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說玄微妙經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元始天尊說玄微妙經
本作品收錄於《正統道藏

道言:欲達玄微之妙,當靜念,依時行道。至春分日夜半時,起坐東向,冥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氣之煙,共登北斗陽明星。陽明星者,北斗之東神也。於是存入星中央坐之,吞紫氣三十過,行之久久,自見陽明星東元太上官,官中有青玄小童,授子真光也。先當從存北斗星下紫氣大如弦,從上直下注我前,然後乃存三一也。

周君口訣曰:存七人巾斗七星,而共登陽明,鴈行,我居中央也。巾星者,以魁覆頭,柄杓前指也。吞紫氣三十過,我存紫氣而嚥之也。又思三一、三卿,並同時吞之也。吞畢,更存七人乘紫氣,空中來下,還兆三宮中,良久,心祝曰:

三尊上真,太玄高神,陽明主春,萬童開門,丹元主夏,朱紫合煙,陰精主秋,天威六陳,北極主冬,萬邪塞奸,五土秉壬,戊己天關,所摧皆滅,所向莫干,鍊我七魄,和我三魂,生我五臟,使我得真,登飛上清,浮景七元,長生順住,嘯命千神。畢。亦可眠存之,四節共此一呪耳。

至夏至之日夜半時,起坐南向,冥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氣之煙,共登北斗丹元星。丹元星者,北斗之南神。於是存入星中共坐,吞紫氣三十過,行之久久,自見丹元星南極太上宮,宮中有朱陽靈妃,授子絳書寶文也。

至秋分日夜半時,起坐向西,冥目存我身中三宮三一、三卿及我,合七人,我在中央也,俱乘紫氣之煙,共登北斗陰精星。陰精星者,北缺文,欠四百七十有餘字。八節,自宜案曆之。八節,蓋璇璣之正度也,萬真靈仙神明朝宴之日也。

北帝自然法,月數之中,日三景氣相適之日,亦大吉時也。宜以建修思道。併而論之,吾從唯一。

外國以月一日為建,二日為除,以次數之。今窮景無曆日,此乃可用。匈奴國以正月一日為甲寅,朔六甲,周而復始,正月大、二月大、三月小、四月大、五月小、六月大、七月小、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若窮景深林,外邇冥絕者,亦當案此也。

每至建日,或月一日,平旦,存三一從己三官中出,坐已前,乃心起再拜,若如見之髣髴,因心祝曰:

天尊三帝,守某命門,出游虛中,六氣玄分,養我五神,正我三魂,五臟自生,長生飛仙。畢,又存從虛中還三宮,良久,嚥液三十過。作十過為之,夜當夢見三一及三卿也。或夢見白烏白鵠,白虎金玉之物,皆三一之化景示象也。如是守之勿殆,則見之象也,對面之漸也。

每至除日夜半時,密起向北,視北斗七星之內象,見三一從輔星中下,來入己三宮中畢,還寢靜思,存之髣髴似見,乃微祝曰:

太上天輔,三帝所游,三卿扶骨,與真合俱,下入我身,安寂坐元,吐精灌形,魂魄和濡,使我飛仙,雲行游浮。畢,嚥液二十七過。月取一除日耳。

每至開日夜半,起坐東向,去巾,亦可散髮,更梳櫛結之,結令良久畢,微呼曰:

上元三真,真中嬰兒,散髮開煙,上通天台,泥丸堅凝,與天同時,使我飛仙,交行洞臺。畢,嚥液十九過畢,乃巾而寢。精心存三一、三卿各安其宮,帝與卿相對而坐,存三一呼氣宮中三十過。己存時,亦自呼氣三十過也。呼氣者,開口吐氣之法也。其時亦覺一體熱,則和神凝魂之驗也。存一皆閉臨兩目,內視神宮也。

