建隆元年庚申王處訥造行二十一年至太平興國辛巳後天二刻
  積年四百八十二萬五千八百七十七
  日法一萬單二
  乾元厯太平興國六年辛巳吳昭素造行二十年至咸平辛丑合
  積年三千五十四萬四千二百七十七
  日法二千九百四十
  儀天厯咸平四年辛丑史序造行二十三年至天聖甲子合
  積年七十一萬六千七百七十七
  日法一萬一千
  崇天厯天聖二年甲子宋行古造行四十年至治平甲辰後天五十四刻
  積年九千七百五十五萬六千五百九十七
  日法一萬五百九十
  明天厯治平元年甲辰周琮造行一十年至熙寧甲寅合
  積年七十一萬一千九百七十七
  日法三萬九十
  奉元厯熙寧七年甲寅衛朴造行十八年至元祐壬申後天七刻
  積年八千三百一十八萬五千二百七十七
  日法二萬三千七百
  觀天厯元祐七年壬申皇居卿造行三十一年至崇寧癸未先天六刻
  積年五百九十四萬四千九百九十七
  日法一萬二千三十
  占天厯崇寜二年癸未姚舜輔造行三年至丙戌後天四刻
  積年二千五百五十萬一千九百三十七
  日法二萬八千八十
  紀元厯崇寧五年丙戌姚舜輔造行二十一年至金天㑹丁未合
  積年二千八百六十一萬三千四百六十七
  日法七千二百九十
  大明厯金天㑹五年丁未楊級造行五十三年至大定庚子合
  積年三億八千三百七十六萬八千六百五十七日法五千二百三十
  重修大明厯大定二十年庚子趙知㣲重修行一百一年至元朝至元辛巳後天一十九刻積年八千八百六十三萬九千七百五十七
  日法五千二百三十
  統元厯後宋紹興五年乙卯陳徳一造行三十二年至乾道丁亥合
  積年九千四百二十五萬一千七百三十七
  日法六千九百三十
  乾道厯乾道三年丁亥劉孝榮造行九年至淳熙丙申後天一刻
  積年九千一百六十四萬五千九百三十七
  日法三萬
  淳熙厯淳熈三年丙申劉孝榮造行一十五年至紹𤋮辛亥合
  積年五千二百四十二萬二千七十七
  日法五千六百四十
  㑹元厯紹熈二年辛亥劉孝榮造行八年至慶元己未後天一十刻
  積年二千五百四十九萬四千八百五十七
  日法三萬八千七百
  統天厯慶元五年己未楊忠輔造行八年至開禧丁卯先天六刻
  積年三千九百一十七
  日法一萬二千
  開禧厯開禧三年丁卯鮑澣之造行四十四年至淳祐辛亥後天七刻
  積年七百八十四萬八千二百五十七
  日法一萬六千九百
  淳祐厯淳祐十年庚戌李徳卿造行二年至壬子合
  積年一億二千二十六萬七千六百七十七
  日法三千五百三十
  㑹天厯寳祐元年癸丑譚王造行十八年至咸淳辛未後天一刻
  積年一千一百三十五萬六千一百五十七
  日法九千七百四十
  成天厯咸淳七年辛未陳鼎造行四年至至元辛巳後天一刻
  積年七千一百七十五萬八百五十七
  日法七千四百二十
  此下不曾行用見於典籍經進者二厯
  皇極厯大業間劉焯造阻難不行至唐武徳二年己卯先天四十三刻
  積年一百萬九千五百一十七
  日法一千二百四十二
  乙未厯大定二十年庚子耶律履造不曾行用至辛巳後天一十九刻
  積年四千四十五萬二千一百二十六
  日法二萬六百九十
  授時厯至元十八年辛巳為元
  積年日法不用
  實測到至元十八年辛巳嵗
  氣應五十五日六百分
  閏應二十日一千八百五十分
  經朔三十四日八千七百五十分
  日法二千一百九十演紀上元己亥距至元辛巳九千八百二十五萬一千四百二十二算
  氣應五十五日六百二分
  閏應二十日一千八百五十三分
  經朔三十四日八千七百四十九分
  日法八千二百七十演紀上元甲子距辛巳五百六十七萬五百五十七算日命甲子
  氣應五十五日五百三十三分
  閏應二十日一千八百八分
  經朔三十四日八千七百二十五分
  日法六千五百七十演紀上元甲子距辛巳三千九百七十五萬二千五百三十七算
  氣應五十五日六百三十一分
  閏應二十日一千九百一十九分
  經朔三十四日八千七百一十二分












  元史卷五十三
  元史卷五十三考證
  春秋日食三十六事 按原刻誤作三十七事與三傳不符計後文條例亦止三十六事今改
  僖公十五年丙子嵗夏五月日有食之 按原刻脱日字今增
  定公五年丙申嵗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按原刻脱王字今據春秋及前後體例増
  開元九年辛酉九月己巳朔食午正後三刻甚 按原刻作開元元年辛酉九月乙巳朔考開元元年景龍元年僅五年依干支計之當得癸丑此云辛酉則是開元九年矣且唐書原載開元九年九月己巳朔有日食事今據改
  淳祐三年癸夘三月丁丑朔食巳初二刻甚 按原刻無甚字今據數理増
  隋開皇十二年壬子七月己未望食 按原刻作朔食今據數理改
  至元七年庚午三月甲寅望食 按本紀至元七年三月庚子朔推干支望日係甲寅原刻誤作乙邜今改
  至元十六年己夘二月壬辰望食 按本紀至元十六年二月戊辰朔推干支望日係壬辰原刻誤作癸酉今改
  奉元厯日法二萬三千七百 按日法原刻誤積法今據前後文畫一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