存一之道,使太上三素氣見三宮中。三素者,紫青絳三杳色氣也,紫在上也。則存守三一在其中,因想見北極紫戶玉宮,使天官序列,思我將在帝前對坐,所求乞,乃心拜焉。太上是上清也,上清之帝,極貴者也。北極紫房,帝之房耳。亦存己三一,與帝論飛真生生之道也。

凡臨盛饌,皆正心存一,因想一先飲食,然後兆乃食之也。恒如此,則邪氣遠退,真氣來前。飲食畢,心祝曰:

百穀入胃,與神合氣,填補血液,尸邪亡墜,長生天地,飛登金闕,役使六丁,靈童奉衛。

守一之法,以甲午、甲辰、甲寅日夜半,掃除靜寢之庭,方圓一丈布席,燒香北向再拜,亦可心拜而已。因仰視北斗七『星,使紫氣從斗中出,入兆身中三宮之內,向北接手兩膝上,存三一、三卿與兆,俱乘紫氣上登太極。太極,星也。令忘身失體,恍然如昇天之狀,如此則仙道近矣。仙人謂之大靜也。陰雨,可於寢牀上思之,亦可預作壇於靜處,使方圓一丈,籬四面使高數尺,至日恒當修之,此大靜之道也。

守一之道,常伺月初出之時,向月再拜畢,微祝曰:

太陰玄精,明月夫人,初生流光,照我三宮,神仙上飛,高游八方,所向所願,皆與福中。

守一之道,恒存北斗覆頭上,柄指前,此百邪不干,凶氣滅亡之要訣也。

守一人,忌食五辛及一切肉,履生產婦家。甲子日存思,又忌見醉人,及諸殗臭,皆避而慎也,遣之勿疑矣。又勿抱嬰兒,己兒乃可。不與人共衣履,同牀席,唯存一也。思真靜神,念道招靈,皆得別處,非徒此一事而已。

後聖金闕帝君,昔受《三元真一經》、《太極帝君真符》、《五斗真一經》、《太極帝君寶章》,凡四訣,後以傳仙人涓子。涓子釣河獲魚,剖得青玉函,發視獲二符二經法是也。此太上內隱地真之上道,亦得朝宴上清,游盻太極,飛遨崆峒,寢息崑崙矣。

按四極明科照生靈符之法,諸有地真上經者,皆有出傳年限,盟誓三官,委帛血壇,割革之約,乃得授付。受者齋百日,或五十日,或三十日,或二十一日,或十日,或七日。唯必可教精心信真者,當傳授守三元之真,用二帝之符,登五斗之道者,是地真之上道也。法以四十年得傳一人,四百年傳十人止。若無其人者,白素寫一通,封付五嶽隱密巖室之中,須四十年輒寫一通,封付五嶽耳。夫五嶽者,聚在一山而已,不必均匝周而布付五山,蓋取其所止處之近者也。若不及嶽山者,名山亦可也。若北之抱犢,西之地肺,南之羅浮、太和,東之天台、括霍,是此之類,皆名山也。若四百年中有十人,可授之,過限不得復出矣。違科犯泄,不遵法度,身詣水官,受風刀之考,子孫殃絕滅後也。其脆約之代血誓者,是青童君受,出以示晚學,為永用之節度矣。若受《三元真一經》,當脆有道之師,白素八十七尺,銀鐶三雙,一本用白素二十九尺,銀鐶一雙耳。上總合之也。或用鈕三枚耳,以代割革不漏之約。其受《太上五斗真一經》,當脆有經之師,紫文帛四十尺,金鐶兩雙,以代歃血敗泄券契也。其受太極真符,脆有符之師,朱帛二十尺。其受太極寶章符,脆有經章之師,碧帛二十尺,以當登壇剪髮,為歿身之誓也。受者以待林澤山柄之窮,不得妄用贍己之私矣。違而不奉,皆立割削之科,身隕三泉。父子傳授,以脆盟如科。傳授皆相師,所以崇根本,明天誠之苦也。又不但施於此而已,蓋欲更其有訓法始耳。夫自非宿有仙骨玄籙者,亦自不得聞見其真一之妙道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